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隻有道察院管他們嗎?”文辰堯問道。
秦烈思索了一下:“是隻有景大人管他們。”
景途和?
文辰堯有些疑惑:“他不就是道察院的院長嗎?怎麽說隻有他管?”
“因為上麵不批錢。”
“這又是為什麽?”
“這裏人太少,夠不到發錢的標準。”秦烈低著頭,把之前景途和對他說的話說了一遍,“救濟這些人家的錢就是景大人自掏腰包補上的,這會兒上麵還沒給他發錢,道察院剩下錢的都是軍費。”
皇甫恪聽了有些不是滋味,他扯了扯文辰堯的袖子:“為什麽這種事要定個人數的要求呢……”
文辰堯安慰般揉了揉他的頭發:“畢竟朝廷如今,也正吃緊吧。”
此時,樓梯上有人下來,是這家的男主人,他手裏捧著幾個碗,碗口處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
“不知道秦大人還帶了兩位客人來,家裏沒有提前準備。”他帶著歉意地將碗放在桌上,給三人倒了熱水。
“沒關係的,是我們非要跟來。”文辰堯說道。
那邊婦人煮著的土豆塊也熟了,將它們從鍋裏撈出來,放在一隻大一點的木盆裏。
這個木盆就是這一家人裝菜的碗,婦人將木盆端上桌:“飯馬上就熟。”
文辰堯抬頭問道:“家裏每天都吃這個嗎?”
“嗯,這個好種,而且容易吃飽。”婦人地點點頭,又去將飯盛出來。
“你們家其他人不一起吃嗎?”
男主人在一邊回答:“她們等會兒吃些土豆和米糠就行。”
文辰堯暗自皺眉,看了眼桌上的飯:“這些留給她們吃吧。”
皇甫恪也將碗放下,隻夾了點土豆吃著。
男主人有些意外,不知所措地看向秦烈:“秦大人……”
“收回去吧。”秦烈點頭,讓婦人把飯放回鍋裏。
婦人愣了一下,才依言收起來,嘴裏嘀咕著:“怎麽這回來視察的大人不吃飯呢……”
她說的聲音很輕,但還是被文辰堯聽見了。
文辰堯感到奇怪,來視察的大人?難道之前其實有過其他官員來這裏探查嗎?
等到出了這家人的門,文辰堯拉過秦烈小聲詢問:“以前是不是有其他官員來過?”
“嗯。”
“然後呢?”
“什麽然後?”秦烈問道。
文辰堯指了指破敗的房屋:“他們就沒想過把這裏上報給朝廷?”
“沒有。”
文辰堯愣了一下,才歎口氣。
原來並不是外界不知道他們的存在,而是除了道察院,沒人在意他們。
“搬家很難。”秦烈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文辰堯琢磨了一下才聽懂,他是在解釋那些官員為什麽不願意上報。
是不願意惹來一身麻煩事,所以都在逃避。
皇甫恪踢了踢路邊的石子,往遠處看去。
他視線裏看見一塊圍著一尺高石牆的空地,裏麵坐著幾個人,圍在一起說話。
那些人穿得和他們身後那一戶人家差不多,在他們邊上,是一大片曬著的稻穀。
往年秋收時,天熙帝也會帶上皇子公主去幫農戶幹活,皇甫恪年紀小,沒有被安排農活,隻需要在曬穀的時候幫他們鏟平。
他看見那邊曬穀的地方,就有些感興趣,正好秦烈要去找空地上的幾個人,皇甫恪便跑過去,在穀子邊蹲下。
這裏的稻穀不比山下的,看上去略微偏黃,皇甫恪伸手戳了戳穀粒,感到有些幹癟。
“山上不好種這些。”文辰堯走過去蹲在他身邊,“所以這些稻穀品質不太好。但也是他們為數不多能種出來的了。”
“我們能做什麽呢?”皇甫恪問道。
文辰堯低頭苦笑:“我們……大概什麽也做不了。”
“……我可以告訴父皇的。”皇甫恪小聲說道。
文辰堯搖了搖頭:“皇上也隻會再多派幾個官員來,等到事情一拖,又是和之前一樣。”
皇甫恪抱著膝蓋,搖了搖頭:“但我要試試。”
文辰堯側頭看他:“好。但是,你要傳信給太子,而不是皇上。”
“為什麽?”皇甫恪問道。
“太子更容易進言。”文辰堯說道,“而且,如果由他告訴皇上,那皇上很有可能直接指派太子來監察此事,至少比其他官員要靠譜一點。”
皇甫恪明白了,當天就給皇甫德送去了書信。
等他們從越山下來,已經接近黃昏時分。
秦烈帶他們一戶一戶地走過去,將銀兩送到這些人家手裏。
下山後,文辰堯問他:“秦大人都是親自來的嗎?多久來一次?”
“看情況。”秦烈走上山路,彎腰將路邊長出來的雜草掃到一邊,“大人不知何時才會有錢。”
文辰堯便沒再繼續問。
分別時,文辰堯將身上的一些銀兩交給秦烈,才和皇甫恪騎馬離開。
他們一路南下,十幾天後,到達了南蠻的邊境。
這裏已經可以看見南蠻邊上茂密的樹林,以及感受到南蠻常年溫熱的氣息。
文辰堯忍不住脫去外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這地方真熱。”
皇甫恪取下腰間的水壺,搖了搖:“沒水了。”
“唉,先找點水吧。”文辰堯下來,牽著馬往前走。
樹林裏的空氣也似乎要更加灼熱一些,悶得他們有些喘不過氣。
皇甫恪很快也下了馬,在上麵實在是悶得慌。
兩人走了一會兒,才在一處比較矮的灌木叢邊找到一條小溪。
文辰堯走過去碰了碰溪水:“這水怎麽是燙的?”
皇甫恪感到遺憾:“看來是不能喝的。”
文辰堯安慰他:“或許再往前走走,就能走出這片樹林了。”
皇甫恪也隻能繼續跟在他後麵。
好在臨行前,文辰堯拿了一幅地圖,他打開來看了看,說道:“過了這片樹林就是南蠻的城市了,你看,我們快出去了。”
皇甫恪看向他指的地方,正是樹林的中間。
按道理講,他們從樹林外走到這裏隻花了一刻鍾左右的時間,出去也應該很快。
但兩人往前走了許久,發現莫名地回到小溪的邊上。
“奇怪……”文辰堯皺著眉,看著小溪。
“我們是又回來了?”皇甫恪問道。
文辰堯低頭找了塊石頭,在小溪邊的一棵樹上畫了道痕跡。
然後和皇甫恪一起往南邊走去。
很快,兩人再次看見了這道痕跡。
秦烈思索了一下:“是隻有景大人管他們。”
景途和?
文辰堯有些疑惑:“他不就是道察院的院長嗎?怎麽說隻有他管?”
“因為上麵不批錢。”
“這又是為什麽?”
“這裏人太少,夠不到發錢的標準。”秦烈低著頭,把之前景途和對他說的話說了一遍,“救濟這些人家的錢就是景大人自掏腰包補上的,這會兒上麵還沒給他發錢,道察院剩下錢的都是軍費。”
皇甫恪聽了有些不是滋味,他扯了扯文辰堯的袖子:“為什麽這種事要定個人數的要求呢……”
文辰堯安慰般揉了揉他的頭發:“畢竟朝廷如今,也正吃緊吧。”
此時,樓梯上有人下來,是這家的男主人,他手裏捧著幾個碗,碗口處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
“不知道秦大人還帶了兩位客人來,家裏沒有提前準備。”他帶著歉意地將碗放在桌上,給三人倒了熱水。
“沒關係的,是我們非要跟來。”文辰堯說道。
那邊婦人煮著的土豆塊也熟了,將它們從鍋裏撈出來,放在一隻大一點的木盆裏。
這個木盆就是這一家人裝菜的碗,婦人將木盆端上桌:“飯馬上就熟。”
文辰堯抬頭問道:“家裏每天都吃這個嗎?”
“嗯,這個好種,而且容易吃飽。”婦人地點點頭,又去將飯盛出來。
“你們家其他人不一起吃嗎?”
男主人在一邊回答:“她們等會兒吃些土豆和米糠就行。”
文辰堯暗自皺眉,看了眼桌上的飯:“這些留給她們吃吧。”
皇甫恪也將碗放下,隻夾了點土豆吃著。
男主人有些意外,不知所措地看向秦烈:“秦大人……”
“收回去吧。”秦烈點頭,讓婦人把飯放回鍋裏。
婦人愣了一下,才依言收起來,嘴裏嘀咕著:“怎麽這回來視察的大人不吃飯呢……”
她說的聲音很輕,但還是被文辰堯聽見了。
文辰堯感到奇怪,來視察的大人?難道之前其實有過其他官員來這裏探查嗎?
等到出了這家人的門,文辰堯拉過秦烈小聲詢問:“以前是不是有其他官員來過?”
“嗯。”
“然後呢?”
“什麽然後?”秦烈問道。
文辰堯指了指破敗的房屋:“他們就沒想過把這裏上報給朝廷?”
“沒有。”
文辰堯愣了一下,才歎口氣。
原來並不是外界不知道他們的存在,而是除了道察院,沒人在意他們。
“搬家很難。”秦烈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文辰堯琢磨了一下才聽懂,他是在解釋那些官員為什麽不願意上報。
是不願意惹來一身麻煩事,所以都在逃避。
皇甫恪踢了踢路邊的石子,往遠處看去。
他視線裏看見一塊圍著一尺高石牆的空地,裏麵坐著幾個人,圍在一起說話。
那些人穿得和他們身後那一戶人家差不多,在他們邊上,是一大片曬著的稻穀。
往年秋收時,天熙帝也會帶上皇子公主去幫農戶幹活,皇甫恪年紀小,沒有被安排農活,隻需要在曬穀的時候幫他們鏟平。
他看見那邊曬穀的地方,就有些感興趣,正好秦烈要去找空地上的幾個人,皇甫恪便跑過去,在穀子邊蹲下。
這裏的稻穀不比山下的,看上去略微偏黃,皇甫恪伸手戳了戳穀粒,感到有些幹癟。
“山上不好種這些。”文辰堯走過去蹲在他身邊,“所以這些稻穀品質不太好。但也是他們為數不多能種出來的了。”
“我們能做什麽呢?”皇甫恪問道。
文辰堯低頭苦笑:“我們……大概什麽也做不了。”
“……我可以告訴父皇的。”皇甫恪小聲說道。
文辰堯搖了搖頭:“皇上也隻會再多派幾個官員來,等到事情一拖,又是和之前一樣。”
皇甫恪抱著膝蓋,搖了搖頭:“但我要試試。”
文辰堯側頭看他:“好。但是,你要傳信給太子,而不是皇上。”
“為什麽?”皇甫恪問道。
“太子更容易進言。”文辰堯說道,“而且,如果由他告訴皇上,那皇上很有可能直接指派太子來監察此事,至少比其他官員要靠譜一點。”
皇甫恪明白了,當天就給皇甫德送去了書信。
等他們從越山下來,已經接近黃昏時分。
秦烈帶他們一戶一戶地走過去,將銀兩送到這些人家手裏。
下山後,文辰堯問他:“秦大人都是親自來的嗎?多久來一次?”
“看情況。”秦烈走上山路,彎腰將路邊長出來的雜草掃到一邊,“大人不知何時才會有錢。”
文辰堯便沒再繼續問。
分別時,文辰堯將身上的一些銀兩交給秦烈,才和皇甫恪騎馬離開。
他們一路南下,十幾天後,到達了南蠻的邊境。
這裏已經可以看見南蠻邊上茂密的樹林,以及感受到南蠻常年溫熱的氣息。
文辰堯忍不住脫去外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這地方真熱。”
皇甫恪取下腰間的水壺,搖了搖:“沒水了。”
“唉,先找點水吧。”文辰堯下來,牽著馬往前走。
樹林裏的空氣也似乎要更加灼熱一些,悶得他們有些喘不過氣。
皇甫恪很快也下了馬,在上麵實在是悶得慌。
兩人走了一會兒,才在一處比較矮的灌木叢邊找到一條小溪。
文辰堯走過去碰了碰溪水:“這水怎麽是燙的?”
皇甫恪感到遺憾:“看來是不能喝的。”
文辰堯安慰他:“或許再往前走走,就能走出這片樹林了。”
皇甫恪也隻能繼續跟在他後麵。
好在臨行前,文辰堯拿了一幅地圖,他打開來看了看,說道:“過了這片樹林就是南蠻的城市了,你看,我們快出去了。”
皇甫恪看向他指的地方,正是樹林的中間。
按道理講,他們從樹林外走到這裏隻花了一刻鍾左右的時間,出去也應該很快。
但兩人往前走了許久,發現莫名地回到小溪的邊上。
“奇怪……”文辰堯皺著眉,看著小溪。
“我們是又回來了?”皇甫恪問道。
文辰堯低頭找了塊石頭,在小溪邊的一棵樹上畫了道痕跡。
然後和皇甫恪一起往南邊走去。
很快,兩人再次看見了這道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