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
自從嶽飛、霍去病等四人率領著精銳騎兵,將交州南邊幾百裏範圍內的南蠻部落全部趕走後,這裏就變得相對安靜和平靜起來。
然而,對虞允文來說,眼前卻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李希希望在遼闊的南蠻草原上建造一座馬場。
要知道,建造馬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考慮到馬匹的生活環境和飲食需求;其次,還要有足夠寬敞的場地供它們奔跑嬉戲。此外,還得注意安全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馬場免受外界威脅,那麽這個計劃將會付諸東流。
因此,當李希與王猛等人商討過後,他們最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在南蠻草原上建造一座城池。這樣一來,可以確保馬場的安全性,並為後續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於是,虞允文被緊急借調到了鎮江郡,負責協助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此時此刻,鎮江郡內正彌漫著緊張而熱烈的氣氛。嶽飛和霍去病兩位將軍正在討論由誰去負責駐守即將建成的城池。麵對如此重要的任務,兩人都展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虞允文並沒有心思關注這場激烈的爭論。他深知時間緊迫,必須盡快著手準備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籌集工匠、建築材料等各項事宜之中。
嶽飛看著眼前的霍去病,輕輕搖了搖頭,他覺得霍去病雖然勇猛無比,但行事風格太過激進,更適合進攻而非守城。相比之下,自己手中擁有強大的背嵬軍、虎賁營以及數萬精銳騎兵,由自己來鎮守新城才更為合適。
然而,霍去病卻另有想法。他深知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長期駐守一地,更何況是成為一方都督。而且,他對嶽飛的能力也頗為認可,認為嶽飛成熟穩重,所以想要嶽飛留守交州。
一旁的虞允文聽著兩人的爭執,不禁感到有些無奈。他明白,無論讓誰留下守城,都可能引發爭議。
正當嶽飛和霍去病爭得不可開交時,虞允文忍不住開口道:“好了,好了!你們倆不必再為此事爭論不休。”
霍去病見虞允文如此態度,立刻拉住他,試圖繼續爭辯。虞允文連忙擺手,表示不想參與他們之間的討論。
霍去病仍不甘心地說:“不是,你們怎麽能這樣欺負小孩呢?”
嶽飛聽到這句話,不由得開懷大笑起來:“小孩?我們這兒哪來的小孩?這裏隻有驃騎將軍和交州都督,還有一位江南刺史,哪裏有小孩啊?”
虞允文嘴角微揚,輕笑著說道:“對啊!我們這裏的三人,可都是陛下親封的將軍都督和刺史,小孩兒哪有機會當上這些職務的?”
霍去病聽到這話,無奈地哼哼一聲,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畢竟現在的他,隸屬於嶽飛麾下,需要聽從嶽飛的調遣。
然而,嶽飛並沒有強行要求霍去病留守交州,而是將他視為平等的將領,與他共同商討軍事部署。
就這樣,他們開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但結果卻並不理想。
嶽飛的態度非常堅決,因為一旦新的城池建成,它將成為抵禦南蠻大軍進攻的前沿陣地。
而霍去病的性格向來激進,不擅長守城戰術。
更重要的是,這座新城池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因此,嶽飛從全局考慮,堅決反對霍去病駐守該城。
眼見二人實在是相持不下,虞允文無奈開口:“要不?你們將消息上奏陛下,由陛下決斷,如何?”
“好!”霍去病當即點頭答應。
嶽飛同樣點頭,他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嶽飛相信,有陛下和幾位大臣在,一定能夠公平公正地安排好二人之間誰駐紮新城,誰留守交州。
京城皇宮內,李希在批改完王猛幾人處理過的奏折之後,原本就想早點下班的,可是沒想到,剛剛伸了個懶腰,就看見李儒來了。
“文優,你來所為何事啊?”李希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問道。
李儒拱手行禮後,笑著回答道:“陛下,交州都督嶽飛和驃騎將軍霍去病上奏。”
“上奏?”
李希晃了晃腦袋,反問道:“他們二人有什麽好上奏的?南蠻不是已經被趕跑了嗎?”
李儒嘿嘿一笑:“陛下,這兩位將軍是在為誰駐紮新城和留守交州一事,爭論起來的。”
李希聽聞此言不禁一愣,隨後疑惑地問道:“就這?”
李儒理所當然地點頭道:“對啊!”
李希聽後,心中暗自歎息一聲,臉上露出些許無奈之色:“這有什麽好爭論的?”
李儒微微一笑,從懷中掏出一份奏折遞向曹正淳。
曹正淳趕忙伸出雙手接過奏折,然後恭恭敬敬地將其轉交給了李希。
李希打開奏折一看,臉色愈發顯得無奈起來。
他搖頭苦笑道:“他們二人,還真是……”
後麵的話他沒有說出口,但在場之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其實並非李希不想發表意見,隻是兩人的建議各有千秋,讓他一時間難以抉擇。
最終,李希決定將這個難題拋給李儒處理。
他微笑著看著李儒,輕聲說道:“文優啊,這件事情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呢?”
李儒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回應道:“陛下,微臣實在不太了解情況,要不您問問景略他們的看法吧?”
李希一聽,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他心裏很清楚,李儒現在有意避開參與這些事情,一心隻想專注於管理錦衣衛、黑冰台以及羅網等組織。
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卷入地方權力鬥爭之中,又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權力是一種令人陶醉的東西,它使人不知不覺地沉迷其中,流連忘返;同時,也讓人願意為之奉獻生命,不惜一切代價。
李儒深知自己作為大夏王朝的情報機構——錦衣衛的最高領導者,絕不能與地方將領有過多的瓜葛。他明白,一旦卷入權力鬥爭的旋渦,就可能失去自我,甚至陷入危險境地。
而帝王的心思如同深不可測的海洋,變幻莫測。說不定哪一天,一個不慎,便會莫名其妙地丟掉性命。盡管李儒是通過係統召喚來到這個世界,但他清楚地知道,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絕對不能碰。
李儒如今不僅要遠離權力的風暴中心,還要以身作則,為未來接手情報機構的人樹立榜樣。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錦衣衛的公正和中立。
李希自然理解李儒的想法,但他沒有阻攔李儒。因為他知道李儒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對於像錦衣衛這樣監管整個國家的機構來說,如果與地方將領過於密切合作,必將引發混亂。
因此,像錦衣衛這樣的機構,必須保持獨立性和中立性,不與任何其他職務官員產生牽連或聯係。它應該完全服從皇帝一個人的命令和安排,絕對不能受到地方官員的影響或幹預。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錦衣衛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大夏現在的錦衣衛、黑冰台和羅網雖然與地方將領官員有所接觸,但這些接觸僅限於傳遞重要信息以及協助守城攻城等任務。
除了這些工作外,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這也是為了避免權力濫用和利益衝突,保證各方能夠各司其職,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錦衣衛更多地隱藏在幕後,而黑冰台則處於明顯的位置。然而,無論是李希還是李儒都明白,隨著時間的推移,錦衣衛遲早會被揭露出來。
因為錦衣衛承擔著大夏境內消息傳遞的重任,比如現在收複蜀州和應對冀州叛軍等重大事件,都依賴於錦衣衛的及時情報支持。
這個事實遲早會浮出水麵,畢竟隻要有心之人願意去調查,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盡管如此,李希和李儒並不感到擔憂,因為他們相信,即使錦衣衛最終暴露,也不會對大局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李希和李儒的打算就是,等大夏所有州郡全部收複之後,錦衣衛再趁勢徹底安插大夏之中,等過了幾年,再暴露錦衣衛就行了。這樣做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亂,同時也能更好地掌控局勢。
畢竟暗中的錦衣衛給的壓力遠遠不如明麵上的錦衣衛。暗中行事雖然隱蔽,但也容易引發猜疑和不安;而一旦公開,就會給人一種無處可逃的感覺,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不敢輕易妄動。
現在明麵上監管大夏的機構,是東廠西廠,但他們畢竟是太監,加上又有前世宦官亂政的先例,李希日後遲早也是要適當的限製東廠西廠。因此,需要一個更強大、更可靠的力量來維持朝廷的秩序和穩定。
所以,錦衣衛遲早是要擺在明麵上的。這不僅是為了加強對官員們的監督和管理,更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實現長治久安。
之所以現在沒有擺在明麵上,一是如上所說,要等大夏徹底收複之後,錦衣衛才能暴露。在此之前,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錦衣衛的組織架構,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提高其戰鬥力和執行力。
二是現在大夏的官員在這李希上位之後,這些貪官汙吏在見識李希的手段之後,已經開始收斂起來了。李希的嚴厲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使得一些官員不敢輕易越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解決,隻是暫時被壓製而已。
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貿然將錦衣衛暴露出來,可能會引起官員們的反彈,甚至引發更大的動蕩。因此,需要等待時機成熟,逐步推進改革,以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
所以李希在等,等這些隱藏起來的貪官汙吏的心思再次活躍起來之後,讓錦衣衛一網打盡,在配合著各郡學府以及係統獎勵的學府培育出來的文官,接替這些貪官汙吏的職務。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時機未到。
李希搖搖頭:“這樣吧,明日早朝過後,讓景略、文若既幾人商量一下吧!”
“陛下聖明!”
第二天早朝過後,王猛五人照例來到禦書房。
“參見陛下!”
李希一進禦書房,就看見五人之中除了李儒,其他的都在專心致誌的處理奏折。
“陛下,要不給文優也安排一些事情唄?”一旁見李儒過於悠閑的張良有些嫉妒的開口。
李儒聞言,慢慢悠悠的回答:“哎呀!我不一樣嘛!”
王猛四人自然明白李儒的話,畢竟情報機構的統領確實不應該過多的參與這些事情上來。
但,他們四人看見李儒這悠閑的模樣,確實是有些嫉妒。
關鍵是李儒悠閑就算了,他還故意在他們四人麵前顯擺晃悠。
這不,張良就忍不住開口了。
李儒擺擺手:“哎呀,我也很忙的好嘛!”
“你別看我在這裏無所事事,但其實……還真的有事!”
“衛州鄔州錦衣衛要安插,冀州和蜀州也要在忙,所以我的事情還算蠻多的。”
“現在你們看到的我很悠閑,這隻是假象!”
事實上,李儒近來確實沒有太過忙碌。由於他已派遣玄武前往鄔州和衛州處理相關事宜,因此這兩個地方的事務對他來說並不繁重。
此外,對於冀州,錦衣衛早已安排了許多人員潛入其中,而冀州的錦衣衛成員主要負責傳遞信息,並不會輕易暴露身份。
另外,關於蜀州,羅網在該地已經紮根多年,並擁有獨立的情報係統。雖然李儒最近才加入,但實際上,羅網並不需要他過多地費心管理。
因此,目前的李儒可以說是比較清閑的。然而,李儒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悠閑狀態隻是短暫的。隨著黑冰台的不斷擴張和發展,未來他能夠享受到悠閑時光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想到這裏,李儒不禁感慨道:“唉,好好珍惜這難得的悠閑時光吧!”隨後,他便在王猛四人麵前瘋狂晃悠。
自從嶽飛、霍去病等四人率領著精銳騎兵,將交州南邊幾百裏範圍內的南蠻部落全部趕走後,這裏就變得相對安靜和平靜起來。
然而,對虞允文來說,眼前卻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李希希望在遼闊的南蠻草原上建造一座馬場。
要知道,建造馬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考慮到馬匹的生活環境和飲食需求;其次,還要有足夠寬敞的場地供它們奔跑嬉戲。此外,還得注意安全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馬場免受外界威脅,那麽這個計劃將會付諸東流。
因此,當李希與王猛等人商討過後,他們最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在南蠻草原上建造一座城池。這樣一來,可以確保馬場的安全性,並為後續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於是,虞允文被緊急借調到了鎮江郡,負責協助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此時此刻,鎮江郡內正彌漫著緊張而熱烈的氣氛。嶽飛和霍去病兩位將軍正在討論由誰去負責駐守即將建成的城池。麵對如此重要的任務,兩人都展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虞允文並沒有心思關注這場激烈的爭論。他深知時間緊迫,必須盡快著手準備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籌集工匠、建築材料等各項事宜之中。
嶽飛看著眼前的霍去病,輕輕搖了搖頭,他覺得霍去病雖然勇猛無比,但行事風格太過激進,更適合進攻而非守城。相比之下,自己手中擁有強大的背嵬軍、虎賁營以及數萬精銳騎兵,由自己來鎮守新城才更為合適。
然而,霍去病卻另有想法。他深知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長期駐守一地,更何況是成為一方都督。而且,他對嶽飛的能力也頗為認可,認為嶽飛成熟穩重,所以想要嶽飛留守交州。
一旁的虞允文聽著兩人的爭執,不禁感到有些無奈。他明白,無論讓誰留下守城,都可能引發爭議。
正當嶽飛和霍去病爭得不可開交時,虞允文忍不住開口道:“好了,好了!你們倆不必再為此事爭論不休。”
霍去病見虞允文如此態度,立刻拉住他,試圖繼續爭辯。虞允文連忙擺手,表示不想參與他們之間的討論。
霍去病仍不甘心地說:“不是,你們怎麽能這樣欺負小孩呢?”
嶽飛聽到這句話,不由得開懷大笑起來:“小孩?我們這兒哪來的小孩?這裏隻有驃騎將軍和交州都督,還有一位江南刺史,哪裏有小孩啊?”
虞允文嘴角微揚,輕笑著說道:“對啊!我們這裏的三人,可都是陛下親封的將軍都督和刺史,小孩兒哪有機會當上這些職務的?”
霍去病聽到這話,無奈地哼哼一聲,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畢竟現在的他,隸屬於嶽飛麾下,需要聽從嶽飛的調遣。
然而,嶽飛並沒有強行要求霍去病留守交州,而是將他視為平等的將領,與他共同商討軍事部署。
就這樣,他們開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但結果卻並不理想。
嶽飛的態度非常堅決,因為一旦新的城池建成,它將成為抵禦南蠻大軍進攻的前沿陣地。
而霍去病的性格向來激進,不擅長守城戰術。
更重要的是,這座新城池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因此,嶽飛從全局考慮,堅決反對霍去病駐守該城。
眼見二人實在是相持不下,虞允文無奈開口:“要不?你們將消息上奏陛下,由陛下決斷,如何?”
“好!”霍去病當即點頭答應。
嶽飛同樣點頭,他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嶽飛相信,有陛下和幾位大臣在,一定能夠公平公正地安排好二人之間誰駐紮新城,誰留守交州。
京城皇宮內,李希在批改完王猛幾人處理過的奏折之後,原本就想早點下班的,可是沒想到,剛剛伸了個懶腰,就看見李儒來了。
“文優,你來所為何事啊?”李希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問道。
李儒拱手行禮後,笑著回答道:“陛下,交州都督嶽飛和驃騎將軍霍去病上奏。”
“上奏?”
李希晃了晃腦袋,反問道:“他們二人有什麽好上奏的?南蠻不是已經被趕跑了嗎?”
李儒嘿嘿一笑:“陛下,這兩位將軍是在為誰駐紮新城和留守交州一事,爭論起來的。”
李希聽聞此言不禁一愣,隨後疑惑地問道:“就這?”
李儒理所當然地點頭道:“對啊!”
李希聽後,心中暗自歎息一聲,臉上露出些許無奈之色:“這有什麽好爭論的?”
李儒微微一笑,從懷中掏出一份奏折遞向曹正淳。
曹正淳趕忙伸出雙手接過奏折,然後恭恭敬敬地將其轉交給了李希。
李希打開奏折一看,臉色愈發顯得無奈起來。
他搖頭苦笑道:“他們二人,還真是……”
後麵的話他沒有說出口,但在場之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其實並非李希不想發表意見,隻是兩人的建議各有千秋,讓他一時間難以抉擇。
最終,李希決定將這個難題拋給李儒處理。
他微笑著看著李儒,輕聲說道:“文優啊,這件事情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呢?”
李儒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回應道:“陛下,微臣實在不太了解情況,要不您問問景略他們的看法吧?”
李希一聽,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他心裏很清楚,李儒現在有意避開參與這些事情,一心隻想專注於管理錦衣衛、黑冰台以及羅網等組織。
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卷入地方權力鬥爭之中,又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權力是一種令人陶醉的東西,它使人不知不覺地沉迷其中,流連忘返;同時,也讓人願意為之奉獻生命,不惜一切代價。
李儒深知自己作為大夏王朝的情報機構——錦衣衛的最高領導者,絕不能與地方將領有過多的瓜葛。他明白,一旦卷入權力鬥爭的旋渦,就可能失去自我,甚至陷入危險境地。
而帝王的心思如同深不可測的海洋,變幻莫測。說不定哪一天,一個不慎,便會莫名其妙地丟掉性命。盡管李儒是通過係統召喚來到這個世界,但他清楚地知道,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絕對不能碰。
李儒如今不僅要遠離權力的風暴中心,還要以身作則,為未來接手情報機構的人樹立榜樣。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錦衣衛的公正和中立。
李希自然理解李儒的想法,但他沒有阻攔李儒。因為他知道李儒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對於像錦衣衛這樣監管整個國家的機構來說,如果與地方將領過於密切合作,必將引發混亂。
因此,像錦衣衛這樣的機構,必須保持獨立性和中立性,不與任何其他職務官員產生牽連或聯係。它應該完全服從皇帝一個人的命令和安排,絕對不能受到地方官員的影響或幹預。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錦衣衛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大夏現在的錦衣衛、黑冰台和羅網雖然與地方將領官員有所接觸,但這些接觸僅限於傳遞重要信息以及協助守城攻城等任務。
除了這些工作外,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這也是為了避免權力濫用和利益衝突,保證各方能夠各司其職,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錦衣衛更多地隱藏在幕後,而黑冰台則處於明顯的位置。然而,無論是李希還是李儒都明白,隨著時間的推移,錦衣衛遲早會被揭露出來。
因為錦衣衛承擔著大夏境內消息傳遞的重任,比如現在收複蜀州和應對冀州叛軍等重大事件,都依賴於錦衣衛的及時情報支持。
這個事實遲早會浮出水麵,畢竟隻要有心之人願意去調查,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盡管如此,李希和李儒並不感到擔憂,因為他們相信,即使錦衣衛最終暴露,也不會對大局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李希和李儒的打算就是,等大夏所有州郡全部收複之後,錦衣衛再趁勢徹底安插大夏之中,等過了幾年,再暴露錦衣衛就行了。這樣做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亂,同時也能更好地掌控局勢。
畢竟暗中的錦衣衛給的壓力遠遠不如明麵上的錦衣衛。暗中行事雖然隱蔽,但也容易引發猜疑和不安;而一旦公開,就會給人一種無處可逃的感覺,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不敢輕易妄動。
現在明麵上監管大夏的機構,是東廠西廠,但他們畢竟是太監,加上又有前世宦官亂政的先例,李希日後遲早也是要適當的限製東廠西廠。因此,需要一個更強大、更可靠的力量來維持朝廷的秩序和穩定。
所以,錦衣衛遲早是要擺在明麵上的。這不僅是為了加強對官員們的監督和管理,更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實現長治久安。
之所以現在沒有擺在明麵上,一是如上所說,要等大夏徹底收複之後,錦衣衛才能暴露。在此之前,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錦衣衛的組織架構,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提高其戰鬥力和執行力。
二是現在大夏的官員在這李希上位之後,這些貪官汙吏在見識李希的手段之後,已經開始收斂起來了。李希的嚴厲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使得一些官員不敢輕易越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問題已經解決,隻是暫時被壓製而已。
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貿然將錦衣衛暴露出來,可能會引起官員們的反彈,甚至引發更大的動蕩。因此,需要等待時機成熟,逐步推進改革,以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
所以李希在等,等這些隱藏起來的貪官汙吏的心思再次活躍起來之後,讓錦衣衛一網打盡,在配合著各郡學府以及係統獎勵的學府培育出來的文官,接替這些貪官汙吏的職務。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時機未到。
李希搖搖頭:“這樣吧,明日早朝過後,讓景略、文若既幾人商量一下吧!”
“陛下聖明!”
第二天早朝過後,王猛五人照例來到禦書房。
“參見陛下!”
李希一進禦書房,就看見五人之中除了李儒,其他的都在專心致誌的處理奏折。
“陛下,要不給文優也安排一些事情唄?”一旁見李儒過於悠閑的張良有些嫉妒的開口。
李儒聞言,慢慢悠悠的回答:“哎呀!我不一樣嘛!”
王猛四人自然明白李儒的話,畢竟情報機構的統領確實不應該過多的參與這些事情上來。
但,他們四人看見李儒這悠閑的模樣,確實是有些嫉妒。
關鍵是李儒悠閑就算了,他還故意在他們四人麵前顯擺晃悠。
這不,張良就忍不住開口了。
李儒擺擺手:“哎呀,我也很忙的好嘛!”
“你別看我在這裏無所事事,但其實……還真的有事!”
“衛州鄔州錦衣衛要安插,冀州和蜀州也要在忙,所以我的事情還算蠻多的。”
“現在你們看到的我很悠閑,這隻是假象!”
事實上,李儒近來確實沒有太過忙碌。由於他已派遣玄武前往鄔州和衛州處理相關事宜,因此這兩個地方的事務對他來說並不繁重。
此外,對於冀州,錦衣衛早已安排了許多人員潛入其中,而冀州的錦衣衛成員主要負責傳遞信息,並不會輕易暴露身份。
另外,關於蜀州,羅網在該地已經紮根多年,並擁有獨立的情報係統。雖然李儒最近才加入,但實際上,羅網並不需要他過多地費心管理。
因此,目前的李儒可以說是比較清閑的。然而,李儒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悠閑狀態隻是短暫的。隨著黑冰台的不斷擴張和發展,未來他能夠享受到悠閑時光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想到這裏,李儒不禁感慨道:“唉,好好珍惜這難得的悠閑時光吧!”隨後,他便在王猛四人麵前瘋狂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