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六姑娘按著帕子壓了壓唇角: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來人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躬身退了下去。
六姑娘起身進了內室,換了件衣裳,便帶著玉竹往外走:“姑娘,咱們去太太的正院嗎?”
“是。”
六姑娘說:
“自然是要去母親麵前,多表表孝心才行。”
“如今,二姐姐嫁了個糟心的婆娘。她最喜歡的大哥,也被父親送去了北疆。”
“母親身邊並無親子,我此時去,正好能讓母親聊表思子之情。”
六姑娘哪裏是去盡孝心,分明是去給王氏紮刀子的。
玉竹低笑:“姑娘怎麽這麽聰明。”
玉竹一臉與有榮焉。
六姑娘眉眼含笑:“你家姑娘這不叫聰明,這叫孝順。”
母親之前,用晗哥兒逼她,不得不嫁去裴氏。
如今,又逼得她,不得不把晗哥兒送走。
她想要借著她如今掌家不穩,想要攛掇著管家做些讓她失了顏麵的事兒。
那她就將計就計,讓她所有的依仗都消失。
看看她,還能折騰到何種地步!
玉竹頗為讚同地點點頭:“姑娘說的都對。”
兩人說話間,六姑娘就已經到了王氏的正院。
還在廊下忙活著給王氏熬藥的青萍,遠遠地瞧見了六姑娘過來。忙把手裏扇驢子裏火的小扇子,塞給了旁邊的小丫頭。急急忙忙地迎了上來,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姑娘。”
六姑娘嗯了一聲,臉上適當地露出了焦急之色,“聽說母親病了,如何了?可是請了大夫?”
青萍低頭,恭敬地回道:“已經請了胡郎中過來,沒什麽大事。吃了藥,已經睡下了。”
“那就好,那就好,”六姑娘鬆了口氣,“既然母親還在睡,那我晚些時候再過來看她。”
六姑娘又細心地囑咐了青萍幾句,才帶著玉竹回了自己的院子。
青萍目送著六姑娘離開,一直到看不到六姑娘的身影了,才轉身進了內室。
“人走了?”王氏靠在靠枕上,臉色白的如同一張紙。隻是和青萍說了這麽一句話,就覺得方才積攢下的那點力氣,散去了大半。
青萍道:“是。”
王氏重重地咳嗽了幾聲,直到眼角咳出了淚,才覺得呼吸順暢了許多,“哼, ”王氏冷哼一聲,“王八吊廟門,肯定沒安好心!”
若不是她,她的兒子能去那種地方嗎!
一想到,她寶貝一樣養大的兒子,去那種地方遭罪。
王氏就覺得自己的心,一剜一剜的疼。
青雀將下人剛送進來的牛乳,舀出來一碗。勺子在碗裏攪拌了好幾下,覺得溫度適宜了,才遞給了王氏,“太太,北疆苦寒。咱們得多準備些東西,給公子送去才是。”
“對。”
王氏的臉上,籠罩了一層愁雲,
“準備的東西,也不知道道北疆,能不能用上。”
“眼下,隻能寄希望於哥哥了。”
希望哥哥嫂嫂,能看在她平日裏幫襯家中的情分上,能好好照顧她的兒子。
青雀應了聲,“太太說的極是。”
王氏喝了幾口牛乳,便喝不下了。她又把碗遞給了青雀,拿著帕子擦了擦嘴角,“管家那顆棋子沒用了,這府上的人,又都被謝六換了個遍。以後啊,這謝氏內宅,真的要聽六姑娘的了!”
王氏生出了幾分無可奈何地抱怨,以及強壓下的不甘。
青雀把手裏的碗,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可不是嗎!這府上的人,從前對您忠心的人很多。如今,看您落了難,一個個的跑的比兔子還快!”
青雀替王氏打抱不平。
“不過是趨利避害罷了。”
王氏不知道想到了什麽,眼睛亮晶晶地看著眼前如花似玉的青雀:
“你今年十七了吧。”
青雀不明所以地點點頭:“回太太的話,是。”
王氏臉上的笑意更深了,“我記得,那個叫劉大春的管家,還未婚配、你待在我身邊最久,辦事又十分妥帖。你若是嫁給了他,那他也定會處處幫我的。”
王氏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可以。
青雀臉色一白,慌忙跪在地上磕頭,“太太,奴婢已經定了親事了,五月就要成婚了。”
劉大春長的那麽難看,年紀又那麽大。而且,還不是府上的家生子。
她嫁過去了,雖說名頭好聽,是個人人羨慕的管事娘子。但是,在這府上無依無靠,寸步難行。
她費了這麽大勁兒,才成了太太身邊醉的臉麵的大丫頭。怎麽可能為了一個男人,又成了人人都可以欺辱的下人?
“那真是太可惜了。”
王氏一臉遺憾地看著她。
但是她心中愈發覺得,讓自己身邊的丫頭嫁給劉大春。不僅能拉攏劉大春,還能顯示她作為當家主母對他的恩寵。
日後,怕是對她更加忠心。
王氏輕咳一聲,帶著深意的目光在青雀和青萍之間,來回逡巡著。
卻在兩人看過來時,又變得如常。
青萍麵無表情地垂眸,盯著裙子下,露出的藕荷色的鞋尖發呆。
青雀暗自鬆了口氣。
她雖說用了這麽個借口,暫時躲過去了。但架不住太太起了這樣的心思,怕是早晚都會想辦法將她嫁過去的。
不行。
青雀眸色一沉。
她得想辦法出去一趟,和老鄭商量商量這件事!
……
從太太的正院回來之後,六姑娘先是去換了一身衣裳。而後在偏廳裏,和幾位管事嬤嬤說了幾句話之後,才回了房間。
才坐在窗下,打算趁著今日天氣好,將上次沒做完的衣服找出來繼續做,耳邊就傳來了玉竹的聲音:
“姑娘。”
玉竹進來,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
“文氏來了。”
“去請。”
“是。”
文氏跟著玉竹進了六姑娘的小書房,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姑娘。”
“張家的來了。”
六姑娘笑眯眯地朝著玉竹吩咐著:
“看座。”
玉竹忙拿了個錦凳,放在了文氏的身後,“文嬸子,請坐。”
文氏笑著拉著玉竹的手,誇讚道:“這就是姑娘剛帶回來的玉竹姑娘吧,果然長的標致。”
玉竹抿嘴一笑,“嬸子客氣了。”
說罷,便接過了小丫頭剛烹好的茶,放在了六姑娘的麵前。
六姑娘隻是低頭看了一眼她手中的的茶杯,絲毫沒有端起來想要喝茶的意思,“給文氏也倒一杯茶。”
“是。”玉竹將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隨後給文市倒了一杯茶。
“多謝姑娘。”
文氏接過了玉竹遞過來的茶,
“多謝玉竹姑娘。”
六姑娘隨口問了句:“這個劉大春如何?”
文氏順手把茶杯放在了旁邊的小幾上,蹙著眉,想了好一會兒,“人還不錯。”
“不錯?”六姑娘歪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著她。淡漠如菊的眼中,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這不錯二字,從何而來?”
文氏被六姑娘看的頭皮發麻,不自覺地避開了六姑娘看過來的目光,“聽聞,他幼時父母雙亡。為了溫飽,不得不賣身謝府。”
像謝府這般百年簪纓世家,規矩冗雜,各種人也是雜亂。
年幼的劉大春能迅速在這樣的大家族站穩腳跟,並且還能得到旁人的一句稱讚。可見其平時,人情周到,做事極為細致周全了。
六姑娘垂眸,平和的目光落在了手裏茶杯中的浮沫,“還有嗯?”
“此人,粗中有細。”
六姑娘沉默不語。
文氏抬頭,飛快地看了一眼六姑娘。看她神色無異,但她心中卻隱隱不安。
姑娘之前讓她打聽府上有合適做管家的人選。
可這能做管家的人,都是爺一句話的事情。
就算如何,也輪不到她一個下人說三道四。
她還未想好,要如何躲過六姑娘,便聽聞劉大春成了謝府的新一任管家。
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隱約有了一股說不明,道不清的不安。
這股不安,在聽到六姑娘請她來姑娘院子裏時候,忽然變得平穩。
“他和父親,如何相識?”
“聽聞,他曾經給爺做了幾年的小書童。劉大春做事細致周到,恰好老太爺那段時間病重。爺就讓他,去伺候老太爺去了。老太爺去了之後,他就去了外麵管著外麵采買的管事下麵,做一個小管事了。”
六姑娘挑了下眉:“跟著個管事,是鄭管事?”
文氏搖了搖頭,“是外院管著采買胭脂水粉的李管事。”
六姑娘輕點了下頭,看似無意地提起了一句不相關的話:“最近這府上,好像很安靜。”
六姑娘按著帕子壓了壓唇角: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來人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躬身退了下去。
六姑娘起身進了內室,換了件衣裳,便帶著玉竹往外走:“姑娘,咱們去太太的正院嗎?”
“是。”
六姑娘說:
“自然是要去母親麵前,多表表孝心才行。”
“如今,二姐姐嫁了個糟心的婆娘。她最喜歡的大哥,也被父親送去了北疆。”
“母親身邊並無親子,我此時去,正好能讓母親聊表思子之情。”
六姑娘哪裏是去盡孝心,分明是去給王氏紮刀子的。
玉竹低笑:“姑娘怎麽這麽聰明。”
玉竹一臉與有榮焉。
六姑娘眉眼含笑:“你家姑娘這不叫聰明,這叫孝順。”
母親之前,用晗哥兒逼她,不得不嫁去裴氏。
如今,又逼得她,不得不把晗哥兒送走。
她想要借著她如今掌家不穩,想要攛掇著管家做些讓她失了顏麵的事兒。
那她就將計就計,讓她所有的依仗都消失。
看看她,還能折騰到何種地步!
玉竹頗為讚同地點點頭:“姑娘說的都對。”
兩人說話間,六姑娘就已經到了王氏的正院。
還在廊下忙活著給王氏熬藥的青萍,遠遠地瞧見了六姑娘過來。忙把手裏扇驢子裏火的小扇子,塞給了旁邊的小丫頭。急急忙忙地迎了上來,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姑娘。”
六姑娘嗯了一聲,臉上適當地露出了焦急之色,“聽說母親病了,如何了?可是請了大夫?”
青萍低頭,恭敬地回道:“已經請了胡郎中過來,沒什麽大事。吃了藥,已經睡下了。”
“那就好,那就好,”六姑娘鬆了口氣,“既然母親還在睡,那我晚些時候再過來看她。”
六姑娘又細心地囑咐了青萍幾句,才帶著玉竹回了自己的院子。
青萍目送著六姑娘離開,一直到看不到六姑娘的身影了,才轉身進了內室。
“人走了?”王氏靠在靠枕上,臉色白的如同一張紙。隻是和青萍說了這麽一句話,就覺得方才積攢下的那點力氣,散去了大半。
青萍道:“是。”
王氏重重地咳嗽了幾聲,直到眼角咳出了淚,才覺得呼吸順暢了許多,“哼, ”王氏冷哼一聲,“王八吊廟門,肯定沒安好心!”
若不是她,她的兒子能去那種地方嗎!
一想到,她寶貝一樣養大的兒子,去那種地方遭罪。
王氏就覺得自己的心,一剜一剜的疼。
青雀將下人剛送進來的牛乳,舀出來一碗。勺子在碗裏攪拌了好幾下,覺得溫度適宜了,才遞給了王氏,“太太,北疆苦寒。咱們得多準備些東西,給公子送去才是。”
“對。”
王氏的臉上,籠罩了一層愁雲,
“準備的東西,也不知道道北疆,能不能用上。”
“眼下,隻能寄希望於哥哥了。”
希望哥哥嫂嫂,能看在她平日裏幫襯家中的情分上,能好好照顧她的兒子。
青雀應了聲,“太太說的極是。”
王氏喝了幾口牛乳,便喝不下了。她又把碗遞給了青雀,拿著帕子擦了擦嘴角,“管家那顆棋子沒用了,這府上的人,又都被謝六換了個遍。以後啊,這謝氏內宅,真的要聽六姑娘的了!”
王氏生出了幾分無可奈何地抱怨,以及強壓下的不甘。
青雀把手裏的碗,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可不是嗎!這府上的人,從前對您忠心的人很多。如今,看您落了難,一個個的跑的比兔子還快!”
青雀替王氏打抱不平。
“不過是趨利避害罷了。”
王氏不知道想到了什麽,眼睛亮晶晶地看著眼前如花似玉的青雀:
“你今年十七了吧。”
青雀不明所以地點點頭:“回太太的話,是。”
王氏臉上的笑意更深了,“我記得,那個叫劉大春的管家,還未婚配、你待在我身邊最久,辦事又十分妥帖。你若是嫁給了他,那他也定會處處幫我的。”
王氏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可以。
青雀臉色一白,慌忙跪在地上磕頭,“太太,奴婢已經定了親事了,五月就要成婚了。”
劉大春長的那麽難看,年紀又那麽大。而且,還不是府上的家生子。
她嫁過去了,雖說名頭好聽,是個人人羨慕的管事娘子。但是,在這府上無依無靠,寸步難行。
她費了這麽大勁兒,才成了太太身邊醉的臉麵的大丫頭。怎麽可能為了一個男人,又成了人人都可以欺辱的下人?
“那真是太可惜了。”
王氏一臉遺憾地看著她。
但是她心中愈發覺得,讓自己身邊的丫頭嫁給劉大春。不僅能拉攏劉大春,還能顯示她作為當家主母對他的恩寵。
日後,怕是對她更加忠心。
王氏輕咳一聲,帶著深意的目光在青雀和青萍之間,來回逡巡著。
卻在兩人看過來時,又變得如常。
青萍麵無表情地垂眸,盯著裙子下,露出的藕荷色的鞋尖發呆。
青雀暗自鬆了口氣。
她雖說用了這麽個借口,暫時躲過去了。但架不住太太起了這樣的心思,怕是早晚都會想辦法將她嫁過去的。
不行。
青雀眸色一沉。
她得想辦法出去一趟,和老鄭商量商量這件事!
……
從太太的正院回來之後,六姑娘先是去換了一身衣裳。而後在偏廳裏,和幾位管事嬤嬤說了幾句話之後,才回了房間。
才坐在窗下,打算趁著今日天氣好,將上次沒做完的衣服找出來繼續做,耳邊就傳來了玉竹的聲音:
“姑娘。”
玉竹進來,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
“文氏來了。”
“去請。”
“是。”
文氏跟著玉竹進了六姑娘的小書房,朝著六姑娘福了福身子:“姑娘。”
“張家的來了。”
六姑娘笑眯眯地朝著玉竹吩咐著:
“看座。”
玉竹忙拿了個錦凳,放在了文氏的身後,“文嬸子,請坐。”
文氏笑著拉著玉竹的手,誇讚道:“這就是姑娘剛帶回來的玉竹姑娘吧,果然長的標致。”
玉竹抿嘴一笑,“嬸子客氣了。”
說罷,便接過了小丫頭剛烹好的茶,放在了六姑娘的麵前。
六姑娘隻是低頭看了一眼她手中的的茶杯,絲毫沒有端起來想要喝茶的意思,“給文氏也倒一杯茶。”
“是。”玉竹將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隨後給文市倒了一杯茶。
“多謝姑娘。”
文氏接過了玉竹遞過來的茶,
“多謝玉竹姑娘。”
六姑娘隨口問了句:“這個劉大春如何?”
文氏順手把茶杯放在了旁邊的小幾上,蹙著眉,想了好一會兒,“人還不錯。”
“不錯?”六姑娘歪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著她。淡漠如菊的眼中,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這不錯二字,從何而來?”
文氏被六姑娘看的頭皮發麻,不自覺地避開了六姑娘看過來的目光,“聽聞,他幼時父母雙亡。為了溫飽,不得不賣身謝府。”
像謝府這般百年簪纓世家,規矩冗雜,各種人也是雜亂。
年幼的劉大春能迅速在這樣的大家族站穩腳跟,並且還能得到旁人的一句稱讚。可見其平時,人情周到,做事極為細致周全了。
六姑娘垂眸,平和的目光落在了手裏茶杯中的浮沫,“還有嗯?”
“此人,粗中有細。”
六姑娘沉默不語。
文氏抬頭,飛快地看了一眼六姑娘。看她神色無異,但她心中卻隱隱不安。
姑娘之前讓她打聽府上有合適做管家的人選。
可這能做管家的人,都是爺一句話的事情。
就算如何,也輪不到她一個下人說三道四。
她還未想好,要如何躲過六姑娘,便聽聞劉大春成了謝府的新一任管家。
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隱約有了一股說不明,道不清的不安。
這股不安,在聽到六姑娘請她來姑娘院子裏時候,忽然變得平穩。
“他和父親,如何相識?”
“聽聞,他曾經給爺做了幾年的小書童。劉大春做事細致周到,恰好老太爺那段時間病重。爺就讓他,去伺候老太爺去了。老太爺去了之後,他就去了外麵管著外麵采買的管事下麵,做一個小管事了。”
六姑娘挑了下眉:“跟著個管事,是鄭管事?”
文氏搖了搖頭,“是外院管著采買胭脂水粉的李管事。”
六姑娘輕點了下頭,看似無意地提起了一句不相關的話:“最近這府上,好像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