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娜很快意識到,結婚這種事,不是她說一句“從簡”就可以萬事做減法的。以她和克裏斯托夫的身份,以及背後牽扯到的那些錯綜複雜的東西,除非拋下一切立刻私奔,不然就沒有“簡單”可言。
她本來是希望這些事情完全不要占據她和克裏斯托夫的精力。不過就是在改建後的府邸中庭辦個典禮,儀式結束再舉辦一個小舞會,然後皇室和賽爾斯公爵府共同昭告四方公主和公爵結為夫婦,這種事到底有什麽難的!
但事實就是,很麻煩,很難,每天都有奇怪的事情鬧到她或者克裏斯托夫的麵前。
比如皇室的禮儀大臣已經和賽爾斯負責儀式和禮節的家臣就婚禮的細節吵了三架,打了一架,還約了要去郊外搞魔法決鬥,就差放話說誰最後活著就按誰的方案來。
這件事其實也確實難為兩邊負責安排儀式的人。
不對,應該說是三邊,因為莉莉安娜還想用這個儀式親昵一下如今肩負重任的瑞諾卡,表示自己不會忘記自己從小在瑞諾卡長大的往事,她的身份花樣那麽多,該利用就要好好利用起來。
如此一來,一個要求“簡潔”的典禮,要同時兼顧三個大貴族的家族元素。
這三個家族還身處王國三個不同的地方,地域文化和儀式特色完全不同。要如何取舍,如何嫁接,簡直是讓人摳破腦袋的難題,讓伊樂·科肯納這樣最圓滑不過的人都麵露難色、熬出了黑眼圈。
按照這裏的傳統,公主出嫁由皇室送嫁至首都城門口,並在期間接受臣民的祝福,之後由她的丈夫一路護送至對方的領地,相當於在首都有一個送嫁的儀式,正式的典禮則在丈夫的領地舉辦,中間有很多細節和流程,別說三個家族的特色了,十個家族想辦法也能大雜燴成一鍋。
結果莉莉安娜揮揮小手,說這些東西都不要,要去繁從簡——這下,哪一邊都心裏憋著一股勁,要多多保留我們的,拚命擠走對方的,商量方案的時候當然是火藥味十足。
然後莉莉安娜又不想妥協,因為這個時候讓步,那必定是這邊妥協一點兒、那邊妥協一點兒,最後這個儀式會像老太太的襪子一樣又臭又長、勞民傷財。
但是,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一個結婚典禮變成破壞大家團結的源頭。她隻好表示,算了你們都別摻和了,這是我的婚禮,要怎麽辦,我和我未婚夫自己關起門來商量,至少我們兩個不會鬧到出門去決鬥的地步。
如此一來,大部分的爭端被摁了下去,莉莉安娜短暫地獲得了一些清靜,但很快,隨著她親自製定的方案出爐,又有人找上了門來。
來的人是她名義上的親爹,而且是專門來皇宮的議政廳裏來堵她的,所以她也隻能小嘴一撇雙手一攤,先聽一聽對方要發表什麽高見。
“艾麗薇特,”皇帝也算開門見山,沒有什麽彎彎繞繞就直奔主題,“我聽說,你隨意指定了一個人在婚禮那天為你佩戴發冠。”
“馬克西姆姨婆可不是我隨意指定的,”莉莉安娜挑了一下眉毛,“她教我禮儀,來首都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陪伴著我,愛護著我,讓她為我梳發髻再合適不過了。”
“我對你想要拉攏斯諾懷特家族並沒有任何意見,我認為你做得很對,很聰明,”皇帝如今和莉莉安娜說話的態度已經很客氣,“隻是艾麗薇特,為你佩戴發冠這種事,按規矩應該由你的母親來做,你的母親不在了,也該優先考慮在皇室中尋找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輩來代替。”
“在我心中,馬克西姆姨婆就是一個很值得尊重的長輩,”莉莉安娜微笑著回應道,“我不覺得這件事有什麽不妥,負責婚禮的人也沒有認為不合適。”
“我想沒有人提出異議不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安排合適。”皇帝平靜地說道,“隻是如今沒有人敢質疑你的決定了。”
“這話說得不準確,”莉莉安娜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反應,她如今已經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克裏斯托夫那種笑著給人施壓的口吻,輕言細語道,“父皇不就正在質疑我嗎?”
皇帝並非等閑角色。這麽長時間過去,對於自己這個女兒的行事作風也有了相當的了解。
他像是預料到了自己會得到這樣的回答一樣,依然保持著平靜的態度說道:“艾麗薇特,我說這些話也是在為你著想,你寧願讓斯諾懷特家一個早已外嫁的女兒為你佩戴發冠,也不願意讓皇室中的長輩出麵,必然會讓旁人揣測你與皇室的其他人關係惡劣,我想這也不是你希望看到的局麵。”
莉莉安娜沒有立刻回答,她勾起嘴角笑了笑。
皇帝雖然一直在說“皇室中的長輩”,但莉莉安娜知道,皇帝口中的長輩指的就是皇太後。
她還知道,皇太後自從聽到她要辦婚禮,就端坐在宮殿中等著她上門去請,還打算用這件事拿捏她。
“除非她為之前的那些事向我道歉,並且廢除那些針對我們的無理限製,否則她就等著吧,我都親口表態了不給她戴發冠,皇室中還有誰敢出麵答應她?她隻要不想自己的婚禮鬧出沒有臉麵的風波,上上下下質疑起她的血統來,就得給我低頭。”
很搞笑的事情是,莉莉安娜覺得皇太後翻不出什麽大浪來,所以沒有安排風聲專門監視她,如今大部分的風聲都已經被她派去了全國充當消息傳遞員。
這些話是皇太後信心滿滿聊閑話時說出來,傳到了羅茨伯爵的妻子耳中,伯爵夫人離開皇宮都沒有來得及回家一趟,馬車輪子跑出了火花,以最新鮮的速度立刻傳遞進了莉莉安娜的耳朵。
而在說完這個狀況後,伯爵夫人立刻就表態了,公主殿下,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夠,但隻要你看得起我,需要我,我願意為您佩戴出嫁的發冠。
要不怎麽說皇室成員這麽多,羅茨伯爵卻能穩坐首都學院校長這樣重要的位置多年,還一直和皇室直係維持著比較穩定親密的關係呢?
人家兩口子夫妻一體,一有做事的能力,二有判斷形勢的眼光,三站隊毫不猶豫。
羅茨伯爵帶著兩兒一女再加上大孫子,全家投入首都學院的所有改造工作,同時還是皇室成員裏速度最快響應莉莉安娜“節約號召”的人,就這樣的人,你不給他加官進爵,半夜醒來都會覺得良心在作痛。
莉莉安娜立刻也很感動,握著伯爵夫人的手說,夫人待我好,我是記得的(其實腦子裏一下子並沒有彈出什麽實質性的回憶)。
其實夫人不來,我之後也想派人去問夫人(並沒有)。
我雖然不打算搞聲勢浩大的全城巡禮,但隊伍總要從皇宮出發到府邸,我是早就打算在這段路程中,讓夫人在馬車裏陪伴我(撒謊,都是臨時想出來的)。
“我如今已經是一個說謊成性的壞女人了。”莉莉安娜是這樣對克裏斯托夫總結的,“你確定要這樣的壞女人做你的妻子嗎?再過幾天就沒辦法反悔了哦!”
“我們賽爾斯有句俗話,叫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克裏斯托夫笑眯眯地把叉著腰昂著腦袋的“壞女人”摟到懷裏,“這說的就是我們兩個,親愛的。”
總之,莉莉安娜完全沒有被皇太後的這番言論威脅到,她如今已經對這個老太太無語了。在發生了那麽多事情之後,老太太居然還沉浸在從前抓幾個人出來就能讓皇帝和皇後愁得睡不著覺的黃金歲月裏。
正巧,她本來就在為如何在短短的儀式流程裏,“恰到好處”體現對斯諾懷特家族的感恩抓頭皮,皇太後這番言論簡直是瞌睡來了遞枕頭——女兒出嫁,母親梳頭,讓馬克西姆姨婆為她戴發冠,簡直太合適了。
她是親自上門去請的姨婆,姨婆當時答應得很傲嬌,還說了一句“都是公主了,怎麽走路的儀態還不如從前,你可別四處說是我教你的禮儀”。
轉頭,姨婆就歡喜地去翻自己的不知道多少年沒有打開過的嫁妝箱子,把當年母親為她梳頭用的那一套嵌著昂貴寶石的梳子給拿了出來,交給女仆叮囑好好保養,這是之後要送給公主的禮物。
“父皇今天來找我,其實我也一直有話想和父皇說。”回到現在,莉莉安娜不可能為了皇帝的一句話改主意,她慢慢地說道,“如今外麵的人都忙碌不已,父皇在皇宮中休息了那麽些天,也不知道休息好沒有,女兒其實有重要的事情想請父皇代勞。”
這句話說得很僭越,但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很平靜。
“家裏還是有人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如今到底是皇室更需要艾麗薇特,還是艾麗薇特更需要皇室,”莉莉安娜繼續說道,“我原來以為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沒想到也是需要人教的——我不想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這種事情上,不知道父皇能不能幫一幫這個忙呢?”
她本來是希望這些事情完全不要占據她和克裏斯托夫的精力。不過就是在改建後的府邸中庭辦個典禮,儀式結束再舉辦一個小舞會,然後皇室和賽爾斯公爵府共同昭告四方公主和公爵結為夫婦,這種事到底有什麽難的!
但事實就是,很麻煩,很難,每天都有奇怪的事情鬧到她或者克裏斯托夫的麵前。
比如皇室的禮儀大臣已經和賽爾斯負責儀式和禮節的家臣就婚禮的細節吵了三架,打了一架,還約了要去郊外搞魔法決鬥,就差放話說誰最後活著就按誰的方案來。
這件事其實也確實難為兩邊負責安排儀式的人。
不對,應該說是三邊,因為莉莉安娜還想用這個儀式親昵一下如今肩負重任的瑞諾卡,表示自己不會忘記自己從小在瑞諾卡長大的往事,她的身份花樣那麽多,該利用就要好好利用起來。
如此一來,一個要求“簡潔”的典禮,要同時兼顧三個大貴族的家族元素。
這三個家族還身處王國三個不同的地方,地域文化和儀式特色完全不同。要如何取舍,如何嫁接,簡直是讓人摳破腦袋的難題,讓伊樂·科肯納這樣最圓滑不過的人都麵露難色、熬出了黑眼圈。
按照這裏的傳統,公主出嫁由皇室送嫁至首都城門口,並在期間接受臣民的祝福,之後由她的丈夫一路護送至對方的領地,相當於在首都有一個送嫁的儀式,正式的典禮則在丈夫的領地舉辦,中間有很多細節和流程,別說三個家族的特色了,十個家族想辦法也能大雜燴成一鍋。
結果莉莉安娜揮揮小手,說這些東西都不要,要去繁從簡——這下,哪一邊都心裏憋著一股勁,要多多保留我們的,拚命擠走對方的,商量方案的時候當然是火藥味十足。
然後莉莉安娜又不想妥協,因為這個時候讓步,那必定是這邊妥協一點兒、那邊妥協一點兒,最後這個儀式會像老太太的襪子一樣又臭又長、勞民傷財。
但是,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一個結婚典禮變成破壞大家團結的源頭。她隻好表示,算了你們都別摻和了,這是我的婚禮,要怎麽辦,我和我未婚夫自己關起門來商量,至少我們兩個不會鬧到出門去決鬥的地步。
如此一來,大部分的爭端被摁了下去,莉莉安娜短暫地獲得了一些清靜,但很快,隨著她親自製定的方案出爐,又有人找上了門來。
來的人是她名義上的親爹,而且是專門來皇宮的議政廳裏來堵她的,所以她也隻能小嘴一撇雙手一攤,先聽一聽對方要發表什麽高見。
“艾麗薇特,”皇帝也算開門見山,沒有什麽彎彎繞繞就直奔主題,“我聽說,你隨意指定了一個人在婚禮那天為你佩戴發冠。”
“馬克西姆姨婆可不是我隨意指定的,”莉莉安娜挑了一下眉毛,“她教我禮儀,來首都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陪伴著我,愛護著我,讓她為我梳發髻再合適不過了。”
“我對你想要拉攏斯諾懷特家族並沒有任何意見,我認為你做得很對,很聰明,”皇帝如今和莉莉安娜說話的態度已經很客氣,“隻是艾麗薇特,為你佩戴發冠這種事,按規矩應該由你的母親來做,你的母親不在了,也該優先考慮在皇室中尋找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輩來代替。”
“在我心中,馬克西姆姨婆就是一個很值得尊重的長輩,”莉莉安娜微笑著回應道,“我不覺得這件事有什麽不妥,負責婚禮的人也沒有認為不合適。”
“我想沒有人提出異議不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安排合適。”皇帝平靜地說道,“隻是如今沒有人敢質疑你的決定了。”
“這話說得不準確,”莉莉安娜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反應,她如今已經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克裏斯托夫那種笑著給人施壓的口吻,輕言細語道,“父皇不就正在質疑我嗎?”
皇帝並非等閑角色。這麽長時間過去,對於自己這個女兒的行事作風也有了相當的了解。
他像是預料到了自己會得到這樣的回答一樣,依然保持著平靜的態度說道:“艾麗薇特,我說這些話也是在為你著想,你寧願讓斯諾懷特家一個早已外嫁的女兒為你佩戴發冠,也不願意讓皇室中的長輩出麵,必然會讓旁人揣測你與皇室的其他人關係惡劣,我想這也不是你希望看到的局麵。”
莉莉安娜沒有立刻回答,她勾起嘴角笑了笑。
皇帝雖然一直在說“皇室中的長輩”,但莉莉安娜知道,皇帝口中的長輩指的就是皇太後。
她還知道,皇太後自從聽到她要辦婚禮,就端坐在宮殿中等著她上門去請,還打算用這件事拿捏她。
“除非她為之前的那些事向我道歉,並且廢除那些針對我們的無理限製,否則她就等著吧,我都親口表態了不給她戴發冠,皇室中還有誰敢出麵答應她?她隻要不想自己的婚禮鬧出沒有臉麵的風波,上上下下質疑起她的血統來,就得給我低頭。”
很搞笑的事情是,莉莉安娜覺得皇太後翻不出什麽大浪來,所以沒有安排風聲專門監視她,如今大部分的風聲都已經被她派去了全國充當消息傳遞員。
這些話是皇太後信心滿滿聊閑話時說出來,傳到了羅茨伯爵的妻子耳中,伯爵夫人離開皇宮都沒有來得及回家一趟,馬車輪子跑出了火花,以最新鮮的速度立刻傳遞進了莉莉安娜的耳朵。
而在說完這個狀況後,伯爵夫人立刻就表態了,公主殿下,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夠,但隻要你看得起我,需要我,我願意為您佩戴出嫁的發冠。
要不怎麽說皇室成員這麽多,羅茨伯爵卻能穩坐首都學院校長這樣重要的位置多年,還一直和皇室直係維持著比較穩定親密的關係呢?
人家兩口子夫妻一體,一有做事的能力,二有判斷形勢的眼光,三站隊毫不猶豫。
羅茨伯爵帶著兩兒一女再加上大孫子,全家投入首都學院的所有改造工作,同時還是皇室成員裏速度最快響應莉莉安娜“節約號召”的人,就這樣的人,你不給他加官進爵,半夜醒來都會覺得良心在作痛。
莉莉安娜立刻也很感動,握著伯爵夫人的手說,夫人待我好,我是記得的(其實腦子裏一下子並沒有彈出什麽實質性的回憶)。
其實夫人不來,我之後也想派人去問夫人(並沒有)。
我雖然不打算搞聲勢浩大的全城巡禮,但隊伍總要從皇宮出發到府邸,我是早就打算在這段路程中,讓夫人在馬車裏陪伴我(撒謊,都是臨時想出來的)。
“我如今已經是一個說謊成性的壞女人了。”莉莉安娜是這樣對克裏斯托夫總結的,“你確定要這樣的壞女人做你的妻子嗎?再過幾天就沒辦法反悔了哦!”
“我們賽爾斯有句俗話,叫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克裏斯托夫笑眯眯地把叉著腰昂著腦袋的“壞女人”摟到懷裏,“這說的就是我們兩個,親愛的。”
總之,莉莉安娜完全沒有被皇太後的這番言論威脅到,她如今已經對這個老太太無語了。在發生了那麽多事情之後,老太太居然還沉浸在從前抓幾個人出來就能讓皇帝和皇後愁得睡不著覺的黃金歲月裏。
正巧,她本來就在為如何在短短的儀式流程裏,“恰到好處”體現對斯諾懷特家族的感恩抓頭皮,皇太後這番言論簡直是瞌睡來了遞枕頭——女兒出嫁,母親梳頭,讓馬克西姆姨婆為她戴發冠,簡直太合適了。
她是親自上門去請的姨婆,姨婆當時答應得很傲嬌,還說了一句“都是公主了,怎麽走路的儀態還不如從前,你可別四處說是我教你的禮儀”。
轉頭,姨婆就歡喜地去翻自己的不知道多少年沒有打開過的嫁妝箱子,把當年母親為她梳頭用的那一套嵌著昂貴寶石的梳子給拿了出來,交給女仆叮囑好好保養,這是之後要送給公主的禮物。
“父皇今天來找我,其實我也一直有話想和父皇說。”回到現在,莉莉安娜不可能為了皇帝的一句話改主意,她慢慢地說道,“如今外麵的人都忙碌不已,父皇在皇宮中休息了那麽些天,也不知道休息好沒有,女兒其實有重要的事情想請父皇代勞。”
這句話說得很僭越,但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很平靜。
“家裏還是有人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如今到底是皇室更需要艾麗薇特,還是艾麗薇特更需要皇室,”莉莉安娜繼續說道,“我原來以為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沒想到也是需要人教的——我不想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這種事情上,不知道父皇能不能幫一幫這個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