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我們會奪回來的,不用擔心,建奴的戰力怎麽樣,你見過嗎?”洪敏接著問道。
滿倉臉上閃過畏懼之色,說道:“韃子長的很粗狂,身體結實,披甲兵最少都披棉甲,還有兩層甲,白甲兵甚至披三層甲,我們的刀劍根本砍不進去,他們還有騎兵,隻能在堅城守著,在野外,根本沒有打贏的可能,輸了就被韃子追著砍,基本都是全軍3覆沒,太慘了”
洪敏點了點頭,吃完飯抽了根煙說道:“那是他們沒有碰到我帶的兵,以後你就會看到怎麽建奴了。”
想到後金現在和今後幾年的局勢,皇太極奪嫡成功後,他告訴眾貝勒,黃色是大汗特有的顏色,所以正黃旗和鑲黃旗都應該一直是皇帝掌握(此前努爾哈赤將正黃旗給了多鐸,鑲黃旗給了阿濟格),此外他本人原先是正白旗旗主,所以現在他依舊要擔任該旗旗主。這麽一來皇太極就掌握了三旗的力量,這三旗也被稱為上三旗。
另外五旗的分配是這樣的,皇太極長子豪格擔任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擔任正藍旗旗主,阿敏被罷免,他弟弟濟爾哈朗擔任鑲藍旗旗主。代善依舊擔任正紅旗旗主,代善的兒子嶽托擔任鑲紅旗旗主,這是所謂的下五旗。
努爾哈赤走了以後,八旗議事會把皇太極為大汗給推選出來了,皇太極以祖宗之法要求多爾袞的老媽阿巴亥得去殉葬。皇太極當上大汗後,立馬就想著辦法讓自己大汗的權力更厲害些,開始整頓八旗。
想當初努爾哈赤打拚的時候,建州那地方的社會發展水平不咋高,大汗也不是那種特別有權威、高高在上的。但凡軍國方麵的大事,那都得由八旗議事會來拿主意。
這八旗議事會,裏頭的主要人員是那14個貝勒,還有些高級的武將以及各部的酋長。
這14個貝勒呢,又能分成“四大貝勒”和10個“小貝勒”。在這兒啊,“四大貝勒”的權力那可是最大的。想當年皇太極繼位的時候,他同意和其他那三大貝勒一塊兒麵朝南坐著。
說起議論軍國大事的時候,皇太極得先給三位兄長行個禮,完了之後才回到自己座位上,接著和三位兄長一塊兒接受眾將的拜見。不得不說,皇太極雖說當了大汗,可他真正掌握的權力沒多少。這也不難明白,皇太極剛繼位那會子,手底下的兵馬少得很,就隻有正白旗那點兒人。
在努爾哈赤快不行的時候,皇太極是正白旗的頭兒,代善管著兩紅旗,阿敏是鑲藍旗的旗主,莽古爾泰掌控正藍旗,褚英的兒子杜度領著鑲白旗。再說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哥仨,他們可不是八旗旗主。阿濟格倒是立過功,可多爾袞和多鐸年紀小,連戰場都沒上過呢。
要說這八旗旗主,那權力相當大,這對大汗統治可沒啥好處。於是呢,皇太極就想著得“整頓八旗”,把權力都收到自己這兒來,讓那些旗主的力量變弱些。這頭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二貝勒阿敏。皇太極為啥選他呢?一方麵是阿敏這人傲得很,不服管;另一方麵,關鍵是他不是努爾哈赤的後代,收拾他沒啥太大阻力。
自己老爹舒爾哈齊的死,阿敏心裏一直別扭著,老想著得給父親要個說法,還打算自己弄個汗國出來。後來阿敏的實力慢慢強了,就想著自己單幹,跟努爾哈赤那一大家子對著幹。皇太極呢,一心要把大汗的權力弄結實了,打算“收拾八旗”,這時候阿敏正好趕上了,算是撞槍口上了。
崇禎元年就是1627 年,阿敏領著兵去打朝鮮,阿濟格、碩托、濟爾哈朗、杜度跟著一塊兒去。阿敏那叫一個厲害,打哪兒勝哪兒,一個勁兒地猛追朝鮮國王李倧。出發前,皇太極下了命令,說別使勁追李倧,能讓他服氣就行。可阿敏不聽啊,他一心想把半島給拿下,好給自己弄塊地盤。
打了勝仗後,阿敏在那宮殿裏擺下酒席,請各位將領來吃喝。他直說道,這宮殿那叫一個豪華,還表示想和大夥在這兒好好過日子,不想回那冷颼颼的東北了。據史料記載,他說:“我老是羨慕明帝和朝鮮王的城郭宮殿,現今咱都到這兒了,幹嘛急著回去呢?我覺得應當留下些兵在這裏屯田耕種,我和杜度叔侄倆就一塊兒住在這兒。”
阿敏想去拉攏杜度,可杜度給拒絕了,他表示皇太極同樣是他叔叔,他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親人。杜度是褚英的兒子,打仗特別勇猛,不過因為他父親的緣故,他隻好行事低調一些。最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是打算立褚英當太子的,然而開國的五大臣,還有兄弟們不停地找事兒,這可把褚英給氣壞了。
褚英和開國五大臣以及兄弟鬧掰了,還放話要搶先動手,把大汗的位子弄到手。努爾哈赤沒轍了,隻好把他關起來,向五大臣服軟。過了兩年,努爾哈赤頂不住五大臣的逼迫,把褚英給殺了,讓代善當儲君。哪承想,代善太心急,早早地就和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有了牽扯,這下子沒機會繼承大汗之位了。
杜度心裏清楚得很,他可不希望自己落得跟父親褚英一個下場。所以,當麵對某些事情時,杜度選擇了拒絕。
他弟弟濟爾哈朗也不同意自立。這樣一來,阿敏沒辦法了,隻能撤兵回沈陽。這撤兵的一路上,阿敏的軍隊還到處劫掠,這可又把皇太極給惹火了。皇太極想整治阿敏,也想借此削弱一下八旗旗主的勢力,於是又籌劃了一個局。
1627 年那會,在寧遠和錦州的戰場上,皇太極派代善、莽古爾泰、阿敏去打先鋒。他這麽幹,其實是想消耗那些不屬於他自己的兵力,這可把莽古爾泰他們給惹火了。這一仗打下來,皇太極雖說吃了敗仗,不過他自己直屬兵馬的損失倒不算大,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算個贏家。
1629年的時候,後金這邊糧食不夠吃了,皇太極就想著借道蒙古,再翻過長城進到關內去。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這些人可不幹了,他們使勁搖頭,說這事兒太懸乎,得搭進去好多兵馬,不劃算。皇太極可不聽他們的,放話自己要一個人入關。這下子,那些將領們沒招了,也隻好跟著他走。
這次入關打仗,皇太極在廣渠門和左安門那兒,讓袁崇煥給打敗了。那袁崇煥的紅衣大炮可猛了,一通狂轟,後金這邊傷亡老慘重了。在這當中,莽古爾泰帶領的那部分人損失最為嚴重,他自己也傷得不輕。打這以後,莽古爾泰就跟皇太極叫上板了,還把佩刀抽出來,要和皇太極決一死戰。這裏邊啊,左安門那場仗是個特別重要的緣由。
明朝那會兒內部爭鬥不斷,崇禎把袁崇煥給囚禁起來了,這可讓皇太極能順順當當回到東北了。不過呢,皇太極早就算計好了,設了個套,就等著阿敏往裏鑽,然後再慢慢整治他。皇太極打進關內後,占了永平、灤州、遷安、遵化這四座城,還派了兵在那兒守著,而阿敏就是負責這事兒的頭兒。
皇太極撤回關外的時候,安排鑲藍旗守著永平、灤州、遷安、遵化這四座城。可這四座城在關內,不在“撤退的範圍”裏,得讓鑲藍旗留在這兒鎮守。這事兒挺逗的,關內明軍那麽多,這四座城咋可能守得住呢?
永平那地兒,有四座城歸阿敏鎮守。這阿敏啊,其實就兩條道兒,可哪條都是絕路。要是跟明軍死磕,在城裏硬挺著,那八成得把命丟在那兒。為啥呢?他沒啥勝算,也別指望有援兵來幫襯。那要是不要這城了,撒丫子跑回沈陽呢?皇太極能饒得了他?肯定會拿“丟了城池”這事兒說事兒,再靠著八旗議事會的支持,阿敏照樣沒好果子吃。
阿敏琢磨了好久,最後決定不跟孫承宗帶領的明軍拚命,也不去管灤州、遷安、遵化這些地方的事兒,一心想著盡量保住自己的力量。這麽一來,八旗兵死了一千多號人,剩下的全都撒丫子跑了。阿敏呢,也不打算要永平了,拍拍屁股回關外去了。
咱說回到沈陽後,那皇太極可是氣壞了,在八旗議事會上對著阿敏就是一頓痛罵,直接就把他的兵權給奪了,然後把鑲藍旗交給了他弟弟濟爾哈朗。據記載啊,“下令把阿敏關起來。給他留了六個莊子、兩個園子、二十個奴仆、五百隻羊、二十頭牛,剩下的那些財產呢,全都歸了濟爾哈朗。”
一開始,阿敏本打算跟皇太極一決高下,進行反抗,可沒人站在他那邊,沒辦法,他隻好屈服了。到了1640年,阿敏心情苦悶,最終去世,這也意味著皇太極取得了勝利。濟爾哈朗能夠掌管鑲藍旗,那肯定是對皇太極心懷感激,全力支持他。1643年,皇太極病故了,鄭親王濟爾哈朗極力推舉福臨,也就是皇九子繼位,這麽一來,豪格和多爾袞都沒成功,成了失敗者。
滿倉臉上閃過畏懼之色,說道:“韃子長的很粗狂,身體結實,披甲兵最少都披棉甲,還有兩層甲,白甲兵甚至披三層甲,我們的刀劍根本砍不進去,他們還有騎兵,隻能在堅城守著,在野外,根本沒有打贏的可能,輸了就被韃子追著砍,基本都是全軍3覆沒,太慘了”
洪敏點了點頭,吃完飯抽了根煙說道:“那是他們沒有碰到我帶的兵,以後你就會看到怎麽建奴了。”
想到後金現在和今後幾年的局勢,皇太極奪嫡成功後,他告訴眾貝勒,黃色是大汗特有的顏色,所以正黃旗和鑲黃旗都應該一直是皇帝掌握(此前努爾哈赤將正黃旗給了多鐸,鑲黃旗給了阿濟格),此外他本人原先是正白旗旗主,所以現在他依舊要擔任該旗旗主。這麽一來皇太極就掌握了三旗的力量,這三旗也被稱為上三旗。
另外五旗的分配是這樣的,皇太極長子豪格擔任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擔任正藍旗旗主,阿敏被罷免,他弟弟濟爾哈朗擔任鑲藍旗旗主。代善依舊擔任正紅旗旗主,代善的兒子嶽托擔任鑲紅旗旗主,這是所謂的下五旗。
努爾哈赤走了以後,八旗議事會把皇太極為大汗給推選出來了,皇太極以祖宗之法要求多爾袞的老媽阿巴亥得去殉葬。皇太極當上大汗後,立馬就想著辦法讓自己大汗的權力更厲害些,開始整頓八旗。
想當初努爾哈赤打拚的時候,建州那地方的社會發展水平不咋高,大汗也不是那種特別有權威、高高在上的。但凡軍國方麵的大事,那都得由八旗議事會來拿主意。
這八旗議事會,裏頭的主要人員是那14個貝勒,還有些高級的武將以及各部的酋長。
這14個貝勒呢,又能分成“四大貝勒”和10個“小貝勒”。在這兒啊,“四大貝勒”的權力那可是最大的。想當年皇太極繼位的時候,他同意和其他那三大貝勒一塊兒麵朝南坐著。
說起議論軍國大事的時候,皇太極得先給三位兄長行個禮,完了之後才回到自己座位上,接著和三位兄長一塊兒接受眾將的拜見。不得不說,皇太極雖說當了大汗,可他真正掌握的權力沒多少。這也不難明白,皇太極剛繼位那會子,手底下的兵馬少得很,就隻有正白旗那點兒人。
在努爾哈赤快不行的時候,皇太極是正白旗的頭兒,代善管著兩紅旗,阿敏是鑲藍旗的旗主,莽古爾泰掌控正藍旗,褚英的兒子杜度領著鑲白旗。再說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哥仨,他們可不是八旗旗主。阿濟格倒是立過功,可多爾袞和多鐸年紀小,連戰場都沒上過呢。
要說這八旗旗主,那權力相當大,這對大汗統治可沒啥好處。於是呢,皇太極就想著得“整頓八旗”,把權力都收到自己這兒來,讓那些旗主的力量變弱些。這頭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二貝勒阿敏。皇太極為啥選他呢?一方麵是阿敏這人傲得很,不服管;另一方麵,關鍵是他不是努爾哈赤的後代,收拾他沒啥太大阻力。
自己老爹舒爾哈齊的死,阿敏心裏一直別扭著,老想著得給父親要個說法,還打算自己弄個汗國出來。後來阿敏的實力慢慢強了,就想著自己單幹,跟努爾哈赤那一大家子對著幹。皇太極呢,一心要把大汗的權力弄結實了,打算“收拾八旗”,這時候阿敏正好趕上了,算是撞槍口上了。
崇禎元年就是1627 年,阿敏領著兵去打朝鮮,阿濟格、碩托、濟爾哈朗、杜度跟著一塊兒去。阿敏那叫一個厲害,打哪兒勝哪兒,一個勁兒地猛追朝鮮國王李倧。出發前,皇太極下了命令,說別使勁追李倧,能讓他服氣就行。可阿敏不聽啊,他一心想把半島給拿下,好給自己弄塊地盤。
打了勝仗後,阿敏在那宮殿裏擺下酒席,請各位將領來吃喝。他直說道,這宮殿那叫一個豪華,還表示想和大夥在這兒好好過日子,不想回那冷颼颼的東北了。據史料記載,他說:“我老是羨慕明帝和朝鮮王的城郭宮殿,現今咱都到這兒了,幹嘛急著回去呢?我覺得應當留下些兵在這裏屯田耕種,我和杜度叔侄倆就一塊兒住在這兒。”
阿敏想去拉攏杜度,可杜度給拒絕了,他表示皇太極同樣是他叔叔,他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親人。杜度是褚英的兒子,打仗特別勇猛,不過因為他父親的緣故,他隻好行事低調一些。最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是打算立褚英當太子的,然而開國的五大臣,還有兄弟們不停地找事兒,這可把褚英給氣壞了。
褚英和開國五大臣以及兄弟鬧掰了,還放話要搶先動手,把大汗的位子弄到手。努爾哈赤沒轍了,隻好把他關起來,向五大臣服軟。過了兩年,努爾哈赤頂不住五大臣的逼迫,把褚英給殺了,讓代善當儲君。哪承想,代善太心急,早早地就和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有了牽扯,這下子沒機會繼承大汗之位了。
杜度心裏清楚得很,他可不希望自己落得跟父親褚英一個下場。所以,當麵對某些事情時,杜度選擇了拒絕。
他弟弟濟爾哈朗也不同意自立。這樣一來,阿敏沒辦法了,隻能撤兵回沈陽。這撤兵的一路上,阿敏的軍隊還到處劫掠,這可又把皇太極給惹火了。皇太極想整治阿敏,也想借此削弱一下八旗旗主的勢力,於是又籌劃了一個局。
1627 年那會,在寧遠和錦州的戰場上,皇太極派代善、莽古爾泰、阿敏去打先鋒。他這麽幹,其實是想消耗那些不屬於他自己的兵力,這可把莽古爾泰他們給惹火了。這一仗打下來,皇太極雖說吃了敗仗,不過他自己直屬兵馬的損失倒不算大,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算個贏家。
1629年的時候,後金這邊糧食不夠吃了,皇太極就想著借道蒙古,再翻過長城進到關內去。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這些人可不幹了,他們使勁搖頭,說這事兒太懸乎,得搭進去好多兵馬,不劃算。皇太極可不聽他們的,放話自己要一個人入關。這下子,那些將領們沒招了,也隻好跟著他走。
這次入關打仗,皇太極在廣渠門和左安門那兒,讓袁崇煥給打敗了。那袁崇煥的紅衣大炮可猛了,一通狂轟,後金這邊傷亡老慘重了。在這當中,莽古爾泰帶領的那部分人損失最為嚴重,他自己也傷得不輕。打這以後,莽古爾泰就跟皇太極叫上板了,還把佩刀抽出來,要和皇太極決一死戰。這裏邊啊,左安門那場仗是個特別重要的緣由。
明朝那會兒內部爭鬥不斷,崇禎把袁崇煥給囚禁起來了,這可讓皇太極能順順當當回到東北了。不過呢,皇太極早就算計好了,設了個套,就等著阿敏往裏鑽,然後再慢慢整治他。皇太極打進關內後,占了永平、灤州、遷安、遵化這四座城,還派了兵在那兒守著,而阿敏就是負責這事兒的頭兒。
皇太極撤回關外的時候,安排鑲藍旗守著永平、灤州、遷安、遵化這四座城。可這四座城在關內,不在“撤退的範圍”裏,得讓鑲藍旗留在這兒鎮守。這事兒挺逗的,關內明軍那麽多,這四座城咋可能守得住呢?
永平那地兒,有四座城歸阿敏鎮守。這阿敏啊,其實就兩條道兒,可哪條都是絕路。要是跟明軍死磕,在城裏硬挺著,那八成得把命丟在那兒。為啥呢?他沒啥勝算,也別指望有援兵來幫襯。那要是不要這城了,撒丫子跑回沈陽呢?皇太極能饒得了他?肯定會拿“丟了城池”這事兒說事兒,再靠著八旗議事會的支持,阿敏照樣沒好果子吃。
阿敏琢磨了好久,最後決定不跟孫承宗帶領的明軍拚命,也不去管灤州、遷安、遵化這些地方的事兒,一心想著盡量保住自己的力量。這麽一來,八旗兵死了一千多號人,剩下的全都撒丫子跑了。阿敏呢,也不打算要永平了,拍拍屁股回關外去了。
咱說回到沈陽後,那皇太極可是氣壞了,在八旗議事會上對著阿敏就是一頓痛罵,直接就把他的兵權給奪了,然後把鑲藍旗交給了他弟弟濟爾哈朗。據記載啊,“下令把阿敏關起來。給他留了六個莊子、兩個園子、二十個奴仆、五百隻羊、二十頭牛,剩下的那些財產呢,全都歸了濟爾哈朗。”
一開始,阿敏本打算跟皇太極一決高下,進行反抗,可沒人站在他那邊,沒辦法,他隻好屈服了。到了1640年,阿敏心情苦悶,最終去世,這也意味著皇太極取得了勝利。濟爾哈朗能夠掌管鑲藍旗,那肯定是對皇太極心懷感激,全力支持他。1643年,皇太極病故了,鄭親王濟爾哈朗極力推舉福臨,也就是皇九子繼位,這麽一來,豪格和多爾袞都沒成功,成了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