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真正的美好,是無論她來自怎樣的深淵,都堅持不懈,心懷善念地綻放她對這個世界,最幹淨澄澈的靈魂香氣。
就在朝歌城破之際,鴻鈞老祖所處的紫霄宮內異光大盛。紫霄宮懸浮於混沌深處,宮外混沌氣流翻湧如怒海,宮內卻靜謐祥和,彌漫著鴻蒙紫氣。鴻鈞老祖端坐在蒲團上,周身氣息仿若與天地相融,他緩緩睜開雙眼,眼眸中蘊含無盡時空與造化,輕聲一歎:“天數有變,封神大劫既起,諸般因果糾葛,隻是這得一番成失兩人,上古十蓮全現之時,也終將是天地乾坤再造之時 ……” 其聲仿若穿越無盡時空,落入諸仙神耳中,如洪鍾震響,引得各方心生敬畏。
當眾人篤定朝歌城大局已定、勝利曙光已然普照之際,變故卻如晴天霹靂,陡然炸裂!滿心詭譎、陰毒深沉的申公豹,雖立下天誓但依舊陰魂不散,留下後手攪弄風雲。暗自蟄伏的他,與妖狐瑾兒費盡心機淬煉出一支神秘精銳勢力。此隊伍仿若暗夜滋生的暗影魔軍,隱匿於無光死角,悄無聲息,專等這亂局叢生、眾人鬆懈的節骨眼上,給予致命一擊。此刻,趁著西岐軍如洪流般湧入朝歌城,王宮內外亂成一鍋粥,喧囂鼎沸、人喊馬嘶,這支神秘勢力恰似幽影鬼魅,毫無預警地從暗處洶湧殺出。
他們一襲黑袍,質地奇異詭譎,仿若黑洞臨世,貪婪吞噬周邊光線,周身仿若裹在濃稠墨汁裏,行動時毫無聲息,形同鬼魅飄行。為首之人,身形高大健碩,仿若巍峨鐵塔,壓迫感撲麵而來。臉上遮著嚴實黑麵罩,僅露一雙眼眸,幽寒藍光仿若極地冰棱,森冷銳利,透著蝕骨殺意;手中長刀揮舞,刀身符文仿若猙獰活物,瘋狂扭動、滋滋作響,似一頭被囚千年、渴血癲狂的洪荒惡獸,咆哮嘶吼。
朝歌城搖搖欲墜,火光衝天,黑煙滾滾,紂王身披戰甲縱身跳下鹿台。
雲中申公豹一襲黑袍獵獵作響,隱匿在暗處多時。此刻眼中貪婪光芒大盛,時機已到!他雙手迅速掐訣,口中念念有詞,引動周身暗黑魔氣,身形鬼魅般撲向紂王,妄圖趁其瀕死奪舍肉身,掌控這具曾號令天下的軀殼,再掀風雲。其所使咒法皆是逆反道家陰陽正道的邪術,汲取地府怨念、吸納世間濁氣,隻為強行撕開生死界限,侵入紂王魂魄。
同一瞬,妖狐瑾兒嘶鳴一聲,九條黑色尾巴裹挾周身,化作一道妖光射向拔劍自盡的雪鸞。妖狐覬覦她的柔美皮囊,以期繼續魅惑世間、攪弄權謀。
然而,就在申公豹指尖觸到紂王額頭、瑾兒妖力纏繞雪鸞脖頸的刹那,一道溫潤華光自天際驟降。西王母拋出兩顆靈珠化作晶瑩光幕護住紂王與雪鸞魂魄。這靈珠蘊含道家至純清氣,是西王母以先天靈氣凝練,遵循陰陽調和、生生不息之理級成,令其隻覺一股磅礴神力將自己震飛數丈,狼狽倒地;瑾兒亦被彈回,摔在塵埃,妖力紊亂。未等二人立穩。隨即趕到的元始天尊便依照當初誓約, 又將申公豹囚於北海之眼永不得出,待罪孽贖盡,再論仙途。因那瑾兒身上有地藏菩薩所下護身符印,眾人念其身上殘留地藏之女一縷孤魂,正不知所措時,女媧趕至令童子好生捆綁交予薑子牙和姬發。薑子牙祭出斬仙飛刀,飛刀斬破符印時,一個頸上帶著鈴鐺的青衣女子皮囊倒地,皮囊中一黑色狐影竟然再次遁去……
恰在此時,薑尚義子呂得亦如疾風般趕來,他身形矯健,滿眼悲憤憐惜,隻見他奔突至還在燃燒大火的鹿台,不顧一切地抱起雪鸞逐漸冰冷的身軀,施展輕身術,幾個起落便消失在濃煙裏,直奔雲夢山深處而去。
與此同時,嫦娥仙子素袂飄飄淩空而至,憐恤地托起雪鸞飄散的魂魄,擁入懷中,徑直奔去廣寒宮。
歲月悠悠,如白駒過隙,在雲夢深山,一座道觀悄然興起。觀中庭院立著一尊神女玉雕,眉眼恰似雪鸞,溫婉柔美、儀態端莊。一仙風道骨世外之人,晨起清掃落葉,暮時撞鍾誦經,伴神女像度過歲歲年年。傳言觀主是雪鸞故人,護得此女死後清淨無垢,為紀念故人特雕琢此像供奉。觀內處處彰顯道家元素,牆上繪著太極八卦圖,寓意陰陽輪轉、世間萬象皆有定數;香爐內燃著特製道香,嫋嫋青煙助人寧神靜氣、感悟天道;道人在此日常修習功法,強身健體同時體悟道家剛柔並濟之妙。
每至月圓,靜謐道觀被月華籠罩,隱隱有縹緲仙樂。有人說,那是雪鸞魂魄在輕撫瑤琴以寄思念;香客紛至遝來,或求祛病消災,或盼團圓順遂。灰袍高人偶爾現身,為眾人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卻從不留名。待眾人感恩參拜時,隻見一道輕煙閃過,高人已隱匿山林,蹤跡全無。唯有那神女像,於晨鍾暮鼓間,靜靜凝視塵世,見證悲歡離合,仿若無聲訴說著那段被塵封卻未曾磨滅的傳奇,期許人間清平,再無災厄。
至此人間風波暫歇,西岐軍得以順利推進戰事。此後,封神進程在人間與天庭雙線並行,諸多波折與爭鬥紛至遝來。待諸事完畢,天庭重歸正統,權力架構煥然一新。經此一役,玄龍天帝對向來沉默寡言的皇子雲澈愈加倚重,朝堂之上廣納賢才,推行新規,一掃往昔陰霾;皇女雲霓位居朱雀,專司仙凡溝通之事,庇佑凡間免受邪祟侵擾;皇女兮曦因精魄受損,在嫦娥仙子養護下,繼掌月宮太陰之職;皇女雅魚和皇子梓軒因人間因果未了暫不授封。紂王死後,真魂炎烈皇子回歸西王母仙山,閉門清修;西王聖母一係在封神之戰中受挫,眾仙明升暗降。王母自此隱居西山昆侖,蟄伏待機。
多年後,封神世界恢複生機,孩童們傳唱著封神舊事,街頭巷尾煙火重燃。百姓敬神崇德,仙凡界限分明卻又相互守望,山河無恙,歲月悠長,再不見往昔戰火紛飛、妖孽橫行,隻留封神傳說,警醒後人莫蹈覆轍。其間穿插著諸多小人物故事,有士兵返鄉尋親、闔家團圓;有匠人重建朝歌,手藝代代傳承;有醫者救助傷者,妙手回春。這些平凡點滴匯聚,勾勒出嶄新盛世,見證封神落幕,蒼生新生的漫漫征途。故事還在民間口口相傳,衍生無數分支,或離奇、或溫情,封神餘韻,永不停息。
朝歌城的烽火硝煙已然散盡,昔日巍峨的宮闕在戰火洗禮後隻剩殘垣斷壁,宣告著殷商的徹底落幕。姬發身披戰甲,身旁站著溫婉堅韌的雅魚,眼前的破敗景象令他們百感交集。曆經無數生死鏖戰、權謀詭譎,周朝終是取而代之,曙光灑落在新生的王朝之上。
姬發登基大典的那一日,紅日高懸,萬民朝拜。他頭戴冕旒,身著繡龍錦袍,身姿挺拔,盡顯王者威嚴;雅魚頭戴鳳冠,身披霞帔,端莊賢淑,目光中滿是欣慰與期許。禮官宣讀詔書,宣告周王朝的開啟,那莊重的聲音在天地間回蕩。
大典過後,夫妻二人並未沉醉於這無上尊榮。一日,雅魚輕挽姬發的手臂,柔聲道:“大王,如今四海初定,可前路漫漫,諸多事宜還需綢繆,你我二人困於這深宮經年,卻不知人間真正疾苦,日子久了與那殷壽無異,終將也是一失”姬發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憂慮:“我思索良久,欲立嫡長子繼承大統,效仿古藉從此立製,穩我周室根基,你意下如何?”雅魚淺笑,眼中盡是讚同:“大王此舉甚是英明,嫡長子承繼,可免宗室紛爭,不似前朝傾軋,利於王朝千秋萬代。”
不久,姬發昭告天下,立嫡長子姬誦為太子。姬誦自幼聰慧,熟讀詩書,心懷仁德,對治國理政興致頗高。姬發為其甄選良師,又鄭重將周公旦喚至跟前:“周公,吾兒姬誦生性純良,往後政務,還望你多多輔佐。周公之才,定能保我大周昌盛,吾信得過你。”周公旦跪地,熱淚盈眶,叩首道:“臣定當鞠躬盡瘁,不負大王所托!”
諸事安排妥當,姬發與雅魚深覺早已身心俱疲。這些年,朝堂爭鬥、沙場廝殺,幾乎耗盡了他們全部心力,況夫妻二人久戰沙場屢屢受傷,已然傷了根本。
一晚,月光如水,灑在王宮庭院。姬發與雅魚相對而坐,姬發輕歎:“雅魚,如今朝局安穩,太子也有賢能之士輔佐,我是更加想念山水逍遙的日子了。”雅魚握住他的手,目光溫柔:“大王,你我相伴半生,曆經風雨,從未停歇。如今大業已成,或許該尋一處靜謐之地,安享餘生了。”姬發眼中閃過一絲動容,沉思片刻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幾日後,姬發與雅魚輕車簡從,悄然離開了王宮。臨行前,姬誦不知何日相見,淚灑當場:“父王、母後,兒臣不舍你們。”姬發輕撫其頭:“誦兒,為父相信你定能擔起大周重任,遇事多與周公商議,莫要驕縱。”說罷,毅然轉身,與雅魚踏上了未知的路途。
二人一路南下,越過高山峻嶺,穿過溪流河穀。一日,行至當年曆劫之時的世外桃源般的藥王山穀。此處青山環繞,綠水潺潺,漫山遍野皆是灼灼桃花,微風拂過,落英繽紛。山穀間錯落著幾間茅屋,炊煙嫋嫋升起。雅魚眸中滿是驚喜:“大王,此地宛如仙境,我們不如就此落腳。”姬發亦是滿臉笑意:“甚好,往後這便是我們的歸處了。”
二人在山穀定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姬發開墾荒地,種下穀物蔬菜;雅魚則在茅屋前織布縫衣,偶爾下廚,做上一桌粗茶淡飯。閑暇時,二人攜手漫步山林,聽鳥語蟲鳴,賞山間月色。往昔朝堂的權謀爭鬥、金戈鐵馬,仿若隔世。
姬發、雅魚雖身隱鄉野,一顆心卻從未真正遠離廟堂。藥王穀的草廬卻是消息匯聚之地,往來商旅、雲遊路人,總能帶來朝堂軼事、民間傳聞。一日,幾個行商歇腳時,談及一偏遠郡縣惡吏當道,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姬發眉間緊蹙,握拳而起:“為官不正,怎配牧民一方!”雅魚不語,卻書信一封飛鴿朝堂。
當天晚上,二人喬裝改扮,混入商旅隊伍奔赴郡縣。入城便見街市蕭條,百姓衣衫襤褸、神色惶然。姬發暗訪數日,集齊惡吏貪腐證據,趁夜潛入府衙,將罪證呈於案上,利刃出鞘抵其脖頸:“你這蠹蟲,魚肉百姓,可知王法無情!”那惡吏嚇得癱軟求饒。正在此時,姬誦已隨兵馬親至。姬發將其綁縛,交予隨行義士押往京城,交由有司處置;又留書詳述查辦過程,托可靠之人呈給周公旦,望整肅吏治、防微杜漸。
自此,姬發、雅魚閑雲野鶴般行走各地,暗訪貪腐、緝拿惡官。他們行蹤隱秘,手段利落,有時扮作落魄乞丐,摸清丐幫幫派勾結官府、欺淩弱小的黑幕;有時化身江湖郎中,探聽地方豪紳與官吏沆瀣一氣、強占民田的惡行。每獲確鑿證據,便以雷霆之勢出手,或逼貪官自首,或暗中將線索遞至朝堂正義之士手中,除惡務盡,還百姓公道。
姬誦自幼聰慧仁厚,治國勤勉,卻難免年輕氣盛、漸生驕妄。每逢朝堂決策失當、朝綱微亂之時,百姓生計必然也有影響,雅魚察覺異樣時亦會夜夢帝王,夢裏一襲素衣的母親,現於姬誦榻前,麵容莊重卻不失慈愛:“誦兒,為政當以民為本,不可輕信佞臣,賦稅關乎民生根基,需兼顧國用與民力,廣納賢言、實地勘察,莫負百姓期許、眾賢心血。”姬誦驚醒,冷汗涔涔,細思夢中之言,次日便召集大臣重議政務,糾偏正誤。
隨著姬發年事漸高,身體漸衰,便靜心於整理父親留下的《易經》 ,更把兵法寫入《武成》留於後世,周公則深味雅魚夢中教化君主玄妙,輔佐姬誦之餘編纂奇書《周公解夢》留與世人。
臨終之際,姬發緊攥雅魚之手:“雅魚,餘生伴你最是幸事……朝堂風雲詭譎,往後隻能靠你提點誦兒了,隻是為夫有一事不明,在你心中,為夫可是英雄?”雅魚淚如雨下,深深點頭。姬發遂含笑而去,山穀悲風嗚咽,空中一黑洞裂開,極光大盛梵音長鳴……
此後經年,雅魚獨守茅屋,卻未停止守望朝堂。偶有聽聞臣妄圖蒙蔽聖聽、結黨營私,雅魚入夢警示姬誦,助其洞察奸計、亦暗中出手整肅朝堂。
多年後,雅魚在一個春日懷抱橘貓離世,那橘貓亦隨主人氣絕,似是熟睡。直至朝廷再次重兵運送老人而歸, 藥王山穀百姓亦不知居住於此的夫妻是何人,隻知不同尋常亦深受福澤,眾人感念並令那草廬前四季鮮花不斷。而周朝在姬誦及後世君主傳承下,秉持正道,於興衰沉浮間,始終流淌著這份初心,綿延國祚,在人類數百年中書寫漫長曆史篇章……
九天之上的神樹樹屋中,五彩斑斕神石霞光萬道,正是那靈貓載著雅魚真魂嘉月,曆劫歸來,屋中急急迎出的四人,亦是曆經人間涅盤,破碎重生的梓軒,兮曦,雲霓,綿蠻!
就在朝歌城破之際,鴻鈞老祖所處的紫霄宮內異光大盛。紫霄宮懸浮於混沌深處,宮外混沌氣流翻湧如怒海,宮內卻靜謐祥和,彌漫著鴻蒙紫氣。鴻鈞老祖端坐在蒲團上,周身氣息仿若與天地相融,他緩緩睜開雙眼,眼眸中蘊含無盡時空與造化,輕聲一歎:“天數有變,封神大劫既起,諸般因果糾葛,隻是這得一番成失兩人,上古十蓮全現之時,也終將是天地乾坤再造之時 ……” 其聲仿若穿越無盡時空,落入諸仙神耳中,如洪鍾震響,引得各方心生敬畏。
當眾人篤定朝歌城大局已定、勝利曙光已然普照之際,變故卻如晴天霹靂,陡然炸裂!滿心詭譎、陰毒深沉的申公豹,雖立下天誓但依舊陰魂不散,留下後手攪弄風雲。暗自蟄伏的他,與妖狐瑾兒費盡心機淬煉出一支神秘精銳勢力。此隊伍仿若暗夜滋生的暗影魔軍,隱匿於無光死角,悄無聲息,專等這亂局叢生、眾人鬆懈的節骨眼上,給予致命一擊。此刻,趁著西岐軍如洪流般湧入朝歌城,王宮內外亂成一鍋粥,喧囂鼎沸、人喊馬嘶,這支神秘勢力恰似幽影鬼魅,毫無預警地從暗處洶湧殺出。
他們一襲黑袍,質地奇異詭譎,仿若黑洞臨世,貪婪吞噬周邊光線,周身仿若裹在濃稠墨汁裏,行動時毫無聲息,形同鬼魅飄行。為首之人,身形高大健碩,仿若巍峨鐵塔,壓迫感撲麵而來。臉上遮著嚴實黑麵罩,僅露一雙眼眸,幽寒藍光仿若極地冰棱,森冷銳利,透著蝕骨殺意;手中長刀揮舞,刀身符文仿若猙獰活物,瘋狂扭動、滋滋作響,似一頭被囚千年、渴血癲狂的洪荒惡獸,咆哮嘶吼。
朝歌城搖搖欲墜,火光衝天,黑煙滾滾,紂王身披戰甲縱身跳下鹿台。
雲中申公豹一襲黑袍獵獵作響,隱匿在暗處多時。此刻眼中貪婪光芒大盛,時機已到!他雙手迅速掐訣,口中念念有詞,引動周身暗黑魔氣,身形鬼魅般撲向紂王,妄圖趁其瀕死奪舍肉身,掌控這具曾號令天下的軀殼,再掀風雲。其所使咒法皆是逆反道家陰陽正道的邪術,汲取地府怨念、吸納世間濁氣,隻為強行撕開生死界限,侵入紂王魂魄。
同一瞬,妖狐瑾兒嘶鳴一聲,九條黑色尾巴裹挾周身,化作一道妖光射向拔劍自盡的雪鸞。妖狐覬覦她的柔美皮囊,以期繼續魅惑世間、攪弄權謀。
然而,就在申公豹指尖觸到紂王額頭、瑾兒妖力纏繞雪鸞脖頸的刹那,一道溫潤華光自天際驟降。西王母拋出兩顆靈珠化作晶瑩光幕護住紂王與雪鸞魂魄。這靈珠蘊含道家至純清氣,是西王母以先天靈氣凝練,遵循陰陽調和、生生不息之理級成,令其隻覺一股磅礴神力將自己震飛數丈,狼狽倒地;瑾兒亦被彈回,摔在塵埃,妖力紊亂。未等二人立穩。隨即趕到的元始天尊便依照當初誓約, 又將申公豹囚於北海之眼永不得出,待罪孽贖盡,再論仙途。因那瑾兒身上有地藏菩薩所下護身符印,眾人念其身上殘留地藏之女一縷孤魂,正不知所措時,女媧趕至令童子好生捆綁交予薑子牙和姬發。薑子牙祭出斬仙飛刀,飛刀斬破符印時,一個頸上帶著鈴鐺的青衣女子皮囊倒地,皮囊中一黑色狐影竟然再次遁去……
恰在此時,薑尚義子呂得亦如疾風般趕來,他身形矯健,滿眼悲憤憐惜,隻見他奔突至還在燃燒大火的鹿台,不顧一切地抱起雪鸞逐漸冰冷的身軀,施展輕身術,幾個起落便消失在濃煙裏,直奔雲夢山深處而去。
與此同時,嫦娥仙子素袂飄飄淩空而至,憐恤地托起雪鸞飄散的魂魄,擁入懷中,徑直奔去廣寒宮。
歲月悠悠,如白駒過隙,在雲夢深山,一座道觀悄然興起。觀中庭院立著一尊神女玉雕,眉眼恰似雪鸞,溫婉柔美、儀態端莊。一仙風道骨世外之人,晨起清掃落葉,暮時撞鍾誦經,伴神女像度過歲歲年年。傳言觀主是雪鸞故人,護得此女死後清淨無垢,為紀念故人特雕琢此像供奉。觀內處處彰顯道家元素,牆上繪著太極八卦圖,寓意陰陽輪轉、世間萬象皆有定數;香爐內燃著特製道香,嫋嫋青煙助人寧神靜氣、感悟天道;道人在此日常修習功法,強身健體同時體悟道家剛柔並濟之妙。
每至月圓,靜謐道觀被月華籠罩,隱隱有縹緲仙樂。有人說,那是雪鸞魂魄在輕撫瑤琴以寄思念;香客紛至遝來,或求祛病消災,或盼團圓順遂。灰袍高人偶爾現身,為眾人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卻從不留名。待眾人感恩參拜時,隻見一道輕煙閃過,高人已隱匿山林,蹤跡全無。唯有那神女像,於晨鍾暮鼓間,靜靜凝視塵世,見證悲歡離合,仿若無聲訴說著那段被塵封卻未曾磨滅的傳奇,期許人間清平,再無災厄。
至此人間風波暫歇,西岐軍得以順利推進戰事。此後,封神進程在人間與天庭雙線並行,諸多波折與爭鬥紛至遝來。待諸事完畢,天庭重歸正統,權力架構煥然一新。經此一役,玄龍天帝對向來沉默寡言的皇子雲澈愈加倚重,朝堂之上廣納賢才,推行新規,一掃往昔陰霾;皇女雲霓位居朱雀,專司仙凡溝通之事,庇佑凡間免受邪祟侵擾;皇女兮曦因精魄受損,在嫦娥仙子養護下,繼掌月宮太陰之職;皇女雅魚和皇子梓軒因人間因果未了暫不授封。紂王死後,真魂炎烈皇子回歸西王母仙山,閉門清修;西王聖母一係在封神之戰中受挫,眾仙明升暗降。王母自此隱居西山昆侖,蟄伏待機。
多年後,封神世界恢複生機,孩童們傳唱著封神舊事,街頭巷尾煙火重燃。百姓敬神崇德,仙凡界限分明卻又相互守望,山河無恙,歲月悠長,再不見往昔戰火紛飛、妖孽橫行,隻留封神傳說,警醒後人莫蹈覆轍。其間穿插著諸多小人物故事,有士兵返鄉尋親、闔家團圓;有匠人重建朝歌,手藝代代傳承;有醫者救助傷者,妙手回春。這些平凡點滴匯聚,勾勒出嶄新盛世,見證封神落幕,蒼生新生的漫漫征途。故事還在民間口口相傳,衍生無數分支,或離奇、或溫情,封神餘韻,永不停息。
朝歌城的烽火硝煙已然散盡,昔日巍峨的宮闕在戰火洗禮後隻剩殘垣斷壁,宣告著殷商的徹底落幕。姬發身披戰甲,身旁站著溫婉堅韌的雅魚,眼前的破敗景象令他們百感交集。曆經無數生死鏖戰、權謀詭譎,周朝終是取而代之,曙光灑落在新生的王朝之上。
姬發登基大典的那一日,紅日高懸,萬民朝拜。他頭戴冕旒,身著繡龍錦袍,身姿挺拔,盡顯王者威嚴;雅魚頭戴鳳冠,身披霞帔,端莊賢淑,目光中滿是欣慰與期許。禮官宣讀詔書,宣告周王朝的開啟,那莊重的聲音在天地間回蕩。
大典過後,夫妻二人並未沉醉於這無上尊榮。一日,雅魚輕挽姬發的手臂,柔聲道:“大王,如今四海初定,可前路漫漫,諸多事宜還需綢繆,你我二人困於這深宮經年,卻不知人間真正疾苦,日子久了與那殷壽無異,終將也是一失”姬發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憂慮:“我思索良久,欲立嫡長子繼承大統,效仿古藉從此立製,穩我周室根基,你意下如何?”雅魚淺笑,眼中盡是讚同:“大王此舉甚是英明,嫡長子承繼,可免宗室紛爭,不似前朝傾軋,利於王朝千秋萬代。”
不久,姬發昭告天下,立嫡長子姬誦為太子。姬誦自幼聰慧,熟讀詩書,心懷仁德,對治國理政興致頗高。姬發為其甄選良師,又鄭重將周公旦喚至跟前:“周公,吾兒姬誦生性純良,往後政務,還望你多多輔佐。周公之才,定能保我大周昌盛,吾信得過你。”周公旦跪地,熱淚盈眶,叩首道:“臣定當鞠躬盡瘁,不負大王所托!”
諸事安排妥當,姬發與雅魚深覺早已身心俱疲。這些年,朝堂爭鬥、沙場廝殺,幾乎耗盡了他們全部心力,況夫妻二人久戰沙場屢屢受傷,已然傷了根本。
一晚,月光如水,灑在王宮庭院。姬發與雅魚相對而坐,姬發輕歎:“雅魚,如今朝局安穩,太子也有賢能之士輔佐,我是更加想念山水逍遙的日子了。”雅魚握住他的手,目光溫柔:“大王,你我相伴半生,曆經風雨,從未停歇。如今大業已成,或許該尋一處靜謐之地,安享餘生了。”姬發眼中閃過一絲動容,沉思片刻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幾日後,姬發與雅魚輕車簡從,悄然離開了王宮。臨行前,姬誦不知何日相見,淚灑當場:“父王、母後,兒臣不舍你們。”姬發輕撫其頭:“誦兒,為父相信你定能擔起大周重任,遇事多與周公商議,莫要驕縱。”說罷,毅然轉身,與雅魚踏上了未知的路途。
二人一路南下,越過高山峻嶺,穿過溪流河穀。一日,行至當年曆劫之時的世外桃源般的藥王山穀。此處青山環繞,綠水潺潺,漫山遍野皆是灼灼桃花,微風拂過,落英繽紛。山穀間錯落著幾間茅屋,炊煙嫋嫋升起。雅魚眸中滿是驚喜:“大王,此地宛如仙境,我們不如就此落腳。”姬發亦是滿臉笑意:“甚好,往後這便是我們的歸處了。”
二人在山穀定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姬發開墾荒地,種下穀物蔬菜;雅魚則在茅屋前織布縫衣,偶爾下廚,做上一桌粗茶淡飯。閑暇時,二人攜手漫步山林,聽鳥語蟲鳴,賞山間月色。往昔朝堂的權謀爭鬥、金戈鐵馬,仿若隔世。
姬發、雅魚雖身隱鄉野,一顆心卻從未真正遠離廟堂。藥王穀的草廬卻是消息匯聚之地,往來商旅、雲遊路人,總能帶來朝堂軼事、民間傳聞。一日,幾個行商歇腳時,談及一偏遠郡縣惡吏當道,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姬發眉間緊蹙,握拳而起:“為官不正,怎配牧民一方!”雅魚不語,卻書信一封飛鴿朝堂。
當天晚上,二人喬裝改扮,混入商旅隊伍奔赴郡縣。入城便見街市蕭條,百姓衣衫襤褸、神色惶然。姬發暗訪數日,集齊惡吏貪腐證據,趁夜潛入府衙,將罪證呈於案上,利刃出鞘抵其脖頸:“你這蠹蟲,魚肉百姓,可知王法無情!”那惡吏嚇得癱軟求饒。正在此時,姬誦已隨兵馬親至。姬發將其綁縛,交予隨行義士押往京城,交由有司處置;又留書詳述查辦過程,托可靠之人呈給周公旦,望整肅吏治、防微杜漸。
自此,姬發、雅魚閑雲野鶴般行走各地,暗訪貪腐、緝拿惡官。他們行蹤隱秘,手段利落,有時扮作落魄乞丐,摸清丐幫幫派勾結官府、欺淩弱小的黑幕;有時化身江湖郎中,探聽地方豪紳與官吏沆瀣一氣、強占民田的惡行。每獲確鑿證據,便以雷霆之勢出手,或逼貪官自首,或暗中將線索遞至朝堂正義之士手中,除惡務盡,還百姓公道。
姬誦自幼聰慧仁厚,治國勤勉,卻難免年輕氣盛、漸生驕妄。每逢朝堂決策失當、朝綱微亂之時,百姓生計必然也有影響,雅魚察覺異樣時亦會夜夢帝王,夢裏一襲素衣的母親,現於姬誦榻前,麵容莊重卻不失慈愛:“誦兒,為政當以民為本,不可輕信佞臣,賦稅關乎民生根基,需兼顧國用與民力,廣納賢言、實地勘察,莫負百姓期許、眾賢心血。”姬誦驚醒,冷汗涔涔,細思夢中之言,次日便召集大臣重議政務,糾偏正誤。
隨著姬發年事漸高,身體漸衰,便靜心於整理父親留下的《易經》 ,更把兵法寫入《武成》留於後世,周公則深味雅魚夢中教化君主玄妙,輔佐姬誦之餘編纂奇書《周公解夢》留與世人。
臨終之際,姬發緊攥雅魚之手:“雅魚,餘生伴你最是幸事……朝堂風雲詭譎,往後隻能靠你提點誦兒了,隻是為夫有一事不明,在你心中,為夫可是英雄?”雅魚淚如雨下,深深點頭。姬發遂含笑而去,山穀悲風嗚咽,空中一黑洞裂開,極光大盛梵音長鳴……
此後經年,雅魚獨守茅屋,卻未停止守望朝堂。偶有聽聞臣妄圖蒙蔽聖聽、結黨營私,雅魚入夢警示姬誦,助其洞察奸計、亦暗中出手整肅朝堂。
多年後,雅魚在一個春日懷抱橘貓離世,那橘貓亦隨主人氣絕,似是熟睡。直至朝廷再次重兵運送老人而歸, 藥王山穀百姓亦不知居住於此的夫妻是何人,隻知不同尋常亦深受福澤,眾人感念並令那草廬前四季鮮花不斷。而周朝在姬誦及後世君主傳承下,秉持正道,於興衰沉浮間,始終流淌著這份初心,綿延國祚,在人類數百年中書寫漫長曆史篇章……
九天之上的神樹樹屋中,五彩斑斕神石霞光萬道,正是那靈貓載著雅魚真魂嘉月,曆劫歸來,屋中急急迎出的四人,亦是曆經人間涅盤,破碎重生的梓軒,兮曦,雲霓,綿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