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李文浩馬不停蹄地為大秦帝國操勞著。


    他不僅出謀劃策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提高糧食產量。


    還積極參與軍事戰略的製定,幫助秦軍訓練新兵,提升戰鬥力。


    甚至親自監督水利工程的建設,確保百姓能免受洪澇災害之苦。


    就在這忙碌而充實的日子裏,某天傍晚時分,嬴政突然派人傳喚李文浩入宮覲見。


    待李文浩匆匆趕到皇宮時,發現嬴政正坐在書房裏等著他。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後,便相對而坐開始促膝長談起來。


    嬴政端起一杯香茗輕抿一口,然後淡淡地開口問道:“仙師啊,不知你可還記得上次提及的那科舉製度?”


    李文浩稍作思索,隨即點頭應道:“回陛下,微臣自然記得。


    莫非此科舉製度如今遇上了什麽棘手之事?”


    隻見嬴政緩緩地將手中茶杯輕輕放回桌上,輕歎一聲後說道:“正是如此,仙師所言的科舉製度固然精妙絕倫,但如今卻麵臨一大難題——竹簡供應嚴重不足!


    要推行這樣大規模的人才選拔考試,所需竹簡數量甚巨,實在是耗費太多的財力與物力了。”


    聽到此處,李文浩不禁恍然大悟。


    他之前一心想著如何完善科舉製度本身,竟忽略了大秦當下並沒有紙張可供書寫這一現實情況。


    在這個時代,讀書識字對於大多數普通百姓而言都堪稱一種奢望,更別提用竹簡來參加科舉考試了。


    李文浩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地抬起頭來,眼神堅定地看著眼前的皇帝,輕聲說道:“陛下,此次確實是微臣考慮得不夠周全。


    懇請陛下再賜予微臣一日的時間,明日早朝之時,微臣定會將完善的解決方案呈獻給陛下。”


    話畢,兩人便開始閑聊起來,從朝堂之事談到天下民生,氣氛倒也融洽。


    不知不覺間,時間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轉眼間便來到了第二天清晨。


    在此期間,李文浩還瞬間穿越回了現代社會。


    他打了電話,讓人準備造紙術的圖紙,並讓其寫在竹簡上。


    就這樣,李文浩懷揣著精心準備的竹簡,再次穿越回了大秦王朝。


    早朝時分,大殿內莊嚴肅穆,群臣分列兩側。


    李文浩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殿內,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了一個大禮,然後挺直身子,高聲說道:“陛下,微臣經過徹夜未眠的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解決科舉製度所麵臨難題的良策!”


    嬴政聞言,臉上頓時露出了欣喜之色,連忙笑著問道:“哦?仙師快快說來,讓朕聽聽究竟是何妙計。”


    李文浩輕咳一聲,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後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一卷用絲帛包裹著的竹簡。


    他深吸一口氣,雙手捧著竹簡,恭恭敬敬地向前邁了幾步,來到嬴政麵前,朗聲道:“陛下,微臣今日帶來一物,此乃微臣苦思冥想一整晚才想出來的,其名曰‘造紙術’!”


    嬴政聽聞此言,身軀猛地一震,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好奇。


    他連忙坐直身子,迫不及待地揮揮手,高聲道:“快快呈上來讓朕看看!”


    言語之中難掩興奮之情。


    盡管嬴政對這所謂的“造紙術”一無所知,但不知為何,內心深處卻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期待感,仿佛預感到這將會是一件足以震驚天下的寶物。


    侍從們趕忙上前接過李文浩手中的竹簡,快步走到嬴政跟前,畢恭畢敬地遞了上去。


    嬴政急切地伸手接過竹簡,展開後仔細端詳起來。


    然而,那竹簡上密密麻麻刻著的文字和圖案對於他來說實在太過陌生,一時間竟讓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有些摸不著頭腦。


    見嬴政麵露疑惑之色,李文浩不敢怠慢,連忙走上前去,躬身在一旁詳細地為其講解起造紙術的原理、製作方法以及種種優點來。


    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講述給嬴政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經過李文浩不厭其煩地反複解說,嬴政終於漸漸明白了其中奧妙。


    隻見他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展顏歡笑,臉上表情變幻不定,顯然心中正在快速消化著這些新奇的知識。


    終於,在聽完李文浩的全部講解之後,嬴政忍不住仰頭大笑起來,聲如洪鍾:“哈哈哈哈……好一個造紙術!此物當真是精妙絕倫,妙不可言呐!”


    笑聲回蕩在大殿之中,久久不散。


    看到嬴政如此滿意,李文浩一直緊繃的心弦總算鬆了下來,長長地舒出一口氣。


    正當此時,一個清脆悅耳的聲音突兀地在他腦海中響起。


    “叮——恭喜宿主成功解鎖大秦進度 90%,特獎勵宿主隨機寶箱 x2!”


    李文浩隻覺心頭猛地一顫,滿臉驚愕地盯著那係統界麵,原本穩定增長至 70%進度條竟然毫無征兆地直接躍升至 90%!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一時之間有些茫然失措,完全摸不著頭腦。


    他眉頭緊皺,開始苦思冥想起來,試圖找出其中緣由。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在過去的這整整一個月時間裏,他可是一刻都沒閑著。


    一方麵,他親自投身於大秦軍隊之中,親身傳授各種精妙絕倫的戰略戰術以及戰鬥技巧。


    另一方麵,他更是巧妙地改變策略,間接推動了大秦糧食產量的大幅提升——全麵推廣普及了土豆這種神奇的作物種子。


    如今細細想來,正是自己所付出的這番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係統方才會如此慷慨大方地一次性給予這般豐厚獎勵。


    然而,此時李文浩心中卻又不禁暗自揣測:“難道說剩下的那 10%與北方的匈奴有關不成?”


    倒也怪不得李文浩會有此想法,畢竟身處這個時代,放眼整個西方世界,無論其兵器之精良程度還是戰術運用水平皆難以與強大的大秦相提並論。


    唯有那北方匈奴一族,憑借著他們精湛的騎術和靈活多變的作戰風格,常常能夠在戰場上如魚得水。


    尤其是一旦遭遇強敵,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策馬狂奔、迅速撤離戰場,簡直就如同滑不溜秋的泥鰍一般令人束手無策。


    要知道,廣袤無垠的草原一直以來都是匈奴人縱橫馳騁的領域,可以說那就是他們的天下。


    想要將匈奴徹底鏟除談何容易?


    除非能夠做到一舉殲滅、一網打盡,否則無論如何都難以將其趕盡殺絕。


    且不說這片草原幅員遼闊,麵積之大超乎想象,即便是傾盡全力去圍剿,也難免會有那麽幾個漏網之魚的部落僥幸逃脫。


    而這些殘存下來的部落隻要稍加喘息之機,經過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必然又會發展壯大,再度掀起腥風血雨,卷土重來。


    所以啊,匈奴就如同野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殺是永遠殺不完的。


    即便強大如大秦帝國的鐵騎,真的能夠攻破匈奴的防線,成功占領那片茫茫草原,其實也是無濟於事的。


    況且,現在的大秦也僅僅隻是能抵禦匈奴的入侵,而沒有能力去攻打回去。


    原因很簡單,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實在太過惡劣,氣候寒冷幹燥,土地貧瘠,根本不適宜大規模地種植糧食作物。


    這樣一來,駐守在前線的軍隊很快便會麵臨糧食短缺的困境。


    一旦糧草供應出現問題,軍心勢必大亂,最終隻能無奈地選擇班師回朝。


    等到秦軍撤離之後,那些匈奴人自然而然又會重新占據草原,繼續過著他們遊牧狩獵的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聽泉鑒寶:少爺連麥,震驚全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跳旋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跳旋律並收藏聽泉鑒寶:少爺連麥,震驚全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