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東都洛陽。


    今日的洛陽城,彌漫著神秘的氣息。大街小巷、酒肆邸店,不論仕宦黎庶,都在談論一個人——一眉道人。


    昨夜亥時,巡街武侯見到旌善坊西麵的坊牆上突然燃起鬼火,怪風陣陣,周遭電閃,一個灰袍道人竟從牆裏走了出來,又消失在夜色中。閃電過後,武侯走近坊牆一看,坊牆上留下了一道焦痕,好像連成線的兩條眉毛,中間還有一道彎月狀的焦痕。


    子時,洛陽碧霞宮也出現鬼火、怪風和電閃,一個灰袍道人在青夕道長房外朗聲道:“明崇儼身現不血凶兆,其身故當日近其身者可能會有血光之災。中元酉時,我以雷祖之閃照冥,可用洛水滌手散血,化解此凶劫。”


    消息很快傳開,不僅洛陽城內街知巷聞,周邊諸縣也都議論紛紛。


    卓不浪坐在洛水北岸一株大槐樹的粗枝上,手杖輕敲樹幹,俯視著眼前這段洛水。河水平緩、兩岸地勢開闊,北岸近河有三四株粗壯的槐樹。


    百曉坐在樹旁的馬車上,擺弄著算籌細細測算。卓不浪的五個門客中,唯獨百曉不識武功,但記性最好、心眼最活、見識最廣,卓不浪遇事最願與他商議。一眉道人便是他二人精心謀劃、憑空編造的“仙道”。


    鹹亨年間,初出茅廬的卓不浪被趙宜利用,牽扯進大理寺天牢案。此案並不複雜,但關涉朝中寵臣,進退兩難。卓不浪和百曉苦思三天三夜,議定一計。利用本朝崇道之心,設計銅鼎破案之法,借由仙道之口道出案情。


    於是,一眉道人橫空出世,須眉如雲,眉心一道彎月疤痕,兩道雲眉仿佛是被疤痕斬斷。一眉道人能問卜天意、溝通仙人、召請雷祖,僅憑銅鼎便勘破大理寺天牢案。


    其實,所謂一眉道人,不過是百曉易容假扮。百曉做書童時,主家小郎君獨愛江湖方術,但父親管束極嚴,不許他與江湖術士往來。小郎君便偷偷拿錢給百曉,讓百曉出去學些方術,然後教他。百曉為此結識了不少江湖術士學習方術,不知不覺間竟養出幾分清風道骨,扮起一眉道人,儼然閑雲仙道。


    世人說起一眉道人,談得最多、傳得最神的,便是一眉道人能請天雷電閃,所到之處電光閃耀。這個能耐可不是江湖方術,而是卓不浪受繼於母親的奇人稟賦——活閃。


    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此為天象。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人與天地如一,髒腑經脈津申,人之陰陽。髒腑經絡運化水津,水津藏申,申有陰陽,易離成電。


    活閃者,應體內申之陰陽,陰陽串聚成電,行津流電猶如雷祖降世。其所聚之電,能亂人髒腑經脈,致人肢體不調、暈眩暴病,甚至暴斃。


    活閃族和混元人、五行師一樣,為大唐載錄的五大奇人族類,其稟賦代代相傳。不過活閃族人丁稀少,且多隱士,不為世人所熟知。趙氏祖上為莒國人,武功高強,受齊國大夫鮑叔牙重托,護衛齊國公子小白,躲避公孫無知的追殺。公孫無知死後,又護送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成為齊桓公座下第一武將,趙氏後人多為齊國大將。


    趙紓瓔一脈的先人趙善癡迷武學,結識了避禍齊地的義士聶政,引為至交,常切磋講論武藝。他融匯家傳武學和聶政獨步天下的“白虹貫日”劍法,並與活閃稟賦貫通,自創“乾坤易離”。聶政刺殺韓相俠累後自殺而亡,其姊悲哀而死。趙氏族人有感仁義難全,為保活閃血脈,遂開始尋找避世隱居之所,多年後在武陵山尋得壺瓶絕境。


    秦滅齊一統天下後,趙氏連同其他三姓的活閃族人避入武陵壺瓶絕境,從此隱居不出。直至晉時,詩人陶潛誤入世外絕境,活閃族人才得知世事變遷。陶潛一心歸隱田園,極愛此世外桃源,常住絕境中教族人讀書學文,族人因此眼界大開。


    陶潛死後,族人漸漸有了分歧。有人主張入世生活,有人主張繼續避世而居,大家爭執不休。後來,主張入世的族人離開壺瓶絕境,在江湖中創立了申合門,延續至今。趙紓瓔的兄長便是當今申合門的掌門。


    人生難料,卓不浪沒有受繼父親禁師稟賦,卻受繼了母親活閃稟賦,自幼隨母親習武。申合門是江湖中最神秘的四門派之一,知曉卓不浪母子稟賦的人極少,在卓家也僅卓弘德一人。


    普天之下知道一眉道人的人更少,僅三人而已。除了卓不浪和百曉,還有嶽樓中那個高鼻細眼的門客。此人是個孤兒,被一個煉丹道士收養作了道童,道名“千方”,為師父采藥試藥。草藥丹藥毒性不明,千方常常中毒,好幾次都差點踏進了鬼門關。或許是千方命太苦,上天也動了惻隱之心,他起初中的毒都不致命,雖口舌腫爛、難受得死去活來,但自愈後身體漸漸生出抗毒之力。後來好幾次中劇毒,差點死去,他都挺了過來。他雖受盡百草丹藥之毒,但也因此百毒不侵、銅皮鐵骨,對草、果、木、蟲等性味藥理爛熟於胸。


    大理寺天牢案,卓不浪找千方幫忙,千方在銅鼎內壁鑿出一道道隱蔽的細槽,填入胡粉、丹砂、硝石粉及數種草木粉,混配和用量都經過精心測算。細槽外壁纏繞細銅線,銅線繞經銅鼎三足,延至鼎後卓不浪藏身之處。


    一眉道人現身大理寺當晚,千方偷偷在蠟燭中混入曼陀羅花粉,燃起的煙氣令人恍惚。百曉在鼎前演練道術仙法,卓不浪則隱於其後,操控電閃配合。


    電閃流過銅鼎外壁銅線,鼎壁熾熱,內壁料粉有節律地燃起。隻見鼎足電閃,鼎內仙氣升騰,時而九光耀彩、時而八卦浮現……眾人本就恍惚,此時更覺身臨仙境、如見仙人。一眉道人法畢,假托仙人之言道出案情,縝密謹細、絲絲入扣,眾人無不深信不疑。


    從此,一眉道人的名號便傳遍整個大唐。


    這兩日,卓不浪和百曉、千方夜以繼日地籌劃,炮製了旌善坊和碧霞宮異象,隻等明日中元節,一眉道人現身洛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千機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邦戈午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邦戈午弋並收藏大唐千機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