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與眾不同的聲音,眾人紛紛轉頭看向發聲之人,原來是張獻忠任命的廬州知府徐以顯。


    “徐知府,有何不妥之處?”張獻忠冷冷地問道。


    聽到張獻忠不友善的語氣,徐以顯嚇得打了個寒顫,但他還是鼓起勇氣回答道:“大帥,前幾天探子回報說,東海伯葉風的一支家丁隊伍,正在乘坐戰船從南京方向朝我廬州進軍。此時我們調動如此眾多的兵馬前往六安州,實在有些不妥當啊。”


    \"哈哈哈,徐知府原來是擔心此事,本帥早有安排!\"張獻忠這才笑了笑,接著又命令道:\"張定國!”


    聽到命令,張定國立即上前一步行禮道:\"大帥。\"


    \"你帶領一萬老哨營,即刻支援無為、廬江兩地,同時傳令潘獨鼇,他的兩萬水軍,做好馳援無為、廬江的準備!\"張獻忠立即命令道。


    聽了張獻忠的命令,徐以顯內心才稍稍安定下來。探子來報,東海伯的家丁隊,不過五千之眾。現在無為和廬江兩地已有兵馬近萬人,再加張定國率領的一萬人,還有巢湖兩萬水軍,在人數上已經是東海伯家丁隊的八倍有餘。雖然東海伯的家丁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力強大,但以八倍之眾想必不會有失。


    看著還有些擔心的徐以顯,張獻忠又是哈哈一笑:\"東海伯的家丁雖然強大,但哪是以前?他們擁有強大的火器不錯,但那都是過去式了。如今咱們也有了自己的火器,不比他們差,在數量上還占有優勢。再說了,咱們人多勢眾,還怕打不贏他們嗎?\"張獻忠自信滿滿地說道。


    張獻忠此時說的倒也是實情,這幾年由於葉風的戰績深深地刺激了各方勢力,使得他們紛紛開始打造、購買各式各樣的火器。


    這次攻占廬州,張獻忠更是繳獲了近萬支火槍,其中甚至包括朝廷剛剛送來的三千支最新式的“鐩發槍”。如今,張獻忠所部已經擁有了將近兩萬支火槍,這正是他並不十分懼怕葉風家丁隊的原因。


    徐以顯聽了張獻忠的話後,心中的擔憂也減輕了許多。他深知張獻忠向來智謀過人,既然他如此有信心,那麽這場戰鬥想必問題不大。


    張獻忠思考片刻後,接著對張定國道:“定國啊,本帥觀察下來,發現東海伯這個人並非真心向著朝廷。想當年,孫大成率領的家丁隊在河南一帶活動時,從未主動進攻過我們農民軍。他更為看重的是收集人口。所以,此次你前往無為、廬江,應盡量避免與東海伯的家丁隊發生衝突,以防禦為主。倘若他們僅僅是收攏人口,那就任由他們去吧。”


    蒸汽戰船上,葉皓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冷靜地說道:“總參謀長,想必這會兒應該是無為州的消息傳過來了吧。”


    宋獻策順著葉皓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艘小巧而敏捷的快船正迅速地朝他們的指揮船疾馳而來。沒過多久,這艘小船便抵達了船邊,兩名身著本地裝束的情報處人員矯健地躍上了船頭。


    “南京情報處特勤張俊之、楊義民,向總參謀長和葉司令報到!”兩人來到宋獻策和葉皓麵前,匆忙行軍禮。


    “你們辛苦了!先給我們講講目前無為的狀況吧!”宋獻策對他們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張俊之迫不及待地開口道:“無為現在有一名由張獻忠任命的知州,此外還有三個兵營的兵力,總計約三千多人。不過,這其中僅有張獻忠的老營人馬兩百人,其他皆為新近歸附的難民、流寇。我們情報處還有幾位特遣隊員正在城內積極聯絡……”


    張俊之緊接著將所探聽到的詳細情況一一向二人匯報。葉皓則將目光投向了宋獻策,眼神堅定地說:“依我之見,應當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立刻攻下無為城。”


    宋獻策沉思片刻後,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戰爭形勢變幻莫測,必須果斷決策才能掌握主動權。於是,他轉頭對張俊之和楊義民下達命令:“繼續密切監視無為城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向我們匯報。同時,聯絡在城內的情報人員,在我這攻城之時做好內應!”


    接到指示的張俊之和楊義民神情嚴肅地點頭應諾,立即轉身離去。


    “葉司令,咱們各有分工,既然決定打,具體進攻事宜還是你下命令吧!”宋獻策想了想,也讚同葉皓的意見。


    “好,那我就下命令了!”葉皓也不猶豫,轉身對一直跟隨在後麵的幾名大華軍將領下達命令:“楊先達,你率領一團做為主攻,胡為民,率領一個野戰炮連配合行動,易漢,率領二團,負責一團的支援!”


    三人聽到命令後,立即應是,就聽葉皓接著道:“明日一早發起進攻,拿下無為城!”


    “是”三人齊聲回應著,立即轉身下去準備。


    翌日,太陽剛剛從天邊露出一絲魚肚白,五六個衣衫襤褸的農民起義軍士兵正倚坐在無為城頭上的垛口下麵,他們緊緊地擠在一起,互相取暖。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很多人甚至還拿著家裏的農具。


    呼嘯的寒風吹過城頭,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民起義軍士兵緊緊裹住身上的衣服。現在正值寒冬臘月,僅憑身上那件單薄破舊的衣服,實在難以抵擋這小冰河時期的嚴寒。


    聽探子來報,東海伯的家丁隊已經到了附近,他們半夜就被轟上城頭,已經在這裏值守了兩個時辰,此刻不僅感到寒冷難耐,肚子也餓得咕咕直叫。


    幸運的是,此時太陽已經緩緩升起,眾人擠在一起才感受到了些許溫暖。這個漢子坐在五六個人的最右側,他使勁兒拉緊衣服後,仍然覺得有陣陣寒意襲來,於是情不自禁地向左邊靠了靠。


    他左邊是一個隻有十四五歲的少年,盡管被這個漢子擠了一下,卻並未轉頭看過來,依舊雙手環抱著雙腿,怔怔地望著遠方出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驚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棲湖的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棲湖的刀並收藏明末驚雷最新章節