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告訴甘羅,成蟜對他不滿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宦官一籌莫展之際,再次聽到嬴政的聲音,如同救命弦音。
他支起耳朵,認真聆聽,不敢錯過一個字。
“快馬加鞭返回鹹陽,告訴成蟜,讓他盡快把人放出。”
“華陽太後的葬禮,關東六國的使者全都要到場,尤其是楚國,與那些楚係同氣連枝,若是他們在葬禮上沒有見到楚係貴族,必然會使流言傳遍天下,稱我秦國過河拆橋。”
嬴政向下按著劍柄,劍鞘將身後的袍子撩起來。
小宦官連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幫忙打理好衣袍,恭敬應道:“奴婢這就返回鹹陽,將大王的話帶給公子。”
嬴政邁著四方步,平穩往前。
秦國想要統一天下,就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楚係勢力龐大,稍加打壓即可,若是過分打壓,就會使得其他各國人才心寒。
當初,嬴政降低姿態,留下門監子繚,並將其任命為國尉,其中也有此方麵的考慮。
繚固然有才能,但也達不到一步登天的程度。
但是,國尉繚有一個不同於其他人才的地方,就是他的出身。
在秦國廟堂,不是顯赫貴族,就是沒落貴族。
繚作為一個有名無姓的黔首,將其升為國尉,更能彰顯出秦國不拘一格用人才。
從而吸引眾多的人才趕來鹹陽,謀求出路。
固然,貴族能夠接觸到的資源更多,能夠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多。
然而,他們都有著極重的私心,為了家族的利益,而罔顧國家大事。
反倒是出身不好的繚、李斯、姚賈等人,在做事的時候,即便身懷私心,也不得不兼顧國家大事。
他們不同於那些貴族,秦國好壞,貴族都是貴族。
而他們的好壞,與個人功績,和秦國好壞息息相關。
此外,還有一個考慮,秦國朝堂上,趙係遭到打壓後,楚係和老秦係的貴族,勢力過強。
目前,隻是暫時蟄伏在王權之下,想要讓他們永遠聽話,就必須找到替代他們的人,削弱其特權。
同時,廣收天下人才,讓他們並列在秦國朝堂之上。
不論是為自身,還是為了秦國,都將會對秦國的一統大業,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嬴政之所以,一邊打壓楚係,一邊留著楚係,就是告訴六國貴族。
別害怕,秦國還是需要各位的,隻要不觸犯秦法,隻要對秦國有利。
各位想要的權力、財富、地位等等,秦國都能夠滿足。
倘若在六國混不下去了,就早點到鹹陽來。
不想來,也可以暗中與秦國合作。
待到將來,秦滅其國,不會虧待各位。
倏忽間,嬴政已經走到函穀關城牆。
戰爭期間,盡管還沒有打到函穀,但早早便清空關內普通百姓,現如今是戰備狀態。
所以,嬴政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將跟著的侍衛與宦官屏退,一個人在關內行走。
若是考慮秦王安危,恐怕是鹹陽城都沒有,現今的函穀關安全。
滿城秦軍,都是秦王的護衛。
毫不誇張地說,因為嬴政的到來,函穀關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戒備狀態。
別說是刺客,就連飛過的鳥,都要下油鍋盤查一遍。
他神情泰然地走著,路過一隊隊巡邏士卒,他們停下來,向秦國的王行禮,目送他們的王離去,然後繼續向前巡邏。
一路上,嬴政都保持秦王該有的上位者姿態。
他不是成蟜,要和士兵混在一起。
但,他能夠帶給士卒的精神力量,是成蟜永遠也追不上的。
盡管說,秦國王弟平易近人,且善待士卒,能夠激起全軍上下的效死之心,提升士氣。
然而,王就是秦軍的精神支柱。
嬴政隻需要出現在秦軍麵前,一言不發,就是對秦軍士氣最大的提升。
所以,常常用君主親征,國無良將可用是一方麵,激勵士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嬴政走到城牆中間站定,極目遠眺著遠處的廣闊河山。
其人在函穀關,心早已飛去九霄,俯瞰天下。
“如此大好河山,引來數百年征伐不休,這亂世當在寡人手上終結,這河山將由大秦世代傳承,這天下當由秦軍永世守護!”
狂勁的秋風,帶動他寬大的袍服,在風中肆意飛舞。
嬴政不動如山,目光依舊淩厲,將看向遠處的視線拉回近處,定在城外依靠城牆席地而坐的百姓身上。
“韓國鍛造的馬鐙,何時能夠運來?”
其身後,前往他處巡視的年輕將領,得到小兵傳遞的消息後,匆忙趕來,還沒有走到跟前,便聽到大王的問詢。
他瞥了眼關外的流民,彎腰躬身,即便是在王的背後,仍舊保持絕對的恭敬:“韓侯回國,便再無消息,聽逃亡至關外的韓人說,韓國已開始在國內征收鐵礦,大肆鍛造,韓國的鐵礦上漲三成左右,想必要不了多久,第一批馬鐙就會送來。”
“秦國要打造軍械,為一統六國做準備,需要更多的鐵石,韓國的鐵石遠遠不夠。”
嬴政迎風而立,視線從城外流民的身上離開,這些人都是魏韓兩地,因為戰亂逃來的百姓。
正值戰事,不可能讓他們通過函穀關,但為了留下這些人,秦軍也沒有做出驅趕,每日投放一些食物,讓他們不至於餓死。
待到戰事結束,這些人中很多都將成為秦人,在秦國定居,再過幾年,就會和老秦人一樣,從征入伍,上陣殺敵。
他將目光延伸著更遠處的東方:“派人去韓國,督促韓侯安加快鍛造,明年開春,至少完成二十萬對馬鐙,交付到秦軍。
若是耽誤了秦軍出關,大軍先滅韓國。”
“諾!”
“帶話給甘羅,讓他搬出知笙樓,既然成蟜舉薦了他,就不要辜負成蟜的看重。”嬴政麵色發冷,藏著一絲失望,冷道,“糧食、馬鐙、鐵礦,才是他應該負責的事情,而不是住在知笙樓裏,歌舞升平,秦國不需要享樂之人。”
嬴政並沒有讓黑冰台監視甘羅,說的如此確切,是他確有失望。
糧食沒有送來一粒,就連前幾日送回來的趙國戰俘,也需要秦國出糧。
雖不似長平之戰時,糧草不濟,但對秦國來說,負擔仍舊沉重。
再者,韓安回去多日,沒有馬鐙的消息,可以理解,韓國上下朝秦暮楚。
可他甘羅是成蟜推薦的人,也毫無作為,沒有任何音訊傳來。
若不是看在成蟜的麵子,甘羅已被召回秦國。
“諾!”
年輕的將領,等了一會兒,沒有聽到嬴政的進一步吩咐,轉身欲走。
“等等!”
忽地,嬴政叫住他,叮囑道:“告訴甘羅,是成蟜公子對他不滿。”
他支起耳朵,認真聆聽,不敢錯過一個字。
“快馬加鞭返回鹹陽,告訴成蟜,讓他盡快把人放出。”
“華陽太後的葬禮,關東六國的使者全都要到場,尤其是楚國,與那些楚係同氣連枝,若是他們在葬禮上沒有見到楚係貴族,必然會使流言傳遍天下,稱我秦國過河拆橋。”
嬴政向下按著劍柄,劍鞘將身後的袍子撩起來。
小宦官連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幫忙打理好衣袍,恭敬應道:“奴婢這就返回鹹陽,將大王的話帶給公子。”
嬴政邁著四方步,平穩往前。
秦國想要統一天下,就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楚係勢力龐大,稍加打壓即可,若是過分打壓,就會使得其他各國人才心寒。
當初,嬴政降低姿態,留下門監子繚,並將其任命為國尉,其中也有此方麵的考慮。
繚固然有才能,但也達不到一步登天的程度。
但是,國尉繚有一個不同於其他人才的地方,就是他的出身。
在秦國廟堂,不是顯赫貴族,就是沒落貴族。
繚作為一個有名無姓的黔首,將其升為國尉,更能彰顯出秦國不拘一格用人才。
從而吸引眾多的人才趕來鹹陽,謀求出路。
固然,貴族能夠接觸到的資源更多,能夠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多。
然而,他們都有著極重的私心,為了家族的利益,而罔顧國家大事。
反倒是出身不好的繚、李斯、姚賈等人,在做事的時候,即便身懷私心,也不得不兼顧國家大事。
他們不同於那些貴族,秦國好壞,貴族都是貴族。
而他們的好壞,與個人功績,和秦國好壞息息相關。
此外,還有一個考慮,秦國朝堂上,趙係遭到打壓後,楚係和老秦係的貴族,勢力過強。
目前,隻是暫時蟄伏在王權之下,想要讓他們永遠聽話,就必須找到替代他們的人,削弱其特權。
同時,廣收天下人才,讓他們並列在秦國朝堂之上。
不論是為自身,還是為了秦國,都將會對秦國的一統大業,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嬴政之所以,一邊打壓楚係,一邊留著楚係,就是告訴六國貴族。
別害怕,秦國還是需要各位的,隻要不觸犯秦法,隻要對秦國有利。
各位想要的權力、財富、地位等等,秦國都能夠滿足。
倘若在六國混不下去了,就早點到鹹陽來。
不想來,也可以暗中與秦國合作。
待到將來,秦滅其國,不會虧待各位。
倏忽間,嬴政已經走到函穀關城牆。
戰爭期間,盡管還沒有打到函穀,但早早便清空關內普通百姓,現如今是戰備狀態。
所以,嬴政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將跟著的侍衛與宦官屏退,一個人在關內行走。
若是考慮秦王安危,恐怕是鹹陽城都沒有,現今的函穀關安全。
滿城秦軍,都是秦王的護衛。
毫不誇張地說,因為嬴政的到來,函穀關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戒備狀態。
別說是刺客,就連飛過的鳥,都要下油鍋盤查一遍。
他神情泰然地走著,路過一隊隊巡邏士卒,他們停下來,向秦國的王行禮,目送他們的王離去,然後繼續向前巡邏。
一路上,嬴政都保持秦王該有的上位者姿態。
他不是成蟜,要和士兵混在一起。
但,他能夠帶給士卒的精神力量,是成蟜永遠也追不上的。
盡管說,秦國王弟平易近人,且善待士卒,能夠激起全軍上下的效死之心,提升士氣。
然而,王就是秦軍的精神支柱。
嬴政隻需要出現在秦軍麵前,一言不發,就是對秦軍士氣最大的提升。
所以,常常用君主親征,國無良將可用是一方麵,激勵士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嬴政走到城牆中間站定,極目遠眺著遠處的廣闊河山。
其人在函穀關,心早已飛去九霄,俯瞰天下。
“如此大好河山,引來數百年征伐不休,這亂世當在寡人手上終結,這河山將由大秦世代傳承,這天下當由秦軍永世守護!”
狂勁的秋風,帶動他寬大的袍服,在風中肆意飛舞。
嬴政不動如山,目光依舊淩厲,將看向遠處的視線拉回近處,定在城外依靠城牆席地而坐的百姓身上。
“韓國鍛造的馬鐙,何時能夠運來?”
其身後,前往他處巡視的年輕將領,得到小兵傳遞的消息後,匆忙趕來,還沒有走到跟前,便聽到大王的問詢。
他瞥了眼關外的流民,彎腰躬身,即便是在王的背後,仍舊保持絕對的恭敬:“韓侯回國,便再無消息,聽逃亡至關外的韓人說,韓國已開始在國內征收鐵礦,大肆鍛造,韓國的鐵礦上漲三成左右,想必要不了多久,第一批馬鐙就會送來。”
“秦國要打造軍械,為一統六國做準備,需要更多的鐵石,韓國的鐵石遠遠不夠。”
嬴政迎風而立,視線從城外流民的身上離開,這些人都是魏韓兩地,因為戰亂逃來的百姓。
正值戰事,不可能讓他們通過函穀關,但為了留下這些人,秦軍也沒有做出驅趕,每日投放一些食物,讓他們不至於餓死。
待到戰事結束,這些人中很多都將成為秦人,在秦國定居,再過幾年,就會和老秦人一樣,從征入伍,上陣殺敵。
他將目光延伸著更遠處的東方:“派人去韓國,督促韓侯安加快鍛造,明年開春,至少完成二十萬對馬鐙,交付到秦軍。
若是耽誤了秦軍出關,大軍先滅韓國。”
“諾!”
“帶話給甘羅,讓他搬出知笙樓,既然成蟜舉薦了他,就不要辜負成蟜的看重。”嬴政麵色發冷,藏著一絲失望,冷道,“糧食、馬鐙、鐵礦,才是他應該負責的事情,而不是住在知笙樓裏,歌舞升平,秦國不需要享樂之人。”
嬴政並沒有讓黑冰台監視甘羅,說的如此確切,是他確有失望。
糧食沒有送來一粒,就連前幾日送回來的趙國戰俘,也需要秦國出糧。
雖不似長平之戰時,糧草不濟,但對秦國來說,負擔仍舊沉重。
再者,韓安回去多日,沒有馬鐙的消息,可以理解,韓國上下朝秦暮楚。
可他甘羅是成蟜推薦的人,也毫無作為,沒有任何音訊傳來。
若不是看在成蟜的麵子,甘羅已被召回秦國。
“諾!”
年輕的將領,等了一會兒,沒有聽到嬴政的進一步吩咐,轉身欲走。
“等等!”
忽地,嬴政叫住他,叮囑道:“告訴甘羅,是成蟜公子對他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