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獻策
慕少年:太傅大人他風華絕代 作者:六月熾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年下來,蠻奴逐漸壯大,不再滿足於狹小的棲息之地,多次妄想侵入大昇國土,隻是迫於他們朽戈鈍甲、計窮智短,所以屢屢失敗,但即便這樣,也是給大晟帶來了不少麻煩。
所謂強龍不懼猛虎,卻恐蚊蠅纏身,蠻奴一族便是這世上最惡心纏人的吸血蚊蠅,殺不完,趕不走,也扯不掉。
不過,這與削藩有何關係?
啟安帝不解:“難不成你想放蠻奴進城,去對付兩位藩王?”
“倒也不必如此。”
寧絕道:“微臣聽聞,勤王殿下年逾耄耋,依舊老當益壯,本朝如此能人實在少有,不如陛下以此為例,將大嶽、長隴兩座城池賞賜於勤王殿下,以示嘉獎。”
大嶽、長隴兩城是主要鎮壓蠻奴的屏障,誰成了城主,誰就得扛起與蠻奴作戰拉扯的重任。
啟安帝恍然大悟,隻是轉念一想,又猶豫了:“但若勤王借此與蠻奴聯手,或是他打開城門,讓蠻奴進京,豈非更大的禍患?”
“陛下,蠻奴若能與勤王聯手,那也不至於跟大昇僵持這麽多年了!”寧絕道:“至於讓蠻奴進京,這更不可能,陛下莫忘了,勤王雙子,是死於誰之手,勤王對蠻奴一族,隻怕是恨不得生啖其肉。”
二十多年前,勤王的兩個兒子,被蠻奴抓走虐殺,以皮作旗,以骨作鼓,在大嶽城下敲了半個多月。
當時,勤王還親自帶兵與對方打了一場,戰雖勝了,但他的兩個兒子,卻也是實實在在回不來了。
這麽一想,啟安帝也是茅塞頓開:“對啊,朕那王兄可是恨蠻奴得很,既如此,就讓他們相互廝殺去吧,無論最後誰得誌,都削弱了他們手裏的力量。”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陛下能想到這一點,勤王隻怕也不會坐以待斃!”寧絕補充道:“若隻是單單鎮壓,勤王手裏的兵十年都削弱不完,所以,陛下可以讓遼東諸城城主給勤王找點事做,比如羌鄀、戎盧兩部的爭端……”
羌鄀和戎盧是位於遼東西區的部落,他們人口不多,但年年都因土地分割不均而鬥爭不斷,如果要對付勤王,將他們拉進來摻和一手,是再好不過的事。
啟安帝連連點頭,看著麵前的少年越發欣賞!
處理完勤王,他又問:“那潞州的燕王該怎麽辦,他周圍可沒有虎視眈眈的小國和部落,借力打力的計策於他無用。”
兩個不同的人自然不能用一套方式對待,寧絕頷首,說道:“至於燕王,那就更簡單了,微臣聽說,近些年燕王殿下身子很差,已經到了大漸彌留之際。”
“那又如何?”
啟安帝歎氣:“燕王叔是不久於世,但他生的幾個兒子都不是善茬,尤其是世子安明櫪,野心昭昭,手段狠辣,聽聞死在他手裏的人,沒有一千也足八百。”
“不僅是世子安明櫪,三殿下安明玧,四殿下安明訾,燕王孫安承權,都是潞州赫赫有名的人物。”
寧絕接過話茬:“但是陛下,所謂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況是那麽一群各有長短的獨狼,燕王殿下尚且在世,他們已經是鬥得難舍難分,一但燕王長辭,那潞州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
啟安帝沉默了,這件事他也與太傅眾人商討過,聞大將軍提議在燕王逝世、潞州大亂時趁機揮兵南下,一舉攻下潞州。
但此法很危險,因為燕王子孫雖有爭端,可一旦外敵侵入,難保他們不會達成共識,放下各人爭鬥,聯手共禦強敵。
所以,啟安帝很苦惱:“就算潞州大亂,我們趁機而入的機會也不大。”
寧絕淺淺一笑:“不需什麽趁機而入,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去,我們隔岸觀火,隻需添兩把柴就好。”
“添柴?添什麽柴?”
“助火的柴。”
寧絕道:“嗣王之位,世子安明櫪不一定能坐上去,他的兩個弟弟心機深沉,各自都有榮登寶座的打算,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挑出一人,以利誘之,隻要他答應在繼位之後交出一半兵權,那我們就可以幫他奪位,鏟除異己。”
隻要那一半兵權交出,那剩下的一半便無足為懼。
啟安帝沉眸想了想:“可對方不是傻子,考慮到失去一半兵權,日後肯定會被削藩,他們怎麽可能會同意?”
“所以啊,這就需要陛下的承諾了。”
寧絕道:“隻要陛下許諾,十年內絕不削藩,以此為交換,讓新任嗣王安心,那他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
畢竟,爭不到王位會死,而交出一半兵權,換取王位,不但不會死,還能保十年無恙。
至於十年之後,是何光景,誰又能知?
這是一筆劃算又公平的交易,但啟安帝有點貪心,他眯著眼心思流轉:“既如此,為何不要了全部兵權,朕可許他二十年不削藩。”
寧絕語塞,人家又不是傻子,全部兵權交出去,那不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他忍不住提醒:“陛下,過猶不及。”
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一旦越界,則物極必反。
當自己實力不足以一擊斃命時,就要徐徐圖之,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便是如此。
啟安帝想了想,此話不差,便道:“寧卿言之有理,所以,安明玧和安明訾這兩人,應該選誰?”
“安承權!”
寧絕正色道:“燕王的幾個兒子,雖然互不對付,但隻是為了權利,而燕王長孫安承權不一樣,他與他的幾個叔叔,有著殺父之仇。”
安承權的父親,曾是燕王最疼愛的嫡長子,可卻年紀輕輕死在了權利鬥爭之間。
所以:“隻有安承權繼位,他的幾個叔叔才會毫無翻身之力,否則,根患不除,後患無窮。”
他所思所慮周全,已經到了讓啟安帝驚撼的地步。
“寧卿,果真思慮周全。”
啟安帝輕歎著,看他的眼神有些晦暗:“你小小年紀,便將人心拿捏得恰到好處,寧卿,幸而生於大昇。”
若是去了別的國家,隻怕會成為大昇一生之敵。
寧絕揖手一拜,未見惶恐:“得陛下垂青,才是微臣之幸。”
啟安帝滿意一笑,抬手拍拍他的肩:“你啊,日後會前途無量的。”
“謝陛下聖言。”
他語氣平靜,雖是笑著,卻不見得意之色。
啟安帝走回桌案邊坐下,一邊翻看奏折,一邊說:“今日之言,朕會酌情考慮,寧卿辛苦了,回去吧。”
“是!”
寧絕應答,上前把自己手裏的折子放到桌上,後退幾步,揖手行禮:“微臣告退。”
啟安帝“嗯”了一聲沒抬頭,寧絕便轉身離開了。
昭仁殿外,柳學還等在那裏,寧絕上前行了一禮:“柳大人,下官先告辭了。”
柳學點頭,什麽話都沒說。
離開昭仁殿,寧絕一路往門下省走去,甬路上,他單手負背而行,路過長仁宮時,大皇子安崇樞和三皇子安崇羽並肩走了出來。
三人麵對麵撞個正著,寧絕反應快,立即揖手行禮:“下官見過兩位殿下。”
“嗯!”
安崇樞沒在意,應了一聲,正要離開時,又好像想到什麽,停下腳步看向寧絕:“你……叫什麽名字?”
“下官寧絕。”
“寧絕……”安崇樞細細思索,終於想起:“是那日在安國公府拒絕賜酒的那個寧絕?”
寧絕扯了扯嘴角,答:“是。”
安崇樞聞言皺了皺眉,一旁的安崇羽驚呼:“寧絕,那不就是殿試時,對仁王叔不敬的那個人嗎?”
說完,他意識到不對,又捂著自己的嘴左右觀察,生怕被別人聽了去。
“回三殿下,下官確實在殿試時說了些有關於仁王殿下的言論,但所言並無惡意,更莫談對仁王殿下不敬,下官絕無此心。”
寧絕淡淡說著,安崇羽卻翻了個白眼,礙於身處皇宮,怕隔牆有耳,所以他並沒有說什麽,縱有不滿,也默默忍了下來。
“小寧大人一張利嘴,果真巧言善辯。”
安崇樞勾起嘴角,道:“不過,本殿向來欣賞有才之人,所以,小寧大人若得閑的話,七日後本殿在府中宴請親朋好友,不如也賞個臉,來喝兩杯薄酒。”
“殿下,下官不善飲酒……”
“府中有茶!”安崇樞打斷他的話,語氣不容拒絕:“如果茶也不喝的話,清水也有,小寧大人,應該會賣本殿這個麵子吧?”
他能說不嗎?
寧絕默默歎了口氣,低頭行禮:“下官榮幸,必按時到訪。”
“那就好。”
安崇樞一臉皮笑肉不笑,帶著安崇羽轉身就走,還不忘留下一句:“本殿於府中虛位以待,望小寧大人莫要失約。”
“下官恭送兩位殿下。”
寧絕揖手彎腰,一直等他們走遠,才直起身,深深歎了口氣,這兩人,明顯對他不善,若是去了大皇子府中,隻怕不會好過。
但是,他又拒絕不了。
這就是寧絕最不喜歡官場的地方,權大壓死人。
回到門下省,吳龐和邱彧齊齊上前打聽,陛下召他做什麽,寧絕隻說了前半段,有關於燕王、勤王的事,他並沒有多言。
吳、邱二人得知他是寧遼之子時,也是好一陣驚訝,尤其是知道他曠職兩日,是因為被寧遼關了起來,更加替他不滿。
“雖說是父子,但好歹你也是朝廷官員,怎麽能強行限製你的自由呢?”
“對啊,幸而陛下和韓大人都未追究,若不然罰你個玩忽職守、瀆職之罪,那不是毀了你一輩子嗎?”
“唉……寧大人平日看著挺溫潤和善的,怎麽對親兒子倒這般嚴苛啊?”
……
兩張嘴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眼看著周圍已經聚上來不少人,寧絕連忙打斷:“兩位,我們下值後再聊好嗎,再說下去,怕是所有人都要知道,我被親爹囚禁兩日了。”
那丟臉可丟大了,怎麽說他也是個堂堂男子漢啊。
吳龐率先反應過來,他往四周一看,嗬斥了句:“看什麽,都沒事做嗎?”
眾人紛紛退開,邱彧輕咳兩聲,也止住了話題:“咳咳,不說了不說了,下次再聊。”
寧絕失笑,等他們離開後,便做起了自己的事。
所謂強龍不懼猛虎,卻恐蚊蠅纏身,蠻奴一族便是這世上最惡心纏人的吸血蚊蠅,殺不完,趕不走,也扯不掉。
不過,這與削藩有何關係?
啟安帝不解:“難不成你想放蠻奴進城,去對付兩位藩王?”
“倒也不必如此。”
寧絕道:“微臣聽聞,勤王殿下年逾耄耋,依舊老當益壯,本朝如此能人實在少有,不如陛下以此為例,將大嶽、長隴兩座城池賞賜於勤王殿下,以示嘉獎。”
大嶽、長隴兩城是主要鎮壓蠻奴的屏障,誰成了城主,誰就得扛起與蠻奴作戰拉扯的重任。
啟安帝恍然大悟,隻是轉念一想,又猶豫了:“但若勤王借此與蠻奴聯手,或是他打開城門,讓蠻奴進京,豈非更大的禍患?”
“陛下,蠻奴若能與勤王聯手,那也不至於跟大昇僵持這麽多年了!”寧絕道:“至於讓蠻奴進京,這更不可能,陛下莫忘了,勤王雙子,是死於誰之手,勤王對蠻奴一族,隻怕是恨不得生啖其肉。”
二十多年前,勤王的兩個兒子,被蠻奴抓走虐殺,以皮作旗,以骨作鼓,在大嶽城下敲了半個多月。
當時,勤王還親自帶兵與對方打了一場,戰雖勝了,但他的兩個兒子,卻也是實實在在回不來了。
這麽一想,啟安帝也是茅塞頓開:“對啊,朕那王兄可是恨蠻奴得很,既如此,就讓他們相互廝殺去吧,無論最後誰得誌,都削弱了他們手裏的力量。”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陛下能想到這一點,勤王隻怕也不會坐以待斃!”寧絕補充道:“若隻是單單鎮壓,勤王手裏的兵十年都削弱不完,所以,陛下可以讓遼東諸城城主給勤王找點事做,比如羌鄀、戎盧兩部的爭端……”
羌鄀和戎盧是位於遼東西區的部落,他們人口不多,但年年都因土地分割不均而鬥爭不斷,如果要對付勤王,將他們拉進來摻和一手,是再好不過的事。
啟安帝連連點頭,看著麵前的少年越發欣賞!
處理完勤王,他又問:“那潞州的燕王該怎麽辦,他周圍可沒有虎視眈眈的小國和部落,借力打力的計策於他無用。”
兩個不同的人自然不能用一套方式對待,寧絕頷首,說道:“至於燕王,那就更簡單了,微臣聽說,近些年燕王殿下身子很差,已經到了大漸彌留之際。”
“那又如何?”
啟安帝歎氣:“燕王叔是不久於世,但他生的幾個兒子都不是善茬,尤其是世子安明櫪,野心昭昭,手段狠辣,聽聞死在他手裏的人,沒有一千也足八百。”
“不僅是世子安明櫪,三殿下安明玧,四殿下安明訾,燕王孫安承權,都是潞州赫赫有名的人物。”
寧絕接過話茬:“但是陛下,所謂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況是那麽一群各有長短的獨狼,燕王殿下尚且在世,他們已經是鬥得難舍難分,一但燕王長辭,那潞州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
啟安帝沉默了,這件事他也與太傅眾人商討過,聞大將軍提議在燕王逝世、潞州大亂時趁機揮兵南下,一舉攻下潞州。
但此法很危險,因為燕王子孫雖有爭端,可一旦外敵侵入,難保他們不會達成共識,放下各人爭鬥,聯手共禦強敵。
所以,啟安帝很苦惱:“就算潞州大亂,我們趁機而入的機會也不大。”
寧絕淺淺一笑:“不需什麽趁機而入,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去,我們隔岸觀火,隻需添兩把柴就好。”
“添柴?添什麽柴?”
“助火的柴。”
寧絕道:“嗣王之位,世子安明櫪不一定能坐上去,他的兩個弟弟心機深沉,各自都有榮登寶座的打算,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挑出一人,以利誘之,隻要他答應在繼位之後交出一半兵權,那我們就可以幫他奪位,鏟除異己。”
隻要那一半兵權交出,那剩下的一半便無足為懼。
啟安帝沉眸想了想:“可對方不是傻子,考慮到失去一半兵權,日後肯定會被削藩,他們怎麽可能會同意?”
“所以啊,這就需要陛下的承諾了。”
寧絕道:“隻要陛下許諾,十年內絕不削藩,以此為交換,讓新任嗣王安心,那他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
畢竟,爭不到王位會死,而交出一半兵權,換取王位,不但不會死,還能保十年無恙。
至於十年之後,是何光景,誰又能知?
這是一筆劃算又公平的交易,但啟安帝有點貪心,他眯著眼心思流轉:“既如此,為何不要了全部兵權,朕可許他二十年不削藩。”
寧絕語塞,人家又不是傻子,全部兵權交出去,那不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他忍不住提醒:“陛下,過猶不及。”
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一旦越界,則物極必反。
當自己實力不足以一擊斃命時,就要徐徐圖之,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便是如此。
啟安帝想了想,此話不差,便道:“寧卿言之有理,所以,安明玧和安明訾這兩人,應該選誰?”
“安承權!”
寧絕正色道:“燕王的幾個兒子,雖然互不對付,但隻是為了權利,而燕王長孫安承權不一樣,他與他的幾個叔叔,有著殺父之仇。”
安承權的父親,曾是燕王最疼愛的嫡長子,可卻年紀輕輕死在了權利鬥爭之間。
所以:“隻有安承權繼位,他的幾個叔叔才會毫無翻身之力,否則,根患不除,後患無窮。”
他所思所慮周全,已經到了讓啟安帝驚撼的地步。
“寧卿,果真思慮周全。”
啟安帝輕歎著,看他的眼神有些晦暗:“你小小年紀,便將人心拿捏得恰到好處,寧卿,幸而生於大昇。”
若是去了別的國家,隻怕會成為大昇一生之敵。
寧絕揖手一拜,未見惶恐:“得陛下垂青,才是微臣之幸。”
啟安帝滿意一笑,抬手拍拍他的肩:“你啊,日後會前途無量的。”
“謝陛下聖言。”
他語氣平靜,雖是笑著,卻不見得意之色。
啟安帝走回桌案邊坐下,一邊翻看奏折,一邊說:“今日之言,朕會酌情考慮,寧卿辛苦了,回去吧。”
“是!”
寧絕應答,上前把自己手裏的折子放到桌上,後退幾步,揖手行禮:“微臣告退。”
啟安帝“嗯”了一聲沒抬頭,寧絕便轉身離開了。
昭仁殿外,柳學還等在那裏,寧絕上前行了一禮:“柳大人,下官先告辭了。”
柳學點頭,什麽話都沒說。
離開昭仁殿,寧絕一路往門下省走去,甬路上,他單手負背而行,路過長仁宮時,大皇子安崇樞和三皇子安崇羽並肩走了出來。
三人麵對麵撞個正著,寧絕反應快,立即揖手行禮:“下官見過兩位殿下。”
“嗯!”
安崇樞沒在意,應了一聲,正要離開時,又好像想到什麽,停下腳步看向寧絕:“你……叫什麽名字?”
“下官寧絕。”
“寧絕……”安崇樞細細思索,終於想起:“是那日在安國公府拒絕賜酒的那個寧絕?”
寧絕扯了扯嘴角,答:“是。”
安崇樞聞言皺了皺眉,一旁的安崇羽驚呼:“寧絕,那不就是殿試時,對仁王叔不敬的那個人嗎?”
說完,他意識到不對,又捂著自己的嘴左右觀察,生怕被別人聽了去。
“回三殿下,下官確實在殿試時說了些有關於仁王殿下的言論,但所言並無惡意,更莫談對仁王殿下不敬,下官絕無此心。”
寧絕淡淡說著,安崇羽卻翻了個白眼,礙於身處皇宮,怕隔牆有耳,所以他並沒有說什麽,縱有不滿,也默默忍了下來。
“小寧大人一張利嘴,果真巧言善辯。”
安崇樞勾起嘴角,道:“不過,本殿向來欣賞有才之人,所以,小寧大人若得閑的話,七日後本殿在府中宴請親朋好友,不如也賞個臉,來喝兩杯薄酒。”
“殿下,下官不善飲酒……”
“府中有茶!”安崇樞打斷他的話,語氣不容拒絕:“如果茶也不喝的話,清水也有,小寧大人,應該會賣本殿這個麵子吧?”
他能說不嗎?
寧絕默默歎了口氣,低頭行禮:“下官榮幸,必按時到訪。”
“那就好。”
安崇樞一臉皮笑肉不笑,帶著安崇羽轉身就走,還不忘留下一句:“本殿於府中虛位以待,望小寧大人莫要失約。”
“下官恭送兩位殿下。”
寧絕揖手彎腰,一直等他們走遠,才直起身,深深歎了口氣,這兩人,明顯對他不善,若是去了大皇子府中,隻怕不會好過。
但是,他又拒絕不了。
這就是寧絕最不喜歡官場的地方,權大壓死人。
回到門下省,吳龐和邱彧齊齊上前打聽,陛下召他做什麽,寧絕隻說了前半段,有關於燕王、勤王的事,他並沒有多言。
吳、邱二人得知他是寧遼之子時,也是好一陣驚訝,尤其是知道他曠職兩日,是因為被寧遼關了起來,更加替他不滿。
“雖說是父子,但好歹你也是朝廷官員,怎麽能強行限製你的自由呢?”
“對啊,幸而陛下和韓大人都未追究,若不然罰你個玩忽職守、瀆職之罪,那不是毀了你一輩子嗎?”
“唉……寧大人平日看著挺溫潤和善的,怎麽對親兒子倒這般嚴苛啊?”
……
兩張嘴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眼看著周圍已經聚上來不少人,寧絕連忙打斷:“兩位,我們下值後再聊好嗎,再說下去,怕是所有人都要知道,我被親爹囚禁兩日了。”
那丟臉可丟大了,怎麽說他也是個堂堂男子漢啊。
吳龐率先反應過來,他往四周一看,嗬斥了句:“看什麽,都沒事做嗎?”
眾人紛紛退開,邱彧輕咳兩聲,也止住了話題:“咳咳,不說了不說了,下次再聊。”
寧絕失笑,等他們離開後,便做起了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