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兩人狼狽為奸
皇後別跑,尋夢三生全為卿 作者:鴻漸於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好歹殺過他一回,也算出了口惡氣。”
伊薩安慰翎兒。
“抓他的事以後再說,目前弄清楚他與常海的關係更要緊。”
常海在華京頗有威望,這樣的人甘心與紀離鴻同流合汙,著實奇怪。
“有一件事至少清楚。”
他撐住下巴,上下打量尾濟。
“不管要不要報仇,紀離鴻肯定需要塗氏血脈。常海師傅那身板入不了他的眼。常海師傅有本事誘拐到真的塗意芝來獻給他,尚值得一說。”
“他沒有塗意芝,但是有阿寧。阿寧可以對常海下咒,那說明……”
“對哦。”
翎兒提醒了伊薩。
阿寧既然能夠下咒,很可能與金玉娘是同一類人。
關翎點頭,認同了他的猜測。
“嗯,她應該是塗氏遺落在外的血脈,不姓塗就姓水。”
“阿寧不是死了嗎?”
尾濟一時間犯了糊塗。
靳月夔的小兵剛來稟告過阿寧墓地的情況,常海也是確認過她的屍體才來取定月珠。
“傻了傻了,你也有腦子不夠用的時候。”
關翎點了點他的腦袋。
“既然阿寧在常海身上所下的咒沒有消失,那阿寧肯定沒死啊。”
常海死前恐怕也意識到了阿寧仍然活著。
慧雲說他踉蹌幾步後倒地。
可他沒有徑直走向放定月珠的壇子,而是拐到了另一側的其他架子旁。
常海怕是死也不想讓阿寧找到定月珠。
“即便阿寧沒有死,常海也不知道啊。又怎麽用她去交換慧遠的魂魄?”
“呦呦呦。”
關翎點了點尾濟的鼻子。
“二皇子再好好想想整件事的順序。”
常海利用某物與紀離鴻交換慧遠的魂魄,複活慧遠後,由他口裏聽說阿寧的死訊,前往寺院北側墓群確認阿寧的屍骨。
確定阿寧已死,常海去寺院倉房取定月珠,不幸觸發了阿寧的詛咒,意外身亡……
“啊……”
尾濟用拳頭敲了下掌心。
“常海以為阿寧活著時,用她與紀離鴻交換了慧遠的魂魄?”
紀離鴻五六年前或許想要日月雙珠,五六年後,由於失去了原本的身軀,急於獲得合適的身體,甘願放棄定月珠,與常海交換擁有塗氏血脈又不受塗氏保護的女子信息。
與金玉娘不同,阿寧精通祝術。
祝術的水平受塗氏血統濃淡影響,紀離鴻相比從未展示過祝術的金玉娘,肯定更想得到阿寧。
“可是那時候常海不知道阿寧在哪裏。紀離鴻怎肯用重要的人質與他交換虛無縹緲的情報?”
尾濟與伊薩依舊想不通。
“你們倆再想一想。阿寧對常海師傅下了咒,使他無法接近定月珠。明明阿寧一死那詛咒就會解除,常海師傅卻沒有殺她。你們認為是為什麽?”
“因為慈悲。”
尾濟話一出口,被翎兒跟伊薩接連彈了兩下腦門。
“常海基於某些原因需要她,不能殺她?”
伊薩代為作答。
關翎嘴唇抿成一弧線。
“這兩人十有八九密謀要做些什麽,為免常海帶著雙珠逃跑,阿寧對他下了禁咒。常海哪怕不甘,也不可能殺了她取回珠子,因為單獨有珠子,不夠。”
“莫非他們所要做的事,保證了阿寧一定會出現在某個地方?”
就驗屍結果來看,常海並非五年裏風雨無阻地找尋阿寧。
他當然想知道阿寧的下落,但不至於那麽迫切,因為他們約定了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見麵。
假如阿寧沒死,會去赴約。
“所以他向紀離鴻保證,利用阿寧達到目地後,把她交給紀離鴻?”
伊薩“呿”了一聲。
那兩人也許毫無情分,隻不過狼狽為奸互相利用,不過常海的行為實在令人不齒。
“他知曉阿寧已死後萬分惶恐,於是叮囑慧遠晚上在鳴空寺附近等候,待他拿到定月珠後與慧遠一起逃跑,免得紀離鴻發現。”
“難怪難怪……”
尾濟恍然大悟。
“明明常海早幾天就複活了慧遠,卻直到常海返回鳴空寺,慧遠才半夜回寺。他大概是在寺外久等不到常海,所以爬進寺裏打聽消息。”
常覺法師對日月雙珠一無所知,無法回答常海為何投奔鳴空寺。
不過由他所說的往事,可以知道明鏡禪師為何來此避世。
故此不難推測常海不遠萬裏投奔這座小寺的原因。
“常海的目地與明鏡禪師帶來鳴空寺的寶物有關。”
他丟下明鏡禪師不管,卻格外在意慧遠,說明慧遠才是那寶物的真正擁有者。
*
“請問方丈,慧遠師傅是什麽時候在鳴空寺出家的?”
“慧遠十五歲出家,論起在鳴空寺的時間,比老衲更早。”
“方丈不是說,您來到鳴空寺時,寺裏隻有明鏡禪師一位寺僧?”
“確實如此。”
常覺捧起茶碗抿了口茶,眼神有些空洞。
“慧遠是家師落發前的獨子。家師在鳴空寺為僧後,他不願隨父出家。母親亡故,那時候他年紀尚小,除了父親無人可以依靠,故以俗家弟子的身份住在寺裏。寺裏僧人變多後,家師覺得不妥,把他寄養在山下小鎮的百姓家裏。”
“難道山匪劫持來要挾明鏡禪師的孩子是……”
常覺這幾日歎完了一輩子的氣。
“正是慧遠。家師過世後他自責不已。常海師弟點化了他,他仰慕常海師弟,方才出家。”
爹用性命救了自己不開悟,因為一個對自己爹見死不救的人開悟。
關翎一時間感受到天城詩劇般的戲劇性。
“搶走那顆怪珠子的山匪後來可有下落?”
“這……”
常覺法師努力回憶了下,搖了搖頭。
“山下小鎮不似琥珂一直有兵馬駐守,有段時間不僅遭盜匪劫掠,還有遊兵散勇侵擾。無人上山進香,寺裏的和尚也不太下山。山上山下消息不靈通。”
那段時間困於山上的寺僧對塵世戰亂知之甚少。
“直至孫將軍擊退天城人,重整軍紀,百姓才陸續遷回。那時山裏的匪徒已被孫將軍剿滅。那些人若不是死在早前的戰火,便是被司寇府抓捕歸案了。”
戰爭有如一簾黑幕,藏匿了魑魅魍魎的種種邪蹤。
人因恐懼而憤怒,因憤怒而恐懼,耽於七情六欲帶來的煩惱,舍棄內心明鏡,任由惶恐仇恨蒙蔽雙眼,反替惡人掩飾了惡行。
這大概就是陰陽失序。
“我還有一個小問題。”
“施主請說。”
“阿寧去世後,慧明、慧空、慧淨、慧知四位師傅裏誰舉止異常?”
伊薩安慰翎兒。
“抓他的事以後再說,目前弄清楚他與常海的關係更要緊。”
常海在華京頗有威望,這樣的人甘心與紀離鴻同流合汙,著實奇怪。
“有一件事至少清楚。”
他撐住下巴,上下打量尾濟。
“不管要不要報仇,紀離鴻肯定需要塗氏血脈。常海師傅那身板入不了他的眼。常海師傅有本事誘拐到真的塗意芝來獻給他,尚值得一說。”
“他沒有塗意芝,但是有阿寧。阿寧可以對常海下咒,那說明……”
“對哦。”
翎兒提醒了伊薩。
阿寧既然能夠下咒,很可能與金玉娘是同一類人。
關翎點頭,認同了他的猜測。
“嗯,她應該是塗氏遺落在外的血脈,不姓塗就姓水。”
“阿寧不是死了嗎?”
尾濟一時間犯了糊塗。
靳月夔的小兵剛來稟告過阿寧墓地的情況,常海也是確認過她的屍體才來取定月珠。
“傻了傻了,你也有腦子不夠用的時候。”
關翎點了點他的腦袋。
“既然阿寧在常海身上所下的咒沒有消失,那阿寧肯定沒死啊。”
常海死前恐怕也意識到了阿寧仍然活著。
慧雲說他踉蹌幾步後倒地。
可他沒有徑直走向放定月珠的壇子,而是拐到了另一側的其他架子旁。
常海怕是死也不想讓阿寧找到定月珠。
“即便阿寧沒有死,常海也不知道啊。又怎麽用她去交換慧遠的魂魄?”
“呦呦呦。”
關翎點了點尾濟的鼻子。
“二皇子再好好想想整件事的順序。”
常海利用某物與紀離鴻交換慧遠的魂魄,複活慧遠後,由他口裏聽說阿寧的死訊,前往寺院北側墓群確認阿寧的屍骨。
確定阿寧已死,常海去寺院倉房取定月珠,不幸觸發了阿寧的詛咒,意外身亡……
“啊……”
尾濟用拳頭敲了下掌心。
“常海以為阿寧活著時,用她與紀離鴻交換了慧遠的魂魄?”
紀離鴻五六年前或許想要日月雙珠,五六年後,由於失去了原本的身軀,急於獲得合適的身體,甘願放棄定月珠,與常海交換擁有塗氏血脈又不受塗氏保護的女子信息。
與金玉娘不同,阿寧精通祝術。
祝術的水平受塗氏血統濃淡影響,紀離鴻相比從未展示過祝術的金玉娘,肯定更想得到阿寧。
“可是那時候常海不知道阿寧在哪裏。紀離鴻怎肯用重要的人質與他交換虛無縹緲的情報?”
尾濟與伊薩依舊想不通。
“你們倆再想一想。阿寧對常海師傅下了咒,使他無法接近定月珠。明明阿寧一死那詛咒就會解除,常海師傅卻沒有殺她。你們認為是為什麽?”
“因為慈悲。”
尾濟話一出口,被翎兒跟伊薩接連彈了兩下腦門。
“常海基於某些原因需要她,不能殺她?”
伊薩代為作答。
關翎嘴唇抿成一弧線。
“這兩人十有八九密謀要做些什麽,為免常海帶著雙珠逃跑,阿寧對他下了禁咒。常海哪怕不甘,也不可能殺了她取回珠子,因為單獨有珠子,不夠。”
“莫非他們所要做的事,保證了阿寧一定會出現在某個地方?”
就驗屍結果來看,常海並非五年裏風雨無阻地找尋阿寧。
他當然想知道阿寧的下落,但不至於那麽迫切,因為他們約定了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見麵。
假如阿寧沒死,會去赴約。
“所以他向紀離鴻保證,利用阿寧達到目地後,把她交給紀離鴻?”
伊薩“呿”了一聲。
那兩人也許毫無情分,隻不過狼狽為奸互相利用,不過常海的行為實在令人不齒。
“他知曉阿寧已死後萬分惶恐,於是叮囑慧遠晚上在鳴空寺附近等候,待他拿到定月珠後與慧遠一起逃跑,免得紀離鴻發現。”
“難怪難怪……”
尾濟恍然大悟。
“明明常海早幾天就複活了慧遠,卻直到常海返回鳴空寺,慧遠才半夜回寺。他大概是在寺外久等不到常海,所以爬進寺裏打聽消息。”
常覺法師對日月雙珠一無所知,無法回答常海為何投奔鳴空寺。
不過由他所說的往事,可以知道明鏡禪師為何來此避世。
故此不難推測常海不遠萬裏投奔這座小寺的原因。
“常海的目地與明鏡禪師帶來鳴空寺的寶物有關。”
他丟下明鏡禪師不管,卻格外在意慧遠,說明慧遠才是那寶物的真正擁有者。
*
“請問方丈,慧遠師傅是什麽時候在鳴空寺出家的?”
“慧遠十五歲出家,論起在鳴空寺的時間,比老衲更早。”
“方丈不是說,您來到鳴空寺時,寺裏隻有明鏡禪師一位寺僧?”
“確實如此。”
常覺捧起茶碗抿了口茶,眼神有些空洞。
“慧遠是家師落發前的獨子。家師在鳴空寺為僧後,他不願隨父出家。母親亡故,那時候他年紀尚小,除了父親無人可以依靠,故以俗家弟子的身份住在寺裏。寺裏僧人變多後,家師覺得不妥,把他寄養在山下小鎮的百姓家裏。”
“難道山匪劫持來要挾明鏡禪師的孩子是……”
常覺這幾日歎完了一輩子的氣。
“正是慧遠。家師過世後他自責不已。常海師弟點化了他,他仰慕常海師弟,方才出家。”
爹用性命救了自己不開悟,因為一個對自己爹見死不救的人開悟。
關翎一時間感受到天城詩劇般的戲劇性。
“搶走那顆怪珠子的山匪後來可有下落?”
“這……”
常覺法師努力回憶了下,搖了搖頭。
“山下小鎮不似琥珂一直有兵馬駐守,有段時間不僅遭盜匪劫掠,還有遊兵散勇侵擾。無人上山進香,寺裏的和尚也不太下山。山上山下消息不靈通。”
那段時間困於山上的寺僧對塵世戰亂知之甚少。
“直至孫將軍擊退天城人,重整軍紀,百姓才陸續遷回。那時山裏的匪徒已被孫將軍剿滅。那些人若不是死在早前的戰火,便是被司寇府抓捕歸案了。”
戰爭有如一簾黑幕,藏匿了魑魅魍魎的種種邪蹤。
人因恐懼而憤怒,因憤怒而恐懼,耽於七情六欲帶來的煩惱,舍棄內心明鏡,任由惶恐仇恨蒙蔽雙眼,反替惡人掩飾了惡行。
這大概就是陰陽失序。
“我還有一個小問題。”
“施主請說。”
“阿寧去世後,慧明、慧空、慧淨、慧知四位師傅裏誰舉止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