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獎勵
七零找個隊長老公,生活甜蜜蜜 作者:汀上土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陳父扶著自行車滑兩步跨上車載著指路的尉父一起去了農機站。
尉錦澤用喇叭通知村民們上工,聲音響起,大家都自覺的集合了,再次感歎喇叭好用。
以前生產隊開工收工,都是以敲鍾或吹口哨作為信號。
村民們戲稱‘開工聽鍾響,做事問隊長’。
根據喇叭通知,大家開工都形成了準時,不用問隊長了。
接連兩天,直到割完油菜籽,布穀鳥的聲音回繞在大隊。
村民們已經習慣了,隻要喇叭一響,有人就會說,開工了、收工了。
小孩子聽到喇叭,都會催促父母,喇叭響了,怎麽還不回家做飯?
今年東風生產大隊有了兩台的收割機幫忙,收割油菜籽比以往快了一個星期。
油菜籽割完已經是星期天了,在地裏自然曬幹了,村民們用拖拉機拉、用牛車運、用背簍背都運到了打穀場。
打穀場是晾曬糧食作物的地方,因此打穀場的地麵是大隊罕見的水泥地麵。
在油菜籽運來打穀場之前,婦女們拿著掃帚一遍又一遍的掃幹淨地麵的灰塵泥土。
村民們把送來的油菜籽放在水泥地麵,曬幹的油菜杆用連枷反複拍打一遍。
油菜種子加上豆莢、碎秸稈、油菜草、油菜葉這些雜物和油菜籽混雜在一起,難舍難分。
想要去除殼莢這些雜質僅靠人力,慢慢撿幾乎不可能,費時費力又沒效率。
李二濤帶著民兵搬來大隊用了好幾年的老物件,手搖揚風車。
這台風車是大隊的老物件,各方麵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木片脫落換修了幾次。
陳蜜蜜和大隊幾個有孕的婦女坐在打穀場外圍,她全神貫注的看著李二濤們搬來的大家夥。
風車整體全是木質的結構,有一米多長來點,車身前有兩個把手,車身後有兩個把手,前後共四個把手。
大概有一人高,身高一米六的陳蜜蜜站旁邊都隻高出一點點。
風車右手邊是圓形的空槽,裏麵安裝有木板製作的風扇。
六片風扇板接在一片木軸上麵,木軸外端裝有一個z字形的搖杆。
風車的最上麵是一個大漏鬥,漏鬥最底端的開口處有一個狹長的閥門,可以用來調節漏鬥開口的大小。
男人們鏟了一簸箕油菜籽,抬起來倒入風車的漏鬥裏,婦女轉動z字形的搖杆,控製著風車閥門。
閥門的一端有個木條連在緊貼風車空槽的一個檔口,依次四個檔。
檔越大連接閥門的口越大,揚的油菜籽雜物越多,檔越小閥門就越小直至閥門關緊,揚的油菜籽雜物越少。
搖杆轉動,風車內部便會產生大量的風,以此來達到清理雜質的目的。
人工轉動外麵的搖把產生風力,風車有三個出口,在穀物自上而下漏入車身時。
小孩們嘰嘰喳喳的圍著風車轉悠,有的小孩瘋玩跑到風車分離油菜籽殼的地方站著吹風。
用力搖動風車曲柄轉動風扇輪,產生的風向油菜籽漏鬥下的方向衝出到籮筐裏。
使最輕的穀殼草屑還有灰塵,從車身後開口處吹出落在地上。
站在下風的小孩被吹了一身灰塵,油菜籽殼這些還在頭發上趴窩。
小孩的家長一巴掌給他拍過去了,不讓他在這裏搗亂,衣服髒了回去還要洗。
趕完小孩,大人們拿著籮筐接揚出來的油菜籽。
較輕的油菜籽殼從風車的中部漏下去,較重的飽滿油菜籽落到車身連著搖把的一個出口,自動流入接在下麵接著的籮筐裏。
打穀場上婦女們手搖著風車搖杆,金黃的油菜籽在她們的說笑聲中流淌出來。
搖風車得講究技巧,掌握手搖速度與控製擱條上下檔的位置。
搖得太快會把很多飽滿的穀物扇出去,浪費糧食,搖得太慢穀物扇不幹淨。
使用風車時兩隻手要協調配合,右手要先搖動風車搖柄讓風先扇出來。
左手負責放檔,開出適當的檔口子,主出口是最貴重的主打糧食。
一籮筐接滿以後,控製搖杆的婦女就要把擱條擱到最高檔,關緊漏鬥底板,男人們換一個籮筐繼續揚。
陳蜜蜜都看呆了,她很清楚的看到筐裏的油菜籽揚過了,怎麽又倒進漏鬥裏重新搖。
尉母看她對循環搖油菜籽很好奇,便給解釋她道。
“有一些不飽滿又不幹癟的癟油菜籽會直接扇到風車肚底下。”
“用一個小籮筐接住,為了節約糧食,這些癟的會再倒進風車漏鬥裏再搖一次!……”
聽尉母這麽一說,陳蜜蜜才了解了,她就說嘛怎麽還揚幾遍,原來是這個原因。
經過風車的加工能很快地清理出最飽滿的油菜籽顆粒,大家熱火朝天的把油菜籽收集裝進麻袋裏,打好的油菜籽就到手了。
就在村民們在打穀場揚油菜籽的時候,村支書周健康就拎著一堆東西大搖大擺的來打穀場了。
他拎著的都是異常顯眼的生活用品,一個暖水壺、一個搪瓷臉盆、一個搪瓷缸,一個軍綠水壺。
上麵印有‘先進生產者’五個字樣,非常有紀念意義。
另外還有一塊肥皂、一條毛巾,一個手電筒。
這些東西當著大家的麵鄭重的交到陳父手上,周健康簡短的說了一下發獎品的原因。
“今天發這些獎品是公社開會後領導們的決定,介於陳文宣發明的收割機,極大程度加快了收割進度。”
周健康給陳父道,“對於你取得的出色業績,我代表公社向你致以衷心的祝賀!希望你再接再厲,勇創新高。”
公社這次的獎品下了大手筆,因為收割機的價值不可估量。
公社主任上報到市裏,上麵又加了獎品清單,軍綠水壺、電筒和一些票就是後麵加的禮品。
為了獎勵這事,周健康還特地找了星期天陳父休息的時候,當著村民們的麵搞了一個‘隆重’的頒獎儀式。
“當前發放的獎品,是公社為表揚陳文宣的一種獎勵表現的形式。”
“希望大家能夠跟他學習,動起自己的大腦,隻要發明出好的作品都有獎勵,都有機會得獎品。”
周健康末了激勵村民們多創作,“集思廣益,多想多做……。”
“最後,再次對陳文宣表示祝賀!”
陳父一臉的受寵若驚,接過東西。
“謝謝支書。”
打鼓場響起如雷般的掌聲,好多人都躍躍欲試,想要創作出好作品拿獎勵。
什麽都是虛的,隻有真實的獎品最能激勵人心。
尉錦澤用喇叭通知村民們上工,聲音響起,大家都自覺的集合了,再次感歎喇叭好用。
以前生產隊開工收工,都是以敲鍾或吹口哨作為信號。
村民們戲稱‘開工聽鍾響,做事問隊長’。
根據喇叭通知,大家開工都形成了準時,不用問隊長了。
接連兩天,直到割完油菜籽,布穀鳥的聲音回繞在大隊。
村民們已經習慣了,隻要喇叭一響,有人就會說,開工了、收工了。
小孩子聽到喇叭,都會催促父母,喇叭響了,怎麽還不回家做飯?
今年東風生產大隊有了兩台的收割機幫忙,收割油菜籽比以往快了一個星期。
油菜籽割完已經是星期天了,在地裏自然曬幹了,村民們用拖拉機拉、用牛車運、用背簍背都運到了打穀場。
打穀場是晾曬糧食作物的地方,因此打穀場的地麵是大隊罕見的水泥地麵。
在油菜籽運來打穀場之前,婦女們拿著掃帚一遍又一遍的掃幹淨地麵的灰塵泥土。
村民們把送來的油菜籽放在水泥地麵,曬幹的油菜杆用連枷反複拍打一遍。
油菜種子加上豆莢、碎秸稈、油菜草、油菜葉這些雜物和油菜籽混雜在一起,難舍難分。
想要去除殼莢這些雜質僅靠人力,慢慢撿幾乎不可能,費時費力又沒效率。
李二濤帶著民兵搬來大隊用了好幾年的老物件,手搖揚風車。
這台風車是大隊的老物件,各方麵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木片脫落換修了幾次。
陳蜜蜜和大隊幾個有孕的婦女坐在打穀場外圍,她全神貫注的看著李二濤們搬來的大家夥。
風車整體全是木質的結構,有一米多長來點,車身前有兩個把手,車身後有兩個把手,前後共四個把手。
大概有一人高,身高一米六的陳蜜蜜站旁邊都隻高出一點點。
風車右手邊是圓形的空槽,裏麵安裝有木板製作的風扇。
六片風扇板接在一片木軸上麵,木軸外端裝有一個z字形的搖杆。
風車的最上麵是一個大漏鬥,漏鬥最底端的開口處有一個狹長的閥門,可以用來調節漏鬥開口的大小。
男人們鏟了一簸箕油菜籽,抬起來倒入風車的漏鬥裏,婦女轉動z字形的搖杆,控製著風車閥門。
閥門的一端有個木條連在緊貼風車空槽的一個檔口,依次四個檔。
檔越大連接閥門的口越大,揚的油菜籽雜物越多,檔越小閥門就越小直至閥門關緊,揚的油菜籽雜物越少。
搖杆轉動,風車內部便會產生大量的風,以此來達到清理雜質的目的。
人工轉動外麵的搖把產生風力,風車有三個出口,在穀物自上而下漏入車身時。
小孩們嘰嘰喳喳的圍著風車轉悠,有的小孩瘋玩跑到風車分離油菜籽殼的地方站著吹風。
用力搖動風車曲柄轉動風扇輪,產生的風向油菜籽漏鬥下的方向衝出到籮筐裏。
使最輕的穀殼草屑還有灰塵,從車身後開口處吹出落在地上。
站在下風的小孩被吹了一身灰塵,油菜籽殼這些還在頭發上趴窩。
小孩的家長一巴掌給他拍過去了,不讓他在這裏搗亂,衣服髒了回去還要洗。
趕完小孩,大人們拿著籮筐接揚出來的油菜籽。
較輕的油菜籽殼從風車的中部漏下去,較重的飽滿油菜籽落到車身連著搖把的一個出口,自動流入接在下麵接著的籮筐裏。
打穀場上婦女們手搖著風車搖杆,金黃的油菜籽在她們的說笑聲中流淌出來。
搖風車得講究技巧,掌握手搖速度與控製擱條上下檔的位置。
搖得太快會把很多飽滿的穀物扇出去,浪費糧食,搖得太慢穀物扇不幹淨。
使用風車時兩隻手要協調配合,右手要先搖動風車搖柄讓風先扇出來。
左手負責放檔,開出適當的檔口子,主出口是最貴重的主打糧食。
一籮筐接滿以後,控製搖杆的婦女就要把擱條擱到最高檔,關緊漏鬥底板,男人們換一個籮筐繼續揚。
陳蜜蜜都看呆了,她很清楚的看到筐裏的油菜籽揚過了,怎麽又倒進漏鬥裏重新搖。
尉母看她對循環搖油菜籽很好奇,便給解釋她道。
“有一些不飽滿又不幹癟的癟油菜籽會直接扇到風車肚底下。”
“用一個小籮筐接住,為了節約糧食,這些癟的會再倒進風車漏鬥裏再搖一次!……”
聽尉母這麽一說,陳蜜蜜才了解了,她就說嘛怎麽還揚幾遍,原來是這個原因。
經過風車的加工能很快地清理出最飽滿的油菜籽顆粒,大家熱火朝天的把油菜籽收集裝進麻袋裏,打好的油菜籽就到手了。
就在村民們在打穀場揚油菜籽的時候,村支書周健康就拎著一堆東西大搖大擺的來打穀場了。
他拎著的都是異常顯眼的生活用品,一個暖水壺、一個搪瓷臉盆、一個搪瓷缸,一個軍綠水壺。
上麵印有‘先進生產者’五個字樣,非常有紀念意義。
另外還有一塊肥皂、一條毛巾,一個手電筒。
這些東西當著大家的麵鄭重的交到陳父手上,周健康簡短的說了一下發獎品的原因。
“今天發這些獎品是公社開會後領導們的決定,介於陳文宣發明的收割機,極大程度加快了收割進度。”
周健康給陳父道,“對於你取得的出色業績,我代表公社向你致以衷心的祝賀!希望你再接再厲,勇創新高。”
公社這次的獎品下了大手筆,因為收割機的價值不可估量。
公社主任上報到市裏,上麵又加了獎品清單,軍綠水壺、電筒和一些票就是後麵加的禮品。
為了獎勵這事,周健康還特地找了星期天陳父休息的時候,當著村民們的麵搞了一個‘隆重’的頒獎儀式。
“當前發放的獎品,是公社為表揚陳文宣的一種獎勵表現的形式。”
“希望大家能夠跟他學習,動起自己的大腦,隻要發明出好的作品都有獎勵,都有機會得獎品。”
周健康末了激勵村民們多創作,“集思廣益,多想多做……。”
“最後,再次對陳文宣表示祝賀!”
陳父一臉的受寵若驚,接過東西。
“謝謝支書。”
打鼓場響起如雷般的掌聲,好多人都躍躍欲試,想要創作出好作品拿獎勵。
什麽都是虛的,隻有真實的獎品最能激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