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笑道:“明白了,是我一直耽誤了你的前程,我是該放手了!”說罷命令士兵道:“將我的戰馬牽來!”


    士兵依令而去,不多時牽來了楊奉的坐騎,是一匹毛色紅白相間的良馬,楊奉牽著它,來到徐晃麵前道:“這不是什麽日行千裏的神駒,隻是一匹普通的西涼馬,你要走了,我也沒有什麽好送的,希望這馬你能喜歡!”


    徐晃已經包紮好了傷口,拿起自己的天罡豪烈斧,並不理會楊奉,而是對滿寵道:“伯寧,我們走吧!”


    滿寵點點頭:“好聚終須好散!”說完便走向帳外,徐晃也走了出去,士兵們勸說楊奉道:“主公為何要放了他!要知道養虎遺患啊!”


    楊奉歎了一口氣道:“滿寵說得不錯,好聚好散!”


    路上滿寵對徐晃道:“公明剛才明明可以殺了楊奉而去,也是晉見曹公的禮物,卻生生放棄,是何緣故?”


    徐晃道:“以臣弑主,大不義也,我決不為。”


    滿寵道:“公明真義士也!”


    說話間後方忽然傳來追兵的聲音:“徐晃反賊休走!”


    滿寵道:“公明以誠待人,人卻恩將仇報!”


    徐晃目視滿寵搖頭道:“楊奉必不屑為此卑鄙之事,定是他的手下,伯寧且避,我來退敵!”


    滿寵道:“公明隻有一人,不可力敵!”


    徐晃微微一笑道:“我經曆的戰陣可比這要驚險多了,不也挺過來了?伯寧放心!”說罷已經拍馬衝向道路中央去了。


    滿寵道:“好,我便在此看公明廝殺!”


    徐晃來到道路中央,倒提手中大斧,冷冷看向追兵道:“我已經棄楊奉而去,你們此來何意?”


    “徐晃!”追來的士兵們一起喝道,“你為何要背叛主公而去?”


    “這種問題我已經不想回答了!”徐晃道,“我隻是想說,我不是背叛,隻是做應該做的事,楊奉是我的兄長,卻並不是我的主公!”


    “還敢強詞奪理!”眾人大喝道,“你一定是見曹操擁戴天子,所以要投奔前去,原以為你是一個義士,如此看來也不過是隨風倒的牆頭草而已罷了!”


    “隨便你們怎麽說吧!”徐晃冷冷看著他們,“你們難道是想攔住我的去路嗎?”


    “我們知道攔不住你!”眾人見著自己昔日崇拜的戰神如今成了自己要麵對的敵人,手中不禁有些顫抖,“但為了主公的大業,我們即使是死要把你攔下!”


    “好!”徐晃知道再說下去已經沒有用處了,揮斧策馬出擊,“兄長的士兵都是好樣的,隻是我們必須刀劍相向了!”


    “殺!”眾人猶豫了一下,還是高舉手中兵器衝了上去。


    霎時兵器相交的聲音不絕於耳,,看似徐晃被眾人重重包圍了,其實是徐晃在瘋狂地廝殺著,每一次揮動大斧,都會有幾個楊奉的士兵倒下。


    楊奉聽說追兵追擊徐晃去了,心中大驚,立即整軍出擊,前來喝止,剛剛見到追兵的影子,忽然一聲炮響,山上山下,火把齊明,伏軍四出,原來是曹操親自引軍當先,大喝道:“我在此等候多時。休教楊奉走脫!”


    楊奉大驚,急待回軍,早被曹兵圍住。兩軍混戰,楊奉死戰走脫。曹操趁楊奉軍混亂,乘勢攻擊,楊奉軍士大半多降。楊奉勢孤,隻得引敗兵投袁術去了。


    曹操收軍回營,滿寵引徐晃入見。


    曹操大喜:“公明神勇蓋世,我得之如虎添翼!”


    徐晃謙遜道:“主公過譽了,主公才是我徐晃的心中明主,公明願效犬馬之勞!”


    曹操道:“以後就要多靠將軍的神勇為我匡定天下了,哈哈哈哈!”


    曹操得了徐晃為大將,去往的許縣的路上再沒有障礙,於是迎鑾駕到許都,命荀彧蓋造宮室殿宇,重立宗廟社稷、省台司院衙門,修城郭府庫;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賞功罰罪,並聽曹操處置。


    不數日,劉協下詔,封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有開府議事的權力,曹操又表薦荀彧為侍中尚書令,毛玠、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催督錢糧,程昱為東平相,董昭為洛陽令,滿寵為許都令,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於禁、徐晃皆為校尉,典韋為都尉;許褚與郭嘉因不在許都,並未曾冊封,其餘將士,各各封官。自此大權皆歸於曹操:朝廷大務,先稟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曹操既定大事,於是設宴於大將軍府後堂,聚眾謀士共議道:“劉備屯兵徐州,自領州事;近呂布以兵敗投之,備使居於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來犯,乃心腹之患也。我因之前無暇討伐,因此姑且存之,今日已經迎駕於許都,萬事都已安定,不知諸位有何妙計可圖之?”


    夏侯淵道:“屬下願借精兵五萬,斬劉備、呂布之頭,獻於主公。”


    曹操正要答應,荀彧卻出聲道:“將軍勇則勇矣,不知用謀。今許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彧有一計,名曰二虎競食之計。今劉備雖領徐州,未得詔命。明公可奏請詔命實授備為徐州牧,同時秘密去信教劉備殺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事不成,則呂布必殺備矣: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也。”


    曹操從其言,即時奏請天子詔命,遣使齎往徐州,封劉備為征東將軍宜城亭侯領徐州牧;並附密書一封。


    劉備在徐州,聞劉協幸許都,正欲上表慶賀,忽報天使至,出郭迎接入郡,拜受恩命畢,設宴管待來使。


    使者道:“君侯得此恩命,實曹將軍於帝前保薦之力也。”


    劉備道:“還請代謝曹公,備必盡心盡力為政!”


    使者見四下無人,乃取出私書遞與劉備。


    劉備看罷,沉聲道:“此事尚容計議。”


    席散之後,劉備安歇來使於館驛,劉備連夜召集眾文武商議此事。


    張飛道:“呂布本無義之人,殺之何礙!”


    劉備道:“他勢窮而來投我,我若殺之,亦是不義。”


    張飛道:“好人難做!”


    劉備問向關羽:“雲長怎麽看?”


    關羽道:“曹操前次和我們交惡,沒有理由這麽好心的,一定是曹操的讓我們與呂布的兩敗俱傷之計策,然後好從中漁利!”


    劉備點點頭:“我也是這麽想,不如將書信給呂布看,好齊心防備曹操!”


    這時糜竺忽然道:“主公不可,曹操擁立天子,便是代表了朝廷,主公本是為漢室而戰,如此一來,豈不是置自己於險地嗎?”


    劉備陷入矛盾:“看來,答應與拒絕都不是上策了!可如何是好?”


    陳登道:“不如先聯合呂布,再密信曹操,曹操想要我們兩敗俱傷,還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坐看呂布與曹操交惡呢!”


    劉備大喜道:“此言正合我意!”


    次日,呂布聽說劉備被朝廷冊封之事,親自來賀,劉備教請入見,設席款待。


    席間呂布道:“聞公受朝廷恩命,特來相賀。”


    劉備道:“多謝將軍美言!”


    兩人交杯換盞,不不消多時,卻見張飛扯劍上廳,要殺呂布。


    劉備慌忙阻住張飛:“三弟做什麽?”


    呂布大驚道:“翼德何故隻要殺我?”


    張飛叫道:“曹操道你是無義之人,教我哥哥殺你!”


    劉備連聲喝退張飛,引呂布同入後堂,實告前因,並將曹操所送密書與呂布看。


    呂布看畢,大怒道:“此乃曹賊欲令我二人不和耳!”


    劉備道:“將軍勿憂,劉備誓不為此不義之事。”


    呂布再三拜謝而去。


    關羽張飛問道:“兄長何故不殺呂布?”


    劉備道:“此曹孟德恐我與呂布同謀伐之,故用此計,使我兩人自相吞並,彼卻於中取利。我們為什麽要聽他的使喚呢?”


    關羽點頭道是,張飛道:“我隻要殺此三姓家奴以絕後患!”


    劉備道:“此非大丈夫之所為也。”


    次日,劉備送使命回京,就拜表謝恩,並回書與曹操,依陳登所言,隻言容緩圖呂布。


    使命回許都見曹操,言劉備不殺呂布之事。


    曹操問荀彧道:“此計不成,奈何?”


    荀彧道:“還有一計,名曰驅虎吞狼之計。”


    曹操道:“其計如何?”


    荀彧道:“剛剛得到的消息,袁術在揚州被小姐用火計燒成重傷,我們此時可暗令人往袁術處通問,報說劉備上密表,要侵略淮南。袁術聞之,必怒而攻劉備;主公便可明詔劉備討伐袁術。兩邊相並,呂布必生異心:此驅虎吞狼之計也。”


    曹操大喜道:“燕兒又辦了一件好事啊,好就按照文若你所說,驅虎吞狼!”


    於是曹操先發人往袁術處,散發劉備密表天子要侵略壽春的流言;又假天子詔命,發人往徐州。


    劉備在徐州,聞使命又至,出郭迎接;開讀詔書,卻是要起兵討袁術。劉備領命稱諾,送使者先回。


    糜竺道:“此又是曹操之計。”


    劉備歎氣道:“雖知是計,但王命不可違也。”於是整點軍馬,準備克日起程。


    孫乾道:“主公出征,城中必然空虛,可先定守城之人。”


    劉備道:“二弟之中,誰人可守?”


    關羽道:“弟願守此城。”


    劉備道:“吾早晚欲與二弟議事,豈可相離?”


    張飛道:“小弟願守此城。”


    劉備搖頭道:“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後剛強,鞭撻士卒;二者作事輕易,不從人諫。我不放心。”


    張飛道:“弟自今以後,不飲酒,不打軍士,諸般聽人勸諫便了。”


    糜竺道:“隻恐口不應心,將軍可敢發誓嗎?”


    張飛怒道:“我跟哥哥多年,未嚐失信,你如何輕料我!”


    劉備道:“弟言雖如此,我還是終不放心。還請陳*元龍輔之,早晚令其少飲酒,勿致失事。”


    陳登有些無奈道:“諾!”


    玄德分付了當,乃統馬步軍三萬,離徐州望淮南進發。


    袁術聞說劉備上表,欲吞其州縣的流言後,乃大怒曰:“劉備不過是個乃織席編屨之徒,今輒占據大郡,與諸侯同列;吾正欲伐汝,汝卻反欲圖我!深為可恨!”


    本欲使上將紀靈起兵十萬殺奔徐州,卻恨紀靈也是重傷未愈,眾將剛敗於葉紫涵,戰心低落,深恨無人可用,正苦惱之時,剛剛投奔的楊奉與韓暹出列自薦道:“我二人願出戰劉備,為明公分憂!”


    紀靈也說道:“屬下雖有傷在身,但有一壯士名杜雷者,堪稱萬人敵,前者被管亥呂蒙等人困於曲阿,全賴此人,大軍才得以脫圍!願明公用之為先鋒,必破劉備!”


    說話間紀靈命人帶杜雷來見袁術,袁術見了這杜雷,大喜道:“好,命杜雷為先鋒,楊奉韓暹各領本部人馬出征,紀靈將軍還要煩勞你前去督戰,務必帶劉備人頭前來!”


    “諾!”


    劉備紀靈兩軍會於盱眙。劉備因為兵少,隻得依山傍水下寨。


    紀靈下寨已定,對杜雷道,今日你帶上我的三尖兩刃刀出戰,把你的全部本事使出來!


    杜雷點頭稱諾,更不多言,接過紀靈兵器,即時引兵出陣,大罵劉備軍營:“劉備村夫,安敢侵吾境界!”


    劉備不敢大意,引兵出戰,道:“我奉天子詔,以討不臣。你是何人,敢來相拒,罪不容誅!”


    杜雷更不多話,拍馬舞刀,直取劉備。


    關羽大喝道:“匹夫休得逞強!”出馬便與紀靈大戰。居然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兩邊軍士各個看得呆了,忽然杜雷戰馬被關羽一刀所傷,馬失前蹄,將杜雷掀翻在地,關羽見有機可趁,立即挺刀便砍,杜雷早已閃過,冷冷看向關羽:“偷襲算不得大丈夫!”


    “好,你回去換馬再來!”關羽撥馬回陣,立於陣前候之。


    紀靈見杜雷敗歸,心中不快,遣副將荀正出馬。


    關羽道:“隻教那人前來,與他決個雌雄!”


    荀正道:“汝乃無名下將,我來戰你便可!”


    關羽大怒,直取荀正,交馬一合,砍荀正於馬下。


    劉備驅兵殺將過去,紀靈大敗,退守淮陰河口,不敢交戰;隻教軍士來偷營劫寨,皆被徐州兵殺敗,奈何紀靈兵馬甚眾,又有楊奉韓暹為助,兩軍相拒,一時之間無法決出勝負,紀靈隻得向袁術報告戰況。


    袁術得到戰報,雖然大怒卻也無可奈何,長史楊弘道:“主公無憂,素聞呂布與劉備貌合神離,不如遣人以利誘之!使之偷襲下邳,必然成功!劉備必不攻自破!”


    袁術大喜,即時寫書信發付小沛。


    卻說張飛自送劉備起身後,一應雜事,俱付陳登管理;軍機大務,自家參酌,倒也多日不曾沾酒,有一日,設宴請各官赴席。


    見眾人坐定,張飛開言道:“我兄臨去時,分付我少飲酒,恐致失事。眾官今日盡此一醉,明日都各戒酒,幫我守城。今日卻都要滿飲。”


    陳登笑道:“將軍饞蟲又作怪了吧?”


    張飛瞪他一眼:“難道你就不饞?”


    言罷,起身與眾官把盞。酒至曹豹麵前,曹豹道:“我從天戒,不飲酒。”


    張飛道:“廝殺漢如何不飲酒?我要你吃一盞。”


    曹豹見張飛模樣懼怕,隻得飲了一杯。張飛把遍各官,自斟巨觥,連飲了幾十杯,不覺已經大醉,卻又起身與眾官把盞。酒又至曹豹,曹豹推辭道:“確實不能飲了。”


    張飛喝道:“你恰才吃了,如今為何推卻?”


    曹豹再三不飲,張飛酒性生起,便發怒道:“你違我將令該打一百!”便喝令左右軍士拿下曹豹。


    陳登阻止道:“主公臨去時,分付你甚來?”


    張飛此時已經大醉,怒道:“你文官,隻管文官事,休來管我武將軍法!”


    曹豹見無奈,隻得告求道:“翼德公,看我女婿之麵,且恕我罷。”


    張飛奇怪道:“你女婿是誰?”


    曹豹道:“呂布!”


    張飛大怒道:“我本不欲打你;你把呂布來唬我,我偏要打你!我打你,便是打呂布!”


    諸人實在勸不住。張飛親自將曹豹鞭至五十,眾人苦苦告饒方止。


    席散之後,曹豹回去,深恨張飛,越想越氣,親自寫書一封,令心腹送往呂布處。


    呂布正因曹操叫劉備謀殺自己之事而苦惱,忽然士兵報說袁術來信,呂布開信讀道:“術舉兵詣闕,未能屠裂董卓。將軍誅卓,為術報恥,功一也。昔金元休南至封丘,為曹操所敗。將軍伐之,令術複明目於遐邇,功二也。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備乃舉兵與術對戰。憑將軍威靈,得以破備,功三也。將軍有三大功在術,術雖不敏,奉以死生。將軍連年攻戰,軍糧苦少,今送米二十萬斛。非唯此止,當駱驛複致。凡所短長亦唯命!”


    布得書大喜,便召集眾將,將袁術信件傳給眾將看,陳宮道:“聽聞劉備與關羽率軍與紀靈於盱眙大戰,戰況不利,而且袁術糧草在揚州盡為葉紫涵所燒,怎麽可能有糧草送給我們?”


    呂布道:“公台的意思,袁術是計?”


    “計肯定是計?”陳宮道,“不過對我們有好處!”


    張遼道:“聽聞下邳是張飛守把,恐怕不易攻取!”


    陳宮道:“一介匹夫而已,不難圖之!”


    呂布正要說什麽,忽然有小兵前來:“主公,下邳曹豹大人有書信前來!”


    陳宮眼睛一亮:“機會來了!”


    呂布看著自己嶽父曹豹的書信大喜道:“天助我也!”


    陳宮道:“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


    呂布點頭:“全軍準備出戰!”隨即披掛上馬,領五百騎先行;使陳宮引大軍繼進,高順亦隨後進發。


    小沛離下邳隻四五十裏,過了駱馬湖,須臾便到。呂布到城下時,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覺。


    呂布到城門邊叫道:“劉使君有機密使人至。”


    城上有曹豹軍報知曹豹,曹豹上城看之,見是呂布,便令軍士開門。


    呂布一聲暗號。眾軍齊入,喊聲大舉。


    張飛正醉臥府中,左右急忙搖醒,報說:“呂布賺開城門,殺將進來了!”


    張飛大怒,慌忙披掛,綽了丈八蛇矛,才出府門上得馬時,呂布五百軍馬已到,正與相迎,便望張飛而來。


    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也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隻是劉備家眷在府中,都不及護顧了。


    曹豹見張飛隻十數人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張飛見曹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張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曹豹後心,連人帶馬,死於河中。


    張飛便於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張飛飛投淮南而去。


    呂布入城安撫居民,令軍士一百人守把劉備宅門,諸人不許擅入。


    張飛引數十騎,直到盱眙來見劉備,具說曹豹與呂布裏應外合,夜襲徐州。眾將聞之失色。


    劉備歎道:“得何足喜,失何足憂!”


    關羽問道:“嫂嫂安在?”


    張飛道:“皆陷於城中矣。”


    劉備默然無語。關羽頓足埋怨道:“你當初要守城時說甚來?兄長分付你甚來?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


    張飛聞言,惶恐無地,掣劍便欲自刎,劉備向前抱住,奪劍擲地曰:“古人雲:‘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說罷大哭。關羽張飛也俱感泣。


    呂布安城已畢,令高順領兵五萬襲劉備之後。劉備聞得此信,乘陰雨撤兵,棄盱眙而走,思欲東取廣陵,再為基本,比及高順軍來,劉備已去。高順與紀靈相見,就索袁術所許之物。


    紀靈裝作不知道道:“在下並不知有這事,將軍且回軍,容某見主公計之。”


    劉備引兵東取廣陵,卻被袁術劫寨,折兵大半,糜竺趁機將自己家資用以軍用,並讓自己妹妹糜貞給劉備為妾,劉備得之,向附近百姓百姓購得軍糧才沒有全軍都逃跑,而且劉備是第一個用錢換糧草的諸侯,要知道其他的諸侯征糧無異於是明搶的,因此很快劉備的仁義之名很快傳播開來,反而有更多的士兵前來投奔,多得都成了呂布的心腹之患。


    高順回見呂布具述紀靈語。布正在遲疑,忽有袁術書至。書意雲:“高順雖來,而劉備未除;且待捉了劉備,那時方以所許之物相送。”


    呂布怒罵道:“如此無信,我正好欲起兵伐之!”


    陳宮道:“不可,術據壽春,兵多糧廣,不可輕敵。近聞劉備在南徐廣播仁義之名,隊伍反而日益壯大,不如請劉備還屯小沛,使為我羽翼。他日令玄德為先鋒,那時先取袁術,後取袁紹,可縱橫天下矣。”


    呂布聽其言,令人齎書迎劉備回。


    劉備得書大喜,關羽張飛不快道:“呂布乃無義之人,不可信也。”


    劉備道:“彼既以好情待我,奈何疑之!”於是來到徐州。


    呂布恐劉備疑惑,先令人送還家眷。甘夫人見劉備,具說呂布令兵把定宅門,禁諸人不得入,又常使侍妾送物,未嚐有缺。劉備讓糜貞來見甘夫人,又對關、張道:“我知呂布必不害我家眷也。”於是入城謝呂布。


    張飛深恨呂布,不肯隨往,先奉二嫂往小沛去了。


    劉備入見呂布拜謝。呂布道:“我非欲奪城,隻因令弟張飛在此恃酒殺人,恐有失事,故來守之耳。”


    劉備道:“劉備欲讓將軍久矣。”


    劉備假意仍讓劉備。劉備力辭,還屯小沛住紮。關、張心中不忿。劉備道:“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呂布又令人送糧米緞匹,自此兩家和好,不再攻伐。


    徐州那裏打得火熱,荊州這裏也不太平,一陣空前的龍卷風憑空讓劉表死傷了數千士兵,直接讓荊州軍的士氣從高峰跌落到了低穀,也讓劉表打消了擁戴天子的意圖,隻能眼睜睜看著曹操撈了好處。


    蒯越道:“主公,聽說張濟雖死,他的侄子張繡統領餘部,依然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劉表點頭道:“不錯,可惜我們士氣低落,一時竟然無法打退他們!”


    蒯良道:“我們打不退他們,他們也打不退我們,看來隻有一直僵持下去了,不過這樣下去對我們沒有絲毫好處!”


    蔡瑁道:“太可惡了,上天真是不長眼睛,為什麽要刮這陣沒來由的風?”


    劉表歎氣道:“看來是注定我們無緣染指中原了,可惜啊!”


    蒯越道:“主公,還有一計,我們可以與張繡示好!”


    劉表疑惑道:“這可能嗎?我們剛殺了他的叔父啊!”


    蒯越道:“張繡也許會衝動,但他的謀士賈詡很聰明,這也是我們不宜與之為敵的原因所在!”


    蔡瑁疑惑道:“為什麽?”


    蒯越道:“張繡若是與我們為敵,第一個就是被曹操從身後消滅,他隻有和我們結盟,才能生存下去!”


    劉表道:“異度打算如何做?”


    蒯越道:“張濟的屍骨還在我們的手裏,主公派人送回去,並把宛城和整個南陽讓出來,張繡必然不會再有所怨言!”


    蔡瑁大怒道:“憑什麽把南陽給他張繡?”


    蒯越笑道:“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劉表道:“就按異度說的辦!”


    很快地劉表派人將張濟的屍骨給送了回去,並將南陽郡讓給張繡為根據地,張繡雖然心有不甘,但也隻好答應了!


    “文和,我們為什麽要答應劉表的要求,這讓我如何向自己的部下交代?”帶兵進入了宛城的張繡對賈詡道。


    賈詡道:“袁術曾間接害死了孫堅,想當初孫堅戰死,長子孫策不也投奔了袁術嗎?而現在呢?寄人籬下隻是權宜之計,將來一定要手刃仇敵的!”


    “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張繡冷冷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葉傾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曾一片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曾一片雲並收藏葉傾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