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子房,別做官!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話當真?”
張平跪在地上,都顧不上起身,回頭看向李斯,激動問道。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李斯回答的幹脆利落。
他可以對著天地以及秦王發誓,到了韓國之後,還沒有在韓國君臣麵前,說過這麽真的話。
即便是有了李斯的承諾,張平還是有些不放心,追問道:“秦使,絕不騙我?”
李斯轉向秦國所在的方向,拱手放在半空中,言辭恭敬道:“在下向著我王發誓,方才所說若是有半句假話,就讓我永遠回不到鹹陽,死在荒野之上。”
到了此刻,張平的心裏,總算是對李斯生出了一分的信任,九分的觀望,他連忙起身,拉住李斯,“秦使何必發如此重誓?本相信你!”
“寡人也信你。”
韓王然跟在後麵,附和著,看向張平囑咐道:“號召百官募捐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丞相負責,若是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麻煩,盡可入宮來尋寡人,隻要三天之內能夠湊夠五萬金,是抓是殺,寡人絕不手軟。”
隻要韓國沒事,秦國不來打韓國,韓王就是高興的,輕鬆的。
什麽貼臉嘲諷,不夠尊重,統統都能忘掉。
在這一刻,韓王再次向李斯證明了,什麽是王者氣度。
三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
可惜,三個人有八百個心眼子,韓王缺心眼兒,拖了張平後腿,李斯一個人就獨占八百個。
張平和韓王,在因韓國不用派兵追隨秦國攻趙,也不用打開國門讓秦軍過境而高興的時候。
李斯已經為他們想好了後麵的坑。
在五萬金送到之前,李斯並沒有什麽要和他們繼續說的,便告辭離開。
走到門口的時候,李斯拉開門,一隻腳都邁了出去,又轉過頭去,看向韓王坦誠道:“新鄭價貴,斯難以度日,特向師兄借來財物若幹,還請韓王不要責怪。”
說完話,李斯不給張平追問的機會,轉身出了宮殿,並隨手關門,留下他和韓王,在宮殿內頭腦風暴。
李斯離開後,韓王就不再拘著了,言行舉止都隨意了許多,問道:“李斯的師兄是韓非,那他最後的話,是什麽意思?”
“臣不知!”張平情緒低落。
張平心裏有答案,且不止一種。
隻是,韓王的做法,實在讓他心寒。
以至於,方才韓王一通豪言壯語的放權,張平都沒有拜謝君恩,隻是保持沉默。
向所有貴族募捐的主意,是他出的沒錯,最終是為了秦國,為了韓王,而不是他,更不是張家。
而得罪所有的貴族是什麽下場,韓王不會不知道。
當年申不害變法,人死政消,不就是因為貴族勢力龐大,無法抗衡。
商鞅變法,雖然延續了下來,商鞅卻因為秦國貴族逼迫,落得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他們的結局,都和得罪貴族,侵犯貴族的利益有關。
而他們背後,都有個全力支持的君王,還落得個如此結局。
張平不求韓王全力支持,下一封成文的詔書,應該不難吧?
結果,卻隻有一句口頭上的承諾。
知道會被放棄,和被放棄,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心情。
韓王然還沒有察覺到張平的異樣,沉浸自己的世界裏,推測猜想著李斯最後要表達的意義。
“李斯是秦使,不可能缺錢,卻去向韓非借錢,這是在警告寡人啊!”
“韓非在韓國,是個人人遠離的禍害,李斯到了韓國,就開口要韓非去秦,如今有當麵威脅,寡人覺得,韓非八成已經投靠秦國了。”
“丞相,你說呢?”
韓王然分析來,分析去,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可是又完全沒有頭緒,再次向張平請教。
張平本就上了年紀,兩鬢花白,這一刻仿佛直接老了十歲不止,彎曲的腰身,更加低垂,消瘦的身影,更顯單薄。
“所需籌措的財物數目眾多,臣先告辭了,早一日完成,就能早日打發秦使,讓韓國安寧下來。”
張平佝僂著身子,搖搖晃晃地朝著門外走去,就像是飄落的枯葉,隨時都有碎裂的可能。
韓王的眼睛裏,浮現出一瞬的懊悔,隨之變得更加堅定,“有勞丞相了。”
……
張平回到府上,恰好與準備出門的張良碰了照麵。
張良側過身子,讓張平先走過去,然後揮揮手,示意跟在後麵的仆人退下,他取消了外出的計劃,親自跟在張平的身後,小聲問道:“父親臉色不好看,是在韓王哪裏受了訓斥?還是秦使逼迫太甚,索求無度,韓國無力承擔?”
“良兒,為父想為你請字。”
張平的聲音中,帶著莫名的情緒,使年少活潑的張良生出了一絲憂傷之情。
男子二十加冠請字,張平突然提起,一向聰慧的張良,瞬間便想到了最壞的結果。
他聲音不再如最初那般平靜,受到情緒的影響,有些微的波動,問道:“父親,想好了嗎?”
“嗯。”
“吾兒名良,西方王良星官,就請字子房,意指東方房宿。”
張平來到書房,推門而入,徑直走了進去。
“子房,子房,好字!”
張良跟在後麵,把房門關好來到張平身邊,輕聲呢喃了兩遍,道:“父親有事請吩咐。”
“加冠暫緩,等為父處理完大王交代的事情。”
張平聽到了兒子的話,但還是說了句不相關的,他怕現在不說,以後沒機會說。
做父親的,總是害怕虧欠子嗣。
“我和你祖父,已經在韓國侍奉了五代韓王,家中出的官宦夠多了,子房以後就不要踏足朝堂了。”
“好。”
張平說完最要緊的話,才說起今日的事情,沒有任何隱瞞,“秦使要韓國送上五萬金,以此保全韓國,為父無力與秦使相抗,隻能認下。”
“而韓國國庫空虛,並沒有足夠的財帛,想要保全韓國,湊夠秦使要的五萬金,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募捐。”
“為父已向大王請命,決定帶頭捐出家財,帶動其他貴族官員捐贈財帛,共渡難關。”
張平跪在地上,都顧不上起身,回頭看向李斯,激動問道。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李斯回答的幹脆利落。
他可以對著天地以及秦王發誓,到了韓國之後,還沒有在韓國君臣麵前,說過這麽真的話。
即便是有了李斯的承諾,張平還是有些不放心,追問道:“秦使,絕不騙我?”
李斯轉向秦國所在的方向,拱手放在半空中,言辭恭敬道:“在下向著我王發誓,方才所說若是有半句假話,就讓我永遠回不到鹹陽,死在荒野之上。”
到了此刻,張平的心裏,總算是對李斯生出了一分的信任,九分的觀望,他連忙起身,拉住李斯,“秦使何必發如此重誓?本相信你!”
“寡人也信你。”
韓王然跟在後麵,附和著,看向張平囑咐道:“號召百官募捐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丞相負責,若是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麻煩,盡可入宮來尋寡人,隻要三天之內能夠湊夠五萬金,是抓是殺,寡人絕不手軟。”
隻要韓國沒事,秦國不來打韓國,韓王就是高興的,輕鬆的。
什麽貼臉嘲諷,不夠尊重,統統都能忘掉。
在這一刻,韓王再次向李斯證明了,什麽是王者氣度。
三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
可惜,三個人有八百個心眼子,韓王缺心眼兒,拖了張平後腿,李斯一個人就獨占八百個。
張平和韓王,在因韓國不用派兵追隨秦國攻趙,也不用打開國門讓秦軍過境而高興的時候。
李斯已經為他們想好了後麵的坑。
在五萬金送到之前,李斯並沒有什麽要和他們繼續說的,便告辭離開。
走到門口的時候,李斯拉開門,一隻腳都邁了出去,又轉過頭去,看向韓王坦誠道:“新鄭價貴,斯難以度日,特向師兄借來財物若幹,還請韓王不要責怪。”
說完話,李斯不給張平追問的機會,轉身出了宮殿,並隨手關門,留下他和韓王,在宮殿內頭腦風暴。
李斯離開後,韓王就不再拘著了,言行舉止都隨意了許多,問道:“李斯的師兄是韓非,那他最後的話,是什麽意思?”
“臣不知!”張平情緒低落。
張平心裏有答案,且不止一種。
隻是,韓王的做法,實在讓他心寒。
以至於,方才韓王一通豪言壯語的放權,張平都沒有拜謝君恩,隻是保持沉默。
向所有貴族募捐的主意,是他出的沒錯,最終是為了秦國,為了韓王,而不是他,更不是張家。
而得罪所有的貴族是什麽下場,韓王不會不知道。
當年申不害變法,人死政消,不就是因為貴族勢力龐大,無法抗衡。
商鞅變法,雖然延續了下來,商鞅卻因為秦國貴族逼迫,落得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他們的結局,都和得罪貴族,侵犯貴族的利益有關。
而他們背後,都有個全力支持的君王,還落得個如此結局。
張平不求韓王全力支持,下一封成文的詔書,應該不難吧?
結果,卻隻有一句口頭上的承諾。
知道會被放棄,和被放棄,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心情。
韓王然還沒有察覺到張平的異樣,沉浸自己的世界裏,推測猜想著李斯最後要表達的意義。
“李斯是秦使,不可能缺錢,卻去向韓非借錢,這是在警告寡人啊!”
“韓非在韓國,是個人人遠離的禍害,李斯到了韓國,就開口要韓非去秦,如今有當麵威脅,寡人覺得,韓非八成已經投靠秦國了。”
“丞相,你說呢?”
韓王然分析來,分析去,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可是又完全沒有頭緒,再次向張平請教。
張平本就上了年紀,兩鬢花白,這一刻仿佛直接老了十歲不止,彎曲的腰身,更加低垂,消瘦的身影,更顯單薄。
“所需籌措的財物數目眾多,臣先告辭了,早一日完成,就能早日打發秦使,讓韓國安寧下來。”
張平佝僂著身子,搖搖晃晃地朝著門外走去,就像是飄落的枯葉,隨時都有碎裂的可能。
韓王的眼睛裏,浮現出一瞬的懊悔,隨之變得更加堅定,“有勞丞相了。”
……
張平回到府上,恰好與準備出門的張良碰了照麵。
張良側過身子,讓張平先走過去,然後揮揮手,示意跟在後麵的仆人退下,他取消了外出的計劃,親自跟在張平的身後,小聲問道:“父親臉色不好看,是在韓王哪裏受了訓斥?還是秦使逼迫太甚,索求無度,韓國無力承擔?”
“良兒,為父想為你請字。”
張平的聲音中,帶著莫名的情緒,使年少活潑的張良生出了一絲憂傷之情。
男子二十加冠請字,張平突然提起,一向聰慧的張良,瞬間便想到了最壞的結果。
他聲音不再如最初那般平靜,受到情緒的影響,有些微的波動,問道:“父親,想好了嗎?”
“嗯。”
“吾兒名良,西方王良星官,就請字子房,意指東方房宿。”
張平來到書房,推門而入,徑直走了進去。
“子房,子房,好字!”
張良跟在後麵,把房門關好來到張平身邊,輕聲呢喃了兩遍,道:“父親有事請吩咐。”
“加冠暫緩,等為父處理完大王交代的事情。”
張平聽到了兒子的話,但還是說了句不相關的,他怕現在不說,以後沒機會說。
做父親的,總是害怕虧欠子嗣。
“我和你祖父,已經在韓國侍奉了五代韓王,家中出的官宦夠多了,子房以後就不要踏足朝堂了。”
“好。”
張平說完最要緊的話,才說起今日的事情,沒有任何隱瞞,“秦使要韓國送上五萬金,以此保全韓國,為父無力與秦使相抗,隻能認下。”
“而韓國國庫空虛,並沒有足夠的財帛,想要保全韓國,湊夠秦使要的五萬金,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募捐。”
“為父已向大王請命,決定帶頭捐出家財,帶動其他貴族官員捐贈財帛,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