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安陵容重生之後宮我做主 作者:妃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貴人的話讓弘曆不禁停頓下來,不可置信道:
【朕竟沒想到你如此細膩。】
嘉貴人解釋道:
【皇上謬讚了,隻不過有感而發罷了。】
李玉進殿回稟道:
【皇上,嫻妃娘娘來了。】
嘉貴人見此請辭道:
【皇上,那臣妾告退。】
弘曆允準。嘉貴人出殿正與嫻妃碰麵,嫻妃寒暄道:
【皇上果真寵愛嘉貴人,時刻不忘讓嘉貴人隨侍。】
嘉貴人語氣態度謙卑非常,緩緩道:
【是嬪妾主動尋皇上請求恩典,皇上心中記掛嫻妃娘娘,又豈會叫她人隨侍一旁。若讓嫻妃娘娘誤會,還請嫻妃娘娘見諒。】
李玉不知是解圍還是提醒說道:
【嫻妃娘娘,皇上宣您進去呢,可別耽擱了時辰,】
嫻妃聽此也不再和嘉貴人過多糾纏,徑直走入殿中。
嘉貴人望向嫻妃離開的背影,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麽。
【臣妾給皇上請安。】
弘曆忙上前將她扶起,牽手拉到一旁:
【此刻前來所為何事?】
嫻妃道:
【臣妾與皇後、貴妃商議,念皇上公務繁忙、不容耽擱,且臣妾還想回宮為太後盡孝,所以決定於三日後回宮,特來回稟皇上。】
弘曆略思片刻,甚覺有理,便答應下來:
【好,日子選的不錯。而且你孝心可嘉,值得稱讚。】
嫻妃問道:
【那太後那邊不用派人知會一聲嘉貴人之事嗎?】
弘曆卻道:
【恐怕太後早已知道此事。無妨,回宮後妃嬪還要去和太後請安,到時便也認識了。】
嫻妃不解,但也不再多問。
她注意到桌上硯台的墨,想著剛剛離開的嘉貴人,內心瞬間升起了滿滿的醋意。
嫻妃嘟著嘴略帶吃醋的詢問道:
【皇上近幾日可都是叫嘉貴人隨侍?】
弘曆知道嫻妃心中不願,但是他如今是君王,不可能拘泥於情愛。
弘曆安撫道:
【朕隻是叫她做一些雜事而已,朕與你的情誼是她人極難比肩的。】
嫻妃聽此也終於放下心來,倚靠在弘曆懷裏,懷念著年少情誼。
三日過得很快,眾妃嬪聲勢浩蕩的回宮,到達紫禁城已是夕陽西下。
嘉貴人隨著王欽的指引來到啟祥宮。
未入宮門,便看到一位熟悉身影在主院等候:
【幽蘭!】
嘉貴人十分驚訝,她沒想到皇上的行動竟如此迅速。
王欽笑嘻嘻的解釋道:
【皇上顧念嘉主兒您的心意,故讓玉氏快馬將您的貼身侍女從玉氏接出。如今見到嘉主兒您這幅激動模樣,皇上定也十分開心。】
嘉貴人雖開心,但看了一眼身邊的王欽,便從袖中拿出一包銀兩遞給他:
【王公公這段時日如此照顧,真是辛苦了。這是一點心意,望王公公不要嫌棄。】
錢財之物誰人不喜誰人不愛,尤其是王欽這種貪財好色之人最為喜愛。
接過了銀兩,王欽忙奉承道:
【嘉主兒的心意奴才怎敢嫌棄?那奴才就不打擾嘉主兒敘舊了,奴才告退。】
待王欽走後,嘉貴人又向四周的宮人吩咐道:
【你們隨我舟車勞頓也是累了,都退下歇息吧。】
【是——】
隨即她獨自攜幽蘭進入寢殿。
幽蘭解釋道:
【王爺收到大清皇帝的書信便快馬將我送來,防止主子您有任何不妥。】
【不妥?】
嘉貴人冷笑一聲,眼神中收起了往日的不諳世事,竟多了幾分狠辣:
【他們要是真在乎我就不會把我送到這裏來,就因為我長了跟哲憫皇貴妃一模一樣的臉。】
幽蘭見主子情緒激動,忙安撫道:
【奴婢也心疼主子。當年金氏作惡,她身邊的貞淑也被遣返回到玉氏。若不是貞淑為了活命在臨死前說您長得跟哲憫皇貴妃極為相似,您也不會被王爺選中和親大清。】
嘉貴人惡狠狠道:
【我不會讓任何人得償所願,我要讓那些利用我、欺侮我的人付出代價。】
幽蘭看著眼前的主子,眼中滿是可憐。
翌日,眾妃嬪前往慈寧宮給太後請安。
太後誇讚道:
【哀家已經聽說你們將皇上伺候的很好,有你們侍奉皇上哀家放心。】
皇後道:
【侍奉皇上是嬪妾等的本分。若得皇額娘誇讚,隻感受寵若驚。】
貴妃像茉心使了個眼色,茉心便將一件貂皮大氅用托盤端到太後麵前。貴妃解釋道:
【嬪妾雖在圓明園享受安逸,但心中仍然記掛太後。故想到入秋天氣轉涼,便命人製作貂皮大氅預備給太後您禦寒,望太後您喜歡。】
福伽接過托盤,太後撫摸著這件貂皮大氅,滿心滿眼喜歡:
【慧貴妃真是孝心可嘉。】
嘉貴人見時機成熟,主動起身行禮:
【嬪妾金氏芷若給太後娘娘請安,恭祝太後娘娘福壽安康。】
太後抬眼打量一番,詢問道:
【你就是在圓明園被皇帝冊封的玉氏一族的貢女——嘉貴人?】
嘉貴人仍畢恭畢敬:
【太後娘娘耳聰目明,嬪妾能被太後娘娘記住,實在是嬪妾福分。】
太後道:
【還算是個懂規矩的,起來吧。】
【謝太後娘娘。】
待嘉貴人重新入座,太後調侃道:
【你長得的確與逝去的哲憫皇貴妃相似,皇帝是個念舊情的,又如此的懂規矩,怪不得皇帝喜歡。】
嘉貴人道:
【嬪妾能與哲憫皇貴妃有幾分相似,那是嬪妾的福分。得皇上的喜歡若是因為這張臉,便得不了長久地恩寵;不如各位姐姐,都是皇上和太後娘娘千挑萬選找到的佳人天驕,非嬪妾所能比擬,日後更是長久地恩寵。故而若讓嬪妾擔得起皇上‘喜歡’二字,實在愧不敢當。】
太後讚賞道:
【玉氏送來的人一個比一個聰慧,而你比她們更多了幾分自知之明。】
玫嬪指向一旁的陵容:
【嘉貴人,這是宸嬪。因為宸嬪的四公主生病,她便留在了紫禁城照顧四公主,所以你在圓明園並未見過她。】
嘉貴人恭敬道:
【嬪妾見過宸嬪娘娘。都說我朝素來以孝治天下,如今聽了玫嬪姐姐這樣說,果真是讓嬪妾見識到了。】
【朕竟沒想到你如此細膩。】
嘉貴人解釋道:
【皇上謬讚了,隻不過有感而發罷了。】
李玉進殿回稟道:
【皇上,嫻妃娘娘來了。】
嘉貴人見此請辭道:
【皇上,那臣妾告退。】
弘曆允準。嘉貴人出殿正與嫻妃碰麵,嫻妃寒暄道:
【皇上果真寵愛嘉貴人,時刻不忘讓嘉貴人隨侍。】
嘉貴人語氣態度謙卑非常,緩緩道:
【是嬪妾主動尋皇上請求恩典,皇上心中記掛嫻妃娘娘,又豈會叫她人隨侍一旁。若讓嫻妃娘娘誤會,還請嫻妃娘娘見諒。】
李玉不知是解圍還是提醒說道:
【嫻妃娘娘,皇上宣您進去呢,可別耽擱了時辰,】
嫻妃聽此也不再和嘉貴人過多糾纏,徑直走入殿中。
嘉貴人望向嫻妃離開的背影,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麽。
【臣妾給皇上請安。】
弘曆忙上前將她扶起,牽手拉到一旁:
【此刻前來所為何事?】
嫻妃道:
【臣妾與皇後、貴妃商議,念皇上公務繁忙、不容耽擱,且臣妾還想回宮為太後盡孝,所以決定於三日後回宮,特來回稟皇上。】
弘曆略思片刻,甚覺有理,便答應下來:
【好,日子選的不錯。而且你孝心可嘉,值得稱讚。】
嫻妃問道:
【那太後那邊不用派人知會一聲嘉貴人之事嗎?】
弘曆卻道:
【恐怕太後早已知道此事。無妨,回宮後妃嬪還要去和太後請安,到時便也認識了。】
嫻妃不解,但也不再多問。
她注意到桌上硯台的墨,想著剛剛離開的嘉貴人,內心瞬間升起了滿滿的醋意。
嫻妃嘟著嘴略帶吃醋的詢問道:
【皇上近幾日可都是叫嘉貴人隨侍?】
弘曆知道嫻妃心中不願,但是他如今是君王,不可能拘泥於情愛。
弘曆安撫道:
【朕隻是叫她做一些雜事而已,朕與你的情誼是她人極難比肩的。】
嫻妃聽此也終於放下心來,倚靠在弘曆懷裏,懷念著年少情誼。
三日過得很快,眾妃嬪聲勢浩蕩的回宮,到達紫禁城已是夕陽西下。
嘉貴人隨著王欽的指引來到啟祥宮。
未入宮門,便看到一位熟悉身影在主院等候:
【幽蘭!】
嘉貴人十分驚訝,她沒想到皇上的行動竟如此迅速。
王欽笑嘻嘻的解釋道:
【皇上顧念嘉主兒您的心意,故讓玉氏快馬將您的貼身侍女從玉氏接出。如今見到嘉主兒您這幅激動模樣,皇上定也十分開心。】
嘉貴人雖開心,但看了一眼身邊的王欽,便從袖中拿出一包銀兩遞給他:
【王公公這段時日如此照顧,真是辛苦了。這是一點心意,望王公公不要嫌棄。】
錢財之物誰人不喜誰人不愛,尤其是王欽這種貪財好色之人最為喜愛。
接過了銀兩,王欽忙奉承道:
【嘉主兒的心意奴才怎敢嫌棄?那奴才就不打擾嘉主兒敘舊了,奴才告退。】
待王欽走後,嘉貴人又向四周的宮人吩咐道:
【你們隨我舟車勞頓也是累了,都退下歇息吧。】
【是——】
隨即她獨自攜幽蘭進入寢殿。
幽蘭解釋道:
【王爺收到大清皇帝的書信便快馬將我送來,防止主子您有任何不妥。】
【不妥?】
嘉貴人冷笑一聲,眼神中收起了往日的不諳世事,竟多了幾分狠辣:
【他們要是真在乎我就不會把我送到這裏來,就因為我長了跟哲憫皇貴妃一模一樣的臉。】
幽蘭見主子情緒激動,忙安撫道:
【奴婢也心疼主子。當年金氏作惡,她身邊的貞淑也被遣返回到玉氏。若不是貞淑為了活命在臨死前說您長得跟哲憫皇貴妃極為相似,您也不會被王爺選中和親大清。】
嘉貴人惡狠狠道:
【我不會讓任何人得償所願,我要讓那些利用我、欺侮我的人付出代價。】
幽蘭看著眼前的主子,眼中滿是可憐。
翌日,眾妃嬪前往慈寧宮給太後請安。
太後誇讚道:
【哀家已經聽說你們將皇上伺候的很好,有你們侍奉皇上哀家放心。】
皇後道:
【侍奉皇上是嬪妾等的本分。若得皇額娘誇讚,隻感受寵若驚。】
貴妃像茉心使了個眼色,茉心便將一件貂皮大氅用托盤端到太後麵前。貴妃解釋道:
【嬪妾雖在圓明園享受安逸,但心中仍然記掛太後。故想到入秋天氣轉涼,便命人製作貂皮大氅預備給太後您禦寒,望太後您喜歡。】
福伽接過托盤,太後撫摸著這件貂皮大氅,滿心滿眼喜歡:
【慧貴妃真是孝心可嘉。】
嘉貴人見時機成熟,主動起身行禮:
【嬪妾金氏芷若給太後娘娘請安,恭祝太後娘娘福壽安康。】
太後抬眼打量一番,詢問道:
【你就是在圓明園被皇帝冊封的玉氏一族的貢女——嘉貴人?】
嘉貴人仍畢恭畢敬:
【太後娘娘耳聰目明,嬪妾能被太後娘娘記住,實在是嬪妾福分。】
太後道:
【還算是個懂規矩的,起來吧。】
【謝太後娘娘。】
待嘉貴人重新入座,太後調侃道:
【你長得的確與逝去的哲憫皇貴妃相似,皇帝是個念舊情的,又如此的懂規矩,怪不得皇帝喜歡。】
嘉貴人道:
【嬪妾能與哲憫皇貴妃有幾分相似,那是嬪妾的福分。得皇上的喜歡若是因為這張臉,便得不了長久地恩寵;不如各位姐姐,都是皇上和太後娘娘千挑萬選找到的佳人天驕,非嬪妾所能比擬,日後更是長久地恩寵。故而若讓嬪妾擔得起皇上‘喜歡’二字,實在愧不敢當。】
太後讚賞道:
【玉氏送來的人一個比一個聰慧,而你比她們更多了幾分自知之明。】
玫嬪指向一旁的陵容:
【嘉貴人,這是宸嬪。因為宸嬪的四公主生病,她便留在了紫禁城照顧四公主,所以你在圓明園並未見過她。】
嘉貴人恭敬道:
【嬪妾見過宸嬪娘娘。都說我朝素來以孝治天下,如今聽了玫嬪姐姐這樣說,果真是讓嬪妾見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