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緩緩抬頭,看著怒氣衝天的王允,起身拱手稱賀:“恭喜子師兄,誅殺國賊!”
王允不吃蔡邕這一套,命令隨從道:“給我拿下!”
王允隨從們猶豫了一下,但見王允鐵青的臉,隻得一呼而上把蔡邕五花大綁捆了個結實,蔡邕似乎早就料到王允會這麽做一般,並不掙紮,隻淡淡道:“子師這是什麽意思?”
“我倒要問問你蔡伯喈是什麽意思!”王允來到蔡邕麵前,指點著董卓的屍體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乃是我大漢之大幸也,你既然身為漢臣,卻不為國慶,反替國賊哭喪,是什麽意思?”
這時百官聽了此處動靜,紛紛趕到,陳宮也趕到,對王允道:“司徒大人且稍安勿躁,蔡邕大人乃是海內名士,豈會做這等之事,必有原因,司徒大人應該聽他講講才是!”
“是啊是啊!”相繼趕來的黃琬楊彪朱儁皇甫嵩等人都紛紛說道,不過見了陳宮都詫異了,“閣下是?”
“在下陳宮,是奮武將軍曹操大人的幕僚!”陳宮故意提到曹操的名字,因為他知道在場的所有人都對曹操有好感。
“原來是曹操的人!”黃琬打量了陳宮一眼,“不知他近來可好!”
“不算太好,接連戰敗,去丹陽募兵又遭遇山越人襲擊,險些喪命!”陳宮明白黃琬的意思,故意擋在王允麵前,和黃琬說些無關痛癢的話。
王允卻不吃這一套,用力推開陳宮和黃琬,盯著泰然自若的蔡邕道:“你說!”
蔡邕雖然被綁,還是躬身對在場的所有人都行了一禮,然後麵不改色道:“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隻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
百官這時也紛紛道:“是啊是啊,司徒大人,漢家正史,除了蔡伯喈,還有誰能撰寫呢?念他一時糊塗,小小懲戒一下即可了!”
太傅馬日磾附耳對王允道:“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殺之,恐失人望。”
王允道:“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
聽了王允的話,馬日磾不禁愕然。
“百官可有異議?”王允冷冷問道,“伯喈可有異議?”
蔡邕淡笑道:“我說有,有用嗎?行刑吧!隻是可惜小女蔡琰要成為孤兒了!”
聽到這句話,王允不禁有些動容,轉身極力抑製自己的情緒,顫抖著說道:“放心,你的女兒我會好好照顧的,你是名士,我會讓你體麵地死的!先囚禁起來!”說罷徑直進了馬車,回府去了。
剩下的諸人都滿麵疑惑,皇甫嵩自言自語道:“司徒這是怎麽了?怎麽像變了個人似的?”
楊彪笑道:“放心,蔡邕死不了,王允不是說了先囚禁起來嗎?隻要不死,就還有救!”
眾武士押著蔡邕就向天牢而去,突然一個女子哭喊而來,眾人看時,正是蔡邕女兒蔡琰,蔡琰撲到蔡邕身前,泣涕連連:“父親,父親!”
看到蔡琰,蔡邕不禁老淚縱橫:“女兒,你也長大了,以後要照顧好自己,爹不能親眼看著你嫁人了!”
“父親,為什麽,這是為什麽?”蔡琰瘦弱的身影攔著押解的士兵,不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父親,這個一直以來相依為命的父親。
百官扶起蔡琰,蔡邕歎了口氣,不舍得看了蔡琰一眼,繼而說道:“把那個焦尾琴收好,它是我的心血,隻是可惜撰寫漢史無望了!”
頓時,大街之上,一片悲慟之聲。
王允回到府中,依然怒氣不止,陳宮跟來,勸說王允道:“司徒不必動怒,蔡邕哭董卓,也是人之常情啊!”
王允反問陳宮:“如果是你,就算董卓曾有恩於你,你會去哭喪?”
陳宮愕然,良久才說道:“如果換做是我,至少我不會挑這個時候去哭!”
“你都知道這個道理,他蔡邕會不明白?”王允氣呼呼說道,“他不是在哭董卓,而是故意哭給我看,哭給百姓看,哭給天下看,這樣的人,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會把十惡不赦的董卓寫成一個隻是不擇手段的大忠臣,而不是世人現在眼裏的奸賊!人言可畏,不過是一時一世,數百年後,誰還記得?史家刀筆,是要給後世子孫看的,真讓蔡邕去撰寫漢史,後果你想過嗎?”
“原來司徒大人不是為了單單的蔡邕大人哭董卓而動怒!”陳宮放下心來,繼而說道,“不過大人你也說了,這隻是可能而已,蔡邕未必會這麽做,後人也未必會這樣傻!”
“我是恨鐵不成鋼啊!”王允歎息道,“所以現在隻有殺了他了!”
陳宮大驚:“為什麽?就像蔡邕大人說的,甘願受刑,而求一命,何必趕盡殺絕?”
王允道:“董卓惡行滔天,如果不把跟他有關的人都屠戮,百姓士子會說我們隻是為了得到權力而隻殺董卓,所以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必須痛下殺手!”
陳宮這下無語了:“也許我不是一個適合混跡政治官場的人,大人說的我雖然似懂非懂,可是我還是無法讚同!”
王允長歎道:“等你身在我這個位子的時候,你就會懂了!”
聽了王允的“教誨”,陳宮不禁有些失望,他忽然發現使得朝廷幾近傾覆的不是董卓一人,而是很多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弊病,難以用眼睛看到的罪惡,一時之間他不由有些心灰意懶,去年王允對他說的話也許是對的,與其在朝廷無所作為,不如倒地方去做些事情。
有些東西如果從根部就已經爛掉了,你再怎麽修枝剪裁葉子,再怎麽鬆土施肥澆水,都是無濟於事的。
陳宮對王允道:“董卓餘黨雖然不足為懼,卻也不是旦夕可以平定的,我願從軍為一參謀,助呂布一臂之力,及早班師!”
王允點點頭:“如此也好,有勞公台了!”
陳宮告辭而去,王允卻睡不下,於是命人備車,徑直來到了天牢。
隻見蔡邕已經披枷帶鎖,根本無法行動了,王允揮揮手令獄卒撤去枷鎖,又擺上了一桌酒菜,放到了蔡邕麵前。
王允坐定,親自斟滿了酒,對蔡邕道:“你怎麽這麽傻?”
蔡邕笑笑:“我一直都是這麽傻的,子師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三度直言進諫,三度被貶,不管上位者是誰,我都沒有眨一眨眼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現在換了你執政,我也一樣!”
王允皺著眉,將酒一飲而盡,幽幽說道:“董卓有那麽好,值得你為他哭?”
“不知道!”蔡邕靜靜端起酒杯也一飲而盡,“我隻知道,我這一生中,對我這麽好的人,他董卓算是一個!你王允也曾幫助過我,如果你被害,而董卓尚在,我也會去哭你的!”
王允閉上眼睛,心卻在顫抖:“我沒有說你錯,我隻是說你不該這個時候,如果再過些時日的話……”他說著猛地一拍案幾,“你知道現在我想不讓你死都不能了嗎?”
蔡邕幽幽道:“現在是你王允專政,你說讓誰死,誰就會死,你說讓誰活,誰就能活,你說誰是好人,誰就是好人,你說誰是董卓餘黨,誰自然就是董卓餘黨,包括我蔡伯喈!”
王允聽了蔡邕這番話勃然大怒:“放肆,蔡伯喈,你是不是以為我不敢殺你!”
蔡邕搖搖頭:“恰恰相反,我隻是擔心你勢單力孤,支撐不了現在這個局麵!”
“哈哈哈!”王允啞然狂笑,指著蔡邕道,“世人都說你蔡邕迂腐蠢笨,其實你才是這個世上最聰明的人!”
“所以聰明的人不能活在這個世上的!”蔡邕淡然笑道,“人太聰明,反而難以控製,因為他自己不聰明!”
“是在說何進和董卓嗎?”王允盯著蔡邕一字一句道。
蔡邕也直視著王允:“如果你一不小心,也會步他們二人後塵的!”
“我不會!”王允忿然說道,“我自為官三十多年,一心為公,無半點私心,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蔡邕又喝了一杯酒,忽然厲聲道:“那麽,司徒陳耽被十常侍誣陷下獄冤死時,你在哪裏?左中郎將盧植被宦官左豐從戰場上以怠戰罪名囚禁時,你在哪裏?董卓橫行跋扈時,你在哪裏?如今有幸把誅殺國賊的功名自攬身上,敢說不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我為何現在才到長安,你當我這一路是全用來遊山玩水了嗎?別人不知其中緣由倒也罷了,我會不知道嗎?”
“哈哈哈哈!”王允大笑數聲,“是你自找的,不要怪我!”
說罷他起身便出了牢房,對獄卒道:“再給他加幾道枷鎖,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能見他!”
“哈哈哈!”蔡邕也在笑,笑得很是淒然,笑得給他披枷帶鎖的獄卒們都有些心驚。
次日,呂布整頓好了兵馬,準備向弘農進發,張遼和高順來見:“將軍為何不帶上我等?”
呂布打量了他二人一眼,冷冷道:“你二人另有任務,長安西麵也不平靜,我隻和宋憲魏續等人前去弘農即可,怎麽,你們認為憑李傕幾人的實力,我敵不過?”
“敵過是能敵過,隻怕取勝之日,奉先自己也沒有剩下多少兵馬了!”說話間陳宮策馬而來,向張遼高順等人見禮。
“原來是陳宮,你一個文人怎麽到我這裏了,這可不是朝堂,不是你應該呆的地方啊!”呂布打量著陳宮道,“昨天不是還要說輔佐司徒大人嗎?”
“事有輕重緩急,輔佐之事改日可談,近來學了些兵法,正好對這些董卓的餘黨們試試手!”
“原來也是個閑不住的家夥!”呂布笑道,指著張遼和高順道,“正好我軍中也缺個謀士,公台可以暫時替我參謀參謀!”
張遼高順一齊道:“那真是我軍之福了!”
這時兵馬已經點齊,宋憲等人差人來稟報:“糧草兵馬已備,可以進發了!”
呂布高舉手中方天畫戟:“出發!”
一支人馬浩浩蕩蕩開往弘農。
此時弘農的攻防戰已經持續多日,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所有人都有些厭倦,而董卓之死,無疑打擊了李傕等人的鬥誌,但他們知道這個消息不能讓城內的牛輔知曉,隻繼續加緊攻城,隻可惜糧草將盡,軍心渙散了許多,李傕便自與張濟圍攻弘農,令郭汜和樊稠趁夜帶兵四處搶劫百姓財物,牛輔在城內雖然看見,卻也無可奈何。
“文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盡快找個法子想好後路!”城樓之上,已經有些疲色的牛輔對同樣操勞的賈詡道。
“車到山前必有路!”賈詡似乎永遠都是成竹在胸的樣子,眯著眼睛道,“將軍難道沒有發現近日來攻城的部隊少了許多嗎?”
“恩,確實如此,我也正奇怪呢!”牛輔詫異萬分道。
“長安一定是發生了大事情!”賈詡望著四麵狼煙喃喃道,“否則不可能連糧草都斷了!”
“啊?”牛輔難以置信道,“文和何以得知?要知道李傕攻城的勢頭比之前更加猛烈啊!”
“嗬嗬,正是因為如此!”賈詡笑道,“以此來掩飾分兵之事!這就叫欲蓋彌彰!所以瞞不過我的眼睛!”
“如此真是可喜之事!”牛輔道,不過隨即又換了一臉憂色,“隻是不知道我們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不知能堅持到何時!”
“內無糧草是真的!”賈詡頓了一下,然後斷言道,“外麵隻怕正有一支援兵前來!”
“哦?”牛輔又喜又驚,“文和何出此言?”
“直覺!”
“什麽?你說呂布帶著人馬向弘農這裏來了?”城外李傕聽完探馬的報告,難以置信地問道。
“是的,呂布親自帶的兵馬,約有一萬五千人馬!”探馬氣喘籲籲道,看來趕了不少的路。
“這樣啊!”張濟聽了不以為意道,“我們有十萬人,何懼他呂布?”說罷轉身喝令道,“張繡出列!”
“侄兒在!”披掛一身的張繡縱槍出馬,來到張濟和李傕的身前,“叔父有何吩咐?”
張濟道:“呂布正向弘農而來,你帶五千人馬先去攔住他,我隨後給你押陣!”
張繡稱諾而退,李傕想了一想道:“對付呂布,不能力敵,隻可智取,不如我親自前去,四麵圍住,必能生擒呂布!”
張濟想想很是,便叫回張繡:“你助李傕將軍,一切聽他吩咐!”
“諾!”
李傕領著二萬人馬,向著呂布軍而去,又令副將李別李暹各引五千人馬,準備左右夾擊呂布,張繡則領五千兵馬為先鋒,負責前去搦戰呂布,務必引到埋伏中。
張繡領命,引軍出前,未出三十裏便遭遇了呂布的先鋒李肅,張繡挺槍出馬,指著李肅大罵道:“這不是曾遊說呂布投靠董公的李肅嗎?怎麽現在成了呂布的先鋒了?”
李肅明白張繡是在嘲笑自己,不禁大怒,更不多言,拍馬挺槍,直取張繡:“無名下將,受死!”
張繡冷笑一聲,自料李肅是個舌辯之人,倘若便這樣殺了他,實在有些無趣,心中如此想,手下卻並不留情,見李肅近前,長槍蓄了萬鈞之力,以迅雷之勢反擊,李肅未及反應過來,兵器已經被張繡的重擊擊脫了手。
張繡一麵高笑:“我二人誰生誰死?”一麵又是一槍,挑落了李肅頭盔。
李肅大驚失色,哪裏還敢再戰,當即披頭散發策馬奔逃回去了,引得張繡軍一陣哄笑。
此刻呂布剛紮下營寨,正與陳宮商量如何進擊:“李傕等人號稱十萬,雖然未必有這樣多,但也未必少於五萬人,況且又都是西涼勁旅,不容小視!”
陳宮也點頭道:“我們人馬本就不占數量優勢,須得找個萬全的法子,才能盡數殲滅敵人!”
“蔡邕大人是如何一回事?”呂布忽然問陳宮道,“而且聽說司徒大人要處死他呢!”
陳宮歎息道:“你到底是聽說了,長安軍民都在惋惜這件事呢,已經無可挽回了!連太傅馬日磾都私下說王允滅紀廢典,就不怕絕後嗎?下麵的人說的就更難聽了!”
呂布長出一口氣道:“司徒大人現在怎麽變成這樣了,和從前大不一樣,再者,現在長安可用之人甚少……”
正言說間,忽然小校來報:“啟稟將軍,先鋒李肅遭遇敵將張繡,敗了一陣,回軍來領罪!”
“什麽?”呂布大驚,“張繡居然到了這裏?”
陳宮也皺起了眉頭:“敵人可真是會選人,現在能匹敵將軍的隻有此人了!”
“好,我便讓這小子見識見識我的武勇!”呂布提起方天畫戟,同時下令道,“李肅克敵不力,斬!”
聽了這個消息,所有人都吃了一驚,陳宮勸道:“兩軍未曾交戰,便先斬大將,隻怕於戰不利!”
“公台有所不知!”呂布在馬上看著陳宮道,“此人是個舌辯之人,卻不是個打仗能手,當日義父遇害,他也要算一份,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正愁沒有機會下手,趁此機會殺了正好,就算不是今天之事,我也會找其他由頭的!”
說完呂布縱馬出營召集士兵去了,隻留下一臉愕然的陳宮。
此時弘農城內,牛輔卻病倒了,他卻不肯讓他人知道,自己回到房中,吃力躺下,隻覺腹中疼痛難耐,這時房間進來一人,牛輔以為是婢女,隻沉聲道:“不是吩咐過不許人進來的嗎?還不快出去?”
來人卻像沒有聽到牛輔的話一般,徑直來到床前,將手中劍鋒直抵牛輔身前。
“阿媛!”牛輔看清了來人,居然是董卓女兒董媛,“怎麽會是你?”
“沒有想到是我對吧!”董媛冷笑著說道,“你背叛父親,導致他被奸人所殺,今天我就是來找你報仇的!”
“什麽?嶽父被殺了?阿媛你聽我說!”牛輔想起身,隻是腹中的疼痛實在難耐。
“不要叫我阿媛,你不配!”董媛眼中蓄滿了清淚,手中劍鋒已經刺入了牛輔的身體,血絲殷殷溢出。
“我承認是我不對,如果你要取我性命的話,我不會有半句怨言!”牛輔掙紮著挺著身子道,“可是,我是為了嶽父好,也是為了你好,我是真心喜歡你的!”
“不要說了!”董媛一怒之下,長劍直接刺入了牛輔心口。
“噗!”牛輔吃痛無比,卻不哼一聲,“你怎樣想我也好,我隻願你能原諒我做的一切!”牛輔說著,氣息漸漸變弱,卻還是強自說著,“每次有危險,我都願意替你去抵擋,隻是以後,可惜,我不能再去保護你了!”
董媛閉著眼睛嗖的拔出長劍,瘋狂地在牛輔身上砍殺這,血花四濺,口中大呼道:“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你要對我這麽好,你讓沒有了父親,沒有了奶奶,沒有了依靠,卻為什麽唯獨要對我這麽好?我不要你對我好,我要殺了你,殺了你,殺了你!”
而麵對他的,卻是牛輔已經漸漸變冷的屍體。
門外的士兵聽到了聲響,紛紛闖了進來,卻看見了一幕血腥的場麵。
“這個人殺了牛輔大人!”
“牛輔大人死了?”
“我們殺了她!”
士兵們一起向董媛攻來,董媛卻沒有看見一般,任由這些士兵把他們的兵器刺入自己的身體。
“噗,嗤,唰!”
董媛笑著,仿佛這些人砍殺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和自己無關的東西一般,她恨,恨自己的身份,恨自己的父親,更恨眼前這個自己愛的人,恨這個亂世,恨她從沒有幸福過,隻有死了才能解脫,才能遠離所有這些煩惱和不快樂。
她眨動著美麗的眼睛,睫毛上密布著細細密密的水珠。
“父親,女兒來了!”
賈詡也和幾個大將趕來了,看著眼前的慘象唏噓莫名。
不過更壞的消息傳來,外滿忽然傳來震天的喊殺聲。士兵來報告:“不好了,敵軍攻破了四麵城門,紛紛殺進城來了!”
“啊!”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震驚了,現在牛輔死了,如何是好?
賈詡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卻不說話,沒有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麽。
這時一員大將站出來說道:“大家不要慌張,牛輔大人已經死了,敵人也攻破了城門,我們抵抗也是一死,不如把牛輔大人的首級帶給敵人假意獻功,然後趁敵不備殺了李傕他們!”
“好!”眾人一呼百應,都一起看向賈詡。
賈詡點點頭:“隻有如此了,胡赤兒將軍,事不宜遲,動手吧!”
張濟率先帶兵突入了西門,一路並沒有遇到多少抵抗,正行走間,卻見一眾將士提著一顆人頭攔在當路,正要下令作戰,對方卻紛紛放下了兵器,將手中人頭扔到了張濟麵前:
“牛輔想帶著金銀珠寶逃跑,我等恨其怯懦,殺之來投將軍,還望將軍不棄!”
張濟拿起血淋淋的頭顱仔細看了一番,發現正是牛輔無誤,當即大喜過望:“你等立下奇功,我先記上,回報李傕大人,必有重用!”
“我等真心來投,也希望將軍不計前嫌,長安發生了什麽事情,導致將軍斷了糧草?”胡赤兒和賈詡在人群中高聲喝問。
張濟猶豫了一下,方才說道:“董公被害了!”
“啊!”這些大將聽了大驚,心中百般滋味混雜。
張濟自然發現了賈詡,立即上前恭敬道:“原來是賈詡先生,嗬嗬,我就知道定是有先生暗中助牛輔守城,否則他也不可能堅持這麽長時間的!”
“嗬嗬!”賈詡對張濟還了一禮道,“現在這把老骨頭打算相助將軍,不知還能相容否?”
“能,當然能!”說話的是率軍前來的樊稠,他接過張濟手中的牛輔首級,狠狠扔到地上,“真恨沒有能親手殺了此人啊!”
牛輔的士兵們想要發作,被胡赤兒製止了。
張濟打趣樊稠道:“就憑你還想殺牛輔?咱們聯手連高順都打不過,就別提這個與華雄齊名的牛輔了!”
“哈哈哈,咱們雖然武功不怎麽樣,可是運氣好啊,至少不會出門掉水坑淹死吧!”樊稠長笑不已,眾軍也紛紛大笑起來。
賈詡拱手道:“二位將軍可真是有趣,但現在雖然牛輔已死,二位的處境卻並不樂觀啊!”
“這話是怎麽說?”張濟樊稠一起問道。
賈詡微笑一笑,繼而笑道:“既然董公已死,幾位又不在長安,想必大權已經落入了王允等人之手,呂布反了董公,定然會助王允守禦長安!”
張濟點點頭:“賈詡先生所料不錯,王允已經命呂布率軍前來了,本來是準備和牛輔聯手,現在看來是沒有希望了,而且李傕和我侄兒張繡已經前去迎戰呂布了,相信以侄兒之能,擒得呂布不在話下!”
“額!”賈詡想不到李傕的反應這樣快,於是他緊接著說道,“即使如此,隻怕繼續抵抗會背負叛逆之名,畢竟天子不在我等手中,不如寫道降表,請求歸順王允,進了長安,再見機行事!”
“我們憑什麽要聽你的!”這次說話的是搶劫糧草歸來的郭汜,一回來就看見牛輔大敗,雖然驚喜不已,卻看見往日牛輔的謀士賈詡在這裏侃侃而談,不由有些憤憤,翻身下馬,拔出長劍指著賈詡厲喝道。
賈詡麵不改色道:“就憑我對你們說的話百利而無一害!”
胡赤兒憤憤道:“我等真心來投,卻被將軍如此相待,早知如此,不如廝殺酣戰一番光榮戰死,也好過如此受辱。
賈詡和胡赤兒明白,有時候必須要強硬,他們是有能耐的人,如果一個有能耐的人投降時表現的太懦弱,容易被人當成是假意投降,而一個真正骨子裏懦弱的人若是投降時表現的恨懦弱,才有可能被相信。
果然,郭汜相信了賈詡和胡赤兒的話,收起兵器謝罪道:“得罪了!”
張濟道:“雖然先生是真心為我等出路著想,但百官向來視董公如大敵,董公現在遇害,他們怎麽會相容?”
賈詡道:“那可說不定,難道他們不知道放任諸位不管的後果?”
樊稠氣憤道:“那些老家夥不可信,他們真要招降我們,何必派呂布來?一點誠意都沒有,可見先生的話不通!”
“這條路不通的話,隻有走另一條路了!”賈詡沉聲道,“如果棄軍單行,則一介亭長就能把諸位抓住了,不如誘集陝人及本部人馬,棄了弘農,徑取長安,以為董公報仇之名,控製朝廷實權,事成則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成功,那時再走也不遲!”
張濟,郭汜,樊稠三人齊聲響應:“此計大妙!”
於是眾人會合人馬,一路散播王允要洗劫西涼的流言,著實引起了不小的混亂,見張濟等人聲勢壯大,紛紛隨從,到了長安城下之時,已經有了十餘萬人,於是分作四路,四麵攻打長安城,呂布雖然想要回救,奈何被李傕牽製,無法回援,待要和李傕決戰,對方卻又堅守不戰,把呂布氣得怒氣填胸,一連數日,戰又不能戰,退又不能退,張繡又派人白天搦戰晚上劫營,虧得陳宮用計,才勉強穩住軍心,又過了數日之後,呂布終知此非長久之計,便與陳宮商議,留下一千人馬假裝主力,剩餘人馬回軍救援長安。
李傕幾日後才發覺呂布已走,不由大怒,令軍隊將那一千人馬圍住,殺得一人不剩之後方才領軍前去長安。
此時長安城內,已是人心惶惶,張濟等人把長安圍得如同鐵桶一般,呂布雖然派兵殺到,見此情形,無可奈何,忽然隻聽喊殺四起,原來董卓餘黨暗開城門,引賊軍入了城,呂布看見,當即領著數百精騎,趁亂突入城中,來到宣平門前,正見王允指揮禦林軍抵擋敵軍,當即大呼道:“勢急如火,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
王允看見呂布,感慨萬千:“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臨難苟免,吾不為也。為我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為念!”
呂布再三相勸,王允隻是不肯去。不一時,各門火焰衝天,賊軍如潮湧一般來到,呂布隻得引百餘騎,徑直奔司徒府而去,未到卻見司徒府早成一片火海,高呼數聲貂蟬,恨恨出了關門,卻見貂蟬正騎著那匹白馬侯在那裏,當即大喜過望,上前道:“貂蟬,原來你沒有事!”
貂蟬卻不看呂布,雙眼無神地望著皇宮喃喃道:“父親呢?”
呂布麵有愧色地低下頭:“嶽父不肯一起逃走,隻怕此刻已經遇難了!”
“是嗎?”貂蟬說著,兩行眼淚已經流了下來,“想不到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麵!”
城門處又出現了無數敵軍,發現了呂布和貂蟬,當即呼喝著衝殺過來,呂布將手遞給貂蟬:“這裏不能再待下去了,我們一起逃出去,活下來,給嶽父大人報仇!”
貂蟬又不舍得回頭望了一眼,然後衝呂布重重一點頭,伸手握住呂布,一躍坐在了他身後。
“我們走!”
現在的王允沒有死,但他也知道離死不遠了,士兵不斷回報,告訴他司空黃琬,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紛紛被董卓餘黨殺死,他知道自己也快了,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劉協在皇宮中驚惶問道:“王愛卿,發生了什麽事?這是怎麽了?為什麽整個長安城都是喊殺震天嗎?董卓不是已經死了嗎?”
王允平複下心情,正色對劉協道:“董卓是死了,可他的部將卻不肯罷休,微臣無能,不能保護陛下,唯有一死以陛下了!”
正說話間,李傕樊稠郭汜張濟四人已經領著人馬找到了劉協所在,帶兵圍住了宣平門樓下,他們看見此處有黃傘蓋,知道劉協必定在此處,便令軍士一起高呼萬歲。
劉協膽戰心驚地問道:“卿等不侯奏請,到此意欲何為?”
李傕等人抬頭啟奏道:“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但見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在劉協身側,聽李傕等人如此說,慨然長歎道:“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
劉協製止王允道:“愛卿若走,朕當如何?”
王允心下一橫,老淚縱橫道:“陛下保重!”說罷縱身一躍,便從宣平門樓上跳了下去,口中大呼:“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見了王允拔劍大罵道:“董太師何罪而被殺害?”
王允腿已摔斷,坐在地上麵無懼色道:“董卓之罪,你們最清楚!”
眾人又大罵道:“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王允大罵道:“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眾人大怒,手起刀落,一齊刺向王允。
忠臣都是這樣死的嗎?看著敵人把兵器毫不留情地刺入自己的胸膛,王允翕動著嘴唇問著自己,自己是忠臣嗎?自己是好人嗎?自己做錯什麽了嗎?
不,自己沒有做錯,自己是好人,自己也是忠臣,隻可惜自己沒有能力護佑天子,護佑大漢,護佑社稷,護佑萬民,自己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老頭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而已。
又是一刀劈來,王允的頭顱高高飛揚起來,飛得好高好高,不知是誰這麽有力量,所有人都一起抬頭看去,好像一直在向上飛,向上飛。
王允忽然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確切的說是他是頭顱露出了一個詭異的微笑,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
貂蟬,我算不算一個好父親,我此刻真該後悔把你當做政治犧牲品,讓董卓玷汙,父親對不起你!
呂布,你是一個好人,雖然我發現的有些晚,希望你找到貂蟬,和她一起隱居起來,不要再管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陛下,微臣無能,沒有能保護好你,希望曹操這個忠臣快些強大起來,強大到令所有諸侯臣服,不是把所有諸侯都平定,然後再興漢室。
陳宮,我是不是令你有些失望了?其實我又何嚐不對自己失望?
蔡邕,也許你說得對,某種程度上,我是另一個董卓,可是為什麽現在我這麽羨慕他呢?是因為自己獨攬大權的時間太短太短了嗎?
感謝這些壞人,把我王允殺了,因為我不敢保證自己在權臣這個位子如果待得時間再久一點,可能也就成了壞人了。
說不定後世史書裏會多一段曆史叫王允專政。
所以,我雖然是不幸的,但是我又是幸運的。
有些事情隻有親身經曆了才能感同身受,旁人永遠是旁觀者迷,因為當局者清!
李傕拿起王允的頭顱,奇怪道:“這老家夥怎麽在笑?”
郭汜也看到了,也疑惑道:“就是啊,殺了這麽多人,第一次看到死了還在笑的!”
二人抬頭看向神色驚懼的劉協,壞笑道:“既然到了這裏,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
“不可!”說話的是賈詡,他策馬奔來,對二人鄭重道,“幾位將軍正為清君側之名而來,若害天子,則何以服天下?”
郭汜不滿地看向賈詡,他很反感這個家夥,可賈詡說的話每次都很有道理,讓人啞口無言,於是幽幽問道:“依你之意當如何?”
賈詡道:“退兵,讓天子封賞諸位,然後還要厚葬王允!”
說著賈詡看著地上的王允屍體,心中感慨萬千:
司徒大人,是我害了你,當初的保命之舉,不想竟然釀成今日慘禍!你放心,我會盡自己的力量收拾殘局的!
至於功與過,自有後人評說!
王允不吃蔡邕這一套,命令隨從道:“給我拿下!”
王允隨從們猶豫了一下,但見王允鐵青的臉,隻得一呼而上把蔡邕五花大綁捆了個結實,蔡邕似乎早就料到王允會這麽做一般,並不掙紮,隻淡淡道:“子師這是什麽意思?”
“我倒要問問你蔡伯喈是什麽意思!”王允來到蔡邕麵前,指點著董卓的屍體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乃是我大漢之大幸也,你既然身為漢臣,卻不為國慶,反替國賊哭喪,是什麽意思?”
這時百官聽了此處動靜,紛紛趕到,陳宮也趕到,對王允道:“司徒大人且稍安勿躁,蔡邕大人乃是海內名士,豈會做這等之事,必有原因,司徒大人應該聽他講講才是!”
“是啊是啊!”相繼趕來的黃琬楊彪朱儁皇甫嵩等人都紛紛說道,不過見了陳宮都詫異了,“閣下是?”
“在下陳宮,是奮武將軍曹操大人的幕僚!”陳宮故意提到曹操的名字,因為他知道在場的所有人都對曹操有好感。
“原來是曹操的人!”黃琬打量了陳宮一眼,“不知他近來可好!”
“不算太好,接連戰敗,去丹陽募兵又遭遇山越人襲擊,險些喪命!”陳宮明白黃琬的意思,故意擋在王允麵前,和黃琬說些無關痛癢的話。
王允卻不吃這一套,用力推開陳宮和黃琬,盯著泰然自若的蔡邕道:“你說!”
蔡邕雖然被綁,還是躬身對在場的所有人都行了一禮,然後麵不改色道:“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隻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
百官這時也紛紛道:“是啊是啊,司徒大人,漢家正史,除了蔡伯喈,還有誰能撰寫呢?念他一時糊塗,小小懲戒一下即可了!”
太傅馬日磾附耳對王允道:“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殺之,恐失人望。”
王允道:“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
聽了王允的話,馬日磾不禁愕然。
“百官可有異議?”王允冷冷問道,“伯喈可有異議?”
蔡邕淡笑道:“我說有,有用嗎?行刑吧!隻是可惜小女蔡琰要成為孤兒了!”
聽到這句話,王允不禁有些動容,轉身極力抑製自己的情緒,顫抖著說道:“放心,你的女兒我會好好照顧的,你是名士,我會讓你體麵地死的!先囚禁起來!”說罷徑直進了馬車,回府去了。
剩下的諸人都滿麵疑惑,皇甫嵩自言自語道:“司徒這是怎麽了?怎麽像變了個人似的?”
楊彪笑道:“放心,蔡邕死不了,王允不是說了先囚禁起來嗎?隻要不死,就還有救!”
眾武士押著蔡邕就向天牢而去,突然一個女子哭喊而來,眾人看時,正是蔡邕女兒蔡琰,蔡琰撲到蔡邕身前,泣涕連連:“父親,父親!”
看到蔡琰,蔡邕不禁老淚縱橫:“女兒,你也長大了,以後要照顧好自己,爹不能親眼看著你嫁人了!”
“父親,為什麽,這是為什麽?”蔡琰瘦弱的身影攔著押解的士兵,不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父親,這個一直以來相依為命的父親。
百官扶起蔡琰,蔡邕歎了口氣,不舍得看了蔡琰一眼,繼而說道:“把那個焦尾琴收好,它是我的心血,隻是可惜撰寫漢史無望了!”
頓時,大街之上,一片悲慟之聲。
王允回到府中,依然怒氣不止,陳宮跟來,勸說王允道:“司徒不必動怒,蔡邕哭董卓,也是人之常情啊!”
王允反問陳宮:“如果是你,就算董卓曾有恩於你,你會去哭喪?”
陳宮愕然,良久才說道:“如果換做是我,至少我不會挑這個時候去哭!”
“你都知道這個道理,他蔡邕會不明白?”王允氣呼呼說道,“他不是在哭董卓,而是故意哭給我看,哭給百姓看,哭給天下看,這樣的人,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會把十惡不赦的董卓寫成一個隻是不擇手段的大忠臣,而不是世人現在眼裏的奸賊!人言可畏,不過是一時一世,數百年後,誰還記得?史家刀筆,是要給後世子孫看的,真讓蔡邕去撰寫漢史,後果你想過嗎?”
“原來司徒大人不是為了單單的蔡邕大人哭董卓而動怒!”陳宮放下心來,繼而說道,“不過大人你也說了,這隻是可能而已,蔡邕未必會這麽做,後人也未必會這樣傻!”
“我是恨鐵不成鋼啊!”王允歎息道,“所以現在隻有殺了他了!”
陳宮大驚:“為什麽?就像蔡邕大人說的,甘願受刑,而求一命,何必趕盡殺絕?”
王允道:“董卓惡行滔天,如果不把跟他有關的人都屠戮,百姓士子會說我們隻是為了得到權力而隻殺董卓,所以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必須痛下殺手!”
陳宮這下無語了:“也許我不是一個適合混跡政治官場的人,大人說的我雖然似懂非懂,可是我還是無法讚同!”
王允長歎道:“等你身在我這個位子的時候,你就會懂了!”
聽了王允的“教誨”,陳宮不禁有些失望,他忽然發現使得朝廷幾近傾覆的不是董卓一人,而是很多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弊病,難以用眼睛看到的罪惡,一時之間他不由有些心灰意懶,去年王允對他說的話也許是對的,與其在朝廷無所作為,不如倒地方去做些事情。
有些東西如果從根部就已經爛掉了,你再怎麽修枝剪裁葉子,再怎麽鬆土施肥澆水,都是無濟於事的。
陳宮對王允道:“董卓餘黨雖然不足為懼,卻也不是旦夕可以平定的,我願從軍為一參謀,助呂布一臂之力,及早班師!”
王允點點頭:“如此也好,有勞公台了!”
陳宮告辭而去,王允卻睡不下,於是命人備車,徑直來到了天牢。
隻見蔡邕已經披枷帶鎖,根本無法行動了,王允揮揮手令獄卒撤去枷鎖,又擺上了一桌酒菜,放到了蔡邕麵前。
王允坐定,親自斟滿了酒,對蔡邕道:“你怎麽這麽傻?”
蔡邕笑笑:“我一直都是這麽傻的,子師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三度直言進諫,三度被貶,不管上位者是誰,我都沒有眨一眨眼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現在換了你執政,我也一樣!”
王允皺著眉,將酒一飲而盡,幽幽說道:“董卓有那麽好,值得你為他哭?”
“不知道!”蔡邕靜靜端起酒杯也一飲而盡,“我隻知道,我這一生中,對我這麽好的人,他董卓算是一個!你王允也曾幫助過我,如果你被害,而董卓尚在,我也會去哭你的!”
王允閉上眼睛,心卻在顫抖:“我沒有說你錯,我隻是說你不該這個時候,如果再過些時日的話……”他說著猛地一拍案幾,“你知道現在我想不讓你死都不能了嗎?”
蔡邕幽幽道:“現在是你王允專政,你說讓誰死,誰就會死,你說讓誰活,誰就能活,你說誰是好人,誰就是好人,你說誰是董卓餘黨,誰自然就是董卓餘黨,包括我蔡伯喈!”
王允聽了蔡邕這番話勃然大怒:“放肆,蔡伯喈,你是不是以為我不敢殺你!”
蔡邕搖搖頭:“恰恰相反,我隻是擔心你勢單力孤,支撐不了現在這個局麵!”
“哈哈哈!”王允啞然狂笑,指著蔡邕道,“世人都說你蔡邕迂腐蠢笨,其實你才是這個世上最聰明的人!”
“所以聰明的人不能活在這個世上的!”蔡邕淡然笑道,“人太聰明,反而難以控製,因為他自己不聰明!”
“是在說何進和董卓嗎?”王允盯著蔡邕一字一句道。
蔡邕也直視著王允:“如果你一不小心,也會步他們二人後塵的!”
“我不會!”王允忿然說道,“我自為官三十多年,一心為公,無半點私心,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蔡邕又喝了一杯酒,忽然厲聲道:“那麽,司徒陳耽被十常侍誣陷下獄冤死時,你在哪裏?左中郎將盧植被宦官左豐從戰場上以怠戰罪名囚禁時,你在哪裏?董卓橫行跋扈時,你在哪裏?如今有幸把誅殺國賊的功名自攬身上,敢說不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我為何現在才到長安,你當我這一路是全用來遊山玩水了嗎?別人不知其中緣由倒也罷了,我會不知道嗎?”
“哈哈哈哈!”王允大笑數聲,“是你自找的,不要怪我!”
說罷他起身便出了牢房,對獄卒道:“再給他加幾道枷鎖,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能見他!”
“哈哈哈!”蔡邕也在笑,笑得很是淒然,笑得給他披枷帶鎖的獄卒們都有些心驚。
次日,呂布整頓好了兵馬,準備向弘農進發,張遼和高順來見:“將軍為何不帶上我等?”
呂布打量了他二人一眼,冷冷道:“你二人另有任務,長安西麵也不平靜,我隻和宋憲魏續等人前去弘農即可,怎麽,你們認為憑李傕幾人的實力,我敵不過?”
“敵過是能敵過,隻怕取勝之日,奉先自己也沒有剩下多少兵馬了!”說話間陳宮策馬而來,向張遼高順等人見禮。
“原來是陳宮,你一個文人怎麽到我這裏了,這可不是朝堂,不是你應該呆的地方啊!”呂布打量著陳宮道,“昨天不是還要說輔佐司徒大人嗎?”
“事有輕重緩急,輔佐之事改日可談,近來學了些兵法,正好對這些董卓的餘黨們試試手!”
“原來也是個閑不住的家夥!”呂布笑道,指著張遼和高順道,“正好我軍中也缺個謀士,公台可以暫時替我參謀參謀!”
張遼高順一齊道:“那真是我軍之福了!”
這時兵馬已經點齊,宋憲等人差人來稟報:“糧草兵馬已備,可以進發了!”
呂布高舉手中方天畫戟:“出發!”
一支人馬浩浩蕩蕩開往弘農。
此時弘農的攻防戰已經持續多日,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所有人都有些厭倦,而董卓之死,無疑打擊了李傕等人的鬥誌,但他們知道這個消息不能讓城內的牛輔知曉,隻繼續加緊攻城,隻可惜糧草將盡,軍心渙散了許多,李傕便自與張濟圍攻弘農,令郭汜和樊稠趁夜帶兵四處搶劫百姓財物,牛輔在城內雖然看見,卻也無可奈何。
“文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盡快找個法子想好後路!”城樓之上,已經有些疲色的牛輔對同樣操勞的賈詡道。
“車到山前必有路!”賈詡似乎永遠都是成竹在胸的樣子,眯著眼睛道,“將軍難道沒有發現近日來攻城的部隊少了許多嗎?”
“恩,確實如此,我也正奇怪呢!”牛輔詫異萬分道。
“長安一定是發生了大事情!”賈詡望著四麵狼煙喃喃道,“否則不可能連糧草都斷了!”
“啊?”牛輔難以置信道,“文和何以得知?要知道李傕攻城的勢頭比之前更加猛烈啊!”
“嗬嗬,正是因為如此!”賈詡笑道,“以此來掩飾分兵之事!這就叫欲蓋彌彰!所以瞞不過我的眼睛!”
“如此真是可喜之事!”牛輔道,不過隨即又換了一臉憂色,“隻是不知道我們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不知能堅持到何時!”
“內無糧草是真的!”賈詡頓了一下,然後斷言道,“外麵隻怕正有一支援兵前來!”
“哦?”牛輔又喜又驚,“文和何出此言?”
“直覺!”
“什麽?你說呂布帶著人馬向弘農這裏來了?”城外李傕聽完探馬的報告,難以置信地問道。
“是的,呂布親自帶的兵馬,約有一萬五千人馬!”探馬氣喘籲籲道,看來趕了不少的路。
“這樣啊!”張濟聽了不以為意道,“我們有十萬人,何懼他呂布?”說罷轉身喝令道,“張繡出列!”
“侄兒在!”披掛一身的張繡縱槍出馬,來到張濟和李傕的身前,“叔父有何吩咐?”
張濟道:“呂布正向弘農而來,你帶五千人馬先去攔住他,我隨後給你押陣!”
張繡稱諾而退,李傕想了一想道:“對付呂布,不能力敵,隻可智取,不如我親自前去,四麵圍住,必能生擒呂布!”
張濟想想很是,便叫回張繡:“你助李傕將軍,一切聽他吩咐!”
“諾!”
李傕領著二萬人馬,向著呂布軍而去,又令副將李別李暹各引五千人馬,準備左右夾擊呂布,張繡則領五千兵馬為先鋒,負責前去搦戰呂布,務必引到埋伏中。
張繡領命,引軍出前,未出三十裏便遭遇了呂布的先鋒李肅,張繡挺槍出馬,指著李肅大罵道:“這不是曾遊說呂布投靠董公的李肅嗎?怎麽現在成了呂布的先鋒了?”
李肅明白張繡是在嘲笑自己,不禁大怒,更不多言,拍馬挺槍,直取張繡:“無名下將,受死!”
張繡冷笑一聲,自料李肅是個舌辯之人,倘若便這樣殺了他,實在有些無趣,心中如此想,手下卻並不留情,見李肅近前,長槍蓄了萬鈞之力,以迅雷之勢反擊,李肅未及反應過來,兵器已經被張繡的重擊擊脫了手。
張繡一麵高笑:“我二人誰生誰死?”一麵又是一槍,挑落了李肅頭盔。
李肅大驚失色,哪裏還敢再戰,當即披頭散發策馬奔逃回去了,引得張繡軍一陣哄笑。
此刻呂布剛紮下營寨,正與陳宮商量如何進擊:“李傕等人號稱十萬,雖然未必有這樣多,但也未必少於五萬人,況且又都是西涼勁旅,不容小視!”
陳宮也點頭道:“我們人馬本就不占數量優勢,須得找個萬全的法子,才能盡數殲滅敵人!”
“蔡邕大人是如何一回事?”呂布忽然問陳宮道,“而且聽說司徒大人要處死他呢!”
陳宮歎息道:“你到底是聽說了,長安軍民都在惋惜這件事呢,已經無可挽回了!連太傅馬日磾都私下說王允滅紀廢典,就不怕絕後嗎?下麵的人說的就更難聽了!”
呂布長出一口氣道:“司徒大人現在怎麽變成這樣了,和從前大不一樣,再者,現在長安可用之人甚少……”
正言說間,忽然小校來報:“啟稟將軍,先鋒李肅遭遇敵將張繡,敗了一陣,回軍來領罪!”
“什麽?”呂布大驚,“張繡居然到了這裏?”
陳宮也皺起了眉頭:“敵人可真是會選人,現在能匹敵將軍的隻有此人了!”
“好,我便讓這小子見識見識我的武勇!”呂布提起方天畫戟,同時下令道,“李肅克敵不力,斬!”
聽了這個消息,所有人都吃了一驚,陳宮勸道:“兩軍未曾交戰,便先斬大將,隻怕於戰不利!”
“公台有所不知!”呂布在馬上看著陳宮道,“此人是個舌辯之人,卻不是個打仗能手,當日義父遇害,他也要算一份,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正愁沒有機會下手,趁此機會殺了正好,就算不是今天之事,我也會找其他由頭的!”
說完呂布縱馬出營召集士兵去了,隻留下一臉愕然的陳宮。
此時弘農城內,牛輔卻病倒了,他卻不肯讓他人知道,自己回到房中,吃力躺下,隻覺腹中疼痛難耐,這時房間進來一人,牛輔以為是婢女,隻沉聲道:“不是吩咐過不許人進來的嗎?還不快出去?”
來人卻像沒有聽到牛輔的話一般,徑直來到床前,將手中劍鋒直抵牛輔身前。
“阿媛!”牛輔看清了來人,居然是董卓女兒董媛,“怎麽會是你?”
“沒有想到是我對吧!”董媛冷笑著說道,“你背叛父親,導致他被奸人所殺,今天我就是來找你報仇的!”
“什麽?嶽父被殺了?阿媛你聽我說!”牛輔想起身,隻是腹中的疼痛實在難耐。
“不要叫我阿媛,你不配!”董媛眼中蓄滿了清淚,手中劍鋒已經刺入了牛輔的身體,血絲殷殷溢出。
“我承認是我不對,如果你要取我性命的話,我不會有半句怨言!”牛輔掙紮著挺著身子道,“可是,我是為了嶽父好,也是為了你好,我是真心喜歡你的!”
“不要說了!”董媛一怒之下,長劍直接刺入了牛輔心口。
“噗!”牛輔吃痛無比,卻不哼一聲,“你怎樣想我也好,我隻願你能原諒我做的一切!”牛輔說著,氣息漸漸變弱,卻還是強自說著,“每次有危險,我都願意替你去抵擋,隻是以後,可惜,我不能再去保護你了!”
董媛閉著眼睛嗖的拔出長劍,瘋狂地在牛輔身上砍殺這,血花四濺,口中大呼道:“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你要對我這麽好,你讓沒有了父親,沒有了奶奶,沒有了依靠,卻為什麽唯獨要對我這麽好?我不要你對我好,我要殺了你,殺了你,殺了你!”
而麵對他的,卻是牛輔已經漸漸變冷的屍體。
門外的士兵聽到了聲響,紛紛闖了進來,卻看見了一幕血腥的場麵。
“這個人殺了牛輔大人!”
“牛輔大人死了?”
“我們殺了她!”
士兵們一起向董媛攻來,董媛卻沒有看見一般,任由這些士兵把他們的兵器刺入自己的身體。
“噗,嗤,唰!”
董媛笑著,仿佛這些人砍殺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和自己無關的東西一般,她恨,恨自己的身份,恨自己的父親,更恨眼前這個自己愛的人,恨這個亂世,恨她從沒有幸福過,隻有死了才能解脫,才能遠離所有這些煩惱和不快樂。
她眨動著美麗的眼睛,睫毛上密布著細細密密的水珠。
“父親,女兒來了!”
賈詡也和幾個大將趕來了,看著眼前的慘象唏噓莫名。
不過更壞的消息傳來,外滿忽然傳來震天的喊殺聲。士兵來報告:“不好了,敵軍攻破了四麵城門,紛紛殺進城來了!”
“啊!”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震驚了,現在牛輔死了,如何是好?
賈詡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卻不說話,沒有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麽。
這時一員大將站出來說道:“大家不要慌張,牛輔大人已經死了,敵人也攻破了城門,我們抵抗也是一死,不如把牛輔大人的首級帶給敵人假意獻功,然後趁敵不備殺了李傕他們!”
“好!”眾人一呼百應,都一起看向賈詡。
賈詡點點頭:“隻有如此了,胡赤兒將軍,事不宜遲,動手吧!”
張濟率先帶兵突入了西門,一路並沒有遇到多少抵抗,正行走間,卻見一眾將士提著一顆人頭攔在當路,正要下令作戰,對方卻紛紛放下了兵器,將手中人頭扔到了張濟麵前:
“牛輔想帶著金銀珠寶逃跑,我等恨其怯懦,殺之來投將軍,還望將軍不棄!”
張濟拿起血淋淋的頭顱仔細看了一番,發現正是牛輔無誤,當即大喜過望:“你等立下奇功,我先記上,回報李傕大人,必有重用!”
“我等真心來投,也希望將軍不計前嫌,長安發生了什麽事情,導致將軍斷了糧草?”胡赤兒和賈詡在人群中高聲喝問。
張濟猶豫了一下,方才說道:“董公被害了!”
“啊!”這些大將聽了大驚,心中百般滋味混雜。
張濟自然發現了賈詡,立即上前恭敬道:“原來是賈詡先生,嗬嗬,我就知道定是有先生暗中助牛輔守城,否則他也不可能堅持這麽長時間的!”
“嗬嗬!”賈詡對張濟還了一禮道,“現在這把老骨頭打算相助將軍,不知還能相容否?”
“能,當然能!”說話的是率軍前來的樊稠,他接過張濟手中的牛輔首級,狠狠扔到地上,“真恨沒有能親手殺了此人啊!”
牛輔的士兵們想要發作,被胡赤兒製止了。
張濟打趣樊稠道:“就憑你還想殺牛輔?咱們聯手連高順都打不過,就別提這個與華雄齊名的牛輔了!”
“哈哈哈,咱們雖然武功不怎麽樣,可是運氣好啊,至少不會出門掉水坑淹死吧!”樊稠長笑不已,眾軍也紛紛大笑起來。
賈詡拱手道:“二位將軍可真是有趣,但現在雖然牛輔已死,二位的處境卻並不樂觀啊!”
“這話是怎麽說?”張濟樊稠一起問道。
賈詡微笑一笑,繼而笑道:“既然董公已死,幾位又不在長安,想必大權已經落入了王允等人之手,呂布反了董公,定然會助王允守禦長安!”
張濟點點頭:“賈詡先生所料不錯,王允已經命呂布率軍前來了,本來是準備和牛輔聯手,現在看來是沒有希望了,而且李傕和我侄兒張繡已經前去迎戰呂布了,相信以侄兒之能,擒得呂布不在話下!”
“額!”賈詡想不到李傕的反應這樣快,於是他緊接著說道,“即使如此,隻怕繼續抵抗會背負叛逆之名,畢竟天子不在我等手中,不如寫道降表,請求歸順王允,進了長安,再見機行事!”
“我們憑什麽要聽你的!”這次說話的是搶劫糧草歸來的郭汜,一回來就看見牛輔大敗,雖然驚喜不已,卻看見往日牛輔的謀士賈詡在這裏侃侃而談,不由有些憤憤,翻身下馬,拔出長劍指著賈詡厲喝道。
賈詡麵不改色道:“就憑我對你們說的話百利而無一害!”
胡赤兒憤憤道:“我等真心來投,卻被將軍如此相待,早知如此,不如廝殺酣戰一番光榮戰死,也好過如此受辱。
賈詡和胡赤兒明白,有時候必須要強硬,他們是有能耐的人,如果一個有能耐的人投降時表現的太懦弱,容易被人當成是假意投降,而一個真正骨子裏懦弱的人若是投降時表現的恨懦弱,才有可能被相信。
果然,郭汜相信了賈詡和胡赤兒的話,收起兵器謝罪道:“得罪了!”
張濟道:“雖然先生是真心為我等出路著想,但百官向來視董公如大敵,董公現在遇害,他們怎麽會相容?”
賈詡道:“那可說不定,難道他們不知道放任諸位不管的後果?”
樊稠氣憤道:“那些老家夥不可信,他們真要招降我們,何必派呂布來?一點誠意都沒有,可見先生的話不通!”
“這條路不通的話,隻有走另一條路了!”賈詡沉聲道,“如果棄軍單行,則一介亭長就能把諸位抓住了,不如誘集陝人及本部人馬,棄了弘農,徑取長安,以為董公報仇之名,控製朝廷實權,事成則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成功,那時再走也不遲!”
張濟,郭汜,樊稠三人齊聲響應:“此計大妙!”
於是眾人會合人馬,一路散播王允要洗劫西涼的流言,著實引起了不小的混亂,見張濟等人聲勢壯大,紛紛隨從,到了長安城下之時,已經有了十餘萬人,於是分作四路,四麵攻打長安城,呂布雖然想要回救,奈何被李傕牽製,無法回援,待要和李傕決戰,對方卻又堅守不戰,把呂布氣得怒氣填胸,一連數日,戰又不能戰,退又不能退,張繡又派人白天搦戰晚上劫營,虧得陳宮用計,才勉強穩住軍心,又過了數日之後,呂布終知此非長久之計,便與陳宮商議,留下一千人馬假裝主力,剩餘人馬回軍救援長安。
李傕幾日後才發覺呂布已走,不由大怒,令軍隊將那一千人馬圍住,殺得一人不剩之後方才領軍前去長安。
此時長安城內,已是人心惶惶,張濟等人把長安圍得如同鐵桶一般,呂布雖然派兵殺到,見此情形,無可奈何,忽然隻聽喊殺四起,原來董卓餘黨暗開城門,引賊軍入了城,呂布看見,當即領著數百精騎,趁亂突入城中,來到宣平門前,正見王允指揮禦林軍抵擋敵軍,當即大呼道:“勢急如火,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
王允看見呂布,感慨萬千:“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臨難苟免,吾不為也。為我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為念!”
呂布再三相勸,王允隻是不肯去。不一時,各門火焰衝天,賊軍如潮湧一般來到,呂布隻得引百餘騎,徑直奔司徒府而去,未到卻見司徒府早成一片火海,高呼數聲貂蟬,恨恨出了關門,卻見貂蟬正騎著那匹白馬侯在那裏,當即大喜過望,上前道:“貂蟬,原來你沒有事!”
貂蟬卻不看呂布,雙眼無神地望著皇宮喃喃道:“父親呢?”
呂布麵有愧色地低下頭:“嶽父不肯一起逃走,隻怕此刻已經遇難了!”
“是嗎?”貂蟬說著,兩行眼淚已經流了下來,“想不到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麵!”
城門處又出現了無數敵軍,發現了呂布和貂蟬,當即呼喝著衝殺過來,呂布將手遞給貂蟬:“這裏不能再待下去了,我們一起逃出去,活下來,給嶽父大人報仇!”
貂蟬又不舍得回頭望了一眼,然後衝呂布重重一點頭,伸手握住呂布,一躍坐在了他身後。
“我們走!”
現在的王允沒有死,但他也知道離死不遠了,士兵不斷回報,告訴他司空黃琬,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紛紛被董卓餘黨殺死,他知道自己也快了,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劉協在皇宮中驚惶問道:“王愛卿,發生了什麽事?這是怎麽了?為什麽整個長安城都是喊殺震天嗎?董卓不是已經死了嗎?”
王允平複下心情,正色對劉協道:“董卓是死了,可他的部將卻不肯罷休,微臣無能,不能保護陛下,唯有一死以陛下了!”
正說話間,李傕樊稠郭汜張濟四人已經領著人馬找到了劉協所在,帶兵圍住了宣平門樓下,他們看見此處有黃傘蓋,知道劉協必定在此處,便令軍士一起高呼萬歲。
劉協膽戰心驚地問道:“卿等不侯奏請,到此意欲何為?”
李傕等人抬頭啟奏道:“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但見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在劉協身側,聽李傕等人如此說,慨然長歎道:“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
劉協製止王允道:“愛卿若走,朕當如何?”
王允心下一橫,老淚縱橫道:“陛下保重!”說罷縱身一躍,便從宣平門樓上跳了下去,口中大呼:“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見了王允拔劍大罵道:“董太師何罪而被殺害?”
王允腿已摔斷,坐在地上麵無懼色道:“董卓之罪,你們最清楚!”
眾人又大罵道:“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王允大罵道:“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眾人大怒,手起刀落,一齊刺向王允。
忠臣都是這樣死的嗎?看著敵人把兵器毫不留情地刺入自己的胸膛,王允翕動著嘴唇問著自己,自己是忠臣嗎?自己是好人嗎?自己做錯什麽了嗎?
不,自己沒有做錯,自己是好人,自己也是忠臣,隻可惜自己沒有能力護佑天子,護佑大漢,護佑社稷,護佑萬民,自己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老頭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而已。
又是一刀劈來,王允的頭顱高高飛揚起來,飛得好高好高,不知是誰這麽有力量,所有人都一起抬頭看去,好像一直在向上飛,向上飛。
王允忽然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確切的說是他是頭顱露出了一個詭異的微笑,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
貂蟬,我算不算一個好父親,我此刻真該後悔把你當做政治犧牲品,讓董卓玷汙,父親對不起你!
呂布,你是一個好人,雖然我發現的有些晚,希望你找到貂蟬,和她一起隱居起來,不要再管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陛下,微臣無能,沒有能保護好你,希望曹操這個忠臣快些強大起來,強大到令所有諸侯臣服,不是把所有諸侯都平定,然後再興漢室。
陳宮,我是不是令你有些失望了?其實我又何嚐不對自己失望?
蔡邕,也許你說得對,某種程度上,我是另一個董卓,可是為什麽現在我這麽羨慕他呢?是因為自己獨攬大權的時間太短太短了嗎?
感謝這些壞人,把我王允殺了,因為我不敢保證自己在權臣這個位子如果待得時間再久一點,可能也就成了壞人了。
說不定後世史書裏會多一段曆史叫王允專政。
所以,我雖然是不幸的,但是我又是幸運的。
有些事情隻有親身經曆了才能感同身受,旁人永遠是旁觀者迷,因為當局者清!
李傕拿起王允的頭顱,奇怪道:“這老家夥怎麽在笑?”
郭汜也看到了,也疑惑道:“就是啊,殺了這麽多人,第一次看到死了還在笑的!”
二人抬頭看向神色驚懼的劉協,壞笑道:“既然到了這裏,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
“不可!”說話的是賈詡,他策馬奔來,對二人鄭重道,“幾位將軍正為清君側之名而來,若害天子,則何以服天下?”
郭汜不滿地看向賈詡,他很反感這個家夥,可賈詡說的話每次都很有道理,讓人啞口無言,於是幽幽問道:“依你之意當如何?”
賈詡道:“退兵,讓天子封賞諸位,然後還要厚葬王允!”
說著賈詡看著地上的王允屍體,心中感慨萬千:
司徒大人,是我害了你,當初的保命之舉,不想竟然釀成今日慘禍!你放心,我會盡自己的力量收拾殘局的!
至於功與過,自有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