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嘉陵關是由聶靜鎮守的邊關,距離渝州不過百裏。得到晉國攻打的消息,便一直嚴防死守,時刻不敢鬆懈。已經有三月有餘,晉國卻遲遲沒有動靜。
渝州最大的酒樓已經在動工了,慶渝王每日都要從此經過,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麵上總是欣喜和期待。
袁天澤被安排到蘇玉衡身邊學習如何打理店鋪,出人意料的,袁天澤竟是上過私塾的,所以上手也特別快。
渝州城內的晉國人來了五天後便消停了下來,在傅商言的客棧落了腳,為首的是看上去四十多歲的女人,身量奇高,與聶允不相上下,風度不凡,舉手投足頗有大將之風。傅商言見過幾次,對她印象深刻,竟還覺得有些麵熟。
出去一月有餘,瑾涯帶回來幾千份的協約,周邊農家有女丁的,幾乎都願意投身聶允的軍營,隻因聶允給的錢比其他軍營都要多,而且並不要求現在就入伍,時間定在秋收後,每年還有探親假,如果在軍隊犧牲,也會有補貼給家裏人。這兩年收成都不太好,大多數人家的收成都撐不過一年,能夠掙銀子,大家都是願意的。
傅商言不知道聶允這些動作,不然一定會跟她說,整個國庫是你的都不敢這麽玩。她隻知道她不得不做的生意越來越多,要管的事也越來越多。聶允總是隔三差五的給她拿回地契、房契,還給他介紹生意夥伴,明明她手裏都沒有錢,為什麽總有這麽多東西進來?
他能想到的人,隻有慶渝王。殊不知,聶允的合作對象根本不限於慶渝王,敢給她投資的,也遠遠不止慶渝王一人,甚至還有其他國家的高官皇族。
慶渝王隻是個試點,前來渝州做生意的人,在慶渝王得意的將聶允介紹給大家的時候,很快就接納了,在真的掙到錢以後,大家都是姐妹相稱。
現在整個渝州城的富商都知道聶允是慶渝王跟前的紅人。聶允掙了錢,從來沒有吝嗇過誰半分,幾乎都是雙贏。這使得大家都很願意結交這位生意夥伴。
如此一來,不到半年時間,聶允在渝州混得風生水起。
這日聶允正在慶渝王府用膳,談笑間,慶渝王府的下人來報:“王爺,有聖旨,請您去前廳接旨。”
幾乎同時,聶靜軍營中的情報人也找來了:“將軍,急報。”
聶允抬手,示意她稍後再說。一同隨慶渝王前去接旨。
“奉天承運,女帝召曰,嘉陵關遭遇南蠻偷襲,損失慘重,特命慶渝王率三萬將士前往支援,即刻啟程。欽此!”傳召的嬤嬤將聖旨遞給了慶渝王。
“臣接旨!”慶渝王接過聖旨,給嬤嬤拿了些銀錢,並囑咐下人好生安頓嬤嬤。
聶允的人此刻也附在她耳邊說了此事,請示她如何安排。聶允叫她先回軍營,她自有安排。
慶渝王托著聖旨,不知如何是好。渝州城也就三萬精兵,如果全都派去支援,渝州便無人把守。
“聶允,你隨我去軍營。”慶渝王吩咐道,又命人牽來馬匹。
聶允領命,一同前往。
渝州軍營聶允是去過的,剛來的時候,還記得那時候慶渝王為了給她下馬威,可沒少給她使絆子。
渝州軍的將領於敏見慶渝王前來,匆忙的到營地外恭候。
“於敏參見王爺,王爺千歲。”於敏等人跪地參拜。
“免禮!”慶渝王一眼也未看她們,隨口回了一句,便朝內走去。
聶允緊隨其後,朝於敏禮貌性的微微一笑。於敏有些憎愣,一時沒想起她是誰,過了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
天空剛才還很晴朗,突然就烏雲密布,打起了雷。
聶允開始擔心傅商言,不知道他有沒有回到家裏,在外麵淋了雨怎麽辦?忽然又覺得自己好笑,有暗衛和下人跟著他,怎麽著也不會淋著雨。
慶渝王看她一會兒愁眉苦臉一會兒又笑的,不知道她在想什麽,莫名其妙的,但也隻是看了她一眼,沒有問。
聶允摸了摸鼻子,掩飾窘迫。
軍隊的其他重要人員都被召集到了一起,慶渝王焦頭爛額的坐在上位,把事情給她們陳述了一遍,問她們的想法。
有些人覺得不能出軍,有些人也明白不出不行,這是皇命。紛紛表達了各自的看法,終究沒有達成一致。
聶允不知道這種重要的內部會議叫她來做什麽,她找了個不起眼的位置坐著,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突然被叫到名字,不明所以的“啊?”了一聲。
慶渝王耐著性子問她有什麽看法?
聶允為難的說:“王爺,軍中要事,我一個外人不太清楚,也不是我能參與的事。”
“你是本王看好的人,本王說你有權參與就有權參與,誰敢說個不字,來找本王。”慶渝王也看到其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聶允,但她還是力排眾議留著她,因為她還希望她能替她上戰場。
聶允目光逡巡一周,這個慶渝王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不知道打的什麽壞主意,總不能還讓她去上戰場吧?先不說在在座的各位將領麵前,她連資格都沒有。就論她是來剿匪的,也不是來打仗的啊。
這匪剿完了,女帝遲遲不下令讓她班師回朝,她這才無奈留在渝州啊。況且,自己隊伍那三瓜倆棗慶渝王還能不知道嗎?
如果真如她所料,慶渝王要她上戰場,隻有一種可能她會接。那就是,慶渝王交出兵符。聶允自知慶渝王對她的器重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那種程度。況且,交出兵符意味著什麽,大家心知肚明。
“咳咳。”聶允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眾位將軍所言皆有道理,但是這皇命難違,我們討論出兵還是不出兵已經沒有意義了。嘉陵關與渝州乃是唇齒關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家當竭盡所能守住嘉陵關才是。”
慶渝王連連點頭,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聶允頗有大將之風,目光長遠。
“那你意下如何?”慶渝王問道。
聶允突然一改之前的輕鬆,嚴肅且緊迫的說道:“即刻啟程前往嘉陵關,刻不容緩。留少部分人駐守渝州。前方軍事緊急,需與前線做好對接才好製定下一步戰略。”
聶允心裏已經有數,嘉陵關十萬大軍能頃刻爆雷,必定不是對方有多少兵力的問題,恐怕是對方早已滲透進我方,聶靜又換了人,管理上有漏洞,才讓南蠻有了空子可鑽。說來,她也有一定的責任。
慶渝王又問道:“聶允,你覺得誰去合適?”
聶允不作遲疑,答道:“王爺,屬下與諸位將軍恕不相識。”
意思大概就是,我人都不認識,你叫我怎麽覺得?
慶渝王也不追問,立馬安排了於敏帶領兩萬人與她一同前往嘉陵關,剩餘一萬人由另一位將領李中燕駐守渝州。出了營地,慶渝王又叫聶允同她一起前往嘉陵關。無論聶允如何說自己有家室在此,生意上也很忙都沒用。
聶允不知自己是哪裏得罪了她,怎麽這種送死的事情也要帶上她?
渝州最大的酒樓已經在動工了,慶渝王每日都要從此經過,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麵上總是欣喜和期待。
袁天澤被安排到蘇玉衡身邊學習如何打理店鋪,出人意料的,袁天澤竟是上過私塾的,所以上手也特別快。
渝州城內的晉國人來了五天後便消停了下來,在傅商言的客棧落了腳,為首的是看上去四十多歲的女人,身量奇高,與聶允不相上下,風度不凡,舉手投足頗有大將之風。傅商言見過幾次,對她印象深刻,竟還覺得有些麵熟。
出去一月有餘,瑾涯帶回來幾千份的協約,周邊農家有女丁的,幾乎都願意投身聶允的軍營,隻因聶允給的錢比其他軍營都要多,而且並不要求現在就入伍,時間定在秋收後,每年還有探親假,如果在軍隊犧牲,也會有補貼給家裏人。這兩年收成都不太好,大多數人家的收成都撐不過一年,能夠掙銀子,大家都是願意的。
傅商言不知道聶允這些動作,不然一定會跟她說,整個國庫是你的都不敢這麽玩。她隻知道她不得不做的生意越來越多,要管的事也越來越多。聶允總是隔三差五的給她拿回地契、房契,還給他介紹生意夥伴,明明她手裏都沒有錢,為什麽總有這麽多東西進來?
他能想到的人,隻有慶渝王。殊不知,聶允的合作對象根本不限於慶渝王,敢給她投資的,也遠遠不止慶渝王一人,甚至還有其他國家的高官皇族。
慶渝王隻是個試點,前來渝州做生意的人,在慶渝王得意的將聶允介紹給大家的時候,很快就接納了,在真的掙到錢以後,大家都是姐妹相稱。
現在整個渝州城的富商都知道聶允是慶渝王跟前的紅人。聶允掙了錢,從來沒有吝嗇過誰半分,幾乎都是雙贏。這使得大家都很願意結交這位生意夥伴。
如此一來,不到半年時間,聶允在渝州混得風生水起。
這日聶允正在慶渝王府用膳,談笑間,慶渝王府的下人來報:“王爺,有聖旨,請您去前廳接旨。”
幾乎同時,聶靜軍營中的情報人也找來了:“將軍,急報。”
聶允抬手,示意她稍後再說。一同隨慶渝王前去接旨。
“奉天承運,女帝召曰,嘉陵關遭遇南蠻偷襲,損失慘重,特命慶渝王率三萬將士前往支援,即刻啟程。欽此!”傳召的嬤嬤將聖旨遞給了慶渝王。
“臣接旨!”慶渝王接過聖旨,給嬤嬤拿了些銀錢,並囑咐下人好生安頓嬤嬤。
聶允的人此刻也附在她耳邊說了此事,請示她如何安排。聶允叫她先回軍營,她自有安排。
慶渝王托著聖旨,不知如何是好。渝州城也就三萬精兵,如果全都派去支援,渝州便無人把守。
“聶允,你隨我去軍營。”慶渝王吩咐道,又命人牽來馬匹。
聶允領命,一同前往。
渝州軍營聶允是去過的,剛來的時候,還記得那時候慶渝王為了給她下馬威,可沒少給她使絆子。
渝州軍的將領於敏見慶渝王前來,匆忙的到營地外恭候。
“於敏參見王爺,王爺千歲。”於敏等人跪地參拜。
“免禮!”慶渝王一眼也未看她們,隨口回了一句,便朝內走去。
聶允緊隨其後,朝於敏禮貌性的微微一笑。於敏有些憎愣,一時沒想起她是誰,過了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
天空剛才還很晴朗,突然就烏雲密布,打起了雷。
聶允開始擔心傅商言,不知道他有沒有回到家裏,在外麵淋了雨怎麽辦?忽然又覺得自己好笑,有暗衛和下人跟著他,怎麽著也不會淋著雨。
慶渝王看她一會兒愁眉苦臉一會兒又笑的,不知道她在想什麽,莫名其妙的,但也隻是看了她一眼,沒有問。
聶允摸了摸鼻子,掩飾窘迫。
軍隊的其他重要人員都被召集到了一起,慶渝王焦頭爛額的坐在上位,把事情給她們陳述了一遍,問她們的想法。
有些人覺得不能出軍,有些人也明白不出不行,這是皇命。紛紛表達了各自的看法,終究沒有達成一致。
聶允不知道這種重要的內部會議叫她來做什麽,她找了個不起眼的位置坐著,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突然被叫到名字,不明所以的“啊?”了一聲。
慶渝王耐著性子問她有什麽看法?
聶允為難的說:“王爺,軍中要事,我一個外人不太清楚,也不是我能參與的事。”
“你是本王看好的人,本王說你有權參與就有權參與,誰敢說個不字,來找本王。”慶渝王也看到其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聶允,但她還是力排眾議留著她,因為她還希望她能替她上戰場。
聶允目光逡巡一周,這個慶渝王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不知道打的什麽壞主意,總不能還讓她去上戰場吧?先不說在在座的各位將領麵前,她連資格都沒有。就論她是來剿匪的,也不是來打仗的啊。
這匪剿完了,女帝遲遲不下令讓她班師回朝,她這才無奈留在渝州啊。況且,自己隊伍那三瓜倆棗慶渝王還能不知道嗎?
如果真如她所料,慶渝王要她上戰場,隻有一種可能她會接。那就是,慶渝王交出兵符。聶允自知慶渝王對她的器重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那種程度。況且,交出兵符意味著什麽,大家心知肚明。
“咳咳。”聶允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眾位將軍所言皆有道理,但是這皇命難違,我們討論出兵還是不出兵已經沒有意義了。嘉陵關與渝州乃是唇齒關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家當竭盡所能守住嘉陵關才是。”
慶渝王連連點頭,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聶允頗有大將之風,目光長遠。
“那你意下如何?”慶渝王問道。
聶允突然一改之前的輕鬆,嚴肅且緊迫的說道:“即刻啟程前往嘉陵關,刻不容緩。留少部分人駐守渝州。前方軍事緊急,需與前線做好對接才好製定下一步戰略。”
聶允心裏已經有數,嘉陵關十萬大軍能頃刻爆雷,必定不是對方有多少兵力的問題,恐怕是對方早已滲透進我方,聶靜又換了人,管理上有漏洞,才讓南蠻有了空子可鑽。說來,她也有一定的責任。
慶渝王又問道:“聶允,你覺得誰去合適?”
聶允不作遲疑,答道:“王爺,屬下與諸位將軍恕不相識。”
意思大概就是,我人都不認識,你叫我怎麽覺得?
慶渝王也不追問,立馬安排了於敏帶領兩萬人與她一同前往嘉陵關,剩餘一萬人由另一位將領李中燕駐守渝州。出了營地,慶渝王又叫聶允同她一起前往嘉陵關。無論聶允如何說自己有家室在此,生意上也很忙都沒用。
聶允不知自己是哪裏得罪了她,怎麽這種送死的事情也要帶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