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王兄,再發育發育,別浪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兄,不過是一則流言而已,何必這麽勞師動眾?”
成蟜來到鹹陽宮,不用太監的通報,直接推開大門走了進來。
宮殿內空空如也,看不到半個人影。
順著咯吱咯吱的聲音看去,在聲源的位置,成蟜看到了那張前後搖晃的躺椅,嬴政仰麵躺在上麵,身上蓋著好弟弟“送來”的白狐裘。
嬴政雙臂撐在躺椅的扶手上,手掌抓著扶手的一端,一身常服讓他看上去多了幾分親和,少了許多冷酷。
“李斯呢,他怎麽沒來?”嬴政抬了抬手腕,把垂下去的袖子提起來,壓在手掌和扶手中間。
“這個時候來,和送死有什麽區別?”
成蟜反問一句。
詔書上麵寫的清清楚楚,即便沒有說要讓李斯跟著入宮做什麽,成蟜也能夠猜到幾分。
誠然,以王兄的胸懷和氣度,不可能對自己的臣子下黑手。
一來足夠自信,二來不屑為之。
對此,成蟜沒有任何懷疑。
倘若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胞弟,那就不好說了。
推李斯出去背鍋送死,是個消弭流言的好法子。
簡單,省事,既能把成蟜摘出來,還不用和朝中官員扯皮。
隻不過,成蟜不想這麽做,拋開與李斯之間的私交來說,李斯對秦國也是有大用的,是輔佐王兄成就帝業的關鍵人物之一。
這個時候,他沒有發揮該有的價值,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了,是秦國的損失。
當然,發揮價值以後,也不用死。
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他的王兄,不屑為之。
“喲,這些間者還真是賣力啊,流言都已經傳到了巴蜀之地。”成蟜在嬴政平時處理公文的桌子前坐下,麵前是幾份打開的案牘,他大致地瀏覽一遍,全都是各地流言的匯報。
成蟜合上案牘,隨手丟到一旁去,然後在一堆雜亂的案牘裏翻找著:“王兄,鄭國渠修的怎麽樣了?都江堰的維護完成了嗎?”
“這就是你想好的破局之策嗎?”嬴政問道。
盡管兩件事看起來沒有任何關聯,嬴政仍舊打算聽聽成蟜的想法。
流言一事,他有自己的處理辦法,但是,他想給成蟜足夠的自主權。
“王兄不是常說,要我關心一下國家大事,水利關係天下民生,臣弟理應好好關心。”
“找到了,就是它。”
成蟜拿起一份案牘,把它鋪開在桌子上,咧嘴笑著。
“各地關於流言的匯報,你也看到了,就沒有任何想法?”
嬴政的話音落下,宮殿內出現了短暫的沉寂,躺椅的吱呀聲逐漸減弱,指間劃過案牘的沙沙聲逐漸清晰起來。
一隻大手,悄無聲息地落在成蟜的肩膀上,隔著衣裳都能夠感受到掌心傳來的溫度。
成蟜繼續埋著頭閱覽案牘,回道:“堵不如疏,天下流言何止千萬,查是查不過來的,與其浪費人力,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隻要給出實實在在的利益,別說是流言能夠不攻自破,就算是真相,也可以被徹底淹沒,完全顛覆。”
“寡人已派黑冰台暗中查訪,百姓聽從流言,寡人可以聽你的不予追究,但那些散布流言的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勢力,一個也別想活。”
沒有聽到成蟜的具體處理辦法,嬴政不免有些失望,再加上流言愈演愈烈。
他的指關節,不由地用力發白。
“嗯?王兄,這鄭國渠的進度有點慢啊,要想辦法讓關中百姓明年就能夠用上,成就千裏關中沃野。”
成蟜扒開嬴政的手指。
下手沒輕沒重的,抓的人生疼。
他把案牘塞進嬴政的掌心,免得下一秒又抓在自己肩膀上。
“有了趙國的數萬勞力,寡人意欲修煉直道,連接函穀與韓國新鄭,方便運兵送糧,為不久之後的戰事做準備。”嬴政手裏拿著案牘,隻是盯了一眼封皮,都沒有打開看上一眼。
“王兄,先不打了吧,與趙國一戰,看得出來趙國氣數未盡,仍有良將出世。”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是劉伯溫給朱元璋的建議,成蟜認為,同樣適用於當今秦國。
縱使天下第一強國,也無法一戰滅掉趙國,說明國力還有上升空間。
所以,他才如此建議。
或者說,從一開始建議助韓弱趙,他就有這個打算,讓韓國長期騷擾趙國,而不是和秦國玩接力賽
秦國不與韓國接力,隻是單純要在關中繼續發育。
“我秦軍將士為王征戰,悍不畏死,可也不必做這無謂的傷亡,倒不如借助鄭國渠和都江堰,積攢實力,也讓將士們養精蓄銳,待到來日,一戰滅其國。”
關於都江堰的案牘匯報,內容很少,不過是延續舊太守李冰父子留下的方案,日常維護疏通,前不久已經完工。
成蟜收起案牘,起身後拱手進言。
“韓國可以幹擾趙國,使得趙國連年戰事,得不到休養,不用擔心其韜光養晦。”
嬴政疑惑漸消,肯定了成蟜的建議。
但,似有所顧慮,手裏抓著案牘,慢慢地退進袖子裏,皺著眉尖越來越鋒利。
“我讓李斯去請相裏頃了,他能夠解答王兄的顧慮。”
成蟜的目光斜向下,盯著王兄的袖口,直到案牘完全縮了進去。
“相裏頃可以解決流言?”
“不能。”
成蟜搖頭。
嬴政沒有急著追問成蟜,而是拿著手裏的案牘坐了下去,手掌在桌麵上掃過,將表麵的雜物推到一旁,端正身子坐著。
“叩叩!”
成蟜就要再多解釋一句的時候,宮門外傳來聲音:“啟稟王上,廷尉李大人與相裏大人求見。”
“來了。”
成蟜和王兄打了聲招呼,往前麵走了幾步,提高嗓門,朝著門外喊道:“進來吧。”
宮門打開,李斯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成蟜,帶著相裏頃往裏走的同時,與成蟜進行了短暫的眼神交流。
“臣李斯…”
“臣相裏頃…”
“拜見王上,公子。”
嬴政抬抬手,讓二人起身。
成蟜站在原地,雙手交叉,問道:“相裏大人,圖紙上的物件可否打造完成?”
“回公子,重甲打造出來五十具,曲轅犁隻打造了十個,正欲送至公子處檢驗。”
相裏頃小心翼翼抬頭,看了眼沒有說話,老神在在的嬴政,這才安心答話。
“當著王兄的麵,就一次性全都檢驗了吧。”
成蟜轉身,道:“還請王兄移步出宮,檢驗曲轅犁,需要前往城郊農田。”
“公子,為何不先檢驗重甲?隻需要五十名騎馬士卒即可。”相裏頃站出來反對道。
秦國是法家的大本營,在這裏,諸子百家,誰也別想勝過法家。
這並不代表,法家之後,沒有競爭。
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動,老二的地位就成為了香餑餑。
儒家,墨家,縱橫家…都想上位,壓過其他。
秦國好戰,墨家能站穩腳跟,靠的就是打造製作精良兵甲器械。
而重甲,讓相裏頃看到了墨家的希望。
“重甲需要挑選上等戰馬,最出色的士卒,一時之間無法選出。”
成蟜不是墨家弟子,也不屬於諸子百家,很難與相裏頃共情。
不過,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他自有說辭,讓相裏頃同意。
“曲轅犁將會在全國推廣,屆時耕種變得更加輕鬆,可以節省人力,也可以擴大開墾荒地,其功績非凡,墨家難道就不想看看,在曲轅犁的幫助下,秦國的糧食產量如何翻倍的嗎?”
成蟜來到鹹陽宮,不用太監的通報,直接推開大門走了進來。
宮殿內空空如也,看不到半個人影。
順著咯吱咯吱的聲音看去,在聲源的位置,成蟜看到了那張前後搖晃的躺椅,嬴政仰麵躺在上麵,身上蓋著好弟弟“送來”的白狐裘。
嬴政雙臂撐在躺椅的扶手上,手掌抓著扶手的一端,一身常服讓他看上去多了幾分親和,少了許多冷酷。
“李斯呢,他怎麽沒來?”嬴政抬了抬手腕,把垂下去的袖子提起來,壓在手掌和扶手中間。
“這個時候來,和送死有什麽區別?”
成蟜反問一句。
詔書上麵寫的清清楚楚,即便沒有說要讓李斯跟著入宮做什麽,成蟜也能夠猜到幾分。
誠然,以王兄的胸懷和氣度,不可能對自己的臣子下黑手。
一來足夠自信,二來不屑為之。
對此,成蟜沒有任何懷疑。
倘若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胞弟,那就不好說了。
推李斯出去背鍋送死,是個消弭流言的好法子。
簡單,省事,既能把成蟜摘出來,還不用和朝中官員扯皮。
隻不過,成蟜不想這麽做,拋開與李斯之間的私交來說,李斯對秦國也是有大用的,是輔佐王兄成就帝業的關鍵人物之一。
這個時候,他沒有發揮該有的價值,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了,是秦國的損失。
當然,發揮價值以後,也不用死。
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他的王兄,不屑為之。
“喲,這些間者還真是賣力啊,流言都已經傳到了巴蜀之地。”成蟜在嬴政平時處理公文的桌子前坐下,麵前是幾份打開的案牘,他大致地瀏覽一遍,全都是各地流言的匯報。
成蟜合上案牘,隨手丟到一旁去,然後在一堆雜亂的案牘裏翻找著:“王兄,鄭國渠修的怎麽樣了?都江堰的維護完成了嗎?”
“這就是你想好的破局之策嗎?”嬴政問道。
盡管兩件事看起來沒有任何關聯,嬴政仍舊打算聽聽成蟜的想法。
流言一事,他有自己的處理辦法,但是,他想給成蟜足夠的自主權。
“王兄不是常說,要我關心一下國家大事,水利關係天下民生,臣弟理應好好關心。”
“找到了,就是它。”
成蟜拿起一份案牘,把它鋪開在桌子上,咧嘴笑著。
“各地關於流言的匯報,你也看到了,就沒有任何想法?”
嬴政的話音落下,宮殿內出現了短暫的沉寂,躺椅的吱呀聲逐漸減弱,指間劃過案牘的沙沙聲逐漸清晰起來。
一隻大手,悄無聲息地落在成蟜的肩膀上,隔著衣裳都能夠感受到掌心傳來的溫度。
成蟜繼續埋著頭閱覽案牘,回道:“堵不如疏,天下流言何止千萬,查是查不過來的,與其浪費人力,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隻要給出實實在在的利益,別說是流言能夠不攻自破,就算是真相,也可以被徹底淹沒,完全顛覆。”
“寡人已派黑冰台暗中查訪,百姓聽從流言,寡人可以聽你的不予追究,但那些散布流言的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勢力,一個也別想活。”
沒有聽到成蟜的具體處理辦法,嬴政不免有些失望,再加上流言愈演愈烈。
他的指關節,不由地用力發白。
“嗯?王兄,這鄭國渠的進度有點慢啊,要想辦法讓關中百姓明年就能夠用上,成就千裏關中沃野。”
成蟜扒開嬴政的手指。
下手沒輕沒重的,抓的人生疼。
他把案牘塞進嬴政的掌心,免得下一秒又抓在自己肩膀上。
“有了趙國的數萬勞力,寡人意欲修煉直道,連接函穀與韓國新鄭,方便運兵送糧,為不久之後的戰事做準備。”嬴政手裏拿著案牘,隻是盯了一眼封皮,都沒有打開看上一眼。
“王兄,先不打了吧,與趙國一戰,看得出來趙國氣數未盡,仍有良將出世。”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是劉伯溫給朱元璋的建議,成蟜認為,同樣適用於當今秦國。
縱使天下第一強國,也無法一戰滅掉趙國,說明國力還有上升空間。
所以,他才如此建議。
或者說,從一開始建議助韓弱趙,他就有這個打算,讓韓國長期騷擾趙國,而不是和秦國玩接力賽
秦國不與韓國接力,隻是單純要在關中繼續發育。
“我秦軍將士為王征戰,悍不畏死,可也不必做這無謂的傷亡,倒不如借助鄭國渠和都江堰,積攢實力,也讓將士們養精蓄銳,待到來日,一戰滅其國。”
關於都江堰的案牘匯報,內容很少,不過是延續舊太守李冰父子留下的方案,日常維護疏通,前不久已經完工。
成蟜收起案牘,起身後拱手進言。
“韓國可以幹擾趙國,使得趙國連年戰事,得不到休養,不用擔心其韜光養晦。”
嬴政疑惑漸消,肯定了成蟜的建議。
但,似有所顧慮,手裏抓著案牘,慢慢地退進袖子裏,皺著眉尖越來越鋒利。
“我讓李斯去請相裏頃了,他能夠解答王兄的顧慮。”
成蟜的目光斜向下,盯著王兄的袖口,直到案牘完全縮了進去。
“相裏頃可以解決流言?”
“不能。”
成蟜搖頭。
嬴政沒有急著追問成蟜,而是拿著手裏的案牘坐了下去,手掌在桌麵上掃過,將表麵的雜物推到一旁,端正身子坐著。
“叩叩!”
成蟜就要再多解釋一句的時候,宮門外傳來聲音:“啟稟王上,廷尉李大人與相裏大人求見。”
“來了。”
成蟜和王兄打了聲招呼,往前麵走了幾步,提高嗓門,朝著門外喊道:“進來吧。”
宮門打開,李斯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成蟜,帶著相裏頃往裏走的同時,與成蟜進行了短暫的眼神交流。
“臣李斯…”
“臣相裏頃…”
“拜見王上,公子。”
嬴政抬抬手,讓二人起身。
成蟜站在原地,雙手交叉,問道:“相裏大人,圖紙上的物件可否打造完成?”
“回公子,重甲打造出來五十具,曲轅犁隻打造了十個,正欲送至公子處檢驗。”
相裏頃小心翼翼抬頭,看了眼沒有說話,老神在在的嬴政,這才安心答話。
“當著王兄的麵,就一次性全都檢驗了吧。”
成蟜轉身,道:“還請王兄移步出宮,檢驗曲轅犁,需要前往城郊農田。”
“公子,為何不先檢驗重甲?隻需要五十名騎馬士卒即可。”相裏頃站出來反對道。
秦國是法家的大本營,在這裏,諸子百家,誰也別想勝過法家。
這並不代表,法家之後,沒有競爭。
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動,老二的地位就成為了香餑餑。
儒家,墨家,縱橫家…都想上位,壓過其他。
秦國好戰,墨家能站穩腳跟,靠的就是打造製作精良兵甲器械。
而重甲,讓相裏頃看到了墨家的希望。
“重甲需要挑選上等戰馬,最出色的士卒,一時之間無法選出。”
成蟜不是墨家弟子,也不屬於諸子百家,很難與相裏頃共情。
不過,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他自有說辭,讓相裏頃同意。
“曲轅犁將會在全國推廣,屆時耕種變得更加輕鬆,可以節省人力,也可以擴大開墾荒地,其功績非凡,墨家難道就不想看看,在曲轅犁的幫助下,秦國的糧食產量如何翻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