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未散盡,仿若輕紗籠罩著眾人暫居的山穀。蘇禦早早起身,推門而出,望著那朦朧的山色,心中既滿是對《墨韻千秋》書稿未來的憧憬,又沉甸甸地壓著諸多憂慮。此刻,書稿雖已趨近完美,但出版之路,恰似眼前這被濃霧遮蔽的山路,曲折難辨,荊棘叢生。


    眾人齊聚屋內,圍坐在那張滿是劃痕、承載了無數日夜辛勞的木桌旁,蘇禦神色凝重地開口:“諸位,書稿打磨至今,成果斐然,可若想它問世,咱們還得闖過出版這一關。當下局勢動蕩,物資匱乏,印書的諸多事宜,每一步都困難重重。”說罷,他輕輕歎了口氣,手指無意識地叩擊著桌麵。


    唐寅微微皺眉,把玩著手中畫筆,率先發言:“印書需大量紙張,可如今這市麵上,紙張要麽粗糙不堪,根本印不得好書,要麽被權貴把控,價格高昂,咱們哪有這許多銀錢去購置?”眾人聞言,皆麵露難色,點頭稱是。這亂世之中,紙張竟成了第一道攔路虎。


    陳學究輕撫胡須,目光深邃,沉聲道:“還有那活字印刷的活字,磨損嚴重,咱們手頭現有的幾套,缺字少劃,印出的書頁錯漏百出,若要重新鑄造,一來耗時,二來工藝複雜,找工匠亦是難事。”周崇在旁補充:“況且,即便活字、紙張有了著落,印刷的場地也不好找。咱們需找一處隱秘又幹燥之地,以防書稿受損,可這等地方,極易引人側目,萬一招來金兵或是歹人,書稿便危在旦夕。”


    一時間,屋內氣氛凝重,眾人皆陷入沉默,眉頭緊鎖,思索著應對之策。許久,陸文打破僵局,目光堅定地看向眾人:“諸位,咱們一路走來,曆經多少艱難險阻,哪一次不是絕境逢生?如今雖困難重重,但隻要我們齊心,定能找到出路。我聽聞,城外有幾家小造紙坊,雖產量不高,但紙的質地尚可,咱們或可與他們協商,以書稿的未來收益作保,先賒些紙張來用。”眾人眼睛一亮,覺得此計可行,心中燃起一絲希望。


    蘇禦劍眉一揚,點頭道:“陸兄所言甚是。我這邊也有路子,我認識一位老鐵匠,手藝精湛,雖年事已高,但若咱們誠心相求,許以重金,他或可幫忙重新鑄造活字。隻是這資金……”話未說完,林婉兮輕聲開口:“蘇大哥,我這些年還有些積蓄,雖不多,但可解燃眉之急。”眾人望向她,心中滿是感激。蘇禦更是動容,目光溫柔地看著她:“婉兮,多謝你,待書稿出版,定當加倍奉還。”


    解決了紙張與活字的難題,場地的尋找便迫在眉睫。眾人商議後,決定兵分兩路。蘇禦與唐寅喬裝打扮,進城尋覓合適之地;陸文、陳學究和周崇則留守山穀,繼續整理書稿,以防萬一。


    蘇禦與唐寅身著粗布麻衣,仿若尋常百姓,穿梭在吳興城的大街小巷。城中一片蕭條,百姓們麵帶菜色,行色匆匆。二人小心翼翼地留意著每一首,城中一片蕭條,百姓們麵帶菜色,行色匆匆。二人小心翼翼地留意著每一處空置院落,既要考量其隱秘性,又要兼顧通風、幹燥等條件。幾經波折,終於在城角一處偏僻之地,尋得一座廢棄的宅院。宅院雜草叢生,房屋破舊,但主體結構尚好,稍加修繕,便可作為印刷場地。蘇禦與唐寅對視一眼,眼中滿是欣喜,趕忙回去告知眾人。


    眾人得信,迅速收拾行囊,帶著書稿與珍貴資料,向那宅院進發。抵達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修繕工作。林婉兮巾幗不讓須眉,挽起袖子,與眾人一同除草、清掃、修補房屋。幾日下來,原本破敗的宅院煥然一新,眾人在院子裏支起印刷架,擺好活字與紙張,一切準備就緒,隻等開印。


    然而,就在即將開印之際,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負責排版的陸文發現,由於書稿多次修改,頁碼標注混亂,章節順序也出現了幾處顛倒,若貿然開印,這書便成了一團亂麻。眾人聽聞,心急如焚,立即圍坐商討。


    陳學究經驗豐富,沉思片刻後說道:“咱們莫慌,先把書稿從頭到尾梳理一遍,核對目錄與正文,重新標注頁碼。這雖是個細致活兒,但隻要耐心,定能理清楚。”眾人依言而行,逐字逐句核對,遇到爭議之處,便翻找古籍查證。經過兩日兩夜的奮戰,終於將書稿整理得井然有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試印幾頁後,眾人發現墨色不均,有的地方濃得漆黑一片,有的地方卻淡得幾乎看不清字跡。唐寅仔細檢查印刷工具,原來是墨汁調配不當,且刷墨的刷子毛質粗糙,導致上墨不勻。他憑借著對書畫顏料的了解,反複試驗,調整墨汁配方,又自製了一把柔軟細膩的毛刷。再次試印,書頁上的字數清晰美觀,墨色均勻,眾人歡呼雀躍。


    就在眾人鬆了口氣,準備正式開印之時,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眾人臉色大變,以為是金兵來襲。蘇禦迅速組織大家將書稿與工具藏好,準備應對危機。馬蹄聲漸近,卻在宅院門口戛然而止,隨後傳來一聲呼喊:“蘇禦兄,可在裏麵?”蘇禦聽出是友人之聲,疑惑地打開門,隻見一位身著儒衫的書生站在門口,麵帶喜色。


    書生走進院子,拱手笑道:“蘇禦兄,恭喜啊!我剛得知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朝廷近日下了詔令,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與出版,對咱們這類傳承華夏文化的書稿,有專項資助與扶持政策。”眾人聞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後,爆發出一陣狂喜的歡呼。


    蘇禦激動地握住書生的手:“真的?太好了!這一路的艱辛,總算沒有白費。”書生點頭道:“千真萬確!兄台快些,依此政策,你們的書稿不僅資金無虞,出版後還能得到官方推廣,定能廣為流傳。”


    送走書生後,眾人圍坐在一起,眼中淚光閃爍,感慨萬千。蘇禦拿起書稿,聲音略帶顫抖:“諸位,咱們盼了這麽久,曆經無數艱難,如今終於迎來曙光。這是上天眷顧,更是我們齊心協力的結果。”林婉兮靠在蘇禦肩頭,輕聲抽泣:“蘇大哥,我們終於熬過來了。”


    在朝廷政策的扶持下,印刷工作順利展開。一頁頁承載著華夏曆史與眾人心血的書稿逐漸成型,墨香四溢。眾人望著那堆積如山的書頁,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他們知道,這部《墨韻千秋》即將問世,如同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穿透亂世的黑暗,為華夏子孫點亮求知、奮進之路,成為傳承文化的不朽豐碑。而他們這一路走來的故事,也將與書稿一同,被後人傳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堅守初心,傳承文明。


    可天有不測風雲,正當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緊鑼密鼓地籌備後續印刷事宜時,一場暴雨突襲而來。那雨勢極為凶猛,仿若天河決堤,短時間內,山穀中的水位迅速上漲,泥水橫流。眾人所在的宅院地勢較低,瞬間被洪水包圍,岌岌可危。


    蘇禦見狀,心急如焚,大聲呼喊:“大家快把書稿和工具往高處搬,千萬不能讓它們受損!”眾人立刻行動起來,手忙腳亂地搬運著沉重的活字、珍貴的書稿以及剛剛印好的書頁。雨水打濕了他們的衣裳,迷住了他們的雙眼,但此刻沒人顧得上這些,滿心隻想著保護好他們辛苦創作的成果。


    林婉兮身形嬌小,力氣有限,卻也咬緊牙關,和大家一起奮力搬運。在匆忙間,她不慎滑倒,膝蓋重重地磕在地上,鮮血瞬間滲出,染紅了衣衫。蘇禦發現後,急忙奔到她身邊,心疼地將她扶起:“婉兮,你怎麽樣?”林婉兮強忍著疼痛,擠出一絲微笑:“蘇大哥,我沒事,書稿要緊。”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眾人終於在洪水淹沒宅院之前,將絕大部分書稿和工具轉移到了安全地帶。但還是有一小部分紙張被浸泡在了水中,變得軟爛不堪,無法再使用。看著那受損的紙張,眾人的心情無比沉重,這每一張紙都來之不易,凝聚著他們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雨停之後,洪水慢慢退去,眾人望著滿目瘡痍的宅院,心中滿是無奈和沮喪。但蘇禦深知,此刻絕不能氣餒,他振作精神,鼓舞大家:“諸位,雖然這場天災讓我們遭受了損失,但我們不能就此放棄。我們已經克服了那麽多困難,這點挫折算不了什麽。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重新站起來,讓《墨韻千秋》順利出版。”


    在蘇禦的激勵下,眾人重拾信心。他們開始清理宅院,修繕被洪水衝毀的設施,重新整理剩下的書稿和工具。唐寅發揮他的繪畫才能,幫忙繪製了一些簡易的防水、排水圖紙,指導大家改善宅院的排水係統,以防下次再遭遇洪水時措手不及。


    同時,眾人還積極與外界聯係,爭取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蘇禦寫信給各地的文人朋友,講述他們的遭遇,尋求物資援助;陸文則四處奔走,尋找能夠提供幹燥紙張的渠道;陳學究和周崇繼續核對書稿,確保洪水沒有對內容造成損害。林婉兮雖然受傷,但她也不肯閑著,坐在一旁幫忙整理資料,力所能及地為大家分擔。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眾人逐漸恢複了元氣。宅院重新變得整潔有序,印刷設備也修繕一新,新的紙張和物資陸續到位。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印刷工作再次啟動,一頁頁書稿又開始源源不斷地從印刷架上誕生。


    看著重新恢複生機的場景,眾人心中滿是感慨。蘇禦拿起一本剛剛印好的書頁,輕輕撫摸著上麵的字跡,眼中滿是欣慰:“諸位,我們又一次挺過來了。這一路的風風雨雨,隻會讓我們的《墨韻千秋》更加堅韌,更加閃耀。相信它問世之後,一定能在這亂世之中,為華夏文化傳承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眾人圍坐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堅定與希望的笑容。他們知道,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傳承華夏文化的腳步。他們期待著《墨韻千秋》正式出版的那一天,期待著這部凝聚著他們無數心血的作品,能夠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後世子孫點亮求知、奮進的燈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寫書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恒的沙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恒的沙粒並收藏寫書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