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說吧,太祖長拳是不是一揍一個劉邦?”


    劉邦:???


    “等等,為何要一揍一個乃公啊!那李世民和朱元璋呢?明明朕也是馬上皇帝!”劉邦不服的控訴著,然後胸中更是激發了一層氣,手上也大開大合起來,一時之間還真讓他找到了突破的地方。


    隻可惜天幕接收不了他的控訴,所以劉邦也隻能罵罵咧咧的。


    而朱元璋則是對那個戚繼光很感興趣,又聽聞是抗倭名將,想來也知道定然是那些倭寇,朱元璋便是一下子就擰了眉頭。


    “這些賊寇真是賊心不死,更應該詔令百姓,這些賊寇來臨,統統提刀去殺,等咱騰出手……哼哼哼。”


    “爹,你不是說日本是不征之國嗎?”朱棣藏在朱標身後又出聲道。


    “怎麽?倭寇來了,你還要洗幹淨脖子遞過去?”朱元璋狠狠地剜了他一眼,“這戚繼光想來也是咱大明後來皇帝的臣子,到那個時候這些倭寇還是賊心不死,難道咱還要養賊千日不成?”


    朱樉嘿嘿笑著,“依我看,老四就得挨咱爹的一頓打,咱爹的話也不是什麽都聽的。”


    朱元璋馬上就想要脫下鞋子揍他,“老二,你說咱的話不是什麽都要聽的,那你說說你要不聽哪些話?”


    朱樉馬上就閉嘴了,這時候說點什麽那不是擺明了要挨揍嗎?


    而宋朝這邊,聽著自己被一頓誇,如果忽略即將要落到自己身上的千古謎團,趙匡胤還是有些開心的。


    一邊的趙光義說道,“皇兄,什麽千古謎團,我看天幕之上的女子也都是危言聳聽,之前那十二金人也並不玄乎,想來是後世人閑的無聊,以訛傳訛,這件事情就成謎團了。”


    “是啊父皇,說不定也是像十二金人那樣,什麽寶貝不見了,說不定會是傳國玉璽?”趙德昭也勸著說。


    傳國玉璽自然是由秦始皇傳,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中途幾經失散。


    但趙匡胤還是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不安,很多次這種直覺都幫助自己渡過了危險。


    “先看看天幕如何說。”最後趙匡胤說道。


    “做完這個小遊戲,我們自然也是要回歸正題了,斧聲燭影——這個流傳了千古的謎團,自然也是和這位‘太祖長拳’的創始人,趙匡胤有關係!”朱清穀把話題迂回了回來。


    “陳橋兵變誕生了一幅世界名畫——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朱清穀把那幅世界名畫放出來,懂梗的粉絲已經放圖。


    [陛下,天太冷!]


    [天冷了陛下該添件衣服了!]


    [唉,你們何故害朕?!你們真是害慘了朕了!]


    這一整活,趙匡胤和宋朝其他君臣的神色頓時古怪起來。


    “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下旨北伐,初戰告捷,本來應該乘勝追擊,但是趙匡胤駕崩了。”


    趙匡胤:!!!


    “朕駕崩了?”乍然聽到自己的死訊,趙匡胤都有些麻了,尤其是開寶九年離現在也並不遠,也就這麽幾年,聽到自己幾年之後就要死了,趙匡胤不敢相信。


    “趙匡胤的死很突然,史書中記載,前兩天趙匡胤還‘幸綾錦院’‘幸西校場’看起來好好的,也沒有什麽大災大病,結果就是‘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這句話是不是寫得太過於簡單了?”


    “既沒有記載崩的原因,何人在場,傳位給誰,這些都沒有記載,死的時候連句遺言都沒有,尋常人家過世都會簡單交代一聲如何如何,怎麽皇帝身邊沒有人嗎?連個太監都沒有?”


    朱清穀接二連三的問著,趙匡胤也一下子反應過來了。


    但他第一個念頭卻不是對準自己的兒子,懷疑自己的兒子怎麽樣,而是把目光看向了趙光義,“皇弟,朕是一點都不希望在後麵聽到你的名字。”


    可是這樣輕柔的語氣卻讓趙光義出了一身的冷汗,趙光義趕緊跪倒在地,“臣弟安敢窺伺帝位?”


    趙匡胤一拍掌在桌麵上,桌麵頓然裂開,他冷笑道,“最好沒有。”


    旁邊的趙德昭和趙德芳都在為趙光義說情,趙匡胤那張黑胖的臉上依舊是神色不明。


    趙光義始終沒有敢起身。


    朱清穀又繼續說,“趙匡胤一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為何會有斧光燭影這個記載呢?是根據一個叫做文瑩的僧人所記錄的一段話……”


    朱清穀在這裏放出了原文,天幕之下的人都可以看見文瑩假托趙匡胤見神仙來寫這件事情,聽起來有些誌怪。


    有些人便覺得說不定隻是胡亂猜測的,畢竟有些人寫起東西來也是真猛。


    沒錯,說的就是你——馮夢龍!


    朱清穀找出其中關鍵簡單解釋了一下,“我們看後麵這裏一段,大概就是說趙匡胤召趙光義喝酒,把宮女太監趕走,屋外的內侍,隻遠遠的看見竹影之下,趙光義‘時或避席,有不勝之狀’,然後趙匡胤拿柱斧戳雪,說‘好做好做’,然後睡覺,趙光義沒有回家睡覺,留宿皇宮,然後快到五更的時候,趙匡胤就駕崩了。”


    “後來李燾引用文瑩的記載,則是把‘好做好做’,改成了‘好為之’,就是勉勵趙光義好好做皇帝的意思,還有這裏說鼻息如雷霆,遺體‘玉色如湯浴’,這是不是很可疑?”


    “也有人奇怪一個僧人怎麽知道這麽清楚?”


    “文瑩其實也不是普通僧人,文瑩出入朝中顯貴之家,朋友又是朝中要員,很有可能是聽到了什麽,而南宋知名的史學家李燾也把文瑩的記載記錄下來,李燾的性格嚴謹,沒有考究過,是不會相信這些荒謬的話語的。”


    隨後朱清穀又放出了司馬光《涑水紀聞》、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等關於此事的記載。


    “司馬光也是嚴謹的史學家,《資治通鑒》就是他所寫,《涑水紀聞》是北宋立國後一百年左右的曆史事件記載。”


    “但他並沒有直接說什麽斧聲燭影,而是記載了趙光義登基的整個過程。”


    “可這整個登基過程本來就相互矛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椰汁紅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椰汁紅糖並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