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王大人、荀大人、張大人和長孫大人求見!”典韋憨憨的稟告。
李希回過神:“正好,順便把虞允文他們五人的職務也安排了。”
“宣。”
“諾!”
李希看著眼前臉上充滿了疲憊之色的荀彧,心中還是有一些虧欠的。
畢竟自從王猛、李儒和長孫無忌先後離開之後,處理這些政事就是靠著荀彧一個人的。
雖然張良也在,但是張良主軍事的,政事上比不上荀彧。不過還在長孫無忌和王猛後麵回來了,但荀彧忙得事的確很多。
“景略、子房、文若、輔機,你們四人有何事?”
“稟陛下,臣等四人此次晉見,其一是稟告大王,京城中的孫家和陳家之人已經被葉供奉和西門供奉帶領宗人府宗師全部拿下了。其二是為了大夏兵馬一事。”
李希聞言,想起來之前好像是李儒還是誰提到過。
然後荀彧就開始訴苦了:“陛下,如今戶部錢糧又不多了。”
“又沒了?”
“陛下,臣統計了一下,大部分錢糧都是花在軍事上的。”荀彧解釋道。
“這事之前你們好像提到過,我們大夏的兵馬太多了,根本就養不起。”
“是的,陛下!”
張良點頭:“如今交州戰事已定,並且在文優的謀劃下,江南和荊州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雖然涼州、並州、幽州、青州、雍州、司州、兗州、豫州、濟州、荊州、交州和江南都需要兵馬駐紮,但其實青州、兗州、豫州、濟州和江南五州的兵馬現在基本上就是用來防備冀州和揚州的,所以兵馬數量沒必要太多。”
“至於涼州、並州、幽州、雍州、荊州和交州,主要還是會發生戰事,所以需要兵馬駐紮。”
“不過就算如此,我軍兵馬數量的確太多了,多到每年稅收幾乎大半都用到軍事上了。”
“用到軍事也就不說什麽了,關鍵是用到軍事上了,依舊沒有提升我軍兵馬的戰力,那這些錢不就是屬於白費了嗎?”
“所以陛下,我們需要減少兵馬數量。”
李希點頭表示認可,一旁的荀彧也在附和。
自從荀彧當上戶部尚書之後,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沒錢了,而且關鍵是現在不隻是軍事上想要錢,青州、幽州、並州、涼州、交州剛剛收複,尤其是青州和交州,花費的錢財頗多,這錢根本就不夠用啊!
要不是前麵騙了朝堂官員和五大世家(除了崔家)不少錢財,這今年錢根本就不夠花的,所以荀彧非常支持減兵!
“其實文若,你現在應該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並且文優滅了孫家,孫家作為千年世家,族中恐怕錢財珠寶數不勝數,加上還有還沒有滅掉的陳家,所以你們戶部現在根本就不差錢。”
“但是陛下,大夏的兵馬數量的確需要減少了。”
長孫無忌也表示了縮減兵馬的計劃。
“那你們四位覺得我們大夏現在需要多少兵馬?”李希開口。
張良率先回話:“稟陛下,首先就是交州。”
“臣估計南蠻撤離交州之時,恐怕會把鎮江郡城給毀了,所以來年南蠻北上就是一馬平川了,所以交州的兵馬應該是最多的。”
“所以臣覺得交州兵馬至少得二十萬起步,甚至更多。”
“並且得讓嶽鵬舉擔任交州都督一職,同時還得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和濟州都督趙雲二人之中,留下一人輔助嶽飛鎮守交州。”
“嶽飛需要霍將軍手下的西涼鐵騎或者趙都督手下的白馬義從在麵對南蠻鐵騎之時發揮作用。”
“同時交州的二十萬兵馬中,至少得十萬騎兵,而且這十萬騎兵得全是經過嚴格訓練後的騎兵才行。”
“並且需要在明年南蠻北上之前,修補被南蠻毀壞的鎮江郡城,這樣一來,憑借十萬步兵守城,十萬騎兵交戰,必能保證鎮江郡不失,則交州安以!”
“這個沒問題!朕會下令,將嶽飛調往交州,同時派霍去病在嶽飛麾下。”
李希點頭表示認可,畢竟嶽飛對付異族可有心得了,所以嶽飛鎮守交州是沒問題的。
隻要霍去病和趙雲二選一,李希選擇霍去病。主要是趙雲已經是濟州都督了,如果把他放在嶽飛手下,難免會有有心人以此做文章,說自己不懂得識人善用。
至於趙雲,既然在瑒國麵前出現過一次,那就派去北方。
“陛下,接下來就是雍州了。”
張良隨後將目光看向了雍州:“陛下,雍州主要是接壤蜀州和忻州,所以需要的兵馬至少得十萬。”
“十萬?”
李希眉頭一皺:“子房,雍州兵馬就隻有這麽少嗎?”
張良笑道:“陛下勿憂!”
“忻州刺史萬豪至今為止還未表現出任何違逆陛下之舉,加上還有涼州在一旁策應,九萬兵馬,一萬騎兵足矣!”
“至於雍州都督,還是由常遇春擔任,李存孝將軍輔佐。”
“常遇春都督一開始就是擔任雍州都督,所以雍州軍務,常遇春都督很是熟悉。”
“加上伯仁已經和蜀州兵馬交戰過,所以清楚蜀州兵馬實力,所以雍州都督一職,還是常遇春都督擔任。”
“至於涼州方麵,這涼州刺史張磊忠心耿耿,又鎮守涼州多年,其職務不可調動。”
王猛隨後開口:“而子龍在涼州一戰成名,並且麾下白馬義從戰力無雙。加上瑒國紀淩塵麾下炴塵軍勢不可擋,需要子龍的白馬義從與之應對,所以子龍需得留在涼州。”
“不過子龍率領白馬義從遊刃有餘,但是統領一方將士,倒是顯得有些不足,所以涼州需要一位統領大將。”
“而涼州至少得有十萬步兵,五萬騎兵,不然難以阻擋瑒國南下。”
李希隨後便從自己召喚出來的人裏麵選擇:“虞允文和傅友德水陸戰皆可,並且虞允文文武雙全,的確是都督的最佳人選。”
“雖然我之前在青州訓練了一支水軍,但是畢竟打造的時間不多,實力不夠。”
“所以目前大夏的水軍實力堪憂,需要一位水軍都督,所以虞允文和傅友德不能派往涼州,但是挺適合派往江南的。”
“並且虞允文能夠出將入相,派往江南擔任江南刺史再好不過,同時還能訓練水軍。”
“傅友德擔任青州水軍都督,這樣青州的水軍就能夠更好的訓練了。。”
“而接下來的李顯忠、高肅和林仁肇之中,倒是有一些難以抉擇。”
“李顯忠、高肅和林仁肇三人都是極為忠心之人,而且統兵能力三人也不低。相比之下,林仁肇統兵能力稍遜一籌,高肅統領騎兵能力最強,李顯忠較為全能。”
“不如派遣高肅為涼州都督,趙雲為輔,李顯忠為荊州都督,林仁肇為豫州都督。”
“而賈複既然已經在並州,那就由賈複擔任並州都督,楊業擔任兗州都督,楊延昭和楊延嗣可以調往賈複麾下。”
“幽州還是由薛仁貴擔任都督,留下秦瓊擔任青州都督,尉遲恭調往薛仁貴麾下。”
“這樣一來,好像就差濟州和司州了。”
“關茯倒是不錯,又是忠烈之後,就由關茯擔任濟州都督。”
“司州有京城十二萬,就不需要其他人駐守了。”
李希快速頭腦風暴之後,便決定了接下來的將領安排。
“景略安心,朕已有人選,你們繼續說吧。”
“陛下既然已有人選,那我們便繼續討論。”
王猛說完,便繼續開口:“陛下,並州和幽州北臨琰國,所以這兩州兵力必不可少。”
“但並州雁門關便可阻擋琰國大軍南下,所以並州的主要兵力就是駐守雁門關。”
“所以臣建議,由賈複擔任並州都督,同時並州兵馬在十萬左右即可,若是幽州有難,還可派兵支援,並且並州兵馬隻需要一萬騎兵即可。”
“幽州主要是鎮守代郡和北平郡,所以兵馬斷不可少。代郡孟超能力實力都不錯,可率領五萬步兵鎮守代郡。”
“薛仁貴都督可坐鎮幽州,統領八萬步兵,兩萬騎兵。”
“青州今後戰事基本已無,也就是可能收複冀州和揚州之時出兵,所以隻需要秦瓊將軍擔任青州都督,率領三萬步兵即可。”
“至於水軍,就按照五萬之數訓練就行了。”
“兗州接壤並州、幽州和冀州,四通八達,但是有著並州和幽州在北,所以所需兵馬也不多,五萬足矣。”
“豫州接壤冀州、揚州和江南,乃是南方與北方交通要塞,所以需要一位大將駐守,但所需兵馬三萬步兵即可。”
“江南剛剛收複,不僅需要一名大將駐守,還需要一名官員管理,並且江南多水鄉,適合訓練水軍,臣建議,江南需要五萬水軍,一萬步兵。”
“然後就是荊州,雖然文優正在帶著宗人府宗師前去覆滅陳家,但是陳家在荊州紮根已久,所以需要一位大將駐守。”
“並且荊州還與蜀州接壤,有可能會遭受蜀地進攻,所以荊州兵馬至少需要五萬兵馬,可以全是步兵。”
“至於濟州,臣認為關茯將軍倒是不錯。”
“關茯將軍乃是忠烈之後,又在濟州頗有名望,派他鎮守濟州綽綽有餘。”
“而濟州雖然與蜀州接壤,但是隻需要派遣兩萬兵馬駐守濟南關,便可阻擋十萬大軍。”
“所以濟州兵馬在三萬左右便可。”
“綜上所述,如今我們大夏總共需要步兵七十萬,騎兵二十萬,水軍十萬。”
“而如今大夏兵馬數量已經遠遠大於這一百萬兵馬,光是幽州、並州、涼州和兗州四州兵馬就超過百萬。”
“陛下,所以我們需要減兵!”
荀彧立馬附和著王猛的話:“是啊陛下!不然我們每年的稅收根本就不夠用啊!”
“好!等文優滅了陳家,嶽飛和趙雲收複交州和江南,關茯收複荊州,便可實施減兵方案。”
“陛下,不知陛下剛才所說的人選是?”
張良見縫插針的問道,畢竟這關乎大夏的安危,他們還是得問清楚一點。
李希隨後便示意典韋去大殿外找一下,隻要看見五個人,就帶他們進殿。
“係統,下次能不能讓召喚出來的人物放在偏殿啊?不然每次都是從大殿外憑空出現,這很離譜的啊!”
“叮!得知宿主要求,下次召喚出來的人物將全部出現在偏殿。”
“這就對了嘛!”
“稟陛下,末將在殿外按照陛下所說,發現五人,此刻正在殿外。”
“好!宣他們上殿。”
“諾!”
隨後便是五人出現在李希和王猛他們麵前。
為首一人姿貌雄偉,不僅身上有著英氣,還有著一些書生氣。
其後一人,容貌俊美,堪稱世間少見的美男子(當然是比不過諸位帥帥的讀者啦!)。
另外三人就是妥妥的猛男形象,但是仔細一看,又有細微差別,其中一人身上有著難以描述的猛烈氣息,光是看一眼就知道此人在戰場上凶猛無比!
另一人則是能夠看出其身上的穩重,嚴謹,最後一人光是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的忠厚。
這五人分別就是虞雍公——虞允文、蘭陵王——高長恭、麗江王——傅友德、千裏歸宋——李顯忠和南唐最後的名將——林仁肇(zhao,第四聲)。
張良與這五人隻見了一眼,便已經大致認可了他們的能力。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大將氣息是不會造假的。
張良朝著李希點頭,表示認可五人的能力,另外三人同樣表示同意。
李希明白,隨後便給五人安排職務:“虞允文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江南刺史,管理江南六郡,同時另外訓練五萬水軍,望你不要辜負朕的信任。”
“草民領旨!定不會辜負陛下隆恩!”
“傅友德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青州水軍都督,朕之前便已經在青州安排人打造了戰船,就差一名水軍都督了,望你不要辜負朕的信任!”
“草民領旨!定會為陛下訓練出一支天下無敵的水軍!”
“朕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高肅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涼州都督,令你在涼州訓練四萬騎兵,同時朕會讓趙雲率領一萬白馬義從為你麾下將領,涼州十萬步兵聽你差遣,希望日後瑒國南下之日,你能率領涼州兵馬擊退瑒國大軍!”
“草民領旨!還請陛下放心!草民定不負陛下信任!”
“李顯忠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荊州都督,望你不負皇恩!”
“草民領旨!陛下放心,荊州必定固若金湯!”
“林仁肇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豫州都督,望你不負皇恩!”
“草民領旨!陛下放心,有草民在,豫州攻不可破!”
“好!你們五人擇日上任!”
“臣等聽令!”
隨後李希便讓九人撤去,接下來的事,就由張良他們去和虞允文他們說了。
李希回過神:“正好,順便把虞允文他們五人的職務也安排了。”
“宣。”
“諾!”
李希看著眼前臉上充滿了疲憊之色的荀彧,心中還是有一些虧欠的。
畢竟自從王猛、李儒和長孫無忌先後離開之後,處理這些政事就是靠著荀彧一個人的。
雖然張良也在,但是張良主軍事的,政事上比不上荀彧。不過還在長孫無忌和王猛後麵回來了,但荀彧忙得事的確很多。
“景略、子房、文若、輔機,你們四人有何事?”
“稟陛下,臣等四人此次晉見,其一是稟告大王,京城中的孫家和陳家之人已經被葉供奉和西門供奉帶領宗人府宗師全部拿下了。其二是為了大夏兵馬一事。”
李希聞言,想起來之前好像是李儒還是誰提到過。
然後荀彧就開始訴苦了:“陛下,如今戶部錢糧又不多了。”
“又沒了?”
“陛下,臣統計了一下,大部分錢糧都是花在軍事上的。”荀彧解釋道。
“這事之前你們好像提到過,我們大夏的兵馬太多了,根本就養不起。”
“是的,陛下!”
張良點頭:“如今交州戰事已定,並且在文優的謀劃下,江南和荊州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雖然涼州、並州、幽州、青州、雍州、司州、兗州、豫州、濟州、荊州、交州和江南都需要兵馬駐紮,但其實青州、兗州、豫州、濟州和江南五州的兵馬現在基本上就是用來防備冀州和揚州的,所以兵馬數量沒必要太多。”
“至於涼州、並州、幽州、雍州、荊州和交州,主要還是會發生戰事,所以需要兵馬駐紮。”
“不過就算如此,我軍兵馬數量的確太多了,多到每年稅收幾乎大半都用到軍事上了。”
“用到軍事也就不說什麽了,關鍵是用到軍事上了,依舊沒有提升我軍兵馬的戰力,那這些錢不就是屬於白費了嗎?”
“所以陛下,我們需要減少兵馬數量。”
李希點頭表示認可,一旁的荀彧也在附和。
自從荀彧當上戶部尚書之後,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沒錢了,而且關鍵是現在不隻是軍事上想要錢,青州、幽州、並州、涼州、交州剛剛收複,尤其是青州和交州,花費的錢財頗多,這錢根本就不夠用啊!
要不是前麵騙了朝堂官員和五大世家(除了崔家)不少錢財,這今年錢根本就不夠花的,所以荀彧非常支持減兵!
“其實文若,你現在應該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並且文優滅了孫家,孫家作為千年世家,族中恐怕錢財珠寶數不勝數,加上還有還沒有滅掉的陳家,所以你們戶部現在根本就不差錢。”
“但是陛下,大夏的兵馬數量的確需要減少了。”
長孫無忌也表示了縮減兵馬的計劃。
“那你們四位覺得我們大夏現在需要多少兵馬?”李希開口。
張良率先回話:“稟陛下,首先就是交州。”
“臣估計南蠻撤離交州之時,恐怕會把鎮江郡城給毀了,所以來年南蠻北上就是一馬平川了,所以交州的兵馬應該是最多的。”
“所以臣覺得交州兵馬至少得二十萬起步,甚至更多。”
“並且得讓嶽鵬舉擔任交州都督一職,同時還得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和濟州都督趙雲二人之中,留下一人輔助嶽飛鎮守交州。”
“嶽飛需要霍將軍手下的西涼鐵騎或者趙都督手下的白馬義從在麵對南蠻鐵騎之時發揮作用。”
“同時交州的二十萬兵馬中,至少得十萬騎兵,而且這十萬騎兵得全是經過嚴格訓練後的騎兵才行。”
“並且需要在明年南蠻北上之前,修補被南蠻毀壞的鎮江郡城,這樣一來,憑借十萬步兵守城,十萬騎兵交戰,必能保證鎮江郡不失,則交州安以!”
“這個沒問題!朕會下令,將嶽飛調往交州,同時派霍去病在嶽飛麾下。”
李希點頭表示認可,畢竟嶽飛對付異族可有心得了,所以嶽飛鎮守交州是沒問題的。
隻要霍去病和趙雲二選一,李希選擇霍去病。主要是趙雲已經是濟州都督了,如果把他放在嶽飛手下,難免會有有心人以此做文章,說自己不懂得識人善用。
至於趙雲,既然在瑒國麵前出現過一次,那就派去北方。
“陛下,接下來就是雍州了。”
張良隨後將目光看向了雍州:“陛下,雍州主要是接壤蜀州和忻州,所以需要的兵馬至少得十萬。”
“十萬?”
李希眉頭一皺:“子房,雍州兵馬就隻有這麽少嗎?”
張良笑道:“陛下勿憂!”
“忻州刺史萬豪至今為止還未表現出任何違逆陛下之舉,加上還有涼州在一旁策應,九萬兵馬,一萬騎兵足矣!”
“至於雍州都督,還是由常遇春擔任,李存孝將軍輔佐。”
“常遇春都督一開始就是擔任雍州都督,所以雍州軍務,常遇春都督很是熟悉。”
“加上伯仁已經和蜀州兵馬交戰過,所以清楚蜀州兵馬實力,所以雍州都督一職,還是常遇春都督擔任。”
“至於涼州方麵,這涼州刺史張磊忠心耿耿,又鎮守涼州多年,其職務不可調動。”
王猛隨後開口:“而子龍在涼州一戰成名,並且麾下白馬義從戰力無雙。加上瑒國紀淩塵麾下炴塵軍勢不可擋,需要子龍的白馬義從與之應對,所以子龍需得留在涼州。”
“不過子龍率領白馬義從遊刃有餘,但是統領一方將士,倒是顯得有些不足,所以涼州需要一位統領大將。”
“而涼州至少得有十萬步兵,五萬騎兵,不然難以阻擋瑒國南下。”
李希隨後便從自己召喚出來的人裏麵選擇:“虞允文和傅友德水陸戰皆可,並且虞允文文武雙全,的確是都督的最佳人選。”
“雖然我之前在青州訓練了一支水軍,但是畢竟打造的時間不多,實力不夠。”
“所以目前大夏的水軍實力堪憂,需要一位水軍都督,所以虞允文和傅友德不能派往涼州,但是挺適合派往江南的。”
“並且虞允文能夠出將入相,派往江南擔任江南刺史再好不過,同時還能訓練水軍。”
“傅友德擔任青州水軍都督,這樣青州的水軍就能夠更好的訓練了。。”
“而接下來的李顯忠、高肅和林仁肇之中,倒是有一些難以抉擇。”
“李顯忠、高肅和林仁肇三人都是極為忠心之人,而且統兵能力三人也不低。相比之下,林仁肇統兵能力稍遜一籌,高肅統領騎兵能力最強,李顯忠較為全能。”
“不如派遣高肅為涼州都督,趙雲為輔,李顯忠為荊州都督,林仁肇為豫州都督。”
“而賈複既然已經在並州,那就由賈複擔任並州都督,楊業擔任兗州都督,楊延昭和楊延嗣可以調往賈複麾下。”
“幽州還是由薛仁貴擔任都督,留下秦瓊擔任青州都督,尉遲恭調往薛仁貴麾下。”
“這樣一來,好像就差濟州和司州了。”
“關茯倒是不錯,又是忠烈之後,就由關茯擔任濟州都督。”
“司州有京城十二萬,就不需要其他人駐守了。”
李希快速頭腦風暴之後,便決定了接下來的將領安排。
“景略安心,朕已有人選,你們繼續說吧。”
“陛下既然已有人選,那我們便繼續討論。”
王猛說完,便繼續開口:“陛下,並州和幽州北臨琰國,所以這兩州兵力必不可少。”
“但並州雁門關便可阻擋琰國大軍南下,所以並州的主要兵力就是駐守雁門關。”
“所以臣建議,由賈複擔任並州都督,同時並州兵馬在十萬左右即可,若是幽州有難,還可派兵支援,並且並州兵馬隻需要一萬騎兵即可。”
“幽州主要是鎮守代郡和北平郡,所以兵馬斷不可少。代郡孟超能力實力都不錯,可率領五萬步兵鎮守代郡。”
“薛仁貴都督可坐鎮幽州,統領八萬步兵,兩萬騎兵。”
“青州今後戰事基本已無,也就是可能收複冀州和揚州之時出兵,所以隻需要秦瓊將軍擔任青州都督,率領三萬步兵即可。”
“至於水軍,就按照五萬之數訓練就行了。”
“兗州接壤並州、幽州和冀州,四通八達,但是有著並州和幽州在北,所以所需兵馬也不多,五萬足矣。”
“豫州接壤冀州、揚州和江南,乃是南方與北方交通要塞,所以需要一位大將駐守,但所需兵馬三萬步兵即可。”
“江南剛剛收複,不僅需要一名大將駐守,還需要一名官員管理,並且江南多水鄉,適合訓練水軍,臣建議,江南需要五萬水軍,一萬步兵。”
“然後就是荊州,雖然文優正在帶著宗人府宗師前去覆滅陳家,但是陳家在荊州紮根已久,所以需要一位大將駐守。”
“並且荊州還與蜀州接壤,有可能會遭受蜀地進攻,所以荊州兵馬至少需要五萬兵馬,可以全是步兵。”
“至於濟州,臣認為關茯將軍倒是不錯。”
“關茯將軍乃是忠烈之後,又在濟州頗有名望,派他鎮守濟州綽綽有餘。”
“而濟州雖然與蜀州接壤,但是隻需要派遣兩萬兵馬駐守濟南關,便可阻擋十萬大軍。”
“所以濟州兵馬在三萬左右便可。”
“綜上所述,如今我們大夏總共需要步兵七十萬,騎兵二十萬,水軍十萬。”
“而如今大夏兵馬數量已經遠遠大於這一百萬兵馬,光是幽州、並州、涼州和兗州四州兵馬就超過百萬。”
“陛下,所以我們需要減兵!”
荀彧立馬附和著王猛的話:“是啊陛下!不然我們每年的稅收根本就不夠用啊!”
“好!等文優滅了陳家,嶽飛和趙雲收複交州和江南,關茯收複荊州,便可實施減兵方案。”
“陛下,不知陛下剛才所說的人選是?”
張良見縫插針的問道,畢竟這關乎大夏的安危,他們還是得問清楚一點。
李希隨後便示意典韋去大殿外找一下,隻要看見五個人,就帶他們進殿。
“係統,下次能不能讓召喚出來的人物放在偏殿啊?不然每次都是從大殿外憑空出現,這很離譜的啊!”
“叮!得知宿主要求,下次召喚出來的人物將全部出現在偏殿。”
“這就對了嘛!”
“稟陛下,末將在殿外按照陛下所說,發現五人,此刻正在殿外。”
“好!宣他們上殿。”
“諾!”
隨後便是五人出現在李希和王猛他們麵前。
為首一人姿貌雄偉,不僅身上有著英氣,還有著一些書生氣。
其後一人,容貌俊美,堪稱世間少見的美男子(當然是比不過諸位帥帥的讀者啦!)。
另外三人就是妥妥的猛男形象,但是仔細一看,又有細微差別,其中一人身上有著難以描述的猛烈氣息,光是看一眼就知道此人在戰場上凶猛無比!
另一人則是能夠看出其身上的穩重,嚴謹,最後一人光是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的忠厚。
這五人分別就是虞雍公——虞允文、蘭陵王——高長恭、麗江王——傅友德、千裏歸宋——李顯忠和南唐最後的名將——林仁肇(zhao,第四聲)。
張良與這五人隻見了一眼,便已經大致認可了他們的能力。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大將氣息是不會造假的。
張良朝著李希點頭,表示認可五人的能力,另外三人同樣表示同意。
李希明白,隨後便給五人安排職務:“虞允文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江南刺史,管理江南六郡,同時另外訓練五萬水軍,望你不要辜負朕的信任。”
“草民領旨!定不會辜負陛下隆恩!”
“傅友德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青州水軍都督,朕之前便已經在青州安排人打造了戰船,就差一名水軍都督了,望你不要辜負朕的信任!”
“草民領旨!定會為陛下訓練出一支天下無敵的水軍!”
“朕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高肅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涼州都督,令你在涼州訓練四萬騎兵,同時朕會讓趙雲率領一萬白馬義從為你麾下將領,涼州十萬步兵聽你差遣,希望日後瑒國南下之日,你能率領涼州兵馬擊退瑒國大軍!”
“草民領旨!還請陛下放心!草民定不負陛下信任!”
“李顯忠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荊州都督,望你不負皇恩!”
“草民領旨!陛下放心,荊州必定固若金湯!”
“林仁肇聽旨!”
“草民在!”
“朕封你為豫州都督,望你不負皇恩!”
“草民領旨!陛下放心,有草民在,豫州攻不可破!”
“好!你們五人擇日上任!”
“臣等聽令!”
隨後李希便讓九人撤去,接下來的事,就由張良他們去和虞允文他們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