鄭來儀緩緩放下車簾,捏了捏眉心,半晌才道:「泰叔,如今是何年份?」
「啊?今年是、是貞端廿一年啊……小、小姐,你沒事吧?頭疼得很厲害麽?」
鄭泰語氣焦慮,莫不是方才那一撞把腦子撞壞了?來儀小姐一向聰明,若是有個好歹,可怎麽和老爺夫人交代……
鄭來儀沉默不語。
貞端二十一年,自己竟重生在了七年前。
她在車廂中顛簸著,頭腦一時清明。這幫人絕不是什麽剪徑搶劫的賊人。
「他們不是馬賊,是叛軍。」
駿馬高聲嘶鳴,被鄭泰奮力勒住,焦躁地來回原地踏步,在泥濘的山道上踩出一片蹄印。
鄭來儀掀開車簾,幹脆利落地下了車,在山道上站定,轉身望向來時的路。
鄭泰也跟著翻身下車,無措地道:「您說什麽?叛軍不是應該還在北境,怎麽會跑到關內來?小、小姐,你——」
鄭來儀動作輕盈地扶著車窗,踏上輪輻,一伸手從車頂氈布上拔下了什麽東西。
是方才賊人追趕時射出的一支黑羽箭。鄭來儀將箭遞給鄭泰,抿著唇示意他看。
鄭泰忙將箭簇接過。這是一支空心有銎式的雙翼簇,多見於北部遊牧民族,是大祈北境幾個軍鎮常用的製式。
他心猛地沉了下去,迎著夕陽細看那金屬箭頭,依稀分辨出篆刻的一個「麒」字。
「是麒臨軍……他們真的,攻進來了……」鄭泰聲音發顫。
鄭來儀繼續沉默。
貞端十三年,北境軍閥段良麒率麾下二十萬大軍舉兵南下,以勤王之名起兵作亂,史稱「麒臨之亂」。如今,這場叛亂已經進入了第八個年頭。
這八年裏,大祈的駐軍在北境與叛軍膠著對峙,以無聲而驚人的速度日漸消耗著大祈王朝百年積攢下的家業,而中州百姓卻並未如何體會到戰爭的可怕——關內依舊維持著太平景象,傳至玉京的戰況大多是捷報,頂多成了百姓閑時隨口一提的談資,民眾大多認為這始終被攔在關外的麒臨軍成不了大氣候,總有一日會被朝廷一舉殲滅。
鄭來儀身居玉京,自小長於歲月靜好的高門深院,也是被假象欺騙著的皇城百姓中的一員,才會在這一年得知管家鄭泰要回蓁州老家盤點生意時,找父親糾纏了一通,說是長日裏悶在府中,頭髮裏都要長菌子了,想趁著泰叔南下的機會,一道去散散心。
鄭國公拗不過最寵愛的小女兒,哭笑不得地應允了,隻叮囑鄭泰輕車簡行,莫要節外生枝。
現在想來,真是個錯到離譜的決定。
鄭泰看著漸暗的天色,眉頭緊蹙。雖已是春末,天氣轉暖,他卻出了一身冷汗。
「他們都已經到了這裏,那玉京豈不是……」
鄭泰轉過頭看向鄭來儀,見她麵朝北方站著,麵容沉靜,不知在想些什麽。夕陽如火,橘紅的光照在她精緻的臉上,竟隱隱有幾分肅殺之氣。
「小姐……」
鄭來儀轉過頭來,沉聲:「泰叔,我們不能繼續坐車,目標太大容易引人注意,你趕緊騎馬去報信。」
「報信?」
「對。叛軍人馬不多,對我們一擊即走,顯然是意識到我們並非他們的目標,應當隻是從關外攻入的先頭部隊,隻要援兵及時趕到還來得及,所以要快——」
她語氣猶豫起來。
去哪裏搬救兵呢?
他們從蓁州一路北上,此刻正位於山南東道,往北不到一百裏便是扼南北要衝,與玉京不過肘腋之間的重鎮霽陽。
霽陽。這個名字喚醒鄭來儀腦中的記憶。
在鄭來儀沉默的間隙,鄭泰疑惑著出聲:「那,他們的目標到底是誰?」
鄭來儀轉頭看向鄭泰,她眸中倒映著火紅的晚霞,視線卻冷如冰霜,看得鄭泰心中一凜。
「我也不知道。」
可她的語氣並不像一無所知。
「往東,淮南道,去荷州。」
「荷州?荷州距離這裏二百餘裏,就算老奴急行軍,騎馬一夜方能趕到,小姐你怎麽辦?」
「——我們分開走。」
這下遭到鄭泰斷然拒絕,「不行!老奴勢必要保證小姐周全,這荒山野嶺,老奴說什麽也不能離開——」
「鄭泰。」
鄭泰激動的聲音被鄭來儀冷厲語氣喝止住。
鄭來儀深吸一口氣,換了副語氣:「泰叔,如今情勢危急,叛軍力量我們一無所知。霽陽乃天下喉襟,如若落入敵手,段良麒便能親手扼住我大祈的脖頸,屆時麒臨軍直入中州,不止你我,整個大祈都將淪為焦土。」
鄭泰的手握緊了刀把,他年輕時曾於軍中服役,知曉鄭來儀所言非虛。但真要此刻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山中拋下年幼的主人,他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決心。
他腦中如一團亂麻,也無暇去想為何這位國公爺平日捧在掌心、頭一回出遠門的嫡小姐,突然跟變了個人似的,生出這運籌帷幄的果決氣度。
鄭來儀見鄭泰雖不再反駁,卻也梗著脖子並不挪步,長嘆一口氣,轉身走下了山道。
鄭泰見狀趕緊提步跟上。他抽出腰間佩刀,分開齊腰深的雜草,一邊走一邊警覺地掃視周遭環境,不讓鄭來儀脫離自己的視線,突然腳步一頓。
因為前方的鄭來儀停了腳步,緩緩回過頭來。
鄭泰心生不詳預感,也跟著轉頭。<="<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啊?今年是、是貞端廿一年啊……小、小姐,你沒事吧?頭疼得很厲害麽?」
鄭泰語氣焦慮,莫不是方才那一撞把腦子撞壞了?來儀小姐一向聰明,若是有個好歹,可怎麽和老爺夫人交代……
鄭來儀沉默不語。
貞端二十一年,自己竟重生在了七年前。
她在車廂中顛簸著,頭腦一時清明。這幫人絕不是什麽剪徑搶劫的賊人。
「他們不是馬賊,是叛軍。」
駿馬高聲嘶鳴,被鄭泰奮力勒住,焦躁地來回原地踏步,在泥濘的山道上踩出一片蹄印。
鄭來儀掀開車簾,幹脆利落地下了車,在山道上站定,轉身望向來時的路。
鄭泰也跟著翻身下車,無措地道:「您說什麽?叛軍不是應該還在北境,怎麽會跑到關內來?小、小姐,你——」
鄭來儀動作輕盈地扶著車窗,踏上輪輻,一伸手從車頂氈布上拔下了什麽東西。
是方才賊人追趕時射出的一支黑羽箭。鄭來儀將箭遞給鄭泰,抿著唇示意他看。
鄭泰忙將箭簇接過。這是一支空心有銎式的雙翼簇,多見於北部遊牧民族,是大祈北境幾個軍鎮常用的製式。
他心猛地沉了下去,迎著夕陽細看那金屬箭頭,依稀分辨出篆刻的一個「麒」字。
「是麒臨軍……他們真的,攻進來了……」鄭泰聲音發顫。
鄭來儀繼續沉默。
貞端十三年,北境軍閥段良麒率麾下二十萬大軍舉兵南下,以勤王之名起兵作亂,史稱「麒臨之亂」。如今,這場叛亂已經進入了第八個年頭。
這八年裏,大祈的駐軍在北境與叛軍膠著對峙,以無聲而驚人的速度日漸消耗著大祈王朝百年積攢下的家業,而中州百姓卻並未如何體會到戰爭的可怕——關內依舊維持著太平景象,傳至玉京的戰況大多是捷報,頂多成了百姓閑時隨口一提的談資,民眾大多認為這始終被攔在關外的麒臨軍成不了大氣候,總有一日會被朝廷一舉殲滅。
鄭來儀身居玉京,自小長於歲月靜好的高門深院,也是被假象欺騙著的皇城百姓中的一員,才會在這一年得知管家鄭泰要回蓁州老家盤點生意時,找父親糾纏了一通,說是長日裏悶在府中,頭髮裏都要長菌子了,想趁著泰叔南下的機會,一道去散散心。
鄭國公拗不過最寵愛的小女兒,哭笑不得地應允了,隻叮囑鄭泰輕車簡行,莫要節外生枝。
現在想來,真是個錯到離譜的決定。
鄭泰看著漸暗的天色,眉頭緊蹙。雖已是春末,天氣轉暖,他卻出了一身冷汗。
「他們都已經到了這裏,那玉京豈不是……」
鄭泰轉過頭看向鄭來儀,見她麵朝北方站著,麵容沉靜,不知在想些什麽。夕陽如火,橘紅的光照在她精緻的臉上,竟隱隱有幾分肅殺之氣。
「小姐……」
鄭來儀轉過頭來,沉聲:「泰叔,我們不能繼續坐車,目標太大容易引人注意,你趕緊騎馬去報信。」
「報信?」
「對。叛軍人馬不多,對我們一擊即走,顯然是意識到我們並非他們的目標,應當隻是從關外攻入的先頭部隊,隻要援兵及時趕到還來得及,所以要快——」
她語氣猶豫起來。
去哪裏搬救兵呢?
他們從蓁州一路北上,此刻正位於山南東道,往北不到一百裏便是扼南北要衝,與玉京不過肘腋之間的重鎮霽陽。
霽陽。這個名字喚醒鄭來儀腦中的記憶。
在鄭來儀沉默的間隙,鄭泰疑惑著出聲:「那,他們的目標到底是誰?」
鄭來儀轉頭看向鄭泰,她眸中倒映著火紅的晚霞,視線卻冷如冰霜,看得鄭泰心中一凜。
「我也不知道。」
可她的語氣並不像一無所知。
「往東,淮南道,去荷州。」
「荷州?荷州距離這裏二百餘裏,就算老奴急行軍,騎馬一夜方能趕到,小姐你怎麽辦?」
「——我們分開走。」
這下遭到鄭泰斷然拒絕,「不行!老奴勢必要保證小姐周全,這荒山野嶺,老奴說什麽也不能離開——」
「鄭泰。」
鄭泰激動的聲音被鄭來儀冷厲語氣喝止住。
鄭來儀深吸一口氣,換了副語氣:「泰叔,如今情勢危急,叛軍力量我們一無所知。霽陽乃天下喉襟,如若落入敵手,段良麒便能親手扼住我大祈的脖頸,屆時麒臨軍直入中州,不止你我,整個大祈都將淪為焦土。」
鄭泰的手握緊了刀把,他年輕時曾於軍中服役,知曉鄭來儀所言非虛。但真要此刻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山中拋下年幼的主人,他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決心。
他腦中如一團亂麻,也無暇去想為何這位國公爺平日捧在掌心、頭一回出遠門的嫡小姐,突然跟變了個人似的,生出這運籌帷幄的果決氣度。
鄭來儀見鄭泰雖不再反駁,卻也梗著脖子並不挪步,長嘆一口氣,轉身走下了山道。
鄭泰見狀趕緊提步跟上。他抽出腰間佩刀,分開齊腰深的雜草,一邊走一邊警覺地掃視周遭環境,不讓鄭來儀脫離自己的視線,突然腳步一頓。
因為前方的鄭來儀停了腳步,緩緩回過頭來。
鄭泰心生不詳預感,也跟著轉頭。<="<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