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秦軍靈活多變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秦王的誌向是一統天下,掃滅六國,那麽秦軍就不會再做出這種天怒人怨的事情來,秦國要收服六國,就就不能屠殺俘虜。”
“否則,秦軍每到一地,便會受到舉城軍民的反抗與敵對,這不是秦國想要的,也不是秦王想要見到的。”
李牧既是在跟身邊的幾位副將解釋讓,他們安心,也是讓自己安心。
所有的判斷,都不可能完全準確。
萬一,秦國當真要以武力壓服六國,六國也沒有這個實力反抗。
那麽,他所說的一切,就都是理論上,而難以落在現實。
李牧平靜的目光,掠過一張張擔心憂慮的麵龐,顯然剛剛的解說,並不能夠讓他們完全信服。
他歪頭看向旁邊,挑挑揀揀,拿起一根木棍,前傾著身子,在地麵上粗略地劃著:“成皋位於韓國最北,龐老將軍率領大軍在此處遭遇埋伏,大軍淪為俘虜,老將軍成為階下囚。”
“據我粗略估計,秦軍與韓軍兵合一處,兵力已超過十萬,即便不埋伏老將軍,我趙軍也無安然過河的可能。”
或許,這是成蟜起的惻隱之心。
秦軍向來以人頭論功,很少俘虜敵國士卒,更別說還是在戰事沒有結束,秦軍占盡優勢的情況下。
想盡辦法,俘虜敵方主將,迫降敵軍。
這與秦軍以往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李牧隻是一瞬間的念頭,並沒有往深處去想,隻覺得秦軍行事不在常理之中,而當下秦國最不符合常理的人,隻有成蟜。
至於新任秦王,屯留官民全部流放問罪,對秦人都不手軟的王,不可能對趙軍手軟。
“將軍,你說的卑職全都明白。”
“隻不過,斥候四處探查,連秦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這是不是太不正常了?”
“秦軍難道說,全都渡過大河,他們就不怕,我們截斷其返秦後路?”
“而且,秦軍不見了,韓軍也不見了,這裏可是韓國,連一個韓卒都見不到,未免過於離奇了些。”
麵前的副將,各自發表著心中的擔憂和疑慮。
“成皋不是有韓軍駐守?”
李牧抬頭望了一眼眾人,眼神中的意思,清晰明確。
眾人意識到方才的話,有擾亂軍心之嫌,連忙閉上嘴,不再多說。
有人遞過來一幅地圖。
李牧伸手擋住,低頭在地麵上簡單勾畫出戰場形勢:“我現在有些擔心秦軍的位置,既不斷我軍後路,也不在成皋設防。”
“若隻是攻打野王,根本用不了全部兵力。”
“或許秦軍是打算將邢丘打造成攻打趙國的前沿,將全部兵力放了進去。”
有人接話道。
“將軍,秦軍全部渡河,成皋隻有韓軍駐守,我軍輕鬆可破。”
“隻是,那些早前過河的將士們,若不在城中,我們是否還要繼續攻打韓國,接連攻克城池,直至找到他們為止?”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救那些將士們。
而今,卻因為情報不足,戰場形勢的急劇變化,陷入兩難之地。
眾人齊齊看向李牧。
他們的眼睛裏,是堅定,是信任,是毫無保留的追隨。
“拿下成皋,若是沒有找到人的話,大軍沿河而下,從殷地返回趙國。”
李牧話音剛落,便有人著急開口:“將軍,我們從殷地撤退,在河陽附近等候的將士們,該當如何?”
當讓大王派兵接應....
李牧的念頭瞬間閃過,心中五味雜陳。
若是可以的話,他希望把每一個士卒都安然無恙地帶回趙國。
但是,征戰沙場多年,見到過太多的生離死別,人間煉獄。
帶所有人回家,不過是激勵士氣的話。
李牧清楚地知道,沒有不死人的戰事。
他會盡可能地保住足夠多的將士,必要的時候,就要做出一些犧牲。
那些留在河陽附近的趙軍,就是李牧留給秦軍的好處。
李牧決定讓他們留下的那一刻,他就想好不會從河陽返回。
既沒有大軍接應,也沒有堅固城池駐守,若是迎上秦軍,結果隻有一個,就是死路一條。
“有他們在河陽附近,吸引秦軍的注意力,我們才有機會安全回到趙國。”
“大軍撤退之前,我會派人通知他們。”
李牧麵無表情,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眾人心中一沉,提前陷入對最壞結局的設想中。
事實上,李牧承受的更多。
誰也不知道秦軍,會對那邊動手。
也有可能是兩邊都不放過。
他手持佩劍,撐著地麵站了起來。
目光凜然地看著遠處,輕拍著身上的塵土:“準備出發,目標成皋。”
“諾!”
眾人齊齊起身,跟在李牧身後返回隊伍之中。
......
“將軍,趙軍大軍並未馳援番吾,所有城池嚴防死守,我軍根本無處下手。”
王翦將大軍留在番吾攻城,他則是率領騎兵,一路向北,深入趙國腹地。
料想,趙國上下會生出慌亂,調遣各地守軍,前去馳援番吾。
秦國騎兵,能夠長驅直入,繞到邯鄲以北,直逼趙國都城。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也在王翦的預料當中。
“繼續關注趙軍動向,如有異動,即刻來報。”
王翦打發走傳遞情報的斥候,回頭看向身邊的副將,問道:“野王情況如何?”
副將向前幾步,抱拳道:“野王守軍接到命令嚴防死守,任憑我軍如何叫罵,始終不願出城一戰。”
“而我軍兵分兩路,強攻城池的話,就算是能夠拿下野王,也會兵力大損,得不償失。更何況,野王城池高大堅固,一時之間難以攻破。”
王翦挺背跨坐在馬背上,任由微風輕拂臉龐,他目光深邃地望著天際,視線穿透雲層,仿佛看到遠處的城池。
忽然,他露出一抹的笑容,藏著老狐狸的狡猾:“傳令攻打番吾的隊伍,派遣斥候穿上趙軍的衣服,前往野王求援。”
“令駐紮在野王的大軍,連續佯攻三日,之後後退五十裏,時刻關注野王趙軍動向, 隻要趙軍出城回援番吾,大軍即刻傾軋上去,將趙軍斬殺於野,奪下城池,隨時準備接應我軍撤退。”
“如此一來,就能騙開野王城門,將軍果真用兵如神。”
副將沒有立刻轉身去傳遞命令,而是先對王翦展開一番吹捧。
一番話,聽得王翦眉頭直皺。
倒不是不允許軍中有這些吹捧的話,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情世故。
王翦抬手就是一巴掌,拍在副將的後腦瓜子上,氣罵道:“混賬東西,拍馬屁也不挑時候,立刻前去傳令,不得有誤。”
“諾!”
副將動作熟練地調轉馬頭。
可能是不夠解氣,王翦揚起馬鞭,狠狠地抽在副將的馬屁股上。
副將並不知曉此事,手中還保持著揮動馬鞭的動作。
戰馬已經如同一支利箭,載著他飛奔出去,脫離隊伍。
“哈哈哈~”
其他人一陣哄笑。
王翦嚴肅道:“既然趙軍嚴防死守,拿不下趙國城池,你等便各自帶隊,任挑一處前往,務必將所過之處的山川地貌溪流民風,全部詳細記錄,每日呈報本將。”
“諾!”
眾將領命離開。
既然趙國不上套,王翦也不會玩了命去邯鄲附近冒險。
計劃出現了偏差,那麽他就按照偏差的路線走。
兵臨邯鄲的謀劃落空,但秦軍也絕對不會白來一趟的。
帶走趙國腹地的山川地貌,詳細記錄在案。
等到將來出兵攻滅趙國的時候,這些記錄的價值,自然就會彰顯出來。
王翦從懷中取出一張地圖,這是他根據斥候傳遞回來的情報,臨時繪製的趙國地圖。
上麵粗略地標注著附近的重要地點。
王翦目光落在某處,道:“大軍向前十裏,安營紮寨。”
他不打算繼續往北走了。
現在這個位置就挺好,深入趙國,又遠離趙國北境。
一旦李牧回國,趙軍合圍過來,秦軍也能夠從容撤退。
過幾日,若是野王拿下, 李牧還沒有返回趙國,王翦會考慮再往北走一些,記錄更多的趙國地貌。
趙人凶悍善鬥,趙軍戰力不俗。
若是能夠掌握趙國地貌,可以大大助力秦軍。
或許秦軍可以南北同時進攻,能夠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否則,秦軍每到一地,便會受到舉城軍民的反抗與敵對,這不是秦國想要的,也不是秦王想要見到的。”
李牧既是在跟身邊的幾位副將解釋讓,他們安心,也是讓自己安心。
所有的判斷,都不可能完全準確。
萬一,秦國當真要以武力壓服六國,六國也沒有這個實力反抗。
那麽,他所說的一切,就都是理論上,而難以落在現實。
李牧平靜的目光,掠過一張張擔心憂慮的麵龐,顯然剛剛的解說,並不能夠讓他們完全信服。
他歪頭看向旁邊,挑挑揀揀,拿起一根木棍,前傾著身子,在地麵上粗略地劃著:“成皋位於韓國最北,龐老將軍率領大軍在此處遭遇埋伏,大軍淪為俘虜,老將軍成為階下囚。”
“據我粗略估計,秦軍與韓軍兵合一處,兵力已超過十萬,即便不埋伏老將軍,我趙軍也無安然過河的可能。”
或許,這是成蟜起的惻隱之心。
秦軍向來以人頭論功,很少俘虜敵國士卒,更別說還是在戰事沒有結束,秦軍占盡優勢的情況下。
想盡辦法,俘虜敵方主將,迫降敵軍。
這與秦軍以往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李牧隻是一瞬間的念頭,並沒有往深處去想,隻覺得秦軍行事不在常理之中,而當下秦國最不符合常理的人,隻有成蟜。
至於新任秦王,屯留官民全部流放問罪,對秦人都不手軟的王,不可能對趙軍手軟。
“將軍,你說的卑職全都明白。”
“隻不過,斥候四處探查,連秦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這是不是太不正常了?”
“秦軍難道說,全都渡過大河,他們就不怕,我們截斷其返秦後路?”
“而且,秦軍不見了,韓軍也不見了,這裏可是韓國,連一個韓卒都見不到,未免過於離奇了些。”
麵前的副將,各自發表著心中的擔憂和疑慮。
“成皋不是有韓軍駐守?”
李牧抬頭望了一眼眾人,眼神中的意思,清晰明確。
眾人意識到方才的話,有擾亂軍心之嫌,連忙閉上嘴,不再多說。
有人遞過來一幅地圖。
李牧伸手擋住,低頭在地麵上簡單勾畫出戰場形勢:“我現在有些擔心秦軍的位置,既不斷我軍後路,也不在成皋設防。”
“若隻是攻打野王,根本用不了全部兵力。”
“或許秦軍是打算將邢丘打造成攻打趙國的前沿,將全部兵力放了進去。”
有人接話道。
“將軍,秦軍全部渡河,成皋隻有韓軍駐守,我軍輕鬆可破。”
“隻是,那些早前過河的將士們,若不在城中,我們是否還要繼續攻打韓國,接連攻克城池,直至找到他們為止?”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救那些將士們。
而今,卻因為情報不足,戰場形勢的急劇變化,陷入兩難之地。
眾人齊齊看向李牧。
他們的眼睛裏,是堅定,是信任,是毫無保留的追隨。
“拿下成皋,若是沒有找到人的話,大軍沿河而下,從殷地返回趙國。”
李牧話音剛落,便有人著急開口:“將軍,我們從殷地撤退,在河陽附近等候的將士們,該當如何?”
當讓大王派兵接應....
李牧的念頭瞬間閃過,心中五味雜陳。
若是可以的話,他希望把每一個士卒都安然無恙地帶回趙國。
但是,征戰沙場多年,見到過太多的生離死別,人間煉獄。
帶所有人回家,不過是激勵士氣的話。
李牧清楚地知道,沒有不死人的戰事。
他會盡可能地保住足夠多的將士,必要的時候,就要做出一些犧牲。
那些留在河陽附近的趙軍,就是李牧留給秦軍的好處。
李牧決定讓他們留下的那一刻,他就想好不會從河陽返回。
既沒有大軍接應,也沒有堅固城池駐守,若是迎上秦軍,結果隻有一個,就是死路一條。
“有他們在河陽附近,吸引秦軍的注意力,我們才有機會安全回到趙國。”
“大軍撤退之前,我會派人通知他們。”
李牧麵無表情,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眾人心中一沉,提前陷入對最壞結局的設想中。
事實上,李牧承受的更多。
誰也不知道秦軍,會對那邊動手。
也有可能是兩邊都不放過。
他手持佩劍,撐著地麵站了起來。
目光凜然地看著遠處,輕拍著身上的塵土:“準備出發,目標成皋。”
“諾!”
眾人齊齊起身,跟在李牧身後返回隊伍之中。
......
“將軍,趙軍大軍並未馳援番吾,所有城池嚴防死守,我軍根本無處下手。”
王翦將大軍留在番吾攻城,他則是率領騎兵,一路向北,深入趙國腹地。
料想,趙國上下會生出慌亂,調遣各地守軍,前去馳援番吾。
秦國騎兵,能夠長驅直入,繞到邯鄲以北,直逼趙國都城。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也在王翦的預料當中。
“繼續關注趙軍動向,如有異動,即刻來報。”
王翦打發走傳遞情報的斥候,回頭看向身邊的副將,問道:“野王情況如何?”
副將向前幾步,抱拳道:“野王守軍接到命令嚴防死守,任憑我軍如何叫罵,始終不願出城一戰。”
“而我軍兵分兩路,強攻城池的話,就算是能夠拿下野王,也會兵力大損,得不償失。更何況,野王城池高大堅固,一時之間難以攻破。”
王翦挺背跨坐在馬背上,任由微風輕拂臉龐,他目光深邃地望著天際,視線穿透雲層,仿佛看到遠處的城池。
忽然,他露出一抹的笑容,藏著老狐狸的狡猾:“傳令攻打番吾的隊伍,派遣斥候穿上趙軍的衣服,前往野王求援。”
“令駐紮在野王的大軍,連續佯攻三日,之後後退五十裏,時刻關注野王趙軍動向, 隻要趙軍出城回援番吾,大軍即刻傾軋上去,將趙軍斬殺於野,奪下城池,隨時準備接應我軍撤退。”
“如此一來,就能騙開野王城門,將軍果真用兵如神。”
副將沒有立刻轉身去傳遞命令,而是先對王翦展開一番吹捧。
一番話,聽得王翦眉頭直皺。
倒不是不允許軍中有這些吹捧的話,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情世故。
王翦抬手就是一巴掌,拍在副將的後腦瓜子上,氣罵道:“混賬東西,拍馬屁也不挑時候,立刻前去傳令,不得有誤。”
“諾!”
副將動作熟練地調轉馬頭。
可能是不夠解氣,王翦揚起馬鞭,狠狠地抽在副將的馬屁股上。
副將並不知曉此事,手中還保持著揮動馬鞭的動作。
戰馬已經如同一支利箭,載著他飛奔出去,脫離隊伍。
“哈哈哈~”
其他人一陣哄笑。
王翦嚴肅道:“既然趙軍嚴防死守,拿不下趙國城池,你等便各自帶隊,任挑一處前往,務必將所過之處的山川地貌溪流民風,全部詳細記錄,每日呈報本將。”
“諾!”
眾將領命離開。
既然趙國不上套,王翦也不會玩了命去邯鄲附近冒險。
計劃出現了偏差,那麽他就按照偏差的路線走。
兵臨邯鄲的謀劃落空,但秦軍也絕對不會白來一趟的。
帶走趙國腹地的山川地貌,詳細記錄在案。
等到將來出兵攻滅趙國的時候,這些記錄的價值,自然就會彰顯出來。
王翦從懷中取出一張地圖,這是他根據斥候傳遞回來的情報,臨時繪製的趙國地圖。
上麵粗略地標注著附近的重要地點。
王翦目光落在某處,道:“大軍向前十裏,安營紮寨。”
他不打算繼續往北走了。
現在這個位置就挺好,深入趙國,又遠離趙國北境。
一旦李牧回國,趙軍合圍過來,秦軍也能夠從容撤退。
過幾日,若是野王拿下, 李牧還沒有返回趙國,王翦會考慮再往北走一些,記錄更多的趙國地貌。
趙人凶悍善鬥,趙軍戰力不俗。
若是能夠掌握趙國地貌,可以大大助力秦軍。
或許秦軍可以南北同時進攻,能夠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