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提升思想覺悟,加入秦國大家庭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遵命!”
繚既然願意好好配合,走上同一條船。
那麽,成蟜不會閑著沒事,去招惹是非,把同一條船上的隊友,變成敵人。
他當即下令道:“此刻起,鹹陽城內所有秦軍,統歸國尉調遣,任何人想要出城,都必須經過我的同意,否則,殺無赦!”
“公子,鹹陽城內的秦軍,除了國尉的一千親衛,其他秦軍的指揮權要交到國尉手中,都需要大王的詔令。”
王綰並不知道成蟜這麽說,早就有了準備,隻是身為秦國丞相,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提醒一下。
雙方在熊啟這件事上,怎麽說也算是一條戰線上的人。
現在,熊啟下獄,本該萬事大吉,就此結束。
但,成蟜這麽做,王綰很擔心帶來不好的影響。
若是成蟜自己要掌控秦軍,王綰不會說什麽,誰不知道秦王寵他,隻要不把鹹陽城一把火燒開,就算是搬空國庫,也不會收到嚴重的懲罰。
現在他要把秦軍交到國尉繚手中,不是王綰覺得不行,而是整個鹹陽的官民都會覺得不行。
平時一起處理政事,王綰和繚是同朝為官,共同為了秦國出力,
然而,繚畢竟是魏人,來秦不久,王綰在這件事上,不敢過分相信他。
“王兄已經下令了,丞相不必過分擔心,鹹陽城交給國尉大人,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成蟜話剛說完,便在王綰等人的注視下,走上王階,俯身在新打造的長桌前,很快便寫好一份詔令,背對著眾人,從懷中掏出秦王印,完成秦王詔令的最後一步,使其具備法律效應。
他一邊收好秦王印,一邊吹幹墨跡。
不一會兒,成蟜轉身走下台階,將現成的詔令交到繚手中,雙手緊緊抓住繚接詔書的手,語氣中流露出真情實意,道:“國尉大人,這是王兄的詔令,他對你可謂是無條件信任,放著那麽多的秦人不用,而是選擇大人,足見王兄對大人的看重的信賴,此刻前,我的性命,便交到大人手中了。”
繚抽了抽手,發現成蟜這個小年輕,力氣還挺大,沒能一次抽出來,他鬆開抓到的詔書,咧著嘴笑得憨厚:“公子這麽說,在下不敢接詔,公子的性命,可是關乎到天下形勢的,繚何德何能,不敢當公子如此信任!”
鹹陽的秦軍他掌握不掌握倒是無所謂,而是成蟜的話,讓他忍不住心生警惕。
大家才見第一麵,就這麽放心教出軍隊,讓他不得不防。
尤其是成蟜那句把性命交給他。
這不扯淡呢?
萬一成蟜晚上睡覺掉床,次日起來,說是府中進了刺客,責怪他沒有擔負起治安鹹陽的責任,那可真是太冤枉了。
這麽離譜的想法, 他也是受熊啟事件的啟發,而且他覺得成蟜做得出來這種事情。
“廢話真多,讓你幹嘛就幹嘛。”
成蟜假裝無事,語氣略有不耐,他把詔書再次塞到繚手中。
想要置身事外,哪有那麽容易?
熊啟的案子能夠這麽順利,他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後想抽身,成蟜不可能如他所願。
成蟜懂繚的明哲保身,不想沾惹是非,招致非議。
但,那關他屁事!
差事辦好了,別人誇的是成蟜用人不疑,眼光獨到。
差事沒辦法,別人罵的是繚,又不是他。
成蟜推開還想繼續推諉一二的繚,在王綰等人震驚的目光下,轉身看向百官,說道:“而今,王兄身臨前線,親自與六國作戰,無暇他顧,然秦國政事,一日不可荒蕪,本公子為了秦國,為了王兄,便勉為其難地暫代監國一事。”
王綰皺了皺眉頭,沒有多話。
公子是混蛋了些,但,在大事上麵還算可靠。
而今大王不在鹹陽,確實沒有人能夠代理國事,讓他來的話,他隻是個臣子,有些事情無權處置,還要送到大王那裏去,一來一回便浪費不少時間。
熊顛更是沒有意見,此事之前,他就有遠離朝堂之念,一心投入到連勝坊中。
現如今,成蟜接手政事,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反倒還對楚係的未來有一定好處。
國尉繚展開詔書,頭一眼就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他伸出手指,按在詔書上麵,翻轉手指,能夠清晰看到上麵的墨跡,再去按王印的位置,紅色朱砂印跡,也還清晰可見。
繚滿臉不可思議地抬頭看向成蟜,這份詔書昨天之前肯定不存在,公子能夠寫下偽詔,說明他膽子大,行事無忌,還能搞到王印,實在是...全憑大王的支持啊!
那麽監國一事,他肯定也沒有意見。
成蟜能夠現寫監國詔書,他還能有什麽意見,見王綰也不吱聲,他懷疑老家夥早就知道了。
秦國王室的和諧,遠超世人想象。
繚感慨一句,將詔書收好,沉默不語。
成蟜數次想要開口,可百官保持沉默,使得他一大堆準備好的言辭,憋在喉嚨處說不出來。
監國一事,不比讓繚掌管鹹陽軍隊更加重要?
百官是怎麽回事?
熊顛是怎麽回事?
王綰這老頑固,又是怎麽回事?
成蟜又等了一會兒,甚至都能夠聽到身邊人的呼吸聲,就是沒有人提出異議。
屬實沒有想到,居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竟然連小聲的議論嘀咕都沒有。
要不是秦王印在懷裏揣著,監國的詔書他還沒有來得寫,成蟜都懷疑,是不是提前把詔書頒布出去了。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麽各位就各司其職,依照往常一樣,領取大秦的俸祿,處理各自負責的事務,這麽多年過來,秦國在列位的治理下井井有條,我相信王兄不在的這幾天,你們也同樣能夠做好。”
成蟜省下一大串講道理的廢話,既然都沒有意見,他也懶得寫詔書,雖說秦王印就在懷裏,但還是少用的好。
這種掌控一切的權力,用多了,容易上頭,搞不好就成為權力的奴隸,大秦的罪人。
“公子既要監國,那麽...”
王綰預感到有些不妙,立刻站出來勸說。
不料,剛一開口,就被成蟜出言打斷:“沒錯,既然本公子監國了,那麽本公子就要看看,列位臣工處理政事的能力,連年征戰,我大秦的國庫,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從今天開始,大秦國庫不養閑人,列位臣工既然能夠領取到國庫派發的俸祿,就說明你們是有相應能力可以處理好所負責事務的。”
“公子...”
成蟜提高聲音,壓過王綰苦口婆心的勸說,繼續道:“小事不用我管,大事考驗能力,做好小事,是你們的本分,做好大事,是大秦對你們的考驗,想要進入大秦高層,成為三公九卿,位列丞相,那麽就必須展現出你們的能力,此次監國的原則是,本公子隻負責旁觀考評,不負責參與政事。”
“但,為了秦國,若是誰有處理不了的事情,盡可來找本公子,我一定會鼎力相助,不過你們也要做好不能勝任,辭官歸家的準備。當然,若是事情沒有做好,還不來找我,小事罷官回家,大事罷官下獄。”
“就算是說出花來,也改變不了不思進取,偷懶躺平的本意。”
鄭平耳邊傳來蒙毅的小聲嘀咕,他回頭看去,蹙眉道:“公子是個好人,我一家人自韓國來秦無處落腳,全憑公子收留,若是沒有公子,我們一家人恐怕此生都難團聚。”
“還有師父的家人,自楚國而來,也是公子給他們提供的住處,以及吩咐人照顧飲食起居。”
“你的兄長蒙恬將軍,也曾經擔任公子的護衛,那是個正直的人,為何你卻總是說公子的不好?”
鄭平的出身,最多比普通的平民好上一些,是完完全全沒有辦法與累世秦將的蒙毅相比。
且他與蒙毅相識,也不過是幾天時間。
與蒙恬,最多是見過幾麵,打過幾次招呼,談不上有多熟悉。
但,他仍舊敢這麽說,全憑心中的一杆秤。
如他所言,成蟜對他和李斯兩家人都有恩在,那麽維護成蟜,就是他發自內心要去做的事。
從一開始,他就看出來蒙毅,不喜公子。
這一次,他實在是忍不住了,他覺得公子說得沒錯。
作為官員,就應該能夠做事,做不了回家去把職位讓給有能力做的。
忽然,聽到蒙毅的吐槽,讓鄭平覺得恩人的名聲被無端抹黑,故而站出來主動維護。
蒙毅則是百般不解,扭頭看了眼怒氣上臉的鄭平,嘴角蠕動兩下,想要解釋一下,最後什麽都沒有說。
這種事越抹越黑,他不是對成蟜不滿,是對不思進取的成蟜不滿。
隻要成蟜保持上進,好好做事,不再到處惹是生非,好好保持王室的尊嚴,提升王室的威望,蒙家作為堅定的秦王黨,蒙毅沒有不喜成蟜的理由。
不過,這種話,他沒必要跟鄭平說。
成蟜也知道蒙毅對他的不滿來自哪裏,不然的話,以成蟜記仇小心眼的性子,蒙家早就雞犬不寧了。
“鄭兄,我覺得他說得對。”
張良沒有了成蟜的施壓後,又變得活躍起來,他和群臣不同,無心仕途,不存在遵守朝堂紀律的問題。
大咧咧地走到鄭平身邊,攬著他的肩膀,樂嗬道:“你也別急著反駁我,蒙家世代秦將,蒙受秦恩,蒙毅難道不比你忠心?”
“他不是在詆毀你家公子,而是成蟜的確天生懶散,蒙毅不過是道出事實罷了。”
“想必他的心中,也是期待成蟜越來越好的,可惜成蟜自己不爭氣,多好的機會,能夠接觸到政事,他卻選擇回家躺著什麽都不幹,還威脅秦國百官,莫說是蒙毅,但凡是對秦國有感情,希望秦國變好的人,都不會讚同成蟜這樣的做法。”
鄭平一把推開張良,沒來由得厭惡上了對方。
本來大家都是韓人,在鹹陽相遇算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但是,張良說的話,讓他心寒。
他界線分明道:“張子房,虧我拿你做鄉黨看待,沒想到你也是個卑鄙小人,表麵看是在替公子說話,實則是在貶低公子,在下是沒有你們讀的書多,但是我的良心要比你多得多,公子是我全家的恩人,那麽平就會不顧一切地維護公子,哪怕是付出性命也做所不惜,而不是像你這樣,住著公子的房,吃著公子的飯,拿著公子的錢,還陰陽怪氣地貶低公子。”
鄭平眼角的餘光掃到蒙毅,不由自主地將他與張良進行了對比,當即便心直口快地說了出來:“蒙毅隻說公子懶散,而你卻說公子得不到秦人的支持,甚至是反對,你的用心簡直陰毒險惡。”
“你才拿他的錢了,你全家都拿他的錢!”
張良不在乎鄭平對他的評價,陰毒險惡完全不能夠觸動他,但是,那句拿成蟜的錢,瞬間激起了他的怒火。
吃飯住房,那是他被綁架到了秦國,沒有選擇的權利,不得不如此,卻也是事實。
可若是說拿成蟜的錢,張良絕不承認,這是誹謗與陷害。
然而,不等他繼續控訴辯駁,鄭平一句話將他噎死:“張家危機,欠下巨額錢款,乃是是使團出錢擺平的,而使團的錢就是來自公子,若是沒有公子的允許,師父是絕不可能把錢送到張家去的。”
鄭平倒不是說李斯不夠大方,韓秦之間貌合神離,李斯為秦,張家為韓,表麵的朋友,背地的對手,不出錢相幫才是正常人作為。
提到這件事,更是讓成蟜的形象,在鄭平心中無限拔高。
在他看來,成蟜願意相幫張家,不管是出於什麽目的,幫到了就是幫到了,稱得上是以德報怨了。
“你聽誰胡說的,那是...”
張良逐漸氣急敗壞,最後的理智,沒有讓他出賣成蟜,否則後果難料啊!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鄭平這麽一根筋。
而且更讓他想不通的是,張家向秦國使團借錢的事情,為什麽就連鄭平都知道了?
張良冷哼一聲,一定是成蟜那個大嘴巴,到處亂說 ,想要就這樣把他留在秦國,那是不可能的。
“真假與否,你比我清楚,若不是公子幫忙,今日的張家,早就被韓國公族咬碎撕爛了吧?”
鄭平是不懂他們公族之間的彎彎繞繞,但是他分得清是非恩怨,張家要是沒有相助,就走不到今天。
至於張家的禍事從何而來,鄭平不知道,因為李斯沒有告訴他。
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他大概也會說,坑害張家的是韓國,使團對韓國提要求是公事,成蟜幫助張家是私事。
到頭來,還是會繞到成蟜對張家有恩上麵。
不過是李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隻宣傳了成蟜的好名聲,沒有說他做過的壞事。
鄭平的出身,決定了他不可能與韓國公族站在一起。
之前配合張良,完全是因為大家都在給成蟜辦事。
“哼!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你所知道的,都是成蟜想讓你知道的,他不想讓知道的真相,你永遠也別想知道。”
張良氣地麵目扭曲,還是要強忍著怒火不敢發作,隻能陰陽怪氣兩句,不敢指明了說。
張家要拿出家底,向其他公族借錢,欠下巨款,這背後都是成蟜搞的鬼。
在得知事情的全部麵貌後,他就想通了一切,什麽讓韓國賠錢,讓韓國出讓利益,就是為了坑張家。
讓張家欠下成蟜人情,回頭好用來要挾他們父子。
此時,成蟜該說的也說完了,朝著他們幾人走了過來。
剛剛張良和鄭平吵起來,聲音不大,動靜也有刻意壓著,仍舊引得百官側目。
那個時候,成蟜就注意到這裏的情況了,隻是離得較遠,聽不清楚兩人在爭執什麽。
看到成蟜走過來,鄭平恭敬後退幾步,躬身道:“公子。”
蒙毅和成蟜是老相識,沒有太多的恭敬,卻也沒有態度不恭敬的地方,跟在鄭平後麵,禮節周到地喚了一聲:“公子。”
張良智謀無雙,但被鄭平氣得不輕,理智越來越少,看到成蟜走來,不僅無動於衷,還把頭別到一側,冷哼連連。
“張相讓我代為問候他的兒子,是否安康?”
成蟜不明所以,隻當張良是又犯病了,半開玩笑地威脅道。
“無恥,呸!”
張良扭頭啐了一口,一口濃痰吐在成蟜腳下。
“混賬,你不過是從韓國抓回來的一名俘虜,也該對我秦國公子無禮!”
蒙毅抬手就是一拳,將吐濃痰的張良捶在地上。
別看他瘦瘦弱弱,那是因為他全家都是武將,就他一個學法的,但武將世家的熏陶,使得他成為了文臣中最能打的。
這一拳下去,他沒有用全力,害怕打死人。
蒙毅說張良是俘虜,出拳也有報複私仇的意思,但成蟜特意抓回來的人,不能就這麽隨便打死。
張良重重倒下,跌在地上,腦瓜子暈乎乎的。
鄭平偷瞄著蒙毅,急速下降的好感值再次迅速攀升,隻要是維護公子,大家就是自己人,隻要不利於公子,那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敵。
蒙毅這一拳勢大力沉,好似一塊巨石砸在臉上,張良捂著嘴巴,疼得麵部扭曲,躺在地上好一會兒,才回轉過來。
他定睛看向掌心,掌心處掛著一抹猩紅,他用力嘬了一口,吐出濃紅的唾液,臉頰依舊是火辣辣的疼。
張良甩了甩腦袋,暫時恢複一絲清明,聽到成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蒙毅,你怎麽額能夠如此無禮?”
“張子房乃是本公子請來的貴客,豈是你一個毛頭小子能夠隨便動手的?”
“今天,本公子就好好教教你待客之道,像是張子房這種貴客,應該請到廷尉府去,將所有的刑具擺上來,請我們的貴客,慢慢品嚐,認真領略大秦的風采,而不是用你小拳頭,給他撓癢癢。”
蒙毅是慣知成蟜作風的,他看不上成蟜的下三濫手段,可不代表他不會和成蟜站在一起,最多是心裏膈應一下,做起事來絲毫不會含糊。
他瞥了眼躺在地上的張良,剛剛那一拳已經泄了私憤,接下來就是公事公辦了。
“還請公子下令,廷尉也好拿人。”
“就依對唾麵秦王,大不敬的罪名,將其下獄用刑,等他什麽時候認識到錯誤,痛改前非,再奏稟王兄,是否將其放出。”成蟜稍微想了一會兒,便給張良定下了罪名。
蒙毅也頗為無語,大王都不在鹹陽,還能被唾麵,張良這一口濃痰吐的真夠遠。
但還是配合成蟜接下此案。
作為唯一的嫌疑人,張良覺得有必要為自己伸張一番,否則,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成蟜,你身為秦國公子,信口開河也就罷了,怎麽還能平白汙人清名?你的所作所為,可全都代表著秦王的形象。”
“王兄的形象?我幫你問問!”
成蟜知道張良想說雙方達成的約定,隻是不敢說,擔心他惱羞成怒,加害韓非和張平。
他努力抿著嘴唇,不讓自己笑出來,轉身問向議事結束後,準備離開的百官:“列位臣工,本公子有句話,想要問問你們,我秦國的王,在你們心中是什麽樣的形象?”
王綰抬眸看了一眼,就知道成蟜又在玩什麽花樣,他是對成蟜監國不做事的態度有所不滿,可身為丞相,恭維秦王倒也是分內之事,當即拱手:“吾王英明神武,聖而裁決,雄才大略,乃一統天下之聖明君主!”
百官:“吾王聖而裁決,一統天下!”
成蟜站在張良麵前,得瑟地聳著肩膀,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至於你為什麽會覺得不好,隻能說你還沒有融入群眾,需要接受勞動改造,提升思想覺悟,積極加入秦國大家庭。”
“成蟜,你!”
“公子,臣先告辭了。”
張良嘴剛張開,話還沒有說出來,蒙毅便撕下一塊布料撒進他的嘴裏,然後挽起袖子,一隻手抓住張良的後脖子,拖著他朝殿外走去。
鄭平站在後麵看著,緊張地吞咽著口水,剛剛一拳打倒張良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也行,幹莊稼活的,有一把子力氣在。
但,看到蒙毅一隻手輕鬆製服張良,並把他拖走的時候,鄭平意識到差距了,剛剛他對著蒙毅一頓輸出,也就是蒙毅脾氣好,不然自己也免不了要挨揍。
成蟜側目掃到鄭平,初始並沒有太在意,念及對方的堅定站隊,他再次回頭,定睛看著鄭平,善意提醒道:“蒙毅家學淵源,文弱隻是他的偽裝,隻要不損害秦國,他就是個文文弱弱的書生,沒什麽好擔心的。”
繚既然願意好好配合,走上同一條船。
那麽,成蟜不會閑著沒事,去招惹是非,把同一條船上的隊友,變成敵人。
他當即下令道:“此刻起,鹹陽城內所有秦軍,統歸國尉調遣,任何人想要出城,都必須經過我的同意,否則,殺無赦!”
“公子,鹹陽城內的秦軍,除了國尉的一千親衛,其他秦軍的指揮權要交到國尉手中,都需要大王的詔令。”
王綰並不知道成蟜這麽說,早就有了準備,隻是身為秦國丞相,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提醒一下。
雙方在熊啟這件事上,怎麽說也算是一條戰線上的人。
現在,熊啟下獄,本該萬事大吉,就此結束。
但,成蟜這麽做,王綰很擔心帶來不好的影響。
若是成蟜自己要掌控秦軍,王綰不會說什麽,誰不知道秦王寵他,隻要不把鹹陽城一把火燒開,就算是搬空國庫,也不會收到嚴重的懲罰。
現在他要把秦軍交到國尉繚手中,不是王綰覺得不行,而是整個鹹陽的官民都會覺得不行。
平時一起處理政事,王綰和繚是同朝為官,共同為了秦國出力,
然而,繚畢竟是魏人,來秦不久,王綰在這件事上,不敢過分相信他。
“王兄已經下令了,丞相不必過分擔心,鹹陽城交給國尉大人,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成蟜話剛說完,便在王綰等人的注視下,走上王階,俯身在新打造的長桌前,很快便寫好一份詔令,背對著眾人,從懷中掏出秦王印,完成秦王詔令的最後一步,使其具備法律效應。
他一邊收好秦王印,一邊吹幹墨跡。
不一會兒,成蟜轉身走下台階,將現成的詔令交到繚手中,雙手緊緊抓住繚接詔書的手,語氣中流露出真情實意,道:“國尉大人,這是王兄的詔令,他對你可謂是無條件信任,放著那麽多的秦人不用,而是選擇大人,足見王兄對大人的看重的信賴,此刻前,我的性命,便交到大人手中了。”
繚抽了抽手,發現成蟜這個小年輕,力氣還挺大,沒能一次抽出來,他鬆開抓到的詔書,咧著嘴笑得憨厚:“公子這麽說,在下不敢接詔,公子的性命,可是關乎到天下形勢的,繚何德何能,不敢當公子如此信任!”
鹹陽的秦軍他掌握不掌握倒是無所謂,而是成蟜的話,讓他忍不住心生警惕。
大家才見第一麵,就這麽放心教出軍隊,讓他不得不防。
尤其是成蟜那句把性命交給他。
這不扯淡呢?
萬一成蟜晚上睡覺掉床,次日起來,說是府中進了刺客,責怪他沒有擔負起治安鹹陽的責任,那可真是太冤枉了。
這麽離譜的想法, 他也是受熊啟事件的啟發,而且他覺得成蟜做得出來這種事情。
“廢話真多,讓你幹嘛就幹嘛。”
成蟜假裝無事,語氣略有不耐,他把詔書再次塞到繚手中。
想要置身事外,哪有那麽容易?
熊啟的案子能夠這麽順利,他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後想抽身,成蟜不可能如他所願。
成蟜懂繚的明哲保身,不想沾惹是非,招致非議。
但,那關他屁事!
差事辦好了,別人誇的是成蟜用人不疑,眼光獨到。
差事沒辦法,別人罵的是繚,又不是他。
成蟜推開還想繼續推諉一二的繚,在王綰等人震驚的目光下,轉身看向百官,說道:“而今,王兄身臨前線,親自與六國作戰,無暇他顧,然秦國政事,一日不可荒蕪,本公子為了秦國,為了王兄,便勉為其難地暫代監國一事。”
王綰皺了皺眉頭,沒有多話。
公子是混蛋了些,但,在大事上麵還算可靠。
而今大王不在鹹陽,確實沒有人能夠代理國事,讓他來的話,他隻是個臣子,有些事情無權處置,還要送到大王那裏去,一來一回便浪費不少時間。
熊顛更是沒有意見,此事之前,他就有遠離朝堂之念,一心投入到連勝坊中。
現如今,成蟜接手政事,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反倒還對楚係的未來有一定好處。
國尉繚展開詔書,頭一眼就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他伸出手指,按在詔書上麵,翻轉手指,能夠清晰看到上麵的墨跡,再去按王印的位置,紅色朱砂印跡,也還清晰可見。
繚滿臉不可思議地抬頭看向成蟜,這份詔書昨天之前肯定不存在,公子能夠寫下偽詔,說明他膽子大,行事無忌,還能搞到王印,實在是...全憑大王的支持啊!
那麽監國一事,他肯定也沒有意見。
成蟜能夠現寫監國詔書,他還能有什麽意見,見王綰也不吱聲,他懷疑老家夥早就知道了。
秦國王室的和諧,遠超世人想象。
繚感慨一句,將詔書收好,沉默不語。
成蟜數次想要開口,可百官保持沉默,使得他一大堆準備好的言辭,憋在喉嚨處說不出來。
監國一事,不比讓繚掌管鹹陽軍隊更加重要?
百官是怎麽回事?
熊顛是怎麽回事?
王綰這老頑固,又是怎麽回事?
成蟜又等了一會兒,甚至都能夠聽到身邊人的呼吸聲,就是沒有人提出異議。
屬實沒有想到,居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竟然連小聲的議論嘀咕都沒有。
要不是秦王印在懷裏揣著,監國的詔書他還沒有來得寫,成蟜都懷疑,是不是提前把詔書頒布出去了。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麽各位就各司其職,依照往常一樣,領取大秦的俸祿,處理各自負責的事務,這麽多年過來,秦國在列位的治理下井井有條,我相信王兄不在的這幾天,你們也同樣能夠做好。”
成蟜省下一大串講道理的廢話,既然都沒有意見,他也懶得寫詔書,雖說秦王印就在懷裏,但還是少用的好。
這種掌控一切的權力,用多了,容易上頭,搞不好就成為權力的奴隸,大秦的罪人。
“公子既要監國,那麽...”
王綰預感到有些不妙,立刻站出來勸說。
不料,剛一開口,就被成蟜出言打斷:“沒錯,既然本公子監國了,那麽本公子就要看看,列位臣工處理政事的能力,連年征戰,我大秦的國庫,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從今天開始,大秦國庫不養閑人,列位臣工既然能夠領取到國庫派發的俸祿,就說明你們是有相應能力可以處理好所負責事務的。”
“公子...”
成蟜提高聲音,壓過王綰苦口婆心的勸說,繼續道:“小事不用我管,大事考驗能力,做好小事,是你們的本分,做好大事,是大秦對你們的考驗,想要進入大秦高層,成為三公九卿,位列丞相,那麽就必須展現出你們的能力,此次監國的原則是,本公子隻負責旁觀考評,不負責參與政事。”
“但,為了秦國,若是誰有處理不了的事情,盡可來找本公子,我一定會鼎力相助,不過你們也要做好不能勝任,辭官歸家的準備。當然,若是事情沒有做好,還不來找我,小事罷官回家,大事罷官下獄。”
“就算是說出花來,也改變不了不思進取,偷懶躺平的本意。”
鄭平耳邊傳來蒙毅的小聲嘀咕,他回頭看去,蹙眉道:“公子是個好人,我一家人自韓國來秦無處落腳,全憑公子收留,若是沒有公子,我們一家人恐怕此生都難團聚。”
“還有師父的家人,自楚國而來,也是公子給他們提供的住處,以及吩咐人照顧飲食起居。”
“你的兄長蒙恬將軍,也曾經擔任公子的護衛,那是個正直的人,為何你卻總是說公子的不好?”
鄭平的出身,最多比普通的平民好上一些,是完完全全沒有辦法與累世秦將的蒙毅相比。
且他與蒙毅相識,也不過是幾天時間。
與蒙恬,最多是見過幾麵,打過幾次招呼,談不上有多熟悉。
但,他仍舊敢這麽說,全憑心中的一杆秤。
如他所言,成蟜對他和李斯兩家人都有恩在,那麽維護成蟜,就是他發自內心要去做的事。
從一開始,他就看出來蒙毅,不喜公子。
這一次,他實在是忍不住了,他覺得公子說得沒錯。
作為官員,就應該能夠做事,做不了回家去把職位讓給有能力做的。
忽然,聽到蒙毅的吐槽,讓鄭平覺得恩人的名聲被無端抹黑,故而站出來主動維護。
蒙毅則是百般不解,扭頭看了眼怒氣上臉的鄭平,嘴角蠕動兩下,想要解釋一下,最後什麽都沒有說。
這種事越抹越黑,他不是對成蟜不滿,是對不思進取的成蟜不滿。
隻要成蟜保持上進,好好做事,不再到處惹是生非,好好保持王室的尊嚴,提升王室的威望,蒙家作為堅定的秦王黨,蒙毅沒有不喜成蟜的理由。
不過,這種話,他沒必要跟鄭平說。
成蟜也知道蒙毅對他的不滿來自哪裏,不然的話,以成蟜記仇小心眼的性子,蒙家早就雞犬不寧了。
“鄭兄,我覺得他說得對。”
張良沒有了成蟜的施壓後,又變得活躍起來,他和群臣不同,無心仕途,不存在遵守朝堂紀律的問題。
大咧咧地走到鄭平身邊,攬著他的肩膀,樂嗬道:“你也別急著反駁我,蒙家世代秦將,蒙受秦恩,蒙毅難道不比你忠心?”
“他不是在詆毀你家公子,而是成蟜的確天生懶散,蒙毅不過是道出事實罷了。”
“想必他的心中,也是期待成蟜越來越好的,可惜成蟜自己不爭氣,多好的機會,能夠接觸到政事,他卻選擇回家躺著什麽都不幹,還威脅秦國百官,莫說是蒙毅,但凡是對秦國有感情,希望秦國變好的人,都不會讚同成蟜這樣的做法。”
鄭平一把推開張良,沒來由得厭惡上了對方。
本來大家都是韓人,在鹹陽相遇算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但是,張良說的話,讓他心寒。
他界線分明道:“張子房,虧我拿你做鄉黨看待,沒想到你也是個卑鄙小人,表麵看是在替公子說話,實則是在貶低公子,在下是沒有你們讀的書多,但是我的良心要比你多得多,公子是我全家的恩人,那麽平就會不顧一切地維護公子,哪怕是付出性命也做所不惜,而不是像你這樣,住著公子的房,吃著公子的飯,拿著公子的錢,還陰陽怪氣地貶低公子。”
鄭平眼角的餘光掃到蒙毅,不由自主地將他與張良進行了對比,當即便心直口快地說了出來:“蒙毅隻說公子懶散,而你卻說公子得不到秦人的支持,甚至是反對,你的用心簡直陰毒險惡。”
“你才拿他的錢了,你全家都拿他的錢!”
張良不在乎鄭平對他的評價,陰毒險惡完全不能夠觸動他,但是,那句拿成蟜的錢,瞬間激起了他的怒火。
吃飯住房,那是他被綁架到了秦國,沒有選擇的權利,不得不如此,卻也是事實。
可若是說拿成蟜的錢,張良絕不承認,這是誹謗與陷害。
然而,不等他繼續控訴辯駁,鄭平一句話將他噎死:“張家危機,欠下巨額錢款,乃是是使團出錢擺平的,而使團的錢就是來自公子,若是沒有公子的允許,師父是絕不可能把錢送到張家去的。”
鄭平倒不是說李斯不夠大方,韓秦之間貌合神離,李斯為秦,張家為韓,表麵的朋友,背地的對手,不出錢相幫才是正常人作為。
提到這件事,更是讓成蟜的形象,在鄭平心中無限拔高。
在他看來,成蟜願意相幫張家,不管是出於什麽目的,幫到了就是幫到了,稱得上是以德報怨了。
“你聽誰胡說的,那是...”
張良逐漸氣急敗壞,最後的理智,沒有讓他出賣成蟜,否則後果難料啊!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鄭平這麽一根筋。
而且更讓他想不通的是,張家向秦國使團借錢的事情,為什麽就連鄭平都知道了?
張良冷哼一聲,一定是成蟜那個大嘴巴,到處亂說 ,想要就這樣把他留在秦國,那是不可能的。
“真假與否,你比我清楚,若不是公子幫忙,今日的張家,早就被韓國公族咬碎撕爛了吧?”
鄭平是不懂他們公族之間的彎彎繞繞,但是他分得清是非恩怨,張家要是沒有相助,就走不到今天。
至於張家的禍事從何而來,鄭平不知道,因為李斯沒有告訴他。
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他大概也會說,坑害張家的是韓國,使團對韓國提要求是公事,成蟜幫助張家是私事。
到頭來,還是會繞到成蟜對張家有恩上麵。
不過是李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隻宣傳了成蟜的好名聲,沒有說他做過的壞事。
鄭平的出身,決定了他不可能與韓國公族站在一起。
之前配合張良,完全是因為大家都在給成蟜辦事。
“哼!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你所知道的,都是成蟜想讓你知道的,他不想讓知道的真相,你永遠也別想知道。”
張良氣地麵目扭曲,還是要強忍著怒火不敢發作,隻能陰陽怪氣兩句,不敢指明了說。
張家要拿出家底,向其他公族借錢,欠下巨款,這背後都是成蟜搞的鬼。
在得知事情的全部麵貌後,他就想通了一切,什麽讓韓國賠錢,讓韓國出讓利益,就是為了坑張家。
讓張家欠下成蟜人情,回頭好用來要挾他們父子。
此時,成蟜該說的也說完了,朝著他們幾人走了過來。
剛剛張良和鄭平吵起來,聲音不大,動靜也有刻意壓著,仍舊引得百官側目。
那個時候,成蟜就注意到這裏的情況了,隻是離得較遠,聽不清楚兩人在爭執什麽。
看到成蟜走過來,鄭平恭敬後退幾步,躬身道:“公子。”
蒙毅和成蟜是老相識,沒有太多的恭敬,卻也沒有態度不恭敬的地方,跟在鄭平後麵,禮節周到地喚了一聲:“公子。”
張良智謀無雙,但被鄭平氣得不輕,理智越來越少,看到成蟜走來,不僅無動於衷,還把頭別到一側,冷哼連連。
“張相讓我代為問候他的兒子,是否安康?”
成蟜不明所以,隻當張良是又犯病了,半開玩笑地威脅道。
“無恥,呸!”
張良扭頭啐了一口,一口濃痰吐在成蟜腳下。
“混賬,你不過是從韓國抓回來的一名俘虜,也該對我秦國公子無禮!”
蒙毅抬手就是一拳,將吐濃痰的張良捶在地上。
別看他瘦瘦弱弱,那是因為他全家都是武將,就他一個學法的,但武將世家的熏陶,使得他成為了文臣中最能打的。
這一拳下去,他沒有用全力,害怕打死人。
蒙毅說張良是俘虜,出拳也有報複私仇的意思,但成蟜特意抓回來的人,不能就這麽隨便打死。
張良重重倒下,跌在地上,腦瓜子暈乎乎的。
鄭平偷瞄著蒙毅,急速下降的好感值再次迅速攀升,隻要是維護公子,大家就是自己人,隻要不利於公子,那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敵。
蒙毅這一拳勢大力沉,好似一塊巨石砸在臉上,張良捂著嘴巴,疼得麵部扭曲,躺在地上好一會兒,才回轉過來。
他定睛看向掌心,掌心處掛著一抹猩紅,他用力嘬了一口,吐出濃紅的唾液,臉頰依舊是火辣辣的疼。
張良甩了甩腦袋,暫時恢複一絲清明,聽到成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蒙毅,你怎麽額能夠如此無禮?”
“張子房乃是本公子請來的貴客,豈是你一個毛頭小子能夠隨便動手的?”
“今天,本公子就好好教教你待客之道,像是張子房這種貴客,應該請到廷尉府去,將所有的刑具擺上來,請我們的貴客,慢慢品嚐,認真領略大秦的風采,而不是用你小拳頭,給他撓癢癢。”
蒙毅是慣知成蟜作風的,他看不上成蟜的下三濫手段,可不代表他不會和成蟜站在一起,最多是心裏膈應一下,做起事來絲毫不會含糊。
他瞥了眼躺在地上的張良,剛剛那一拳已經泄了私憤,接下來就是公事公辦了。
“還請公子下令,廷尉也好拿人。”
“就依對唾麵秦王,大不敬的罪名,將其下獄用刑,等他什麽時候認識到錯誤,痛改前非,再奏稟王兄,是否將其放出。”成蟜稍微想了一會兒,便給張良定下了罪名。
蒙毅也頗為無語,大王都不在鹹陽,還能被唾麵,張良這一口濃痰吐的真夠遠。
但還是配合成蟜接下此案。
作為唯一的嫌疑人,張良覺得有必要為自己伸張一番,否則,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成蟜,你身為秦國公子,信口開河也就罷了,怎麽還能平白汙人清名?你的所作所為,可全都代表著秦王的形象。”
“王兄的形象?我幫你問問!”
成蟜知道張良想說雙方達成的約定,隻是不敢說,擔心他惱羞成怒,加害韓非和張平。
他努力抿著嘴唇,不讓自己笑出來,轉身問向議事結束後,準備離開的百官:“列位臣工,本公子有句話,想要問問你們,我秦國的王,在你們心中是什麽樣的形象?”
王綰抬眸看了一眼,就知道成蟜又在玩什麽花樣,他是對成蟜監國不做事的態度有所不滿,可身為丞相,恭維秦王倒也是分內之事,當即拱手:“吾王英明神武,聖而裁決,雄才大略,乃一統天下之聖明君主!”
百官:“吾王聖而裁決,一統天下!”
成蟜站在張良麵前,得瑟地聳著肩膀,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至於你為什麽會覺得不好,隻能說你還沒有融入群眾,需要接受勞動改造,提升思想覺悟,積極加入秦國大家庭。”
“成蟜,你!”
“公子,臣先告辭了。”
張良嘴剛張開,話還沒有說出來,蒙毅便撕下一塊布料撒進他的嘴裏,然後挽起袖子,一隻手抓住張良的後脖子,拖著他朝殿外走去。
鄭平站在後麵看著,緊張地吞咽著口水,剛剛一拳打倒張良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也行,幹莊稼活的,有一把子力氣在。
但,看到蒙毅一隻手輕鬆製服張良,並把他拖走的時候,鄭平意識到差距了,剛剛他對著蒙毅一頓輸出,也就是蒙毅脾氣好,不然自己也免不了要挨揍。
成蟜側目掃到鄭平,初始並沒有太在意,念及對方的堅定站隊,他再次回頭,定睛看著鄭平,善意提醒道:“蒙毅家學淵源,文弱隻是他的偽裝,隻要不損害秦國,他就是個文文弱弱的書生,沒什麽好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