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聞適才進來的年輕小將乃曹萬興之子,震驚異常。
不,不會,怎麽會?明明已經死了,死了.....
齊民瞻唇角勾起一抹冷嘲:“齊巍,你可知罪?”
他直呼皇帝姓名,聲音冷沉如刀。
有幾位朝臣想嗬斥他放肆無禮,卻被身旁的人拉住了。
很明顯,要變天了,還是保命要緊。
殿中一片寧寂,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前方身姿筆挺,氣勢凜然的俊美男子。
三年前那個不學無術,頑劣乖張的皇太孫似乎不一樣了。
他身形高大,挺拔如鬆,隻隨意的站在那裏,卻裹著沉穩泰然,仿若一切皆在他掌控,運籌帷幄,臨危不懼,讓人不由心生敬畏,不敢直視。
隻見他目光如刀,狠狠戳向皇帝:
“三年前,你與禁衛軍副指揮使李統串謀,設計陷害曹將軍等人身藏利器、圖謀不軌,以誅逆之名將其射殺。
之後又令他率人攻入東宮,逼迫我父王母妃,致他二人慘死。”
話音剛落,大殿中如同沸騰的油裏被澆入了一瓢冷水一般,瞬間人言炸開。
他強咽下喉中的澀味,繼續道:
“最後,你以護駕之名,買通五城兵馬司肖指揮使,令其率衛隊攻入皇城,將所有見證這一切的禁衛軍全部誅殺。
做完這些,你又遣出大量殺手去梁州行刺於我。我重傷逃脫,你便尋了具屍體回來欺瞞眾人,謊稱我已遭遇不測,你便順理成章登上皇位。”
此事太令人震撼了,滿殿朝臣沸騰嘩然,有人悲憤,有人唾罵,有人質疑......
皇帝有些慌亂,想不到這些被他極力掩蓋的東西,有朝一日會暴露在日光下。
驚惶慢慢散去,他穩了穩心神,否定道:
“你這是汙蔑,你隻是不甘朕受百官擁護登上皇位,故意編造出一個謊言,欲以此逃避你謀逆作亂的罪責罷了。”
即便自己坐不下去這個皇位,也不會讓這個侄兒好過,就算他是先帝親封的皇位繼承人,有犯上作亂的劣跡在身,他就別想坐穩這個皇位!
殿中的人議論紛紛,一位朝臣站了出來:“太孫殿下說的這些,可有證據?”
這畢竟是皇帝,豈能草草行事,僅憑一人之言,就定他的罪?
齊民瞻冷厲的眸光掃向他,那人嚇得一個瑟縮,硬著頭皮道:
“如此潑天大事太過駭人聽聞,太過陰狠歹毒,畢竟聖上已登基多年,若沒有證據.....恐難以服眾。”
“對,殿下此言有何證據?請殿下拿證據出來!”
“請殿下拿證據出來!”
......
大臣們七嘴八舌的吵嚷著,皇帝臉上露出一抹輕蔑和得意。
就算曹萬興之子將事情真相告知了他又如何?幾乎所有知情者都已被除,他再無別的證據。
且當年他做足了戲,將這幫朝臣一起拉下了水。他若有錯,這幫極力推他登上皇位的人,誰也別想清白無辜,置身事外。
齊民瞻麵如寒鐵,黝黑的眸子如冰針般紮向一眾朝臣:
“宮亂之事,曹景瀾親身經曆,他便是人證。當年本太孫在梁州遭遇行刺,期間認出其中一名刺客乃澹王府錄事參軍姚光。
當然,此人現在已死無對證。”
聽到最後一句話,皇帝暗暗鬆了口氣,幸虧當初安排刺殺的那些人也已盡數除掉了。
“不過......”
隻聽齊民瞻話鋒一轉:“他作賊心虛,登基不久,便暗中派殺手刺殺那些追隨他的謀士,我的人恰好救下了兩個。押上來!”
兩個身形枯瘦的人被押了上來,皇帝見到他們,立刻臉色煞白,額上冷汗淋漓。
怎麽會?原本兩年前就該死掉的人,怎麽竟一個個都還活著!
這二人,當初殺手來報,被逼著跳了懸崖,想不到......
二人戰戰兢兢見禮,其中一人道:
“當年的宮亂一事,皆是澹王一手謀劃,曹將軍發現了他在雲同封地的罪證,因擔心曹將軍借麵聖之機上奏,所以狗急跳牆,先下手除掉曹將軍,並趁機發動了宮變。”
另一人接話道:“事後他還派人去追殺皇太孫,可惜失敗,為免夜長夢多,他便找了具屍身假冒皇太孫,蒙蔽朝廷。”
“不,不是!他們撒謊,朕不認得他們!這是汙蔑!是犯上!是大逆不道!”
皇帝鬆弛的臉上不住顫抖,不知是懼還是怒,牙齒咯咯作響。
“我二人所言句句屬實,我們都曾在澹王府任職,吏部的澹王府人事記錄薄上尚有關於我二人的記錄,諸位大人盡可查探。”
朝臣們相互使眼色,頷首,這種事做不了假。
隻聽皇太孫又道:“此外,參與作亂的李統已被擒獲,事實如何,一審便知。”
朝臣們沒再出聲質疑,也無需質疑,看皇帝滿臉心虛難掩的模樣,便知此事不假。
皇帝目眥欲裂,十分不甘又憤怒叫嚷:
“別信他,他是誣陷……朕沒有……”
這背後的真相令眾朝臣震撼,驚詫和愧悔,他們竟然推舉了個逆賊登上皇位!
皇太孫乃先帝親封,是名正言順的正統,以後這皇位自然是他的了
於是紛紛跪地叩頭請罪:“我等受逆賊蒙蔽,犯下大過,請皇太孫降罪。”
看著朝臣們風吹麥浪般紛紛折腰,齊民瞻聲音平淡:
“宗正卿何在?”
“臣在此。”地上一位官員抬起頭。
齊民瞻道:“齊巍亂臣賊子,不僅犯上作亂,還謀害忠良,罪行昭昭,法令而不容,不配為齊氏皇族,現奪其姓氏,逐出皇族。”
“是。”
廢帝發瘋一般的嘶吼:“你敢!我是你皇叔!是你的長輩! ”
竟然要奪走他皇族的身份!
憑什麽!
他也是父皇的子嗣,他文治武功都不遜色,可自小到大,父皇一眼都瞧不見他的出類拔萃,眼裏隻有那個病歪歪的嫡子!
不公平!
所以他要自己動手搶!將所有東西都搶回來!
他韜光養晦三十餘載,苦心謀劃,最終大計告成,就是要向父皇證明,那個病秧子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可是,怎麽會這樣?
明明他將一切都處理幹淨了,那些事早應該被埋在塵埃裏,不會見光了......
為什麽還是會落個一敗塗地的下場?
他不甘心!
他聚起一股力量,猛地掙脫開壓製他的士兵,朝麵前的皇太孫襲去。
齊民瞻早有防備,一腳踹向他的胸口,將他踹翻在地。
一口鮮血從廢帝口中噴出,他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齊民瞻,嘴唇哆嗦著,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齊民瞻下令,將廢帝押入天牢,擇日處死,其妻妾、子嗣、擁躉者皆絞。其餘協同謀逆者由刑部和大理寺審理,待審訊完畢,以謀逆罪判處。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跪地領命。
“餘者眾卿,乃受逆王蒙蔽,不予追究。”
朝臣們紛紛跪地叩謝:
“謝皇太孫鴻恩!臣等願追隨皇太孫殿下,匡扶社稷!”
今年的行宮避暑提前結束。
朝堂上忙得不可開交。
禮部要籌備新皇登極大典,上下一眾官員幾乎宿在署衙。
刑部和大理寺每日拘拿下獄的人不計其數,經過一個月的審訊,原禁衛軍統領李統和五城兵馬司肖鐸等若幹從犯,判大逆罪,淩遲處死,誅九族。
曹將軍和吳征等人的冤情被昭雪,朝廷對他們的家人給予優厚撫恤。
登基前,齊民瞻去了皇陵拜謁,在這之前,早已派人將那具冒充他的屍身挖出來,另作處置了。
先去拜祭了先帝陵寢,然後去拜祭先太子和太子妃的陵寢。
跪在地宮前的明樓下,他泛紅的雙眸盈滿水光,心頭有萬千情緒,卻隻能強自咽下,最後隻化作一句:
“阿娘,父王,我為你們報仇了。”
良久,他方起身離開。
父王,我即將登上皇位,我會遵您的教誨,做個勤政賢明的君主,興利除弊,整肅朝堂和地方。
讓大郯海晏河清 ,時和歲豐!
不,不會,怎麽會?明明已經死了,死了.....
齊民瞻唇角勾起一抹冷嘲:“齊巍,你可知罪?”
他直呼皇帝姓名,聲音冷沉如刀。
有幾位朝臣想嗬斥他放肆無禮,卻被身旁的人拉住了。
很明顯,要變天了,還是保命要緊。
殿中一片寧寂,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前方身姿筆挺,氣勢凜然的俊美男子。
三年前那個不學無術,頑劣乖張的皇太孫似乎不一樣了。
他身形高大,挺拔如鬆,隻隨意的站在那裏,卻裹著沉穩泰然,仿若一切皆在他掌控,運籌帷幄,臨危不懼,讓人不由心生敬畏,不敢直視。
隻見他目光如刀,狠狠戳向皇帝:
“三年前,你與禁衛軍副指揮使李統串謀,設計陷害曹將軍等人身藏利器、圖謀不軌,以誅逆之名將其射殺。
之後又令他率人攻入東宮,逼迫我父王母妃,致他二人慘死。”
話音剛落,大殿中如同沸騰的油裏被澆入了一瓢冷水一般,瞬間人言炸開。
他強咽下喉中的澀味,繼續道:
“最後,你以護駕之名,買通五城兵馬司肖指揮使,令其率衛隊攻入皇城,將所有見證這一切的禁衛軍全部誅殺。
做完這些,你又遣出大量殺手去梁州行刺於我。我重傷逃脫,你便尋了具屍體回來欺瞞眾人,謊稱我已遭遇不測,你便順理成章登上皇位。”
此事太令人震撼了,滿殿朝臣沸騰嘩然,有人悲憤,有人唾罵,有人質疑......
皇帝有些慌亂,想不到這些被他極力掩蓋的東西,有朝一日會暴露在日光下。
驚惶慢慢散去,他穩了穩心神,否定道:
“你這是汙蔑,你隻是不甘朕受百官擁護登上皇位,故意編造出一個謊言,欲以此逃避你謀逆作亂的罪責罷了。”
即便自己坐不下去這個皇位,也不會讓這個侄兒好過,就算他是先帝親封的皇位繼承人,有犯上作亂的劣跡在身,他就別想坐穩這個皇位!
殿中的人議論紛紛,一位朝臣站了出來:“太孫殿下說的這些,可有證據?”
這畢竟是皇帝,豈能草草行事,僅憑一人之言,就定他的罪?
齊民瞻冷厲的眸光掃向他,那人嚇得一個瑟縮,硬著頭皮道:
“如此潑天大事太過駭人聽聞,太過陰狠歹毒,畢竟聖上已登基多年,若沒有證據.....恐難以服眾。”
“對,殿下此言有何證據?請殿下拿證據出來!”
“請殿下拿證據出來!”
......
大臣們七嘴八舌的吵嚷著,皇帝臉上露出一抹輕蔑和得意。
就算曹萬興之子將事情真相告知了他又如何?幾乎所有知情者都已被除,他再無別的證據。
且當年他做足了戲,將這幫朝臣一起拉下了水。他若有錯,這幫極力推他登上皇位的人,誰也別想清白無辜,置身事外。
齊民瞻麵如寒鐵,黝黑的眸子如冰針般紮向一眾朝臣:
“宮亂之事,曹景瀾親身經曆,他便是人證。當年本太孫在梁州遭遇行刺,期間認出其中一名刺客乃澹王府錄事參軍姚光。
當然,此人現在已死無對證。”
聽到最後一句話,皇帝暗暗鬆了口氣,幸虧當初安排刺殺的那些人也已盡數除掉了。
“不過......”
隻聽齊民瞻話鋒一轉:“他作賊心虛,登基不久,便暗中派殺手刺殺那些追隨他的謀士,我的人恰好救下了兩個。押上來!”
兩個身形枯瘦的人被押了上來,皇帝見到他們,立刻臉色煞白,額上冷汗淋漓。
怎麽會?原本兩年前就該死掉的人,怎麽竟一個個都還活著!
這二人,當初殺手來報,被逼著跳了懸崖,想不到......
二人戰戰兢兢見禮,其中一人道:
“當年的宮亂一事,皆是澹王一手謀劃,曹將軍發現了他在雲同封地的罪證,因擔心曹將軍借麵聖之機上奏,所以狗急跳牆,先下手除掉曹將軍,並趁機發動了宮變。”
另一人接話道:“事後他還派人去追殺皇太孫,可惜失敗,為免夜長夢多,他便找了具屍身假冒皇太孫,蒙蔽朝廷。”
“不,不是!他們撒謊,朕不認得他們!這是汙蔑!是犯上!是大逆不道!”
皇帝鬆弛的臉上不住顫抖,不知是懼還是怒,牙齒咯咯作響。
“我二人所言句句屬實,我們都曾在澹王府任職,吏部的澹王府人事記錄薄上尚有關於我二人的記錄,諸位大人盡可查探。”
朝臣們相互使眼色,頷首,這種事做不了假。
隻聽皇太孫又道:“此外,參與作亂的李統已被擒獲,事實如何,一審便知。”
朝臣們沒再出聲質疑,也無需質疑,看皇帝滿臉心虛難掩的模樣,便知此事不假。
皇帝目眥欲裂,十分不甘又憤怒叫嚷:
“別信他,他是誣陷……朕沒有……”
這背後的真相令眾朝臣震撼,驚詫和愧悔,他們竟然推舉了個逆賊登上皇位!
皇太孫乃先帝親封,是名正言順的正統,以後這皇位自然是他的了
於是紛紛跪地叩頭請罪:“我等受逆賊蒙蔽,犯下大過,請皇太孫降罪。”
看著朝臣們風吹麥浪般紛紛折腰,齊民瞻聲音平淡:
“宗正卿何在?”
“臣在此。”地上一位官員抬起頭。
齊民瞻道:“齊巍亂臣賊子,不僅犯上作亂,還謀害忠良,罪行昭昭,法令而不容,不配為齊氏皇族,現奪其姓氏,逐出皇族。”
“是。”
廢帝發瘋一般的嘶吼:“你敢!我是你皇叔!是你的長輩! ”
竟然要奪走他皇族的身份!
憑什麽!
他也是父皇的子嗣,他文治武功都不遜色,可自小到大,父皇一眼都瞧不見他的出類拔萃,眼裏隻有那個病歪歪的嫡子!
不公平!
所以他要自己動手搶!將所有東西都搶回來!
他韜光養晦三十餘載,苦心謀劃,最終大計告成,就是要向父皇證明,那個病秧子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可是,怎麽會這樣?
明明他將一切都處理幹淨了,那些事早應該被埋在塵埃裏,不會見光了......
為什麽還是會落個一敗塗地的下場?
他不甘心!
他聚起一股力量,猛地掙脫開壓製他的士兵,朝麵前的皇太孫襲去。
齊民瞻早有防備,一腳踹向他的胸口,將他踹翻在地。
一口鮮血從廢帝口中噴出,他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齊民瞻,嘴唇哆嗦著,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齊民瞻下令,將廢帝押入天牢,擇日處死,其妻妾、子嗣、擁躉者皆絞。其餘協同謀逆者由刑部和大理寺審理,待審訊完畢,以謀逆罪判處。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跪地領命。
“餘者眾卿,乃受逆王蒙蔽,不予追究。”
朝臣們紛紛跪地叩謝:
“謝皇太孫鴻恩!臣等願追隨皇太孫殿下,匡扶社稷!”
今年的行宮避暑提前結束。
朝堂上忙得不可開交。
禮部要籌備新皇登極大典,上下一眾官員幾乎宿在署衙。
刑部和大理寺每日拘拿下獄的人不計其數,經過一個月的審訊,原禁衛軍統領李統和五城兵馬司肖鐸等若幹從犯,判大逆罪,淩遲處死,誅九族。
曹將軍和吳征等人的冤情被昭雪,朝廷對他們的家人給予優厚撫恤。
登基前,齊民瞻去了皇陵拜謁,在這之前,早已派人將那具冒充他的屍身挖出來,另作處置了。
先去拜祭了先帝陵寢,然後去拜祭先太子和太子妃的陵寢。
跪在地宮前的明樓下,他泛紅的雙眸盈滿水光,心頭有萬千情緒,卻隻能強自咽下,最後隻化作一句:
“阿娘,父王,我為你們報仇了。”
良久,他方起身離開。
父王,我即將登上皇位,我會遵您的教誨,做個勤政賢明的君主,興利除弊,整肅朝堂和地方。
讓大郯海晏河清 ,時和歲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