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鄭國是個白眼狼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斯裝病避開所有人的拜訪,悄悄帶著幾個使團內隨行的秦軍士卒,一行人喬裝打扮之後,共同前往鄭國的老家。
新鄭以外三十裏的小村子裏,村民的生活大差不差,因為大家貧窮的足夠徹底,也就不存在貧富差距。
鄭國的家庭,作為村子裏最富有的家庭,也隻是能夠確保家中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夠每天吃兩頓飽飯,用不著餓肚子罷了。
除此之外,鄭國的老娘,還會在村民們吃不上飯的時候,拿出家裏的糧草臨時救急。
所以,在這裏,提起鄭國沒有人不知道的。
不過,讓李斯沒有想到的是,鄭國的老娘得到的是美名,而鄭國得到的惡名。
李斯讓人找到村裏的一位年長的老者,帶他們去看望鄭國的家人,一開始,老人家定然是不同意,在聽說了李斯有鄭國的消息,又有不多不少的打賞可以拿,老者便義無反顧地在前麵帶起了路。
而這一路上,就隻聽老人家的謾罵和聲討了。
“聽大人的口音,像是楚國人,這也難怪您會來找鄭國那個混蛋!”
“那小子,從小家裏窮,爹又死得早,全靠他那個老娘把他拉扯大,誰知道這混蛋是個白眼狼,剛去新鄭的時候,還回來看看自己的老娘,帶回來一些財物,這才讓他們家直到現在還能夠過得下去,可是,直到五年前,還是六年前,他走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聽人說他在新鄭得到大王的賞識,做了大官,嫌自己的老娘丟他的人咯。”
“不光是不要老娘,連婆娘和孩子都不要了,聽說他在新鄭新娶了一個王公之女,哪裏還看得上家裏這黃臉婆?”
“呸,什麽東西,把一家老小扔在這窮山惡水的地方,自己一個在新鄭享清福,連個畜生都不如!”
李斯在老者身後跟著,一句話也沒有應,隻是默默地跟著。
他知道鄭國的處境,根本不是這位老者聽說的那樣,但是,他又能聽鄭國爭辯回來些什麽?
就算是現在說服了老者,等到他轉身離開,老者依舊會相信曾經的認知,除非鄭國這個時候立刻出現在這裏。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大人,前麵那家就是,這個時候,鄭大娘應該在家,您等一下,我去叫人。”
說著,老者佝僂的身軀,逐漸挺直了一些,他步履穩健地走到用籬笆前,低矮的籬笆,一眼就能夠看穿的全部家底,三間破破舊舊的茅草屋。
老者雙手抓著籬笆,身子微微前傾,喊道:“鄭大娘,在家嗎?你家裏來客人了,快出來迎接一下,他們有你家鄭國的消息。”
正中間的那個茅草屋裏走出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嫗,步履蹣跚地來到院子裏,聲音倒是響亮,道:“前幾天,你也帶了個人來,說有我兒的消息,結果呢?一問三不知,丟下了一封信,扭頭就走了,你今天又帶來這麽多人,要是還沒有我兒的消息,我以後就住到你家去,天天蹭飯!”
“別啊!你在自己家吃得飽不好嗎?幹嘛要去我家裏餓肚子,誰不知道這個村子裏。”老者害怕地縮了下脖子。
他是好心,又不是壞心,聽說有人知道鄭國的消息,當然是趕緊帶過來,誰能想到那是個騙子?
老嫗忽視了老者的訴苦,用蒼老的眼睛盯著站在外麵的李斯一行人,心中一沉,最終還是決定上前打開門。
大門打開,老嫗站在一旁,讓出一條路來,讓李斯等人進入。
“你們都在外麵等著,不許任何人靠近。”
李斯一個人進了院子。
“還不快回家去,晚了吃不到飯,餓不死你個老家夥!”
老嫗站在門口,沒有直接跟進去,而是把帶路的老者趕走後,才回了家中。
大門開著,沒有關上,有那麽多的人在外麵守著,這門關不關都一個樣子。
李斯到了茅草屋前,就停下了腳步,等待老嫗進入後,他才跟了進去。
老嫗從木架子上拿下來一個幹淨的陶碗,遞到李斯的手裏,拿起水壺,給他倒了一碗水。
然後,老嫗拿來一張席子鋪在地上,在上麵放了塊墊子,道:“家中條件簡陋,客人請別嫌棄。”
李斯低頭看著手上的水碗,上麵有層堅固的斑跡,看得出來這碗已經很老舊了。
而李斯並沒有任何嫌棄,端起水碗直接將水全部喝下。
盡管他並不口渴。
李斯放下水碗,脫掉鞋子,走了席子,坐在上麵。
他目光中帶著些親切,又帶著些憂愁,將茅草屋內的一切,全都看了一遍,“老夫人受苦了。”
李斯看到鄭國的老娘,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那遠在楚國的老娘,算算日子,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到了鹹陽,有成蟜的人照料,倒是不用擔心,就是想念的緊。
關鍵是,鄭國和李斯,都是他國之人,遠赴秦國,家中都有過著清貧日子的老娘,還不被鄉鄰理解。
就拿剛剛那位老者來說,李斯不開口反駁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在老者身上看到了鄉鄰的影子。
或許他們根本沒有什麽壞心思,不過是聽別人說起了,然後記了下來,就到處傳起來,見人就說。
久而久之,連他們自己都信了,那一套流言。
其實,被流言傷害最深的不是鄭國和李斯,而是和這些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人。
尤其是老娘,引以為傲的兒子,到了別人嘴裏成了忘恩負義的畜生。
若不是老娘的理解與支持,想必李斯現在會待在楚國,做一個普通人,再好一點兒,做個普通的楚國小吏,別說在秦國為官,擁有大好前途,就連跟著荀子求學,都是癡心妄想之事。
老嫗看到李斯沒有嫌棄家裏,不僅喝了她倒的水,還直接喝幹淨了,這讓她對李斯產生了些許的好感。
至少,眼前這個人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看不起百姓的貴族。
這就讓老嫗有了繼續對話的想法。
她說道:“我算是什麽老夫人,不過是在深山野地裏找食吃的老太婆。”
直到此刻,她才真正的放下戒備之心,盤膝坐在席上,問道:“大人自秦國而來?”
李斯點頭回應。
老嫗繼續問道:“我兒在秦國過得怎樣?”
對於老人家知道鄭國在秦,李斯並不奇怪,就算是當初鄭國去秦的時候沒有說,那麽前幾天命人送來的書信裏,大概也提到了。
畢竟,這次來,就是為了接鄭國的家人前往秦國,鄭國若是不在信中說明,李斯很難得到信任,大概率會被當成綁匪,報官抓走。
李斯端正神色,他和鄭國都是做兒子的,都是離家多年,所以他把這個問題,當成是自己的問題,用心回答:“鄭國一切都好,他身為秦國水工令,負責修建水渠,得到了秦王的全力支持,而今也在秦國站穩了腳跟,特意拜托在下前來,接老夫人前往鹹陽享福。”
“這輩子都這麽過來了,享不享福都一樣,隻要我兒在秦國過得好,我吃些苦,也值了。”
老嫗很是隨意地擺了擺手,她和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一樣,關心子女多過關心自己,她不在乎享不享福,隻希望鄭國好好的。
停了一會兒,老嫗有些支吾,最終還是說了出來,“大人可否把他的妻兒接到秦國去?”
“老夫人,你們都去,到時候鄭國和你們在鹹陽相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李斯眼珠微動,刹那間便洞悉了老嫗的心思,勸說道:“因為秦王的看重和賞識,鄭國在鹹陽置辦了家業,老夫人你們就算是全都去了那裏,也不會給鄭國添麻煩的。”
“再說了,鄭國客秦數年,最想見到的就是家人,你們中間少了誰,在下回了鹹陽,都沒法向他交待的。”
李斯又開始了日常忽悠模式。
他都還沒有在秦國置辦家業,而鄭國有點俸祿,全都用在了民工修渠上了,比他還要窮,置辦家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他也不算是說謊。
李斯能夠把家人甩手給成蟜,想必鄭國也可以,畢竟要求一定要把鄭國家人弄到秦國的,可是成蟜的意思。
再說了,不就是多養活幾口人,對於日進鬥金的成蟜來說,算不上什麽大問題。
此外,李斯說沒法跟鄭國交待,也是不對的,在這件事上,他隻需要給成蟜一個交待就行了。
所以隻要鄭國的家人願意去鹹陽,就算是胡說八道,扯下彌天大謊,也是值得的。
“放我進去!放我進去!”
“這是我家,你們是什麽人?為什麽要闖到我家裏來?”
老嫗正不知道該怎麽答複之時,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陣熟悉的爭吵聲,她趕忙從席子上爬起來。
“是平兒,平兒回來了。”
李斯快速起身,扶住老人家,目光投向屋外,果然看到不遠處有個少年打算闖進來,被他帶來的隨從攔住了,不免疑惑道:“這是鄭國的兒子?”
新鄭以外三十裏的小村子裏,村民的生活大差不差,因為大家貧窮的足夠徹底,也就不存在貧富差距。
鄭國的家庭,作為村子裏最富有的家庭,也隻是能夠確保家中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夠每天吃兩頓飽飯,用不著餓肚子罷了。
除此之外,鄭國的老娘,還會在村民們吃不上飯的時候,拿出家裏的糧草臨時救急。
所以,在這裏,提起鄭國沒有人不知道的。
不過,讓李斯沒有想到的是,鄭國的老娘得到的是美名,而鄭國得到的惡名。
李斯讓人找到村裏的一位年長的老者,帶他們去看望鄭國的家人,一開始,老人家定然是不同意,在聽說了李斯有鄭國的消息,又有不多不少的打賞可以拿,老者便義無反顧地在前麵帶起了路。
而這一路上,就隻聽老人家的謾罵和聲討了。
“聽大人的口音,像是楚國人,這也難怪您會來找鄭國那個混蛋!”
“那小子,從小家裏窮,爹又死得早,全靠他那個老娘把他拉扯大,誰知道這混蛋是個白眼狼,剛去新鄭的時候,還回來看看自己的老娘,帶回來一些財物,這才讓他們家直到現在還能夠過得下去,可是,直到五年前,還是六年前,他走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聽人說他在新鄭得到大王的賞識,做了大官,嫌自己的老娘丟他的人咯。”
“不光是不要老娘,連婆娘和孩子都不要了,聽說他在新鄭新娶了一個王公之女,哪裏還看得上家裏這黃臉婆?”
“呸,什麽東西,把一家老小扔在這窮山惡水的地方,自己一個在新鄭享清福,連個畜生都不如!”
李斯在老者身後跟著,一句話也沒有應,隻是默默地跟著。
他知道鄭國的處境,根本不是這位老者聽說的那樣,但是,他又能聽鄭國爭辯回來些什麽?
就算是現在說服了老者,等到他轉身離開,老者依舊會相信曾經的認知,除非鄭國這個時候立刻出現在這裏。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大人,前麵那家就是,這個時候,鄭大娘應該在家,您等一下,我去叫人。”
說著,老者佝僂的身軀,逐漸挺直了一些,他步履穩健地走到用籬笆前,低矮的籬笆,一眼就能夠看穿的全部家底,三間破破舊舊的茅草屋。
老者雙手抓著籬笆,身子微微前傾,喊道:“鄭大娘,在家嗎?你家裏來客人了,快出來迎接一下,他們有你家鄭國的消息。”
正中間的那個茅草屋裏走出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嫗,步履蹣跚地來到院子裏,聲音倒是響亮,道:“前幾天,你也帶了個人來,說有我兒的消息,結果呢?一問三不知,丟下了一封信,扭頭就走了,你今天又帶來這麽多人,要是還沒有我兒的消息,我以後就住到你家去,天天蹭飯!”
“別啊!你在自己家吃得飽不好嗎?幹嘛要去我家裏餓肚子,誰不知道這個村子裏。”老者害怕地縮了下脖子。
他是好心,又不是壞心,聽說有人知道鄭國的消息,當然是趕緊帶過來,誰能想到那是個騙子?
老嫗忽視了老者的訴苦,用蒼老的眼睛盯著站在外麵的李斯一行人,心中一沉,最終還是決定上前打開門。
大門打開,老嫗站在一旁,讓出一條路來,讓李斯等人進入。
“你們都在外麵等著,不許任何人靠近。”
李斯一個人進了院子。
“還不快回家去,晚了吃不到飯,餓不死你個老家夥!”
老嫗站在門口,沒有直接跟進去,而是把帶路的老者趕走後,才回了家中。
大門開著,沒有關上,有那麽多的人在外麵守著,這門關不關都一個樣子。
李斯到了茅草屋前,就停下了腳步,等待老嫗進入後,他才跟了進去。
老嫗從木架子上拿下來一個幹淨的陶碗,遞到李斯的手裏,拿起水壺,給他倒了一碗水。
然後,老嫗拿來一張席子鋪在地上,在上麵放了塊墊子,道:“家中條件簡陋,客人請別嫌棄。”
李斯低頭看著手上的水碗,上麵有層堅固的斑跡,看得出來這碗已經很老舊了。
而李斯並沒有任何嫌棄,端起水碗直接將水全部喝下。
盡管他並不口渴。
李斯放下水碗,脫掉鞋子,走了席子,坐在上麵。
他目光中帶著些親切,又帶著些憂愁,將茅草屋內的一切,全都看了一遍,“老夫人受苦了。”
李斯看到鄭國的老娘,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那遠在楚國的老娘,算算日子,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到了鹹陽,有成蟜的人照料,倒是不用擔心,就是想念的緊。
關鍵是,鄭國和李斯,都是他國之人,遠赴秦國,家中都有過著清貧日子的老娘,還不被鄉鄰理解。
就拿剛剛那位老者來說,李斯不開口反駁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在老者身上看到了鄉鄰的影子。
或許他們根本沒有什麽壞心思,不過是聽別人說起了,然後記了下來,就到處傳起來,見人就說。
久而久之,連他們自己都信了,那一套流言。
其實,被流言傷害最深的不是鄭國和李斯,而是和這些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人。
尤其是老娘,引以為傲的兒子,到了別人嘴裏成了忘恩負義的畜生。
若不是老娘的理解與支持,想必李斯現在會待在楚國,做一個普通人,再好一點兒,做個普通的楚國小吏,別說在秦國為官,擁有大好前途,就連跟著荀子求學,都是癡心妄想之事。
老嫗看到李斯沒有嫌棄家裏,不僅喝了她倒的水,還直接喝幹淨了,這讓她對李斯產生了些許的好感。
至少,眼前這個人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看不起百姓的貴族。
這就讓老嫗有了繼續對話的想法。
她說道:“我算是什麽老夫人,不過是在深山野地裏找食吃的老太婆。”
直到此刻,她才真正的放下戒備之心,盤膝坐在席上,問道:“大人自秦國而來?”
李斯點頭回應。
老嫗繼續問道:“我兒在秦國過得怎樣?”
對於老人家知道鄭國在秦,李斯並不奇怪,就算是當初鄭國去秦的時候沒有說,那麽前幾天命人送來的書信裏,大概也提到了。
畢竟,這次來,就是為了接鄭國的家人前往秦國,鄭國若是不在信中說明,李斯很難得到信任,大概率會被當成綁匪,報官抓走。
李斯端正神色,他和鄭國都是做兒子的,都是離家多年,所以他把這個問題,當成是自己的問題,用心回答:“鄭國一切都好,他身為秦國水工令,負責修建水渠,得到了秦王的全力支持,而今也在秦國站穩了腳跟,特意拜托在下前來,接老夫人前往鹹陽享福。”
“這輩子都這麽過來了,享不享福都一樣,隻要我兒在秦國過得好,我吃些苦,也值了。”
老嫗很是隨意地擺了擺手,她和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一樣,關心子女多過關心自己,她不在乎享不享福,隻希望鄭國好好的。
停了一會兒,老嫗有些支吾,最終還是說了出來,“大人可否把他的妻兒接到秦國去?”
“老夫人,你們都去,到時候鄭國和你們在鹹陽相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李斯眼珠微動,刹那間便洞悉了老嫗的心思,勸說道:“因為秦王的看重和賞識,鄭國在鹹陽置辦了家業,老夫人你們就算是全都去了那裏,也不會給鄭國添麻煩的。”
“再說了,鄭國客秦數年,最想見到的就是家人,你們中間少了誰,在下回了鹹陽,都沒法向他交待的。”
李斯又開始了日常忽悠模式。
他都還沒有在秦國置辦家業,而鄭國有點俸祿,全都用在了民工修渠上了,比他還要窮,置辦家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他也不算是說謊。
李斯能夠把家人甩手給成蟜,想必鄭國也可以,畢竟要求一定要把鄭國家人弄到秦國的,可是成蟜的意思。
再說了,不就是多養活幾口人,對於日進鬥金的成蟜來說,算不上什麽大問題。
此外,李斯說沒法跟鄭國交待,也是不對的,在這件事上,他隻需要給成蟜一個交待就行了。
所以隻要鄭國的家人願意去鹹陽,就算是胡說八道,扯下彌天大謊,也是值得的。
“放我進去!放我進去!”
“這是我家,你們是什麽人?為什麽要闖到我家裏來?”
老嫗正不知道該怎麽答複之時,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陣熟悉的爭吵聲,她趕忙從席子上爬起來。
“是平兒,平兒回來了。”
李斯快速起身,扶住老人家,目光投向屋外,果然看到不遠處有個少年打算闖進來,被他帶來的隨從攔住了,不免疑惑道:“這是鄭國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