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什麽功勞與地位,臣弟隻想做弟弟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不由得笑出聲來。
上一次這麽笑,就是被成蟜氣笑的,這次也不例外。
他是說,秦軍是秦軍,秦王是秦王。
可成蟜就這麽水靈靈的,順著杆子往上爬,他倒是沒有想到。
作為秦國大權在握的君王,全國上下所有人的軍功評定,都需要他這個秦王簽字核發。
還是頭一次有人說,要把功勞分給他一半的。
這要是別人說,嬴政還會覺得的對方是在以退為進,明哲保身,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不獨攬軍功。
盡管看上去,這個法子實在是有些拙劣,甚至過於直白,而令人不舒服。
總歸還算是好意。
然而,這話從成蟜嘴裏說出來,就沒有那麽好意了。
成蟜與他休戚與共,命運同體,用不著擔心功高震主,招來殺身之禍。
還有就是,這家夥平日裏最煩建功立業。
忽然一反常態,要與人平分軍功。
以嬴政的了解,成蟜絕對是在拿話惡心他,就是為了回應那句,秦軍是秦軍,秦王是秦王。
嬴政不急著發作,他壓著心裏想要料理弟弟的念頭,既然成蟜想要惡心他,那他就改一改口,也沒有什麽影響。
私底下說的話,一沒有人證,二沒有詔書,認不認的,還不是他一句話。
再者說,方才與成蟜對話的是長兄嬴政,接下來與成蟜對話的是秦王政。
那不過是氣不過弟弟的言行,與之鬥嘴的長兄,不得已而說出的話,關他秦王什麽事?
想清楚這一套邏輯,嬴政輕鬆甩掉身上的包袱,問道:“寡人是秦國的王,是秦軍的最高統帥,你們要與趙交鋒,建立功勳,就必須要有秦軍從旁協助,這份功勞分寡人一半,倒也還算公道,並不吃虧。”
“隻是,剩下的功勞,你與國尉如何劃分?”
“領兵打仗,你不如國尉;居中調度,你也不如國尉;戰略威懾,你依舊不如國尉。寡人實在想不明白,這裏麵有你什麽事?”
偷雞不成蝕把米。
成蟜愈發覺得,王兄這一套操作實在是過分熟練了,身邊必定有小人,有奸佞時時引導,帶壞了英明神武的秦王。
“這裏麵當然有我的事了,打仗就有風險,國尉大人初來秦國,萬一初戰不利,還不得讓人排擠死啊!”
“我的作用就是在國尉繚有需要的,站出來替他承擔風險。”
功勞不功勞的,成蟜確實不在意。
別人孜孜以求的軍功,爵位,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
自然不會上趕著去要。
先前所說純純是為了氣嬴政。
相比較之下,他還是更在意嬴政的無賴行為。
無賴有無賴的好處,能夠解決一些常規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
可這個無賴,可以是他,是李斯,是蒙恬,甚至是王翦,唯獨不能是秦王。
成蟜道:“王兄何時變得如此這般,出爾反爾?”
“不久前剛說與秦軍劃清界限,現在又說是秦軍的最高統帥,這些話可不像是一個王該說的。”
嬴政嘴角微動,被他不著痕跡地抹去,臉色如舊,且又多了幾分嚴肅,道:“不對,你應該稱呼寡人為大王,或者是王上。”
“此前,是你的兄長在與你討論朝政;此刻,是你的君王在訓示臣子,兩者並不衝突矛盾。”
“世子有疾,汝勤勉之。”
“燕王許諾,與朕何幹?”
我變成朱高煦了?
王兄變成judy那個老登了?
不對。
按照現在這個時間,他能夠稱judy為小登。
“王兄,你別這樣,臣弟心裏害怕。”成蟜麵露難色,他倒是沒想著分走國尉繚的功勞,隻是跟嬴政開個玩笑。
沒想到把自己給坑了。
君王搶奪臣子的功勞,這件事怎麽說,都是成蟜挑起來的。
滿天飛的流言他不害怕,因為那些真是流言蜚語,做不得真。
嬴政要分一半功勞的話,成蟜能糊弄繚,幫助王兄再提一提威望。
可是,真心做不來糊弄全軍將士的事情。
依照嬴政的脾性,爭奪臣子的功勞,概率不大。
可成蟜這一番弄巧成拙,使得他心中沒有了底。
要是嬴政為了懲戒他,就非搶這份功勞,成蟜就真的是把自己坑死了。
“現在知道慌了,方才胡說八道的時候,怎麽就不過過腦子?”
“你早已不是隻會哭鬧的孩童,所言所行,皆要親自擔起責任。”
可能是最近太累了,也可能是生出了幻覺。
又或者是,成蟜迎難而上,與那些施壓的大臣硬碰硬,頗有一種為了維護他這個王兄的地位,而悍不畏死的氣魄。
不管怎樣。
今日,嬴政破天荒地以為,痛揍成蟜並不合適,還是要循循誘導,才能夠讓他真正長大,擁有幾分大秦棟梁的模樣。
“李斯既然去了巴蜀,你便留下來吧。”
“你惹下了趙國這一檔子事,那就負責到底,國尉與你之間的謀劃,送一份案牘入宮,寡人準你調動趙國邊境兵力,以備不測。”
“至於,廷尉府大牢關押的囚犯,自會有廷尉府審判處決,你就不要再插手廷尉,免得外麵再傳流言,說你手伸得太長,給寡人帶來諸多聒噪。”
就這麽聽完嬴政的良苦用心,成蟜要是說沒有半分觸動,那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讓他就此支棱起來,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一方麵是王兄的期望,一方麵是自己的生活,選哪個都會留下遺憾。
成蟜沉默著,平日能言善辯,巧舌如簧。
此時此刻,就像是讓人捂住了嘴巴,說不出話來。
國家利益,自然是大於他的個人享受。
然而,政治不是他想怎樣就怎樣的,一旦踏足,就沒有回頭路可走。
走進權力核心,就意味著身邊會出現一幫擁躉,到那個時候,就不是成蟜想怎麽做,而是後麵的人推著他往前走。
誠然,趙係、楚係遭到打擊,暫時沒有那股勢力,敢打王位的主意。
而成蟜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扶蘇尚在繈褓之中,國家繼承人沒有確定。
若是成蟜的勢力過於壯大,難保不會有人行那“黃袍加身”之事。
至於說,壓製住部下,成蟜有自知之明,他做不到。
戰國末年,人才輩出,除了他的王兄,沒有任何人能夠壓製住這些曆史上最頂尖的人才。
“臣弟又不知兵,王兄給我調兵權,有任人唯親的嫌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兄不如直接交給國尉大人,也好讓天下人知道,秦王任人唯賢,看重才能,更勝過出身。”
“一個門監子,不僅身居高位,掌控實權,還能夠調動秦軍,博取軍功封爵,那些沒落的六國貴族,草莽英雄,豈不是趨之若鶩,恨不得立刻在王兄手下做事。”
成蟜心中並不踏實,知道王兄信任他,想要培養他。
但他的身份,天生隻適合做個紈絝。
成蟜沒有什麽大義凜然的理由,為了天下,為了秦國雲雲。
他就是單純不想將來走到王兄對立麵,鬧得手足相殘,慘淡收場。
與其說,帝王家無親情,不如說是政鬥無情。
嬴政不知道成蟜心中所想,隻道他一再推脫,是擔心做不好,是嫌事情麻煩。
兄弟二人對視少頃,嬴政起身在枕頭後麵取出一個長盒子,邊邊角角有磕碰的痕跡,顯然不是新做的物件。
他當著成蟜的麵打開盒子,從中取出一枚虎符。
“接著。”
倉惶間,成蟜差點沒能接住飛過來的虎符。
還好有嬴政的提醒。
這在天下人眼中,無比珍重的國之重器,就這麽輕飄飄地落在了成蟜手中。
嬴政背對著成蟜,把盒子放回原位,“寡人另手詔一封,可調動十萬軍。”
“多謝王兄。”
成蟜難得禮數周全。
既是謝王兄的包容,沒有逼迫,也是替繚謝秦王的信任與看重。
正經不過一秒,成蟜又嘿嘿笑道:“王兄還得下個詔,國尉繚擅闖蒙家,毆打蒙氏族人,囂張跋扈,免去國尉一職,貶為邊城守將。”
“虎符和調兵詔書,就不用公布了。”
嬴政也不驚訝,仿佛早就料到,起身來到案桌前寫下手詔:“寡人期待你們的收獲。”
上一次這麽笑,就是被成蟜氣笑的,這次也不例外。
他是說,秦軍是秦軍,秦王是秦王。
可成蟜就這麽水靈靈的,順著杆子往上爬,他倒是沒有想到。
作為秦國大權在握的君王,全國上下所有人的軍功評定,都需要他這個秦王簽字核發。
還是頭一次有人說,要把功勞分給他一半的。
這要是別人說,嬴政還會覺得的對方是在以退為進,明哲保身,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不獨攬軍功。
盡管看上去,這個法子實在是有些拙劣,甚至過於直白,而令人不舒服。
總歸還算是好意。
然而,這話從成蟜嘴裏說出來,就沒有那麽好意了。
成蟜與他休戚與共,命運同體,用不著擔心功高震主,招來殺身之禍。
還有就是,這家夥平日裏最煩建功立業。
忽然一反常態,要與人平分軍功。
以嬴政的了解,成蟜絕對是在拿話惡心他,就是為了回應那句,秦軍是秦軍,秦王是秦王。
嬴政不急著發作,他壓著心裏想要料理弟弟的念頭,既然成蟜想要惡心他,那他就改一改口,也沒有什麽影響。
私底下說的話,一沒有人證,二沒有詔書,認不認的,還不是他一句話。
再者說,方才與成蟜對話的是長兄嬴政,接下來與成蟜對話的是秦王政。
那不過是氣不過弟弟的言行,與之鬥嘴的長兄,不得已而說出的話,關他秦王什麽事?
想清楚這一套邏輯,嬴政輕鬆甩掉身上的包袱,問道:“寡人是秦國的王,是秦軍的最高統帥,你們要與趙交鋒,建立功勳,就必須要有秦軍從旁協助,這份功勞分寡人一半,倒也還算公道,並不吃虧。”
“隻是,剩下的功勞,你與國尉如何劃分?”
“領兵打仗,你不如國尉;居中調度,你也不如國尉;戰略威懾,你依舊不如國尉。寡人實在想不明白,這裏麵有你什麽事?”
偷雞不成蝕把米。
成蟜愈發覺得,王兄這一套操作實在是過分熟練了,身邊必定有小人,有奸佞時時引導,帶壞了英明神武的秦王。
“這裏麵當然有我的事了,打仗就有風險,國尉大人初來秦國,萬一初戰不利,還不得讓人排擠死啊!”
“我的作用就是在國尉繚有需要的,站出來替他承擔風險。”
功勞不功勞的,成蟜確實不在意。
別人孜孜以求的軍功,爵位,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
自然不會上趕著去要。
先前所說純純是為了氣嬴政。
相比較之下,他還是更在意嬴政的無賴行為。
無賴有無賴的好處,能夠解決一些常規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
可這個無賴,可以是他,是李斯,是蒙恬,甚至是王翦,唯獨不能是秦王。
成蟜道:“王兄何時變得如此這般,出爾反爾?”
“不久前剛說與秦軍劃清界限,現在又說是秦軍的最高統帥,這些話可不像是一個王該說的。”
嬴政嘴角微動,被他不著痕跡地抹去,臉色如舊,且又多了幾分嚴肅,道:“不對,你應該稱呼寡人為大王,或者是王上。”
“此前,是你的兄長在與你討論朝政;此刻,是你的君王在訓示臣子,兩者並不衝突矛盾。”
“世子有疾,汝勤勉之。”
“燕王許諾,與朕何幹?”
我變成朱高煦了?
王兄變成judy那個老登了?
不對。
按照現在這個時間,他能夠稱judy為小登。
“王兄,你別這樣,臣弟心裏害怕。”成蟜麵露難色,他倒是沒想著分走國尉繚的功勞,隻是跟嬴政開個玩笑。
沒想到把自己給坑了。
君王搶奪臣子的功勞,這件事怎麽說,都是成蟜挑起來的。
滿天飛的流言他不害怕,因為那些真是流言蜚語,做不得真。
嬴政要分一半功勞的話,成蟜能糊弄繚,幫助王兄再提一提威望。
可是,真心做不來糊弄全軍將士的事情。
依照嬴政的脾性,爭奪臣子的功勞,概率不大。
可成蟜這一番弄巧成拙,使得他心中沒有了底。
要是嬴政為了懲戒他,就非搶這份功勞,成蟜就真的是把自己坑死了。
“現在知道慌了,方才胡說八道的時候,怎麽就不過過腦子?”
“你早已不是隻會哭鬧的孩童,所言所行,皆要親自擔起責任。”
可能是最近太累了,也可能是生出了幻覺。
又或者是,成蟜迎難而上,與那些施壓的大臣硬碰硬,頗有一種為了維護他這個王兄的地位,而悍不畏死的氣魄。
不管怎樣。
今日,嬴政破天荒地以為,痛揍成蟜並不合適,還是要循循誘導,才能夠讓他真正長大,擁有幾分大秦棟梁的模樣。
“李斯既然去了巴蜀,你便留下來吧。”
“你惹下了趙國這一檔子事,那就負責到底,國尉與你之間的謀劃,送一份案牘入宮,寡人準你調動趙國邊境兵力,以備不測。”
“至於,廷尉府大牢關押的囚犯,自會有廷尉府審判處決,你就不要再插手廷尉,免得外麵再傳流言,說你手伸得太長,給寡人帶來諸多聒噪。”
就這麽聽完嬴政的良苦用心,成蟜要是說沒有半分觸動,那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讓他就此支棱起來,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一方麵是王兄的期望,一方麵是自己的生活,選哪個都會留下遺憾。
成蟜沉默著,平日能言善辯,巧舌如簧。
此時此刻,就像是讓人捂住了嘴巴,說不出話來。
國家利益,自然是大於他的個人享受。
然而,政治不是他想怎樣就怎樣的,一旦踏足,就沒有回頭路可走。
走進權力核心,就意味著身邊會出現一幫擁躉,到那個時候,就不是成蟜想怎麽做,而是後麵的人推著他往前走。
誠然,趙係、楚係遭到打擊,暫時沒有那股勢力,敢打王位的主意。
而成蟜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扶蘇尚在繈褓之中,國家繼承人沒有確定。
若是成蟜的勢力過於壯大,難保不會有人行那“黃袍加身”之事。
至於說,壓製住部下,成蟜有自知之明,他做不到。
戰國末年,人才輩出,除了他的王兄,沒有任何人能夠壓製住這些曆史上最頂尖的人才。
“臣弟又不知兵,王兄給我調兵權,有任人唯親的嫌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兄不如直接交給國尉大人,也好讓天下人知道,秦王任人唯賢,看重才能,更勝過出身。”
“一個門監子,不僅身居高位,掌控實權,還能夠調動秦軍,博取軍功封爵,那些沒落的六國貴族,草莽英雄,豈不是趨之若鶩,恨不得立刻在王兄手下做事。”
成蟜心中並不踏實,知道王兄信任他,想要培養他。
但他的身份,天生隻適合做個紈絝。
成蟜沒有什麽大義凜然的理由,為了天下,為了秦國雲雲。
他就是單純不想將來走到王兄對立麵,鬧得手足相殘,慘淡收場。
與其說,帝王家無親情,不如說是政鬥無情。
嬴政不知道成蟜心中所想,隻道他一再推脫,是擔心做不好,是嫌事情麻煩。
兄弟二人對視少頃,嬴政起身在枕頭後麵取出一個長盒子,邊邊角角有磕碰的痕跡,顯然不是新做的物件。
他當著成蟜的麵打開盒子,從中取出一枚虎符。
“接著。”
倉惶間,成蟜差點沒能接住飛過來的虎符。
還好有嬴政的提醒。
這在天下人眼中,無比珍重的國之重器,就這麽輕飄飄地落在了成蟜手中。
嬴政背對著成蟜,把盒子放回原位,“寡人另手詔一封,可調動十萬軍。”
“多謝王兄。”
成蟜難得禮數周全。
既是謝王兄的包容,沒有逼迫,也是替繚謝秦王的信任與看重。
正經不過一秒,成蟜又嘿嘿笑道:“王兄還得下個詔,國尉繚擅闖蒙家,毆打蒙氏族人,囂張跋扈,免去國尉一職,貶為邊城守將。”
“虎符和調兵詔書,就不用公布了。”
嬴政也不驚訝,仿佛早就料到,起身來到案桌前寫下手詔:“寡人期待你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