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未散盡,仿若輕紗籠罩著吳興城。周崇心中懷揣著對古籍的熾熱渴望,眼神中透著堅定,毅然決定第三次踏入那座藏有無數曆史珍寶卻又陰森靜謐的幽閣。此前兩次探尋,雖收獲頗豐,為《墨韻千秋》覓得了諸多關鍵資料,可他深知,這幽閣仿若一座神秘的文化富礦,定還有未被發掘的稀世珍寶,能讓書稿綻放更為耀眼的光芒。


    幽閣隱匿在城角一處偏僻之地,四周荒草叢生,門扉緊閉,透著幾分神秘與死寂。周崇輕輕推開那扇陳舊腐朽的門,“吱呀”一聲,在寂靜中格外刺耳,驚起幾隻棲息的蝙蝠,撲棱棱地亂飛。他手持一支簡易火把,微弱的火光在幽暗中搖曳,勉強照亮前行的路。踏入閣內,那股陳舊書籍特有的黴味混雜著塵土氣息撲麵而來,他卻仿若未聞,全神貫注地朝著記憶中的藏書區域走去。


    閣內書架林立,層層疊疊,高至屋頂,仿若迷宮一般。周崇小心翼翼地穿梭其中,目光如炬,逐排掃視著書架上的書籍。行至閣中深處,一處被厚重帷幔遮擋的角落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心頭一動,快步上前,輕輕撥開帷幔,隻見幾個布滿灰塵的木箱堆積在此。周崇蹲下身子,顫抖著手打開其中一個箱子,瞬間,一股更為濃烈的腐味散發出來,嗆得他咳嗽幾聲。待塵埃稍稍落定,箱內的古籍映入眼簾,這些古籍紙張泛黃脆弱,仿若輕輕觸碰就會破碎,其上文字多為蠅頭小楷,密密麻麻,記載著諸多年代久遠、鮮為人知的史事。


    周崇心跳加速,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其中一本古籍詳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盛行之下,文人雅士們以清談為風尚,在山林之間、庭院之中,探討宇宙人生、哲理思辨的集會場景。書中不僅記錄了諸多精彩言論,還描繪了當時獨特的服飾、器具,以及文人之間以詩酒、琴棋相伴的雅致生活。“這對豐富書稿中的魏晉章節簡直是無價之寶!”周崇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激動光芒,“此前書稿雖提及玄學,卻多側重思想理論,如此鮮活生動的場景描述,恰能展現那個時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正當他沉浸於新發現的喜悅中時,幽閣深處突然傳來一陣陰森的風聲,吹得帷幔獵獵作響,火把也險些熄滅。周崇警覺地站起身來,警惕地環顧四周。還未等他緩過神,一陣輕微卻又雜亂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在這寂靜的幽閣中顯得格外詭異。周崇心中暗叫不好,迅速將古籍藏入衣袖,吹滅火把,側身躲在書架之後。


    透過書架的縫隙,他看到幾個黑影緩緩靠近。待黑影走近,借著微弱的光線,周崇辨認出是幾個金兵模樣的人。為首之人滿臉橫肉,眼神凶狠,腰間佩著長刀,大聲吆喝著:“仔細搜,聽聞這幽閣藏有反金、煽動之書,若有發現,統統帶走!”周崇心中一緊,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深知一旦這些珍貴古籍落入金兵之手,書稿必將失去重要助力,這些珍貴史料恐也將永無天日。他屏住呼吸,盡量蜷縮身體,避免發出聲響。


    金兵在幽閣內四處翻找,書籍散落一地,不時傳來書頁撕裂之聲,周崇心如刀絞,卻又無可奈何。其中一個金兵走到周崇藏身的書架前,停了下來,手中長刀隨意地撥弄著地上的書籍,周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好在那金兵並未察覺異樣,罵罵咧咧幾句後,轉身離開。


    好不容易熬到金兵離開,周崇才長舒一口氣,從書架後走出。望著狼藉一片的幽閣,他滿心悲憤,卻也更堅定了守護與傳承文化的決心。“哪怕亂世如淵,我等也要以知識為燈,照亮華夏前行之路。”他緊攥著古籍,決然離開幽閣,匆匆趕回眾人暫居之處。


    眾人聽聞周崇歸來,紛紛起身相迎。看到他衣衫不整、灰頭土臉,卻麵露欣喜,蘇禦心中一動,問道:“周兄,此行可有收獲?”周崇不及歇息,興奮地將古籍置於桌上,講述起此番驚險曆程。


    眾人圍攏過來,傳閱古籍,不時發出驚歎。陸文輕撫書頁,感慨道:“周兄,此古籍真是雪中送炭!這些魏晉清談場景,恰可填補書稿在文化生活展現上的空白。我觀其中對文人言辭的記載,還能啟發我優化相關章節文字,使其更具感染力,仿若能讓讀者穿越時空,置身於那些唇槍舌劍、思想交鋒的雅集之中。”


    唐寅凝視書中提及的場景,靈感突發:“我仿佛已看到那些文人在竹林溪邊,身著寬袍大袖,或坐或臥,揮麈清談。我定要據此畫出係列配圖,讓畫麵定格這些風雅瞬間,為書稿增色。”說罷,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在紙上勾勒草圖。


    陳學究則翻閱古籍,對比印證:“從這古籍所記,可旁證一些正史細節,糾正過往誤解。咱們寫書,嚴謹為重,有此新證,書稿可信度又將提升。”他迅速標記出需核實調整之處,與周崇商討後續甄別事宜。


    林婉兮細心地為周崇端來一杯熱茶,輕聲說道:“周大哥,您辛苦了。這一路艱險,幸得您執著探尋,才讓這些珍貴史料重見天日。”周崇接過茶杯,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林姑娘,為了《墨韻千秋》,為了華夏文化傳承,一切都值得。”


    在周崇新發現激勵下,眾人幹勁更足。接下來日子裏,陸文依據古籍優化文字,描繪魏晉之際,文人雅士們聚眾清談,言辭精妙、風度翩翩的場景;唐寅繪就多幅配圖,畫麵中既有竹林七賢式的名士在山水間高談闊論,也有文人雅集時的琴棋書畫相伴,生動展現那段風流雅韻;陳學究與周崇深入研究古籍,重新梳理魏晉章節知識脈絡,確保準確無誤;林婉兮協助眾人,整理資料、傳遞信息,讓創作流程順暢無阻。


    然而,隨著研究深入,問題也接踵而至。古籍因年代久遠,部分文字模糊不清,一些關鍵人名、地名難以辨認,給資料引用、故事還原帶來極大困難。眾人圍坐,麵對難題,苦思冥想。


    蘇禦沉思良久,提議道:“咱們可從多方麵入手。一方麵,依據上下文語境推測模糊字詞;另一方麵,查找同期其他古籍,看是否有相關記載可作佐證。再者,走訪當地老人,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說不定也能提供線索。”


    眾人稱善,即刻行動。周崇憑借深厚史學功底,反複研讀上下文,推測出幾個重要字詞;陸文四處打聽,尋來幾本同時代文人筆記,從中覓得零星線索;林婉兮則深入街巷,與老人們攀談,終於從一位老者口中得知一個關鍵地名的確切稱呼。


    綜合各方線索,眾人逐漸攻克難關,將古籍中的珍貴史料完整融入書稿。此時,《墨韻千秋》的魏晉章節愈發豐滿厚重,既有玄學思想的深邃探討,又有文人生活的風流雅致;既有政治動蕩的波譎雲詭,又有文化傳承的堅韌不拔。每一頁都承載著眾人的心血,每一字、每一畫都凝聚著他們對華夏文化的深情厚誼與堅守擔當。


    夜已深,眾人仍圍坐於燭火旁,審閱新修訂的書稿。雖疲憊不堪,眼中卻滿是欣慰與自豪。蘇禦舉杯,豪情滿懷地說道:“諸位,今日成果,全賴周兄的勇敢探尋與大家齊心協力。這一路雖荊棘叢生,但我們從未退縮。相信《墨韻千秋》必將成為亂世中的文化曙光,為華夏子孫點亮求知、奮進之路!”眾人舉杯響應,在這溫暖的氛圍中,對未來充滿信心,繼續向著書稿最終完成大步邁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寫書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恒的沙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恒的沙粒並收藏寫書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