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傅靜殊之死
和變成親哥的白月光搶皇位 作者:小星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殘陽似血,落日熔金。
勁風吹得軍旗烈烈作響,似是野獸不甘示弱的嘶吼。
太子慕無離一襲玄色繡金勁裝,從容登上點將台。
立身台上,淵渟嶽峙,冷峻麵容平和地望向台下萬千將士,那目光若有形,逐一掃過眾人麵龐。
台下皆是林立的戈戟、嚴陣以待的甲士。
良久,慕無離緩緩開口。
“將士們!”
慕無離長眉陡然揚起,星眸噴火,聲震九霄,“二十年前,永晝罹殃,百姓深陷水火,沒疆賊子傾巢來犯,鐵蹄踐踏之處城垣傾頹,淒厲哭號聲震四野,婦幼老弱驚恐奔逃,卻難逃賊子屠戮!無辜百姓血染街巷,大好城池慘遭劫掠,數以萬計珍寶被奪、無數屋舍一夜焚毀。街頭巷尾伏屍百萬,鮮血匯聚成河,田園廬舍皆化焦土——”
“此血海深仇樁樁件件,皆刻入骨髓,印在山河表裏。為人者,不報此仇,靦顏塵世,怎稱兒郎?”
“為軍者,罔顧家邦,苟且偷生,何著戎裝?”
“如今,唯有驅賊寇、複山河,血債血償,方可慰蒼生、酬宗廟……揚威於萬邦!”
言辭間,悲憤之意字字狠狠砸落眾人心坎,激蕩起洶湧心潮,不少將士眼眶泛紅,捏緊刀柄。
言罷,慕無離鏘然抽出腰間佩劍,“噌” 的一聲清響,利刃脫鞘。
隻見他振臂一揮,寒刃劃破長空,“吾身為太子,國之儲君,今日起便與諸君共赴這生死之局!立下這軍令狀,突襲沒疆,奪回失地!雖凶險萬分,然吾絕不退後一步!定當身先士卒,為諸君撕開一條血路!”
“諸君……可願隨吾殺回北境,重定天下?”
這番慷慨陳詞裹挾著滔天恨意和必勝決心,在空中久久回旋,振聾發聵。
台下呼聲雷動,眾將士拔刀出鞘,寒光映日:“願隨殿下,死戰不休!奪回失地,血債血償!”
慕無離眸綻精光,朗聲道,“好!此戰若捷,諸君榮顯,與吾共登淩煙.......封侯拜將,青史留名!若敗,馬革裹屍亦為豪傑,無愧家國!”
言畢,掣劍指天,寒芒奪目。
“毋需多言,出征!”
大軍如洶湧鐵流,甲光向日,萬馬奔騰,卷滾滾黃塵,浩然而北,絕塵遠去。
北境尚有二十城蒙難,血淚浸地,今朝眾將士矢誌複疆,北境戰場引諸軍決然奔赴,唯求踏平賊寇、光複山河,重塑盛世。
——
皇宮。
薛皇後薛情自知曉傅靜殊之死極大可能與皇帝有關後,她便如困獸般在這深宮內苦苦尋覓真相。
那些日子,薛皇後如被心魔附身,食難下咽、夜不能寐,鳳眸下染著濃重的烏青,卻仍強撐精神一頭紮進浩如煙海的舊物與醫案中。
存放藥單的匣子隱匿在被封鎖的宮殿角落裏。
許久無人問津,積塵厚得嗆人,恰似守著無數不能言說的秘辛。
薛情全然不顧雙手會被粗糙紙張磨破,逐張翻查,稍不留神,陳舊紙屑便嵌入指尖,鑽心刺痛襲來,她也隻是眉頭微微一蹙,旋即繼續專注審視。
每一張藥單,她都細細端詳,不放過任何一處批注、任何一個藥名,那些或潦草、或工整的字跡,她逐一細看。
日光一點點褪去,殿內光線漸暗,搖曳的燭火映照著她愈發蒼白的麵龐,就在她幾近力竭之時,一抹異樣字跡躍入眼簾。
—— 署名陌生,筆觸青澀稚嫩,筆畫還帶著微微顫抖,旁邊塗改、墨暈痕跡明顯,薛皇後頓覺眼前一亮。
如暗夜中尋得火種,她當下便篤定,此人定與當年之事脫不了幹係。
一路探尋此人蹤跡可謂荊棘滿途,諸多線索如狡黠遊魚,稍一觸碰便隱匿無蹤。
宮中人心惶惶,宮人們或是怕惹禍上身,被這前朝舊案牽連,麵對問詢都三緘其口、噤若寒蟬。
有的則是當年職位低微所知極為有限,言辭含糊不清,給不出有用的消息。
太醫院那邊更是壁壘森嚴,眾太醫生怕沾染前朝舊案,推諉閃躲。
內務府那邊,簿冊甚至多年未妥善整理,雜亂無章,人員記錄殘缺不全,像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
薛皇後派出親信太監,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久,才艱難地將零散線索拚湊完整,從一位知曉些許隱情的老庫管口中撬出關鍵細節,知曉此人正是許太醫的徒弟,林甫。
而當年照顧傅靜殊安胎的太醫正是許太醫。
待尋到林甫居所時,薛皇後未著華服、未擺儀仗,隻帶著寥寥幾個太監護身,扮作尋常貴婦模樣悄然登門。
那居所隱匿於沽州一條逼仄小巷,門扉破舊,朱漆剝落,周遭鄰裏嘈雜喧鬧。
叩門聲響,良久才有一男子緩緩開門。
他身形清瘦,麵容憔悴,眉眼間透著滄桑與警惕,見薛皇後等人,先是一愣,隨後雙膝跪地,身子簌簌發抖,似已料到這遲來的“拜訪”。
薛皇後微微俯身,親自扶起他,目光誠摯:“你就是林甫.......可對?”
“莫慌,本宮今日前來,隻為當年太子妃驟然離世一事。本宮知曉你曾涉其中,這些年必也曆經煎熬,隻盼你如實告知,本宮定護你周全。”
那許太醫徒弟林甫眼眶泛紅,囁嚅著嘴唇,雙手不自覺地揪緊衣角,似有千言萬語梗在喉間。
薛皇後的目光凝於眼前人,滿是急切與期待。
良久,林甫終是長歎一聲,歎息聲裏滿是無奈與悲戚,緩緩開口: “皇後娘娘,先太子妃因何驟然離世......您……竟不知麽?”
薛情聞言一怔。
“當年太子妃身子康健,孕期雖偶有不適,卻也無大礙,一切都平穩妥當。直至臨盆前那一月,噩夢突至。”
說著,林甫眼眶愈發紅脹,“太子妃突感身子綿軟無力,胃口銳減,起初還隻當是孕期常見症狀,並未過多在意。可師父與臣交替細細診脈,卻發覺脈象透著古怪,沉滯虛弱中隱有一絲紊亂,絕非尋常孕期之象。”
他咽了口唾沫,穩了穩心神,繼續道:“臣不敢懈怠,日夜守在太子妃身旁,反複查驗藥方、膳食,均一無所獲。直至有一回,太子妃嘔吐不止,臣瞥見那嘔吐物裏似有些異樣碎末,當下便疑心入口的膳食有問題。於是悄悄收集膳食樣本查驗,可最後發現入口膳食皆為尋常,線索便又斷了。”
林甫攥緊拳頭,額上青筋隱現:“後來臣冒險偷翻太醫院被撕毀的殘頁脈案,又結合私下觀察,才驚覺先太子妃是因娘娘您送來那醋紅藕才中了慢毒!此毒極為陰狠,初時隱匿無聲,毫無中毒跡象,數月間慢慢侵蝕髒腑,待毒性發作,便如洪水決堤,無力回天。”
薛情激動得幾乎站不住,滿臉不可置信:“怎會!本宮帶食盒進入東宮時皆有驗毒!”
林甫見薛皇後這般激動,身形顫抖著 “撲通” 一聲跪地,額頭冷汗直冒,磕著頭焦急道:“皇後娘娘息怒!起初那醋紅藕確實無毒,這毒顯然是後來才被下進去的,幕後黑手極為狡詐,就等著最致命的時機。”
他仰起頭努力讓自己說清楚:“娘娘您差遣侍女陪您送食盒去東宮,每回當著眾人麵驗毒時,銀針探入藕片都毫無異樣。興許是有人買通了您身邊的侍女,在臨產前兩個月,趁著四下無人亦或鬆懈之時,悄然將那致命毒物混進藕中。那毒極為精妙,融於藕內,色味皆無變化,別說是粗略查驗,就算仔細端詳,也瞧不出端倪。”
林甫深吸一口氣,平複著情緒,繼續說道:“臣也是多番查證、反複琢磨,才敢篤定是這醋紅藕出了岔子。太子妃向來飲食謹慎,用的食材、廚子皆是精心挑選,唯有娘娘您送去的這道吃食,前期毫無異樣,後期卻成了奪命凶器。”
薛皇後瞬間明白是何人動的手腳,身形晃了晃,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雙手緊緊揪住衣角,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臉上血色褪盡,滿是震驚與懊悔:“是本宮的侍女…… 白鷺!本宮待她不薄!怎會被人收買,做出這等事!”
回憶起接生那日的驚險,林甫略顯呼吸急促:“臨盆那日,太子妃已被劇毒折磨得奄奄一息,冷汗浸濕床榻,麵色慘白如紙,氣息微弱得像是隨時會斷。穩婆們滿臉悲戚焦急,卻束手無策。師父和臣當時心一橫,拚盡全力施為,好在老天庇佑,小皇孫終是呱呱墜地。可太子妃……已然無力回天。”
說到此處,他朝薛皇後磕頭,額頭瞬間紅腫:“臣無能,未能早早識破那毒,救回太子妃!隻恨那下毒之人太過狡詐,隱匿太深。太醫院同僚們也無辜蒙冤受死、慘遭杖殺,隻為滅口毀跡。臣實在愧疚難安,唯有趁亂救下小皇子,帶著姚夫人逃離,才讓先太子這點血脈不至於斷絕,也算稍稍慰藉太子妃在天之靈。”
薛皇後聽罷,身形晃了晃,淚水潸然而下,雙手緊握座椅扶手,指尖因用力泛白,心中恨意滔天:“本宮定要揪出所有下毒之人.......讓其血債血償!”
當年先太子妃傅靜殊離世時恰逢宮變,太醫院被攪得血雨腥風。
照料先太子妃的一眾太醫,皆被當初的懿王以看護不力等莫須有罪名杖殺,眾太醫蒙冤受戮,慘叫聲貫耳,血染石板路。
起初薛情看到這等情形亦有懷疑,但當年皇帝即位後處理得幹淨,她根本尋不到一絲蹤跡,隻以為傅靜殊是尋常難產離世。
加之她身處傅靜殊之死的悲痛中,很多事難以細察。
慘死的太醫之中唯有許太醫之徒,資曆尚淺、素日不顯山露水,才因此僥幸脫身。
而林甫告訴薛皇後,在薛皇後找到林甫的數十年前,歐陽氏便已見過林甫一麵,因此知悉當年先太子妃離世真相,後又派人助林甫悉心隱居於此,將他保護起來。
脈案之上但凡現其名號,皆被歐陽氏為了掩蓋端王身世,而命安插在太醫院的內應撕扯銷毀,似要將這段隱秘連根拔起,片葉不留。
接生之時,傅靜殊疼得冷汗淋漓、麵色慘白,穩婆們圍在床邊,手忙腳亂卻又麵露難色——這些穩婆皆是傅家心腹,知曉太子妃此番遭人下毒暗害,孩子怕是也凶多吉少。
可就在眾人絕望之時,許太醫帶著徒弟林甫裹挾著一股冷風匆匆入內,接手了這凶險萬分的接生事宜。
一番艱難掙紮後,孩子終是呱呱墜地,微弱的哭聲卻如洪鍾般在屋內回響。
許太醫命徒弟林甫當機立斷,趁著四下慌亂,抱起孩子,挾著一旁早已泣不成聲的姚夫人,趁著夜色,乘坐紀氏的馬車,從密道逃離這凶險的宮闈。
許太醫和穩婆對視一眼,心領神會,朝著屋內眾人高聲呼喊:“太子妃難產,孩子……孩子死在了娘胎裏!”
語罷,齊齊跪地,決意陪著傅靜殊一同殉葬,也好護住那剛出生便沒了娘的小皇子,讓這樁宮變陰謀不至於將這點血脈徹底斬斷。
——
寢宮內燈火通明,雕花窗欞將窗外的月色割得支離破碎。
薛皇後一襲金繡鳳袍,婀娜身姿簌簌顫抖,如殘葉般飄搖欲墜,鳳目中蘊滿悲戚,手中緊攥一紙陳舊藥單,指節泛白,幾近將那單薄紙張捏碎。
她一步步朝著癱倒在地的侍女白鷺走近,腳下的紅毯綿軟無聲,卻似步步踏在心上。
每靠近一分,數年回憶便如潮水般洶湧襲來,那些一同嬉笑玩鬧的年少時光,白鷺貼心為自己梳妝、在自己生病時衣不解帶伺候的畫麵,此刻都成了最鋒利的諷刺。
“抬起頭來!” 薛皇後猛地拔高聲音,聲線尖利而凶狠。
白鷺身軀劇震,抖如篩糠,緩緩仰起麵龐,隻見雙眼紅腫似熟透桃核,淚涕縱橫,昔日靈動眼眸如今唯餘無盡惶恐與絕望,怯生生望向自家主子,恰似待宰羔羊。
薛皇後眸中怒火灼灼,素手一揮,茶盞應聲而出,攜著滿腔恨意砸於白鷺腳邊,滾燙茶水四濺,白鷺閃躲不及,驚呼出聲,燙紅的肌膚似是紅梅綻放在蒼白臉頰。
須臾間,太監魚貫而入,抬來一方木桌,上頭鐵鉗猙獰如獸口、竹簽纖細卻暗藏奪命鋒芒、烙鐵黝黑泛紅若惡鬼眼眸,件件刑具寒光凜冽,映得白鷺寒意透骨。
“本宮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如實招來,或許還能少受些皮肉之苦。”
薛皇後咬著牙,字字從牙縫裏擠出。
白鷺 “撲通” 一聲跪地,額頭重重磕向金磚,瞬間皮破血流,泣聲求饒:“皇後娘娘饒命!奴婢糊塗,犯下大錯……”
“糊塗?” 薛皇後怒目圓睜,上前揪起白鷺的衣領,“那醋紅藕,本宮本是滿心赤誠,著人精心采買,欲與先太子妃共享解饞,增進情誼。當年,你佯裝持銀針驗毒,藕片之下銀針亮澤如初,毫無異色,哄得本宮深信不疑。卻怎料.......臨產前夕,那毒物竟悄無聲息混入其中!你安敢如此行事?”
白鷺淚如雨下,嗚咽著道出隱情:“是當年的陛下…… 陛下還是懿王時......曾密召奴婢,說若是除掉太子妃及腹中胎兒,往後娘娘必能穩坐後位,無需再居於妾室之位受盡折辱。奴婢一時貪念作祟,妄圖為娘娘謀那潑天富貴,便、便狠下心腸,在吃食裏動了手腳……”
薛皇後聽罷,鳳目圓睜,眼眶泛紅似要溢血,指甲深陷掌心,鮮血順著手腕蜿蜒滴落,渾然不覺疼痛。
她悲聲怒斥:“本宮自幼與你相伴,視若姐妹,有好物先予你賞玩,逢難必為你遮風擋雨,待你不薄至此,你怎可悖逆本宮,淪為他人利刃!”
薛皇後怒極反笑,笑聲回蕩在空蕩蕩的宮殿裏,透著徹骨的悲涼,驚落梁間積塵。
“二十年前,本宮差你一同攜食盒探望太子妃,本宮甚至千叮萬囑,命你好生照看,莫使吃食磕碰、勿經旁人之手。從前你乖巧柔順,本宮何曾起過半分疑心?卻不想,皆為偽裝!多年來,本宮心頭疑雲重重,如迷霧遮眼,直至此刻,方見天光,不想真相竟如此不堪,恰似利刃穿心!”
說到此處,薛皇後身形猛地一僵,如同被一道無形驚雷擊中,臉上血色瞬間褪去。
是自己。
一切皆因自己而起。
渾然未覺間,她竟淪為陛下手中利刃,直直刺向先太子夫婦,釀成這滔天慘禍。
是她滿心惦念傅靜殊,情思難抑,總難捺那探望之意。
未料這份思念竟成惡人的可乘之機,讓自小相伴到大的侍女白鷺得以近身下毒,生生將傅靜殊和腹中孩兒推向死路。
這一念之差、數次出行,恰似蝴蝶振翅,攪起漫天風雲,終致傅靜殊深陷絕境,落得這般淒慘下場。
薛情痛悔攻心,真相如蝕骨之蛆般啃齧心肝。
恨不得重回往昔,斬卻那莽撞情思,改寫宿命。
多年來,縈繞在心頭的疑雲終於撥開,而真相卻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向她的心窩。
竟是自己自幼相伴、情同姐妹的貼身侍女白鷺,悄無聲息地背叛了她。
當年她特意吩咐著人去買那名坊醋紅藕,滿心期許與傅靜殊共品酸甜、閑話家常。
分明那時她亦有戒備,每一次差遣白鷺拿起食盒陪自己去看望先太子妃時,還會叮囑幾句,讓她仔細盯著,莫要磕碰、莫要經了旁人手。
白鷺總是乖巧應下,柔順的模樣讓薛情從未起過一絲疑心。
最初的幾月,白鷺拿著銀針,當著眾人的麵,在那藕片裏仔細翻攪、查驗,銀針始終亮閃閃的,毫無變色跡象,薛情便也徹底放了心。
未料直至臨產的前兩個月,那毒才被悄然下進了醋紅藕裏。
彼時的傅靜殊,身形已然笨重,胃口不佳,卻獨獨對這道薛情送的這道吃食還有幾分念想,沒成想,就這麽一口口將毒藥吞進了腹中。
薛皇後終於查清全程,脫力般癱坐於鳳椅之上,滿心悲戚翻湧如潮,潸然淚下。
至親背叛、至交慘死樁樁件件如巨石壓心,令她幾欲窒息。
良久,她緩緩拭去淚痕,鳳目中寒芒一閃。
還有最後一人。
她定要將那人碎屍萬段。
——
慕無錚一襲玄色戰甲,盔纓隨風烈烈舞動,他率著千名精銳之師,一路餐風宿露、星夜兼程歸來。
此番得勝歸來,他滿心憧憬能速速見到那人,將那驚險戰事一一細數與他聽。
豈料尚未及望見京城那巍峨氣勢的城門,馬蹄才到郊外時,一陣嘈雜喧囂的議論聲滾滾襲來。
慕無錚心頭陡然一凜,緊接著,那驚天消息,直直砸入耳畔:
“太子慕無離攜數萬精銳私自出關,隻留餘下不到五千名精兵與傅氏禁軍一同留守皇城。”
他身子猛地一僵,手中韁繩險些脫手,眸中滿是錯愕與震驚,半晌才緩過神來。
城外百姓交頭接耳,目光閃躲,議論聲不絕於耳。
“聽聞太子此番作為可稱謀逆犯上,這帶兵出關,哪能說走就走?”
“雖說不是衝著京城而來,是要跟北境駐軍會合,可誰知會不會帶著幾十萬駐軍殺回京城……”
“聽說是因為之前陛下險些廢了太子殿下.......”
“一國儲君私自集結大軍,永晝恐要變天。”
慕無錚耳力極佳,百姓這些碎語一字不落地鑽進耳中,他攥緊拳頭,複雜情緒在眸中交織燃燒。
想起慕無離一襲華服鮮亮奪目,眉眼含笑的模樣,失落之情如洶湧潮水瞬間漫上心頭,眼眶竟微微泛紅,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我好不容易趕回來……你竟不在……”
聲音極低,透著滿心委屈。
他雖對慕無離準備出征一事早有預料,卻沒想到這麽快……
連重逢一麵都未曾來得及見。
身旁的晉璉見狀心有不忍,輕聲勸慰道:“端王殿下,咱們先進城,待進了城,一切便明白了。”
慕無錚深吸一口氣,緩緩平複心緒,冷聲道:“傳令下去,全軍噤聲,不得慌亂!”
言罷,驅馬穩步前行,身後大軍向著京城昂然挺進。
——
皇宮之中靜謐如死水,唯聞皇帝手中茶盞“哐當”一聲驟響,滾落於地摔得粉碎。
皇帝乍聞太子私自帶兵出關之事,龍顏刹那間血色褪盡,帝王之態卻蕩然無存。
他指尖哆嗦得厲害,慌得在禦書房內大步來回踱步,腳下的金磚被踏得聲聲作響。
回到龍椅上時,身形踉蹌得險些撞翻一旁擺滿奏章的書案。
口中更是喃喃自語,聲線顫抖,滿是驚惶與憤怒:“這逆子,糾集大軍遠赴北境究竟意欲何為!朕素日的教誨,難道都成了耳旁風?眼下皇城兵力空虛,恰似袒露胸腹任人宰割,萬一有變,該如何是好……難道……難道這逆子竟真想造反不成!”
驚怒交加之餘, 額上冷汗細密沁出,恰似一層薄霜蒙覆,須臾間匯聚成珠,順著鬢角簌簌滾落,洇濕明黃的龍袍領口。
脊背亦是一陣發涼,絲絲寒氣從腳底直竄天靈,渾身止不住地打顫。
當下不及細想,皇帝猛地回過神來,急睜雙目,慌亂之色稍縱即逝,旋即被淩厲狠決取代,皇帝衝著門外厲聲高喊:“來人!”
近身太監曹護芝聞聲迅速入內,“噗通”跪地。
皇帝聲色俱厲道:“速去傳朕旨意,遣派信使乘快馬奔赴南境,命趙老將軍即刻拔營回朝、守護皇城,不得有誤!此行需快馬加鞭,遇水搭橋、逢山開路,倘若稍有懈怠、誤了時辰,提頭來見!”
嗓音高亢粗糲,震得殿內雕花窗欞嗡嗡作響。
曹護芝哪敢耽擱,磕頭如搗蒜,連聲稱是,額頭上已磕出一片淤青紅腫。
躬身倒退數步,轉身匆匆而去,行至殿門處,還險些因腳步慌亂而絆倒,狼狽之態盡顯。
皇帝目送太監背影遠去,仍佇立原地,雙手握拳,死死盯著殿門外,無盡擔憂與怒火都融進這凝望之中,滿心盤算著後續對策,以防皇城突生變故。
——
慕無錚率軍徐徐入城,馬蹄篤篤。
朝中官員身著朝服,峨冠博帶,神色各異,列隊相迎,目光灼灼,暗藏打量。
禦道兩旁儀仗森然羅列,錦旗烈烈,戟戈生輝。
城中百姓聞風而動,觀者如堵,卻聽得歡呼雷動間,聲聲呼喊皆是:“端王殿下千歲!”
此起彼伏,響徹長街。
慕無錚眉梢微挑,眸底閃過一絲詫異,旋即神色如常,抱拳向四方行禮,謝百姓盛情。
到了金鑾殿前,慕無錚翻身下馬,整衣斂容,拾階而上,覲見天子。
天子高坐龍椅,一身金繡蟠龍張牙舞爪,麵上笑意盈盈,卻透著幾分高深莫測:“朕聞端王此番平亂,戰功赫赫,實乃我朝之幸,社稷之福也。”
慕無錚撩袍跪地,俯身叩拜,身姿筆直,不卑不亢,謙道,“臣等幸不辱命,乃將士之功,臣不敢居功自傲。”
言罷,額頭輕觸冰冷地麵,眼底卻暗光隱現。
勁風吹得軍旗烈烈作響,似是野獸不甘示弱的嘶吼。
太子慕無離一襲玄色繡金勁裝,從容登上點將台。
立身台上,淵渟嶽峙,冷峻麵容平和地望向台下萬千將士,那目光若有形,逐一掃過眾人麵龐。
台下皆是林立的戈戟、嚴陣以待的甲士。
良久,慕無離緩緩開口。
“將士們!”
慕無離長眉陡然揚起,星眸噴火,聲震九霄,“二十年前,永晝罹殃,百姓深陷水火,沒疆賊子傾巢來犯,鐵蹄踐踏之處城垣傾頹,淒厲哭號聲震四野,婦幼老弱驚恐奔逃,卻難逃賊子屠戮!無辜百姓血染街巷,大好城池慘遭劫掠,數以萬計珍寶被奪、無數屋舍一夜焚毀。街頭巷尾伏屍百萬,鮮血匯聚成河,田園廬舍皆化焦土——”
“此血海深仇樁樁件件,皆刻入骨髓,印在山河表裏。為人者,不報此仇,靦顏塵世,怎稱兒郎?”
“為軍者,罔顧家邦,苟且偷生,何著戎裝?”
“如今,唯有驅賊寇、複山河,血債血償,方可慰蒼生、酬宗廟……揚威於萬邦!”
言辭間,悲憤之意字字狠狠砸落眾人心坎,激蕩起洶湧心潮,不少將士眼眶泛紅,捏緊刀柄。
言罷,慕無離鏘然抽出腰間佩劍,“噌” 的一聲清響,利刃脫鞘。
隻見他振臂一揮,寒刃劃破長空,“吾身為太子,國之儲君,今日起便與諸君共赴這生死之局!立下這軍令狀,突襲沒疆,奪回失地!雖凶險萬分,然吾絕不退後一步!定當身先士卒,為諸君撕開一條血路!”
“諸君……可願隨吾殺回北境,重定天下?”
這番慷慨陳詞裹挾著滔天恨意和必勝決心,在空中久久回旋,振聾發聵。
台下呼聲雷動,眾將士拔刀出鞘,寒光映日:“願隨殿下,死戰不休!奪回失地,血債血償!”
慕無離眸綻精光,朗聲道,“好!此戰若捷,諸君榮顯,與吾共登淩煙.......封侯拜將,青史留名!若敗,馬革裹屍亦為豪傑,無愧家國!”
言畢,掣劍指天,寒芒奪目。
“毋需多言,出征!”
大軍如洶湧鐵流,甲光向日,萬馬奔騰,卷滾滾黃塵,浩然而北,絕塵遠去。
北境尚有二十城蒙難,血淚浸地,今朝眾將士矢誌複疆,北境戰場引諸軍決然奔赴,唯求踏平賊寇、光複山河,重塑盛世。
——
皇宮。
薛皇後薛情自知曉傅靜殊之死極大可能與皇帝有關後,她便如困獸般在這深宮內苦苦尋覓真相。
那些日子,薛皇後如被心魔附身,食難下咽、夜不能寐,鳳眸下染著濃重的烏青,卻仍強撐精神一頭紮進浩如煙海的舊物與醫案中。
存放藥單的匣子隱匿在被封鎖的宮殿角落裏。
許久無人問津,積塵厚得嗆人,恰似守著無數不能言說的秘辛。
薛情全然不顧雙手會被粗糙紙張磨破,逐張翻查,稍不留神,陳舊紙屑便嵌入指尖,鑽心刺痛襲來,她也隻是眉頭微微一蹙,旋即繼續專注審視。
每一張藥單,她都細細端詳,不放過任何一處批注、任何一個藥名,那些或潦草、或工整的字跡,她逐一細看。
日光一點點褪去,殿內光線漸暗,搖曳的燭火映照著她愈發蒼白的麵龐,就在她幾近力竭之時,一抹異樣字跡躍入眼簾。
—— 署名陌生,筆觸青澀稚嫩,筆畫還帶著微微顫抖,旁邊塗改、墨暈痕跡明顯,薛皇後頓覺眼前一亮。
如暗夜中尋得火種,她當下便篤定,此人定與當年之事脫不了幹係。
一路探尋此人蹤跡可謂荊棘滿途,諸多線索如狡黠遊魚,稍一觸碰便隱匿無蹤。
宮中人心惶惶,宮人們或是怕惹禍上身,被這前朝舊案牽連,麵對問詢都三緘其口、噤若寒蟬。
有的則是當年職位低微所知極為有限,言辭含糊不清,給不出有用的消息。
太醫院那邊更是壁壘森嚴,眾太醫生怕沾染前朝舊案,推諉閃躲。
內務府那邊,簿冊甚至多年未妥善整理,雜亂無章,人員記錄殘缺不全,像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
薛皇後派出親信太監,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久,才艱難地將零散線索拚湊完整,從一位知曉些許隱情的老庫管口中撬出關鍵細節,知曉此人正是許太醫的徒弟,林甫。
而當年照顧傅靜殊安胎的太醫正是許太醫。
待尋到林甫居所時,薛皇後未著華服、未擺儀仗,隻帶著寥寥幾個太監護身,扮作尋常貴婦模樣悄然登門。
那居所隱匿於沽州一條逼仄小巷,門扉破舊,朱漆剝落,周遭鄰裏嘈雜喧鬧。
叩門聲響,良久才有一男子緩緩開門。
他身形清瘦,麵容憔悴,眉眼間透著滄桑與警惕,見薛皇後等人,先是一愣,隨後雙膝跪地,身子簌簌發抖,似已料到這遲來的“拜訪”。
薛皇後微微俯身,親自扶起他,目光誠摯:“你就是林甫.......可對?”
“莫慌,本宮今日前來,隻為當年太子妃驟然離世一事。本宮知曉你曾涉其中,這些年必也曆經煎熬,隻盼你如實告知,本宮定護你周全。”
那許太醫徒弟林甫眼眶泛紅,囁嚅著嘴唇,雙手不自覺地揪緊衣角,似有千言萬語梗在喉間。
薛皇後的目光凝於眼前人,滿是急切與期待。
良久,林甫終是長歎一聲,歎息聲裏滿是無奈與悲戚,緩緩開口: “皇後娘娘,先太子妃因何驟然離世......您……竟不知麽?”
薛情聞言一怔。
“當年太子妃身子康健,孕期雖偶有不適,卻也無大礙,一切都平穩妥當。直至臨盆前那一月,噩夢突至。”
說著,林甫眼眶愈發紅脹,“太子妃突感身子綿軟無力,胃口銳減,起初還隻當是孕期常見症狀,並未過多在意。可師父與臣交替細細診脈,卻發覺脈象透著古怪,沉滯虛弱中隱有一絲紊亂,絕非尋常孕期之象。”
他咽了口唾沫,穩了穩心神,繼續道:“臣不敢懈怠,日夜守在太子妃身旁,反複查驗藥方、膳食,均一無所獲。直至有一回,太子妃嘔吐不止,臣瞥見那嘔吐物裏似有些異樣碎末,當下便疑心入口的膳食有問題。於是悄悄收集膳食樣本查驗,可最後發現入口膳食皆為尋常,線索便又斷了。”
林甫攥緊拳頭,額上青筋隱現:“後來臣冒險偷翻太醫院被撕毀的殘頁脈案,又結合私下觀察,才驚覺先太子妃是因娘娘您送來那醋紅藕才中了慢毒!此毒極為陰狠,初時隱匿無聲,毫無中毒跡象,數月間慢慢侵蝕髒腑,待毒性發作,便如洪水決堤,無力回天。”
薛情激動得幾乎站不住,滿臉不可置信:“怎會!本宮帶食盒進入東宮時皆有驗毒!”
林甫見薛皇後這般激動,身形顫抖著 “撲通” 一聲跪地,額頭冷汗直冒,磕著頭焦急道:“皇後娘娘息怒!起初那醋紅藕確實無毒,這毒顯然是後來才被下進去的,幕後黑手極為狡詐,就等著最致命的時機。”
他仰起頭努力讓自己說清楚:“娘娘您差遣侍女陪您送食盒去東宮,每回當著眾人麵驗毒時,銀針探入藕片都毫無異樣。興許是有人買通了您身邊的侍女,在臨產前兩個月,趁著四下無人亦或鬆懈之時,悄然將那致命毒物混進藕中。那毒極為精妙,融於藕內,色味皆無變化,別說是粗略查驗,就算仔細端詳,也瞧不出端倪。”
林甫深吸一口氣,平複著情緒,繼續說道:“臣也是多番查證、反複琢磨,才敢篤定是這醋紅藕出了岔子。太子妃向來飲食謹慎,用的食材、廚子皆是精心挑選,唯有娘娘您送去的這道吃食,前期毫無異樣,後期卻成了奪命凶器。”
薛皇後瞬間明白是何人動的手腳,身形晃了晃,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雙手緊緊揪住衣角,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臉上血色褪盡,滿是震驚與懊悔:“是本宮的侍女…… 白鷺!本宮待她不薄!怎會被人收買,做出這等事!”
回憶起接生那日的驚險,林甫略顯呼吸急促:“臨盆那日,太子妃已被劇毒折磨得奄奄一息,冷汗浸濕床榻,麵色慘白如紙,氣息微弱得像是隨時會斷。穩婆們滿臉悲戚焦急,卻束手無策。師父和臣當時心一橫,拚盡全力施為,好在老天庇佑,小皇孫終是呱呱墜地。可太子妃……已然無力回天。”
說到此處,他朝薛皇後磕頭,額頭瞬間紅腫:“臣無能,未能早早識破那毒,救回太子妃!隻恨那下毒之人太過狡詐,隱匿太深。太醫院同僚們也無辜蒙冤受死、慘遭杖殺,隻為滅口毀跡。臣實在愧疚難安,唯有趁亂救下小皇子,帶著姚夫人逃離,才讓先太子這點血脈不至於斷絕,也算稍稍慰藉太子妃在天之靈。”
薛皇後聽罷,身形晃了晃,淚水潸然而下,雙手緊握座椅扶手,指尖因用力泛白,心中恨意滔天:“本宮定要揪出所有下毒之人.......讓其血債血償!”
當年先太子妃傅靜殊離世時恰逢宮變,太醫院被攪得血雨腥風。
照料先太子妃的一眾太醫,皆被當初的懿王以看護不力等莫須有罪名杖殺,眾太醫蒙冤受戮,慘叫聲貫耳,血染石板路。
起初薛情看到這等情形亦有懷疑,但當年皇帝即位後處理得幹淨,她根本尋不到一絲蹤跡,隻以為傅靜殊是尋常難產離世。
加之她身處傅靜殊之死的悲痛中,很多事難以細察。
慘死的太醫之中唯有許太醫之徒,資曆尚淺、素日不顯山露水,才因此僥幸脫身。
而林甫告訴薛皇後,在薛皇後找到林甫的數十年前,歐陽氏便已見過林甫一麵,因此知悉當年先太子妃離世真相,後又派人助林甫悉心隱居於此,將他保護起來。
脈案之上但凡現其名號,皆被歐陽氏為了掩蓋端王身世,而命安插在太醫院的內應撕扯銷毀,似要將這段隱秘連根拔起,片葉不留。
接生之時,傅靜殊疼得冷汗淋漓、麵色慘白,穩婆們圍在床邊,手忙腳亂卻又麵露難色——這些穩婆皆是傅家心腹,知曉太子妃此番遭人下毒暗害,孩子怕是也凶多吉少。
可就在眾人絕望之時,許太醫帶著徒弟林甫裹挾著一股冷風匆匆入內,接手了這凶險萬分的接生事宜。
一番艱難掙紮後,孩子終是呱呱墜地,微弱的哭聲卻如洪鍾般在屋內回響。
許太醫命徒弟林甫當機立斷,趁著四下慌亂,抱起孩子,挾著一旁早已泣不成聲的姚夫人,趁著夜色,乘坐紀氏的馬車,從密道逃離這凶險的宮闈。
許太醫和穩婆對視一眼,心領神會,朝著屋內眾人高聲呼喊:“太子妃難產,孩子……孩子死在了娘胎裏!”
語罷,齊齊跪地,決意陪著傅靜殊一同殉葬,也好護住那剛出生便沒了娘的小皇子,讓這樁宮變陰謀不至於將這點血脈徹底斬斷。
——
寢宮內燈火通明,雕花窗欞將窗外的月色割得支離破碎。
薛皇後一襲金繡鳳袍,婀娜身姿簌簌顫抖,如殘葉般飄搖欲墜,鳳目中蘊滿悲戚,手中緊攥一紙陳舊藥單,指節泛白,幾近將那單薄紙張捏碎。
她一步步朝著癱倒在地的侍女白鷺走近,腳下的紅毯綿軟無聲,卻似步步踏在心上。
每靠近一分,數年回憶便如潮水般洶湧襲來,那些一同嬉笑玩鬧的年少時光,白鷺貼心為自己梳妝、在自己生病時衣不解帶伺候的畫麵,此刻都成了最鋒利的諷刺。
“抬起頭來!” 薛皇後猛地拔高聲音,聲線尖利而凶狠。
白鷺身軀劇震,抖如篩糠,緩緩仰起麵龐,隻見雙眼紅腫似熟透桃核,淚涕縱橫,昔日靈動眼眸如今唯餘無盡惶恐與絕望,怯生生望向自家主子,恰似待宰羔羊。
薛皇後眸中怒火灼灼,素手一揮,茶盞應聲而出,攜著滿腔恨意砸於白鷺腳邊,滾燙茶水四濺,白鷺閃躲不及,驚呼出聲,燙紅的肌膚似是紅梅綻放在蒼白臉頰。
須臾間,太監魚貫而入,抬來一方木桌,上頭鐵鉗猙獰如獸口、竹簽纖細卻暗藏奪命鋒芒、烙鐵黝黑泛紅若惡鬼眼眸,件件刑具寒光凜冽,映得白鷺寒意透骨。
“本宮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如實招來,或許還能少受些皮肉之苦。”
薛皇後咬著牙,字字從牙縫裏擠出。
白鷺 “撲通” 一聲跪地,額頭重重磕向金磚,瞬間皮破血流,泣聲求饒:“皇後娘娘饒命!奴婢糊塗,犯下大錯……”
“糊塗?” 薛皇後怒目圓睜,上前揪起白鷺的衣領,“那醋紅藕,本宮本是滿心赤誠,著人精心采買,欲與先太子妃共享解饞,增進情誼。當年,你佯裝持銀針驗毒,藕片之下銀針亮澤如初,毫無異色,哄得本宮深信不疑。卻怎料.......臨產前夕,那毒物竟悄無聲息混入其中!你安敢如此行事?”
白鷺淚如雨下,嗚咽著道出隱情:“是當年的陛下…… 陛下還是懿王時......曾密召奴婢,說若是除掉太子妃及腹中胎兒,往後娘娘必能穩坐後位,無需再居於妾室之位受盡折辱。奴婢一時貪念作祟,妄圖為娘娘謀那潑天富貴,便、便狠下心腸,在吃食裏動了手腳……”
薛皇後聽罷,鳳目圓睜,眼眶泛紅似要溢血,指甲深陷掌心,鮮血順著手腕蜿蜒滴落,渾然不覺疼痛。
她悲聲怒斥:“本宮自幼與你相伴,視若姐妹,有好物先予你賞玩,逢難必為你遮風擋雨,待你不薄至此,你怎可悖逆本宮,淪為他人利刃!”
薛皇後怒極反笑,笑聲回蕩在空蕩蕩的宮殿裏,透著徹骨的悲涼,驚落梁間積塵。
“二十年前,本宮差你一同攜食盒探望太子妃,本宮甚至千叮萬囑,命你好生照看,莫使吃食磕碰、勿經旁人之手。從前你乖巧柔順,本宮何曾起過半分疑心?卻不想,皆為偽裝!多年來,本宮心頭疑雲重重,如迷霧遮眼,直至此刻,方見天光,不想真相竟如此不堪,恰似利刃穿心!”
說到此處,薛皇後身形猛地一僵,如同被一道無形驚雷擊中,臉上血色瞬間褪去。
是自己。
一切皆因自己而起。
渾然未覺間,她竟淪為陛下手中利刃,直直刺向先太子夫婦,釀成這滔天慘禍。
是她滿心惦念傅靜殊,情思難抑,總難捺那探望之意。
未料這份思念竟成惡人的可乘之機,讓自小相伴到大的侍女白鷺得以近身下毒,生生將傅靜殊和腹中孩兒推向死路。
這一念之差、數次出行,恰似蝴蝶振翅,攪起漫天風雲,終致傅靜殊深陷絕境,落得這般淒慘下場。
薛情痛悔攻心,真相如蝕骨之蛆般啃齧心肝。
恨不得重回往昔,斬卻那莽撞情思,改寫宿命。
多年來,縈繞在心頭的疑雲終於撥開,而真相卻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向她的心窩。
竟是自己自幼相伴、情同姐妹的貼身侍女白鷺,悄無聲息地背叛了她。
當年她特意吩咐著人去買那名坊醋紅藕,滿心期許與傅靜殊共品酸甜、閑話家常。
分明那時她亦有戒備,每一次差遣白鷺拿起食盒陪自己去看望先太子妃時,還會叮囑幾句,讓她仔細盯著,莫要磕碰、莫要經了旁人手。
白鷺總是乖巧應下,柔順的模樣讓薛情從未起過一絲疑心。
最初的幾月,白鷺拿著銀針,當著眾人的麵,在那藕片裏仔細翻攪、查驗,銀針始終亮閃閃的,毫無變色跡象,薛情便也徹底放了心。
未料直至臨產的前兩個月,那毒才被悄然下進了醋紅藕裏。
彼時的傅靜殊,身形已然笨重,胃口不佳,卻獨獨對這道薛情送的這道吃食還有幾分念想,沒成想,就這麽一口口將毒藥吞進了腹中。
薛皇後終於查清全程,脫力般癱坐於鳳椅之上,滿心悲戚翻湧如潮,潸然淚下。
至親背叛、至交慘死樁樁件件如巨石壓心,令她幾欲窒息。
良久,她緩緩拭去淚痕,鳳目中寒芒一閃。
還有最後一人。
她定要將那人碎屍萬段。
——
慕無錚一襲玄色戰甲,盔纓隨風烈烈舞動,他率著千名精銳之師,一路餐風宿露、星夜兼程歸來。
此番得勝歸來,他滿心憧憬能速速見到那人,將那驚險戰事一一細數與他聽。
豈料尚未及望見京城那巍峨氣勢的城門,馬蹄才到郊外時,一陣嘈雜喧囂的議論聲滾滾襲來。
慕無錚心頭陡然一凜,緊接著,那驚天消息,直直砸入耳畔:
“太子慕無離攜數萬精銳私自出關,隻留餘下不到五千名精兵與傅氏禁軍一同留守皇城。”
他身子猛地一僵,手中韁繩險些脫手,眸中滿是錯愕與震驚,半晌才緩過神來。
城外百姓交頭接耳,目光閃躲,議論聲不絕於耳。
“聽聞太子此番作為可稱謀逆犯上,這帶兵出關,哪能說走就走?”
“雖說不是衝著京城而來,是要跟北境駐軍會合,可誰知會不會帶著幾十萬駐軍殺回京城……”
“聽說是因為之前陛下險些廢了太子殿下.......”
“一國儲君私自集結大軍,永晝恐要變天。”
慕無錚耳力極佳,百姓這些碎語一字不落地鑽進耳中,他攥緊拳頭,複雜情緒在眸中交織燃燒。
想起慕無離一襲華服鮮亮奪目,眉眼含笑的模樣,失落之情如洶湧潮水瞬間漫上心頭,眼眶竟微微泛紅,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我好不容易趕回來……你竟不在……”
聲音極低,透著滿心委屈。
他雖對慕無離準備出征一事早有預料,卻沒想到這麽快……
連重逢一麵都未曾來得及見。
身旁的晉璉見狀心有不忍,輕聲勸慰道:“端王殿下,咱們先進城,待進了城,一切便明白了。”
慕無錚深吸一口氣,緩緩平複心緒,冷聲道:“傳令下去,全軍噤聲,不得慌亂!”
言罷,驅馬穩步前行,身後大軍向著京城昂然挺進。
——
皇宮之中靜謐如死水,唯聞皇帝手中茶盞“哐當”一聲驟響,滾落於地摔得粉碎。
皇帝乍聞太子私自帶兵出關之事,龍顏刹那間血色褪盡,帝王之態卻蕩然無存。
他指尖哆嗦得厲害,慌得在禦書房內大步來回踱步,腳下的金磚被踏得聲聲作響。
回到龍椅上時,身形踉蹌得險些撞翻一旁擺滿奏章的書案。
口中更是喃喃自語,聲線顫抖,滿是驚惶與憤怒:“這逆子,糾集大軍遠赴北境究竟意欲何為!朕素日的教誨,難道都成了耳旁風?眼下皇城兵力空虛,恰似袒露胸腹任人宰割,萬一有變,該如何是好……難道……難道這逆子竟真想造反不成!”
驚怒交加之餘, 額上冷汗細密沁出,恰似一層薄霜蒙覆,須臾間匯聚成珠,順著鬢角簌簌滾落,洇濕明黃的龍袍領口。
脊背亦是一陣發涼,絲絲寒氣從腳底直竄天靈,渾身止不住地打顫。
當下不及細想,皇帝猛地回過神來,急睜雙目,慌亂之色稍縱即逝,旋即被淩厲狠決取代,皇帝衝著門外厲聲高喊:“來人!”
近身太監曹護芝聞聲迅速入內,“噗通”跪地。
皇帝聲色俱厲道:“速去傳朕旨意,遣派信使乘快馬奔赴南境,命趙老將軍即刻拔營回朝、守護皇城,不得有誤!此行需快馬加鞭,遇水搭橋、逢山開路,倘若稍有懈怠、誤了時辰,提頭來見!”
嗓音高亢粗糲,震得殿內雕花窗欞嗡嗡作響。
曹護芝哪敢耽擱,磕頭如搗蒜,連聲稱是,額頭上已磕出一片淤青紅腫。
躬身倒退數步,轉身匆匆而去,行至殿門處,還險些因腳步慌亂而絆倒,狼狽之態盡顯。
皇帝目送太監背影遠去,仍佇立原地,雙手握拳,死死盯著殿門外,無盡擔憂與怒火都融進這凝望之中,滿心盤算著後續對策,以防皇城突生變故。
——
慕無錚率軍徐徐入城,馬蹄篤篤。
朝中官員身著朝服,峨冠博帶,神色各異,列隊相迎,目光灼灼,暗藏打量。
禦道兩旁儀仗森然羅列,錦旗烈烈,戟戈生輝。
城中百姓聞風而動,觀者如堵,卻聽得歡呼雷動間,聲聲呼喊皆是:“端王殿下千歲!”
此起彼伏,響徹長街。
慕無錚眉梢微挑,眸底閃過一絲詫異,旋即神色如常,抱拳向四方行禮,謝百姓盛情。
到了金鑾殿前,慕無錚翻身下馬,整衣斂容,拾階而上,覲見天子。
天子高坐龍椅,一身金繡蟠龍張牙舞爪,麵上笑意盈盈,卻透著幾分高深莫測:“朕聞端王此番平亂,戰功赫赫,實乃我朝之幸,社稷之福也。”
慕無錚撩袍跪地,俯身叩拜,身姿筆直,不卑不亢,謙道,“臣等幸不辱命,乃將士之功,臣不敢居功自傲。”
言罷,額頭輕觸冰冷地麵,眼底卻暗光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