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溫潤公子的心尖寵(21)
快穿:宿主她每個位麵都得死 作者:奇亦雨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鎮上的街道一片狼藉,仿佛剛剛經曆過一場戰亂。
看到這一切的三人心頭都有一股不祥的預感,當即馬不停蹄地趕往驛站。
三人已到達驛站,便聽到太子在裏麵大發雷霆。
“邊城這幫人是幹什麽吃的,居然讓敵國兵匪如此大搖大擺地到我國土地上燒殺搶掠,守城之人是誰,本宮要他提頭來見!”
隨後是蘇毅勸解的聲音,“太子殿下息怒,現如今鎮守邊城的是吳理將軍,吳將軍是皇上親封的守城大將,還請太子殿下三思。”
蘇毅的話不言而喻,這個守城將軍是皇帝親自封的,輕易動不得。
太子自然聽懂了蘇毅的話外之音,語氣明顯弱了幾分,但依然不掩憤怒。
“傳令下去,即刻啟程前往邊城,我倒要看看這個吳理是個什麽人物!”
太子下令,剛到驛站的三人來不及休息片刻就要接著趕路。
前往邊城的路上偶爾會遇到一些拖家帶口逃難的難民,而且越接近邊城人數越多。
抵達邊城的時候城外更是聚集了大批難民。
難民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看起來飽受風霜,城裏的情況不容樂觀。
難民們想要逃往內陸避難,然而守城士兵披堅執銳,在城外立起了高高的一道屏障,阻止難民逃往異鄉。
進無門,退無路,難民們隻能原地等死。
若不是親眼見到這一切,不久前還在宮裏享受著錦衣玉食的太子絕對想不到在皇權庇佑不到的地方會是這樣一番光景。
太子怒不可遏,當即喝令守城士兵打開城門,傳守城將軍親自出城迎接。
接到太子的命令,守城將軍吳理著急忙慌地趕到城門口,衣衫淩亂、麵泛潮紅,一看就是剛從哪個溫柔鄉裏爬出來的。
一見守城大將這副衣冠不整的模樣,太子更加怒火中燒。
“你就是鎮守邊城的將軍吳理?”
太子問話,吳理忙不迭諂媚討好,“是是是,正是末將,不知太子殿下今日蒞臨邊城,末將接駕來遲,罪該萬死,還請太子殿下恕罪。”
按照他接到的消息,太子應該兩天後才會抵達邊城,卻不知太子快馬加鞭今日就到了。
吳理狗腿的諂媚在太子這裏並不受用,太子當即問罪。
“吳將軍,父皇封你守城大將一職,要你鎮守邊關。可為何本宮所見的是敵國兵匪流竄,百姓流離失所,而你這個守城將軍卻是高床軟枕樂得自在,你就是這樣盡忠職守的嗎?”
吳理嚇得立馬下跪,“末將惶恐,還請太子殿下明鑒。末將自奉命鎮守邊關以來,一直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隻是匪患猖狂、刁民鬧事,末將也是無可奈何啊。”
蘇葉還從未見識過有人能把玩忽職守說得如此清新脫俗,顯然太子也並不相信他的“無可奈何”。
“好一個‘無可奈何’,照吳將軍這麽說的話,這守城大將一職確實不好當。”
吳理剛想附和,誰知太子突然話鋒一轉,“那為何蘇將軍鎮守邊關之時本宮從未聽說過‘匪患猖狂、刁民鬧事’,難不成這匪患和百姓還要看人下菜碟,專門趁你吳將軍在位時鬧事嗎?”
“這,這……”
一句話問得吳理無話可說,冷汗直流。
太子當機立斷,“來人,把這個吳理給本宮押入大牢!”
士兵聽令立刻把吳理押了下去。
蘇毅擔心太子此舉會惹怒皇帝,趕緊勸道:“太子殿下,此舉恐怕不妥……”
“蘇將軍不必多言,我朝絕不能任由這種屍位素餐、蠅營狗苟之輩穩坐高位,待本宮進城之後立即修書奏明父皇,定要在三軍陣前拿他人頭祭天,以謝邊疆百姓。”
蘇葉一路觀察下來,這太子陳逸澤仁慈愛民又英明果斷,確實是配得上九五之尊的位子。
輔佐太子登上帝位,也是明智之舉。
然而如今的太子到底是年輕氣盛了些,皇帝親自封的守城大將怎麽可能說砍頭就砍頭,這讓皇帝的麵子往哪裏擺。
果然最後皇帝給吳理的處罰也隻是降職調往別處,守城大將一職由蘇毅暫代。
太子剛剛坐鎮邊城不久敵軍就大舉來犯。
城門外敵人衝鋒的號聲嘹亮地響起,戰鼓震天,敵軍如潮水般湧來。
太子當機立斷派蘇陽帶兵應戰。
在烈日的照耀下,戰場上硝煙彌漫。
蘇陽帶著士兵們手持利劍,身披鎧甲,氣勢洶洶地出城與敵人展開搏鬥。
敵軍的將領蘇陽認識,是他曾經的手下敗將,烏魯圖。
他對此人甚是了解,空有一身蠻力卻有勇無謀,而且性情焦躁易怒,這對於一個將領來說是大忌。
再次與曾經的敵人交手,烏魯圖顯得有些興奮,這一次他勢必要一雪前恥。
烏魯圖確實是一身的蠻力,而且半年不見武藝精進了不少。
隻見他出刀迅速,疾如閃電,掀起陣陣狂風。
烏魯圖力氣大,被他一刀砍中非死即殘,所以蘇陽剛一交手就落於下風。
但他絲毫沒有膽怯的意思,他隻是在等,等一個時機。
見蘇陽隻避閃不反擊,烏魯圖一時占不到好處,出招便越發頻繁。
等到他連續劈空十幾次,失了耐心,伴隨著一聲怒吼,手上蓄了十成十的力氣使了一個橫劈,要將蘇陽攔腰砍成兩半。
蘇陽一眼就看穿烏魯圖下一步的動作,雙足一蹬,騰空而起,霎時身輕如燕,輕鬆躲過這致命的一擊。
這樣一來烏魯圖體力消耗很快,而蘇陽卻是不疾不徐,等到對方體力耗盡露出破綻,便果斷出手一擊製勝。
第一仗大獲全勝,太子很高興,當即就要擺下慶功酒犒賞蘇陽。
然而蘇毅阻止了太子的行為,以他這個老將多年征戰的經驗來看,這次敵軍隻派了左將帶領幾千士兵來襲,顯然隻是為了試探,不出所料的話他們應該很快就會卷土重來。
事實果真與蘇毅預料的如出一轍。
敵軍首戰大敗,士氣受挫,急於重整旗風,當晚就夜襲邊城,試圖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看到這一切的三人心頭都有一股不祥的預感,當即馬不停蹄地趕往驛站。
三人已到達驛站,便聽到太子在裏麵大發雷霆。
“邊城這幫人是幹什麽吃的,居然讓敵國兵匪如此大搖大擺地到我國土地上燒殺搶掠,守城之人是誰,本宮要他提頭來見!”
隨後是蘇毅勸解的聲音,“太子殿下息怒,現如今鎮守邊城的是吳理將軍,吳將軍是皇上親封的守城大將,還請太子殿下三思。”
蘇毅的話不言而喻,這個守城將軍是皇帝親自封的,輕易動不得。
太子自然聽懂了蘇毅的話外之音,語氣明顯弱了幾分,但依然不掩憤怒。
“傳令下去,即刻啟程前往邊城,我倒要看看這個吳理是個什麽人物!”
太子下令,剛到驛站的三人來不及休息片刻就要接著趕路。
前往邊城的路上偶爾會遇到一些拖家帶口逃難的難民,而且越接近邊城人數越多。
抵達邊城的時候城外更是聚集了大批難民。
難民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看起來飽受風霜,城裏的情況不容樂觀。
難民們想要逃往內陸避難,然而守城士兵披堅執銳,在城外立起了高高的一道屏障,阻止難民逃往異鄉。
進無門,退無路,難民們隻能原地等死。
若不是親眼見到這一切,不久前還在宮裏享受著錦衣玉食的太子絕對想不到在皇權庇佑不到的地方會是這樣一番光景。
太子怒不可遏,當即喝令守城士兵打開城門,傳守城將軍親自出城迎接。
接到太子的命令,守城將軍吳理著急忙慌地趕到城門口,衣衫淩亂、麵泛潮紅,一看就是剛從哪個溫柔鄉裏爬出來的。
一見守城大將這副衣冠不整的模樣,太子更加怒火中燒。
“你就是鎮守邊城的將軍吳理?”
太子問話,吳理忙不迭諂媚討好,“是是是,正是末將,不知太子殿下今日蒞臨邊城,末將接駕來遲,罪該萬死,還請太子殿下恕罪。”
按照他接到的消息,太子應該兩天後才會抵達邊城,卻不知太子快馬加鞭今日就到了。
吳理狗腿的諂媚在太子這裏並不受用,太子當即問罪。
“吳將軍,父皇封你守城大將一職,要你鎮守邊關。可為何本宮所見的是敵國兵匪流竄,百姓流離失所,而你這個守城將軍卻是高床軟枕樂得自在,你就是這樣盡忠職守的嗎?”
吳理嚇得立馬下跪,“末將惶恐,還請太子殿下明鑒。末將自奉命鎮守邊關以來,一直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隻是匪患猖狂、刁民鬧事,末將也是無可奈何啊。”
蘇葉還從未見識過有人能把玩忽職守說得如此清新脫俗,顯然太子也並不相信他的“無可奈何”。
“好一個‘無可奈何’,照吳將軍這麽說的話,這守城大將一職確實不好當。”
吳理剛想附和,誰知太子突然話鋒一轉,“那為何蘇將軍鎮守邊關之時本宮從未聽說過‘匪患猖狂、刁民鬧事’,難不成這匪患和百姓還要看人下菜碟,專門趁你吳將軍在位時鬧事嗎?”
“這,這……”
一句話問得吳理無話可說,冷汗直流。
太子當機立斷,“來人,把這個吳理給本宮押入大牢!”
士兵聽令立刻把吳理押了下去。
蘇毅擔心太子此舉會惹怒皇帝,趕緊勸道:“太子殿下,此舉恐怕不妥……”
“蘇將軍不必多言,我朝絕不能任由這種屍位素餐、蠅營狗苟之輩穩坐高位,待本宮進城之後立即修書奏明父皇,定要在三軍陣前拿他人頭祭天,以謝邊疆百姓。”
蘇葉一路觀察下來,這太子陳逸澤仁慈愛民又英明果斷,確實是配得上九五之尊的位子。
輔佐太子登上帝位,也是明智之舉。
然而如今的太子到底是年輕氣盛了些,皇帝親自封的守城大將怎麽可能說砍頭就砍頭,這讓皇帝的麵子往哪裏擺。
果然最後皇帝給吳理的處罰也隻是降職調往別處,守城大將一職由蘇毅暫代。
太子剛剛坐鎮邊城不久敵軍就大舉來犯。
城門外敵人衝鋒的號聲嘹亮地響起,戰鼓震天,敵軍如潮水般湧來。
太子當機立斷派蘇陽帶兵應戰。
在烈日的照耀下,戰場上硝煙彌漫。
蘇陽帶著士兵們手持利劍,身披鎧甲,氣勢洶洶地出城與敵人展開搏鬥。
敵軍的將領蘇陽認識,是他曾經的手下敗將,烏魯圖。
他對此人甚是了解,空有一身蠻力卻有勇無謀,而且性情焦躁易怒,這對於一個將領來說是大忌。
再次與曾經的敵人交手,烏魯圖顯得有些興奮,這一次他勢必要一雪前恥。
烏魯圖確實是一身的蠻力,而且半年不見武藝精進了不少。
隻見他出刀迅速,疾如閃電,掀起陣陣狂風。
烏魯圖力氣大,被他一刀砍中非死即殘,所以蘇陽剛一交手就落於下風。
但他絲毫沒有膽怯的意思,他隻是在等,等一個時機。
見蘇陽隻避閃不反擊,烏魯圖一時占不到好處,出招便越發頻繁。
等到他連續劈空十幾次,失了耐心,伴隨著一聲怒吼,手上蓄了十成十的力氣使了一個橫劈,要將蘇陽攔腰砍成兩半。
蘇陽一眼就看穿烏魯圖下一步的動作,雙足一蹬,騰空而起,霎時身輕如燕,輕鬆躲過這致命的一擊。
這樣一來烏魯圖體力消耗很快,而蘇陽卻是不疾不徐,等到對方體力耗盡露出破綻,便果斷出手一擊製勝。
第一仗大獲全勝,太子很高興,當即就要擺下慶功酒犒賞蘇陽。
然而蘇毅阻止了太子的行為,以他這個老將多年征戰的經驗來看,這次敵軍隻派了左將帶領幾千士兵來襲,顯然隻是為了試探,不出所料的話他們應該很快就會卷土重來。
事實果真與蘇毅預料的如出一轍。
敵軍首戰大敗,士氣受挫,急於重整旗風,當晚就夜襲邊城,試圖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