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李斯的誅心之言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兄,王將軍來信,讓我們放棄河陽,撤回宜陽,等待戰事結束。”
韓非微微仰起頭,抬眸看著麵有猶豫之色的李斯,伸出手指撓了撓有些發癢的眉梢,歎息一句,便垂下頭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李斯跟著歎了一聲,滿心失落道:“大好的機會,竟被李牧躲了過去,如今錢糧沒有得到,還賠上了一支商隊,那些人不乏秦國精心培養的探查好手。”
“即便是大王和公子不怪罪於我,斯也無顏再麵對他們。”
“大王信賴,讓我負責在韓趙兩地的細作活動,散布流言,本以為能夠借此做出一番成果幫助大軍獲勝,豈料折損許多。”
“是我小看了李牧,以為這些軍中莽夫,不可能識破我與師兄的謀劃,否則的話,我一定會更加謹慎小心地謀劃,不會這麽著急。”
“現如今,李牧派兵攻打河陽,意圖明顯,王將軍下令撤退也是為了整個戰局考慮,可我這心裏邊,總是覺得過意不去。”
“公子將河陽交付到我的手中,除貴族,殺官員,分化鄉紳,拉攏百姓,眼看著就要讓此地的趙人對秦國產生歸屬,就要因為這突然出現的一場戰事,而將之前所有的心血付諸東流。”
韓非一邊聽著李斯抱怨發泄,一邊拿著毛筆,筆走龍蛇。
他不方便開口說話,隻能通過文字來勸說李斯。
文字雖然沒有語氣,顯得生硬。
但是,韓非就在眼前,他的一舉一動,一笑一哀,都被李斯看在眼裏,隻要把話說開,並不會讓兩個人產生矛盾。
片刻之後,韓非扯了扯李斯的袖子,把寫好的第一頁遞了過去。
李斯伸頭來看:“過分看重仕途,反而讓你更容易忽略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從而走上歧路。”
“你曾說,公子與你初見時,二話不說就是一頓暴揍,但是在你離開呂不韋的府邸,轉投公子門下時,公子便與你以朋友相交,更是在大王那裏,為你的仕途做好了鋪墊。”
“此外,你前往韓國出使,想必是有自己的計劃,和秦王特定的任務,然而公子屢屢從中作梗,應該耽誤了你不少計劃,但是到頭來,所有的責任,公子和秦王私底下就解決了,並沒有牽連到你,你反而還得以升遷秦國廷尉,功勞絲毫不減。”
“由此可見,公子並不在意你做的事情是否成功,他更在意你是否忠心於秦王,是否全力為了秦國;而秦王的胸懷和氣度,更是遠超你我的想法,隻要是為了秦國做事,出發點是好的,對秦國是有利的,即便事情辦砸了,他也不會怪罪臣下,仍舊願意給予機會,這樣的王,天下難尋!”
韓非剛剛提筆,李斯就抓過第二張,看了起來:“再說,此次謀劃在趙軍答應散布流言,本來就是計劃之外的事情,做成了秦王會為你記功,做不成也不會影響本來的進程。”
“趙軍來攻河陽,是因為王翦的戰事安排威脅到了趙國安危,李牧打算搏一搏,就算是沒有我們的謀劃,他也會來圍攻河陽,王翦也會根據戰場形勢讓我們放棄河陽。”
“至於那些秦國細作,他們本就是為了秦國而生,他們不在乎生死,在乎的是秦國收益幾何。”
“你我對河陽的暢想再好,那也是將來的事情,在那實現之前,駐守在河陽的萬餘秦軍士卒的性命,反而是最重要的。”
“不論李牧是什麽謀劃,放棄河陽,撤回南岸,將戰場交給王翦他們,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用擔心丟失河陽,會牽累秦軍,會惹得公子不悅;保住河陽的萬餘秦軍性命,你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怕就怕李牧的計劃已經展開,我們根本來不及撤離,更別說還要毀壞城池,燒毀糧草,每時每刻對秦軍來說,都是生死一線,你不該在這些無關的事情,耗費心神,浪費時間。”
...
這些道理,李斯全都知道,他來找韓非,不過就是想聽聽他的看法,更加堅定一下自己的本意。
而今,得知韓非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李斯便更加堅定了。
他快速通讀韓非寫下的內容,銳利的目光,一眼看到其中他最關心的一條。
李斯把王翦的軍令,隨手疊好,揣進懷裏,他指著韓非文字中的一處細節,追問道:“師兄既然稱讚秦王乃是天下難尋的王,為何還要藏私藏拙,寧願心向韓國,也不願意全力幫助秦國,追隨輔助大王在統一天下的大業中建立不世功勳。”
李斯看著低頭不語的韓非,他覺得自己能夠感知到韓非掙紮的內心,但這不代表他就要理解韓非,體諒韓非。
他一直以為,韓非隻有脫離韓國,進入秦國,才是最好的選擇。
最好是能夠對秦國一心一意,全心效忠秦王。
李斯看著悶不做聲的韓非,心中生出惡作劇的想法,把韓非剛剛的苦心勸說,直接拋到了腦後,感動是真的,忘了也是真的。
他活的現實,不會在乎那些對自己毫無用處的感動之心,陰陽怪氣道:“還是說,師兄其實早就對韓國失望,想要轉投秦國,為天下一統大業奉獻力量,隻是礙於麵子,不好意思直接做出來,所以要讓公子逼迫,你才願意動動腦子,動動手,做一些對秦國有利的事情。”
“這樣一來,師兄就能夠在心中說服自己,其實還是個純粹的韓人,隻不過是迫於公子的威逼,不得不做出一些有利於秦國的事情,而且還盡量是一些不牽扯到韓國的事情。”
殺人誅心,要論毒舌,還得是李斯這個家夥。
仗著韓非口舌不利,又心懷情義,便大放厥詞,就差指著韓非的鼻子,罵他是個陰險虛偽的小人。
偏偏韓非是個講幾分情分的人,不會罵人,也不會打人。
“師兄認真想想,大王的耐心是有限的,不可能讓你一直待在秦國,心向韓國,就算是有公子的庇護,早晚也會出現問題,屆時若連累了公子,師兄難道就不會自責難過嗎?”
李斯眼看韓非處於爆發的邊緣,當即見好就收,不再瘋狂輸出,留下一句對他道德的譴責之後,瀟灑離去,頭也不回道:“斯要去準備撤退事宜了,希望師兄能夠盡快想明白此事。”
韓非微微仰起頭,抬眸看著麵有猶豫之色的李斯,伸出手指撓了撓有些發癢的眉梢,歎息一句,便垂下頭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李斯跟著歎了一聲,滿心失落道:“大好的機會,竟被李牧躲了過去,如今錢糧沒有得到,還賠上了一支商隊,那些人不乏秦國精心培養的探查好手。”
“即便是大王和公子不怪罪於我,斯也無顏再麵對他們。”
“大王信賴,讓我負責在韓趙兩地的細作活動,散布流言,本以為能夠借此做出一番成果幫助大軍獲勝,豈料折損許多。”
“是我小看了李牧,以為這些軍中莽夫,不可能識破我與師兄的謀劃,否則的話,我一定會更加謹慎小心地謀劃,不會這麽著急。”
“現如今,李牧派兵攻打河陽,意圖明顯,王將軍下令撤退也是為了整個戰局考慮,可我這心裏邊,總是覺得過意不去。”
“公子將河陽交付到我的手中,除貴族,殺官員,分化鄉紳,拉攏百姓,眼看著就要讓此地的趙人對秦國產生歸屬,就要因為這突然出現的一場戰事,而將之前所有的心血付諸東流。”
韓非一邊聽著李斯抱怨發泄,一邊拿著毛筆,筆走龍蛇。
他不方便開口說話,隻能通過文字來勸說李斯。
文字雖然沒有語氣,顯得生硬。
但是,韓非就在眼前,他的一舉一動,一笑一哀,都被李斯看在眼裏,隻要把話說開,並不會讓兩個人產生矛盾。
片刻之後,韓非扯了扯李斯的袖子,把寫好的第一頁遞了過去。
李斯伸頭來看:“過分看重仕途,反而讓你更容易忽略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從而走上歧路。”
“你曾說,公子與你初見時,二話不說就是一頓暴揍,但是在你離開呂不韋的府邸,轉投公子門下時,公子便與你以朋友相交,更是在大王那裏,為你的仕途做好了鋪墊。”
“此外,你前往韓國出使,想必是有自己的計劃,和秦王特定的任務,然而公子屢屢從中作梗,應該耽誤了你不少計劃,但是到頭來,所有的責任,公子和秦王私底下就解決了,並沒有牽連到你,你反而還得以升遷秦國廷尉,功勞絲毫不減。”
“由此可見,公子並不在意你做的事情是否成功,他更在意你是否忠心於秦王,是否全力為了秦國;而秦王的胸懷和氣度,更是遠超你我的想法,隻要是為了秦國做事,出發點是好的,對秦國是有利的,即便事情辦砸了,他也不會怪罪臣下,仍舊願意給予機會,這樣的王,天下難尋!”
韓非剛剛提筆,李斯就抓過第二張,看了起來:“再說,此次謀劃在趙軍答應散布流言,本來就是計劃之外的事情,做成了秦王會為你記功,做不成也不會影響本來的進程。”
“趙軍來攻河陽,是因為王翦的戰事安排威脅到了趙國安危,李牧打算搏一搏,就算是沒有我們的謀劃,他也會來圍攻河陽,王翦也會根據戰場形勢讓我們放棄河陽。”
“至於那些秦國細作,他們本就是為了秦國而生,他們不在乎生死,在乎的是秦國收益幾何。”
“你我對河陽的暢想再好,那也是將來的事情,在那實現之前,駐守在河陽的萬餘秦軍士卒的性命,反而是最重要的。”
“不論李牧是什麽謀劃,放棄河陽,撤回南岸,將戰場交給王翦他們,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用擔心丟失河陽,會牽累秦軍,會惹得公子不悅;保住河陽的萬餘秦軍性命,你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怕就怕李牧的計劃已經展開,我們根本來不及撤離,更別說還要毀壞城池,燒毀糧草,每時每刻對秦軍來說,都是生死一線,你不該在這些無關的事情,耗費心神,浪費時間。”
...
這些道理,李斯全都知道,他來找韓非,不過就是想聽聽他的看法,更加堅定一下自己的本意。
而今,得知韓非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李斯便更加堅定了。
他快速通讀韓非寫下的內容,銳利的目光,一眼看到其中他最關心的一條。
李斯把王翦的軍令,隨手疊好,揣進懷裏,他指著韓非文字中的一處細節,追問道:“師兄既然稱讚秦王乃是天下難尋的王,為何還要藏私藏拙,寧願心向韓國,也不願意全力幫助秦國,追隨輔助大王在統一天下的大業中建立不世功勳。”
李斯看著低頭不語的韓非,他覺得自己能夠感知到韓非掙紮的內心,但這不代表他就要理解韓非,體諒韓非。
他一直以為,韓非隻有脫離韓國,進入秦國,才是最好的選擇。
最好是能夠對秦國一心一意,全心效忠秦王。
李斯看著悶不做聲的韓非,心中生出惡作劇的想法,把韓非剛剛的苦心勸說,直接拋到了腦後,感動是真的,忘了也是真的。
他活的現實,不會在乎那些對自己毫無用處的感動之心,陰陽怪氣道:“還是說,師兄其實早就對韓國失望,想要轉投秦國,為天下一統大業奉獻力量,隻是礙於麵子,不好意思直接做出來,所以要讓公子逼迫,你才願意動動腦子,動動手,做一些對秦國有利的事情。”
“這樣一來,師兄就能夠在心中說服自己,其實還是個純粹的韓人,隻不過是迫於公子的威逼,不得不做出一些有利於秦國的事情,而且還盡量是一些不牽扯到韓國的事情。”
殺人誅心,要論毒舌,還得是李斯這個家夥。
仗著韓非口舌不利,又心懷情義,便大放厥詞,就差指著韓非的鼻子,罵他是個陰險虛偽的小人。
偏偏韓非是個講幾分情分的人,不會罵人,也不會打人。
“師兄認真想想,大王的耐心是有限的,不可能讓你一直待在秦國,心向韓國,就算是有公子的庇護,早晚也會出現問題,屆時若連累了公子,師兄難道就不會自責難過嗎?”
李斯眼看韓非處於爆發的邊緣,當即見好就收,不再瘋狂輸出,留下一句對他道德的譴責之後,瀟灑離去,頭也不回道:“斯要去準備撤退事宜了,希望師兄能夠盡快想明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