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江南叛亂
和變成親哥的白月光搶皇位 作者:小星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往昔繁華喧囂,朱門府邸鱗次櫛比,盡顯世家尊榮,可如今仿若修羅場。
端王慕無錚一朝權柄在手,雷霆手段盡出,以謀逆造反之罪,掀起驚濤駭浪,大肆對京城世族展開屠戮、株連,那一條條街巷,曾是簪纓往來、談笑晏晏之所,現下卻滿是血雨腥風。
巍峨門庭傾頹,雕梁畫棟濺滿鮮血,家眷哭號、奴仆四散,珍貴文玩、金銀細軟被隨意踐踏,抄家的官兵如惡狼般湧入。
翻箱倒櫃,將世代積攢的財富席卷而去,珍貴古籍字畫付之一炬,名噪一時的家族一朝覆滅,化作曆史灰燼,陰森寒意彌漫京城每個角落,令餘下世族膽戰心驚。
此等消息,仿若奪命追魂令,傳至永晝各地,世族豪紳們原本安逸的日子戛然而止,惶惶不可終日。
尤其江南諸郡,向來魚米豐饒,膏腴千裏,歲歲稻黍飄香,滋養萬千生民,端的是繁華富庶、安穩太平之景。
諸江南世家本坐擁錦繡山河、良田千頃,富可敵國,生活奢靡閑適。
可如今,夜裏燭火搖曳,雕花窗欞後,族中長輩們聚首,麵色凝重如霜,額間冷汗涔涔,交頭接耳間滿是憂慮驚惶。
“端王此番行徑,冷酷決絕,我等家族雖遠在江南,難保不被波及,京城那些名門都似螻蟻般被碾碎,我等又怎能安枕?”
白發蒼蒼的家主抖著手摩挲著拐杖,聲音顫抖。
“正是,當早謀出路,以防大禍臨頭。”眾族老紛紛附和,愁雲慘霧籠罩。
正逢數月前永晝朝堂忽頒新規,強令棄田養蠶,欲以絲織之業廣開財路,全然罔顧農事根本。
那一道道政令傳下,如惡風過境,往昔齊整的阡陌良田,轉瞬便被翻墾改作桑園,耕牛哞哞,似在悲歎命運,犁具閑置,鏽跡漸生。
江南百姓日日驚惶失措,囤糧有限,家中米缸眼見著見底,而米價卻仿若脫韁瘋馬,一日數漲。
市井之間,往日熙熙攘攘的米行前,如今人潮洶湧,恰似開鍋之沸水,喧鬧嘈雜。
婦孺啼哭、老弱哀歎,聲聲揪人心肺。
有白發蒼蒼的老翁,枯瘦雙手顫巍巍捧著幾枚銅板,被洶湧人潮擠倒在地,米袋滾落,眼中滿是絕望無助。
青壯漢子們滿臉憤懣,額頭青筋暴起,攥緊的拳頭關節泛白,怒吼聲響徹街巷:“這是斷我等生路,叫人怎活!”
眾人聚於府衙門前,呼聲震天,討要說法,可那朱門緊閉,不見官影。
韓府本是一小錢莊,不若趙氏錢莊那般盤踞一方,但在江南仍稱得上盤根錯節,富埒陶白,平日裏便行事驕橫。
麵對此番亂象,預先得了雍王提醒的韓老爺更是視作斂財良機。
他家糧倉滿囤,卻捂糧惜售,街市之上偶有放出的些許糙米,價格竟比往昔貴了數倍,江南諸郡百姓辛苦積攢的血汗錢,於這高價米前,不過是杯水車薪,轉瞬即空,多少人家灶冷鍋清,麵有菜色。
竄逃在外的雍王慕無戚久有野心,日夜蟄伏於韓府窺探時機,恰似暗夜潛蛟,伺機而動。
見江南困局醞釀至此,他便覺時機已至,遣心腹穿梭於街巷閭裏,散播危言,蠱惑人心。
“朝廷無道,棄我等生死於不顧,唯念那蠶絲換銀,充盈府庫。諸君若不奮起,執戈以抗,必餓死殘軀,累及親眷,田園荒蕪,再無生機!”
言辭懇切,卻暗藏禍心,百姓本就滿心怨懟,被這般言語撩撥,疑慮者漸少,衝動者漸多,終有膽大之人,尋出家中柴刀、鋤頭,聚於一處,目光灼灼,燃著怒火與不甘。
他更是借韓氏的人脈聚集各江南世族族長,密會各族掌權之人,在那幽深庭院、密室之中,蠱惑煽動:“端王無道,殘殺京城同宗,下一個遭殃的便是諸位。如今江南亂象,正是天賜良機,你我聯手,瓜分這江南諸郡,自立為王,方可保家族昌盛,免受屠戮。”
江南諸世族被說動,猶豫彷徨後,終與雍王暗通款曲,定於襄陽城謀劃起兵占城一事。
與此同時,雍王封地那三千精兵,個個盔明甲亮、訓練精熟。
接了密令,他們毫不拖遝,扮作行商模樣離開封地,戰船皆飾以商號旗幟,艙內堆滿箱籠,看似滿是貨物,實則暗藏利刃弓弩。
夜幕低垂,船隊悄然啟航,順流而下,船頭破水,恰似利刃割破錦緞,泛起粼粼波光,隱有寒光閃爍。
船內精兵麵色冷峻,默不作聲,猶如蟄伏之猛禽,隻待時機,便要振翅撲食。
太子慕無離本於江南苦心孤詣經營布防,奈何暗衛也不過僅安排百人留守江南散於各處,自從得了襄陽城要反的風聲,更是齊聚襄陽城外駐守。
了望見遠處江麵船隊隱現,暗衛心下已知不妙,忙飛鴿傳訊告於朝中。
眾人齊聚,望著那漸行漸近的“商隊”,雖握緊刀劍,神色堅毅,可相較懸殊兵力,亦難掩心底憂懼。
狂風呼嘯而過,似在為這危局哀號,氣氛凝重如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百來暗衛如何能與數千精兵抗衡?
眾暗衛觀那敵情深思熟慮,螳臂當車終究非上策,最後隻得命各方人手撤出襄陽城,待太子慕無離得訊傳令後再行事。
短短不到十日,端王慕無錚那殘殺世族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便如疾風驟雨般迅速傳入京城。
曾經逃出京城的雍王,竟然占領了襄陽城,打著清君側除奸佞之名聯合江南諸郡公然舉兵造反!
——此奸佞所指何人不言而喻。
消息瞬間傳遍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為之震驚不已。
各種流言蜚語也隨之四起,而朝廷方麵,更是猝不及防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皇帝召集所有武將匆忙調兵遣將派人平叛。
巍峨的殿宇在朝暉輕撫下,朱紅似血,金黃如焰,卻掩不住內裏洶湧暗流。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攥出水來,眾臣列立兩側,衣袂紋絲不動,唯聞呼吸壓抑。
“江南戰事告急,廢王雍王占領襄陽城自立為王,諸位愛卿以為,派何人前去平叛為好?”皇帝緩緩開口。
歐陽恪一身絳紫朝袍持笏淡淡道:“陛下襄陽城戰事緊要.......依老臣看,擁護雍王者不過世族權貴,而占領襄陽城亦不過數千精兵, 非必要之時不必令太子殿下戰場涉險......臣看,端王殿下堪當此任。”
慕無錚一身朝服站出來,“陛下,臣一心軍功已久,願領此命!”
他躬著身子眼眸微閃,一想到這次要在戰場上對上雍王,便不由自主想到瑞王慕無寂。
瑞王慕無寂自小被雍王榮王兩兄弟欺壓,雍王的心思他最是了解不過,便又道:“瑞王可與臣同往,作為皇子之身既可威懾世族,又可借機讓瑞王殿下磨練一番。”
皇帝的目光終於從太子和端王之間滑到瑞王臉上。
他本就不在意這個兒子,不過如今這個兒子既然有那麽些用處,他自然樂見其成。
瑞王雙眸熠熠,似是意外,又似是欣喜。
“兒臣願與端王同去江南平叛!”瑞王站出來高聲道。
兵部尚書滿臉陰雲持笏站出來道:“陛下,兵部武將眾多,何需二位殿下親自出馬?依臣看,在武將之中擇一人前往江南平叛即可。”
戶部侍郎謝之道站出來,眸中帶著挑釁:“此言差矣,此去江南並非隻有平叛,江南諸世族聯合前雍王造反謀逆,妄圖瓜分江南諸郡,端王殿下此前已將京城謀逆的諸世族連根拔起,殿下如此手腕,處置那些江南舊世族自亦是手到擒來。”
“再者,你兵部眾武將早已軍功累累,此次造反不涉外戰,你又何必急於為自己部下於攬功.......縱是分些軍功給端王殿下又何妨?”
戶部的人明裏暗裏諷刺兵部尚書急於搶功攬功,把兵部尚書氣得滿臉漲紅。
皇帝饒有興致地坐在龍椅上看著他們吵,聽完戶部的話滿意得連連點頭。
在謝之道後,幾位朝臣躬身出列,這些人本是帝黨油滑之輩,見端王如此得聖心此刻自然成了端王“馬前卒”。
其中,禮部侍郎錢大人滿臉堆笑抖著袖袍上前一步道:“殿下明鑒,雍王叛亂如野火燎原,再不遏製,恐將危及國本。端王殿下整治世族頗有手腕,若能再得兩營精兵南下平叛,恰似猛虎添翼,必可速靖江南,解社稷倒懸之急啊。”
一旁的殿閣大學士李老已經白發蒼蒼,卻也在此之前被慕無錚軟硬兼施拉入局中。
他手拄烏木拐杖,輕咳幾聲,渾濁雙目望向太子,緩緩而言:“太子殿下,老臣以為,此刻正值危急存亡關頭,不宜瞻前顧後。兩營精兵雖事關京畿,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唯有速平雍王之亂,方可保我朝安穩,還百姓太平。望殿下以大局為重呐。”
言下之意,弦外之音,逼得甚緊。
慕無離靜立丹墀之下,一襲蟒紋月白錦袍隨風輕動,宛如臨風之玉樹,麵色仍舊從容不迫。
然其微微攥緊的手指,隱在袖間細微顫動,泄露內心波瀾。
有屠殺言官一事在前,錚兒隻要一下殺手便極易神誌恍惚嗜殺濫殺,這類事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上次錚兒頻頻出入牢獄乃是為清理世族門戶,但那時自己尚在病榻,而以錚兒如今情況,如今絕不適合再上戰場,再行嗜殺濫殺之事!
他抬眸,聲如清泉擊石,沉穩回應:“李老,江南局勢,吾亦痛心憂慮,然十八營精兵,拱衛京畿,關乎皇城命脈,豈容輕動?平叛之事,自當由父皇聖裁,朝堂聚賢共商萬全之策,倉促授兵,倘若有失,危及根本,這罪責又該誰來擔?”
慕無錚聞此臉色一沉,眸中暗藏的凶光瞬間乍泄,他上前兩步,袍角帶風氣勢淩人:“太子殿下,此刻都火燒眉毛了,還講這些迂腐之論!難道要坐等雍王叛軍北上、踏破這皇城才能動用十八營?殿下莫不是心存私念,怕本王建軍功,壓了殿下風頭?”
這話猶如利刃直刺朝堂,引得一片嘩然,諸臣交頭接耳神色各異,有震驚,有擔憂,更有幸災樂禍者暗中窺探。
連晉璉的臉色都變得尤為難看。
這還是那個日日黏著太子殿下、甚至為了替太子殿下出氣不惜淩遲大臣的端王慕無錚麽?
兵部武將們見狀皆怒目圓睜,唰地抽出腰間佩刀護在太子身前,刀刃寒光閃爍,映著緊張氛圍。
傅雲起統領的殿內侍衛亦紛紛握緊長槍,一時間,朝堂之上,劍拔弩張,似有幹戈相向之勢。
兵部眾武將皆能看出,雍王叛亂讓端王有了可乘之機,分明是欲借平叛之名攬兵權在手,此番朝堂博弈,眾人皆在這暗流洶湧中。
皇帝端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看似漫不經心地朝著一側的傅雲起輕輕瞥去了一眼,其中蘊含深意如此明顯。
傅雲起瞬間感受到來自皇帝那如炬的目光,他身體微微一顫,有些抗拒地緊緊闔上雙眼,似乎想要將那道目光隔絕在外。
可就在他閉眼瞬間,昨晚林霜絳與他交談時的場景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他緊攥手心,心頭掙紮片刻後,還是臉色鐵青地站到殿中央,緩緩開口,“陛下,臣亦覺得派端王、瑞王二位殿下前往江南平叛、清理世族一事甚好!”
向來以溫潤儒雅示於人前的太子慕無離麵對滿朝臣子步步緊逼,竟是難得冷了臉色。
整個朝廷沉寂半晌之後,慕無離才迫不得已應下此事,沉聲道:“一切皆由父皇定奪。”
——
太子府。
書房內靜悄悄一片,不久前才下過一場暴雨,連同樹上的蟬鳴也隨著那陣雨消失。
慕無錚在大殿上聯合朝臣對慕無離劍拔弩張步步緊逼,但一下朝看到慕無離甩袖遠去的背影他便已經慌了神。
這下他隻好先火速駕馬回端王府,再走那預先修好的密道進入太子府尋慕無離。
從寢殿後的屏風出來時慕無錚並未尋到那月白色的身影,下意識便往書房走去。
果不其然,書房內靜悄悄一片,那月白色身影靜靜端坐於案前,眸光微冷盯著推開門的慕無錚。
慕無錚緩緩邁步走近,呼吸微苦。
他低聲道,“對不起.......”
“南下平叛我一定要去。”
男人微冷的眸光凝著他,“吾很清楚你所謀為何,但吾早告訴你,父皇能給你的......吾亦能給你。”
慕無錚輕手輕腳從背後摟著慕無離,放肆地嗅著男人身上那冷香。
他在慕無離耳後悄聲道:“你教了我那麽多,如今總算有用武之地,叫我怎能安坐高堂之上?”
慕無離闔上雙眸,微微沉氣,“但不該是此時!”
男人難得麵露慍色,“你如今殘殺世家大族至此,隻要你敢踏出京城一步.......京城外的豪強世族恨不得將你生吞活剝!”
慕無錚緩聲道:“誅殺世族一事是我開的頭,不論其後果如何自然得我來收拾,你也知永晝各地域世族錯綜複雜,清理起來尤為繁瑣費勁,換成別人去我如何能安心?況且如今《氏族誌》已經安排人在重修,你我正好在此誌推行前清理一次門戶姓氏。”
“待我平了雍王之患後,我相信諸世族見此下場再無謀逆造反之心。在那之後不論你想如何貶他們,他們都沒那個膽子再阻攔。如此一來,你甚至無需空出手來再培植什麽酷吏對付他們,隻需安心應對外敵即可。”
慕無離聽他這一通解釋與謀劃並未舒展顏色,反而眉頭愈發緊鎖。
他緩緩從衣衫間解下一個錦囊,動作間帶起一陣輕微的衣料摩挲聲。
緊接著,他的手指迅速探入囊中,掏出一枚白玉,那白玉光澤冰冷無比。
待慕無錚的目光觸及那物件,刹那間,他瞳孔急劇收縮,心髒猛地一揪!
那竟是虎符!
男人在他耳邊緩緩開口:“吾給你兩個選擇。”
“其一,自行想法子駁了那聖意,留在京城。吾將一半虎符交於你,隻需有此一半虎符在手,淮北大軍和十八營皆聽你調令。”
慕無錚呼吸一窒,頭腦微亂。
“其二,”男人語速極慢,“吾調五千精兵聽你差遣,隨你心意帶軍南下平叛。”
淺琥珀色的眼眸微眯,“你欲成事,吾不會阻你,但你可好生權衡一番利弊再做抉擇。”
慕無錚有些吃驚,慕無離為了留他待在京城,竟舍得拿淮北軍權來利誘他!
他心頭倏的一軟,慢慢收緊手臂,愈發用力地抱住男人,在慕無離的眼下落下一吻。
“得你如此心意,我已知足。”
“對不起......我選其二,這次我定要親手斬雍王於刀下!這個軍功……我非拿到不可。”
聲音不大,落入慕無離的耳畔如同呢喃。
“很快了,我的殿下,很快.......這一切就會結束。”
他的語氣帶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旖旎,周遭的空氣一瞬間燙了起來。
慕無離抬眸,不明其意地望著慕無錚,仍冷著那張臉。
慕無錚眸光微閃,主動退一步,笑盈盈道:“你若實在不安心,本王允太子殿下派一眼線跟在本王身邊.......”
纖白的手指拂過慕無離胸口的月白色織錦緞,“如何?”
慕無離沉默半晌後,終於唇角微鬆,聲音低沉而平靜:“好吧,但你不可亂來.......更不可讓自己以身涉險,一切都需與軍中將士商議再做決定。”
慕無錚目光凝著慕無離的麵龐,從那語氣中讀出幾分隱忍與擔憂,不由得心髒輕顫。
他緩緩彎腰,再次將唇貼在男人耳畔。
端王慕無錚一朝權柄在手,雷霆手段盡出,以謀逆造反之罪,掀起驚濤駭浪,大肆對京城世族展開屠戮、株連,那一條條街巷,曾是簪纓往來、談笑晏晏之所,現下卻滿是血雨腥風。
巍峨門庭傾頹,雕梁畫棟濺滿鮮血,家眷哭號、奴仆四散,珍貴文玩、金銀細軟被隨意踐踏,抄家的官兵如惡狼般湧入。
翻箱倒櫃,將世代積攢的財富席卷而去,珍貴古籍字畫付之一炬,名噪一時的家族一朝覆滅,化作曆史灰燼,陰森寒意彌漫京城每個角落,令餘下世族膽戰心驚。
此等消息,仿若奪命追魂令,傳至永晝各地,世族豪紳們原本安逸的日子戛然而止,惶惶不可終日。
尤其江南諸郡,向來魚米豐饒,膏腴千裏,歲歲稻黍飄香,滋養萬千生民,端的是繁華富庶、安穩太平之景。
諸江南世家本坐擁錦繡山河、良田千頃,富可敵國,生活奢靡閑適。
可如今,夜裏燭火搖曳,雕花窗欞後,族中長輩們聚首,麵色凝重如霜,額間冷汗涔涔,交頭接耳間滿是憂慮驚惶。
“端王此番行徑,冷酷決絕,我等家族雖遠在江南,難保不被波及,京城那些名門都似螻蟻般被碾碎,我等又怎能安枕?”
白發蒼蒼的家主抖著手摩挲著拐杖,聲音顫抖。
“正是,當早謀出路,以防大禍臨頭。”眾族老紛紛附和,愁雲慘霧籠罩。
正逢數月前永晝朝堂忽頒新規,強令棄田養蠶,欲以絲織之業廣開財路,全然罔顧農事根本。
那一道道政令傳下,如惡風過境,往昔齊整的阡陌良田,轉瞬便被翻墾改作桑園,耕牛哞哞,似在悲歎命運,犁具閑置,鏽跡漸生。
江南百姓日日驚惶失措,囤糧有限,家中米缸眼見著見底,而米價卻仿若脫韁瘋馬,一日數漲。
市井之間,往日熙熙攘攘的米行前,如今人潮洶湧,恰似開鍋之沸水,喧鬧嘈雜。
婦孺啼哭、老弱哀歎,聲聲揪人心肺。
有白發蒼蒼的老翁,枯瘦雙手顫巍巍捧著幾枚銅板,被洶湧人潮擠倒在地,米袋滾落,眼中滿是絕望無助。
青壯漢子們滿臉憤懣,額頭青筋暴起,攥緊的拳頭關節泛白,怒吼聲響徹街巷:“這是斷我等生路,叫人怎活!”
眾人聚於府衙門前,呼聲震天,討要說法,可那朱門緊閉,不見官影。
韓府本是一小錢莊,不若趙氏錢莊那般盤踞一方,但在江南仍稱得上盤根錯節,富埒陶白,平日裏便行事驕橫。
麵對此番亂象,預先得了雍王提醒的韓老爺更是視作斂財良機。
他家糧倉滿囤,卻捂糧惜售,街市之上偶有放出的些許糙米,價格竟比往昔貴了數倍,江南諸郡百姓辛苦積攢的血汗錢,於這高價米前,不過是杯水車薪,轉瞬即空,多少人家灶冷鍋清,麵有菜色。
竄逃在外的雍王慕無戚久有野心,日夜蟄伏於韓府窺探時機,恰似暗夜潛蛟,伺機而動。
見江南困局醞釀至此,他便覺時機已至,遣心腹穿梭於街巷閭裏,散播危言,蠱惑人心。
“朝廷無道,棄我等生死於不顧,唯念那蠶絲換銀,充盈府庫。諸君若不奮起,執戈以抗,必餓死殘軀,累及親眷,田園荒蕪,再無生機!”
言辭懇切,卻暗藏禍心,百姓本就滿心怨懟,被這般言語撩撥,疑慮者漸少,衝動者漸多,終有膽大之人,尋出家中柴刀、鋤頭,聚於一處,目光灼灼,燃著怒火與不甘。
他更是借韓氏的人脈聚集各江南世族族長,密會各族掌權之人,在那幽深庭院、密室之中,蠱惑煽動:“端王無道,殘殺京城同宗,下一個遭殃的便是諸位。如今江南亂象,正是天賜良機,你我聯手,瓜分這江南諸郡,自立為王,方可保家族昌盛,免受屠戮。”
江南諸世族被說動,猶豫彷徨後,終與雍王暗通款曲,定於襄陽城謀劃起兵占城一事。
與此同時,雍王封地那三千精兵,個個盔明甲亮、訓練精熟。
接了密令,他們毫不拖遝,扮作行商模樣離開封地,戰船皆飾以商號旗幟,艙內堆滿箱籠,看似滿是貨物,實則暗藏利刃弓弩。
夜幕低垂,船隊悄然啟航,順流而下,船頭破水,恰似利刃割破錦緞,泛起粼粼波光,隱有寒光閃爍。
船內精兵麵色冷峻,默不作聲,猶如蟄伏之猛禽,隻待時機,便要振翅撲食。
太子慕無離本於江南苦心孤詣經營布防,奈何暗衛也不過僅安排百人留守江南散於各處,自從得了襄陽城要反的風聲,更是齊聚襄陽城外駐守。
了望見遠處江麵船隊隱現,暗衛心下已知不妙,忙飛鴿傳訊告於朝中。
眾人齊聚,望著那漸行漸近的“商隊”,雖握緊刀劍,神色堅毅,可相較懸殊兵力,亦難掩心底憂懼。
狂風呼嘯而過,似在為這危局哀號,氣氛凝重如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百來暗衛如何能與數千精兵抗衡?
眾暗衛觀那敵情深思熟慮,螳臂當車終究非上策,最後隻得命各方人手撤出襄陽城,待太子慕無離得訊傳令後再行事。
短短不到十日,端王慕無錚那殘殺世族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便如疾風驟雨般迅速傳入京城。
曾經逃出京城的雍王,竟然占領了襄陽城,打著清君側除奸佞之名聯合江南諸郡公然舉兵造反!
——此奸佞所指何人不言而喻。
消息瞬間傳遍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為之震驚不已。
各種流言蜚語也隨之四起,而朝廷方麵,更是猝不及防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皇帝召集所有武將匆忙調兵遣將派人平叛。
巍峨的殿宇在朝暉輕撫下,朱紅似血,金黃如焰,卻掩不住內裏洶湧暗流。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攥出水來,眾臣列立兩側,衣袂紋絲不動,唯聞呼吸壓抑。
“江南戰事告急,廢王雍王占領襄陽城自立為王,諸位愛卿以為,派何人前去平叛為好?”皇帝緩緩開口。
歐陽恪一身絳紫朝袍持笏淡淡道:“陛下襄陽城戰事緊要.......依老臣看,擁護雍王者不過世族權貴,而占領襄陽城亦不過數千精兵, 非必要之時不必令太子殿下戰場涉險......臣看,端王殿下堪當此任。”
慕無錚一身朝服站出來,“陛下,臣一心軍功已久,願領此命!”
他躬著身子眼眸微閃,一想到這次要在戰場上對上雍王,便不由自主想到瑞王慕無寂。
瑞王慕無寂自小被雍王榮王兩兄弟欺壓,雍王的心思他最是了解不過,便又道:“瑞王可與臣同往,作為皇子之身既可威懾世族,又可借機讓瑞王殿下磨練一番。”
皇帝的目光終於從太子和端王之間滑到瑞王臉上。
他本就不在意這個兒子,不過如今這個兒子既然有那麽些用處,他自然樂見其成。
瑞王雙眸熠熠,似是意外,又似是欣喜。
“兒臣願與端王同去江南平叛!”瑞王站出來高聲道。
兵部尚書滿臉陰雲持笏站出來道:“陛下,兵部武將眾多,何需二位殿下親自出馬?依臣看,在武將之中擇一人前往江南平叛即可。”
戶部侍郎謝之道站出來,眸中帶著挑釁:“此言差矣,此去江南並非隻有平叛,江南諸世族聯合前雍王造反謀逆,妄圖瓜分江南諸郡,端王殿下此前已將京城謀逆的諸世族連根拔起,殿下如此手腕,處置那些江南舊世族自亦是手到擒來。”
“再者,你兵部眾武將早已軍功累累,此次造反不涉外戰,你又何必急於為自己部下於攬功.......縱是分些軍功給端王殿下又何妨?”
戶部的人明裏暗裏諷刺兵部尚書急於搶功攬功,把兵部尚書氣得滿臉漲紅。
皇帝饒有興致地坐在龍椅上看著他們吵,聽完戶部的話滿意得連連點頭。
在謝之道後,幾位朝臣躬身出列,這些人本是帝黨油滑之輩,見端王如此得聖心此刻自然成了端王“馬前卒”。
其中,禮部侍郎錢大人滿臉堆笑抖著袖袍上前一步道:“殿下明鑒,雍王叛亂如野火燎原,再不遏製,恐將危及國本。端王殿下整治世族頗有手腕,若能再得兩營精兵南下平叛,恰似猛虎添翼,必可速靖江南,解社稷倒懸之急啊。”
一旁的殿閣大學士李老已經白發蒼蒼,卻也在此之前被慕無錚軟硬兼施拉入局中。
他手拄烏木拐杖,輕咳幾聲,渾濁雙目望向太子,緩緩而言:“太子殿下,老臣以為,此刻正值危急存亡關頭,不宜瞻前顧後。兩營精兵雖事關京畿,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唯有速平雍王之亂,方可保我朝安穩,還百姓太平。望殿下以大局為重呐。”
言下之意,弦外之音,逼得甚緊。
慕無離靜立丹墀之下,一襲蟒紋月白錦袍隨風輕動,宛如臨風之玉樹,麵色仍舊從容不迫。
然其微微攥緊的手指,隱在袖間細微顫動,泄露內心波瀾。
有屠殺言官一事在前,錚兒隻要一下殺手便極易神誌恍惚嗜殺濫殺,這類事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上次錚兒頻頻出入牢獄乃是為清理世族門戶,但那時自己尚在病榻,而以錚兒如今情況,如今絕不適合再上戰場,再行嗜殺濫殺之事!
他抬眸,聲如清泉擊石,沉穩回應:“李老,江南局勢,吾亦痛心憂慮,然十八營精兵,拱衛京畿,關乎皇城命脈,豈容輕動?平叛之事,自當由父皇聖裁,朝堂聚賢共商萬全之策,倉促授兵,倘若有失,危及根本,這罪責又該誰來擔?”
慕無錚聞此臉色一沉,眸中暗藏的凶光瞬間乍泄,他上前兩步,袍角帶風氣勢淩人:“太子殿下,此刻都火燒眉毛了,還講這些迂腐之論!難道要坐等雍王叛軍北上、踏破這皇城才能動用十八營?殿下莫不是心存私念,怕本王建軍功,壓了殿下風頭?”
這話猶如利刃直刺朝堂,引得一片嘩然,諸臣交頭接耳神色各異,有震驚,有擔憂,更有幸災樂禍者暗中窺探。
連晉璉的臉色都變得尤為難看。
這還是那個日日黏著太子殿下、甚至為了替太子殿下出氣不惜淩遲大臣的端王慕無錚麽?
兵部武將們見狀皆怒目圓睜,唰地抽出腰間佩刀護在太子身前,刀刃寒光閃爍,映著緊張氛圍。
傅雲起統領的殿內侍衛亦紛紛握緊長槍,一時間,朝堂之上,劍拔弩張,似有幹戈相向之勢。
兵部眾武將皆能看出,雍王叛亂讓端王有了可乘之機,分明是欲借平叛之名攬兵權在手,此番朝堂博弈,眾人皆在這暗流洶湧中。
皇帝端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看似漫不經心地朝著一側的傅雲起輕輕瞥去了一眼,其中蘊含深意如此明顯。
傅雲起瞬間感受到來自皇帝那如炬的目光,他身體微微一顫,有些抗拒地緊緊闔上雙眼,似乎想要將那道目光隔絕在外。
可就在他閉眼瞬間,昨晚林霜絳與他交談時的場景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他緊攥手心,心頭掙紮片刻後,還是臉色鐵青地站到殿中央,緩緩開口,“陛下,臣亦覺得派端王、瑞王二位殿下前往江南平叛、清理世族一事甚好!”
向來以溫潤儒雅示於人前的太子慕無離麵對滿朝臣子步步緊逼,竟是難得冷了臉色。
整個朝廷沉寂半晌之後,慕無離才迫不得已應下此事,沉聲道:“一切皆由父皇定奪。”
——
太子府。
書房內靜悄悄一片,不久前才下過一場暴雨,連同樹上的蟬鳴也隨著那陣雨消失。
慕無錚在大殿上聯合朝臣對慕無離劍拔弩張步步緊逼,但一下朝看到慕無離甩袖遠去的背影他便已經慌了神。
這下他隻好先火速駕馬回端王府,再走那預先修好的密道進入太子府尋慕無離。
從寢殿後的屏風出來時慕無錚並未尋到那月白色的身影,下意識便往書房走去。
果不其然,書房內靜悄悄一片,那月白色身影靜靜端坐於案前,眸光微冷盯著推開門的慕無錚。
慕無錚緩緩邁步走近,呼吸微苦。
他低聲道,“對不起.......”
“南下平叛我一定要去。”
男人微冷的眸光凝著他,“吾很清楚你所謀為何,但吾早告訴你,父皇能給你的......吾亦能給你。”
慕無錚輕手輕腳從背後摟著慕無離,放肆地嗅著男人身上那冷香。
他在慕無離耳後悄聲道:“你教了我那麽多,如今總算有用武之地,叫我怎能安坐高堂之上?”
慕無離闔上雙眸,微微沉氣,“但不該是此時!”
男人難得麵露慍色,“你如今殘殺世家大族至此,隻要你敢踏出京城一步.......京城外的豪強世族恨不得將你生吞活剝!”
慕無錚緩聲道:“誅殺世族一事是我開的頭,不論其後果如何自然得我來收拾,你也知永晝各地域世族錯綜複雜,清理起來尤為繁瑣費勁,換成別人去我如何能安心?況且如今《氏族誌》已經安排人在重修,你我正好在此誌推行前清理一次門戶姓氏。”
“待我平了雍王之患後,我相信諸世族見此下場再無謀逆造反之心。在那之後不論你想如何貶他們,他們都沒那個膽子再阻攔。如此一來,你甚至無需空出手來再培植什麽酷吏對付他們,隻需安心應對外敵即可。”
慕無離聽他這一通解釋與謀劃並未舒展顏色,反而眉頭愈發緊鎖。
他緩緩從衣衫間解下一個錦囊,動作間帶起一陣輕微的衣料摩挲聲。
緊接著,他的手指迅速探入囊中,掏出一枚白玉,那白玉光澤冰冷無比。
待慕無錚的目光觸及那物件,刹那間,他瞳孔急劇收縮,心髒猛地一揪!
那竟是虎符!
男人在他耳邊緩緩開口:“吾給你兩個選擇。”
“其一,自行想法子駁了那聖意,留在京城。吾將一半虎符交於你,隻需有此一半虎符在手,淮北大軍和十八營皆聽你調令。”
慕無錚呼吸一窒,頭腦微亂。
“其二,”男人語速極慢,“吾調五千精兵聽你差遣,隨你心意帶軍南下平叛。”
淺琥珀色的眼眸微眯,“你欲成事,吾不會阻你,但你可好生權衡一番利弊再做抉擇。”
慕無錚有些吃驚,慕無離為了留他待在京城,竟舍得拿淮北軍權來利誘他!
他心頭倏的一軟,慢慢收緊手臂,愈發用力地抱住男人,在慕無離的眼下落下一吻。
“得你如此心意,我已知足。”
“對不起......我選其二,這次我定要親手斬雍王於刀下!這個軍功……我非拿到不可。”
聲音不大,落入慕無離的耳畔如同呢喃。
“很快了,我的殿下,很快.......這一切就會結束。”
他的語氣帶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旖旎,周遭的空氣一瞬間燙了起來。
慕無離抬眸,不明其意地望著慕無錚,仍冷著那張臉。
慕無錚眸光微閃,主動退一步,笑盈盈道:“你若實在不安心,本王允太子殿下派一眼線跟在本王身邊.......”
纖白的手指拂過慕無離胸口的月白色織錦緞,“如何?”
慕無離沉默半晌後,終於唇角微鬆,聲音低沉而平靜:“好吧,但你不可亂來.......更不可讓自己以身涉險,一切都需與軍中將士商議再做決定。”
慕無錚目光凝著慕無離的麵龐,從那語氣中讀出幾分隱忍與擔憂,不由得心髒輕顫。
他緩緩彎腰,再次將唇貼在男人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