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皇宮。
慶隆帝半躺在床上一臉虛弱的樣子。
嘴唇臉色都幾近慘白。。
好像是大病了一場一樣。
“賢德妃,你且說說皇爺爺還對你說了什麽?”
“後來你又看到了什麽?”
“在夢中看到的一切,全都一五一十說出來!”
慶隆帝此時已經信了七七八八。
隻見賈元春麵色悚然,一臉恐懼道:
“啟稟陛下!”
“臣妾在夢中看到,北方草原上冰天雪地,牧場沒有牧草,大量的牲畜餓死,窮凶極惡的草原人沒有吃的喝的,最後全都像是瘋了一-樣衝向中原。”
“百姓們被北方異族燒殺劫掠,草原人侵占了漢人的土地,不準百姓種莊稼,任由這些田地荒廢長出荒草供他們的牛羊戰馬食用。”
“大量的百姓居無定所,失去了田地隻能是紛紛湧向京城!”
“無上皇說,這是因為大乾朝正在經曆百年難得一遇的酷寒!”
“草原人沒有糧食吃,隻能是孤注一擲南下劫掠,北方龍氣盡失,大乾朝國運危矣!!”
慶隆帝聞言頓時陷入了沉思。
腦海中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朝堂上聽到的民間謠言。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大汗提刀上金鑾,血濺三尺染龍庭!”
獨眼石像已經應驗了。
接下來就是北方百萬難民揭竿而起!
草原酷寒無糧可用,為了能夠在冷酷的極寒天氣下活下去。
草原上新一任的大汗將會舉全族之力南下劫掠,屆時大乾朝內有起義軍,外有整個草原的敵騎圍攻,天子之血濺龍庭?
這些事情都要——靈驗了?
“不可能!”
“絕不可能~!”
慶隆帝呢喃自語,麵色更加難看,整個人就像是丟了魂魄一樣。
形如枯槁!
“啟稟陛下!無上皇還對臣妾說了破局之策!”
賈元春的一句話。
頓時讓慶隆帝精神一振,就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賢德妃快說!”
“皇爺爺還說了什麽?”
慶隆帝勉強撐起身子連連追問。
賈元春則是表情豐富,好像是在回憶夢中的事情一樣。
“無上皇說,曆朝曆代中原的千年基業,皆是毀於極寒天氣還有草原人的牧馬南下。”
“輕則家破人亡、重則山河破碎!”
“要想破解這百年未有之變,陛下唯有反其道而行,主動出兵北上草原,開疆拓土!”
“在草原人還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之前,將其亡國滅族!”
“如此一來方能奪得生機!”
慶隆帝聞言雙目怒睜。
頓時就陷入了沉思。
隻覺得一時間豁然開朗,前途一片光明!
“對啊!朕怎麽就沒有想到?”
慶隆帝高興得自言自語起來。
“草原人隻要沒糧食吃就南下劫掠,不僅搶走了百姓們的糧食、女人孩子,而且還四處燒毀田地莊稼。此消彼長大乾朝國力漸衰。”
“既然如此,那朕何不主動北伐先發製人?”
“搶了草原人的女人孩子,男丁全部殺死!”
“再將草原上的牧場全部燒毀,牛羊戰馬全部擄走。”
“既然北方龍氣盡失,那就奪草原人的龍氣和國運,到時候草原人哪裏還有力量集結兵馬南下?”
“提刀上金鑾?”
“絕不可能!!”
慶隆帝冷靜下來後,轉而看向賈元春,很是欣慰道:
“賢德妃果然是賢良淑德,竟然能夠得到皇爺爺的托夢,該賞!”
“來人啊!”
“賞賜賢德妃黃金千兩,玉如意一柄,茜香國貢奉金步搖一枚、南梁朝貢奉蜀繡十緞…”
賈元春連連謝恩。
慶隆帝則是來不及和賈元春多說話,朝著身邊的夏公公喊道:
“速速召集大將軍、丞相、忠親王還有禦史大夫入宮!”
“朕有要事商議!!”
“諾!”
不多時。
禦書房內。
隻見慶隆帝換了一身龍袍位於上座,雖然麵色唰白,但好歹是恢複了一絲血色。
強撐著自己的龍威。
“臣參見陛下!”
“祝陛下龍體安康!”
賈瑛等人齊齊出聲行禮。
慶隆帝則是擺了擺手,十分倉促道:
“今日突然召集諸位愛卿進宮,乃是為了商議如何應對極寒氣候的事情。”
“朕已經想到了辦法!”
馮桀、忠順王都是臉色詫異,暗道文武百官都想不出的辦法,這才不到一天的時間,慶隆帝暈倒後醒來就想出辦法了?
賈瑛和辛棄疾則是心中早有計較。
知道慶隆帝是落了他們設下的圈套了。
但是表麵上卻不敢有所表現,隻能是繼續裝傻充愣!
賈瑛更是拍馬屁道:
“陛下英明神武,勤政愛民!這麽快就想到了辦法,真是令臣佩服!”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賈瑛這話頓時讓慶隆帝得意不已。
馮桀、忠順王則是麵麵相覷。
心中暗道:賈瑛這般伶牙俐齒,搶了他們拍馬屁的機會,實在是威脅太大了。
這簡直就是搶人飯碗啊!
慶隆帝一時間眉飛色舞,高興道:
“朕以為要想解決極寒氣候的問題,早有先例!曆朝曆代,凡是北方大寒,草原人必將牧馬南下搶走漢人的女人糧食!”
“既然如此,那大乾朝為何不能先發製人北上劫掠?”
“如今金人剛剛失去草原霸主的地位,各地部落正相互攻伐,正是北上草原的好機會!”
“征北大軍收複燕雲十六郡乃王者之師,攜勝利之師北上,必然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到時候再把草原上的人全都抓回來當奴隸服徭役,牛羊戰馬供難民吃喝,再將草原上的牧場開墾成良田耕種,北邊三州之地的百萬難民北上墾荒!”
“來年地廣人稀,良田牛羊遍地,何愁捱不過這氣候問題?”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要說慶隆帝也是個聰明人。
隻是讓賈元春提點了幾句。
便想出來要將草原人變成奴隸,甚至於搶奪草原人的牧場,以及開墾良田安置難民的好主意。
難民之所以是難民。
就是因為沒有好的肥沃的田地可以耕種,所以隻能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
但凡有塊肥沃的田地。
就沒有老百姓願意背井離鄉四處流浪的。
這一招。
相當於是把中原老百姓的矛盾,直接轉移嫁接到了草原人的身上。
雖然有點損人利己的意思。
但仁慈從來都不是上位者需要考慮的東西,仁慈那是留給自己百姓的,而不是草原上的強盜。
慶隆帝此話一出。
賈瑛便知道自己一番謀劃是十有八九能夠成了。
一旦北方開戰。
最終得利的隻能是駐守在燕雲的將校,哪怕是此次主將不是賈瑛本人,自己在北邊留下的部下也能夠繼續壯大實力。
而且還是奉旨出征。
名正言順!
“不可!”
“不可啊!”
馮桀隻覺得心頭一驚,連忙出聲勸阻道:
“如今朝廷兵馬有限,還要防備南邊的南梁,西邊的涼王!去年各地幹旱,大批百姓還等著錢糧賑災救命!”
“一旦發動戰爭,勞民傷財!”
“豈不是雪上加霜?”
馮桀又是日常哭窮。
實際上。
馮桀之所以不同意出兵,就是害怕武人集團在一次次的戰爭中不斷獲利,繼而將他們文官集團的風頭給蓋過去了。
自大乾朝建立以來。
武將王侯遍地走多如牛毛,全都是憑戰封爵的武人勳貴。
曆經這麽多年的發展。
好不容易文官集團壓過了武人的風頭,重新執掌朝廷的朝政,這時候頻繁發動戰爭,隻會對武人有利,此消彼長,對於他們這些世家文人百害而無一利!
馮桀的反對,代表的更多的是整個江南一帶的士大夫利益!
忠順王也是出聲相勸。
兩人雖然站隊不同。
但是忠順王明顯更加偏向於士大夫集團,不願意看到武人集團在大乾朝重新發展起來。
“大將軍,你最是了解燕雲一帶邊軍的情況!”
“你說說此戰有幾成勝算?是否會像丞相所說的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慶隆帝沒有妄下定論。
反而是詢問了賈瑛的意見。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關於打仗的事情。
在場之人。
慶隆帝隻相信賈瑛的決策和判斷,畢竟賈瑛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名號不是白喊的。
賈瑛則是抱拳沉聲道:
“啟稟陛下!”
“不知道陛下可曾了解過當年大漢對外作戰時候的先例?”
“年代久遠,朕也未曾了解過!大將軍不妨直言!”慶隆帝搖頭表示不解。
賈瑛則是繼續說道:
“當年大漢在窮途末路之際,依舊能夠打得北方的異族潰不成軍,就是因為其以夷製夷,多次雇傭外族南匈奴、羌人對外作戰!”
“這些附屬於大漢的異族,打仗時衝在最前方賣命,同時還要負責對外征戰的糧草供給。”
“此法同樣適用於大乾朝!”
“這些草原俘虜各個弓馬嫻熟,一味地服徭役做奴隸實在是暴殄天物,何不將這些異族之人組成衝鋒在前的敢死隊!”
“屆時再加上燕雲邊軍的數萬兵馬。”
“此戰不僅沒有過多的錢糧消耗,也不用再招募新兵勞民傷財,何樂而不為?”
慶隆帝一時間直呼妙計。
連連點頭道:
“當年漢製本有北軍八校,東漢年間精簡官職,隻編組五校尉。即省中壘營,保留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並將原胡騎營並入長水,虎賁營並入射聲營。”
“長水營、越騎營原兵源主要是歸降的越人、胡人。”
“此北軍五校官製,雖然延續至今!”
“然而到了今日,越騎營、長水營早已經名存實亡,兵源也全都是來自於漢人。”
“如今大將軍提出恢複舊製,以夷製夷,乃是妙計!”
賈瑛抱拳。
“陛下謬讚,臣隻不過是依葫蘆畫瓢罷了。”
“大將軍謙虛了!”慶隆帝心情大好,連連稱讚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打仗的事情還是唯大將軍首屈一指,不負朕望!”
馮桀、忠順王都覺得事有蹊蹺。
怎麽稀裏糊塗的。
皇帝就決定要再次動兵了?
那賈瑛要是再立功,豈不是要直接封王了?
然而。
事實證明慶隆帝雖然現在很慌亂,但還不至於失去了理智。
隻見慶隆帝沉聲道:
“來人啊!即刻擬旨!收編異族兵馬編入征北大軍軍製,擴充燕雲兵馬至十萬步騎!詔令護烏桓中郎將嶽鵬舉整軍備戰,開春後克日起行,北伐草原,橫掃各部!”
慶隆帝也是忌憚賈瑛年紀輕輕便功高震主。
所以此次對外戰事並沒有派賈瑛出戰。
但是為了安撫北軍燕雲將士的軍心。
又折中讓賈瑛的昔日麾下部將嶽鵬舉出任征北大軍統帥職位。
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
果不其然。
馮桀、忠順王兩人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好歹也沒有讓賈瑛再有立功的機會,隻能是默然同意出兵。
賈瑛則是暗暗一笑。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慶隆帝半躺在床上一臉虛弱的樣子。
嘴唇臉色都幾近慘白。。
好像是大病了一場一樣。
“賢德妃,你且說說皇爺爺還對你說了什麽?”
“後來你又看到了什麽?”
“在夢中看到的一切,全都一五一十說出來!”
慶隆帝此時已經信了七七八八。
隻見賈元春麵色悚然,一臉恐懼道:
“啟稟陛下!”
“臣妾在夢中看到,北方草原上冰天雪地,牧場沒有牧草,大量的牲畜餓死,窮凶極惡的草原人沒有吃的喝的,最後全都像是瘋了一-樣衝向中原。”
“百姓們被北方異族燒殺劫掠,草原人侵占了漢人的土地,不準百姓種莊稼,任由這些田地荒廢長出荒草供他們的牛羊戰馬食用。”
“大量的百姓居無定所,失去了田地隻能是紛紛湧向京城!”
“無上皇說,這是因為大乾朝正在經曆百年難得一遇的酷寒!”
“草原人沒有糧食吃,隻能是孤注一擲南下劫掠,北方龍氣盡失,大乾朝國運危矣!!”
慶隆帝聞言頓時陷入了沉思。
腦海中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朝堂上聽到的民間謠言。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大汗提刀上金鑾,血濺三尺染龍庭!”
獨眼石像已經應驗了。
接下來就是北方百萬難民揭竿而起!
草原酷寒無糧可用,為了能夠在冷酷的極寒天氣下活下去。
草原上新一任的大汗將會舉全族之力南下劫掠,屆時大乾朝內有起義軍,外有整個草原的敵騎圍攻,天子之血濺龍庭?
這些事情都要——靈驗了?
“不可能!”
“絕不可能~!”
慶隆帝呢喃自語,麵色更加難看,整個人就像是丟了魂魄一樣。
形如枯槁!
“啟稟陛下!無上皇還對臣妾說了破局之策!”
賈元春的一句話。
頓時讓慶隆帝精神一振,就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賢德妃快說!”
“皇爺爺還說了什麽?”
慶隆帝勉強撐起身子連連追問。
賈元春則是表情豐富,好像是在回憶夢中的事情一樣。
“無上皇說,曆朝曆代中原的千年基業,皆是毀於極寒天氣還有草原人的牧馬南下。”
“輕則家破人亡、重則山河破碎!”
“要想破解這百年未有之變,陛下唯有反其道而行,主動出兵北上草原,開疆拓土!”
“在草原人還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之前,將其亡國滅族!”
“如此一來方能奪得生機!”
慶隆帝聞言雙目怒睜。
頓時就陷入了沉思。
隻覺得一時間豁然開朗,前途一片光明!
“對啊!朕怎麽就沒有想到?”
慶隆帝高興得自言自語起來。
“草原人隻要沒糧食吃就南下劫掠,不僅搶走了百姓們的糧食、女人孩子,而且還四處燒毀田地莊稼。此消彼長大乾朝國力漸衰。”
“既然如此,那朕何不主動北伐先發製人?”
“搶了草原人的女人孩子,男丁全部殺死!”
“再將草原上的牧場全部燒毀,牛羊戰馬全部擄走。”
“既然北方龍氣盡失,那就奪草原人的龍氣和國運,到時候草原人哪裏還有力量集結兵馬南下?”
“提刀上金鑾?”
“絕不可能!!”
慶隆帝冷靜下來後,轉而看向賈元春,很是欣慰道:
“賢德妃果然是賢良淑德,竟然能夠得到皇爺爺的托夢,該賞!”
“來人啊!”
“賞賜賢德妃黃金千兩,玉如意一柄,茜香國貢奉金步搖一枚、南梁朝貢奉蜀繡十緞…”
賈元春連連謝恩。
慶隆帝則是來不及和賈元春多說話,朝著身邊的夏公公喊道:
“速速召集大將軍、丞相、忠親王還有禦史大夫入宮!”
“朕有要事商議!!”
“諾!”
不多時。
禦書房內。
隻見慶隆帝換了一身龍袍位於上座,雖然麵色唰白,但好歹是恢複了一絲血色。
強撐著自己的龍威。
“臣參見陛下!”
“祝陛下龍體安康!”
賈瑛等人齊齊出聲行禮。
慶隆帝則是擺了擺手,十分倉促道:
“今日突然召集諸位愛卿進宮,乃是為了商議如何應對極寒氣候的事情。”
“朕已經想到了辦法!”
馮桀、忠順王都是臉色詫異,暗道文武百官都想不出的辦法,這才不到一天的時間,慶隆帝暈倒後醒來就想出辦法了?
賈瑛和辛棄疾則是心中早有計較。
知道慶隆帝是落了他們設下的圈套了。
但是表麵上卻不敢有所表現,隻能是繼續裝傻充愣!
賈瑛更是拍馬屁道:
“陛下英明神武,勤政愛民!這麽快就想到了辦法,真是令臣佩服!”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賈瑛這話頓時讓慶隆帝得意不已。
馮桀、忠順王則是麵麵相覷。
心中暗道:賈瑛這般伶牙俐齒,搶了他們拍馬屁的機會,實在是威脅太大了。
這簡直就是搶人飯碗啊!
慶隆帝一時間眉飛色舞,高興道:
“朕以為要想解決極寒氣候的問題,早有先例!曆朝曆代,凡是北方大寒,草原人必將牧馬南下搶走漢人的女人糧食!”
“既然如此,那大乾朝為何不能先發製人北上劫掠?”
“如今金人剛剛失去草原霸主的地位,各地部落正相互攻伐,正是北上草原的好機會!”
“征北大軍收複燕雲十六郡乃王者之師,攜勝利之師北上,必然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到時候再把草原上的人全都抓回來當奴隸服徭役,牛羊戰馬供難民吃喝,再將草原上的牧場開墾成良田耕種,北邊三州之地的百萬難民北上墾荒!”
“來年地廣人稀,良田牛羊遍地,何愁捱不過這氣候問題?”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要說慶隆帝也是個聰明人。
隻是讓賈元春提點了幾句。
便想出來要將草原人變成奴隸,甚至於搶奪草原人的牧場,以及開墾良田安置難民的好主意。
難民之所以是難民。
就是因為沒有好的肥沃的田地可以耕種,所以隻能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
但凡有塊肥沃的田地。
就沒有老百姓願意背井離鄉四處流浪的。
這一招。
相當於是把中原老百姓的矛盾,直接轉移嫁接到了草原人的身上。
雖然有點損人利己的意思。
但仁慈從來都不是上位者需要考慮的東西,仁慈那是留給自己百姓的,而不是草原上的強盜。
慶隆帝此話一出。
賈瑛便知道自己一番謀劃是十有八九能夠成了。
一旦北方開戰。
最終得利的隻能是駐守在燕雲的將校,哪怕是此次主將不是賈瑛本人,自己在北邊留下的部下也能夠繼續壯大實力。
而且還是奉旨出征。
名正言順!
“不可!”
“不可啊!”
馮桀隻覺得心頭一驚,連忙出聲勸阻道:
“如今朝廷兵馬有限,還要防備南邊的南梁,西邊的涼王!去年各地幹旱,大批百姓還等著錢糧賑災救命!”
“一旦發動戰爭,勞民傷財!”
“豈不是雪上加霜?”
馮桀又是日常哭窮。
實際上。
馮桀之所以不同意出兵,就是害怕武人集團在一次次的戰爭中不斷獲利,繼而將他們文官集團的風頭給蓋過去了。
自大乾朝建立以來。
武將王侯遍地走多如牛毛,全都是憑戰封爵的武人勳貴。
曆經這麽多年的發展。
好不容易文官集團壓過了武人的風頭,重新執掌朝廷的朝政,這時候頻繁發動戰爭,隻會對武人有利,此消彼長,對於他們這些世家文人百害而無一利!
馮桀的反對,代表的更多的是整個江南一帶的士大夫利益!
忠順王也是出聲相勸。
兩人雖然站隊不同。
但是忠順王明顯更加偏向於士大夫集團,不願意看到武人集團在大乾朝重新發展起來。
“大將軍,你最是了解燕雲一帶邊軍的情況!”
“你說說此戰有幾成勝算?是否會像丞相所說的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慶隆帝沒有妄下定論。
反而是詢問了賈瑛的意見。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關於打仗的事情。
在場之人。
慶隆帝隻相信賈瑛的決策和判斷,畢竟賈瑛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名號不是白喊的。
賈瑛則是抱拳沉聲道:
“啟稟陛下!”
“不知道陛下可曾了解過當年大漢對外作戰時候的先例?”
“年代久遠,朕也未曾了解過!大將軍不妨直言!”慶隆帝搖頭表示不解。
賈瑛則是繼續說道:
“當年大漢在窮途末路之際,依舊能夠打得北方的異族潰不成軍,就是因為其以夷製夷,多次雇傭外族南匈奴、羌人對外作戰!”
“這些附屬於大漢的異族,打仗時衝在最前方賣命,同時還要負責對外征戰的糧草供給。”
“此法同樣適用於大乾朝!”
“這些草原俘虜各個弓馬嫻熟,一味地服徭役做奴隸實在是暴殄天物,何不將這些異族之人組成衝鋒在前的敢死隊!”
“屆時再加上燕雲邊軍的數萬兵馬。”
“此戰不僅沒有過多的錢糧消耗,也不用再招募新兵勞民傷財,何樂而不為?”
慶隆帝一時間直呼妙計。
連連點頭道:
“當年漢製本有北軍八校,東漢年間精簡官職,隻編組五校尉。即省中壘營,保留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並將原胡騎營並入長水,虎賁營並入射聲營。”
“長水營、越騎營原兵源主要是歸降的越人、胡人。”
“此北軍五校官製,雖然延續至今!”
“然而到了今日,越騎營、長水營早已經名存實亡,兵源也全都是來自於漢人。”
“如今大將軍提出恢複舊製,以夷製夷,乃是妙計!”
賈瑛抱拳。
“陛下謬讚,臣隻不過是依葫蘆畫瓢罷了。”
“大將軍謙虛了!”慶隆帝心情大好,連連稱讚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打仗的事情還是唯大將軍首屈一指,不負朕望!”
馮桀、忠順王都覺得事有蹊蹺。
怎麽稀裏糊塗的。
皇帝就決定要再次動兵了?
那賈瑛要是再立功,豈不是要直接封王了?
然而。
事實證明慶隆帝雖然現在很慌亂,但還不至於失去了理智。
隻見慶隆帝沉聲道:
“來人啊!即刻擬旨!收編異族兵馬編入征北大軍軍製,擴充燕雲兵馬至十萬步騎!詔令護烏桓中郎將嶽鵬舉整軍備戰,開春後克日起行,北伐草原,橫掃各部!”
慶隆帝也是忌憚賈瑛年紀輕輕便功高震主。
所以此次對外戰事並沒有派賈瑛出戰。
但是為了安撫北軍燕雲將士的軍心。
又折中讓賈瑛的昔日麾下部將嶽鵬舉出任征北大軍統帥職位。
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
果不其然。
馮桀、忠順王兩人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好歹也沒有讓賈瑛再有立功的機會,隻能是默然同意出兵。
賈瑛則是暗暗一笑。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