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可是查到了什麽?
和離慘遭抄家?搬空渣夫去流放 作者:粘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阮嬌連忙低頭,還想開口時,李茂直言道:“阮姨娘,你現在也是我們伯府裏的人,我還是你二叔,若我有事央求你幫忙,你定不會拒絕。”
阮嬌心裏一咯噔,直覺沒好事。
可得罪李茂必然不好。
他既然都找上門了,想必也沒有給自己拒絕的機會。
“不知道二爺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
隻見李茂勾嘴一笑,那雙細長的眼睛充滿狡黠,他小聲地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那張嬤嬤聽到了之後,赫然睜大眼睛,眼珠子一轉,馬上去找王氏說起自己的所見所聞。
然而這時王氏剛好和阮眠在說話。
王氏看了張嬤嬤一眼,笑了笑:“可是查到了什麽?阮娘子不是外人,說吧。”
聞此,張嬤嬤馬上將李茂所言告訴了她們:“夫人,阮娘子,方才我見到二爺找上阮姨娘,他們還……還暗自商議著,要對阮娘子的嫂嫂下手。他們打算……”
阮眠微微眯眼,唇角勾起。
她倒是沒想到,對方竟然盯上了嫂嫂。
王氏看向她,小聲道:“阮娘子,依我看,不如我出麵將此事告訴我婆母?”
阮眠搖了搖頭,看了王氏一眼,也猜到了她的意思。
她主動讓張嬤嬤告訴自己這些,不就是求個合作的意思麽?
於是輕笑著說:“我不會讓任何人打我家人的主意,既然阮嬌如此想,那就讓她嚐嚐自己釀的苦果好了。”
“阮娘子的意思是?”
隻見阮眠俯在他們耳邊說了一些話。
原書裏,陳氏就是被阮嬌利用致死,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一屍兩命!
這次她怎麽會讓悲劇重演?
王氏臨走前,還想起某件事,提醒了阮眠一聲:“阮娘子,以防萬一,我還需要告訴你,陶丘縣內的茶陵酒樓是伯府的產業,一直是二爺在管,你萬事當心一些。”
阮眠眉眼微動,仔細想了一下,原書裏並沒有對這個李茂過多提及,但的確有過李家在陶丘縣為燕王秘密征集軍餉的事。
所以……這背後是靠著李茂這條商鏈?
難怪到了陶丘縣後,李茂才嶄露頭角,此前在隊伍裏默默無聞,連句多話都沒有。
到了有自己人的地盤上,連有夫之婦都敢惦記了。
看來他是想找時機,在背後做點什麽事。
既如此,那她就親自打碎他這場黃粱好夢!
但這幾日,城內商鋪沒有一家開門的,所有人都一心撲在生存上,哪裏還顧得上做買賣。
借著義診的機會,阮眠和林知縣打聽了一下。
“大人,這茶陵酒樓背後的老板你可認識?”
林知縣將她視為恩人,這些事也沒有隱瞞:“不瞞阮娘子說,茶陵酒樓隻有兩位掌事的,背後老板姓甚名誰,我也不清楚。”
“不過咱們陶丘縣經過此番天災,即便恢複往日通行,那酒樓怕也是開不起來了。”
“哦?大人此話怎講?”
“茶陵酒樓本就是以富貴名菜出名,專供路過的商隊品嚐山珍海味,前幾月以來不知酒樓為何斷了不少原料,很多道珍饈名菜都不做了,加上天氣不好,慢慢地就蕭條了。”
“酒樓規模大,即便是那兩位能力出眾的掌事人都沒辦法托起酒樓生意,我瞧著背後老板的賬應該是出了些問題。”
看來,是因為李茂出事,斷了背後的資金鏈。
所以有些名貴的材料逐漸供應不上。
“大人,你方才說那兩位掌事人能力出眾,你可見過?”
“他們二人都是本地人,經商多年,自己也開了鋪子,生意做得一直都不錯。”
“那他們為人品行,生意口碑如何?”阮眠問。
林知縣馬上給了肯定答案:“在咱們當地是很有信譽的。”
如此,那便更好。
這次李茂路過陶丘,勢必會把酒樓最後一點價值都榨幹。
阮眠又看向林知縣,笑著說:“不知大人能否為我引見一下酒樓的兩位掌事人?”
茶陵酒樓。
兩位掌事人穿著厚實的衣裳快速走來,他們齊齊與林知縣行了禮。
在見到阮眠的時候,相視一眼,疑惑道:“知縣大人,這位是?”
阮眠起身,淺淺一笑:“兩位掌事有禮了。今日我托知縣大人引見二位,是想和你們商議下盤酒樓的事。”“你……你要盤我們酒樓?這位娘子你可莫說笑了,要想盤下我們酒樓,可要不少銀錢嘞。”
在這種天氣下,酒樓又經營成這副模樣,隻有大冤種才會花那麽多錢去盤這個爛攤子。
但他們卻不知道阮眠所想。
她篤定地拿出幾根金條,以及幾張文書遞了過去。
那兩位掌事看到這金條,驚得眼睛都大了!!
誰也沒想到,這女子竟然能有這麽大的手筆!更何況還是和知縣大人有關係的。
頓時他們的態度也變得謙卑起來:“這位娘子,這……這事我還得和咱們老板說說才行,你看……”
“這種情況下你們老板沒有拒絕的理由。”
“還有,我盤下鋪子後,這裏的菜係秘方,經營法子,我都寫在文書上了,你們往後同樣可以繼續在這掌事,不過你們的老板換成我。”
“我以你們平時兩倍的工錢支付酬勞,每月我都要看到賬目明細,隻需要把每月的經營狀況按照文書上所寫的填好,賬目交到知縣府上即可。”
在來的路上,阮眠已經和林知縣提前打過招呼。
因為自己不方便在這駐紮,所以想托林知縣手下那紅臉差使暫時替自己收賬。
林知縣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至於酒樓的秘方,她根據林知縣在路上和她說的一些菜係,發現普遍都是偏口味重的。
她又多寫了幾份菜係配方和製作方法,加入了早點,茶點,以及甜點進去。
這消息對那兩名管事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
他們二人相視一眼,這李老板出事,最近還在朝他們要賬,左右這酒樓開不下去,現在能多一筆錢,多好的事啊!
過了這村就這店了,所以不等阮眠說完,他們已經欣然應下。
阮嬌心裏一咯噔,直覺沒好事。
可得罪李茂必然不好。
他既然都找上門了,想必也沒有給自己拒絕的機會。
“不知道二爺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
隻見李茂勾嘴一笑,那雙細長的眼睛充滿狡黠,他小聲地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那張嬤嬤聽到了之後,赫然睜大眼睛,眼珠子一轉,馬上去找王氏說起自己的所見所聞。
然而這時王氏剛好和阮眠在說話。
王氏看了張嬤嬤一眼,笑了笑:“可是查到了什麽?阮娘子不是外人,說吧。”
聞此,張嬤嬤馬上將李茂所言告訴了她們:“夫人,阮娘子,方才我見到二爺找上阮姨娘,他們還……還暗自商議著,要對阮娘子的嫂嫂下手。他們打算……”
阮眠微微眯眼,唇角勾起。
她倒是沒想到,對方竟然盯上了嫂嫂。
王氏看向她,小聲道:“阮娘子,依我看,不如我出麵將此事告訴我婆母?”
阮眠搖了搖頭,看了王氏一眼,也猜到了她的意思。
她主動讓張嬤嬤告訴自己這些,不就是求個合作的意思麽?
於是輕笑著說:“我不會讓任何人打我家人的主意,既然阮嬌如此想,那就讓她嚐嚐自己釀的苦果好了。”
“阮娘子的意思是?”
隻見阮眠俯在他們耳邊說了一些話。
原書裏,陳氏就是被阮嬌利用致死,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一屍兩命!
這次她怎麽會讓悲劇重演?
王氏臨走前,還想起某件事,提醒了阮眠一聲:“阮娘子,以防萬一,我還需要告訴你,陶丘縣內的茶陵酒樓是伯府的產業,一直是二爺在管,你萬事當心一些。”
阮眠眉眼微動,仔細想了一下,原書裏並沒有對這個李茂過多提及,但的確有過李家在陶丘縣為燕王秘密征集軍餉的事。
所以……這背後是靠著李茂這條商鏈?
難怪到了陶丘縣後,李茂才嶄露頭角,此前在隊伍裏默默無聞,連句多話都沒有。
到了有自己人的地盤上,連有夫之婦都敢惦記了。
看來他是想找時機,在背後做點什麽事。
既如此,那她就親自打碎他這場黃粱好夢!
但這幾日,城內商鋪沒有一家開門的,所有人都一心撲在生存上,哪裏還顧得上做買賣。
借著義診的機會,阮眠和林知縣打聽了一下。
“大人,這茶陵酒樓背後的老板你可認識?”
林知縣將她視為恩人,這些事也沒有隱瞞:“不瞞阮娘子說,茶陵酒樓隻有兩位掌事的,背後老板姓甚名誰,我也不清楚。”
“不過咱們陶丘縣經過此番天災,即便恢複往日通行,那酒樓怕也是開不起來了。”
“哦?大人此話怎講?”
“茶陵酒樓本就是以富貴名菜出名,專供路過的商隊品嚐山珍海味,前幾月以來不知酒樓為何斷了不少原料,很多道珍饈名菜都不做了,加上天氣不好,慢慢地就蕭條了。”
“酒樓規模大,即便是那兩位能力出眾的掌事人都沒辦法托起酒樓生意,我瞧著背後老板的賬應該是出了些問題。”
看來,是因為李茂出事,斷了背後的資金鏈。
所以有些名貴的材料逐漸供應不上。
“大人,你方才說那兩位掌事人能力出眾,你可見過?”
“他們二人都是本地人,經商多年,自己也開了鋪子,生意做得一直都不錯。”
“那他們為人品行,生意口碑如何?”阮眠問。
林知縣馬上給了肯定答案:“在咱們當地是很有信譽的。”
如此,那便更好。
這次李茂路過陶丘,勢必會把酒樓最後一點價值都榨幹。
阮眠又看向林知縣,笑著說:“不知大人能否為我引見一下酒樓的兩位掌事人?”
茶陵酒樓。
兩位掌事人穿著厚實的衣裳快速走來,他們齊齊與林知縣行了禮。
在見到阮眠的時候,相視一眼,疑惑道:“知縣大人,這位是?”
阮眠起身,淺淺一笑:“兩位掌事有禮了。今日我托知縣大人引見二位,是想和你們商議下盤酒樓的事。”“你……你要盤我們酒樓?這位娘子你可莫說笑了,要想盤下我們酒樓,可要不少銀錢嘞。”
在這種天氣下,酒樓又經營成這副模樣,隻有大冤種才會花那麽多錢去盤這個爛攤子。
但他們卻不知道阮眠所想。
她篤定地拿出幾根金條,以及幾張文書遞了過去。
那兩位掌事看到這金條,驚得眼睛都大了!!
誰也沒想到,這女子竟然能有這麽大的手筆!更何況還是和知縣大人有關係的。
頓時他們的態度也變得謙卑起來:“這位娘子,這……這事我還得和咱們老板說說才行,你看……”
“這種情況下你們老板沒有拒絕的理由。”
“還有,我盤下鋪子後,這裏的菜係秘方,經營法子,我都寫在文書上了,你們往後同樣可以繼續在這掌事,不過你們的老板換成我。”
“我以你們平時兩倍的工錢支付酬勞,每月我都要看到賬目明細,隻需要把每月的經營狀況按照文書上所寫的填好,賬目交到知縣府上即可。”
在來的路上,阮眠已經和林知縣提前打過招呼。
因為自己不方便在這駐紮,所以想托林知縣手下那紅臉差使暫時替自己收賬。
林知縣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至於酒樓的秘方,她根據林知縣在路上和她說的一些菜係,發現普遍都是偏口味重的。
她又多寫了幾份菜係配方和製作方法,加入了早點,茶點,以及甜點進去。
這消息對那兩名管事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
他們二人相視一眼,這李老板出事,最近還在朝他們要賬,左右這酒樓開不下去,現在能多一筆錢,多好的事啊!
過了這村就這店了,所以不等阮眠說完,他們已經欣然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