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細碎光影,蘇禦與林婉兮背著從地窖尋來的珍貴典籍,懷揣著對《墨韻千秋》的滿心期許,回到那廢棄已久的蘇家老宅。


    踏入宅門,往昔的繁華與如今的破敗撞了個滿懷。朱漆大門滿是剝落的痕跡,門環鏽蝕,失去了曾經的光澤;庭院中雜草叢生,磚石縫隙間偶有野花頑強地探出頭來,似在訴說著往昔的熱鬧與如今的孤寂;回廊的雕梁畫棟色彩黯淡,有的地方甚至已經殘缺不全,仿佛被歲月與戰亂狠狠啃噬。


    蘇禦望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眼眶微微泛紅。林婉兮輕輕握住他的手,柔聲道:“公子,莫要傷懷,雖物是人非,但咱們手中之筆,定能重塑往昔輝煌,讓文化之光再次充盈於此。”蘇禦深吸一口氣,微微點頭,握緊了林婉兮的手,似汲取了力量。


    二人來到蘇禦昔日的書房,屋內彌漫著一股陳舊的氣息,書架上空空蕩蕩,僅有幾本殘卷散落。蘇禦徑直走向書桌,輕輕拂去上麵厚厚的灰塵,將一路收集來的古籍、資料小心翼翼地擺放整齊。他轉頭對林婉兮說:“姑娘,此處雖簡陋,卻承載著我兒時的讀書時光,如今,咱們便要在這裏,為《墨韻千秋》謀篇布局,開啟新程。”


    林婉兮環顧四周,微微皺眉:“公子,此處雜物甚多,采光亦不佳,怕是不利於長時間創作。要不,咱們稍作整理,讓光線透進來些,也可使心境明朗。”蘇禦應道:“姑娘所言極是。”說罷,二人便動手清理雜物,擦拭桌椅門窗。不多時,屋內有了些許生氣,陽光透過窗欞,照進幾縷溫暖,照亮了滿桌的書卷。


    蘇禦鋪開宣紙,拿起毛筆,蘸飽墨汁,卻又懸於紙上,遲遲未落。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曆史的長河,從遠古的神話傳說,到先秦的百家爭鳴,再到漢唐的盛世風華、宋元的婉約豪放……如何將這浩瀚的華夏文化凝於一書之中,既展現其源遠流長,又凸顯當下亂世中的人文堅守,著實令他絞盡腦汁。


    林婉兮看出蘇禦的躊躇,輕聲提議:“公子,不妨先從咱們已有的資料入手,梳理出各個朝代的關鍵脈絡,再將百姓在亂世中的故事、藝術瑰寶等穿插其中,仿若串珠成鏈,使其渾然一體。”蘇禦眼睛一亮,讚道:“姑娘此計甚好!”


    於是,他們埋頭於古籍之中,逐字逐句地探尋著可用的信息。蘇禦專注於曆史典故、文學經典,時而為發現一段新穎的史料而欣喜,時而又因資料的殘缺不全而蹙眉;林婉兮則仔細端詳那些書畫作品,從古人的筆觸、用色中汲取靈感,思考著如何將丹青之韻融入書中文字。


    不知不覺,夜幕悄然降臨,月光如水,灑在老宅的庭院中。蘇禦點亮一盞油燈,微弱的火光在夜風中搖曳,映照著他愈發堅毅的麵龐。他仍沉浸在書稿的構思之中,在紙上寫寫畫畫,反複斟酌章節的劃分、內容的編排。林婉兮在一旁,雖已麵露倦容,卻依然強撐精神,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蘇禦相互探討。


    子時已過,林婉兮實在支撐不住,趴在桌上沉沉睡去。蘇禦見狀,輕輕為她披上一件外衣,又轉身回到書桌前。此刻,他的心中滿是使命感,望著窗外的明月,喃喃自語:“父親,孩兒定不負您的期望,用這一書傳承蘇家之誌,讓華夏文化永綻光芒。哪怕徹夜難眠,孩兒也要將這謀篇布局做到極致。”


    蘇禦的目光重新落回紙上,筆下繼續遊走,為了一個章節的開篇,他反複琢磨詞句,既要引人入勝,又要貼合全書主旨。他想起曾在逃難途中聽聞的一個故事:一位老夫子,在金兵來襲時,舍命護住學堂裏的經史子集,隻因他堅信,這些典籍是華夏文脈所在,隻要文脈不斷,民族便有希望。這個故事給了蘇禦靈感,他決定以此為切入點,開啟書中關於亂世文人堅守的篇章。


    為了豐富這一章節,蘇禦又仔細回憶起沿途所見的難民百態。有一回,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流民聚集地,他見到一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衣衫襤褸、滿麵塵土,卻緊緊抱著一個破舊的書箱,裏麵裝著他視若珍寶的幾本書籍。旁人勸他扔了減負,他卻隻是搖頭,目光堅定地說:“書在,希望就在,這是我們民族的根。”蘇禦將這些細節融入書中,描繪出亂世中文人對知識的執著守護,讓這一章節充滿了力量與溫情。


    與此同時,蘇禦還在思考著如何巧妙地引用詩詞來升華主題。他翻閱著手中的唐詩宋詞集,當看到杜甫的《春望》時,眼睛一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詩不正是當下亂世的真實寫照嗎?用在此處,既能勾起讀者對曆史滄桑的共鳴,又能為章節增添文學韻味。他興奮地將詩句標注出來,準備在合適的地方嵌入文中。


    窗外,夜色愈發深沉,偶爾傳來幾聲夜梟的啼叫,蘇禦卻渾然不覺。他的世界裏,此刻唯有那尚未完成的《墨韻千秋》書稿,以及對文化傳承的熾熱信念。


    在謀篇布局的過程中,蘇禦也遇到了難題。比如,在寫到魏晉時期時,資料相對零散,如何將竹林七賢的灑脫不羈、玄學的興盛以及當時獨特的文化風貌係統地展現出來,讓讀者既能領略其風采,又能理解其對後世文化的深遠影響,這讓他頗費思量。他查閱了手頭所有關於魏晉的資料,甚至從一些野史雜記中尋找線索,試圖拚湊出一幅完整的魏晉文化圖。


    林婉兮睡了一會兒,便悠悠轉醒,看到蘇禦還在忙碌,心中滿是感動。她輕輕走到蘇禦身邊,為他添了些燈油,柔聲道:“公子,您也歇會兒吧,莫要累壞了身子。”蘇禦抬起頭,眼中滿是血絲,卻笑著說:“姑娘,我不覺得累,此刻心中滿是靈感,隻想趁熱打鐵,將這書稿雕琢得更加完美。”


    二人又繼續探討起來,林婉兮憑借自己對書畫藝術的了解,建議蘇禦在描述魏晉文化時,可以引入顧愷之的繪畫風格特點,從畫作中窺探當時的審美取向與社會風尚。蘇禦聽後,拍手稱讚:“姑娘此計妙極!顧愷之的畫作線條流暢、神韻兼備,正能為咱們的文字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他們又討論起書中關於宋朝文化的呈現。宋朝商業繁榮,市民文化興起,宋詞更是大放異彩。蘇禦認為可以從東京汴梁的市井生活入手,描繪熱鬧的瓦肆、精彩的雜劇,以及文人墨客填詞唱和的場景,展現宋朝獨特的文化魅力。林婉兮補充道:“還可以穿插一些宋畫中的民俗場景,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讓讀者仿若置身其中,感受宋朝的煙火氣。”


    就這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不斷完善著書稿的構思。隨著討論的深入,蘇禦越發清晰地認識到,《墨韻千秋》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把火炬,要在這亂世中點燃人們對華夏文化的熱愛與堅守之情。


    直至東方泛起魚肚白,蘇禦才擱下手中筆,揉了揉酸澀的雙眼,望向沉睡的林婉兮,眼中滿是溫柔與堅定。他知道,這條創作之路荊棘密布,但有林婉兮相伴,有心中的信念支撐,他們定能一步步向著曙光邁進,讓《墨韻千秋》驚豔問世。


    蘇禦輕輕喚醒林婉兮,二人簡單洗漱後,決定趁著清晨的寧靜,再次出門收集資料。他們深知,要完成這部承載著厚重曆史與希望的書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們毫不畏懼,攜手向著未知的知識寶藏進發,為了心中的文化傳承之夢,砥礪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寫書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恒的沙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恒的沙粒並收藏寫書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