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台音樂台,現在是音樂欣賞時間,我是小雅……”


    收音機裏小雅聲音甜美、圓潤,仿佛在傍晚的天色中增添了一抹亮光。


    “一直以來,我們聽多了港台流行歌曲,有朋友問我,難道國內就沒有自己的流行音樂?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首國內原創的流行歌曲,歌名叫《一封家書》。這是一首寫給父母的歌,歌中表達了遊子濃濃的思念之情,在春節來臨之際,特別適合聽這首歌。這首歌的詞曲和演唱是一位蒙麵歌手,他的藝名叫鍾震宇,磁帶是由中唱廣州公司推送的。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一封家書》。”


    一個紡織廠的女工宿舍裏,屋裏彩旗般掛著各式衣服,七八個女工圍在一起聽收音機。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


    吉它聲中,一個男聲深情地吟唱。


    “我寫信也是這樣開頭的!”一個女工嘿嘿地笑著說。


    “別說話,聽歌!”


    信的內容很樸實,歌聲情感真摯。


    “我現在廣州挺好的……”


    歌聲傳來,女工們叫了起來,“他也在廣州!”


    找到同誌一般,忽然覺得這首歌親切起來了。


    “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歌聲充滿思鄉之情。


    “他跟我們一樣是外地人!”


    女工們來自天南地北,歌唱到這裏,生起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一股鄉愁湧上心頭。


    忽然沉默了,收音機裏“此致敬禮”的尾聲一遍比一遍弱,直至消失。


    屋子裏光線陰翳,窗外,工廠的燈光迷蒙的如發光的蒲公英。


    “我要回家!”


    “你不是打算去海南嗎?”


    “不了,我決定回家了!我想媽媽了!”


    “我也想媽媽了。”


    一個建築工地的工棚裏,一口鐵鍋冒著騰騰的熱汽,十幾個工友擠在一起,或坐或站,大家端著海碗呼嚕呼嚕地吃晚飯。床上一隻破收音機正在播放《一封家書》,吉它聲聲,歌聲純樸,工友們漸漸放慢了吃飯的動作,豎起耳朵聽。


    “我現在廣州挺好的,


    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


    ……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


    好了,就寫到這吧……”


    黑瘦的老魯猛地扒了幾口飯,嘟囔地罵道:“格老子,楞是讓我吃不哈嘍!”


    “你囔個嘛?”


    “想家嘍!”


    幾個年青人,臉上身上掛著汙泥,頭發裏的灰塵讓頭發硬梆梆的豎起來,他們聽完歌,同樣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不善言辭的他們,吼叫著反複唱那直擊心靈的歌詞:


    “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


    一戶人家的飯桌上,一豆燈光下,母女倆吃著飯,邊聽收音機。


    一首很特別的歌,母女倆聽得津津有味。


    “媽,這就是一封信,唱出來了。”


    母親抬起袖子擦了下眼睛,應道:“嗯。”


    “媽,你哭了?”


    “沒有,剛才辣到了眼睛。”


    女兒看著桌子上的菜,沒一個是辣的,疑惑地看著母親。


    母親幽幽地說:“你哥也該回來了,快過年了!”


    收音機裏仿佛聽到孩子的聲音,傳來深情的歌聲:


    “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好了,就寫到這吧……”


    《羊城晚報》記者馮盼盼聽到《一封家書》,覺得這首歌質樸卻觸及人心,在當下樂壇獨樹一幟,憑她的職業敏感度,她風風火火地找到程小旗。


    經她這麽一挖掘,聽到了七步成歌的神奇,對蒙麵歌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真不能說,歌手要我們簽了保密協議的。”程小旗麵對馮盼盼的逼問,隻能編謊話。


    馮盼盼無奈,回去寫稿子。


    一篇題為《神秘的蒙麵歌手》的報道在《羊城晚報》刊出。報道寫到了蒙麵歌手的七步成歌,《一封家書》蘊含的故事。


    “這是一首有著濃鬱中國味的原創流行音樂,是中國流行音樂的一個裏程碑。”


    報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翌日《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廣東報紙作了轉刊,一時,《一封家書》和神秘的蒙麵歌手成為廣東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很快,《一封家書》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哈爾濱、深圳等東西南北各大城市的音樂台播出,《一封家書喊你過年回家》、《蒙麵歌手的一封家書》等立意不同的報道出現在各大報刊上。李小山、劉國華可謂不遺餘力在推動。


    《一封家書》的歌聲通過電波,在祖國的上空飛揚,蒙麵歌手的故事通過報紙在全國各地傳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拍個照,怎麽重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燒片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燒片肉並收藏我就拍個照,怎麽重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