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她被下人們簇擁著進了院子,齊民瞻才轉身返回自己的院子。
他躺在床上,久久無眠,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帳頂,思緒放空,飛到很遠。
他第一次見她是四年前,他記得那日他從宮外回去,打算去陪阿娘用膳。
管事嬤嬤卻稟告他,阿娘早命人傳了話,安遠侯府的阮姑娘在那裏,為防衝撞,叫他不要過去了。
他驚詫的同時又感到好笑,阿娘竟然為了個外人嫌棄他。
他偷偷潛去阿娘的院子,隱在合歡樹下,透過大開的窗口,遠遠便瞧見阿娘身旁坐了個梳著小鬏鬏的丫頭。
十歲左右的小丫頭,圓圓的臉兒,皮膚瓷白瑩潤,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亮的奪目,長的很是喜人。
讓他納罕的是,她與阿娘相處時親昵又自然,沒有半分扭捏和拘束,那是連舅舅家的表妹都不曾有過的。
阿娘給她夾菜,她便笑著接過吃下,粉白的雙頰一鼓一鼓的,肉嘟嘟的,他看得心裏直發癢,很想上手捏一捏,試試手感。
後來聽說她又到東宮,他特意藏在假山後麵,拿著剛死的蛐蛐兒往她臉上丟。
本以為她會害怕尖叫,他就可以現身“幫忙”,趁機捏捏那粉嫩的臉蛋兒了。
可是沒想到她反應極快,一揮扇子就把蛐蛐兒拍掉了。
他無法,於是改了主意,將蛐蛐兒之死賴到她身上,打算刁難她一番。
他記得,她當時沒有絲毫慌亂無措,她從容的向自己見禮,真誠的道歉,爽朗的答應了賠償。
她看向自己的眼神與別的女子不同。
他一向名聲不好,別家閨秀見到他,有的是臉上掛著虛偽討好的笑容,眸底深處卻滿是不屑和鄙夷,有的是毫不掩飾的敷衍疏離,對他避之不及。
而她,看向他的眸光始終平和、淡然,不卑不亢,唇角掛著淡淡的淺笑。
他心念微動,沒讓她賠付銀子,隻索要了她團扇上的玉墜子。
他那時候不知怎麽了,每次聽說她到了東宮,就想去找她麻煩。
他每次捉弄她,她都不慌不忙的迎刃而解。
看著她吞蜘蛛,他嚇出了一身冷汗,好幾日吃不下飯。
後來才從阿娘身邊的嬤嬤那裏知道,她身上常裝著一種糖,棕褐色,大小與蜘蛛相似。
幾次後,大概她也惱了,開始反擊,故意將珠串弄斷,滾圓的珠子突然灑落到他腳邊。
他那時候已經習武多年,豈能應付不了那等雕蟲小技?
但他沒有出手,他如她所願的踩上了珠子,佯裝身子失衡,狠狠摔到了地上。
他悄悄將一顆珠子攥進手裏,本想擲向她的膝蓋,也叫她摔倒出醜。
但,待抬頭看見她因計謀得逞,臉上浮現出燦若暖陽的笑容時,他忘了去投珠子。
那笑容很短暫,幾乎一閃而逝,隻片刻,她就如變臉般,滿臉都爬上了愧悔擔憂之色,不住的向他道歉。
那短短的一瞬,似有什麽東西闖進了他的胸膛,落到了他的心上,手裏的珠子什麽時候滾遠了,他也不知。
從那以後,他總覺莫名煩躁,坐也不是,臥也不是,時常失神呆滯。
十四歲那年,他偶然聽到阿娘同父王商量要給他議親,他腦子裏立刻就浮現出了她的臉,或笑或嗔,靈動又鮮活。
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原來阿娘待她格外好,是為了他。
他問自己會同意這樁婚事嗎?
當然會!
他隻要想到那張臉就滿心喜悅,若是成了他的人,一定要摸個夠!
他滿懷欣喜和期待的等著阿娘與他說這件事,卻不想,在成國公府看到了她和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子幽會。
他才知道,原來她早有婚約。
她看向那人的眼睛裏溢滿了由心底升起的歡喜,還有他也在阿娘和父王眼裏見過的東西,那似乎叫“柔情愛意”。
那樣熱烈赤忱的情意,他好生羨慕,也想得到,可......
一瞬間,他覺得胸口被人挖了個洞,疼痛難忍,寒風肆意侵入,他飽受煎熬。
他跑回東宮詢問阿娘,是否知道安遠侯府阮姑娘早有婚約?
他的阿娘滿臉欣慰:“那是個人品才學都沒得挑的少年郎,我的綿綿啊,是有福氣的!”
他怔住了,原來阿娘待她好,並非是為了他。
阿娘似乎又說了什麽,似是要舉辦賞花宴,為他選妃,他當時什麽都沒有聽進去,直接拜別阿娘離開了。
他派人去查了沈家和那個男人,企圖找出些不是,這樣他就可以勸說她退婚了。
可查了許久,莫說那個男人,便是沈家家中人也無任何不妥。
沈家家宅是大家族裏難得的清淨和睦,長輩和藹厚道,內宅幹淨簡單,門風嚴謹,根基深厚......
還有那個麵若冠玉的男人,謙謙君子,博學多才,潔身自好......真是一門處處都好的親事!
而他除了王子皇孫的身份,似乎樣樣都比不過那個男人,於她來說,也不一定將皇家的身份放在眼裏。
他輸得支離破碎.....
可對她的心思就像著了魔般從心底深處破土而出,瘋狂滋長,不斷在全身蔓延,企圖衝破身體的桎梏肆意妄為。
是父王首先發現了他的不對勁。
他向父王傾訴他的痛苦,他想求皇爺爺賜婚,用最直接的法子得到心悅的女子。
父王說,喜歡一個人就要真心相待,要讓人家心甘情願,決不能靠權勢強取豪奪,也不能用陰謀手段算計得到。
父王告訴他,明知道得不到的感情,最好是忘記,要麽找個人取代。
他忘不掉,也不想找人取代,他不想做這種自欺欺人之事。
況且也無人能取代她。
曲雲舟不忍見他總沉溺難過,便帶他去了花樓,花樓裏的女子千嬌百媚,各有千秋,可他提不起半分興趣。
那一年,曲雲舟帶著他幾乎逛遍了京中所有的花樓,卻都沒有尋到一個可入他眼的人。
有次經過一家戲樓,見一群鬧哄哄的人圍著戲台叫嚷,他抬頭望了一眼,隻見台子上幾個朝臣勳貴家的紈絝子正在調戲一名小戲子。
他掃了一眼那小戲子,眉眼間竟與她有幾分相似。
雖知那不是她,但他也生了惻隱之心。
於是掄拳上去將那幾個紈絝暴揍了一頓,長久的鬱結似乎是找到了發泄口一般,那日他下手格外狠厲了些,那幾人都傷的不輕。
因著此事,他被大臣們參上了朝堂,連累父王忍著病痛去各家府上登門道歉。
後來他偷偷離京跑去了北境,因為之前好幾次跟父王請求去那裏,父王都不同意,所以他隻能偷偷去。
他想,遠離京城,聽不到任何關於她的消息,他便能將她忘記了吧?
他偷偷潛到了關外,扮作商人,去了被羌奴人占領了數十年的蔚朔十三關。
當年,朝中派兵應對藩王叛亂,又加上各地災情並發,大郯一時手忙腳亂,無暇四顧,北部邊境也抽掉了一部分兵力,防線鬆懈。
羌奴王趁機號召各部首領聯合南攻,勢如破竹,短間內就攻克了蔚朔十七關。
憲皇帝平叛後急忙率兵北上,抵禦住了羌奴的進一步南下,並收複了四關。
可就在攻取第五關時,卑鄙的羌奴人使計謀暗算憲皇帝,致其重傷。
他們還抓了右路軍首領曹將軍的家眷做要挾。
最後大郯被迫撤軍,曹將軍的家眷自刎而亡。
因為那一戰元氣大傷,從那以後大郯隻能勉強應對羌奴人南侵,卻無法再派軍北征了。
他與曹景瀾曾約定,此生定要揮師北上,血洗羌奴,收複蔚朔十三關,恢複大郯河山!
他得經驗豐富的大郯戰神聶老將軍真傳,不僅熟識武學兵器、排兵布陣,還對勘察地形、偵察防守了若指掌。
他用兩個月時間走完了蔚朔十三關,查探到了各關隘的駐軍情況,掌握了大郯和羌奴交界地的許多處地形。
哪裏可以埋伏兵突擊,哪裏可以率奇兵偷襲,哪裏適合佯攻後誘敵深入......他都一一做了推演。
之後,父王派去的暗衛找到了他,將他帶回了京城。
兩個月的奔波和風餐露宿,他將心思都放在了蔚朔十三關上,對她的心思減淡了許多。
回京後,他刻意疏遠她,隻要她去東宮,他便離宮或在自己殿中,不去見她。
他也遠遠的看過她,雖然還是會心口酸澀,但他已經能克製自己了。
後來他被皇爺爺立為了皇太孫,他知道自己肩上將要扛起怎樣的重任,他被安排去曆練,不再惹是生非。
今年春,舅舅家的表妹去東宮做客,悄悄將他拉至後花園,哭著說心悅他已久,此生非他不嫁,求他去與阿娘說。
他爽快的答應了,他不能娶心儀之人,那麽,娶誰都無所謂。
他知道,舅舅和舅母已經明裏暗裏向父王和阿娘提過多次,想將表妹嫁給他,但父王和阿娘都沒有同意。
他也知道,表妹並非真的愛慕他,隻是想嫁給皇太孫這個身份。
阿娘一直想為他尋覓一個端方賢惠的大家閨秀,奈何他名聲實在太差,京中許多閨秀要麽視他為洪水猛獸,對他避之不及,要麽就如表妹那般,懷揣別的心思獻殷勤。
既是如此,肥水不流外人田,起碼表妹願意花心思哄他、騙他。
於是他同阿娘說,他想娶表妹為妻。
阿娘起初不肯,可眼見父王的身體每況愈下,為了能讓父王早日看到他娶妻生子,她最終答應了。
他去梁州前,阿娘告訴他,等他回京辦生辰宴,就在宴上宣布婚事。
後來......
如今,她的婚事已除,那些被他刻意壓在心底角落深處的念頭,又慢慢浮現,紮下了新的根,開始了新的滋長。
綿綿,這世上不止有沈維楨,還有我。
他已經不屬於你的世界了,而我,不會再逼迫自己遠離你的世界!
他躺在床上,久久無眠,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帳頂,思緒放空,飛到很遠。
他第一次見她是四年前,他記得那日他從宮外回去,打算去陪阿娘用膳。
管事嬤嬤卻稟告他,阿娘早命人傳了話,安遠侯府的阮姑娘在那裏,為防衝撞,叫他不要過去了。
他驚詫的同時又感到好笑,阿娘竟然為了個外人嫌棄他。
他偷偷潛去阿娘的院子,隱在合歡樹下,透過大開的窗口,遠遠便瞧見阿娘身旁坐了個梳著小鬏鬏的丫頭。
十歲左右的小丫頭,圓圓的臉兒,皮膚瓷白瑩潤,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亮的奪目,長的很是喜人。
讓他納罕的是,她與阿娘相處時親昵又自然,沒有半分扭捏和拘束,那是連舅舅家的表妹都不曾有過的。
阿娘給她夾菜,她便笑著接過吃下,粉白的雙頰一鼓一鼓的,肉嘟嘟的,他看得心裏直發癢,很想上手捏一捏,試試手感。
後來聽說她又到東宮,他特意藏在假山後麵,拿著剛死的蛐蛐兒往她臉上丟。
本以為她會害怕尖叫,他就可以現身“幫忙”,趁機捏捏那粉嫩的臉蛋兒了。
可是沒想到她反應極快,一揮扇子就把蛐蛐兒拍掉了。
他無法,於是改了主意,將蛐蛐兒之死賴到她身上,打算刁難她一番。
他記得,她當時沒有絲毫慌亂無措,她從容的向自己見禮,真誠的道歉,爽朗的答應了賠償。
她看向自己的眼神與別的女子不同。
他一向名聲不好,別家閨秀見到他,有的是臉上掛著虛偽討好的笑容,眸底深處卻滿是不屑和鄙夷,有的是毫不掩飾的敷衍疏離,對他避之不及。
而她,看向他的眸光始終平和、淡然,不卑不亢,唇角掛著淡淡的淺笑。
他心念微動,沒讓她賠付銀子,隻索要了她團扇上的玉墜子。
他那時候不知怎麽了,每次聽說她到了東宮,就想去找她麻煩。
他每次捉弄她,她都不慌不忙的迎刃而解。
看著她吞蜘蛛,他嚇出了一身冷汗,好幾日吃不下飯。
後來才從阿娘身邊的嬤嬤那裏知道,她身上常裝著一種糖,棕褐色,大小與蜘蛛相似。
幾次後,大概她也惱了,開始反擊,故意將珠串弄斷,滾圓的珠子突然灑落到他腳邊。
他那時候已經習武多年,豈能應付不了那等雕蟲小技?
但他沒有出手,他如她所願的踩上了珠子,佯裝身子失衡,狠狠摔到了地上。
他悄悄將一顆珠子攥進手裏,本想擲向她的膝蓋,也叫她摔倒出醜。
但,待抬頭看見她因計謀得逞,臉上浮現出燦若暖陽的笑容時,他忘了去投珠子。
那笑容很短暫,幾乎一閃而逝,隻片刻,她就如變臉般,滿臉都爬上了愧悔擔憂之色,不住的向他道歉。
那短短的一瞬,似有什麽東西闖進了他的胸膛,落到了他的心上,手裏的珠子什麽時候滾遠了,他也不知。
從那以後,他總覺莫名煩躁,坐也不是,臥也不是,時常失神呆滯。
十四歲那年,他偶然聽到阿娘同父王商量要給他議親,他腦子裏立刻就浮現出了她的臉,或笑或嗔,靈動又鮮活。
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原來阿娘待她格外好,是為了他。
他問自己會同意這樁婚事嗎?
當然會!
他隻要想到那張臉就滿心喜悅,若是成了他的人,一定要摸個夠!
他滿懷欣喜和期待的等著阿娘與他說這件事,卻不想,在成國公府看到了她和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子幽會。
他才知道,原來她早有婚約。
她看向那人的眼睛裏溢滿了由心底升起的歡喜,還有他也在阿娘和父王眼裏見過的東西,那似乎叫“柔情愛意”。
那樣熱烈赤忱的情意,他好生羨慕,也想得到,可......
一瞬間,他覺得胸口被人挖了個洞,疼痛難忍,寒風肆意侵入,他飽受煎熬。
他跑回東宮詢問阿娘,是否知道安遠侯府阮姑娘早有婚約?
他的阿娘滿臉欣慰:“那是個人品才學都沒得挑的少年郎,我的綿綿啊,是有福氣的!”
他怔住了,原來阿娘待她好,並非是為了他。
阿娘似乎又說了什麽,似是要舉辦賞花宴,為他選妃,他當時什麽都沒有聽進去,直接拜別阿娘離開了。
他派人去查了沈家和那個男人,企圖找出些不是,這樣他就可以勸說她退婚了。
可查了許久,莫說那個男人,便是沈家家中人也無任何不妥。
沈家家宅是大家族裏難得的清淨和睦,長輩和藹厚道,內宅幹淨簡單,門風嚴謹,根基深厚......
還有那個麵若冠玉的男人,謙謙君子,博學多才,潔身自好......真是一門處處都好的親事!
而他除了王子皇孫的身份,似乎樣樣都比不過那個男人,於她來說,也不一定將皇家的身份放在眼裏。
他輸得支離破碎.....
可對她的心思就像著了魔般從心底深處破土而出,瘋狂滋長,不斷在全身蔓延,企圖衝破身體的桎梏肆意妄為。
是父王首先發現了他的不對勁。
他向父王傾訴他的痛苦,他想求皇爺爺賜婚,用最直接的法子得到心悅的女子。
父王說,喜歡一個人就要真心相待,要讓人家心甘情願,決不能靠權勢強取豪奪,也不能用陰謀手段算計得到。
父王告訴他,明知道得不到的感情,最好是忘記,要麽找個人取代。
他忘不掉,也不想找人取代,他不想做這種自欺欺人之事。
況且也無人能取代她。
曲雲舟不忍見他總沉溺難過,便帶他去了花樓,花樓裏的女子千嬌百媚,各有千秋,可他提不起半分興趣。
那一年,曲雲舟帶著他幾乎逛遍了京中所有的花樓,卻都沒有尋到一個可入他眼的人。
有次經過一家戲樓,見一群鬧哄哄的人圍著戲台叫嚷,他抬頭望了一眼,隻見台子上幾個朝臣勳貴家的紈絝子正在調戲一名小戲子。
他掃了一眼那小戲子,眉眼間竟與她有幾分相似。
雖知那不是她,但他也生了惻隱之心。
於是掄拳上去將那幾個紈絝暴揍了一頓,長久的鬱結似乎是找到了發泄口一般,那日他下手格外狠厲了些,那幾人都傷的不輕。
因著此事,他被大臣們參上了朝堂,連累父王忍著病痛去各家府上登門道歉。
後來他偷偷離京跑去了北境,因為之前好幾次跟父王請求去那裏,父王都不同意,所以他隻能偷偷去。
他想,遠離京城,聽不到任何關於她的消息,他便能將她忘記了吧?
他偷偷潛到了關外,扮作商人,去了被羌奴人占領了數十年的蔚朔十三關。
當年,朝中派兵應對藩王叛亂,又加上各地災情並發,大郯一時手忙腳亂,無暇四顧,北部邊境也抽掉了一部分兵力,防線鬆懈。
羌奴王趁機號召各部首領聯合南攻,勢如破竹,短間內就攻克了蔚朔十七關。
憲皇帝平叛後急忙率兵北上,抵禦住了羌奴的進一步南下,並收複了四關。
可就在攻取第五關時,卑鄙的羌奴人使計謀暗算憲皇帝,致其重傷。
他們還抓了右路軍首領曹將軍的家眷做要挾。
最後大郯被迫撤軍,曹將軍的家眷自刎而亡。
因為那一戰元氣大傷,從那以後大郯隻能勉強應對羌奴人南侵,卻無法再派軍北征了。
他與曹景瀾曾約定,此生定要揮師北上,血洗羌奴,收複蔚朔十三關,恢複大郯河山!
他得經驗豐富的大郯戰神聶老將軍真傳,不僅熟識武學兵器、排兵布陣,還對勘察地形、偵察防守了若指掌。
他用兩個月時間走完了蔚朔十三關,查探到了各關隘的駐軍情況,掌握了大郯和羌奴交界地的許多處地形。
哪裏可以埋伏兵突擊,哪裏可以率奇兵偷襲,哪裏適合佯攻後誘敵深入......他都一一做了推演。
之後,父王派去的暗衛找到了他,將他帶回了京城。
兩個月的奔波和風餐露宿,他將心思都放在了蔚朔十三關上,對她的心思減淡了許多。
回京後,他刻意疏遠她,隻要她去東宮,他便離宮或在自己殿中,不去見她。
他也遠遠的看過她,雖然還是會心口酸澀,但他已經能克製自己了。
後來他被皇爺爺立為了皇太孫,他知道自己肩上將要扛起怎樣的重任,他被安排去曆練,不再惹是生非。
今年春,舅舅家的表妹去東宮做客,悄悄將他拉至後花園,哭著說心悅他已久,此生非他不嫁,求他去與阿娘說。
他爽快的答應了,他不能娶心儀之人,那麽,娶誰都無所謂。
他知道,舅舅和舅母已經明裏暗裏向父王和阿娘提過多次,想將表妹嫁給他,但父王和阿娘都沒有同意。
他也知道,表妹並非真的愛慕他,隻是想嫁給皇太孫這個身份。
阿娘一直想為他尋覓一個端方賢惠的大家閨秀,奈何他名聲實在太差,京中許多閨秀要麽視他為洪水猛獸,對他避之不及,要麽就如表妹那般,懷揣別的心思獻殷勤。
既是如此,肥水不流外人田,起碼表妹願意花心思哄他、騙他。
於是他同阿娘說,他想娶表妹為妻。
阿娘起初不肯,可眼見父王的身體每況愈下,為了能讓父王早日看到他娶妻生子,她最終答應了。
他去梁州前,阿娘告訴他,等他回京辦生辰宴,就在宴上宣布婚事。
後來......
如今,她的婚事已除,那些被他刻意壓在心底角落深處的念頭,又慢慢浮現,紮下了新的根,開始了新的滋長。
綿綿,這世上不止有沈維楨,還有我。
他已經不屬於你的世界了,而我,不會再逼迫自己遠離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