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天子之爭(五)
“簡直是胡鬧!”楊彪大怒道,“天子在上,大敵當前,你們還有心思內鬥!”
“哼,看在司徒大人麵子上,不和你計較!”楊奉收了劍入鞘,恨恨離去。
李樂也同樣哼了一聲離開了。
董昭道:“現在軍心不穩,不如明早就起兵東歸,以免有變!”
餘人點頭讚同。
深夜,楊彪徐晃徐庶在一處密談著。
“我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打探紫涵的下落,可她似乎人間蒸發了一般,連那個葉坤也同樣是下落不明。”先說話的是徐庶,夜色下的他雖還是氣度非凡,倒也難掩滿臉的疲憊之色。
聽了徐庶的話徐晃擔憂道:“難道會出了什麽意外?可葉坤和紫涵姑娘聯手的話隻怕呂布也是要忌憚的吧?究竟是什麽人竟是如此厲害?”
楊彪緊鎖眉頭道:“紫涵姑娘曾經說過如果將天子移駕江東的法子不可行,就設法護衛天子到曹操治下的兗州去,看來也唯有如此了!”
徐晃道:“那個曹操嗎?似乎是個喜怒無常的人,他對漢室的忠心可靠嗎?”
徐庶道:“說不清楚!可能有,又可能沒有,或者說他是個根本不在乎漢室的人,這就是我曾在他的陣營待的那段時日裏他曾給我的感覺!”
“不管怎麽說也隻能依靠他了,張楊雖然夠忠心,可他自保都成問題,別說保護天子了!”徐晃道。
徐庶苦笑道:“各地諸侯其實都是這樣的,小勢力有忠心卻沒能力,大勢力都想自立,堂堂天子卻要淪落到要靠諸侯來保護,還真是悲哀啊!”
楊彪道:“現在保護天子的各路人馬軍合力不齊,胡才死於亂軍之中,李樂又獨斷專行,楊奉韓暹董承三人又是貌合神離各懷鬼胎,公明,元直現在天子隻能倚靠你二人的武勇與謀略了!”
“這個是自然的,隻是我還有一事不明白!”徐庶疑惑道,“陛下消失的這段日子都經曆了什麽,當日我們讓葉坤護著他出了長安後就一直沒有消息,現在陛下也絕口不提葉坤的事情,而且現在陛下似乎誰也不再信任,他一定知道紫涵和葉坤發生了什麽事的,可惜我們做臣子的總不能威脅陛下說出這段經曆吧!”
楊彪轉身看著劉協寢宮道:“等陛下想說了,自然會說的吧!”
徐晃道:“賈詡今日又飛鴿傳書說讓我等不要拖延,李傕郭汜二人已經開始懷疑他了,他本打算現在就離了西涼軍前來投奔,又恐長安忌憚李郭勢力複被其二人招降,因此要前往為之謀事!”
楊彪歎息道:“真是難為這個賈文和了,等陛下安都雒陽,一定好好回報他!”
李傕軍營內,賈詡正和李傕郭汜商討著下一步的對策。
“情況就是這樣,主公,我軍現在糧草將盡,為之奈何?”賈詡道。
郭汜道:“怕什麽,搶唄,還有一路上這些王公將相的陵墓,哪個裏麵的陪葬品都夠咱們用上一段日子了!他們生前吃喝玩樂,死後還霸占這麽些財寶,活人都要餓死了,死人卻還風流快活著,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都是我不聽賈先生出兵前的諫言,錯用段煨為將鎮守郿城,這下可好,徹底無路可退了!”李傕懊悔不已地說道,看向郭汜,“老郭,咱倆分分合和多少次了,我都沒心思去數了!”
“嗬嗬,希望這次和好再不要有分裂的時候了!因為我發現咱倆每次一內鬥,許多大亂就接踵而至。”郭汜汗顏道,他現在跟郭汜一樣被部將伍習叛變,變得無家可歸了,“這次內鬥後果最是嚴重,連天子都給弄丟了!”
“哼,楊奉那裏也好不到哪裏去!”李傕幸災樂禍道,“聽細作回報說他的大半兵士因缺糧草而餓死,咱們這一路上不也看到了許多餓死的公卿大臣們嗎?”
“沒有辦法,今年關中一帶蝗災加瘟疫橫行,莊稼顆粒無收,單是這一路行軍所見到的餓死病死的百姓就多達百萬!”賈詡從未像現在這樣痛心疾首,他向李傕請命道,“主公放心,我已經打探好了,袁紹與曹操也是沒有多餘的糧草支持出兵救援天子,楊奉諸軍已是窮途末路,主公一擊便可俘虜之,段煨以前多受我的恩惠,我願單騎赴郿城,說服他將兵權交給我,並盡速支援主公糧草!”
“如此甚好!”郭汜快慰道,“文和我們相信你的能力,你盡管前去,我明日就帶兵去附近搶掠一番,挖他幾個大墓!老李你繼續咬緊楊奉董承韓暹這些家夥,雖然他們也還能打,卻也是禁不起餓!”
賈詡苦笑著走出營帳,看著頭頂上這片幽邃的夜色,心中唏噓不已,前些日子聚在一起的夥伴現在都分散在了各地為心中那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著!
紫涵姑娘,我的任務完成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備馬,去長安!”
次日,李傕整備好兵馬剛要下令向安邑進軍,卻收到了李樂派人送來的書信,李傕拆開後哈哈大笑,原來是李樂要自己聯合起來對方楊奉等人,這真是一個天賜良機,李傕當即不再猶豫,下令大軍向安邑再度進發。
安邑這裏,楊奉等人護送劉協正要出發,卻到處尋不見李樂人馬,正疑惑間,軍士前來報說李樂已經投了李傕,兩軍聯合要劫走天子,楊奉自然大驚,不待各路人馬合流,自己護著劉協車駕向著箕關而去,徐晃雖然疑惑,倒也不多問,也引著本部人馬隨之斷後趕向箕關。
李樂正待整軍偷襲楊奉,聞知楊奉已經先一步離了安邑,於是不等李傕軍到,自引本部人馬前來追趕。四更左側,趕到箕山下,令軍士大叫:“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在此!”
“什麽,李傕已經追上來了嗎?”車駕裏的劉協嚇得心驚膽戰,遙見山上火光遍起,心中不知所措。
“陛下休驚,李傕不可能這麽快就追上來的,此定是李樂!待微臣整軍前去廝殺!”楊奉心中也是生疑,但還是先來車駕前安慰劉協,然後會集徐晃道:“義弟,先前沒有對你說,這個李樂已經投靠了李傕,你速去擊殺此人,不必容情!”
“兄長放心,隻管護衛陛下趕路,我去去便來!”徐晃手提大斧,別了楊奉,飛身上馬,便趕向來路。
韓暹這路人馬走得遲,比及趕到箕關時,卻見徐晃率軍與李樂混戰在一起,當即大驚,便喝令停止攻殺,但夜裏兵荒馬亂,如何聽得見,不多時徐晃已殺散了李樂的進攻,飛馬直取李樂本人。
李樂大驚,不料徐晃神勇至此,奈何已經沒有退路,隻得勉強迎戰,但徐晃又是如何人物,隻一個回合,李樂便橫屍地上沒了氣息。
其餘兵士見主將已死,便各個終止了戰鬥,逃了一半降了一半。
望著李樂的屍首,韓暹心中百般不是滋味,秋風蕭瑟,剛才的廝殺場已經空餘一地淩亂無人收拾的死屍。
“李樂,我們何至於此啊!”韓暹哽咽著為李樂蒙上一層白布,靜靜不語。
“將軍,李傕人馬快要追過來了,我們快走吧!”韓暹的士兵催促道。
“不,我改變主意了!”韓暹喃喃道,“跟著皇帝有什麽好的,死了都白死,沒糧食吃沒官做,就是一個四征將軍的名頭叫著好聽罷了,還是個沒有璽綬的四征將軍,而且就算死了也沒有個墳墓,你說冤不冤?”
“但將軍我們還能去哪裏啊?”手下軍士也無奈道。
“罷了,我們去投奔袁術!”韓暹像是下定了決心般道,“與其跟著這個隨時可能被殺死的真天子混,倒不如投奔最有可能做皇帝的人,聽說袁術最近不是得到了一個玉璽嗎?我們從南陽取道豫州去淮南!”
“什麽,連韓暹也一聲不響地就走了?”剛得到徐晃捷報的楊奉臉上絲毫沒有欣喜的表情,相反他更憂慮了,白波賊本來就毫無軍紀可言,這下三個領頭人兩個死了一個走了,可怎麽走,現在距離雒陽還有一段距離啊,就算道了雒陽,就憑雒陽那不堪一擊的防禦……後果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大軍行至熾道,卻見一支人馬早侯在了那裏,楊奉慌忙命令備戰,董昭卻出馬道:“將軍勿驚,此河內太守張楊!”
來人果然是張楊,他早已得到天子車駕要還都雒陽的消息,勉強湊了數千人馬,備了好些粟帛前來迎駕,君臣相見不免一番痛哭,張楊道:“陛下放心,微臣就算拚了性命,也要阻止李郭二賊!”
“愛卿忠心可鑒,朕甚為欣慰,朕封愛卿為大司馬,愛卿定要善報朝廷!”劉協抹著眼淚道,不由想到了幾年前雒陽動亂時的悲苦流離。
“謝陛下!”張楊也知道這個大司馬不過是口頭封的罷了,因為朝廷的文書檔案印璽早已在這東歸的路上要麽燒毀要麽遺失了。
張楊辭了劉協,準備帶兵屯駐野王城防範李傕郭汜,順道來向楊彪辭行,碰巧見了董昭也在,便不滿道:“先生本為遣此以慰天子,何以事畢不歸?”
董昭謝罪道:“大人恕罪,隻是我覺得這裏更需要我,陛下有難,臣子不可不為之分憂!”
一席話倒說得張楊啞口無言,他尷尬地笑笑,正巧楊彪來了,便匆匆與之辭行而後離去。
“簡直是胡鬧!”楊彪大怒道,“天子在上,大敵當前,你們還有心思內鬥!”
“哼,看在司徒大人麵子上,不和你計較!”楊奉收了劍入鞘,恨恨離去。
李樂也同樣哼了一聲離開了。
董昭道:“現在軍心不穩,不如明早就起兵東歸,以免有變!”
餘人點頭讚同。
深夜,楊彪徐晃徐庶在一處密談著。
“我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打探紫涵的下落,可她似乎人間蒸發了一般,連那個葉坤也同樣是下落不明。”先說話的是徐庶,夜色下的他雖還是氣度非凡,倒也難掩滿臉的疲憊之色。
聽了徐庶的話徐晃擔憂道:“難道會出了什麽意外?可葉坤和紫涵姑娘聯手的話隻怕呂布也是要忌憚的吧?究竟是什麽人竟是如此厲害?”
楊彪緊鎖眉頭道:“紫涵姑娘曾經說過如果將天子移駕江東的法子不可行,就設法護衛天子到曹操治下的兗州去,看來也唯有如此了!”
徐晃道:“那個曹操嗎?似乎是個喜怒無常的人,他對漢室的忠心可靠嗎?”
徐庶道:“說不清楚!可能有,又可能沒有,或者說他是個根本不在乎漢室的人,這就是我曾在他的陣營待的那段時日裏他曾給我的感覺!”
“不管怎麽說也隻能依靠他了,張楊雖然夠忠心,可他自保都成問題,別說保護天子了!”徐晃道。
徐庶苦笑道:“各地諸侯其實都是這樣的,小勢力有忠心卻沒能力,大勢力都想自立,堂堂天子卻要淪落到要靠諸侯來保護,還真是悲哀啊!”
楊彪道:“現在保護天子的各路人馬軍合力不齊,胡才死於亂軍之中,李樂又獨斷專行,楊奉韓暹董承三人又是貌合神離各懷鬼胎,公明,元直現在天子隻能倚靠你二人的武勇與謀略了!”
“這個是自然的,隻是我還有一事不明白!”徐庶疑惑道,“陛下消失的這段日子都經曆了什麽,當日我們讓葉坤護著他出了長安後就一直沒有消息,現在陛下也絕口不提葉坤的事情,而且現在陛下似乎誰也不再信任,他一定知道紫涵和葉坤發生了什麽事的,可惜我們做臣子的總不能威脅陛下說出這段經曆吧!”
楊彪轉身看著劉協寢宮道:“等陛下想說了,自然會說的吧!”
徐晃道:“賈詡今日又飛鴿傳書說讓我等不要拖延,李傕郭汜二人已經開始懷疑他了,他本打算現在就離了西涼軍前來投奔,又恐長安忌憚李郭勢力複被其二人招降,因此要前往為之謀事!”
楊彪歎息道:“真是難為這個賈文和了,等陛下安都雒陽,一定好好回報他!”
李傕軍營內,賈詡正和李傕郭汜商討著下一步的對策。
“情況就是這樣,主公,我軍現在糧草將盡,為之奈何?”賈詡道。
郭汜道:“怕什麽,搶唄,還有一路上這些王公將相的陵墓,哪個裏麵的陪葬品都夠咱們用上一段日子了!他們生前吃喝玩樂,死後還霸占這麽些財寶,活人都要餓死了,死人卻還風流快活著,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都是我不聽賈先生出兵前的諫言,錯用段煨為將鎮守郿城,這下可好,徹底無路可退了!”李傕懊悔不已地說道,看向郭汜,“老郭,咱倆分分合和多少次了,我都沒心思去數了!”
“嗬嗬,希望這次和好再不要有分裂的時候了!因為我發現咱倆每次一內鬥,許多大亂就接踵而至。”郭汜汗顏道,他現在跟郭汜一樣被部將伍習叛變,變得無家可歸了,“這次內鬥後果最是嚴重,連天子都給弄丟了!”
“哼,楊奉那裏也好不到哪裏去!”李傕幸災樂禍道,“聽細作回報說他的大半兵士因缺糧草而餓死,咱們這一路上不也看到了許多餓死的公卿大臣們嗎?”
“沒有辦法,今年關中一帶蝗災加瘟疫橫行,莊稼顆粒無收,單是這一路行軍所見到的餓死病死的百姓就多達百萬!”賈詡從未像現在這樣痛心疾首,他向李傕請命道,“主公放心,我已經打探好了,袁紹與曹操也是沒有多餘的糧草支持出兵救援天子,楊奉諸軍已是窮途末路,主公一擊便可俘虜之,段煨以前多受我的恩惠,我願單騎赴郿城,說服他將兵權交給我,並盡速支援主公糧草!”
“如此甚好!”郭汜快慰道,“文和我們相信你的能力,你盡管前去,我明日就帶兵去附近搶掠一番,挖他幾個大墓!老李你繼續咬緊楊奉董承韓暹這些家夥,雖然他們也還能打,卻也是禁不起餓!”
賈詡苦笑著走出營帳,看著頭頂上這片幽邃的夜色,心中唏噓不已,前些日子聚在一起的夥伴現在都分散在了各地為心中那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著!
紫涵姑娘,我的任務完成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備馬,去長安!”
次日,李傕整備好兵馬剛要下令向安邑進軍,卻收到了李樂派人送來的書信,李傕拆開後哈哈大笑,原來是李樂要自己聯合起來對方楊奉等人,這真是一個天賜良機,李傕當即不再猶豫,下令大軍向安邑再度進發。
安邑這裏,楊奉等人護送劉協正要出發,卻到處尋不見李樂人馬,正疑惑間,軍士前來報說李樂已經投了李傕,兩軍聯合要劫走天子,楊奉自然大驚,不待各路人馬合流,自己護著劉協車駕向著箕關而去,徐晃雖然疑惑,倒也不多問,也引著本部人馬隨之斷後趕向箕關。
李樂正待整軍偷襲楊奉,聞知楊奉已經先一步離了安邑,於是不等李傕軍到,自引本部人馬前來追趕。四更左側,趕到箕山下,令軍士大叫:“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在此!”
“什麽,李傕已經追上來了嗎?”車駕裏的劉協嚇得心驚膽戰,遙見山上火光遍起,心中不知所措。
“陛下休驚,李傕不可能這麽快就追上來的,此定是李樂!待微臣整軍前去廝殺!”楊奉心中也是生疑,但還是先來車駕前安慰劉協,然後會集徐晃道:“義弟,先前沒有對你說,這個李樂已經投靠了李傕,你速去擊殺此人,不必容情!”
“兄長放心,隻管護衛陛下趕路,我去去便來!”徐晃手提大斧,別了楊奉,飛身上馬,便趕向來路。
韓暹這路人馬走得遲,比及趕到箕關時,卻見徐晃率軍與李樂混戰在一起,當即大驚,便喝令停止攻殺,但夜裏兵荒馬亂,如何聽得見,不多時徐晃已殺散了李樂的進攻,飛馬直取李樂本人。
李樂大驚,不料徐晃神勇至此,奈何已經沒有退路,隻得勉強迎戰,但徐晃又是如何人物,隻一個回合,李樂便橫屍地上沒了氣息。
其餘兵士見主將已死,便各個終止了戰鬥,逃了一半降了一半。
望著李樂的屍首,韓暹心中百般不是滋味,秋風蕭瑟,剛才的廝殺場已經空餘一地淩亂無人收拾的死屍。
“李樂,我們何至於此啊!”韓暹哽咽著為李樂蒙上一層白布,靜靜不語。
“將軍,李傕人馬快要追過來了,我們快走吧!”韓暹的士兵催促道。
“不,我改變主意了!”韓暹喃喃道,“跟著皇帝有什麽好的,死了都白死,沒糧食吃沒官做,就是一個四征將軍的名頭叫著好聽罷了,還是個沒有璽綬的四征將軍,而且就算死了也沒有個墳墓,你說冤不冤?”
“但將軍我們還能去哪裏啊?”手下軍士也無奈道。
“罷了,我們去投奔袁術!”韓暹像是下定了決心般道,“與其跟著這個隨時可能被殺死的真天子混,倒不如投奔最有可能做皇帝的人,聽說袁術最近不是得到了一個玉璽嗎?我們從南陽取道豫州去淮南!”
“什麽,連韓暹也一聲不響地就走了?”剛得到徐晃捷報的楊奉臉上絲毫沒有欣喜的表情,相反他更憂慮了,白波賊本來就毫無軍紀可言,這下三個領頭人兩個死了一個走了,可怎麽走,現在距離雒陽還有一段距離啊,就算道了雒陽,就憑雒陽那不堪一擊的防禦……後果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大軍行至熾道,卻見一支人馬早侯在了那裏,楊奉慌忙命令備戰,董昭卻出馬道:“將軍勿驚,此河內太守張楊!”
來人果然是張楊,他早已得到天子車駕要還都雒陽的消息,勉強湊了數千人馬,備了好些粟帛前來迎駕,君臣相見不免一番痛哭,張楊道:“陛下放心,微臣就算拚了性命,也要阻止李郭二賊!”
“愛卿忠心可鑒,朕甚為欣慰,朕封愛卿為大司馬,愛卿定要善報朝廷!”劉協抹著眼淚道,不由想到了幾年前雒陽動亂時的悲苦流離。
“謝陛下!”張楊也知道這個大司馬不過是口頭封的罷了,因為朝廷的文書檔案印璽早已在這東歸的路上要麽燒毀要麽遺失了。
張楊辭了劉協,準備帶兵屯駐野王城防範李傕郭汜,順道來向楊彪辭行,碰巧見了董昭也在,便不滿道:“先生本為遣此以慰天子,何以事畢不歸?”
董昭謝罪道:“大人恕罪,隻是我覺得這裏更需要我,陛下有難,臣子不可不為之分憂!”
一席話倒說得張楊啞口無言,他尷尬地笑笑,正巧楊彪來了,便匆匆與之辭行而後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