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險些慘遭洗腦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開雖然心中沒有家國的概念,但他的人品還是相對靠得住的。
單單說他收錢辦事這一項,其他方麵的人品,實在不值一提。
隻要收了錢,答應的事情,就算是千難萬險,郭開也會努力一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就是趙相的口碑。
但凡誰有在趙國想辦卻辦不了的事情,那就找到郭開,隻要能夠給得出郭開心儀的價碼,且郭開在知道事情原委後,選擇收下錢財,那麽就可以回家安心等候好消息了。
當然,若是求郭開去辦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時,他也會選擇分文不取,事情也是絲毫不管。
收錢,辦事,是合在一起的。
所以,龐煖完全不擔心郭開答應的事情反悔,因為對方並沒有退還收下的錢財,且他提出的事情,也並不難做。
不過是讓郭開對待李牧可能的衝撞,多一分包容,這不是什麽難事。
郭開的肚量,是和能夠拿到手的利益呈正相關的。
“既然有了丞相大人的承諾,老夫便能夠放下心來了,我趙國將相和,定然能夠擋住秦軍侵犯趙國的腳步,將虎狼之秦,封鎖在函穀關內。”
龐煖停下腳步,不再跟著郭開入府,他此行目的已然達到,兩個本不是一條路上的人,完全沒有必要強湊在一起,去維係那幾乎不存在,甚至隨時有可能撕破臉皮的私交,他適時對郭開進行一番吹捧,準備就此離開。
郭開走在前麵,邁步踏上台階,身後傳來龐煖的捧高之言,腳步穩穩停住,他回頭看去:“老將軍謬讚了,本相得到大王的信賴,擔任丞相一職,與軍中將領保持和睦關係,為前線作戰將士,保障穩定後勤,不過是職責所在。”
“至於對抗秦國,將秦軍封鎖在函穀關內,這是每個趙人心心所願之事,更需要關東六國的共同努力,他們若是能夠鼎力相助,別說是將秦軍擋在函穀關內,就算是要滅掉秦國,趙人也勇而無畏。”
龐煖蒼老的臉龐上,鬆弛的肌肉,陡然下拉。
郭開特別強調了大王信賴,以及職責所在,這是在暗示,就算他今天收下錢財,答應一直包容李牧,但以後者的性子,總有一天,會得罪大王,到了那個時候,就不要怪他違背今日承諾了。
郭開看在錢財的份上,答應不與李牧計較可能發生的衝突,可若是大王指派,那就另當別論了。
然而,這還不是龐煖最有心寒的事情。
最讓他心寒的是,郭開的後半段話。
六國不睦,難以抗秦。
此前,他一直以為郭開不過是貪圖私利,目光短淺。
今天這一番話,讓他明白,郭開就算是憑借溜須拍馬坐上的相位,也絕不是目光短淺的酒囊飯袋。
隻不過,這天下大勢,有的人沒有看清,還在渾渾噩噩,隨著他人的腳步向前走;有的人看得清楚,卻心有執念,期待能夠有奇跡發生,堅信六國能夠再次和睦,從而合力改變大勢,救他國也救自國。
而郭開看清楚了大勢,他堅信六國之間勾心鬥角,不可能真正的聯合起來,他選擇獨善其身,在這亂世裏謀取更多的私利。
如今回憶起來,去年合縱攻秦,趙軍的糧草輜重從未出現過問題,郭開的貪婪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收取一些錢財,卻也沒有做出過分損害趙國的事情。
而在合縱失敗後,郭開的貪婪暴露無遺,與秦國的聯係,空前緊密。
如果說他和李牧是希望改變天下大勢的人,那麽郭開就是順應大勢的人。
隻是,私利驅使,讓他還坐在趙相的位置上,沒有叛趙入秦,也可能是他與趙王之間的少年情誼,使得他不忍拋棄趙王。
龐煖難以探明郭開的本心,隻知今日的郭開,過分真實。
“嗬嗬嗬,老將軍在想些什麽?”
見龐煖陷入沉思,郭開用笑容打破凝重的氣氛,道:“我趙國上下,婦孺老幼皆是兵員,放眼全天下,敢與秦軍短兵相接,決戰於野,戰而可勝者,的隻有我趙軍,奈何趙國土地貧瘠,糧草短缺,人口不足。”
“我王自即位以來,攻燕,伐魏韓,為的不就是那些更加肥沃的土地?既然他們寧願讓糧食爛在糧倉裏,也不願意相助趙國,要看著趙軍餓著肚子拚殺,替他們擋住秦軍東出,那我趙軍隻好親自去奪。”
聽著郭開的話,龐煖的沉默震耳欲聾。
這是他從未設想過的角度。
在聽到這番話之前,他一直以為,趙王好大喜功,愛好兵事,不止一次扼腕歎息。
而這也讓他更加明白一點,為何郭開貪婪無度,收受財物的惡名傳遍了整個趙國,大王仍舊恩寵信任他。
就憑這一番話,郭開定然會被大王引為知己。
“老將軍,趙國窮啊!”
郭開繼續感慨道:“若是趙國能夠得到完整的三晉之地,就能夠擁有滅掉秦國的實力,若是能夠拿下韓地,就能超越秦國,成為天下第一強國。”
他雙手攤開,發出失落、自嘲、不甘、又無力認命且忍辱負重的笑聲:“奈何,趙國又敗了,韓地聽命於秦,趙國想要存活得更長久,隻有與秦國交好,本相所作所為,雖令趙人不恥,可若是能夠多為趙國爭取一天,那也是值得的。”
龐煖沉寂的眼神中,再度喚醒生機,他直直地盯著郭開,險些就被這廝用花言巧語蒙騙過去。
與秦國交好,可以說是不想趙國起戰事。
但是,盤剝趙人,搜刮財富,侵吞百姓田地,勾結秦國奸細,損害趙國利益,以富饒之城池,換取貧瘠之地....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郭開做過的事情,龐煖平時不參與對郭開的口誅筆伐,可這不代表他一直蒙在鼓裏什麽都不知道。
郭開不過是打著為趙國好的旗幟,為自己謀求更多的私利,完全不在乎趙國的百姓、土地、財富。
“為了趙國奔波勞碌,丞相辛苦,還請早些歇息,老夫便不打擾了。”
龐煖這次走的果斷,方才的一時猶豫,沒能及時離開,險些被郭開洗腦帶歪。
果然,可以懷疑大王挑選丞相的眼光,但是絕不能懷疑,秦國挑選合作人的眼光,能被秦國看中收買,就不該對郭開抱有任何的期待。
單單說他收錢辦事這一項,其他方麵的人品,實在不值一提。
隻要收了錢,答應的事情,就算是千難萬險,郭開也會努力一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就是趙相的口碑。
但凡誰有在趙國想辦卻辦不了的事情,那就找到郭開,隻要能夠給得出郭開心儀的價碼,且郭開在知道事情原委後,選擇收下錢財,那麽就可以回家安心等候好消息了。
當然,若是求郭開去辦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時,他也會選擇分文不取,事情也是絲毫不管。
收錢,辦事,是合在一起的。
所以,龐煖完全不擔心郭開答應的事情反悔,因為對方並沒有退還收下的錢財,且他提出的事情,也並不難做。
不過是讓郭開對待李牧可能的衝撞,多一分包容,這不是什麽難事。
郭開的肚量,是和能夠拿到手的利益呈正相關的。
“既然有了丞相大人的承諾,老夫便能夠放下心來了,我趙國將相和,定然能夠擋住秦軍侵犯趙國的腳步,將虎狼之秦,封鎖在函穀關內。”
龐煖停下腳步,不再跟著郭開入府,他此行目的已然達到,兩個本不是一條路上的人,完全沒有必要強湊在一起,去維係那幾乎不存在,甚至隨時有可能撕破臉皮的私交,他適時對郭開進行一番吹捧,準備就此離開。
郭開走在前麵,邁步踏上台階,身後傳來龐煖的捧高之言,腳步穩穩停住,他回頭看去:“老將軍謬讚了,本相得到大王的信賴,擔任丞相一職,與軍中將領保持和睦關係,為前線作戰將士,保障穩定後勤,不過是職責所在。”
“至於對抗秦國,將秦軍封鎖在函穀關內,這是每個趙人心心所願之事,更需要關東六國的共同努力,他們若是能夠鼎力相助,別說是將秦軍擋在函穀關內,就算是要滅掉秦國,趙人也勇而無畏。”
龐煖蒼老的臉龐上,鬆弛的肌肉,陡然下拉。
郭開特別強調了大王信賴,以及職責所在,這是在暗示,就算他今天收下錢財,答應一直包容李牧,但以後者的性子,總有一天,會得罪大王,到了那個時候,就不要怪他違背今日承諾了。
郭開看在錢財的份上,答應不與李牧計較可能發生的衝突,可若是大王指派,那就另當別論了。
然而,這還不是龐煖最有心寒的事情。
最讓他心寒的是,郭開的後半段話。
六國不睦,難以抗秦。
此前,他一直以為郭開不過是貪圖私利,目光短淺。
今天這一番話,讓他明白,郭開就算是憑借溜須拍馬坐上的相位,也絕不是目光短淺的酒囊飯袋。
隻不過,這天下大勢,有的人沒有看清,還在渾渾噩噩,隨著他人的腳步向前走;有的人看得清楚,卻心有執念,期待能夠有奇跡發生,堅信六國能夠再次和睦,從而合力改變大勢,救他國也救自國。
而郭開看清楚了大勢,他堅信六國之間勾心鬥角,不可能真正的聯合起來,他選擇獨善其身,在這亂世裏謀取更多的私利。
如今回憶起來,去年合縱攻秦,趙軍的糧草輜重從未出現過問題,郭開的貪婪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收取一些錢財,卻也沒有做出過分損害趙國的事情。
而在合縱失敗後,郭開的貪婪暴露無遺,與秦國的聯係,空前緊密。
如果說他和李牧是希望改變天下大勢的人,那麽郭開就是順應大勢的人。
隻是,私利驅使,讓他還坐在趙相的位置上,沒有叛趙入秦,也可能是他與趙王之間的少年情誼,使得他不忍拋棄趙王。
龐煖難以探明郭開的本心,隻知今日的郭開,過分真實。
“嗬嗬嗬,老將軍在想些什麽?”
見龐煖陷入沉思,郭開用笑容打破凝重的氣氛,道:“我趙國上下,婦孺老幼皆是兵員,放眼全天下,敢與秦軍短兵相接,決戰於野,戰而可勝者,的隻有我趙軍,奈何趙國土地貧瘠,糧草短缺,人口不足。”
“我王自即位以來,攻燕,伐魏韓,為的不就是那些更加肥沃的土地?既然他們寧願讓糧食爛在糧倉裏,也不願意相助趙國,要看著趙軍餓著肚子拚殺,替他們擋住秦軍東出,那我趙軍隻好親自去奪。”
聽著郭開的話,龐煖的沉默震耳欲聾。
這是他從未設想過的角度。
在聽到這番話之前,他一直以為,趙王好大喜功,愛好兵事,不止一次扼腕歎息。
而這也讓他更加明白一點,為何郭開貪婪無度,收受財物的惡名傳遍了整個趙國,大王仍舊恩寵信任他。
就憑這一番話,郭開定然會被大王引為知己。
“老將軍,趙國窮啊!”
郭開繼續感慨道:“若是趙國能夠得到完整的三晉之地,就能夠擁有滅掉秦國的實力,若是能夠拿下韓地,就能超越秦國,成為天下第一強國。”
他雙手攤開,發出失落、自嘲、不甘、又無力認命且忍辱負重的笑聲:“奈何,趙國又敗了,韓地聽命於秦,趙國想要存活得更長久,隻有與秦國交好,本相所作所為,雖令趙人不恥,可若是能夠多為趙國爭取一天,那也是值得的。”
龐煖沉寂的眼神中,再度喚醒生機,他直直地盯著郭開,險些就被這廝用花言巧語蒙騙過去。
與秦國交好,可以說是不想趙國起戰事。
但是,盤剝趙人,搜刮財富,侵吞百姓田地,勾結秦國奸細,損害趙國利益,以富饒之城池,換取貧瘠之地....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郭開做過的事情,龐煖平時不參與對郭開的口誅筆伐,可這不代表他一直蒙在鼓裏什麽都不知道。
郭開不過是打著為趙國好的旗幟,為自己謀求更多的私利,完全不在乎趙國的百姓、土地、財富。
“為了趙國奔波勞碌,丞相辛苦,還請早些歇息,老夫便不打擾了。”
龐煖這次走的果斷,方才的一時猶豫,沒能及時離開,險些被郭開洗腦帶歪。
果然,可以懷疑大王挑選丞相的眼光,但是絕不能懷疑,秦國挑選合作人的眼光,能被秦國看中收買,就不該對郭開抱有任何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