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城並不是一個大城,隻能算小縣城,城高丈五,大約不到五米高,就是後世兩層樓高的樣子,對付土匪強盜還行,對於後金來說一個簡易梯子就能攻上去,所以根本守不住,在十年前被後金輕易攻下。


    駐守金州城的是鑲白旗牛錄額真索隆,八旗製度是從女真族氏族製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小行政單位叫作“牛錄製”。


    這種製度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凡出行時,不論多少人,各按本氏族而行,每10個人為一單位,各出一箭,以一人為頭目。這個頭目在滿語中叫作“牛錄額真”。


    努爾哈赤於1583年起兵,到1601年時,為了鞏固和拓展自己的勢力,便對女真族這種世代相傳的狩獵組織形式“牛錄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根據當時戰爭的需要,他把原來10人為一單位的“牛錄”,改編成以300人為一單位,“牛錄”成為最基本的軍事單位兼行政單位。又在“牛錄”基礎上設置了“甲喇”和“固山”,每5個“牛錄”為一“甲喇”,每5個“甲喇”為一“固山”(漢語意為“旗”),就是後來的旗主。


    初建時共有4個“固山”,以不同顏色的旗幟區別,分別為黃、紅、藍、白。到1615年,也就是努爾哈赤正式建國前一年,他手下的“固山”已經發展為8個,即在四正色之外又增加了四鑲色,合起來就是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八旗”,共有6萬人左右。這就是八旗製度的由來。


    根據八旗製度,努爾哈赤是八旗的家長和最高統帥,八旗的旗主都必須聽從他的指揮。八旗的旗主滿語稱作“固山額真”,一般都由努爾哈赤的子侄們擔任,其副手滿語稱作“梅勒額真”。


    以下再分別有“甲喇額真”和“牛錄額真”,他們都是各部落的貴族,後來後金政權的大小官職,也基本上由他們擔任。額真們擁有大量的財富、奴隸、耕地和牲畜,其中有的人甚至有“千百為群”的馬匹,多至五十餘所的田莊,都由屬於其名下的奴隸們耕作。


    在八旗內部,旗主擁有絕對權力,努爾哈赤的命令隻有通過旗主才能對各旗發生效力。不過,在當時的八旗內部,還存在著明顯的氏族部落軍事民主的作風,實行聯合共治:凡遇到軍政大事,努爾哈赤都要召集8家共同商議;


    努爾哈赤要舉辦宴會之類的事,食物等由8家均攤;而出兵掠奪來的財物,也由8家共同均分;其中最主要的規定就是,建州部首領即努爾哈赤的繼承人,必須要由8家協商選舉產生。


    八旗的兵士,出自各部的滿族平民。這些平民在滿語中稱作“固倫”,後來稱為”旗丁”,他們是固山額真的屬民。旗丁們“出則為兵,人則為民”,“無事耕獵,有事征調”,必須世代當兵,不得隨意離開“牛錄”,也沒有遷徙的自由。


    他們都有自己的耕地和牲畜,一般不脫離生產,也有部分人因戰功而擁有少量的奴隸,一般是一兩個到四五個奴隸。旗丁們也有賦稅和徭役的負擔,努爾哈赤通過八旗的各級頭領向所屬的旗丁征兵役和徭役,也向他們索取耕牛及各種雜物。


    生活在八旗這種社會組織最底層的是奴隸,滿語稱作“包衣阿哈”,簡稱就是“包衣”。


    “包衣”的基本來源是戰俘,但也有滿族平民因貧困或一些貴族獲罪其子孫淪為“包衣”的,此外還有所謂“投充”來的等等。所以“包衣”中有漢人、蒙古人、朝鮮人、滿族人等不同種族的人。


    “包衣”與主人住在一起,為主人從事農耕、狩獵等生產活動,以及服各種各樣的家內雜役。“包衣”被看作是主人的“財產”,主人可以任意對他們進行淩辱、鞭笞和買賣,但一般說來主人不能隨便殺害“包衣”。


    從以上簡單地敘述中不難看出,八旗製度作為一種社會的組織形式,具有行政、軍事和生產三個方麵的職能,而軍政合一可以說是它最大的特點。


    而駐守金州的是鑲白旗牛錄額真索隆,也就是一個牛錄的兵力,大約在三百到五百人之間,都是披甲兵,戰時為兵,閑時為民,和明軍衛所兵的特點差不多。


    在城門守衛吹起牛角後,並不像明軍一樣緊閉城門,而是把城門全部打開,留守的近百名披甲兵騎馬隨牛錄額真索隆出城應戰,戰鬥尚武信念的欲望極為強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遠東新紀元163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尺勿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尺勿語並收藏遠東新紀元163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