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深知自家老二的脾氣,讓他堅守不出,這對楊延定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
於是,楊業再次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楊延定,你必須立下軍令狀。”
“啊?軍令狀?”楊延定瞪大雙眼,臉上滿是驚愕之色。
楊業點了點頭,鄭重地解釋道:“兗州的戰事至關重要,如果兗州失守,將會影響到陛下的大計!”
“如果你不立下軍令狀,本都督自然不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你。”
楊延定心中暗自嘀咕:“不留就不留唄!”
然而,他看著父親那張嚴肅的臉以及眼神中的威嚴,根本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畢竟,楊業可是出了名的軍紀嚴明,楊延定隻能乖乖地立下軍令狀。
楊業見此情景,接著叮囑道:“記住,軍令如山,何況你已經立下了軍令狀。切記,絕對不能主動出擊!”
楊延定點了點頭,神情嚴肅地拱手回應:“都督放心,末將明白!”
楊業繼續叮囑道:“記住,無論叛軍是否派人在城下如何辱罵,亦不可主動出擊!”
“末將曉得!”楊延定拱手應道。
楊業滿懷憂慮地看了一眼楊延定,語重心長地道:“老二,記住,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快意恩仇,而破壞了陛下之大計呐!”
楊業這句話顯然帶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囑咐和期望。
楊延定聞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發紅,堅定地道:“都督放心,末將,一定不會主動出擊!”
楊業聞言,臉上露出欣慰之色,滿意地點頭道:“嗯,如此甚好。”
楊延定轉身向身後的士兵們揮了揮手,然後帶領他們離開。
望著楊延定離去的背影,楊業眼中閃過一絲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與期待。
楊延輝看著楊延定遠去的身影,有些擔憂地問道:“都督,就讓楊延定將軍一個人留守兗州,是不是……”
楊業揮手打斷了楊延輝的話,語氣堅定地道:“相信他吧!如果這都守不住,那麽延定就不適合做一方將領了。”
楊延輝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另一邊,崔補洐率領著五萬兵馬,如一頭凶猛的巨獸般,先行一步,向著前方猛衝而去。
楊延平、楊延德和楊延昭三人早已守候在此,靜靜等待著時機到來。
“大哥、五哥,一會兒我們各自見機行事,切記,我們的目的就隻是打亂敵軍進軍步伐,擾亂他們的行軍速度,千萬不要戀戰!”楊延昭一臉嚴肅地說道。
楊延平和楊延德同時點頭回應道:“六弟放心吧!這件事,我們明白的。”
楊延昭點了點頭,然後接著說:“這樣,一會兒我們一起出擊襲擊,然後分別往三處方向撤離,讓叛軍將領摸不清頭腦。”
“好!就這樣!”楊延平點頭表示讚同,楊延德同樣點頭。
“好,那我們就等他們前進至那片樹林之時,我們再出擊!”楊延昭用手指向遠處一片茂密的樹林,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明白!”兩人齊聲應道。
此刻,崔補洐心中充滿了興奮與期待,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前方道路上竟然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甚至在崔補洐眼中,兗州兵馬此時應該正在調集兵馬去阻擋二長老特意調去佯攻兗州的五萬兵馬。
根本調不出來大量兵馬支援豫州,哪怕是有,那也應該蝸居城中,堅守待援。
所以崔補洐根本就沒有派遣斥候在前路打探情報,原本崔補洐打算進入豫州境內之後再派遣斥候。
畢竟現在他可是還在冀州境內,總不能剛剛走到冀州和豫州邊境交界處,就被敵軍埋伏了吧?
崔補洐可不信留守豫州的那些守兵和兗州來援的兵馬會主動出擊。
因為如果他們主動出擊,一旦戰敗,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他們如今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如果貿然出擊,很有可能會陷入困境。
因此,崔補洐堅信自己不會遇到任何阻礙,可以順利地向豫州進軍。
想到這,崔補洐便讓大軍加速前進,盡量在今日夜晚降臨之前,抵達徐州郡境內。
這樣一來,他們可以趁著夜色掩護,更安全地抵達目的地。
不一會兒,崔補洐便率領五萬兵馬來到了楊延昭三人埋伏的地方。
這裏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地勢開闊,視野良好。
崔補洐遠眺一眼,發現此處道路兩側有不少樹林,倒是一個比較適合埋伏的地方。
然而,崔補洐並沒有過多在意這些細節,他認為敵人不可能在這裏設下伏兵。
畢竟,前方就是豫州,而他們已經快要進入豫州的地界了。
崔補洐相信,敵人不會輕易冒險出擊。所以,他繼續帶領著五萬大軍穩步前行,毫不擔心可能遭遇的危險。
雖然崔補洐自視甚高、狂妄自大,但此時此刻他還是謹慎地派遣了偵察兵去前方探路。
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嘛!這句話總不會有錯的。
沒過多久,偵察兵回來稟報說:“報告將軍,前方樹林裏沒有埋伏。”
聽到這個消息,崔補洐揮了揮手,命令大軍繼續向前推進。
“哎呀,真是白操心了!”崔補洐心裏想著,就在這時,突然間,一群騎兵從樹林外麵衝殺過來。
“糟糕!有埋伏!”
崔補洐立刻被嚇得目瞪口呆:“我靠,你們這群家夥居然玩陰的!這支敵軍竟然不在樹林裏麵設下埋伏,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然而,當崔補洐看清楚這些埋伏的敵軍都是清一色的騎兵時,他恍然大悟。
騎兵怎麽可能會藏身在樹林裏麵埋伏呢?
“可惡!我竟然把騎兵這一茬給忘掉了!”崔補洐懊悔不已,但同時又覺得非常困惑,既然要埋伏,為什麽不安排一些騎兵和步兵一起埋伏呢?
但此時容不得崔補洐想太多,因為眼前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了,時間緊迫,每一刻都關係著生死存亡。
楊延平、楊延德和楊延昭三人並沒有深入戰場,而是選擇在冀州叛軍的外側與他們保持距離,並利用騎兵的優勢進行射擊。他們不斷地向敵人射出箭矢,同時適當地發起衝鋒,但每次都會迅速撤回,避免被冀州叛軍近身搏殺。這種戰術讓崔補洐感到十分痛苦,因為他無法有效地對抗敵人的騎兵。
於是,楊業再次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楊延定,你必須立下軍令狀。”
“啊?軍令狀?”楊延定瞪大雙眼,臉上滿是驚愕之色。
楊業點了點頭,鄭重地解釋道:“兗州的戰事至關重要,如果兗州失守,將會影響到陛下的大計!”
“如果你不立下軍令狀,本都督自然不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你。”
楊延定心中暗自嘀咕:“不留就不留唄!”
然而,他看著父親那張嚴肅的臉以及眼神中的威嚴,根本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畢竟,楊業可是出了名的軍紀嚴明,楊延定隻能乖乖地立下軍令狀。
楊業見此情景,接著叮囑道:“記住,軍令如山,何況你已經立下了軍令狀。切記,絕對不能主動出擊!”
楊延定點了點頭,神情嚴肅地拱手回應:“都督放心,末將明白!”
楊業繼續叮囑道:“記住,無論叛軍是否派人在城下如何辱罵,亦不可主動出擊!”
“末將曉得!”楊延定拱手應道。
楊業滿懷憂慮地看了一眼楊延定,語重心長地道:“老二,記住,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快意恩仇,而破壞了陛下之大計呐!”
楊業這句話顯然帶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囑咐和期望。
楊延定聞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發紅,堅定地道:“都督放心,末將,一定不會主動出擊!”
楊業聞言,臉上露出欣慰之色,滿意地點頭道:“嗯,如此甚好。”
楊延定轉身向身後的士兵們揮了揮手,然後帶領他們離開。
望著楊延定離去的背影,楊業眼中閃過一絲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與期待。
楊延輝看著楊延定遠去的身影,有些擔憂地問道:“都督,就讓楊延定將軍一個人留守兗州,是不是……”
楊業揮手打斷了楊延輝的話,語氣堅定地道:“相信他吧!如果這都守不住,那麽延定就不適合做一方將領了。”
楊延輝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另一邊,崔補洐率領著五萬兵馬,如一頭凶猛的巨獸般,先行一步,向著前方猛衝而去。
楊延平、楊延德和楊延昭三人早已守候在此,靜靜等待著時機到來。
“大哥、五哥,一會兒我們各自見機行事,切記,我們的目的就隻是打亂敵軍進軍步伐,擾亂他們的行軍速度,千萬不要戀戰!”楊延昭一臉嚴肅地說道。
楊延平和楊延德同時點頭回應道:“六弟放心吧!這件事,我們明白的。”
楊延昭點了點頭,然後接著說:“這樣,一會兒我們一起出擊襲擊,然後分別往三處方向撤離,讓叛軍將領摸不清頭腦。”
“好!就這樣!”楊延平點頭表示讚同,楊延德同樣點頭。
“好,那我們就等他們前進至那片樹林之時,我們再出擊!”楊延昭用手指向遠處一片茂密的樹林,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明白!”兩人齊聲應道。
此刻,崔補洐心中充滿了興奮與期待,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前方道路上竟然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甚至在崔補洐眼中,兗州兵馬此時應該正在調集兵馬去阻擋二長老特意調去佯攻兗州的五萬兵馬。
根本調不出來大量兵馬支援豫州,哪怕是有,那也應該蝸居城中,堅守待援。
所以崔補洐根本就沒有派遣斥候在前路打探情報,原本崔補洐打算進入豫州境內之後再派遣斥候。
畢竟現在他可是還在冀州境內,總不能剛剛走到冀州和豫州邊境交界處,就被敵軍埋伏了吧?
崔補洐可不信留守豫州的那些守兵和兗州來援的兵馬會主動出擊。
因為如果他們主動出擊,一旦戰敗,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他們如今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如果貿然出擊,很有可能會陷入困境。
因此,崔補洐堅信自己不會遇到任何阻礙,可以順利地向豫州進軍。
想到這,崔補洐便讓大軍加速前進,盡量在今日夜晚降臨之前,抵達徐州郡境內。
這樣一來,他們可以趁著夜色掩護,更安全地抵達目的地。
不一會兒,崔補洐便率領五萬兵馬來到了楊延昭三人埋伏的地方。
這裏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地勢開闊,視野良好。
崔補洐遠眺一眼,發現此處道路兩側有不少樹林,倒是一個比較適合埋伏的地方。
然而,崔補洐並沒有過多在意這些細節,他認為敵人不可能在這裏設下伏兵。
畢竟,前方就是豫州,而他們已經快要進入豫州的地界了。
崔補洐相信,敵人不會輕易冒險出擊。所以,他繼續帶領著五萬大軍穩步前行,毫不擔心可能遭遇的危險。
雖然崔補洐自視甚高、狂妄自大,但此時此刻他還是謹慎地派遣了偵察兵去前方探路。
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嘛!這句話總不會有錯的。
沒過多久,偵察兵回來稟報說:“報告將軍,前方樹林裏沒有埋伏。”
聽到這個消息,崔補洐揮了揮手,命令大軍繼續向前推進。
“哎呀,真是白操心了!”崔補洐心裏想著,就在這時,突然間,一群騎兵從樹林外麵衝殺過來。
“糟糕!有埋伏!”
崔補洐立刻被嚇得目瞪口呆:“我靠,你們這群家夥居然玩陰的!這支敵軍竟然不在樹林裏麵設下埋伏,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然而,當崔補洐看清楚這些埋伏的敵軍都是清一色的騎兵時,他恍然大悟。
騎兵怎麽可能會藏身在樹林裏麵埋伏呢?
“可惡!我竟然把騎兵這一茬給忘掉了!”崔補洐懊悔不已,但同時又覺得非常困惑,既然要埋伏,為什麽不安排一些騎兵和步兵一起埋伏呢?
但此時容不得崔補洐想太多,因為眼前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了,時間緊迫,每一刻都關係著生死存亡。
楊延平、楊延德和楊延昭三人並沒有深入戰場,而是選擇在冀州叛軍的外側與他們保持距離,並利用騎兵的優勢進行射擊。他們不斷地向敵人射出箭矢,同時適當地發起衝鋒,但每次都會迅速撤回,避免被冀州叛軍近身搏殺。這種戰術讓崔補洐感到十分痛苦,因為他無法有效地對抗敵人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