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永璉因病夭折,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諡“端慧皇太子”


    據史書記載,當永璉不幸薨逝的消息傳來時,整個皇宮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乾隆皇帝更是悲痛欲絕,為此,他接連五天沒有臨朝,以表達對這位嫡子的深深哀悼。在這五天裏,他反複思量,最終決定將密定諭旨公布於眾,以正名分,昭告天下。


    諭旨中,乾隆皇帝深情地回憶起永璉的生平,稱讚他乃皇後所生,自己的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他還提到,皇考(即康熙皇帝)曾為永璉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這足以說明永璉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自己即位後,也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將永璉定為皇太子之選,並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雖然永璉未及冊立便已薨逝,但在乾隆皇帝心中,他早已是名副其實的皇太子。


    在永璉的葬禮上,乾隆皇帝的表現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莊重。這位平日裏威嚴無比的君主,在這一刻展現出了他作為父親最為脆弱的一麵。


    他身著喪服,麵容憔悴,眼中充滿了哀傷與不舍。在葬禮的整個過程中,他都顯得異常沉默,仿佛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他親自為永璉主持祭奠儀式,每一步都走得異常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載著無盡的痛苦。


    在祭奠的過程中,乾隆皇帝不斷地回憶起與永璉的點點滴滴,每一次回憶都讓他心如刀割。他深知,這位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的嫡子,本應是未來大清帝國的棟梁之才,卻不幸夭折,這讓他感到無比的痛心與遺憾。


    為了表達對永璉的哀思與尊重,乾隆皇帝不僅按皇太子之禮為永璉舉喪,還冊贈他為皇太子,並賜予諡號“端慧”。這些舉措不僅彰顯了乾隆皇帝對永璉的深厚情感,也體現了他作為一位君主的威嚴與決斷。


    此外,乾隆皇帝還下令在皇宮內外為永璉設立祭壇,供皇室宗親和朝廷大臣前來吊唁。在祭奠的這段時間裏,他幾乎每天都親自前往祭壇,為永璉祈福,希望他能在另一個世界安息。


    整個葬禮過程莊重而肅穆,沒有一絲歡聲笑語,每個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乾隆皇帝的表現更是讓人動容,他親自為永璉主持葬禮,並全程參與其中。他的眼神充滿了悲傷和不舍,仿佛失去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永璉的深深哀悼與不舍。


    皇後富察氏得知愛子永璉夭折後,悲痛欲絕,傷心過度。永璉可是她唯一的兒子啊!她曾經無數次地想象著永璉將來會成為皇帝,繼承大統,可如今,這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化作了泡影。她實在難以承受這樣殘酷的現實打擊,整天以淚洗麵,身體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虛弱,根本沒有精力去管理後宮之事。


    與此同時,被打入冷宮的嫻妃如懿卻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她深知皇後富察氏如今陷入困境,自顧不暇,後宮無人管理,而慧貴妃高氏隻是個天真爛漫、隻懂得吃喝玩樂的人,根本沒有能力掌控大局;純妃和婉妃都是漢軍旗出身,地位卑微,難以服眾;哲妃和嘉嬪則是包衣出身,身份低微,更不足以成為威脅。因此,嫻妃如懿開始暗中策劃,準備在這混亂的局麵中尋找機會,重新崛起。


    烏那拉那氏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她決定主動出擊。她利用自己家族的關係,積極聯絡其他滿洲八旗官員,向他們表達了對後宮局勢的擔憂,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皇後富察氏如今悲痛欲絕,無法有效地打理後宮事務,而嫻妃如懿出身名門,具有卓越的才能和品德,完全有能力勝任後宮的管理工作。此外,嫻妃如懿在宮中也擁有一定的人脈和支持,可以更好地維護宮廷的穩定和秩序。這些觀點得到了一些滿洲八旗官員的認同,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支持嫻妃如懿協力六宮的提議。


    乾隆皇帝聞之心中頓時湧起一股無名之火,對嫻妃如懿的不滿愈發強烈:“哼!都到了冷宮了,還如此不安分,竟敢窺探後宮之事!”他不禁為嫻妃在冷宮中仍能知曉後宮動態而心驚膽戰。難道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遺留下來的勢力如此龐大?乾隆皇帝沉思片刻後,決定與太後商議如何拔出烏拉那拉氏留下的釘子。


    太後皺起眉頭,語氣凝重地說:“皇帝,此事不可小覷。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以免引發更大的波瀾。”乾隆皇帝點頭表示同意,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需要仔細調查嫻妃身邊的人,找出那些可能是烏拉那拉氏遺留下來的釘子。同時,也要加強對冷宮的監控,確保沒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太後讚同道:“沒錯,我們不能讓這些釘子影響到朝廷的穩定。此外,還要警惕其他潛在的威脅,防止他們借機崛起。”兩人商議許久,最終確定了一係列措施來應對這一局麵。


    乾隆皇帝深知,要想穩固自己的皇位,就必須徹底清除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遺留的勢力。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後宮的安寧,讓朝廷得以長治久安。於是,一場針對烏拉那拉氏遺留釘子的秘密行動悄然展開……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上,眼神深邃地望著遠方,心中卻在盤算著一件事情。他知道自己身邊的奴才們都有各自的心思和利益,而這件事情就是一個考驗他們忠誠度的機會。


    “朕有意將嫻妃放出冷宮,但又擔心這會影響到皇後的心情。”乾隆皇帝輕聲說道,聲音不大,但足以讓周圍的奴才們聽到。


    “皇上聖明!”旁邊的李公公立刻附和道。


    乾隆皇帝微微一笑,繼續說:“而且,嫻妃畢竟曾經協助管理過六宮,能力還是有的。朕也需要她這樣的人來幫忙處理後宮事務。”


    “皇上說得極是!”李公公再次附和道。


    乾隆皇帝看著李公公,心裏想著:“這個老狐狸,總是這麽會迎合我。但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忠誠於我呢?”


    這時,另一個奴才小順子走過來,恭敬地說:“皇上,您的決定自然是英明的。不過,嫻妃之前犯了那麽大的錯,現在就這樣輕易放過她,恐怕會引起其他妃子的不滿啊。”


    乾隆皇帝微微皺起眉頭,心想:“這個小順子倒是有些膽識,敢說出不同的意見。但他的目的是什麽呢?”


    “嗯,小順子說得也有道理。”乾隆皇帝點了點頭,“但朕已經決定了,要給嫻妃一個機會。至於其他妃子的反應,我們再想辦法應對吧。”


    說完,乾隆皇帝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他特意看了一眼李公公和小順子,然後轉身離去。留下兩個奴才在原地,心中各有所思。


    乾隆皇帝走出宮殿後,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心裏清楚,這次試探雖然簡單,但可以看出這些奴才們的真實想法。接下來,他要好好觀察一下,看看誰才是真正忠誠於他的人。


    未幾,進忠步履匆匆,似風卷殘雲般穿廊過殿,直奔寢宮而來。他氣喘籲籲,麵色中帶著幾分急切與得意,甫一入門,便跪伏於地,向皇上稟報道:“陛下,李玉那廝趁著月黑風高,鬼祟異常,竟將一紙密信悄然塞入冷宮旁那隱秘縫隙之中。所幸奴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察覺,已將那密信悄然取出,且未驚動李玉分毫。”言罷,他雙手捧上那紙條,態度恭謹至極。


    皇上緩緩伸手,指尖輕觸紙條,仿佛觸碰著未知的謎團。他眸光凝重,一字一句細細品讀:“皇上有意放嫻妃娘娘出冷宮,並管理後宮。”寥寥數字,卻如千鈞之重,令皇上眉頭緊鎖,眼底閃過一抹複雜難辨的光芒,疑惑與深思交織其間。


    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皇上陰沉不定的麵容。沉默良久,他猛然轉身,目光如炬,直射進忠,其中隱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慮。“李玉此舉,究竟意欲何為?為何要將此等機密泄露?”皇上聲音低沉,卻字字擲地有聲。


    進忠心頭一凜,連忙俯首帖耳,恭聲道:“皇上,奴才鬥膽揣測,李玉此舉,怕是受人指使,意圖攪動後宮風雲,製造混亂。”


    皇上聞言,沉默再度降臨,殿內氣氛凝重得幾乎令人窒息。片刻後,他沉聲道:“此事非同小可,務必徹查到底。進忠,你即刻挑選精幹之人,暗中監控李玉,一舉一動皆不可放過,若有異樣,立即稟報。至於這紙條之源,更要追根究底,不得有絲毫懈怠。”


    進忠領命,躬身退出,而皇上的心緒卻愈發沉重。他深知,後宮之中,波譎雲詭,暗流湧動,遠非表象所能窺其全貌。而今,這突如其來的紙條,無疑又添一層迷霧,令他心生憂慮。究竟是誰,在幕後運籌帷幄,企圖顛覆這宮廷的平靜?


    皇上心中暗誓,定要親自出手,撥開重重迷霧,將那潛藏於暗處的黑手,一一揪出,還後宮一片清寧。於是,一場無聲的風暴,在皇上的心中悄然醞釀,隻待時機成熟,便雷霆萬鈞,一掃而空。


    夜色如墨,深沉而寂靜,月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閃爍著幽冷的光芒。皇上坐在禦書房的龍椅上,手中緊握著那紙密信,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視那未知的陰謀。


    進忠退出後,皇上並未立即行動,而是陷入了沉思。這紙密信的出現,無疑打破了後宮長久以來的平衡,也觸動了他心中最敏感的神經。他知道,後宮之中,爭寵鬥豔,爾虞我詐,從未停歇,但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那紙條上的字跡,雖然刻意模仿,卻仍透露出幾分熟悉的韻味,讓他不禁懷疑,這背後之人,或許與他有著不淺的淵源。


    皇上輕輕歎了口氣,將密信折好,放入袖中,起身走向窗邊。窗外,是無盡的夜色和隱約可見的宮殿輪廓,他凝視著這一切,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煩躁。他深知,自己身為九五之尊,肩上承載著的是整個江山的重量,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


    “究竟是誰,在暗中操控這一切?”皇上低聲自語,聲音在空曠的禦書房內回蕩,顯得格外孤寂。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滿紫禁城。皇上早早起身,召見了幾位重臣,商議國事。然而,他的心思卻並未完全放在朝政上,那紙密信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釋懷。


    議事結束後,皇上單獨留下了進忠,低聲吩咐道:“進忠,你昨日所言,朕已深思熟慮。李玉之事,你務必小心處理,切勿打草驚蛇。同時,朕要你暗中調查後宮各宮嬪妃,尤其是那些與嫻妃有舊怨之人,看看她們近期有何異動。”


    進忠領命,心中卻有些忐忑。他知道,這後宮之中,水深浪急,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但皇命難違,他隻能硬著頭皮,領命而去。


    接下來的幾日,進忠帶領著一批精幹的侍衛,暗中監控著李玉和後宮各宮嬪妃的動向。然而,幾日下來,卻並未發現任何異常。李玉依舊如常行事,各宮嬪妃也各自忙碌,仿佛那紙密信從未出現過一般。


    皇上得知此消息後,眉頭緊鎖,心中愈發疑惑。他知道,這背後之人,絕非等閑之輩,能夠如此巧妙地隱藏自己的行蹤,可見其心機之深,手段之高明。


    正當皇上為此事煩惱不已,夜不能寐之時,進忠突然來報,說是在冷宮那陰森荒涼之地附近,發現了一名形跡可疑的宮女,正鬼鬼祟祟地四處張望。皇上聞言,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立刻命人悄無聲息地將那宮女帶來,準備親自審問,以揭開這背後的秘密。


    那宮女名叫小翠,是冷宮中一名不起眼的雜役。她麵色蒼白,眼神閃爍不定,顯然心中有鬼,被帶到皇上麵前時,更是嚇得渾身顫抖,幾乎站立不穩。在皇上那威嚴如山的目光之下,她終於抵擋不住內心的恐懼,顫抖著說出了實情。


    原來,那封至關重要的紙密信,正是她受人之托,趁夜深人靜之時,偷偷塞入冷宮旁那隱秘的縫隙之中的。而那個委托她的人,正是她曾經的主子,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的心腹。烏拉那拉氏雖然已逝,但她留下的人脈和勢力卻仍然暗中活動,試圖為嫻妃爭取一線生機。


    嫻妃,這位曾經備受寵愛的妃子,如今卻因宮廷鬥爭而陷入困境。她利用先帝皇後留下的人脈,巧妙地挑起後宮的紛爭,試圖在混亂中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力和地位。而那封密信,正是她計劃中的一環,意圖借此扳倒皇後富察氏,為自己掃清障礙。


    然而,乾隆皇帝卻並非等閑之輩。他很快就查到了永璉感染天花之事,也察覺到了這背後的陰謀。他憤怒地發現,永璉的天花竟然也是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留下的人手所為,他們意欲借此為嫻妃鋪平道路。


    乾隆聽聞此言,龍顏大怒,他萬萬沒想到,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竟然還有如此後手,在暗中操控著宮廷的局勢。他立刻下旨,將小翠打入大牢,嚴刑拷打,務必逼問出更多的情報和幕後黑手。


    與此同時,乾隆也意識到,永璉的感染天花早逝,與嫻妃如懿脫不了幹係。然而,他心中卻有些猶豫。想當年,他給了富察氏嫡福晉之位,確實對嫻妃有些虧欠。再加上他和嫻妃之間,曾經有過那麽一絲絲的情誼,讓他難以痛下殺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淑儀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淑儀公主並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