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老劉忙
我就拍個照,怎麽重生了 作者:燒片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誌遠走的當天,李小山就登門拜訪廣東電台音樂台總監劉國華。
劉國華正在伏案寫著什麽,李小山推開門喊了聲:“老劉忙!”
劉國華抬頭看是李小山,沒好氣地說:“誰老流氓?”
兩個人習慣了這種諧音梗打招呼,多年朋友自有別人看不懂的樂趣。
“你不忙?那正好,我有事找你。”李小山哈哈一笑,就坡下驢。
劉國華拿他沒辦法,起身給他倒了杯水,重重地放在他麵前,自顧自寫東西。
“你怎麽不問我幹什麽來了呢?”李小山見劉國華不理他,不滿地發問道。
“我還不知道你?看你能憋多久!”劉國華頭都不抬,一臉壞笑地說。
“沒意思,”李小山大手一揮,“如果我一不小心把中唱廣州做成國內首個原創音樂平台……”李小山興奮地說。
“關我什麽事啊?”劉國華兜頭一瓢冷水,繃著笑。
“順便把你們音樂台也做成國內第一個原創音樂平台呢?“李小山盯著劉國華問。
“那關我事!”劉國華抬起頭,停下筆,一本正經地說,並沒有意會話裏的意思。等反應過來,不無諷刺地說,“你們扒帶扒累了?這才想起搞原創了?”。
李小山見劉國華諷刺,並不氣急,反而理直所壯地說:“扒帶怎麽了?不是誰都能扒得出的!”
“拾人牙慧!”劉國華不屑地說,“就是你們不作為,電台也隻能播放港台歌曲、外國歌曲,再把老歌曲播了又播,聽眾都聽膩了,許多人來信責問我們怎麽一直播這些歌,難道就沒有新歌了嗎?”
這下李小山臉上有點掛不住了,這是行業問題,也是他的問題。到現在為止,發行的大都是通過扒帶轉化來的歌曲,真正的原創歌曲少之又少,實在寒磣。
“所以,我不來找你了嗎?”
“找我?我又不會創作。”
劉國華戲弄道,李小山不理他,很興奮地說:“我遇到一個歌手,搞原創的,說了你不信……”
他將鍾誌遠七步成歌的事說給劉國華聽,劉國華聽了嘴巴張得能塞進雞蛋。
“真的假的?”
李小山說得真真切切,劉國華還是不敢相信。創作一首歌比創作一首詩難度大多了,作詞譜曲,豈是瞬間能完成的?
“你不信就對了,正常人都不信,還好我是親眼所見,否則打死我也不信。”
李小山對劉國華懷疑的態度一點也不在意,換他也會這樣,實在匪夷所思。
“歌手也知道一般人不會相信,他錄了一首歌,說春節期間賣不到一百萬銷量,他白送。”李小山看著劉國華,加強語氣地點著頭。
“看來,歌手的信心十足啊!”
“是啊,所以,我不來找你了?”
“我能幫你什麽?”
李小山一臉壞笑,他等的就是這句話。拿出一盒磁帶遞給劉國華,對他說:“將這首新歌在你們台播出。”
劉國華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接過磁帶,看到封麵上是一個蒙麵歌手,歌名《一封家書》。
“這個蒙麵歌手是怎麽回事?”劉國華好奇地問。
“這是歌手另一個讓我驚訝的地方,他說這是潘多拉效應,越神秘的東西越吸引人。”
劉國華聽了李小山的話,沉吟片刻,感慨地說:“這麽看來,這歌手能創作,能唱,還有非凡的商業頭腦!”
“是啊,我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小年青,跟他比我是小年青。”李小山自嘲地說,又不無得意地說,“蒙麵歌手,這在歌唱界還是第一回!”
“了不起,這鍾震宇是藝名吧?”劉國華已然猜到,問,“真名叫什麽?”
“保密!”李小山壞笑道。
“真的?”劉國華說,玩味的看著他笑。
李小山有求於人,隻好湊近劉國華耳朵。
“滾蛋,就我們兩個人,你還裝神弄鬼的!”劉國華見李小山神秘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
李小山嗬嗬傻笑,依舊在他耳邊低聲說:“叫鍾誌遠。”
拍著劉國華的胳膊,一再叮囑保密。
劉國華打開他的手,拿著磁帶再細細地看,似在沉思,片刻,打電話讓人送來一台錄放機,放這首《一封家書》。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嗎
現在工作很忙吧
身體好吧
我現在廣州挺好的
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
雖然我很少寫信
其實我很想家
……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寫到這吧
此致敬禮
此致那個敬禮
……”
劉國華起初聽到歌詞很不以為然,整首歌聽完,感覺又不一樣了。
“歌詞樸實無華。”劉國華說。
李小山一直觀察著劉國華,見他聽完後若有所思,沉默不語,心裏已是緊張,聽到他的評語,心都涼了。
“雖是下裏巴人,卻有陽春白雪。”劉國華抬頭仰望,若有所思地說。
李小山給氣得,好好一句話被他大喘氣弄得自己白白心驚一場。不過,劉國華的評價正合他胸臆,這首歌猛然聽起來單調,樸實,可卻傳達出濃濃的親情,很有感染力,與當下的港台歌曲相比,風格鮮明,獨樹一幟。
“這是歌手專門為春節寫的歌。”李小山說,看著劉國華又有些得意地說,“歌詞寫到了廣州,這首歌一旦傳唱開來,廣州跟著出名了。”
劉國華笑了,想想是這麽回事。
“所以,我把這個首播的榮耀給到你!”
李小山賊兮兮地笑。
劉國華無奈地說:“所以,我還得承你的情,對吧?”
李小山哈哈一笑,說:“不必,動動你的關係,讓相熟的電台播就好了。”
並將隨身帶來的一個包遞給劉國華。
劉國華一看,幾十盒磁帶!他看著李小山,感歎一個人怎麽可以厚顏無恥到如此地步。
“老劉忙!”
李小山嘻笑著揮一揮手,轉身離開,順手把門關上。
劉國華瞪了他一眼,苦著臉,麵對著一堆磁帶。
不一會兒,他拿起了電話。
劉國華正在伏案寫著什麽,李小山推開門喊了聲:“老劉忙!”
劉國華抬頭看是李小山,沒好氣地說:“誰老流氓?”
兩個人習慣了這種諧音梗打招呼,多年朋友自有別人看不懂的樂趣。
“你不忙?那正好,我有事找你。”李小山哈哈一笑,就坡下驢。
劉國華拿他沒辦法,起身給他倒了杯水,重重地放在他麵前,自顧自寫東西。
“你怎麽不問我幹什麽來了呢?”李小山見劉國華不理他,不滿地發問道。
“我還不知道你?看你能憋多久!”劉國華頭都不抬,一臉壞笑地說。
“沒意思,”李小山大手一揮,“如果我一不小心把中唱廣州做成國內首個原創音樂平台……”李小山興奮地說。
“關我什麽事啊?”劉國華兜頭一瓢冷水,繃著笑。
“順便把你們音樂台也做成國內第一個原創音樂平台呢?“李小山盯著劉國華問。
“那關我事!”劉國華抬起頭,停下筆,一本正經地說,並沒有意會話裏的意思。等反應過來,不無諷刺地說,“你們扒帶扒累了?這才想起搞原創了?”。
李小山見劉國華諷刺,並不氣急,反而理直所壯地說:“扒帶怎麽了?不是誰都能扒得出的!”
“拾人牙慧!”劉國華不屑地說,“就是你們不作為,電台也隻能播放港台歌曲、外國歌曲,再把老歌曲播了又播,聽眾都聽膩了,許多人來信責問我們怎麽一直播這些歌,難道就沒有新歌了嗎?”
這下李小山臉上有點掛不住了,這是行業問題,也是他的問題。到現在為止,發行的大都是通過扒帶轉化來的歌曲,真正的原創歌曲少之又少,實在寒磣。
“所以,我不來找你了嗎?”
“找我?我又不會創作。”
劉國華戲弄道,李小山不理他,很興奮地說:“我遇到一個歌手,搞原創的,說了你不信……”
他將鍾誌遠七步成歌的事說給劉國華聽,劉國華聽了嘴巴張得能塞進雞蛋。
“真的假的?”
李小山說得真真切切,劉國華還是不敢相信。創作一首歌比創作一首詩難度大多了,作詞譜曲,豈是瞬間能完成的?
“你不信就對了,正常人都不信,還好我是親眼所見,否則打死我也不信。”
李小山對劉國華懷疑的態度一點也不在意,換他也會這樣,實在匪夷所思。
“歌手也知道一般人不會相信,他錄了一首歌,說春節期間賣不到一百萬銷量,他白送。”李小山看著劉國華,加強語氣地點著頭。
“看來,歌手的信心十足啊!”
“是啊,所以,我不來找你了?”
“我能幫你什麽?”
李小山一臉壞笑,他等的就是這句話。拿出一盒磁帶遞給劉國華,對他說:“將這首新歌在你們台播出。”
劉國華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接過磁帶,看到封麵上是一個蒙麵歌手,歌名《一封家書》。
“這個蒙麵歌手是怎麽回事?”劉國華好奇地問。
“這是歌手另一個讓我驚訝的地方,他說這是潘多拉效應,越神秘的東西越吸引人。”
劉國華聽了李小山的話,沉吟片刻,感慨地說:“這麽看來,這歌手能創作,能唱,還有非凡的商業頭腦!”
“是啊,我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小年青,跟他比我是小年青。”李小山自嘲地說,又不無得意地說,“蒙麵歌手,這在歌唱界還是第一回!”
“了不起,這鍾震宇是藝名吧?”劉國華已然猜到,問,“真名叫什麽?”
“保密!”李小山壞笑道。
“真的?”劉國華說,玩味的看著他笑。
李小山有求於人,隻好湊近劉國華耳朵。
“滾蛋,就我們兩個人,你還裝神弄鬼的!”劉國華見李小山神秘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
李小山嗬嗬傻笑,依舊在他耳邊低聲說:“叫鍾誌遠。”
拍著劉國華的胳膊,一再叮囑保密。
劉國華打開他的手,拿著磁帶再細細地看,似在沉思,片刻,打電話讓人送來一台錄放機,放這首《一封家書》。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嗎
現在工作很忙吧
身體好吧
我現在廣州挺好的
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
雖然我很少寫信
其實我很想家
……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寫到這吧
此致敬禮
此致那個敬禮
……”
劉國華起初聽到歌詞很不以為然,整首歌聽完,感覺又不一樣了。
“歌詞樸實無華。”劉國華說。
李小山一直觀察著劉國華,見他聽完後若有所思,沉默不語,心裏已是緊張,聽到他的評語,心都涼了。
“雖是下裏巴人,卻有陽春白雪。”劉國華抬頭仰望,若有所思地說。
李小山給氣得,好好一句話被他大喘氣弄得自己白白心驚一場。不過,劉國華的評價正合他胸臆,這首歌猛然聽起來單調,樸實,可卻傳達出濃濃的親情,很有感染力,與當下的港台歌曲相比,風格鮮明,獨樹一幟。
“這是歌手專門為春節寫的歌。”李小山說,看著劉國華又有些得意地說,“歌詞寫到了廣州,這首歌一旦傳唱開來,廣州跟著出名了。”
劉國華笑了,想想是這麽回事。
“所以,我把這個首播的榮耀給到你!”
李小山賊兮兮地笑。
劉國華無奈地說:“所以,我還得承你的情,對吧?”
李小山哈哈一笑,說:“不必,動動你的關係,讓相熟的電台播就好了。”
並將隨身帶來的一個包遞給劉國華。
劉國華一看,幾十盒磁帶!他看著李小山,感歎一個人怎麽可以厚顏無恥到如此地步。
“老劉忙!”
李小山嘻笑著揮一揮手,轉身離開,順手把門關上。
劉國華瞪了他一眼,苦著臉,麵對著一堆磁帶。
不一會兒,他拿起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