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殺三子?


    強搶兒媳!!!


    李隆基之前的古人都豎起耳朵聽。


    八卦是人類的共性,更不用說如此勁爆的八卦了!


    李隆基看著天幕,懸著的心最後還是死了。


    這是人能幹出來事?


    他深呼吸了幾下,最後還是有些崩潰,“朕到底做了什麽?”


    怎麽就一日殺三子了?兒媳能美得像天仙被自己強納?還有安史之亂,到底怎麽了?為什麽就有安史之亂了?


    李世民聽著感覺眼前一黑,前麵聽著開元盛世自己有多高興,後麵聽見那什麽一日殺三子還有強娶兒媳就有多麽崩潰。


    差點就沒有呼吸上來,還是李承乾和李泰趕緊扶住他,給他喂水順氣,他才緩過來。


    “耶耶,要不然先別聽,後麵我和青雀再和耶耶說?”李承乾聽著也擰著眉頭,想要罵這個不顧綱常倫理的東西,但最後還是顧及著自己父皇。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暴著青筋固執的站在這裏,“朕就是要聽完這個混賬東西的事情,還有後麵的安、史、之、亂!”


    他咬牙切齒,可以說是氣慘了。


    除了李世民之外,後麵的李治和武媚娘,武則天等,都覺得有點頭疼。


    大哥不說二哥,李治也娶小媽,但比較委婉,而且武媚娘那個時候隻是一個才人,可是你李隆基強娶兒媳,那不就是正妻?


    李治也差點昏過去,發現自己也還真沒什麽辦法批評李隆基。


    武媚娘看著他氣得狠了一言不發的樣子,伸手輕揉著他的太陽穴,“陛下,我們……”


    李治握住她的手,搖了搖頭,最後還是歎氣。


    一日殺三子,武則天其實也想到自己的兒子,不免歎息,如果是因為政治因素要殺,做了,就會被人所詬病,而她也做了一樣的事情,也說不上後悔。


    如果不是弘兒逝世得太早了……


    賢兒竟然不認為自己是她所生,多次用權說她禍國……武則天又羞又惱,但她也不願意完全放權。


    還有後麵……


    一路走來,武則天或許有後悔也有遺憾,可是當手中握著權力之後,她就不會想要放下。


    男人能做的事情為何她不能做?


    “哈哈哈,這李家的事情還挺精彩的。”在繁忙的朝政當中,劉徹也就是看看天幕才能讓自己鬆快一些了。


    這後世皇帝一個一個的盛世,難道他劉徹就不能創造出一個盛世出來?


    劉徹始終沒有忘記漠北的匈奴,匈奴才是現在他最大的敵人!


    不少唐朝人定定的看著天幕。


    天寶之前的人似乎對那個盛世觸手可及,天寶時候的人正在享受,可是聽到安史之亂,他們也沒有亂糟糟,反而是生出了要守護家園的決心。


    天下多是亂世,亂世時家家十不存一,能過上好日子誰不願意珍惜呢?


    越珍惜就越是想要留住這樣的日子。


    杜甫和李白、高適他們也感歎,知道如果到亂世,他們會是什麽樣的情景。


    餓殍遍地,一片慘象。


    誰會想要過那樣的日子呢?


    正在安史之亂的人幾乎要伸手到天幕之上,懇求天幕上的神明救救他們。


    (唐·周甕:求求太宗救救我們吧。)


    (唐·李泉:亂世人賤不如狗!)


    (唐·王紅娘:我哥哥沒了,未婚夫也去打仗了,弟弟也死了,我爹爹也要上戰場了……)


    密密麻麻的在亂世當中的哀嚎似乎要穿破天幕衝擊出來。


    那些文字明明隻是最為蒼白的東西,現在又和著鮮血活靈活現的躍動在眼前。


    李隆基閉了眼睛,心驚肉跳,似乎閉上眼睛就能夠看到那些文字化成的惡靈附身在他的周身。


    李世民落淚了,“朕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可是後來天下百姓卻因為我李家之事飽經戰亂、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實在是我李家之過矣!”


    李治擔憂的看著他,年紀雖小,但他已經懂得很多了,當即就跪下了,“耶耶,應當是稚奴之過,未能教導好子孫,與耶耶何幹?”


    看著李治在地上磕頭,李承乾和李泰也跪在他麵前。


    李世民感歎道,“我知道你們都有愛民之心,也不必想這些過錯,李隆基那也是後來的子孫了,即便要追根究底那也是另一個稚奴了,你們現在都還小,和你們有什麽關係呢?”


    隻是說著還是一歎,“先起來,若是能夠到那個時候去看一看就好了。”


    被李世民一個一個的拉起來之後。


    李承乾又拱手,堅持他的定論,“以後定然會有機會的,那朱姑娘不也是之前沒有看到我們的彈幕,現在又能看到了嗎?”


    “唉,但願吧。”李世民微微搖頭,“即便不能,我也希望這天幕能夠警醒那李隆基,他前期也是賢明君主,想來知道了這些事情,亦不會重蹈覆轍,再讓百姓經受苦楚的。”


    李隆基也的確不會讓自己重蹈覆轍,他甚至要親自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鞭策甚至警告他,未來不可昏聵,要不然就是要將這大唐拱手推到被溫韜那等人盜掘墳墓的地步去了。


    ……


    朱清穀又說,“安史之亂,顧名思義就是姓安的和姓史的人掀起的叛亂,安則是安祿山,史則是史思明,曆時八年。”


    “安祿山早期因為屢立戰功被李隆基所重視,被任命為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


    “後來安祿山以‘清君側’為名義起兵叛亂,迅速占領諸城,直逼長安,李隆基被迫西逃,途中發生馬嵬坡之變,楊貴妃被迫自盡,李隆基也被迫退位。”


    “唐肅宗即位之後,在郭子儀、李光弼的帶領之下,逐漸收複失地,安祿山、史思明也被殺,但是這場叛亂並沒有完全結束,又過了幾年才逐漸平定。”


    “安史之亂導致唐朝國力大減,政治、經濟受到重創,藩鎮割據加重,為後來的唐朝衰落埋下伏筆。”


    不少人麻木的看著天幕,在亂世當中,人不如豬狗,曾經的盛世就好像一下子將後麵的薪火燃盡換來的。


    留給所有人的隻有一片美好的幻影。


    至此,人人都思念大唐盛世,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椰汁紅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椰汁紅糖並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