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陽光明媚,微風拂麵。葉風神清氣爽地來到了鬆江大華軍總部大樓。剛進入辦公室,一名辦公室文員便送過來一份報告,恭敬地遞給葉風道:“伯爺,這是浮山那邊剛剛送來的報告,請您過目。”


    葉風接過文書,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他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到浮山了,雖然每月都有兩份匯報傳過來,但總不如自己親眼所見!看著手中的報告,他仿佛能夠感受到家鄉的氣息,他微微歎了一口氣,想著等這裏的事情處理差不多了,一定要帶著安韻和靈兒她們回浮山一趟。


    打開報告,葉風仔細閱讀著裏麵的內容。這份文書詳細匯報了浮山最近一個月的情況。隨著大明官兵在鬆山被清軍擊敗的消息傳入關內,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向浮山一帶。


    孫大成一直留守在浮山,認真執行接收難民的規章製度。對於每一批前來避難的難民,他們都采取了嚴格的措施,包括隔離、清洗消毒等,以確保安全無虞。


    然後,再將這些難民運往耽羅、台灣、呂宋等地安置。然而,近年來,由於這些地區華人人口的大量增加,土地資源已經逐漸趨於飽和,一時難以容納更多的移民。


    加之運力不足,現在有大批的難民滯留在浮山,浮山現在也出現了食物供應不足、治安管理難度加大等等情況。麵對這些困境,孫大成感到了壓力,他也希望能得到葉風的指示,以便更好地處理當前的局麵。


    看完孫大成的報告後,葉風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孫大成所麵臨的困難,同時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影響到浮山的穩定和發展。


    葉風立即命令文書通知陳子龍、葉明璋等一眾在鬆江的大華係高層,半個時辰後在會議室商議此事。


    在前幾年裏,為了建立一個穩固的基地,葉風決定將位於浮山的眾多工坊和相關人員轉移至耽羅島。如今,海外的幾個基地以及鬆江地區已經相當穩固,並且不再麵臨人員短缺的問題。因此,正是時候重新恢複浮山的繁榮景象了。


    在會議上,眾人對於葉風的提議毫無異議,表示完全支持。於是,葉風當即下令讓陳子龍負責這項重要任務,並由大華軍後勤總部承擔起籌備浮山所需的糧食、帳篷和藥品等物資的責任。


    尤其是藥品方麵,由於當前大明各地瘟疫肆虐,許多地方甚至出現了“十室九空”的慘狀,所以這一點尤為關鍵。


    與此同時,大華遠洋公司也被要求迅速準備好船隻,將這些物資及時運送到浮山。


    此外,葉風還指定葉明璋負責浮山工坊的建設工作。畢竟,如此龐大數量的難民不可能隻在浮山上白吃白喝,必須要讓他們投入勞動才能獲得報酬。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難民的生計問題,也能推動浮山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否則哪裏來大華幣給他們發工錢。


    會議散後,葉風又清閑了一陣,可下午就接到了快船從倭國傳來的消息,今年三月份前往倭國的艦隊,馬上就要返回鬆江,隻是這次隨同返回的卻有一個特殊的人物。


    倭國月芷天皇,今年不到二十歲,在七歲時就接受了父親的禪位,成為了一位女天皇,她母親是倭國掌握實權將軍的女兒,而現任將軍正是月芷天皇的舅舅,因此皇室與將軍府的關係還算融洽。


    這支艦隊是鄧永昌率領前往倭國打通貿易的,這大半年來,將倭國與大華遠洋公司的商貿開展的是有聲在色,準備閉關鎖國的將軍府,在鄧永昌的艦隊的火炮下,也不得不對大華遠洋公司的商船敞開大門,但此時葉風卻在心中暗罵,都要過年了,你給我帶個大麻煩回來幹什麽。


    雖然信中說明了,月芷女天皇已經禪位於其同父異母八歲的弟弟,這次是以私人的身份,強烈要求跟隨大華軍艦隊到鬆江,拜見大明東海伯。


    因大華軍的行程已定,來不及向葉風通報月芷天皇一事,但天皇態度是十分的強烈,鄧永昌隻得派快船向葉風匯報此事。


    葉風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暗自歎息。他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畢竟,兩國之間存在著複雜的曆史糾葛,而月芷天皇作為曾經的一國之主,前來鬆江拜訪他這個東海伯,實在是不太妥當。


    這樣的行為恐怕會招來一些大臣們的彈劾,這無疑給葉風帶來了不少困擾。其實,葉風並不畏懼那些彈劾。他深知自己的實力,若是真的被逼到絕境,大華軍席卷天下也並非難事。


    隻是,他更傾向於選擇一種平穩的方式去接手一切,避免引起過多的波瀾。放下手中的報告,葉風又開始翻閱其他幾處送來的匯報。其中,最令他感到滿意的當屬南海一帶的情況。


    熊大海和葉皓兩人率領艦隊與陸戰隊,成功地掌控了整個麻六甲海峽,並繼續向西探索,不斷拓展勢力範圍。他們甚至已經開始在一些新發現的地區建立起了基地,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決心。


    與此同時,大華遠洋公司的船隊也是緊緊跟隨著他們的步伐,將貿易範圍擴大到了西方各國。


    由於得到了第三艦隊的護航,這些商船不再需要攜帶火炮等作戰武器,因此每艘商船所能承載的貨物數量成倍增加,利潤也隨之大幅增長。


    更令人驚喜的是,李景程、閻應元和方孔照等人在南海一帶合作,幾乎完全壟斷了南海地區的貿易市場。大量的華人紛紛離開巴達維亞,荷蘭當局對此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去。


    同時,當地的土著居民也悄悄地將香料運往新加坡進行交易。如今,巴達維亞的荷蘭人已經感到難以維持生計,然而麵對強大的大華軍隊,他們隻能忍氣吞聲。


    與此同時,大量的華人移民來到這些地方,並帶領著土著居民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大規模種植糧食作物。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糧食問題,還促進了經濟發展。大華遠洋公司的船隊在各個港口卸下貨物之後,主要向大明運回的便是香料和糧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驚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棲湖的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棲湖的刀並收藏明末驚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