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道,甘州。


    鍾嬋背著笥篋站在龍首山上南望,山下便是甘州治所張掖。漢時置張掖郡,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張掖地形狹長、群山為欄、水草豐美、沃野千裏,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稱。


    鍾嬋登龍首山,是為俯觀張掖之山澤形勢。黎生說過,他師父沿弱水尋墓,墓的附近有暗河,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線索。鍾嬋想,此墓應是依風水而葬,欲尋此墓隻能靠師傳“衝盈四鑒”中的相鑒之術。


    相鑒就是堪輿之術。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堪輿即天地陰陽之學問。自晉時,風水之術興盛,世人委心信之,但風水之理眾說紛壇,辯論之士亦不能定。鍾侑償融匯各家之說,經多年施用辨識,理出自家學識,是為相鑒。


    比起青鬱如黛的祁連山,龍首山陡峻起伏,處處溝穀岩坎、荒草砂礫。鍾嬋自小隨父親采藥,上山如履平地,越過兩道溝穀,忽見西峰南坡一片林子,絳土霞履、黃綠相間,像是沿南坡鋪上一幅綠錦紅緞,甚是怡人。


    鍾嬋放慢腳步走進林中觀賞,腳下是一方紅土,鍾嬋曾在劍南道州縣見過紅土。這紅土一眼望去約三十步寬,覆於南坡之上,南坡上端地勢緩降,越往下越發陡峭,下行四十餘步便是絕壁,紅土止於絕壁之上。


    林中草植遍地,卻氤氳著淡淡腥氣,草叢中似有薄薄霧靄。鍾嬋精研花草藥理,細看之下不禁暗暗稱奇,林中有篦齒鳳尾、桃金娘、烏桕、紫桉、柳樹、各色小花……有些草木本應長在南方濕熱之地,還有些連她都從未見過,這南南北北的草木竟在這片小林中滋長……


    鍾嬋越走越奇,覺得有些燥熱、額頭鼻側不住滲出細汗。她以為是到了午時,日頭正熱,加之連日趕路,所以身子有些熱乏。但漸漸地,她雙眼赤澀、口幹舌燥、汗如雨下,看那樹葉間透過的日光,明晃晃極為刺眼,又如火爐般炙熱無比……


    鍾嬋心知不妙,但身子已虛乏至極,頭腦昏沉,感覺自己仿佛掉進爐火中,雙眼焚為黑洞、痛入骨髓,然後又陷入熔漿中灼熬,渾身痛苦無比……


    她使出最後的氣力,拚命使自己清醒,四下看了一眼,便一頭撲倒在地,頭朝下順著南坡滑下,左肩撞在一株烏桕樹上……


    痛苦迷糊中,鍾嬋感覺熔漿中冒出了一股清泉,漸漸將她整個人浸入其中,清涼透腦,神誌隨之清醒,渾身燒灼感也頓消。鍾嬋睜開眼,眼前被幾片綠葉遮擋。


    鍾嬋苦笑著爬起身,身下是剛才被她壓倒的一片藤枝,枝上綠葉間開著白黃二色的小花。這是忍冬藤,平日裏最常見不過的草藥,想不到這次竟成了鍾嬋的救命稻草。


    剛才鍾嬋撲倒前清醒的刹那,她瞅見這忍冬,於是用盡最後一點氣力運通觸師稟賦,算準方位撲倒。身子順坡滑下,正好撞到樹上,壓住一簇忍冬。忍冬性甘寒,鍾嬋肌膚觸及忍冬,即與忍冬氣性相通,以其藥性解體內熱毒,比吃藥效力更強也更快,這才救了鍾嬋的命。


    幸而中毒不深,鍾嬋盤坐片刻,靠著觸師稟賦和忍冬清火解毒之效清了體內的餘毒。她采了幾株忍冬以備急用,忍冬上掉下幾隻棕紋紅斑的毛蟲,有些毛蟲以忍冬葉為食,所以鍾嬋並沒太在意,忙凝神回想剛才中毒之事。


    這時,有小物件自高處落下,砸中一片草葉後掉落在紅土裏,響動輕微,但鍾嬋卻十分警覺,眼神一瞥,原來是一顆白色小圓果,外殼已裂開,細看像是身旁烏桕樹的蒴果。


    接著,又有好幾顆烏桕子接連落下,有的還掉進背上的笥篋。鍾嬋不敢大意,忙轉頭細看剛才撞上的這株烏桕。不知何時,樹幹上多了許多蟲子,正不住地往上爬。


    鍾嬋腦中閃過不祥之念,她急忙手扶樹幹,意通烏桕。鍾嬋立即感受到烏桕樹的驚怕,各種毛蟲甲蟲突然成群地啃食樹葉,受傷的枝葉乳汁滲出、烏桕子脫落。


    地上的烏桕子越來越多,慢慢還有樹汁滴下,不用片刻,鍾嬋發現烏桕樹下已經無法行走,滿地的烏桕子踩碎後可致人四肢厥冷麻木、滴落的樹汁可使肌膚糜爛……這裏剛剛還救她一命,轉眼已變成索命之地。


    鍾嬋再不敢耽擱,縱身躍起,手臂上的藤蔓飛出,纏住近旁一株櫟樹,鍾嬋借拉拽藤蔓之力躍上樹枝。回頭再看那烏桕,剛才如雨點般的烏桕子慢慢停住。鍾嬋還未及細想,卻發現櫟樹上到處是蛛網,大小蜘蛛色彩明豔,想必都是劇毒無比……


    鍾嬋腳一滑,拉住藤蔓輕輕降下。還未著地,手中藤蔓傳來異象。鍾嬋抬頭一看,兩隻長滿紅黑細毛的小蜘蛛順著藤蔓極快地爬下來,眼看快爬到鍾嬋手上。鍾嬋手一抖,藤蔓如弓弦般將蜘蛛彈開。


    蜘蛛一落地,草叢枯葉下立即鑽出數十隻蜈蚣,一眨眼功夫便咬死蜘蛛。鍾嬋細看之下,發覺四周蜈蚣毒蟲密密麻麻爬了過來,不由得後退了一步,感覺腳下踩到了什麽,低頭瞟了一眼,頓感不妙。櫟樹周邊的草葉下長滿了一簇簇顏色各異的蕈,被踩爛的灰蕈噴出褐色汁霧,四周看似薄薄的“白霧”被染成褐色,如柳絮般飄了起來。原來這四周的“薄霧”是飄絮。


    前麵是急速逼近的毒蟲,後麵是滿地的毒蕈,毒汁浸染的飄絮在她眼前飄飛……鍾嬋被毒物包裹、動彈不得,每挪動一步都會踩到毒蕈、引得更多飄絮飛起,不動就會有毒蟲爬上腳背……


    飄絮避無可避,剛觸及肌膚,鍾嬋已察知其毒性,陰寒沉窒、損及髒腑。不到一盞茶的時間,鍾嬋已是第二次中毒!


    萬物相生相克,毒物生長之地,必有解毒之物。生死瞬間,鍾嬋心生一計,左手輕觸身旁櫟樹幹上如樹舌般的木蕈,木蕈味苦但溫暖歡快,正好克製陰沉的毒性。同時,藤蔓在鍾嬋身側折成曲柄狀,如車輪輪輻般繞軸轉動,扇出陣陣柔風,輕輕吹走飄絮。鍾嬋小心避開飄絮,看準時機縱身而起,藤蔓又變作盤旋狀,如手杖般支撐鍾嬋淩空借力換氣,腳不落地,直向林外飛去。


    林地上草葉草蟲雜生且毒性不明,還有沾染毒性的霧氣、飄絮、滾沙草、蒺藜……鍾嬋不敢步行,以藤蔓為杖淩空飛出幾丈,卻被樹間密密纏繞的藤枝縛住。鍾嬋以稟賦意通藤枝,藤枝靜謐並無毒性,但有活物盤踞滑動。鍾嬋仔細查看,兩側的藤枝上各有三五條蛇正吐著信、沿著藤枝纏行。


    此林處處暗藏殺機、凶險至極,根本無處藏身。鍾嬋索性把心一橫,稟賦運轉全身、與藤枝融為一體,連鼻息都停住,由肌膚經樹藤吸氣吐納。這時,一條白腹黑蛇慢慢爬上鍾嬋手臂,蛇頭伸到鍾嬋的鼻尖前、蛇信子“呲呲”作響。鍾嬋感到一股腥臭,見黑蛇頭背上有黑白眼狀花紋。黑蛇全然聞不到人的氣味,從鍾嬋臉上滑過,盤留在鍾嬋肩上。


    鍾嬋仿佛真的化作樹藤,心如止水、不為所擾,纏掛在亂藤中細觀這片紅土林,越看越覺心驚,好厲害的五行結界!


    五行結界乃是依五行生克製化之道布陣,陣式不拘一法、千變萬化。這紅土林在西峰一處凸起的南坡上,坡麵東南,能接東南暖濕之氣,兩側溝穀呈“八”字,風從溝穀穿過,林中終年無大風沙。林中草木蟲蛇雜而不亂,不論種類、數量,還是方位、疏密都是經過嚴密推算,共生一處、相生相克、五行衡平、自成一林。人一入此林,破其五行衡平,必遭林中五行反製。鍾嬋諳熟毒理醫道,尚且難逃毒侵,若非觸師稟賦恐早已命喪於此,若是換作常人當必死無疑,即使武林高手也是有進無出!


    鍾嬋細細回想入林後的情狀,剛入林處草葉枯枝足有半膝深,幾株高大的紫桉,樹幹上白蟻成群爬下,薄霧中蟲蛾驚起、似有異香……桉樹?桉樹吸金,乃樹中少有的金樹,鍾嬋乃五行觸師,帶“木”入林,金克木,桉樹即生反製,樹上白蟻突然群聚而下,驚起草叢中的蟲蛾,蟲蛾又攪起薄霧,薄霧異香……不對!那不是薄霧,是毒瘴。林中終年無風,東南暖濕之氣蒸鬱、枯草蟲屍蟄腐經年,草叢間瘴氣雖然稀薄,卻能使人癱軟乏力、久困瘴中,最後毒深而亡。鍾嬋便是中了熱瘴之毒。


    忍冬性寒屬水,拔忍冬以致地火過盛、草蟲盡出、反噬烏桕,使得烏桕汁冒子落。鬆櫟生蕈,乃土樹……而鍾嬋身邊的古蔓,古藤盤繞必屬木,與鍾嬋五行相合,雖然藤枝纏縛、毒蛇棲息、險惡萬分,但對鍾嬋而言實則是最安全之所。


    鍾嬋已大略明白此結界的陣法,但尚有一事不明。五行結界由五行驅動,五行布列各施各法,金木水火土、一行一法、五行一式。既可一陣一式,也可一陣多式、循環往複。但這紅土林卻用了九法布列,不循五行一式之律,也就無法以五行驅動。


    九法?九宮!難道此陣以奇門遁甲驅動?


    鍾嬋趕忙再細細查看此陣。若按奇門遁甲推算,她由西麵入林,所到之處依次為乾、坎、艮、震四宮,五行與之前的推斷相符。鍾嬋看看日頭時辰,心中默默推演八門落宮之位。


    午末,休門居震宮次吉,可由此出陣。但午時將過,盤局又將生變,鍾嬋不敢耽擱,身形不動,藤蔓悄悄纏住盤踞在肩頭的黑蛇,猛地將其甩向林中。黑蛇撞在林子正中的怪樹上,落下時竟陷入紅土之下,原來中宮陷空!


    鍾嬋不敢分心,意使藤枝將她放下並解開纏縛,又與臂上藤蔓融為一體,屏息東行。四周草叢中有毒蛇、蜥蜴、芫青爬過,都未聞出人氣。


    鍾嬋趕在未時之前衝出了結界,忍不住回過頭來再細細觀望。結界依天時地利而設,以草木草蟲為法布列五行,不需人力護陣、自成生林、生生不息。


    布此結界者,不僅諳熟陰陽五行、奇門遁甲,還熟知草木蟲蛇,精通算術毒理,絕對是不世出的高手。有的草木還需移植,耗費資財無數。武林之中有此修為和家財的人屈指可數,鍾嬋實在想不出誰會在此地布下如此厲害的結界?


    正自尋思,鍾嬋忽然發現自己的鞋底竟被紅土蝕出好些洞眼,好惡毒的水土!她趕緊將鞋底紅泥抖盡,無意間瞅見,抖落的紅泥掉進草叢後變成了黑泥。


    細看之下,鍾嬋發覺雜草中有種匍匐於地、葉闊莖粗的藤草,之前她從未見過,手指觸及感覺藤草強橫,獨喜腐濕之地,越近紅土,藤草越密。


    此草若長在田間,隻怕會多霸肥力,但長在這紅土邊,卻能耗盡紅土之腐毒,阻其擴延。天下一物降一物,有此惡毒之土,便有這強橫之草。


    鍾嬋對著藤草笑道:“若在田地,你必是股匪,強占克剝、不受待見,但在這龍首山,你卻是護山的大將,就叫你龍鱗草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千機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邦戈午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邦戈午弋並收藏大唐千機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