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烏馬巷
慕少年:太傅大人他風華絕代 作者:六月熾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午門外,大臣們上了馬車離開,寧絕走在後麵,陸亦澤突然湊了上來:“寧公子暫居何處,在下送你。”
寧絕看了眼不遠處的馬車:“謝陸公子好意,不必了。”
陸亦澤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四皇子府準備的馬車並不奢華,和普通百姓用的差不多。
“好吧,寧公子一路小心。”
很平常的一句話,但寧絕覺得他意有所指,他抬腳欲走,陸亦澤又說了一句:“寧公子,明日酉時,陸某在燕江樓宴請諸位同年,若有空的話,能否賞臉來喝一杯?”
寧絕腳步一頓,倒沒有拒絕:“寧某榮幸,卻之不恭。”
陸亦澤一笑:“好,陸某掃榻以待,靜候君至。”
“告辭。”
寧絕拱手拜別,陸亦澤還禮:“不送。”
兩人分別,馬車邊,車夫放下馬凳,寧絕上車,彎腰掀開車簾,驀然見一身黑衣的安崇鄴坐在裏麵。
“殿下?”
寧絕輕呼,有些驚訝,他以為,早上那些話,已經足夠讓安崇鄴寒心,不會再看他一眼了。
而此刻,安崇鄴抬頭看他,臉色平靜,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進來!”他說。
寧絕走進去,坐在他身側。
安崇鄴在小幾上倒了杯茶水遞給他,並問道:“今日如何?”
寧絕接過茶,將剛才在殿上發生的事一字不差的說了一遍。
安崇鄴認真聽著,等他說完,他道:“仁王並非真的仁善,你這樣說,隻怕日後會招惹不少麻煩。”
“我知道。”
寧絕點頭,太和殿上,說出那些話之前,他就料想過後果,但是,他還是說了。
仁王留在京都多年,已經招惹了多方勢力窺探,聖上礙於先皇旨意,無法對其過多管束,可是,如果再這樣任其發展下去,那後果,必定會是一場大亂。
其實聖上一直有讓仁王就藩的想法,但就是沒有由頭,此番餘泗一案,民間謠言四起,正好就給了個由頭。
隻是,這個由頭不能是聖上指出,否則便成了他容不下胞弟,而其他大臣,礙於仁王的勢力,一個個閉口不言,寧可中立,也不得罪雙方。
今天殿試,參加的貢士來自五湖四海,暫無權勢拉攏,就成了最適合提起這個由頭的人。
所以聖上最後提出謠言一事,表麵在於仁王清譽和百姓言論,而實際上,是在暗示仁王在京的弊端。
隻可惜,陸亦澤和蘇嶼誰都沒想到這點,又或者說,他們想到了,但誰都不願意說出來。
而寧絕呢,他本也可以不說的。
“為臣之軀,當以忠君!”寧絕淡淡開口。
這句話若是別人說的,安崇鄴肯定嗤之以鼻,但出自寧絕之口,他就深信不疑。
“可是,當著那麽多大臣的麵說出來,你怕招惹禍端嗎?”
“怕啊!”
寧絕一笑:“但是,如果害怕就不去做的話,那這件事便永遠這樣了,總要有個開頭的人,隻要開始了,後麵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勇氣和毅力。”
恐懼是人之本性,但勇氣也是血液裏不可或缺的生命力,隻要有人舉起旗杆,身後肯定不缺衝鋒之士。
看著他熠熠生輝的表情,安崇鄴心如鼓擂,文人風骨,半點不比戰士的刀鈍。
隻可惜,這樣的阿絕,不屬於他。
馬車行至四街交界處,寧絕叫停車夫,而後對安崇鄴道:“殿下,我不回四皇子府了。”
一個月的收留,他欠他許多,種種情分,日後還報,隻是現在,他們該分別了。
安崇鄴看著他許久,沒有出口挽留,隻是從身後取出一個盒子:“我在長樂大街烏馬巷給你置辦了兩間小屋,這是地契,還有些銀兩,你帶去,買兩個奴仆,照顧日常起居。”
寧絕並沒有接:“殿下,這些東西太貴重……”
“要麽拿著它,要麽跟我回四皇子府!”安崇鄴蹙眉說:“我也不是白送你的,記賬,等你有了俸祿,一一還我。”
就算是狀元郎,封個六品官,一年的俸祿也不過四十幾兩。
而這盒子裏幾百兩銀票,還他?怎麽還?
“殿下……”寧絕開口,還是想拒絕。
安崇鄴眼神一凜:“你敢拒絕試試。”
墨瞳沉淵,峰眉似劍,淩冽之色一閃而過。
頭一次在他麵前表露本色,隻一瞬間,安崇鄴就收斂住了:“你身無分文,不要我的幫助,難不成還想去住黑店?或者,去找那個鬧翻的親戚?”
找寧遼?絕無可能!
就算是露宿街頭,寧絕也絕不可能跟寧遼低頭,寧府和安崇鄴,他寧可選後者。
見他沉默,安崇鄴把盒子塞他懷裏,歎道:“我知道你不喜歡我,但就算隻是朋友,我也不至於讓你連個住處都沒有,若是易地而處,你能眼睜睜看我無家可歸嗎?”
聽他說自己不喜歡他,寧絕心裏不知其味,低眉看著懷裏的檀木盒子:“對不起,知非。”
這一聲知非,包含了太多歉意和愧疚。
安崇鄴扯了扯嘴角:“道什麽歉,你並沒有什麽對不起我的地方。”
不過是不喜歡他而已,又不是跟他在一起後又拋棄了他,這並不算辜負。
手指在檀木盒上收緊,寧絕有點不好受,他轉身出了馬車,不知道是不是動作太急,總覺得身體裏有根筋被扯得生疼。
寧絕抱著盒子站在馬車旁,安崇鄴坐在車內,微風撩起小窗簾子,四目相對,相顧無言。
“走吧!”
安崇鄴開口,不知道是對寧絕說的,還是對馬夫說的。
車輪咕嚕嚕駛向長寧大街,站在人群裏,看著馬車逐漸消失,寧絕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感受,悶悶的,空落落的。
打開手裏的盒子,除了一紙地契、一把鑰匙、幾張銀票和一些散碎的銀兩,最顯眼的,莫過於那枚花瓣形的血色青魚石玉牌。
寧絕拿起,細膩光滑的觸感很舒服,早上走時,他特意將其留在攬月留芳,不曾想,他又送到了自己手裏。
安知非,何必?
烏馬巷處長樂大街最繁華地段,很容易就找到了,按照地契上寫的位置,他看到一處上了鎖的宅子,拿著鑰匙上前,果然打開了。
推開大門,入眼是一戶三間的宅子,地方不小,正前方是三間住房,右邊是夥房,左邊有條長長的廊亭,小院裏種了些許花草,進門不遠處的四角涼亭裏,茶盞擺放整齊,滴塵未落,儼然是剛打掃過的。
往裏走去,房門打開,屋裏古色古香,右邊的書案上狼毫掛了一排,筆墨紙硯擺放整齊,丈高的書架邊,一張軟榻鋪滿了白毛狐毯,長枕一靠,看起來很是舒適。
左邊是鏤空雕花的梨木床,煙雨色的紗簾掛在兩邊,雲紋屏風後,各種洗漱用品一應俱全,半丈高的衣櫃裏,整整齊齊疊滿了四季衣衫……
從裏到外走了一圈,寧絕隻覺心中堵塞,他對安崇鄴那般無情,可他,卻還是這樣細致入微,連夥房裏需要的柴米油鹽都給他準備好了。
完全不需要他操半點心。
這樣好的殿下,怎麽就喜歡上他了呢?
寧絕躺在床上,手裏握著那枚青魚石玉牌,不知不覺間,他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時,天色已經漸黑,肚子咕嚕嚕一陣亂叫,寧絕起身,打水洗了把臉。
夥房雖有米麵糧油,但他並不會做飯,換了身衣服,走出宅子鎖上門。
百味小樓裏,寧絕點了兩菜一湯,一整天沒吃東西,肉片放進嘴裏,舌尖全是滿足的味道。
青衣拂動,他吃的很快,但一動一靜間,舉止十分優雅,周圍不乏有人投來目光,有人好奇,不知是哪家小少爺跑出門來,連侍從都忘了帶。
不多時,水足飯飽,寧絕放下碗筷,取出帕子擦了擦嘴。
喚來小二結了賬,起身正要走時,突然,身後響起一聲驚呼:“寧貢士?”
寧絕聞聲看去,隻見四個眼生的中年男人站在一處,而他們麵前,是穿著褐色便服的寧遼。
眉頭下意識皺了皺,礙於人多,他還是揖手行了一禮:“學生寧絕,見過諸位。”
寧遼看著麵前的兒子沒說話,倒是他左邊的短須男人笑吟吟說:“遠遠看背影芝蘭玉樹,走近一瞧,果然是寧貢士。”
寧絕頷首無言,此時,寧遼開口了:“這位是太仆寺卿鄭大人。”
他指了指最先開口的中年男人,隨後又一一介紹了身邊其他三個:“這是太常寺卿葛大人,司農寺少卿趙大人,禮部侍郎祝大人。”
全是六部九卿裏的人,寧絕規規矩矩行了一禮:“寧絕眼拙,見過諸位大人。”
鄭大人笑著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寧貢士少年英才,白日在太和殿那一紙策論,可是叫我等歎為觀止啊。”
“大人謬讚了!”他拒絕捧殺。
趙大人上下一掃,說道:“寧貢士看著年輕,可過了弱冠?”
寧絕雙唇一張,正要開口時,被寧遼領了先:“他剛滿十七。”
一句話如平地驚雷,讓所有人都看向了寧遼。
“寧大人,認識寧貢士?”
“哎,仔細一想,兩位都姓寧,難不成是本家?”
“不看不知,兩位麵容還有幾分相似!”
“寧兄,怎麽回事啊?”
……
幾雙眼睛來回掃量,寧絕蹙眉看著寧遼,也不知他打的什麽主意。
麵對質疑,寧遼不緊不慢,說:“不瞞諸位,寧絕乃寧某次子。”
“什麽?”
眾人驚呼,鄭大人更是不敢置信:“可我記得,寧兄家中隻有一子啊,而且,寧貢士的試卷上明確寫著,他是鄞州舉人。”
寧遼一歎:“因一些個人原因,犬子自小在鄞州長大,我們父子相見甚少,兩個月前,我讓人將他接回府裏,那段時間他一直在閉門苦讀,所以極少有人知曉他的存在。”
“原來如此!”鄭大人了然。
趙大人也道:“難怪看著兩位容貌相似,原來是親父子。”
“寧貢士一表人才,頗有寧大人年少之風!”祝大人一臉恭維。
幾人各有各的心思,唯獨一旁的太常寺卿葛大人鷹眼如炬,看著說說笑笑的眾人,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寧絕看了眼不遠處的馬車:“謝陸公子好意,不必了。”
陸亦澤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四皇子府準備的馬車並不奢華,和普通百姓用的差不多。
“好吧,寧公子一路小心。”
很平常的一句話,但寧絕覺得他意有所指,他抬腳欲走,陸亦澤又說了一句:“寧公子,明日酉時,陸某在燕江樓宴請諸位同年,若有空的話,能否賞臉來喝一杯?”
寧絕腳步一頓,倒沒有拒絕:“寧某榮幸,卻之不恭。”
陸亦澤一笑:“好,陸某掃榻以待,靜候君至。”
“告辭。”
寧絕拱手拜別,陸亦澤還禮:“不送。”
兩人分別,馬車邊,車夫放下馬凳,寧絕上車,彎腰掀開車簾,驀然見一身黑衣的安崇鄴坐在裏麵。
“殿下?”
寧絕輕呼,有些驚訝,他以為,早上那些話,已經足夠讓安崇鄴寒心,不會再看他一眼了。
而此刻,安崇鄴抬頭看他,臉色平靜,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進來!”他說。
寧絕走進去,坐在他身側。
安崇鄴在小幾上倒了杯茶水遞給他,並問道:“今日如何?”
寧絕接過茶,將剛才在殿上發生的事一字不差的說了一遍。
安崇鄴認真聽著,等他說完,他道:“仁王並非真的仁善,你這樣說,隻怕日後會招惹不少麻煩。”
“我知道。”
寧絕點頭,太和殿上,說出那些話之前,他就料想過後果,但是,他還是說了。
仁王留在京都多年,已經招惹了多方勢力窺探,聖上礙於先皇旨意,無法對其過多管束,可是,如果再這樣任其發展下去,那後果,必定會是一場大亂。
其實聖上一直有讓仁王就藩的想法,但就是沒有由頭,此番餘泗一案,民間謠言四起,正好就給了個由頭。
隻是,這個由頭不能是聖上指出,否則便成了他容不下胞弟,而其他大臣,礙於仁王的勢力,一個個閉口不言,寧可中立,也不得罪雙方。
今天殿試,參加的貢士來自五湖四海,暫無權勢拉攏,就成了最適合提起這個由頭的人。
所以聖上最後提出謠言一事,表麵在於仁王清譽和百姓言論,而實際上,是在暗示仁王在京的弊端。
隻可惜,陸亦澤和蘇嶼誰都沒想到這點,又或者說,他們想到了,但誰都不願意說出來。
而寧絕呢,他本也可以不說的。
“為臣之軀,當以忠君!”寧絕淡淡開口。
這句話若是別人說的,安崇鄴肯定嗤之以鼻,但出自寧絕之口,他就深信不疑。
“可是,當著那麽多大臣的麵說出來,你怕招惹禍端嗎?”
“怕啊!”
寧絕一笑:“但是,如果害怕就不去做的話,那這件事便永遠這樣了,總要有個開頭的人,隻要開始了,後麵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勇氣和毅力。”
恐懼是人之本性,但勇氣也是血液裏不可或缺的生命力,隻要有人舉起旗杆,身後肯定不缺衝鋒之士。
看著他熠熠生輝的表情,安崇鄴心如鼓擂,文人風骨,半點不比戰士的刀鈍。
隻可惜,這樣的阿絕,不屬於他。
馬車行至四街交界處,寧絕叫停車夫,而後對安崇鄴道:“殿下,我不回四皇子府了。”
一個月的收留,他欠他許多,種種情分,日後還報,隻是現在,他們該分別了。
安崇鄴看著他許久,沒有出口挽留,隻是從身後取出一個盒子:“我在長樂大街烏馬巷給你置辦了兩間小屋,這是地契,還有些銀兩,你帶去,買兩個奴仆,照顧日常起居。”
寧絕並沒有接:“殿下,這些東西太貴重……”
“要麽拿著它,要麽跟我回四皇子府!”安崇鄴蹙眉說:“我也不是白送你的,記賬,等你有了俸祿,一一還我。”
就算是狀元郎,封個六品官,一年的俸祿也不過四十幾兩。
而這盒子裏幾百兩銀票,還他?怎麽還?
“殿下……”寧絕開口,還是想拒絕。
安崇鄴眼神一凜:“你敢拒絕試試。”
墨瞳沉淵,峰眉似劍,淩冽之色一閃而過。
頭一次在他麵前表露本色,隻一瞬間,安崇鄴就收斂住了:“你身無分文,不要我的幫助,難不成還想去住黑店?或者,去找那個鬧翻的親戚?”
找寧遼?絕無可能!
就算是露宿街頭,寧絕也絕不可能跟寧遼低頭,寧府和安崇鄴,他寧可選後者。
見他沉默,安崇鄴把盒子塞他懷裏,歎道:“我知道你不喜歡我,但就算隻是朋友,我也不至於讓你連個住處都沒有,若是易地而處,你能眼睜睜看我無家可歸嗎?”
聽他說自己不喜歡他,寧絕心裏不知其味,低眉看著懷裏的檀木盒子:“對不起,知非。”
這一聲知非,包含了太多歉意和愧疚。
安崇鄴扯了扯嘴角:“道什麽歉,你並沒有什麽對不起我的地方。”
不過是不喜歡他而已,又不是跟他在一起後又拋棄了他,這並不算辜負。
手指在檀木盒上收緊,寧絕有點不好受,他轉身出了馬車,不知道是不是動作太急,總覺得身體裏有根筋被扯得生疼。
寧絕抱著盒子站在馬車旁,安崇鄴坐在車內,微風撩起小窗簾子,四目相對,相顧無言。
“走吧!”
安崇鄴開口,不知道是對寧絕說的,還是對馬夫說的。
車輪咕嚕嚕駛向長寧大街,站在人群裏,看著馬車逐漸消失,寧絕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感受,悶悶的,空落落的。
打開手裏的盒子,除了一紙地契、一把鑰匙、幾張銀票和一些散碎的銀兩,最顯眼的,莫過於那枚花瓣形的血色青魚石玉牌。
寧絕拿起,細膩光滑的觸感很舒服,早上走時,他特意將其留在攬月留芳,不曾想,他又送到了自己手裏。
安知非,何必?
烏馬巷處長樂大街最繁華地段,很容易就找到了,按照地契上寫的位置,他看到一處上了鎖的宅子,拿著鑰匙上前,果然打開了。
推開大門,入眼是一戶三間的宅子,地方不小,正前方是三間住房,右邊是夥房,左邊有條長長的廊亭,小院裏種了些許花草,進門不遠處的四角涼亭裏,茶盞擺放整齊,滴塵未落,儼然是剛打掃過的。
往裏走去,房門打開,屋裏古色古香,右邊的書案上狼毫掛了一排,筆墨紙硯擺放整齊,丈高的書架邊,一張軟榻鋪滿了白毛狐毯,長枕一靠,看起來很是舒適。
左邊是鏤空雕花的梨木床,煙雨色的紗簾掛在兩邊,雲紋屏風後,各種洗漱用品一應俱全,半丈高的衣櫃裏,整整齊齊疊滿了四季衣衫……
從裏到外走了一圈,寧絕隻覺心中堵塞,他對安崇鄴那般無情,可他,卻還是這樣細致入微,連夥房裏需要的柴米油鹽都給他準備好了。
完全不需要他操半點心。
這樣好的殿下,怎麽就喜歡上他了呢?
寧絕躺在床上,手裏握著那枚青魚石玉牌,不知不覺間,他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時,天色已經漸黑,肚子咕嚕嚕一陣亂叫,寧絕起身,打水洗了把臉。
夥房雖有米麵糧油,但他並不會做飯,換了身衣服,走出宅子鎖上門。
百味小樓裏,寧絕點了兩菜一湯,一整天沒吃東西,肉片放進嘴裏,舌尖全是滿足的味道。
青衣拂動,他吃的很快,但一動一靜間,舉止十分優雅,周圍不乏有人投來目光,有人好奇,不知是哪家小少爺跑出門來,連侍從都忘了帶。
不多時,水足飯飽,寧絕放下碗筷,取出帕子擦了擦嘴。
喚來小二結了賬,起身正要走時,突然,身後響起一聲驚呼:“寧貢士?”
寧絕聞聲看去,隻見四個眼生的中年男人站在一處,而他們麵前,是穿著褐色便服的寧遼。
眉頭下意識皺了皺,礙於人多,他還是揖手行了一禮:“學生寧絕,見過諸位。”
寧遼看著麵前的兒子沒說話,倒是他左邊的短須男人笑吟吟說:“遠遠看背影芝蘭玉樹,走近一瞧,果然是寧貢士。”
寧絕頷首無言,此時,寧遼開口了:“這位是太仆寺卿鄭大人。”
他指了指最先開口的中年男人,隨後又一一介紹了身邊其他三個:“這是太常寺卿葛大人,司農寺少卿趙大人,禮部侍郎祝大人。”
全是六部九卿裏的人,寧絕規規矩矩行了一禮:“寧絕眼拙,見過諸位大人。”
鄭大人笑著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寧貢士少年英才,白日在太和殿那一紙策論,可是叫我等歎為觀止啊。”
“大人謬讚了!”他拒絕捧殺。
趙大人上下一掃,說道:“寧貢士看著年輕,可過了弱冠?”
寧絕雙唇一張,正要開口時,被寧遼領了先:“他剛滿十七。”
一句話如平地驚雷,讓所有人都看向了寧遼。
“寧大人,認識寧貢士?”
“哎,仔細一想,兩位都姓寧,難不成是本家?”
“不看不知,兩位麵容還有幾分相似!”
“寧兄,怎麽回事啊?”
……
幾雙眼睛來回掃量,寧絕蹙眉看著寧遼,也不知他打的什麽主意。
麵對質疑,寧遼不緊不慢,說:“不瞞諸位,寧絕乃寧某次子。”
“什麽?”
眾人驚呼,鄭大人更是不敢置信:“可我記得,寧兄家中隻有一子啊,而且,寧貢士的試卷上明確寫著,他是鄞州舉人。”
寧遼一歎:“因一些個人原因,犬子自小在鄞州長大,我們父子相見甚少,兩個月前,我讓人將他接回府裏,那段時間他一直在閉門苦讀,所以極少有人知曉他的存在。”
“原來如此!”鄭大人了然。
趙大人也道:“難怪看著兩位容貌相似,原來是親父子。”
“寧貢士一表人才,頗有寧大人年少之風!”祝大人一臉恭維。
幾人各有各的心思,唯獨一旁的太常寺卿葛大人鷹眼如炬,看著說說笑笑的眾人,不知道在想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