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事部登記完,分配好了工作之後,張奔雲翻了翻桌子上的綠牌子,提高聲量喊道:


    “32號!”


    遠處立刻傳來一道應和的聲音:“來了來了,32號在這裏!”


    很快便有一個胳膊上係著紅布的男人小跑著過來,手裏也拿著一個綠牌子,隻是形製有些不大一樣,過來後立刻將牌子遞給了張奔雲。


    張奔雲檢查了幾遍,兩個牌子順利合二為一,才點點頭,在紙上寫下什麽,重新遞給對方一個黃牌子。


    “這些人就是你的組員了,一共二十人,一女十九男,都是雲縣來的山民,交給你了。”


    “好嘞!”男人痛快應下。


    他約莫有個五十多歲,這在山民的年紀裏,已經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時候了。


    雖說還要幹活,但一般重要的活計都不會讓這個年紀的人幹。


    家中都要如此,更何況是縣城招做工的了。


    因此山民們聽到張奔雲說自己要被交給他之後,都用疑惑奇異的眼神看向他,心中嘀咕著怎麽胡縣連這麽大年紀的都要招來幹活。


    那男人哈哈一笑,也不介意這些視線,兀自自我介紹道:


    “我叫趙二根,是32號宿舍樓的舍長,你們喊我舍長就行,我會帶你們去住的地方,到時候你們在住宿上有什麽問題,都可以來問我。”


    宿舍樓?


    這是什麽東西?


    聽後麵話的意思,像是住的地方。


    山民們初來乍到,什麽都不懂,還有幾個人有些不安的看向一路帶他們來的雲縣差役,在差役們點點頭,表示讓他們跟著走後,才站到了趙二根身後。


    白四娘依舊是沉默的走在最後麵,這次倒是沒有人嘴賤招惹她了,旁邊那個被退回去的山民,可還垂頭喪氣的蹲在樹底下呢。


    趙二根並沒有因為人數滿了二十就直接走人,而是掏出個小本本,眯著眼睛看了看,喊了一聲:


    “我現在喊你們名字, 聽到名字的要大聲的回我一句【到】,知道嗎?”


    “元有水!”


    人群中有個黝黑幹瘦的男人條件反射啊了一聲。


    趙二根:“你別啊,要喊到!”


    “跟我學!到!”


    元有水趕忙學著趙二根的樣子:“到!”


    趙二根這才滿意點頭,又叮囑其他人:“喊到你們名字,你們也要喊到,沒喊到你們名字的就不要吱聲。”


    “向錢!”


    “……到?”


    “要喊到!”


    “到!”


    “趙屎多。”


    “到!”


    “誒,對了,很好,就是這樣,白四娘。”


    “到!”


    “周多糧……”


    一直到挨個點了人名,又都有人應了到,趙二根才小心翼翼合上小本子,揣進懷中。


    “來,你們都跟我走,不要落下,要是路上走丟了,巡邏隊問你們,就說你們是32號宿舍樓的!”


    山民們一開始還覺得這舍長有點瞧不起他們,都是山裏長大的,認路那是基本功,來個縣城,怎麽可能會走丟了。


    但趙二根卻沒帶著他們入到那有著正建設巍峨城牆的縣城中,而是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去。


    當下便有山民不安:“我們這是去哪?不是胡縣做工嗎?”


    趙二根走在前頭也不回頭,顯然回答了很多次類似的問題:


    “胡縣又不是隻有縣城,我們胡縣可大得很,宿舍樓建在北區,挨著軍營,安全著呢,你們且放心吧。”


    山民們半信半疑,猶猶豫豫跟了上去,沒走多久,就徹底信了趙二根的話了。


    無他,這一路上到處都是做工的人啊。


    那幾個去過雲縣的山民,對縣城的印象就是城牆裏麵熱鬧,但外麵還是照樣四周都是野草,走上半天也隻能碰見一兩個人。


    但胡縣的周邊,到處都是人。


    而且都在熱火朝天的幹活。


    ——“一二!嘿呦!”


    ——“嘿呦!一二!”


    遠處一條非良田的土地上,正有許多人打著赤膊,頭上係著防止汗水進眼睛的布帶,賣力撅著地。


    土地並不是隻有鬆軟的表麵,這樣的土地那叫良田,柳州境地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硬巴巴的,還因為挨著山區,地表地表常常裸露著各種岩石。


    因此將一片土地挖開並不是什麽輕鬆活計,硬質的土不光需要用力挖掘,那些或大或小的岩石還要人合力滾出來。


    接著再用繩索和人力,將岩石們放上板車,七八個人前麵拉後麵推,側麵幾個人又一邊扶著一邊用力,這才運走了這塊大石頭。


    “嘿喲!一二!”


    號子聲不斷響起,又有新的號子接上,山民們有些震撼的看著這一幕。


    他們山中大家是不一起幹活的,就算是要開荒,那也是各家開各家的,最多親戚們來幫幫忙,像是這種一二百人一起賣力幹活的場景,那真是見都沒見過。


    “他們這是在幹嘛?開荒嗎?在這裏開?”


    這怎麽看著也不像是個適合耕田的地方啊。


    一直沉默的白四娘此刻倒接話了:“不像是開荒,像是挖溝。”


    趙二根讚揚的點點頭:“沒錯,白四娘說的很對,他們這是在修建渠道。”


    從他點過一次名,就能記住白四娘的名字來看,趙二根能當上這個舍長,也是有些本事的。


    山民們從來沒有聽過修建渠道這個名詞,當即有人問:“渠道是什麽意思?是要挖個道?”


    趙二根並沒有因為山民們是新人就不理他們的發問,而是耐心解釋道:


    “這渠道也可以叫水渠,是用來引水的,最近天不下雨,四處幹旱,就算是家家戶戶所有人都去上遊打水,也趕不上地幹的速度。”


    “因此柳大人親自設計了一條可以將上遊水流引入耕田的渠道,隻要這條渠道挖通了,隻要上遊的水不幹,我們胡縣就能有水用。”


    山民們都有些被驚到:“還能這樣?”


    這耕田種地,不一向是看老天爺吃飯的嗎?胡縣竟然能想出幹旱的時候修個水渠,將水引來。


    “但,這修渠道一看就費事,要修多久啊?別田裏的糧食要收了,才修好。”


    山民們是沒見過什麽世麵,連修水渠都不知道,但他們都幹過農活,看兩眼就知道這修水渠沒那麽簡單了。


    趙二根卻是笑:“沒事,我們也不隻有修渠道這一條路,早在一年前,縣裏就在四處打井,今年更是三個會打井的老師傅一寸地一寸地的勘測,看能不能打井。”


    “還有我們之前一年前就在修的水庫,也能取水。”


    “就算這個水渠修個一年半載也修不好,我們胡縣也能撐過去。”


    山民們聽著一些或是知道或是不知道的應對幹旱的措施,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


    挖水庫儲水可以在幹旱來臨時,盡可能保住田地,這他們不知道嗎?知道啊。


    可挖水庫多費事啊,尤其是修建水庫需要的石頭,那真是要靠人力一點點扛過去,用的時間還要許多。


    因此知道歸知道,山中的各個村落們,哪怕是最大的白氏,都從來沒有實踐過。


    但胡縣卻做了,且做成了。


    他們從前總覺得自己雖然住的是村子,可村子裏人丁旺盛,官府都管不到他們,心裏多多少少是有些自信的。


    但如今,這些自信初來胡縣第一天,就碎成了渣渣。


    山民們都莫名沉默下來,倒是有個機靈的,又問:


    “那都有水井和水庫了,為什麽還要挖水渠?就算是挖好了,也未必趕得上抽穗啊。”


    抽穗期可以說是在種植粟最重要的時期,打農藥重要,水分也十分重要。


    這個時候的土壤濕度需求量最大,也最需要水,如果水分不足的話,會直接影響抽穗。


    看這個挖掘水渠的進度,想要趕上抽穗期,難度還是有些大的。


    山民們便有些不理解,既然趕不上,為什麽要做呢。


    趙二根卻笑道:“之前也有人問過柳大人這話,柳大人是這麽說的,今年趕不上,就趕明年,明年趕不上,就趕後年。”


    “隻要水渠建成了,我們這一代,下一代,下下代都能用上。”


    “它能抗旱,能防洪,還能讓我們開更多的荒,你們說,值不值?”


    遠處,號子聲還在不斷傳來,每個幹活的人,都十足的賣力。


    他們中,有的是胡縣本地人,有的是從外地逃來北方的流民,有的是其他幾個縣跑來找工作的。


    但無論來自哪裏,每個人都幹勁十足。


    趙二根介紹道:“在胡縣做工滿三年,是可以拿到胡縣名籍的,所以最近來了許多外地工人。”


    嘻嘻哈哈的小孩子笑聲傳來,幾個約莫隻有五六歲的孩童拿著撥浪鼓快步跑過。


    他們身上還穿著麻布,衣服上也有補丁,顯然隻是普通百姓的孩子。


    還有兩個小孩衝著人群裏幹活的工人們喊爹娘。


    如今胡縣幾乎是人人皆工,尤其是年輕人們,夫妻兩個在同個工地幹活的情況非常常見。


    這個時候家裏的孩子就要考慮怎麽辦了,大一點的還好,有的可以自己做活,有的也能帶妹妹弟弟,還有的被父母送到了免費識字班上學。


    像是那種五六歲大,稍微懂點事,但還不能太幹活的,父母們便帶來工地,讓他們在周圍跑著玩。


    反正離得不遠,四周也有巡邏隊,窮人家的孩子也沒有那麽嬌貴,至於人販子,胡縣就沒有這個東西。


    因此他們是很放心的。


    許多工地上都可以看到成群結隊跑過的孩子,巡邏隊看到他們的時候,也會叮囑兩聲不準跑遠。


    那些渾身泥濘,臉上寫滿了窮苦留下痕跡的父母便笑著直起腰,招呼他們:


    “別在這邊玩,小心摔著,去林子那邊玩吧,吃飯的時候記得回來。”


    小孩子們便又開開心心跑遠了。


    咚咚咚的撥浪鼓聲伴隨著他們的笑聲漸漸遠去。


    在山中孩子們還在饑一頓飽一頓的時候,這些胡縣的孩子們卻已經能玩得起玩具了。


    山民們心中激蕩,哪怕他們自己也說不清這心底突湧出來的情緒是什麽,說不清道不明,但有些酸澀,也有些豔羨。


    他們大多也都是有孩子的。


    在接觸到其他山民的眼神後,他們又忍不住低下頭,眼神閃爍。


    這些人忍不住想著,這樣的話,今年的旱年胡縣或許不會受太大影響吧。


    做工三年……能拿到胡縣名籍。


    他們也不是說就要背棄家族了,可,可若是自己能在這裏站穩腳跟,如果行的話,最好還是將家人接來吧。


    大道理山民們不懂,卻知道一件事。


    胡縣的百姓們,活下來的幾率要比山民大上許多。


    就光是那個水庫,今年的幹旱就不會讓他們活活餓死。


    家族……家族是很重要,可他們更想活下去,活的好一些。


    自己命賤或許也就認了。


    可自家孩子的命……不能就這麽認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隻想當軍醫,你們讓我當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超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超餓並收藏我隻想當軍醫,你們讓我當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