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蕭鼎神色凝重地找到胡覓,語重心長地囑咐道:“胡覓啊,我軍在第一場比試中已經失利,接下來的比試,我們絕對不能再輸掉了!這不僅關乎我們的顏麵,更關係到大琰的榮譽和尊嚴!”
胡覓聽後,心情變得異常沉重,但他還是堅定地點頭回應道:“大帥請放心,末將明白這場比試的重要性,必將全力以赴,絕不讓您失望!”
蕭鼎深知此次比試的艱難程度,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轉身朝著薛仁貴高聲喊道:“薛都督,依我之見,不如我們同時比試槍法和鬥陣吧!畢竟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單靠一種比試方式恐怕難以決出勝負啊!”
薛仁貴聞此言論,略加思索後點頭表示讚同:“嗯,可以!既然如此,那我們先來決定鬥陣比試的兵馬吧。”
蕭鼎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那就從步兵開始吧!”
“好!就這麽定了。”薛仁貴對此安排並無異議。
緊接著,蕭鼎急忙喚來趙毅,並對他下達命令:“趙毅,切記,此番比試務必全力以赴,給敵人一個狠狠的教訓,千萬不可手下留情!”
趙毅抱拳領命,聲音鏗鏘有力:“末將領旨!必不負大帥所托!”
此時,薛仁貴回到大軍前方,與身旁的林仁肇和王心溪商議道:“忠虎、心溪,接下來就看你們的表現了!希望你們能發揮出最佳水平,為我軍爭光!”
林仁肇自信滿滿地笑道:“仁貴盡管放心,對付區區五百琰國步兵,簡直易如反掌!”
王心溪也笑著附和道:“大哥無需擔憂!我們定當凱旋而歸!”
薛仁貴點頭:“好,出戰!”
隻聽得戰鼓擂動,殺聲四起,胡覓如同一頭猛虎般氣勢洶洶地衝出琰國大軍陣營,王心溪則手提長槍,毫無畏懼地緊隨其後,衝出了夏國大軍。
“吾乃大琰上將——胡覓!”
“吾乃大夏大將——王心溪!”
雙方對視一眼,胡覓怒吼一聲:“看槍!”王心溪亦毫不退縮:“找死!”
話音未落,兩人便如流星般撞在一起,一時間金鐵交鳴之聲響徹雲霄,火星四濺。
就在此時,趙毅從琰國大軍中率領著五百名精銳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緩緩走出。他們個個身披戰甲,手持利刃,威風凜凜。
林仁肇自然也不甘示弱,他親自率領五百名精心挑選的步兵,同樣以整齊的步伐、昂揚的鬥誌迎上前去。
這五百步兵中,走在最前方的刀盾手們一手高舉盾牌,一手緊握長刀,用力拍打在盾牌之上,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聲響。
“呼!呼!呼!”
伴隨著整齊的腳步聲、刀拍盾牌的聲音以及士兵們口中的高呼,夏國軍隊的氣勢如虹,如排山倒海一般,瞬間壓倒了趙毅的五百步兵。
“該死!”
趙毅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在這樣的鬥陣之中,氣勢至關重要,一旦己方氣勢被壓製,就相當於輸掉了一成甚至三成的勝算。
趙毅立馬舉起手中長槍,對著身後的士兵大喊道:“眾將士聽令!今日便是你們功成名就、加官進爵之時!大帥已經發話了,隻要打贏這場比試,你們全部都能連升三級!還等什麽?衝啊!”
“殺!”
“殺!”
“殺!”
與此同時,對麵的林仁肇也在不斷激勵著自己手下的五百名步兵,他聲嘶力竭地喊道:“各位兄弟!我們從軍究竟是為了什麽?不正是為了保家衛國,守護我們的父母妻兒,讓他們過上安寧幸福的日子嗎!”
“可若是今日我們戰敗,那這一切都將不複存在!”
“所以,為了我們的家人,為了我們的國家,大家跟我一起,殺光這些侵略者!”
“殺!”
“殺!”
“殺!”
趙毅和林仁肇對視一眼後,兩人同時舉起手中的長槍,指向對方,並異口同聲地吼出一個字:“殺!”
緊接著,琰國和夏國的五百名步兵如潮水般湧向對方,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
林仁肇精挑細選的五百名步兵之中,打頭陣的乃是一百名刀盾手。他們身形魁梧,手持堅固的盾牌,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緊隨其後的,則是一百名長槍兵。這些戰士們手握長槍,槍尖閃爍著寒光,透露出一股無堅不摧的氣勢。
再往後,便是一百名手持寒光四射的長劍士兵以及一百名手提大砍刀的威猛之士。
而隊伍的最後方,站著一百名腰間別著彎刀的弓箭手。
\"舉盾!\"
\"持槍!\"
\"插擊!\"
\"搭箭!\"
隨著林仁肇的一聲聲號令,前方的一百名刀盾手迅速舉起厚厚的盾牌,穩穩地立於大軍前方,步步為營,緩慢前行。與此同時,他們警惕地注視著前方,等待著琰國那五百名步兵如疾風般衝殺過來。
在刀盾手身後,一百名長槍兵早已將長槍橫舉胸前。那修長的槍身,使得鋒利的槍頭輕鬆越過刀盾手的厚盾,遙指敵軍。
而位於長槍兵兩側的長劍兵和刀兵則蠢蠢欲動,他們緊貼長槍兵而立,蓄勢待發,隻等命令一下,便可迅速補位或發起衝鋒。
最後方的一百名弓箭手此刻已拉滿弓弦,搭上利箭,箭頭直指敵軍。他們屏氣凝神,隻需林仁肇一聲令下,便會毫不猶豫地將箭雨射向敵人。
整個軍隊猶如一部嚴絲合縫的戰爭機器,每個環節都緊密相扣,配合默契,散發出令人膽寒的威壓。
而琰國這邊自然不甘示弱,隻見五百名精銳士兵迅速列好陣勢,邁著穩健的步伐,朝著夏國軍隊發起攻擊。
在琰國五百名步兵之中,位於最前排的依然是一百名刀盾手,但他們手中所持盾牌卻有所不同——那是圓形盾牌,僅能護住身體的一小部分。
緊隨其後的,則是兩百名刀兵和一百名刀斧手,而最後方同樣有一百名弓箭手壓陣。
顯然,趙毅麾下的琰國五百步兵注重靈活多變的進攻策略;相比之下,林仁肇率領的五百步兵更講究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
雙方軍隊對峙而立,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一場激戰似乎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林仁肇目光如炬,一眼看穿了趙毅的部署意圖,當機立斷地揮動手臂,高喊一聲:“變陣!”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林仁肇取出一麵旗幟用力揮動起來。刹那間,五百名步兵猶如訓練有素的機器一般,迅速在變換陣型。
趙毅見此情形,毫不猶豫地發出命令,指揮著他的軍隊順勢發起攻擊。
林仁肇早已有所預見,大喊一聲:“放箭!”
那一百名弓箭手立即朝琰國士兵射出箭矢。
“舉盾,躲避!”
趙毅隨即高喊,讓士兵躲避流矢,但很快便察覺到異常,因為林仁肇的弓箭手射出的箭矢並未精準地射中自己的士兵。
趙毅瞬間明白過來,林仁肇是想讓弓箭手拉弓射箭,擾亂自己趁機進攻的節奏。
緊接著,他將目光投向夏國的五百名步兵,隻見他們的新陣型已基本成型。
趙毅麵色陰沉,畢竟自己剛剛被林仁肇當成猴子一樣戲弄,此刻自然要挽回顏麵。
如何挽回?
那當然是破陣!
趙毅凝視著林仁肇,發現這個陣型宛如魚鱗一般。
“這是什麽?”
趙毅心中充滿疑慮。畢竟他所接觸過的陣法寥寥無幾,眼前這猶如魚鱗般的陣勢讓他感到手足無措。
他無法確定此陣究竟是用於進攻還是防禦,如果冒然發動攻勢,極有可能落入林仁肇精心布置的陷阱。
然而,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吧!”
趙毅靜下心來,仔細審視著這個形似魚鱗的陣型,發現它與常見的錐形陣頗為相似。而眾所周知,錐形陣乃是一種攻擊性極強的陣法,也就是說,這個看似魚鱗的陣法或許與錐形陣如出一轍,都屬於進攻性的布陣方式。
想到這裏,趙毅不禁眉頭緊皺,心情愈發沉重起來。要想擊潰錐形陣,其中一個有效的策略便是迂回到敵後,對敵軍展開突襲。
由於錐形陣的後背缺乏防護,一旦遭受來自背後的衝擊,整個陣型將迅速瓦解。可眼下敵我雙方正麵對壘,根本不存在繞至夏國軍隊後方發動襲擊的可能性。
且不說趙毅是否能夠繞到夏國兵馬的後方,即使他真的做到了這一點,林仁肇也必然會隨之改變陣型。
畢竟,像林仁肇這樣經驗豐富的將領,又怎會讓敵人輕易找到自己的破綻呢?所以,無論趙毅如何行動,都難以避開與這個神似魚鱗的精妙陣型正麵對決的命運。
(注:魚鱗陣: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層壓一層的陣形。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請注意,魚鱗陣跟錐形陣的不同點,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錐屋^寬。
而且魚鱗陣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的是一樣是很密集的,這樣的排列造成跟錐形陣有不一樣的結果。由於錐形陣的部隊比較散,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移動速度非常快。
但是速度稍慢的魚鱗陣卻可以突擊,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全軍才不會被衝散,但錐形陣卻會被衝散。
但是魚鱗陣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後一衝,立刻全軍潰散,因為背後露出太多了,很容易被衝敗。)
趙毅低頭沉思片刻,須臾之間,他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深知這場戰鬥必須有個結果,於是果斷下令讓五百名步兵組成一個尖銳的錐形陣。
趙毅心想:既然橫豎都要一決高下,而且林仁肇擺出的陣勢與錐形陣極為相似,明顯屬於攻擊性陣法。那好啊,索性自己也擺出同樣的陣勢,直接來一場正麵對決,全靠真正的實力說話!
\"變陣!衝鋒!\" 趙毅聲嘶力竭地吼道。話音未落,五百名琰國步兵立刻行動起來,迅速轉換成了錐形陣形。
林仁肇見此情形,毫不猶豫地下令五百名步兵保持魚鱗陣的形態,向著琰國步兵猛撲過去。他原本就打算以進攻之勢衝向琰國步兵,既然對方也選擇了主動出擊,那就沒什麽好猶豫的了。
然而,當林仁肇看到趙毅所布置的錐形陣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笑容。
魚鱗陣前排的兵力異常密集,相比之下,錐形陣前方的兵力則不如魚鱗陣那般緊湊。這意味著,他率領的魚鱗陣五百步兵完全有能力衝破趙毅的錐形陣,將其五百步兵一舉擊潰。
鬥陣比的是什麽?在雙方兵馬實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自然是比誰布下的陣法、打造的陣型以及臨時調度兵馬的能力強弱。
而如今,趙毅的五百步兵在陣型上就已經處於下風。
更何況,李希之前還拿出了煉鋼之法,大大提升了夏國士兵身上戰甲的堅韌和手中武器的鋒利程度。
而琰國的戰甲和武器自然是比不過夏國的。
加上一開始,琰國五百步兵的氣勢就弱於夏國的五百步兵。
也就是說,夏國五百步兵,無論是在氣勢上,還是在裝備上,亦或是統帥能力上,都占領了上風。
這豈有不勝之理?
兩軍短兵相接,戰場上喊殺聲四起,雙方士兵都在奮力拚殺。
夏國士兵手持厚厚的盾牌,雖然他們的速度比不過琰國士兵,但在這生死一瞬的衝鋒中,速度並不能決定最終的勝負。
琰國的陣型在夏國士兵的猛攻下直接被衝破。
隻見幾十名舉著厚盾的刀盾手衝在最前麵,他們在身後戰友的推動下,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直接將琰國那些舉著短盾的刀盾手逼得連連後退。
而緊隨其後的,則是一排排橫舉著長槍的長槍兵。他們手中的長槍閃爍著寒光,無情地刺向琰國士兵的身體。
在隊伍的最後方,還有一群弓箭手。他們彎弓搭箭,將一支支利箭射向敵人。盡管琰國士兵也同樣射箭回擊,但這些弓箭手的前方有一排刀盾手高舉著厚重的盾牌,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防護。
整個戰場陷入一片混亂,血腥彌漫。雙方士兵都在為了自己的國家和榮譽而戰,毫不退縮。
胡覓聽後,心情變得異常沉重,但他還是堅定地點頭回應道:“大帥請放心,末將明白這場比試的重要性,必將全力以赴,絕不讓您失望!”
蕭鼎深知此次比試的艱難程度,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轉身朝著薛仁貴高聲喊道:“薛都督,依我之見,不如我們同時比試槍法和鬥陣吧!畢竟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單靠一種比試方式恐怕難以決出勝負啊!”
薛仁貴聞此言論,略加思索後點頭表示讚同:“嗯,可以!既然如此,那我們先來決定鬥陣比試的兵馬吧。”
蕭鼎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那就從步兵開始吧!”
“好!就這麽定了。”薛仁貴對此安排並無異議。
緊接著,蕭鼎急忙喚來趙毅,並對他下達命令:“趙毅,切記,此番比試務必全力以赴,給敵人一個狠狠的教訓,千萬不可手下留情!”
趙毅抱拳領命,聲音鏗鏘有力:“末將領旨!必不負大帥所托!”
此時,薛仁貴回到大軍前方,與身旁的林仁肇和王心溪商議道:“忠虎、心溪,接下來就看你們的表現了!希望你們能發揮出最佳水平,為我軍爭光!”
林仁肇自信滿滿地笑道:“仁貴盡管放心,對付區區五百琰國步兵,簡直易如反掌!”
王心溪也笑著附和道:“大哥無需擔憂!我們定當凱旋而歸!”
薛仁貴點頭:“好,出戰!”
隻聽得戰鼓擂動,殺聲四起,胡覓如同一頭猛虎般氣勢洶洶地衝出琰國大軍陣營,王心溪則手提長槍,毫無畏懼地緊隨其後,衝出了夏國大軍。
“吾乃大琰上將——胡覓!”
“吾乃大夏大將——王心溪!”
雙方對視一眼,胡覓怒吼一聲:“看槍!”王心溪亦毫不退縮:“找死!”
話音未落,兩人便如流星般撞在一起,一時間金鐵交鳴之聲響徹雲霄,火星四濺。
就在此時,趙毅從琰國大軍中率領著五百名精銳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緩緩走出。他們個個身披戰甲,手持利刃,威風凜凜。
林仁肇自然也不甘示弱,他親自率領五百名精心挑選的步兵,同樣以整齊的步伐、昂揚的鬥誌迎上前去。
這五百步兵中,走在最前方的刀盾手們一手高舉盾牌,一手緊握長刀,用力拍打在盾牌之上,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聲響。
“呼!呼!呼!”
伴隨著整齊的腳步聲、刀拍盾牌的聲音以及士兵們口中的高呼,夏國軍隊的氣勢如虹,如排山倒海一般,瞬間壓倒了趙毅的五百步兵。
“該死!”
趙毅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在這樣的鬥陣之中,氣勢至關重要,一旦己方氣勢被壓製,就相當於輸掉了一成甚至三成的勝算。
趙毅立馬舉起手中長槍,對著身後的士兵大喊道:“眾將士聽令!今日便是你們功成名就、加官進爵之時!大帥已經發話了,隻要打贏這場比試,你們全部都能連升三級!還等什麽?衝啊!”
“殺!”
“殺!”
“殺!”
與此同時,對麵的林仁肇也在不斷激勵著自己手下的五百名步兵,他聲嘶力竭地喊道:“各位兄弟!我們從軍究竟是為了什麽?不正是為了保家衛國,守護我們的父母妻兒,讓他們過上安寧幸福的日子嗎!”
“可若是今日我們戰敗,那這一切都將不複存在!”
“所以,為了我們的家人,為了我們的國家,大家跟我一起,殺光這些侵略者!”
“殺!”
“殺!”
“殺!”
趙毅和林仁肇對視一眼後,兩人同時舉起手中的長槍,指向對方,並異口同聲地吼出一個字:“殺!”
緊接著,琰國和夏國的五百名步兵如潮水般湧向對方,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
林仁肇精挑細選的五百名步兵之中,打頭陣的乃是一百名刀盾手。他們身形魁梧,手持堅固的盾牌,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緊隨其後的,則是一百名長槍兵。這些戰士們手握長槍,槍尖閃爍著寒光,透露出一股無堅不摧的氣勢。
再往後,便是一百名手持寒光四射的長劍士兵以及一百名手提大砍刀的威猛之士。
而隊伍的最後方,站著一百名腰間別著彎刀的弓箭手。
\"舉盾!\"
\"持槍!\"
\"插擊!\"
\"搭箭!\"
隨著林仁肇的一聲聲號令,前方的一百名刀盾手迅速舉起厚厚的盾牌,穩穩地立於大軍前方,步步為營,緩慢前行。與此同時,他們警惕地注視著前方,等待著琰國那五百名步兵如疾風般衝殺過來。
在刀盾手身後,一百名長槍兵早已將長槍橫舉胸前。那修長的槍身,使得鋒利的槍頭輕鬆越過刀盾手的厚盾,遙指敵軍。
而位於長槍兵兩側的長劍兵和刀兵則蠢蠢欲動,他們緊貼長槍兵而立,蓄勢待發,隻等命令一下,便可迅速補位或發起衝鋒。
最後方的一百名弓箭手此刻已拉滿弓弦,搭上利箭,箭頭直指敵軍。他們屏氣凝神,隻需林仁肇一聲令下,便會毫不猶豫地將箭雨射向敵人。
整個軍隊猶如一部嚴絲合縫的戰爭機器,每個環節都緊密相扣,配合默契,散發出令人膽寒的威壓。
而琰國這邊自然不甘示弱,隻見五百名精銳士兵迅速列好陣勢,邁著穩健的步伐,朝著夏國軍隊發起攻擊。
在琰國五百名步兵之中,位於最前排的依然是一百名刀盾手,但他們手中所持盾牌卻有所不同——那是圓形盾牌,僅能護住身體的一小部分。
緊隨其後的,則是兩百名刀兵和一百名刀斧手,而最後方同樣有一百名弓箭手壓陣。
顯然,趙毅麾下的琰國五百步兵注重靈活多變的進攻策略;相比之下,林仁肇率領的五百步兵更講究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
雙方軍隊對峙而立,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一場激戰似乎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林仁肇目光如炬,一眼看穿了趙毅的部署意圖,當機立斷地揮動手臂,高喊一聲:“變陣!”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林仁肇取出一麵旗幟用力揮動起來。刹那間,五百名步兵猶如訓練有素的機器一般,迅速在變換陣型。
趙毅見此情形,毫不猶豫地發出命令,指揮著他的軍隊順勢發起攻擊。
林仁肇早已有所預見,大喊一聲:“放箭!”
那一百名弓箭手立即朝琰國士兵射出箭矢。
“舉盾,躲避!”
趙毅隨即高喊,讓士兵躲避流矢,但很快便察覺到異常,因為林仁肇的弓箭手射出的箭矢並未精準地射中自己的士兵。
趙毅瞬間明白過來,林仁肇是想讓弓箭手拉弓射箭,擾亂自己趁機進攻的節奏。
緊接著,他將目光投向夏國的五百名步兵,隻見他們的新陣型已基本成型。
趙毅麵色陰沉,畢竟自己剛剛被林仁肇當成猴子一樣戲弄,此刻自然要挽回顏麵。
如何挽回?
那當然是破陣!
趙毅凝視著林仁肇,發現這個陣型宛如魚鱗一般。
“這是什麽?”
趙毅心中充滿疑慮。畢竟他所接觸過的陣法寥寥無幾,眼前這猶如魚鱗般的陣勢讓他感到手足無措。
他無法確定此陣究竟是用於進攻還是防禦,如果冒然發動攻勢,極有可能落入林仁肇精心布置的陷阱。
然而,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吧!”
趙毅靜下心來,仔細審視著這個形似魚鱗的陣型,發現它與常見的錐形陣頗為相似。而眾所周知,錐形陣乃是一種攻擊性極強的陣法,也就是說,這個看似魚鱗的陣法或許與錐形陣如出一轍,都屬於進攻性的布陣方式。
想到這裏,趙毅不禁眉頭緊皺,心情愈發沉重起來。要想擊潰錐形陣,其中一個有效的策略便是迂回到敵後,對敵軍展開突襲。
由於錐形陣的後背缺乏防護,一旦遭受來自背後的衝擊,整個陣型將迅速瓦解。可眼下敵我雙方正麵對壘,根本不存在繞至夏國軍隊後方發動襲擊的可能性。
且不說趙毅是否能夠繞到夏國兵馬的後方,即使他真的做到了這一點,林仁肇也必然會隨之改變陣型。
畢竟,像林仁肇這樣經驗豐富的將領,又怎會讓敵人輕易找到自己的破綻呢?所以,無論趙毅如何行動,都難以避開與這個神似魚鱗的精妙陣型正麵對決的命運。
(注:魚鱗陣: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層壓一層的陣形。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請注意,魚鱗陣跟錐形陣的不同點,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錐屋^寬。
而且魚鱗陣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的是一樣是很密集的,這樣的排列造成跟錐形陣有不一樣的結果。由於錐形陣的部隊比較散,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移動速度非常快。
但是速度稍慢的魚鱗陣卻可以突擊,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全軍才不會被衝散,但錐形陣卻會被衝散。
但是魚鱗陣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後一衝,立刻全軍潰散,因為背後露出太多了,很容易被衝敗。)
趙毅低頭沉思片刻,須臾之間,他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深知這場戰鬥必須有個結果,於是果斷下令讓五百名步兵組成一個尖銳的錐形陣。
趙毅心想:既然橫豎都要一決高下,而且林仁肇擺出的陣勢與錐形陣極為相似,明顯屬於攻擊性陣法。那好啊,索性自己也擺出同樣的陣勢,直接來一場正麵對決,全靠真正的實力說話!
\"變陣!衝鋒!\" 趙毅聲嘶力竭地吼道。話音未落,五百名琰國步兵立刻行動起來,迅速轉換成了錐形陣形。
林仁肇見此情形,毫不猶豫地下令五百名步兵保持魚鱗陣的形態,向著琰國步兵猛撲過去。他原本就打算以進攻之勢衝向琰國步兵,既然對方也選擇了主動出擊,那就沒什麽好猶豫的了。
然而,當林仁肇看到趙毅所布置的錐形陣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笑容。
魚鱗陣前排的兵力異常密集,相比之下,錐形陣前方的兵力則不如魚鱗陣那般緊湊。這意味著,他率領的魚鱗陣五百步兵完全有能力衝破趙毅的錐形陣,將其五百步兵一舉擊潰。
鬥陣比的是什麽?在雙方兵馬實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自然是比誰布下的陣法、打造的陣型以及臨時調度兵馬的能力強弱。
而如今,趙毅的五百步兵在陣型上就已經處於下風。
更何況,李希之前還拿出了煉鋼之法,大大提升了夏國士兵身上戰甲的堅韌和手中武器的鋒利程度。
而琰國的戰甲和武器自然是比不過夏國的。
加上一開始,琰國五百步兵的氣勢就弱於夏國的五百步兵。
也就是說,夏國五百步兵,無論是在氣勢上,還是在裝備上,亦或是統帥能力上,都占領了上風。
這豈有不勝之理?
兩軍短兵相接,戰場上喊殺聲四起,雙方士兵都在奮力拚殺。
夏國士兵手持厚厚的盾牌,雖然他們的速度比不過琰國士兵,但在這生死一瞬的衝鋒中,速度並不能決定最終的勝負。
琰國的陣型在夏國士兵的猛攻下直接被衝破。
隻見幾十名舉著厚盾的刀盾手衝在最前麵,他們在身後戰友的推動下,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直接將琰國那些舉著短盾的刀盾手逼得連連後退。
而緊隨其後的,則是一排排橫舉著長槍的長槍兵。他們手中的長槍閃爍著寒光,無情地刺向琰國士兵的身體。
在隊伍的最後方,還有一群弓箭手。他們彎弓搭箭,將一支支利箭射向敵人。盡管琰國士兵也同樣射箭回擊,但這些弓箭手的前方有一排刀盾手高舉著厚重的盾牌,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防護。
整個戰場陷入一片混亂,血腥彌漫。雙方士兵都在為了自己的國家和榮譽而戰,毫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